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9114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30.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docx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桂花雨》精品教案+说课稿

第一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一花一鸟总关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通过所写的事物,或蕴含着作者浓的感情,或引发了作者深深的思考。

本单元主要由《白鹭》、《落花生》、《桂花雨》三篇精读课文和《珍珠鸟》1篇略读课文组成。

《白鹭》是作家郭沫若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生动地描写了白鹭的颜色、身段的精巧及觅食、栖息、飞行时的韵味,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落花生》是一篇叙事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作者小时候的一次家庭活动和所受到的教育。

通过谈论花生的好处,借物喻人,来说明做人的道理,表达了作者许地山的父亲希望他们学习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期望孩子们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表达了作者不为名利,只求有益于社会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桂花雨》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借助桂花,来展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表达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珍珠鸟》一篇描写生动、富有诗情画意的状物散文。

课文以细腻亲切的语言描写了“我”为珍珠鸟创造了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抓住珍珠鸟的可爱,表达了“我”与珍珠鸟之间互相信赖、和谐相处的情意。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了解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或说明道理的方法。

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知道课文中所描写的具体事物,学习借用具体事物来表达作者心中感情的方法。

如:

《白鹭》一文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关注课文中描写白鹭的语言,通过对全文的读、悟加深了学生对白鹭的了解,从而深刻体会作者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情感的方法;《落花生》一文则抓住花生的特点来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则重点抓住抓住桂花的香、乐,来寄托思乡之情;《珍珠鸟》通过叙述珍珠鸟前后对人的变化,抓住珍珠鸟的可爱,来表达作者内心的情感

(2)学习书面表达,从阅读课文做起。

本单元安排了习作《我的心爱之物》,由于本单元的主题是“一花一鸟总关情”,意味着学生写作的过程就是对前面四篇课文所学表达方法的运用。

先回顾前面所学的四篇课文:

都是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

引导学生找到一样自己喜欢之物,或因美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故事而喜欢,或因有特别的含义而喜欢等,而后要会按照习作中的提示:

是什么,什么样子,怎么得到,为什么成为心爱之物等来安排自己的习作内容,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来表达自己对这样事物的感受。

【学情分析】

五年级是由儿童向青春期过渡的开始时期。

这时候孩子的生理和心理有着明显的变化,是培养各种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这时候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

在语文学习上,理解课本的关键字词难度会更大;阅读方面则更加注重考察学生的阅读速度以及阅读分析能力,对于准确理解字词的难度会比以往大。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找到一件具体事物不难,难在如何用文字将这事物所包含的情感表达出来。

这是五年级开始的第一个教学单元,教学中,教师在鼓励学生多读书,多积累,注意根据学生具体情况适当放缓教学节奏,不能给学生“下马威”,要保护好学生学习兴趣。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积累描写事物的词句。

教师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整篇文章,感悟整篇文章,把握文中描写具体事物的字词,鼓励学生联系上下文去理解,去感悟事物背后包含的感情,夯实这个过程,让学生在“走路”中记住“路线”。

并通过背诵等方式积累、加深对课文理解。

2.为习作做好阅读。

阅读是输入,写作是输出。

在进行课文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发现课文有特点的表达方法。

通过关注文章结构与表达方法,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还可以为单元习作做好必要的准备。

3.引导学生拓展相关课外阅读,加深对于单元主题的理解与运用,更好的形成单元整体感知,并增加语言文字积累。

【课时安排】

分类

内容

课时

课文

1.白鹭

2

2.落花生

2

3.桂花雨

2

4.珍珠鸟

1

口语交际

制定班级公约

1

习作

我的心爱之物

1-2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字词句运用日积月累

1

合计

10-11

 

3桂花雨(精读课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3.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4.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关键能力力格

【教学重点】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本课2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重点)

2.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围绕桂花写了哪些内容。

(重点)

3.初步感知文意,了解课文内容。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笔顺动态演示朗读音视频建议使用荣德基小学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

出示杨万里的《咏桂》

咏桂

宋·杨万里

不是人间种,移从月中来。

广寒香一点,吹得满山开。

教师提问:

这首诗描写是什么花?

(板书课题:

1.桂花。

读课题。

桂花是中国木犀属众多树木的习称,代表物种木犀,又名岩桂,系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

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其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月桂等。

桂花是中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集绿化、美化、香化于一体的观赏与实用兼备的优良园林树种,桂花清可绝尘,浓能远溢,堪称一绝。

尤其是仲秋时节,丛桂怒放,夜静轮圆之际,把酒赏桂,陈香扑鼻,令人神清气爽。

在中国古代的咏花诗词中,咏桂之作的数量也颇为可观。

自古就深受中国人的喜爱,被视为传统名花。

以桂花做原料制作的桂花茶是中国特产茶,它香气柔和、味道可口,为大众所喜爱。

桂花在园林建设中有着广泛的运用。

展示图片:

说说你眼中的桂花是怎样的?

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看看琦君笔下的桂花。

二、介绍作者

琦君:

当代台湾女作家,原名潘希真,浙江温州人。

出版散文集、小说集及儿童文学作品30余种。

主要作品:

《红纱灯》《桂花雨》等。

三、初读感知

1.听范读。

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

要求:

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读词语,读生字,再组词。

①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不懂桂花木兰花台风糕饼至少完整茶叶箩筐缠着杭州捡起浸润婆婆

(重点指导生字“箩、兰、缠、浸”易错的读音,读准前鼻音“浸、捡”,后鼻音“懂”翘舌音“缠、茶”等。

②你认为哪些生字容易记错或难理解的,请提出来,我们一起来解决。

重点指导区别形近字:

箩锣萝(区别,并口头组词)

练①选字填空

箩锣萝

()鼓()卜()筐几大()

(2)学习多音字:

盛(shèngchéng)

练①读句子,找发现。

桂花盛(shèng)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②读一读:

.他盛(chéng)了一碗饭,坐到盛(shèng)开的桂花树下吃。

(3)理解词语

练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糕饼格外、特别。

尤其泛指饼状的糕制食品。

缠着形容香气浓郁,传得很远,很香。

香飘十里缠绕、纠缠。

(4)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4.再读课文,理清顺序。

(1)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

关于桂花,课文写了哪些内容?

读完后,桂花里包含了作者怎么样的情感?

(课文主要写了“我”小时候爱桂花、摇桂花、收桂花和读中学时赏桂花、带桂花等事,表达了对儿时往事的无比怀念之情,抒发了对家乡无比热爱的思想感情。

指名回答,朗读,完成初步感受。

(2)梳理课文思路

练填空:

“我”儿时在家乡()、()、()、()的情景,字里行间表达了()之情。

四、学习“会写字”

箩婆糕浸懂饼缠兰茶捡

1.学生字

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糕、浸、饼、缠、懂、捡”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箩、婆、兰”为上下结构。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箩、婆、糕、浸”,学生练写。

箩:

上边两部分都要扁宽,四字扁框内是两短竖,夕字下边撇要长、点在里面。

婆:

皮字横要带钩、一竖稍长,女字要扁、首笔撇短点要长、一横最长。

糕:

左窄右宽,右边中间的王字要扁、中竖上下都不出头,下边四点要宽些。

浸:

右上边山口朝左、三横长短相当,下边是冖、横稍长,又字捺收笔要重。

懂:

左右结构,左窄右宽。

练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

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句子,并摘抄积累: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有姿态。

不开花时,只见到满树的叶子;开花时,仔细地在树丛里寻找,才能看到那些小花。

2.练习运用:

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事物,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写出这种事物的一个特点。

【设计意图:

让学生画出有新鲜感的句子,让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样的句子才有新鲜感,鼓励学生理解这些句子并学习运用,同时也重视了全文理解的的需要。

六、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指读,读熟了课文,掌握了字音,学习了本课生字,理解了词语含义,并掌握了识字、理解词语的方法。

另外,读完这篇课文,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之情。

七、当堂检测

(建议使用荣德基课件中的“当堂检测”做训练。

八、课后作业

(请课后完成《典中点》本课的“基础练习”板块的习题。

 

(1)

 

(2)

 

(3)

(4)

(5)

 

(7)

(8)

 

(17-29)

(9-12)

 

(13)

 

(14)

 

(15)

 

(16)

 

(17-29)

 

(30)

 

(31-33)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能说出桂花带来的美好回忆。

2.学习抓住关键词语和借助资料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

(重点)

3.学习作者借景抒情的写法,体会作者热爱家乡、思念家乡的感情。

(难点)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内容

课件页码

一、课前导入

1.听写词语。

2.回顾课文,桂花给“我”带来了哪些美好的回忆。

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设计意图:

运用提出核心问题的方法来导入本课,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使学生明确了本课时的学习任务。

3.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找出课文中有关语句,概括要点说一说。

二、品读释疑

1.桂花在作者眼中是怎样的?

出示:

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树那样……太迷人了

读到这里,谁知道作者为什么喜欢桂花?

2.作者是怎么具体写桂花的香的呢?

默读,找找描写桂花香的句子。

3.感悟:

出示:

“可是桂花的香气,太迷人了。

“桂花盛开的时候,不说香飘十里,至少前后十几家邻居,没有不浸在桂花香里的。

“全年,整个村子都浸在桂花的香气里。

根据学生交流回答一一出示句子

(朗读指导:

是呀,泡上一杯浓浓的桂花茶轻轻地呷上一口,这香真是沁人心脾,叫人难忘啊。

把这种感受送进去读一读;过年时尝一口糯糯的甜甜的桂花糕,这花香唇齿留芳,弥久不散,谁来感受这样的香?

读——)

(4)谁来读二、三两句,老师建议你,如果你能把两个浸字读好了,就能够把我们也带入一个美妙的境界。

(指名读)读着读着,这个浸字变了——

每当桂花盛开时,满树生香,花香随风飘逸,弥漫四方,人们沉浸在花香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