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10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docx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

(最新版)

 

编制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

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

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

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

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故事大全、总结报告、工作计划、致辞讲话、心得体会、合同协议、条据书信、演讲稿大全、导游词大全、毕业大全、个人写作、办公文秘、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tips:

Thisdocumentiscarefullycompiledbythiseditor.Ihopethatafteryoudownloadit,itcanhelpyousolvepracticalproblems.Thedocumentcanbecustomizedandmodifiedafterdownloading,pleaseadjustanduseitaccordingtoactualneeds,thankyou!

  Inaddition,thisshopprovidesyouwithvarioustypesofclassicsampleessays,suchasacompletestory,asummaryreport,aworkplan,aspeech,experience,contractagreement,letterofentry,acompletespeech,acompleteguide,acompletegraduation,personalwriting,Officesecretary,othersampleessays,etc.Ifyouwanttoknowtheformatandwritingofdifferentsampleessays,staytuned!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

  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总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有着精深的智慧,远大的抱负,无比坚强的毅力,他们为社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为后世的人们作出了表率,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下面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一些关于经典历史故事初中,欢迎查阅。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1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化,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腐贿赂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

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

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夜里把耕牛拴在牛棚里,早上起来,发现牛躺倒在地上,嘴里淌着血,掰开牛嘴一看,原来牛的舌头被人割掉了。

这个农民又气又心痛,就赶到县衙门告状,要求包拯为他查究割牛舌的人。

  这个无头案该往哪里去查呢包拯想了一下,就跟告状的农民说:

“你先别声张,回去把你家的牛宰了再说。

  农民本来舍不得宰耕牛,按当时的法律,耕牛是不能私自屠宰的。

但是一来,割掉了舌头的牛也活不了多少天;二来,县官叫他宰牛,也用不到怕犯法。

  那农民回家后,果真把耕牛杀掉了。

第二天,天长县衙门里就有人来告发那农民私宰耕牛。

  包拯问明情况,立刻沉下脸,吆喝一声说:

“好大胆的家伙,你把人家的牛割了舌头,反倒来告人私宰耕牛”

  那个家伙一听就呆了,伏在地上直磕头,老老实实供认是他干的。

  原来,割牛舌的人跟那个农民有冤仇,所以先割了牛舌,又去告发牛主人宰牛。

  打那以后,包拯审案的名声就传开了。

  包拯做了几任地方官,每到一个地方,都取消了一些苛捐杂税,清理了一些冤案。

后来,他被调到京城做谏官,也提出不少好的建议。

宋仁宗正想整顿一下开封的秩序,才把包拯调任开封府知府。

  开封府是皇亲国戚、豪门权贵集中的地方。

以前,不管哪个当这差使,免不了跟权贵通关节,接贿赂赂。

包拯上任以后,决心把这种腐化的风气整顿一下。

  按照宋朝的规矩,谁要到衙门告状,先得托人写状子,还得通过衙门小吏传递给知府。

一些讼师恶棍,就趁机敲榨勒索。

包拯破了这条规矩,老百姓要诉冤告状,可以到府衙门前击鼓。

鼓声一响,府衙门就大开正门,让百姓直接上堂控告。

这样一来,衙门的小吏要想做手脚也不敢了。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条惠民河河道阻塞,水排泄不出去。

包拯一调查,河道阻塞的原因是有些宦官、权贵侵占了河道,在河道上修筑花园、亭台。

包拯立刻下命令,要这些园主把河道上的建筑全部拆掉。

有个权贵不肯拆除。

开封府派人去催促,那人还强词夺理,拿出一张地契,硬说那块地是他的产业。

包拯详细一检查,发现地契是那个权贵自己伪造的。

包拯十分生气,勒令那人拆掉花园,还写了一份奏章向宋仁宗揭发。

那人一看事情闹大,要是仁宗真的追究起来,也没有他的好处,只好乖乖地把花园拆了。

  一些权贵听到包拯执法严明,都吓得不敢为非作歹。

有个权贵想通关节,打算送点什么礼物给包拯,旁人提醒他,别白操心了,包拯的廉洁奉公是出了名的。

他原来在端州(今广东肇庆)做过官。

端州出产的砚台,是当地的特产。

皇宫规定,端州官员每年要进贡一批端砚到内廷去。

在端州做官的人往往借进贡的机会,向百姓大肆搜刮,私下贪腐一批,去讨好那些权贵大臣。

搜刮去的端砚比进贡的要多出几十倍。

后来,包拯到了端州,向民间征收端砚,除了进贡朝廷的以外,连一块都不增加。

直到他离开端州,从没有私自要过一块端砚。

  那权贵听了,知道没有空子好钻,也只好罢休。

后来开封府的男女老少,没有人不知道包拯是个大清官。

民间流传着两句歌谣:

“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

”(“阎罗”是传说里管地狱的神。

  包拯对亲戚朋友也十分严格。

有的亲戚想利用他做靠山,他一点也不照顾。

日子一久,亲戚朋友知道他的脾气,也不敢再为私人的事情去找他了。

  宋仁宗很器重包拯,提升他为枢密副使。

他做了大官,家里的生活照样十分朴素,跟普通百姓一样。

过了五年,他得重病死了,留下了一份遗嘱说:

后代子孙做了官,如果犯了贪腐罪,不许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许葬在咱包家的坟地上。

  由于包拯一生做官清廉,不但生前得到人们的赞扬,在他死后,人们也把他当作清官的典型,尊称他“包公”,或者叫他“包待制”、“包龙图”(包拯得过天章阁待制、尤图阁学士的官衔)民间流传着许多包公铁面无私、打击权贵的故事,还编成包公办案的戏曲和小说。

虽然其中大都是虚构的传说,但是也反映了人们对清官的敬慕心情。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2

  明世宗即位四十几年,尽情享乐,但是他又担心自己一天天衰老下去,有朝一日死掉,快活日子就过不下去。

于是,他就千方百计寻找一种长生不老的药方。

  公元1556年,朝廷下令各地官吏推荐名医。

当时封在武昌的楚王,把正在王府里的医生李时珍荐给太医院。

李时珍是蕲州(今湖北蕲春,蕲音qí)人。

他的祖父、父亲都当过医生。

父亲李言闻对药草很有研究,李时珍从小受父亲的影响,常常跟小伙伴一起上山采集各种药草。

日子一长,他能认得各种草木的名称,还能知道什么草能治什么病。

他的医药知识渐渐丰富起来。

  但是,在那个日子里,做一个普通医生是被上层社会看不起的。

李言闻自己是医生,却要李时珍读书应科举考试。

李时珍在父亲督促下,在十四岁那年考中秀才,但是以后参加举人考试,三次都没有考中。

别人都替他可惜,李时珍却并不因此失望。

他的志愿是做个替百姓治病的好医生。

  打那时候起,李时珍就一心一意跟他父亲学医。

正好在这一年,他的家乡发生一场大水灾,水退以后,又流行疫病,生病的都是没钱的穷百姓。

李时珍家并不宽裕,但是父子俩都很同情穷人,穷人找他们看病,他们都悉心医治,不计报酬。

老百姓认为他们医术高明,治病热心,都很感激他们。

  李时珍为了研究医术,读了许多古代的医书。

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医书。

汉朝人写过一本《神农本草经》,以后一千多年,不断出了许多新的医书。

李时珍常常替当地的王公贵族看病,那些贵族家里藏书不少,李时珍就靠他行医看病的方便,向王公贵族家借图书看。

这样一来,他的学问就越来越丰富,医术也越来越高明了。

  李时珍的名气越来越响,被他看好病的人,到处宣传李医生好。

附近州县得病的人,也赶来请李时珍看病。

  有一次,楚王的儿子得了一种抽风的病。

楚王府虽然也有医官,但是谁都没法治好。

这孩子是楚王的命根子,楚王怎么不着急有人告诉楚王,只有找李时珍,才能治好这种病。

楚王赶快派人把李时珍请到王府。

李时珍一看病人的脸色,再按了按脉,就知道孩子得的这种抽风病是肠胃病引起的。

他开个调理肠胃的药方,叫人上药铺抓了药。

楚王的儿子一吃药,病就全好了。

  楚王十分高兴,再三挽留李时珍在楚王府呆下来。

没有多少日子,正碰上朝廷征求人才。

楚王为了讨好明世宗,就把李时珍推荐到北京太医院去。

  太医院本来是国家的医疗机构。

可是在那时候,明世宗对真正的医学并不重视,却迷信一批骗人的方士,在宫里做道场,炼金丹,想凭这些办法使自己长生不老。

李时珍是一个正直的医生,看不惯那种乌烟瘴气的环境。

他在太医院呆了一年,就辞职回家。

  李时珍辞去官职,回家的路上,顺便游历了许多名山胜地。

他上山不是为了欣赏景色,而是为了采草药,研究各种草木的药用性质。

有一次,他到均州(今湖北均县)的武当山去,听说那里产一种榔梅,吃了能使人返老还童,人们把它称作“仙果”。

宫廷的贵族都把它当作宝贝一样,要地方官吏年年进贡,并且禁止百姓采摘。

李时珍可并不相信真有什么仙果。

为了弄清真相,他冒着危险,攀登悬崖峭壁,采到了一颗榔梅,带回家乡。

经过他详细研究,才知道那种果子只不过像一般梅子一样,有生津止渴的作用,根本谈不上什么“仙果”。

  李时珍从长期的医疗工作和采集药物的过程中,得到了不少科学的资料。

他发现古代医书上的记载,有不少错误;再说,经过那么多年代,人们又陆续发现了许多古代书上没有记载过的药草。

他就决心编写一本新的完备的药书。

辞职回家以后,他花了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写成了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在这本书里,一共记录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种药,收集了一万多个药方,为发展祖国的医药科学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本草纲目》出版以后,一直流传到全世界,已经被翻译成日文、德文、英文、法文、俄文、拉丁文等许多种文字,在世界医药界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至于那个迷信炼丹、一心想长生不老的明世宗,不但没有能长生不老,却因为误服了有毒的“金丹”,丢了性命。

明世宗死后,他的儿子朱载垕即位,就是明穆宗。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3

  唐朝时,封建经济繁荣,国势强大,中国和日本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空前繁荣。

为了学习唐朝的政治制度和博大精深的文化,自唐太宗贞观年间至唐末期,日本派到中国的遣唐使并成行的就有13次之多(有一次仅达百济),还有一次是派到唐朝的"迎入唐使"(赴唐的日使,久未归国,派使团前往迎接),两次是"送唐客使"(送回唐朝的专使)。

使团中有许多留学生,还有留学僧,其中不乏好学之士和学识渊博之人。

  中国人也不断东渡日本进行中日文化交流,其中贡献的是鉴真和尚。

  鉴真俗姓淳于,生于唐武则天垂拱四年(公元688年),逝于唐代宗宝应二年(公元763年)。

他是扬州江阳县(今江苏省扬州)人,14岁时进扬州大云寺,从闻名天下的智满禅师受戒学禅门。

在名师的指引下,鉴真的学业突飞猛进。

三年后,他离开大云寺到越州(今浙江绍兴)龙兴寺学戒律,并受"菩萨戒"。

唐中宗景龙元年(公元707年)他云游四方求学,到过洛阳、长安。

景龙二年,他20岁时,由律宗法师弘景主持,他受了"具足戒"。

此后,他不断钻研佛教经义,对律宗有很深的研究。

733年,他被誉为江淮一带的授戒大师,在佛徒中的地位很高,成为一方的宗首。

  唐玄宗开元元年(公元713年),鉴真回到扬州大明寺宣讲戒律,听他讲经和由他授戒的弟子达四万多人,这时,他已是学识渊博、威望很高的佛学大师了。

他还不断组织僧人抄写经书,多达33000多卷,他还设计建造过寺院80多所,日本来到大唐的留学僧也都仰慕他的佛学造诣。

  开元二十一年(公元733年)日本第九次遣唐使来到大唐。

随团前来的日本留学僧荣睿、普照受日本圣武天皇之命,约请鉴真东渡。

唐玄宗天宝元年(公元742年)冬十月,荣睿、普照来到扬州大明寺拜谒鉴真,表达日本仰慕之意,并说:

佛法虽然流传到日本国,可是还没有传法授戒的高僧,请"大和上东游兴化"。

鉴真问寺内诸僧,有谁愿意应此远请。

众僧默然。

良久,才有一僧名祥彦者说:

"彼国太远,生命难存,沧海淼漫,百无一至。

人生难得,中国难生,进修未备,道果未克,是故众僧缄默。

"鉴真听后说:

"为法事也(为了宏法传道),何惜身命!

诸人不去,我即去也。

"鉴真去意已定,从此,就开始了东渡日本的准备。

  第一次东渡日本,鉴真和弟子祥彦等21人从扬州出发,因受到官厅干涉而失败。

第二次东渡他买了军船,采办了不少佛像、佛具、经疏、药品、香料等,随行的弟子和技术人员达85人之多。

可是船出长江口,就受风击破损,不得不返航修理。

  第三次出海,航行到舟山海面又因触礁而告失败。

  公元744年,鉴真准备由福州出海,可是在前往温州途中被官厅追及,强制回扬州,第四次东渡又没有成功。

  748年6月27日,鉴真进行第五次东渡,他从扬州出发,在舟山群岛停泊三个月后横渡东海时又遇到台风,在海上漂流了14天后,到了海南岛南端的崖县。

在辗转返回扬州途中,弟子祥彦和日本学僧荣睿相继去世,鉴真本人也因长途跋涉,暑热染病,双目失明。

  唐天宝十二年(公元753年)十月十五日,日本第10次遣唐使归国前夕,遣唐大使藤原清河、副使吉备真备、大伴古麻吕和仕唐多年、历任唐光禄大夫、御史中丞、秘书监等职的日本留学生阿倍仲麻吕(汉名晁衡)等也准备回国,他们同到扬州延光寺参谒鉴真。

藤原大使说:

"早闻大和尚曾五次东渡日本欲去传教,今日得见,万分荣幸,若大和尚仍有此愿,弟子等有船四艘返日,应用物品俱备,不知肯同行否"鉴真虽已66岁高龄,且双目失明,但为了传教授戒,为了中日人民的友好及文化交流,便应允了日方恳请。

  鉴真欲再度赴日的消息在扬州传开后,有关寺院为阻挠此行,严密防范。

这时正好鉴真弟子仁干从婺州(今浙江金华市)来扬州,密知师父将要远行,遂暗中约定由他备船在江头接候。

十月二十九日晚,鉴真及弟子工匠等24人从扬州龙兴寺潜行至江头,迅即登船启程,出大运河入长江,直趋苏州黄泗浦(今江苏省常熟县黄泗,即黄歇浦)与日本遣唐使船队会合。

  鉴真带去的物品有如来、观世音等佛像8尊,舍利子、菩提子等佛具7种、华严经等佛经84部300多卷,还有王羲之、王献之真迹行书等字帖三种。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4

  耶律父子建辽后,又经过了辽世宗、辽穆宗两朝。

到辽景宗耶律贤即位时,中原已进入北宋时期。

北宋初年,日渐强盛的辽国一直是宋朝的劲敌。

为了争夺黄河以北的土地,两国之间进行了四十多年的战争。

在辽国的统治阶层中,有一位在政治上有远见卓识的女政治家和军事家萧太后,为辽的强大作出了重要贡献。

  萧太后名绰,字燕燕,契丹人。

生于公元953年,是辽国北府丞相萧思温最喜欢的女儿。

萧太后自小聪明智慧,有一次,萧思温让几个女儿一道扫地,观察下来,只有燕燕扫得最干净。

他心里在说:

“这个姑娘以后最有出息。

  后来,萧燕燕被招入宫封为贵妃。

辽景宗耶律贤即位后三个月,她就被立为皇后,那一年她才十六岁。

契丹族的女性对射箭、打猎等十分擅长,燕燕在这方面同样拿手。

  景宗即位时,面对的是一片乱糟糟的局面,他想大干一番,萧皇后给他出了不少好主意。

景宗常对大臣说:

“你们凡是写到皇后的讲话,也要用‘朕’字,这可要作为一条法令定下来!

”可见,萧皇后那时就已初步显露了政治才干。

  景宗三十五岁时患病去世,儿子耶律隆绪继承了皇位,他就是辽圣宗。

景宗在遗嘱中强调:

今后国家大事都要听皇后的指挥。

圣宗当时只有十二岁,萧皇后就以皇太后的身份摄政,开始掌管辽国政权。

那一年她才刚刚三十岁。

  一个寡母,一个幼子,面对的是部族许多人不服的眼光,外边又传来不少打仗的消息,萧太后感到十分担忧。

她哭着向丈夫的旧臣流露了内心的忧虑。

这时,耶律斜轸(zhěn)、韩德让等说:

“我们都是先皇的老臣,只要你信得过我们,有什么可怕的!

  韩德让出于对朝廷的忠诚,对萧太后忠心耿耿。

无论是外出作战,还是对内管理国家,他都竭尽全力,使萧太后与辽圣宗逐步巩固了统治地位。

后来他被辽圣宗赐名为耶律隆运。

  公元983年六月,辽圣宗尊自己的母亲为“承天皇太后”,这就是历的“承天后摄政时期”。

在军事上,她全力信赖和依靠耶律斜轸和耶律休哥。

耶律休哥被萧太后任命为南方军事总负责,镇守燕(今北京);而耶律斜轸因为有治国的才干,萧太后早就将让他娶了自己的侄女,并委任他为北方的机要大官。

  过了三年,宋朝将领曹彬、米信等人向辽国发起进攻。

耶律休哥率军断了宋军的粮道,以一支轻骑兵对宋军脱离大部队的零星官兵进行打击。

萧太后也亲自率军追击。

宋朝官兵在逃跑中惊惶失措,互相踩踏,死的死,伤的伤,损失过半。

还有不少宋兵跌入河里,结果造成河水阻塞。

由于战功显赫,耶律休哥被萧太后封为“宋国王”。

  与此同时,耶律斜轸率领军队与宋朝名将杨业在山西展开激战,并将杨业俘虏。

耶律斜轸立了大功,被萧太后加封“太保”的名号。

后来他随太后南下,途中不幸逝世,萧太后还亲自赐予棺材,参加了他的葬礼。

  萧太后在掌管辽国期间,虚心依靠将领,任用汉人不加怀疑。

她制订了重视耕种、减轻农民赋税的政策,教育儿子学习中原文化。

在她的教诲下,辽圣宗通晓中原文化,能写出“乐天(唐代诗人白居易)诗集是吾师”的诗句,还能用契丹文翻译白居易文集与臣下共同欣赏。

辽圣宗还喜欢读《贞观政要》这部书,从中吸取治国的经验。

  当萧太后把政权交还给辽圣宗时,辽国的国力已经相当强大了。

  经典历史故事初中5

  晋国自从晋悼公起用了赵武,又做了中原的霸主。

到了他儿子晋平公的时候,就慢慢地衰落下去了。

公元前531年,楚庄王的孙子楚灵王进攻陈国和蔡国。

这两个国家派使者向晋国求救,普平公回绝了。

这等于说晋国不再是中原诸侯的领袖了。

齐国的国君齐景公[齐桓公第四代的孙子]就打算接着晋国来做霸主。

他听到楚灵王进攻陈国蔡国,吓得晋国不敢出兵去救,特意打发使者到楚国去观察一下,想看一看这个“蛮子国”到底有多大的实力。

齐国的大夫晏平仲做了使者。

  楚国君臣听见齐国派使臣到这儿来,成心要把齐国的使臣侮辱一番,显一显楚国的威风。

他们知道晏平仲是个小矮个儿,就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窟窿,叫他从这个窟窿钻进去。

晏平仲看了这个窟窿,听了招待的人说的话,觉得又好气又好笑。

他说:

“这是狗洞,不是城门。

要是我上‘狗国’来,就得钻狗洞。

要是我来访问的是‘人国’呐,就应当从城门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烦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国家”招待他的人立刻把晏平仲的话告诉了楚灵王。

楚灵王没说的,只好吩咐人大开城门,把他迎接进来。

  那些个迎接他的楚国的大臣们说了好些个难听的话讥笑齐国和晏平仲,全都给他拿话驳回去。

他们再不敢随便张嘴了。

  楚灵王见了晏平仲,取笑他说: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晏平仲说:

“这是什么话临淄城里挤满了人:

大伙儿把袖子一举起来,就能够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走路的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

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呐”楚灵王说:

“那么,为什么打发你来呐”晏平仲打着哈哈说:

“大王您这一问哪,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又怕犯了欺君之罪;实话实说吧,又怕大王生气。

大王,您说我该怎么办呐”楚灵王说:

“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平仲拱了拱手说:

“敝国有个规矩:

访问上等国,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呐,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没出息,就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灵王也只好陪着笑。

  到了坐席吃饭的时候,武士们拉着一个囚犯从堂下过去。

楚灵王问他们:

“那个囚犯犯了什么罪哪儿的人”武士回说:

“是个土匪,齐国人!

”楚灵王笑嘻嘻地跟晏平仲说:

“齐国人怎么那么没出息,做这路事情”在场的楚国大臣们得意洋洋地笑了起来,他们以为这一下子晏平仲可丢了脸了。

哪知晏平仲脸不变色,正经八百地说:

“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橘柑,又大又甜。

可是这种橘柑,一种到淮北,就变成了又小又苦的枳。

为什么橘柑会变成枳呐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干活,一到了楚国,就当上土匪了,也许是水土不同吧。

”楚灵王只好赔不是说:

“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倒给大夫取笑了!

是我不好,请别见怪。

”楚国的大臣们都觉得自己不是晏子的对手,大家对他不得不尊敬起来。

  晏子使楚回来,对齐景公说:

“楚国虽说城墙坚固,兵马强盛,可是国君狂妄自大,文武大臣中没有了不起的人才。

咱们没有什么怕他们的地方。

主公只要整顿内政,爱护百姓,提拔有才干的人,远离小人,齐国就能强盛起来的。

”他把当时称得起数一数二的兵法家田穰苴推荐给了齐景公。

后来晋国发兵侵犯齐国的边疆,夺去了几座城,燕国也趁着机会来侵略。

齐国的军队经过田穰苴的训练,跟以前大不相同,纪律很好,士兵们很勇敢,晋国和燕国的兵马远远地望见就给吓跑了。

田穰苴率领着大队兵马一直追下去,杀了好些个敌人,收复了给敌人夺去的那几座城。

晋国和燕国只得来跟齐国讲和。

  齐景公任用晏平仲为相国,田穰苴为大司马[官名,管军政]。

中原的诸侯知道了,不由得对齐国就另眼看待。

晋国的名声和势力反倒不如齐国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