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9095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5.7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7篇.docx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1

2019年2月18日,党中央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下称规划纲要),2019年3月8日,省委印发《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要求各地各部门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通过参加培训班,听取动员报告,学习专题辅导和参加专场讨论会等形式的学习,我深有感触,我的体会是:

一、深刻领会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和重要论述,体现了对粤港澳三地的充分信任和殷殷嘱托,为大湾区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我深深地感到,《规划纲要》既高屋建专瓦,又提纲挈领,不仅系统规划了粤港澳地区未来发展的宏伟蓝图,而且善于从小处着眼、细处着手,积极发挥粤港澳三地区位优势,努力实现粤港澳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共存共荣的发展目标。

作为一名党员干部,必须切实强化学习,吃透大湾区建设发展的目标要求、具体举措,提高自已的工作能力,参与到大湾区建设这个战略谋划之中,发挥自已的绵薄之力。

二、把握融入大湾区发展的历史机遇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澳门和珠三角九市,经济发展水平全国领先,产业体系完备,集群优势明显,经济互补性强,创新要素集聚。

海丰,并没有列入大湾区的建设范围,然而,我县融入大湾区发展具有独到的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

我县毗邻港澳,海上距离香港80海里,陆上距离深圳核心区也仅有100公里,区位优越。

二是深汕特别合作优势。

深汕特别合作区正在提速发展,对我县经济的带动已初显峥嵘。

三是人和优势。

据不完全统计,我县在港澳同胞约有30多万人,赴深广等地发展的本县人更多,与大湾区联系极为紧密。

四是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

海丰生态环境优越,资源丰富,农业产业发展加速,建成一批供港基地,形成了北部休闲农业观光带,具有承接大湾区后方“菜篮子”和农业休闲观光的优势条件。

作为农业人,要勇担责任,加强履责,立足优势,尽快完善修订规划,加快与大湾区规划纲要的对接,把握这一历史机遇,加快融入大湾区发展进程。

三、把“融湾"发展落实到具体工作之中

贯彻好《规划纲要》,关键在于举措,在于落实。

作为办公室负责人,我认为,当前以及今后一段长时期,必须紧紧围绕“三服务”职责,抓好如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服务中心。

按照局党组关于“融湾”的工作要求,加快办公室服务和管理机制的完善,服务好局中心任务的运转,提高工作效率。

二是加强人才建设。

人才队伍是“融湾”建设的关键,要根据发展需求,做到引培结合,一方面,通过落实机构改革,在融合原有农办、农业、畜牧、海洋等各有关单位队伍的基础上,按照局的部署,抓好人才招引工作,进一步充实农业农村工作队伍;二是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完善人才培养机制,进一步提高人才队伍的工作能力。

三是发挥参谋决策作用。

组织推动“融湾”深调研活动,为领导班子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2

近日,我阅读学习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发展规划纲要》),2019年2月18日,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发展规划纲要》,全篇分十一章,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规划近期至2022年,远期展望到2035年。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以下称珠三角九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既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尝试,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充分发挥粤港澳综合优势,深化内地与港澳合作,进一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在国家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中的支撑引领作用,支持香港、澳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增进香港、澳门同胞福祉,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让港澳同胞同祖国人民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共享祖国繁荣富强的伟大荣光。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是:

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坚持新发展理念,充分认识和利用“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港澳独特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先试优势,解放思想、大胆探索,不断深化粤港澳互利合作,进一步建立互利共赢的区域合作关系,推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为港澳发展注入新动能,为全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提供支撑,建设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基本原则是:

创新驱动,改革引领。

协调发展,统筹兼顾。

绿色发展,保护生态。

开放合作,互利共赢。

共享发展,改善民生。

“一国两制”,依法办事。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是:

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指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目标是:

到2022年,粤港澳大湾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粤港澳合作更加深入广泛,区域内生发展动力进一步提升,发展活力充沛、创新能力突出、产业结构优化、要素流动顺畅、生态环境优美的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框架基本形成。

到2035年,大湾区形成以创新为主要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大幅跃升,国际竞争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大湾区内市场高水平互联互通基本实现,各类资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动;区域发展协调性显著增强,对周边地区的引领带动能力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中华文化影响更加广泛深入,多元文化进一步交流融合;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提高,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全面建成。

我们坚信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粤港澳大湾区干部群众的携手同心、奋发进取、共同努力下,按照《发展规划纲要》为引领,贯彻落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定能如期把粤港澳大湾区建成宜居宜业宜游的国际一流湾区。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3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2019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我们要继续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严格依照宪法和基本法办事。

全力支持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和行政长官依法施政。

支持港澳抓住共建“一带一路”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机遇,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全面深化与内地互利合作。

我们坚信,香港、澳门一定能与祖国内地同发展共进步、一定能保持长期繁荣稳定。

这与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内容是一致的。

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新时代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新举措,也是推动“一国两制”事业发展的新实践。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对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空间布局等方面作了全面规划,许多重大部署、重大任务都与我们的工作密切相关。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要论述,提高认识,凝聚共识,深刻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

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有利于丰富“一国两制”实践内涵,进一步密切内地与港澳交流合作,为港澳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港澳同胞到内地发展提供更多机会,保持港澳长期繁荣稳定;有利于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不断增强提供支撑;有利于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高水平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新平台;有利于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通过区域双向开放,构筑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对接融汇的重要支撑区。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是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作为党员干部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思想认识和政治站位,全面系统掌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基本原则、战略定位、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严格按照上级单位有关要求,奋发有为,积极主动投身到大湾区建设当中。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3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作为指导粤港澳大湾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合作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7年末总人口约7000万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规划重点强调粤港澳三地要加强紧密合作,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区域广、领域多,港澳特区和广东的9个城市各自定位不同、发展情况不一,要以香港、澳门、广州、深圳四大中心城市为核心,发挥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区域发展的作用。

粤港澳大湾区的建设要突出贯彻落实一国两制,突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更好满足人民生活需要的发展。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及最多的为发展、建设、合作和创新,充分体现了高质量发展的理念;未来科技创新是重中之重,必须紧紧抓住科技创新这一重要工作,因地制宜地推进科技产业体制,促进创新发展,突出科学把握各城市的功能定位,各显所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和新兴产业重要策源地。

《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明确的战略定位,粤港澳大湾区将建设成充满活力的世界级城市群,同时逐步成长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形成内地与港澳深度合作示范区以及为大湾区人民营造一个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面对这一重大机遇,广东要紧紧抓住,牢牢把握,尽最大努力继续发扬改革精神,推动改革再深入,让广东在国家战略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5

粤港澳大湾区,既是地理概念,也是经济概念。

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从2017年3月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到2017年7月三地政府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到如今,大湾区的发展规划一直是备受关注,完全可以作为牵引中国参与世界经济体系领头羊的角色。

突破创新促进融合发展,从硬联通和软联通两个方面着手,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安排,重在发挥港澳独特的国际化优势和广东改革开放先行区的优势,打通障碍,带来全新动能,成为扎实推进高质量高发展的典范。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这个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粤港澳大湾区不同于世界上其他湾区,在这个5.6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里包含了两种制度,三种货币,那我们为什么要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呢?

学习《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心得体会6粤港澳大湾区内的非一线城市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潜在区位优势向实际区位优势转变的基础在逐步形成,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大湾区内一线城市对区内非一线城市的辐射力会越来越强。

个别非一线城市具有发达的制造业基础,区域再中心、城市资源再集中这是必然的趋势,与世界上其他新一线城市产生的规律一样,新的一线城市有望在大湾区内产生。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