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0135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docx

高考26省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2018年高考26省9月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2018年高考26省9月联考全国甲卷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酌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

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

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

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期,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事实上,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有一个历史兴替,安史之乱后,陆路衰落,海路开始发达,后者在宋、元时代以及明前期始终保持兴盛,遗憾的是,明朝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的禁海令和迁海令……海上丝路也日渐衰落,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向了西方。

中国人因为丝绸之路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

(摘编白新华每日电讯2017.5.12关山远《丝绸之路与中华国运》)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安史之乱是大唐盛世的终结,是陆上丝绸之路的终结,这条商贸通道自此走向衰落。

B.吐蕃、回鹘、大食三股力量的彼此争夺与混战,使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

C.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大量涌现像《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怪异荒诞的奇珍异物,直接原因是陆上丝路的中断。

D.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使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花剌子模因此遭遇了灭国之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第二段引用元稹的诗,描述宫女的生活,是为了说明丝绸之路对唐人社会生活的重要性。

B.文章第三段引用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著作,丰富了文章内容,说明了陆上丝路财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C.文章第四段提到莫高窟洞窟中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证明了明朝时期陆上丝绸之路已经没落了。

D.文章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后来陆上丝路再度繁华与没落的现象,论证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没有安史之乱,唐朝就不会将兵力东调长安,也就不会失去对西域的控制,陆上丝绸之路可能也不会衰落。

B.九世纪,由于陆上丝绸之路的中断,人们不太可能随处听到玄宗时期龟兹的琵琶,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来的香料与珠宝。

C.如果明朝没有寸板不许下海的禁令,清朝没有禁海令和迁海令,那么中国海上丝绸之路就不会衰落。

D.丝绸之路的衰落,使中国人因之形成的世界观、大格局彻底倒退了,可见开放、交流非常重要。

【论述思路】选文分析了唐代陆上丝路没落的原因和对当时社会生活的影响,以及元代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与明清时期的没落现象,论述了丝绸之路对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第一、二自然段,指出陆上丝路走向衰落的直接原因是安史之乱。

第二层为第三自然段,引述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的论述,说明陆上丝路对唐代文化和社会的重要作用。

第三层为第四、五自然段,分析元明清时期陆上丝路的再度繁华和衰落的原因,并提出海上丝路的日渐衰落使中国错过了大航海时代,全球重心向西方。

1.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扩大范围,原文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

B.以偏概全,唐朝失去对西域的控制,还源于三股力量对相关地区的控制。

D.强加因果。

花刺子模遭遇了灭国之灾,是凶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

2.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文中只是借用该诗说明宫女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

3.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选项推断错误,原文遗憾的是……日渐衰落.由迁海令之后的省略号可知,海上丝路衰落的原因不止这两点。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优优的眸子

杜卫东

优优是我退休后结识的第一个小朋友。

他是早市卖菜女的孩子,剪一个盖儿头,穿一身泛白的牛仔服。

他的大眼睛忽闪忽闪的,充满好奇;黑葡萄一样的眸子天真无邪,仿佛一潭清澈的泉水,能让你的心沉进去。

算是机缘巧合,那夭我在家门口的街心公园散步,见一个小男孩儿在前面走,天性喜欢孩子的我赶上去拍了一下他后脑勺。

男孩儿回眸一笑,目光纯净如水。

我问:

你叫什么?

优优。

几岁了?

五岁。

给我当孙子吧?

本是一句玩笑话,没想到他停住脚步,很认真地用带南方口音的普通话拒绝道:

不行啊,我有爷爷了。

我笑了:

那……就叫我干爷吧。

他煞有介事地歪头做思考状,少顷,似乎觉得这个折中方案还不错,就眨眨眼说:

干爷?

好,就叫你干爷吧!

从此,我们成了朋友。

散步时遇到他,小家伙总会陪我走上一段。

通过优优,我认识了妞妞、小胖儿、大牛和孟虎。

和孩子们在一起时,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他们的双眸是那么纯洁,那么清澈,那么让人心醉。

我懂了,孩子之所以被称为天使,或许就是因为那一双纯洁无瑕的眸子吧?

相对成人世界的龌龊与欺诈,他们的双眸就是上天为我们点亮的雪谷明灯,在寒风凛冽的情感世界,向我们传递着美好与希望!

说是早市,其实要到午后两点来钟才收摊儿。

因为房租便宜,他们的家都在城乡接合部,从城里赶回去,已到了吃晚饭的光景。

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每天两顿饭怎么成呢?

有一天优优陪我散步,路过我家时,我随手一指,说:

干爷就住在这栋楼的1单元702号,你们要是中午饿了,可以去找我啊。

其后两天我因故没去散步,第三天临近中午听到有人按门铃。

谁呀?

没人答话,却听见有意窸窸窣窣的声响。

隔着门镜一看,哈,原来是优优带着妞妞、小胖儿、孟虎来了。

我急忙开门,小东西齐声叫:

干爷!

厨房里的太太闻声出来,一看这阵势就明白了,但是没有多准备饭啊,吃什么?

我想了想,孩子们五湖四海的,蒸点米饭,炒个鸡蛋西红柿吧,南北皆宜。

吃完饭,妞妞要看动画片,小胖儿要玩电脑,优优和孟虎则在客厅里玩起了骑马打仗。

像是一壶滚开的水,家里顿时热闹起来。

我仿佛一下子又回到了逝去的岁月——有纠结,有烦恼,但更多的是快乐与温馨。

没想到,风云突变,形势急直下。

第二天,孩子们见到我不再干爷干爷地叫着扑上来,而是目光闪烁,视同路人。

小胖儿和孟虎甚至还快步离我而去。

经过早市门口,我看到了优优,优优也看到了我,他有些迟疑,想走又停下脚步,咬了咬嘴唇说:

干爷,妞妞的妈妈、小胖儿的妈妈,还有我的爸妈都说你是坏人,会把我们卖掉,不让我们和你接近。

瞬间,我的心拔凉拔凉的,我真想拽上优优去找他们的父母论理。

我又一想,如今拐卖、伤害儿童案高发不下,父母们的担忧是可以理解的。

我身离开,走出没几步,听见优优叫了一声:

干爷!

回头望去,见他站在那里怔怔地望着我,大眼睛忽闪忽闪的,依然充满好奇。

只是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黑葡萄一样的双眸上笼罩了一层令人心碎的阴霾。

(摘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4.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活泼可爱、纯洁无瑕的孩子的形象。

B.优优带着小朋友们到我家里吃饭,我有纠结,有烦恼,但我仍然特别欢迎他们的到来。

C.文章语言质朴生动,拔凉拔凉的等口语运用得当,写m了我不被人信任的心理。

D.优优等小朋友的父母们不让孩子跟我交往,并不一定就认为我是坏人,但家庭环境使他们不敢让孩子完全信任他人。

5.结合全文,谈谈你对标题中眸子的理解。

(5分)

6.对于文章的体裁,有人认为是散文,有人认为是小说,你的看法是什么?

请结合文章进行分析。

(6分)

4.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由最后一段如今拐卖、伤害儿童案件高发不下可知是社会现实使父母们不敢让孩子完全信任他人。

5.眸子是行文线索。

从单纯无邪到笼罩着一层阴霾,全文围绕眸子行文。

(2分)眸子反映了孩子内心世界的纯净,传递了孩子世界的美好与希望;(1分)眸子的变化,反映了文章的主题:

成人世界的龌龊与欺诈,给孩子的世界蒙上了阴影,社会需要信任。

(2分)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

本题可以结合文本中几次对优优的眸子的描写,从情节安排和主题两个方面组织答案。

6.示例一:

我认为是散文。

散文强调真实性与抒情性,本文通过对现实生活中某些片段或生活事件的描述,表达的观点、感情,并揭示其社会意义,字里行间充满感情。

本文不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典型的人物形象,借我和优优等小朋友的交往片段,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加工创造而成。

文中的我是自己,围绕眸子,写了我和优优的故事,还写了其他孩子,符合散文

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示例二:

我认为是小说。

小说以刻画人物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本文以当下社会现实为背景,通过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塑造了我和优优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反映了社会现实。

小说强调虚构性,选材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

本文描写了我和优优等小朋友的交往片段,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提炼。

第一人称我在小说中并不一定指,这种设计可以更方便地叙述故事,更具有真实性。

(每点2分,言之有理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分析作品的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散文和小说的典型区别,表现在前者强调真实性,后者强调虚构性;前者的叙述者常常是本人,后者则并非如此。

另外,小说对情节的完整性和人物形象的塑造均有更高的要求。

依据上述内容,结合文本整理即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发展历经波折,历史上经历过两次低谷。

传统人工智能受制于计算能力,并没能完成大规模的并行计算和并行处理,人工智能系统的能力较差。

2006年,Hinton教授提出深度学习神经网络使得人工智能性能获得突破性进展,进而促使人工智能产业又一次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表1人工智能发展历程

其中,谷歌AlphaGo战胜李世石九段对业界产生的轰动效应最大。

AlphaGo悬一款基于深度学习技术研究开发的围棋人工智能程序。

这个程序利用价值网络去计算局面,用策略网络去选择下子。

2015年10月,阿尔法围棋以5:

0完胜欧洲围棋冠军、职业二段选手樊麾。

为了测试阿尔法围棋的水平,谷歌于2016年3月份向围棋世界冠军、韩国顶尖棋手李世石发起挑战,并以4:

1的总比分获胜。

AlphaGo与传统围棋程序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利用深度学习方法进行训练,AlphaGo学习了3000万步人类实战的围棋下法,学习完毕后,可以通过左右互搏,自己跟自己下棋,在下了几千盘棋局后,AlphaGo能从这些棋局中学习新的围棋策略,这个过程被Deep-Mind称为强化学习。

正是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引入,谷歌AlphaGo才能迅速达到顶尖围棋高手水平。

(选白《2016年人工智能+产业专题研究报告》)

材料二

AI(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围棋决战,首局人脑落败。

AI普及是大势所趋,提升人类生活质量,却又威胁饭碗,人类实须筹谋应对,以免酿成社会经济问题。

AI技术日渐成熟,将会全面渗入生活,甚至成为企业的制胜关键,这正是多家信息企业如苹果、Google、微软、Amazon、Facebook,腾讯和XX纷纷投入大量资源开发AI的原因。

XX行政总裁李彦宏已表示,XX已不再是互联网公司,而是AI企业,可见AI潜力无穷,企业趋之若鹜。

AI的急速发展也引起忧虑,是否会替代更多的工种、扩大贫富差距、冲击社会稳定呢?

过去是制造业职位、服务业职位由发达国家外移至发展中国家,AI引发的不止是职位迁移,而是取代,甚至是要求知识与智力的工种,如税务审计、法律、医疗、基金管理等。

当然,科技与AI也创造了新工种,如社交媒体主任、AI管理员等。

英国牛津大学曾发表报告指出,人类的社交能力、创意等是AI难以取代的。

乐观地看,AI无可避免,亦利大于弊。

问题是适应过程并不容易,有些传统的白领职位可能要有落差甚至被取代。

AI提升了生活,却没有提升某些职业的收入,使一些人日子更难过。

财富也更容易集中在少部分人手中,现在的反全球化民粹浪潮未来可能更高涨。

应对AI兴起已是各国政府考虑的重要课题,这包括改革教育与持续进修体系、税收再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一些企业家也提出了建议,如微软创办人盖茨提出征收机械人税,让科技企业在享受成果所带来的财富同时,也对失业人士负起部分责任。

(选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7.下列关于人工智能发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人工智能发展历史上经历过低谷,目前处于快速发展期。

B.人工智能发展的第一个低谷主要是因为计算能力突破没能使机器完成大规模数据训练和复杂的任务。

C.2006年以前,人工智能基本上是高峰——低谷——高峰——低谷的发展状态。

D.人工智能发展技术在今天日渐成熟,全面渗入生活。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谷歌AlphaGo战胜了李世石九段,从而得以迅速跻身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之列,这也揭开了人工智能新篇章。

B.人工智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今天它的普及已是大势所趋,并将会成为企业的制胜关键。

C.人工智能提升了生活,但没有提升收入,这会让一些人的日子更难过,所以现在的反全球化民粹浪潮在未来可能会更加高涨。

D.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围棋决战,首局人脑落败,这件事情引起了权威媒体的,也促使社会更加人工智能的发展。

E.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让财富集中在少数科技企业。

它创造了新工种,也取代了很多旧的工种,总体来讲利大于弊。

9.怎样才能有效应对人工智能的发展?

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7.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二中说的是AI技术日渐成熟,将会全面渗入生活。

8.B、D【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因果失当,跻身世界顶尖围棋高手之列的原因不是战胜了李世石九段,是由于深度学习方法的引入。

C.原文是却没有提升某些职业的收入。

E.原文是财富也更容易集中在少部分入手中,不等于少数科技企业。

9.政府积极作为。

改革教育与持续进修体系、税收冉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

企业承担责任。

科技企业对失业人员负起部分责任。

个人积极应对。

个人要适应人工智能,并利用人工智能提升生活质量。

(每点2分,答对任意两点即可)

【解题思路】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应对人工智能发展的措施集中在材料二的最后一段,简要概括即可。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尹继伦,开封浚仪人。

父勋,郢州防御使。

尝内举继伦以为可用,太祖以补殿直,权领虎捷指挥,预平岭表,下金陵。

太宗即位,改供奉官。

从征太原,还,迁洛苑使,充北面缘边都巡检使。

端拱中,威虏军粮馈不继,契丹潜议入寇。

上闻,遣李继隆发镇、定兵万余,护送辎重数千乘。

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于越径趋大军,过继伦军,不顾而去。

继伦谓其麾下曰:

寇蔑视我尔。

彼南出而捷,还则乘肚驱我而北,不捷亦且泄怒于我,将无遗类矣。

为今日计,但当卷甲衔枚以蹑之。

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自树。

纵死犹不失为忠义,岂可泯然而死,为胡地鬼乎!

众皆愤激从命。

继伦令军中秣马,俟夜,人持短兵,潜蹑其后。

行数十里,至唐河、徐河间。

天未明,越去大军四五里,会食讫将战,继隆方阵于前以待,继伦从后急击,杀其将皮室一人。

皮室者,契丹相也。

皮室既擒,众遂惊溃。

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寇兵随之大溃,相蹂践死者无数,余党悉引去。

契丹自是不敢窥边,其平居相戒,则曰:

当避黑面大王,以继伦面黑故也。

以功领长州刺史,仍兼巡检。

至道二年,分遣将帅为五道,以讨李继迁。

时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往,逗挠不进。

上怒,急召继伦至京师,授灵、庆兵马副都部署,欲以夹辅继隆也。

时继伦已被病,强起受诏。

上素闻其嗜酒,以上尊酒赐而遣之。

即日乘驿赴行营,至庆州卒,年五十。

上闻之嗟悼,赙娼加等,遣中使护其丧而归葬焉。

(节选自《宋史·列传三十四》)

10.下列对文中面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B.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C.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D.契丹将于越谍知之/率精锐数万/骑将邀于路/继伦适领兵巡/徼路与寇直/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权领,权,暂代官职;领,兼任,通常是兼任较高职务。

B.端拱,年号。

年号是封建皇帝纪年的名号,汉武帝首创,以后每个朝代的每个新君即位,必改年号。

C.金陵,今天的南京,也祢建康、江宁、石头城、应天、天京等,有六朝古都十朝都会之称。

D.行营,出征或者狩猎时的营帐,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尹继伦不负父亲厚望。

被父亲举荐后,深得太祖、太宗信任,先后权领虎捷指挥、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B.尹继伦有勇有谋,善于鼓动士气,端拱年间大胜契丹,使之不敢入侵边境,充分体现了他的军事才能。

C.尹继伦为国忠义,即使临危受命也毫不畏惧。

第一次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契丹,第二次也是与李继隆合作剿灭了叛将李继迁。

D.尹继伦其生也荣,其死也哀。

去世的时候,皇帝给予加等的赏赐,并派宦官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13.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彼锐气前趣,不虞我之至,力战而胜,足以白树。

(2)于越方食,失箸,为短兵中其臂,创甚,乘善马先遁。

10.B【解题思路】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

在语段中,第二个将翻译为将要,而非将领,将邀于路意思是将在半路拦截,故将前应断开,排除A、D两项;巡徼有巡行视察的意思,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1.A【解题思路】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能力。

领通常是兼任较低职务。

12.C【解题思路】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第二次作战是临危受命,而第一次并不是;且第二次剿灭李继迁并没有说结果。

13.

(1)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考虑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白己有所建树。

(趣虞白树各1分,句意2分)

(2)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很重,骑快马先跑了。

(方创遁各1分,句意2分)

文言参考译文

尹继伦,是开封浚仪人。

父亲尹勋,曾担任郢州防御使。

(尹勋)曾经以内亲举荐尹继伦,认为(他)是个可用之材,宋太祖任命他,(让他)补为殿直,暂领虎捷指挥,参与平定岭南,攻下金陵等战役。

宋太宗即位,(他)被改任供奉官。

跟随征伐太原有功,回京后升迁做洛苑使,又充任北面边疆都巡检使。

端拱年间,威虏军军粮不足,契丹暗地里商议(派兵)入侵边境。

皇上得知此事,派遣李继隆征发镇州、定州两地的士兵一万多人,护送军用物资几千车。

契丹大将于越侦查知道这件事后,率领数万精锐骑兵,将在半路上拦截。

尹继伦恰好领兵巡检到此,路上与贼寇相遇。

于越径直催促大军,经过尹继伦的军队,看都不看一眼就离去。

尹继伦对部下说:

贼寇藐视我们啊。

他们南下如果获得胜利,回来一定会乘胜驱赶我们而回北方,如果他们失败,回来时也会拿我们泄愤,到时我们将无一幸存。

为今之计,我们应该暗藏兵甲不出声地跟着他们。

他们锐气十足地一心向前赶,不会考虑我们的到来,(我们一起)全力奋战而取胜,足以使自己有所建树。

即使战死也可以算得上忠义,怎么可以被消灭而死,做胡地的野鬼呢!

众位部下听后怒发冲冠而听命。

尹继伦命令军中喂马整顿,等到夜晚,人人拿着短的兵器,悄悄地跟在贼寇后面。

行了几十里,到唐河、徐河之间妁地带。

天还没亮,于越的军队距离朝廷大军四五里地,聚集吃饭结束,将要交战。

李继隆布置方阵在前面等待敌人,尹继伦从后面突然冲杀出来,杀了皮室将领一人。

皮室,是契丹的相(辽国战场上,皮室一般属于中军紧靠主将的位置)。

皮室被擒杀,敌军立刻惊慌溃退。

于越正在吃饭,筷子都吓掉了,被短兵器击中手臂,伤很重,骑快马先跑了。

敌人随着于越的逃跑而溃不成军,相互踩踏,死伤无数,剩余的人全部撤走。

契丹从此(锐气大挫,)不敢窥视边境,他们平时相互告诫,说应当避开黑面大王,(这是)因为尹继伦脸黑的缘故。

(尹继伦)凭借军功升任长州刺史,仍然兼任巡检一职。

至道二年,朝廷分别派遣一批将帅兵分五路,讨伐叛将李继迁。

大将李继隆由灵环路前往时,徘徊观望不前进。

皇上发怒,紧急召见尹继伦回京师,授予他任灵州、庆州兵马副都部署,想用他来辅佐李继隆。

这时尹继伦已经生病,勉强起身接受诏书。

皇上平常听说他喜欢喝酒,用皇上的酒杯赏赐他然后派遣他前往。

当天尹继伦就乘坐驿车奔赴军营,到了庆州死去,时年五十岁。

皇上听说这件事哀伤悲叹,给予加等的办理丧事的费用,派宦官护送他的灵柩回乡埋葬。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新城道中(其二)

[宋]苏轼

身世悠悠我此行,溪边委辔听溪声。

散材畏见搜林斧,疲马思闻卷旆钲。

细雨足时茶户喜,乱山深处长官清。

人间岐路知多少?

试向桑田问耦耕。

[注]神宗熙宁六年(1073年)的春天,在宋朝激烈的党争中,苏东坡无法在朝廷立足,请求外调杭州任地方官,诗人在杭州通判任上出巡所领各属县。

新城在杭州西南。

钲:

古代乐器,击之而鸣。

耦耕:

指二人并耕。

14.以下对颔联和颈联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散材疲马都是白况,散材指无用之才,语出《庄子》,和下文乱山呼应;疲马与上文委辔相承,诗歌承如。

B.搜林斧,喻指深文周纳的党祸。

本句是说即使无用之才,也畏见搜林利斧。

即使任官在外,也担心随时可能飞来的横祸。

C.疲马一句,写山中行进已久,马早已疲惫不堪,希望听到战场上的号角声。

此句写出了希望为国效力的热诚。

D.颈联想到茶农因为下够了的细雨而喜悦,在这乱山深处还有白己的清官好友,情感和颔联相比发生了变化。

E.颔联和颈联主要描绘前往新城的道中所感,格律纯熟,自然贴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