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docx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整理
第四单元 可能性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随机现象中的可能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44页例1、第45页例2。
内容简析
例1、例2 借助生活实际,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事件。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是不确定的,会用已有的经验判断可能发
生的结果。
2.学会列举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学生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学习判断事件发生的结果的方法时,主要是运用探究、分析、归纳、总结的教
学方法。
课堂上首先用小组讨论的方法,找出所要判断的事件发生的结果,其次根据事实进行判断。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学习事件发生的不确
定性。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激趣,导入新知:
1.猜牌游戏。
(展示一张梅花7和一张梅花8,洗牌后抽出一张)请同学们猜猜抽出的这一张牌是什么?
师:
为什么意见不一样呢?
抽出的这张牌有几种可能?
(慢慢翻开另一张牌展示一下)现在能告诉老师,刚才抽出的那张牌是什么吗?
为什么?
2.小结展题。
师:
刚才的第一次猜牌因为不能肯定它是7还是8,所以结果有两种可能,(板书:
可能)当老师已经展示另一张牌是7时,刚才抽出的那张牌一定是8,而不可能是7。
(板书:
一定、不可能)“可能”“一定”“不可能”是判断事件发生结果的三种情况。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讨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随机现象中的可能性)
【品析:
这种导入方式,与教材例题内容贴切,可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
动画片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生观看喜羊羊和美羊羊的赛跑比赛(懒羊羊当裁判),同学们猜测一下谁会赢?
师:
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多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可能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板书课题:
随机现象中的可能性)
【品析:
通过动画导入,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铺垫。
】
游戏导入新课:
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时一位同学上台抽签,签中内容有礼物、唱歌、猜谜。
猜猜他抽中了什么签?
(引出用可能、不可能等词来表达,揭示课题:
随机现象中的可能性)
【品析:
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多位学生亲身参与,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开始自主地思考问题了。
】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44页例1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要筹备元旦联欢晚会;
②联欢晚会上每人表演一个节目;
③有唱歌、跳舞、朗诵。
(2)提出的问题。
小明、小丽、小雪可能会抽到什么节目?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初步感知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根据学习经验,学生对可能性的产生很陌生,主要引导学生明白:
因为三张卡片上分别写着三种节目,那么三人抽到哪种节目都有可能。
经过分析,可以通过多种方法解答。
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
通常会出现下面几种结果。
可能性1:
如果小明先抽到唱歌,那么小丽和小雪可能抽到跳舞或朗诵,不可能抽到唱歌。
剩下的两张如果小丽抽到跳舞,小雪抽到的一定是朗诵。
如果小丽抽到朗诵,小雪抽到的一定是跳舞。
可能性2:
如果小明先抽到跳舞,那么小丽和小雪可能抽到唱歌或朗诵,不可能抽到跳舞。
剩下的两张如果小丽抽到唱歌,小雪抽到的一定是朗诵。
如果小丽抽到朗诵,小雪抽到的一定是唱歌。
可能性3:
如果小明先抽到朗诵,那么小丽和小雪可能抽到唱歌或跳舞,不可能抽到朗诵。
剩下的两张如果小丽抽到唱歌,小雪抽到的一定是跳舞。
如果小丽抽到跳舞,小雪抽到的一定是唱歌。
【品析:
本环节中借助生活中的事例探讨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从而使学生了解生活中的一些常识,顺利的理解和掌握生活中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
鼓励学生积累生活中的经验,把数学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使学生明确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品味学习数学的乐趣。
】
◎顺承例1,研学例2。
在总结完例1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
“对于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什么是确定性事件和不确定性事件呢?
”
生1:
确定性事件就是肯定发生的事情。
生2:
不确定性事件就是不是很肯定,有可能发生的事情。
师:
下面我们探讨一下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事件。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
确定性的事件可以用“一定”和“不可能”来表示。
不确定性的事件用“可能”来表示。
有了例1的理论基础后,引领学生自主学习教材第45页例2,可以先分小组探究解答方法,然后选派学生代表介绍自己的解答方法。
在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中适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品析:
通过在一个盒子里放两种不同颜色的小球探讨不确定事件的几种情况,经过讨论、实验、发现规律等方法得出,当有几种结果,不确定是哪一种结果时,可以用“可能”描述其中的一种结果。
当确定没有那一种结果时,用“不可能”描述这种结果。
在整个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不确定性事件的几种情况。
本环节中主要的教法是记录、探讨规律、总结发现规律,主要的学法是讨论、探究和归纳总结。
】
三、反馈质疑,学有所得
在学习完例1、例2的基础上,引领学生及时消化吸收,请同桌之间互相叙述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确定性的描述。
然后教师提出质疑问题,引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系统整理。
质疑一:
确定性事件用什么表示?
不确定性事件用什么表示?
学生讨论后得出结论:
确定性事件用“一定”“不可能”表示,不确定性事件用“可能”表示。
质疑二:
确定性事件与不确定性事件的区别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让学生先组内讨论,然后归纳、总结,但是通常不能全面整理,所以这个问题可以先做初步探究,得出结论:
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
①确定性事件是指一定会发生的事件和一定不会发生的事件。
②不确定性事件是指既有可能发生又有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不具有肯定性。
【品析:
本环节设置在本课新授知识完成之后,由于本单元是刚刚涉及可能性的知识,对于学生而言,从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转化到数学问题是数学思维的迁移转化,让学生真正地明白判断方法,真正实现了学有所得。
】
四、课末小结,融会贯通
“本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
还有什么是不明白的呢?
”
在师生共同总结之后,简单回顾:
明确事件发生的不确定性和不确定性事件的几种情况。
然后衔接下节课的学习任务,给大家留一个思考的话题:
怎样判断不确定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呢?
五、教海拾遗,反思提升
回味课堂,发现亮点之处:
两次质疑和讨论使学生的学习进入了二次消化吸收的过程,这次内化把不确定性事件的几种情况真正掌握了。
反思过程,有待改进之处:
学生对生活中的现象缺乏了解,有时不能准确地判断事件是否发生。
所以在后面的教学中,应根据不同学生对不同知识点的接受情况,采取不同的教学措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我的反思:
板书设计
随机现象中的可能性
可能性
第2课时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教学内容
教材第46页例3及练习十一。
内容简析
例3 借助生活中的事例判断可能性的大小。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体验事件发生可能性的大小。
2.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联系实际及归纳的能力。
3.用数学知识解答生活问题,渗透学以致用的思想意识。
教学重难点
学会列举简单事件发生的结果,能对一些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进行比较。
教法与学法
1.本课时在教学学生判断可能性大小的方法时,主要是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通过
实际例子发现规律,总结出可能性大小的规律。
2.本课时学生的学习主要是通过举例子、探索规律、总结概括等方法学习可能性的大
小。
承前启后链
教学过程
一、情景创设,导入课题
游戏导入:
1.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在生活中,有的事情一定发生,有的事情可能发生,有的事情不可能发生,今天我们进一步研究可能性的问题。
(做游戏)
2.(出示2个装有两种不同颜色小球的盒子)师:
A盒和B盒都可能摸出黄球,哪个盒子摸到黄球的可能性大呢?
3.导入:
可能性真的有大有小吗?
今天我们就研究这个问题。
(板书课题: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品析:
这种导入方式,与课本例题内容贴切,可以直接过渡到教材例题中。
】
创设情景,引出课题:
师:
同学们一眼便能看出我是一名女老师,一定是女老师吧,可能是男老师吗?
(生:
不可能)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是属什么的?
引导学生说出,老师可能属马,老师可能属蛇……刚才,同学们在猜的时候,用到了“可能”“不可能”这些词语,现实生活中很多事情发生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研究可能性大小的问题。
(板书课题: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
【品析:
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单调的数学课堂渲染了生活的色彩,为后面开启生动活跃的课堂氛围做了铺垫。
】
创设情景,激趣猜测:
1.听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老师知道同学们最喜欢听故事,特意准备了一个《小猴子下山》的故事,想听吗?
(动画播放)
2.猜测:
请同学们想一想,小猴去追小兔,结果会是怎样呢?
学生猜测:
它有可能追到小兔,也有可能追不到小兔。
师:
那追到的可能性会……很小。
3.有些同学认为小猴不可能追到小兔,有些同学认为小猴有可能追到小兔,只是可能性很小,看来,事情的发生不仅有可能性,而且发生的可能性还有大、有小。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有关可能性的问题。
(板书课题:
随机现象的统计规律性)实践是最好的老师,下面我们就通过摸球试验来研究,好吗?
【品析:
游戏的特点是需要多位学生亲身参与,在学生积极参与的过程中,拉近了和数学知识的距离,学生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思考问题。
】
二、师生合作,探究新知
◎引领学生分析教材第46页例3中的主题图片,提取已知信息,并找出待解决的问题。
(1)整理从中获得的信息。
①盒子中装有红、黄两种颜色的球;
②每个小组的盒子里装的球都是一样的;
③从中摸出一个球后再放回去摇匀;
④重复20次并记录下球的颜色。
(2)提出的问题。
通过八个小组的记录情况能发现可能性大小的规律吗?
◎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探究解题方法。
根据学习经验,学生还不能直接发现规律,但是经过实践操作,通过统计结果可以引导学生发现规律。
此时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分组讨论,自主探究结果。
通常会出现下面结果。
(详见配套课件部分)
统计情况:
小组次数颜色
1
2
3
4
5
6
7
8
合计
红球
15
16
12
18
15
16
14
17
123
黄球
5
4
8
2
5
4
6
3
37
发现规律:
通过以上八组数据可以判断出每个盒子里装的红球比黄球多,也就是摸出红球的可能性大,摸出黄球的可能性小。
【品析:
本环节中借助表格,通过亲自实践,把每次操作的试验结果填入表中,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规律。
同时在学生自主学习,分组讨论时要及时提示,让学生自己体会可能性产生大小的实质原因。
】
◎顺承发现规律,研学解决问题。
在总结完发现规律的基础上,教师抛出问题:
对于可能性大小的规律,我们已经掌握了,那么怎样利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呢?
生:
可以先发现规律,再判断……
学生经过简单的交流讨论后,可以得出结论:
物体可能性的大小,取决于物体数量的多少。
有了发现规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