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60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2.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docx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

有关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优秀作文及名师点评

  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不仅成了全球关注的焦点,也成了千千万万考生写作训练的热点!

  

现遴选部分优秀作文,并邀请湖北省恩施市一中特级教师尹应睿老师进行点评,以供更多的中学生朋友学习、交流。

写给钟南山爷爷的一封信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

  

您好!

  

首先,我想对您说一声:

“谢谢您!

您辛苦了!

”  

疫情暴发后,您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大众的视野里。

我想说:

2020年,您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偶像”!

不仅仅是因为您在医学上的造诣,更是因为您身上那可贵的“真”。

  

我第一次在新闻上见到您,是那一张万千国人熟悉的图片:

您的头靠在高铁的座椅上,眼镜都还来不及摘下,桌前的电脑依然亮着。

我想您应该是太过疲劳了。

  

您说“大家没有特殊情况不要去武汉”,可您却乘坐高铁首批去往武汉。

我第一次对“逆行者”三字不感到抽象,在我的脑海里刻画出了一些模样:

逆行者,逆着人群去往危险的前线,逆着时间在分分秒秒中与病毒抗争,逆着死神去挽救千千万万生命的可能。

您的“真”,是“真勇敢”,是敢于直面生死的魄力!

    

在疫情面前,有不少“专家”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拐点,有不少“专家”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的暴发数目将会达到多少。

您却说“没有任何人可以做出一个严格的拐点预测。

”这就是您作为院士的“真”,是“真知灼见”,是尊重科学,尊重事实。

  

我突然想到您在2003年的时候说过,“一个人在他的岗位上能够做到最好,这就是他的最大政治。

”我想这句话,是您从医以来的信仰。

您饱经人情世故,却依旧没有“城府”,有话直说,不说场面话;敢说真话,说老百姓都听得懂的话。

您总是给老百姓最真实、最可信的消息!

这个“真”是“诚实”“朴实” “真实”,这样可敬的人,谁不爱呢?

   

钟爷爷,新闻上说您是“战士” “勇士”“国士”,我知道您担得起这样的称号,但我更由衷希望打完“新型冠状病毒”这场仗,您可以在饭后陪伴钟奶奶散散步,下下棋,喝喝茶,还可以打打篮球……   

我是一名初三的学生,理想是当一名新闻记者。

我一开始觉得记者应该有好的文笔,要多读书,积极关注社会上的热点。

的确这些“硬件”条件必须具备。

但您的出现,更让我知道做一名新闻记者贵在“真”。

我想,我的新闻稿子里,不需要华丽的词藻,高深的词句,我要写的是让每一位老百姓都可以懂的话,我想去事发的最前线,让更多的人去了解真实的现场情况。

这也许会苦,也许会累,也许会有危险,可我只要想到我的偶像您都可以直面生死,我就不会退缩;我要去报道最真实的情况,去告诉老百姓最新的消息,也让更多的人了解到在突发事件的背后总有一群负重前行的人。

我要用笔说真话,用笔去报道这个社会上的真善美之举,用笔去报道每一位值得人们敬佩的人。

如果将来我写真实的文章,报道了新时代我的“偶像”,影响了一些人,唤醒人们本该拥有的“真”,是值得自己骄傲的事情,这当然也应当归功于您的“真”对我的影响。

    

敬爱的钟南山爷爷,您一定要微笑归来。

如果有机会当面和您说一声“谢谢您对我的影响”,那该多好啊!

此致  

敬礼     

 您的一位崇拜者

特级教师点评  

小作者选择给大专家钟南山院士写信,对象选择上就极有份量,吸引读者,但极易写成“假大空”的文章,给人留下情虚意假的印象。

聪明的小作者不落俗套,以“真”为切入点来行文,写真人真事,抒真情,悟真“理”。

由钟南山院士的“真”到我的“真”,再写到其他人的“真”和社会的“真”,全文处处见“真”,且反复强调我的“真”是源于钟爷爷的“真”,也切合新时代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主旋律。

 

冯先生在武汉

2020,本是一个含满爱意的数字,却因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增添了一份沉重。

——题记   

2020年1月24日,腊月三十。

   

这是封城的第二天。

冯先生心乱如麻地坐在沙发上。

这是他来武汉打拼的第二年,去年,他没有回家。

关于疫情的各种消息铺天盖地地涌来,压得冯先生喘不过气。

一个医生朋友隐约知道了事情的严重性,及时阻止了他回家的行程。

冯先生瞟了一眼被安置在墙角的一堆年货,叹了口气,用微微颤抖的手,拨向了通迅录中的“妈”。

  

“喂,妈,你在干嘛?

”   

“儿子,我正在煮饭呢!

刚你爸和我说,他看到新闻,说就你住的那片,感染可严重了,儿子,你可要小心啊。

妈正想打电话给你呢。

你不是要回来过年,现在怎么办呢?

妈想你回来,又怕你回来啊!

妈就是怕你坐车回来不安全,你看那-趟车上那么多人…………妈也想你哟!

”电话那头说个不停,“但还是安全重要,你说呢?

咱也不能乱跑,现在新闻可多了,传染那么厉害,国家那么多人,咱自个儿不自觉点,国家哪管得过来,你说是吧?

咱不能为国家做点啥,咱也不给国家添乱。

儿子,今年就又委屈你了!

我儿子真是长大了……儿子,别怕啊,呆在家里,啊?

”  

冯先生举着手机,眼圈红了,打电话之前,他想好了完美的说辞来安慰妈妈,但他没想到,他还是母亲眼里那么没长大的孩子。

  

“嗯,我知道,妈。

等这事过去了,儿子立马回去。

你也多吃点饭,也别老到外面去玩了……照顾好自己,那就这样,挂了啊!

”  

“嘟……”电话挂断了,沙发上,冯先生把埋进了枕头。

  

2020年1月29日,正月初五。

  

吃饭,睡觉,看书,玩手机,一天便这么过去。

冯先生想到了去年的春节,好像也是这么过来的。

唯一不同的是窗外没有了去年的热闹与生气。

  

生活较于平常只是不再出门而已,而心中的那间小屋子却好像失掉了什么,变得昏暗而萧条,陈设还如往常,可那光变了。

冯先生看着手机,说什么的都有,他也都只将信将疑。

  

他忽然看到了一组数据,全国累计在1月21至1月28日一周内向武汉下的订单,1.8万只口罩,2700多份消毒液,1200多份感冒药,并且订单备注中“武汉加油”“注意安全”等字幕出现5504次。

冯先生的心被狠狠地撞了一下,他也说不清楚,只觉得小屋内好像添进了几根燃着的蜡烛,手机屏幕也似乎变成了黑灰色。

  

2020年2月1日,正月初八。

  

冯先生家里要没有粮食了,准备带回家的年货也差不多吃完了。

冯先生全副武装,这是他新年来第一次出门。

他起得很早,因为他怕晚了超市里的人会很多。

  

他去了一个就在附近的6:

30左右就会开门的小超市。

没有很多人,冯先生迅速采购完就开始回家,7:

30左右,路上没什么人,是因为太早了嘛?

不,本就没什么人。

萧瑟,冷清,冯先生加快了脚步。

  

忽然他看见了-背影,愣了一下,那一秒冯先生想了很多,但很快就被自己否定掉,她太像自己的母亲了。

冯先生追了上去,不是母亲,是一位环卫工人。

  

冯先生隔着一点距离与她聊了一会,得知她们仍旧坚守在岗位上,总是天没亮就开始打扫,为了和大家错开时间。

冯先生想给她两个刚买的面包,可她没收。

  

回到家,冯先生给全身消毒,之后便窝进了沙发。

窗外的天是那么蓝啊,他想。

他又想到了那位环卫工人,随即思绪就由她飘到了那个叫家的远方。

  

2020年2月7日,正月十四。

  

冯先生在床上辗转。

他为那个与他素不相识却又有千丝万缕联系的人的逝世而忧伤。

他本不是一个多愁善感的人,但可能是看到了生命究竟是有多么脆弱渺小吧!

他深叹了一口气,“为众人抱薪者,不可使其冻毙于风雪”啊!

  

2020年2月10日,正月十七。

  

冯先生刷着朋友圈,很多负面情绪,不安,焦虑,迷茫。

但冯先生已经渐渐平静下来。

他总是会安慰自己的亲友,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看,窗外的阳光不是渐渐明艳了吗?

冯先生发了一个朋友圈,他很少发朋友圈。

  

“勿传谣,勿信谣。

我们的城市病了,那就要我们来共同守护。

不要害怕,一切都会好的。

在这种关头,更应该调整好心态,情绪也是会传染的。

春天会来的,花也会开的。

”  

2020年2月15日,正月廿二。

  

冯先生看到了一个视频,它记录了武汉的街道。

路上空空荡荡的,那里本应该是人声鼎沸的啊。

视频末了,记录了一个市民,他靠在窗台上,用民歌的调子,深情地唱着《我和我的祖国》。

声音很浑厚,很深沉,直唱进人心里。

  

“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无论我走到哪里……”  

歌声传散开来,在那个被洒满阳光的路上,越传越远,越传越远。

              

    特级教师点评  

文章选材构思新颖,谋篇布局巧妙。

作者以日记体的形式写人叙事,新颖;选择到武汉务工人员非常时期滞留武汉有代表性;选择了几个特殊日子的所见所闻所感来谋篇布局,巧妙。

冯先生的见闻感受也并不是简单拼凑,随意堆砌,而是精心构思。

构思行文,看似孤立,实则有类在的逻辑和情感勾连。

如自己的母亲和环卫大妈之间的人物勾连,个人朋友圈和视频的勾连,个人情感与家国情感的勾连。

文章以小见大,语言质朴,感情真实。

相见欢

我挂断电话,瞟了一眼日期——2020年2月24日。

  

不知不觉,疫情暴发已经一个多月了。

起初城封了,再后来小区也封了,每天一见的“传统”也断了。

被“隔离”在奶奶家的我,已是半个多月没见到父母了。

有时,父母也会有零星的视频电话打来,但因隔着一层屏幕,仿佛什么被切断了一样。

草草地问候两句,交代结束,又各忙各的去了。

  

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在坚守。

不时看到疯传的视频中,总有那么一批人。

从小孩到老人,都是身居后方却一直守望着一线的人。

视频太多,一时的触动转瞬即逝,说不上有多刻骨铭心,但就是放不下。

  

学校发的高考二轮复习资料来了,送不到家,拿不到。

“爸,帮我到学校拿一下书,明晚送给我。

”我在电话里说,“顺便看下你。

”夜幕降临。

车还没到,父亲的电话倒是提前一个接一个的打来。

“还有10分钟”“还有5分钟”……本是定好了时间,两边却都先慌了神。

只是一边催着,一边应着。

昨晚想了好久要带的东西,出门却不知道先拿什么好。

  

于是在一阵手忙脚乱中,匆匆地下了楼。

外面仍是漆黑,稀稀疏疏的有路人走过。

带着口罩,人与人之间仿佛隔了一堵密不透风的墙。

全副武装之下,只剩下黑暗中格外明亮的眼睛一闪而过。

  

电话又响了好几声,我终于走到了大门。

转角一盏路灯,散着耀眼的白光。

眼前的一片强光中,隐隐约约看到大门外伫立着一个人影,一动不动。

  

电话终于不响了,人影也渐渐清晰。

我蹭着步子一步一步挪过去,去接父亲身上大包小包的东西。

几个星期积累下来的点点滴滴的话,隔着一层口罩,一时竟说不出口。

理论上亲人之间久违的泪水,这时却收得格外的紧。

只是呆呆地立在半人高的停车栏的两侧,没有想象中的拥抱,倒像是两个平行世界的人在相互凝视。

  

“还好吗?

”父亲打破了沉默。

我点点头,凑过身去接他递过来的东西。

递完东西,他往后退,我们之间仍是一米的距离。

  

“照顾好自己,非常时期,不能天天来看你。

自己要注意,不要感冒了。

”父亲简单地交代了几句话,我一而再再而三地点头。

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不知道能说什么。

  

又是几秒的沉默与对视,他笑了,把手一挥,“好好学习,走了!

”父亲转身,消失在寂静的夜幕中。

  

父亲应该是有很多话要说的。

他身为国家公职人员,是最先一批上前线的人。

年都没过好,腊月三十才连夜往回赶。

正月初一撂下一句“你们要注意”,就上班去了。

于是每天下午催他吃饭变成了常态。

“你还在哪里啊?

”“快了,快了,你们先吃”。

一直催到我们都吃完后他才拖着疲乏的身子回来。

吃饭时,口里还反复说“一线感染风险很大,不能让你们感染”,边说边搬椅子往门边挪。

  

人在某种压力下,是真的说不出话来的。

好像死守着什么一样,深怕什么东西会顺着言语漫溢出来。

只有眼神在流动,在传递对方未曾开口的万语千言。

父亲转身别去,留给我的不是遗憾,反而是一种莫名的满足。

  

我开始懂得那些窗台上孩子和老人无言的牵挂,也开始明白那些休息室里的父母无声的惦念,更渐渐体悟到他们只对视一眼便心满意足的真挚与深情。

一切尽在不言中,这不仅是灾难面前人最本能的情感流露方式,更是苦难面前人心最深处的明亮与坚强。

我隐隐约约地体会到某种更深的含义——没有机会脆弱,便默然地扛起自己的重担,无言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我忽然明白,瞒着父母来到汉口医院的朱海秀护士面对镜头时,为什么会选择转身离开,只留下短短的一句“对不起”。

因为一切深切的想念,都在这沉默中转化为更加伟大的力量,那是两个人、一家人、千万人,面对疫情的严峻,面对人的本能的情感动摇,彼此支持,彼此宽慰,共同发出的最坚定最决绝的呐喊,此时无声胜有声。

  

“我们不能就这么完了”,这是平凡人的情感牵挂。

“我们一定还有未来”,这是普通人的坚定信念。

  

早晨起来,父亲和我又各自开始了新一天的生活。

突然发现父亲凌晨更新的朋友圈,是一首小诗,《相见欢》:

“社区任务繁重,妻子值班忙碌,儿子高考在望。

防疫鏖战正酣,只好如此这般,谁无儿女情长?

”扭头向窗外看去,雾依旧很浓,看不到远方。

稀稀疏疏的阳光散落进来,深深浅浅的印在地上,像是在给人传递某种安慰。

  

我知道,不是我一个人在坚守,于是沉默地在纸上写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

  

使命在先,盼父亲早日凯旋!

       

特级教师点评  

父子相见本来是很平常的事情,但在疫情肆虐的非常时期又是那么不平常。

作者运用多种叙述方式写出了不平常的见面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能引起读者强烈共鸣,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细腻传神,父亲在见面时和吃饭时刻意保持“距离”的细节耐人寻味,让人难忘。

父亲朋友圈中的“相见欢”凸显了普通家庭在非常时期“有情”“有义”“有温度”。

文章从普通家庭辐射到全社会,细腻的笔触,让我们悟出了普通人的亲情;冷静的思考,让我们坚信全国战“疫”必胜。

——一只口罩的四个小时

 我是一只口罩,我的生命只有四个小时。

  “加油!

”随着一声整齐有力的声响,一道通亮得刺眼的白光迸射进黑暗、闭塞的空间里,驱散了箱子里陈年木质的味道。

扑面而来的,是一阵阵84消毒水味儿;映入眼帘的,是一道道白色的身影,一个个年轻的、柔软的面庞。

我便知道,终于,我这四个小时的短暂生命开始倒计时了。

  冬日的空气干燥而寒冷,一双温暖的、略略湿润的手却将我轻轻捧起。

我看清,这双手的主人是一个温柔的女护士。

她将我轻轻贴在了她温暖的面庞上,系好绳带,接着套上两层厚厚的防护服。

我紧紧地拥抱着她的脸庞,防护服紧紧拥抱着我,湿热的气息轻柔地拍打在我身上,我整个身子都暖和起来了。

  跟随着她的脚步,穿过几层隔离门,消毒水味儿更重了。

透过玻璃窗,我看见了里面的景象。

人很多,很忙碌,却没有一点声音。

被新冠肺炎折磨的病人在床上蜷缩曲卧着,许久不动,仿佛是沉睡了一般。

气氛很冷,比这冬日的空气还要冷,化不开,吹不散。

  这莫名的寒意漫散开来,冷得我打了个哆嗦,我奋力抱紧女人的脸庞,渴望获得暖意。

我承认,我有些担忧和害怕。

可是,就那么猝不及防的,一滴温热的液体滴落在我的身上,接着,两滴、三滴、四滴……抬头看,她哭了!

我的心,忽的,也跟着绞痛了起来。

我清晰地听到,她说,“别怕,我们都在”,她说,“加油,会好起来的”,一遍又一遍,一声又一声。

看清她眼底的悲悯,我的心,蓦然间暖了。

  中午的时候,有人来看她。

我见她,那么高兴地,那么激动地跑了出去,却又突然止住了脚步。

隔着一段不小的距离,站着一个男人,旁边站着一个10岁左右的小姑娘。

白衣映入小姑娘眼眶的一瞬间,小姑娘欣喜地叫了出来:

“妈妈!

妈妈,我好想你!

”说着,她不受控制地想要跑过来,却被男人一把拉住。

  起风了,凛风刮着,很冷。

我清楚地感觉到,女人在不住地颤抖,她嘴唇轻启,又合上,再缓缓张开,千言万语凝结在嘴边,却无从说起。

终于,她缓缓开口:

“乖,妈妈也想你。

妈妈在这儿打‘怪兽’呢,等把病毒战胜了,妈妈就回去了。

抱抱你吧,好不好?

”说着,她缓缓张开了双臂,就隔着那么一段距离,拥抱着对面泣不成声的小姑娘。

她也哭了,泪如雨下。

冬风冷,却在这一言一语、一举一动之中,化为和煦的暖意,在这片小天地间激荡,我仿佛觉得,这一瞬间,艳阳高照。

  女人缓缓转身,向医院走去。

进门之前,她将我慢慢摘下,放进垃圾箱里,我又进入了最初时的那般黑暗、寒冷。

我知道,我的生命该结束了。

在盖子合上的最后一刹那,我看见,她笔挺的、坚强的背影正向医院头也不回地走去。

恍惚间,我又看见了初见时那一道耀眼夺目的光芒,源源不断带来不竭的温暖。

  我知道,我再也不会感觉到冷了。

特级教师点评

  这是一篇构思新巧的现象类佳作。

文章通过“一只口罩”自述短短四个小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写出了在疫情肆虐时人间的大爱与小爱汇成一股暖流,温暖着你我他,颂扬了人性之美;另外在美好的人性之中,也潜藏着一股巨大的力量,赞美了人们在灾难面前的勇毅和坚定。

想象中显露出生活的真实,真实中引发共鸣,共鸣中促人深思,情感细腻,文笔流畅,丝丝入扣,自始至终充满“暖意”。

    

心怀敬畏   行有所止

 王骏飞

2020年开年,从新冠病毒疫情暴发到东非蝗灾,各种自然灾害接踵而至。

正如雨果所说:

“大自然既是善良的慈母,同时也是冷酷的屠夫。

”很多所谓天灾,实为人祸。

处于各种自然灾难中的我们不得不反思。

生而为人,我们当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不得不说,2020年的开年着实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全球先后发生了澳大利亚森林大火、西班牙大暴雪;菲律宾火山喷发、东非蝗虫成灾、美国爆发致命乙型流感;土耳其、古巴等接二连三发生地震;以及我们正在经历的新冠肺炎……各种灾难接踵而至,不禁让我们发问:

2020,到底怎么了?

  

如果我们执果索因,会发现,很多自然灾害,并非天灾,而是人祸。

常言道: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可这世间万物,又何曾善待过天地?

连续数月的澳大利亚森林大火,不仅是天灾,更与当地焚林开荒,过度种植油料作物桉树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而席卷非洲多地沙漠蝗虫跋涉千里,侵袭多地,与全球气候变暖等因素息息相关;而不论是2002年的非典还是如今再次席卷荆楚大地的新冠疫情的爆发,起因都是人类食用野生动物……所谓天灾,实为人祸,行无所止,便难以避免。

  

你我都深知,杀人的绝不仅是蝙蝠,疫情深挖下去,便是鲁迅笔下的“非人间”。

世间万物,皆有因果,面对浩瀚自然,不持敬畏之心,以万物之王自居而肆意利用、破坏自然,终将招致所谓天灾。

不曾忘2018年的台风“山竹”,那时,沿海建筑在大风中支离破碎,百年古树被连根拔起。

而山竹过后,一向以干净文明著称的香港街头竟出现如此惊人之景:

海水借台风将人类倾倒于海中垃圾成吨“还”了回来,街上到处都是密密麻麻的塑料瓶、空饭盒、碎玻璃……触目惊心。

而这,不过是大自然对人类的警告的一小部分罢了。

  

再重新审视该次肺炎疫情,最初只是吃了一只蝙蝠,可谁能想到最后雪球越滚越大,最后竟成为殃及全国、乃至世界的灾难。

而疫情发生后,仍有人顶着巨大风险贩卖野生动物,1月28日,湖北咸宁又发现一处非法野生动物经销点,太多的人抱着侥幸心理,只顾眼前的利益,而不知心怀敬畏,行无所止,实在令人痛心。

  

我们终将战胜疫情,回到正常的生活中去,可是,下一次呢,下下次呢?

2020年开年的多灾多难,也许正是自然给我们的警告:

敬畏生命,尊重自然。

就像董卿在《主持人大赛》中说到:

“一切都在追求一种平衡,人与自然的平衡,人与世界的平衡,如果人类自以为占尽了优势为所欲为——对不起,枪响之后没有赢家。

”  

大自然与人类的命运本为共同体,世上大多生命也是一荣俱荣。

每当灾难来临,人类总是手忙脚乱于自救,甚至还为自己的科技发展,医疗技术沾沾自喜。

可却忘记了,很多灾难的缔造者就是人类自己。

非洲的蝗灾还在蔓延,新冠肺炎病毒仍在肆虐,人类并非无所不能。

《鼠疫》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世间的罪恶几乎总是由愚昧无知造成”。

千万别等一切都追悔莫及时才去反思与改变。

面对自然,我们定应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特级教师点评

  文章观点鲜明,旁征博引,反复强调“所谓天灾,实为人祸”,论据典型,论证充分,极具说服力,引人反思,并多次警示人们应“心怀敬畏,行有所止”。

作者关注时政,视野开阔,充满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反思意识,感情真挚,说理有高度,有深度。

平凡却不凡

早上六点的东北,从候机楼看出去,一片昏黑。

  

过完年,母亲带着我打乱计划提前回京,因为还要自我隔离14天。

一个被白衣包裹的人吸引了我的目光,那是在候机楼门口检查体温的工作人员。

原本在电视上看过的装备,就这么罩在了他们身上。

顺着他的身影瞧去,原来是在交接班。

工作时,他们的眼神从不挪到其他的地方,好像生怕漏掉一个细节一样。

  

我想起了今天在广播里听到的事迹:

肖刚叔叔。

他一直都在一线执勤,他父亲也在一线参与“战疫”,但是他的母亲却独自一个人在医院里化疗。

当他看到母亲憔悴的样子时,一个铁骨铮铮的男子汉却哭了出来。

他的母亲担心着他,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鼓励他,安慰他。

他们为了大家放弃了小家,舍弃了自己的利益去保护其他人。

这个春节由于疫情的传播,我们足不出户。

但是哪怕在家里,我们也时刻关注疫情的发展,我们也认识了平凡而不凡的英雄。

  

医护人员、警察、基层工作者……他们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上了飞机,空姐热情的帮助我们抬箱子,检查安全带,正常的不能再正常的动作,还是使我的内心涌动着暖流。

我打开手机想给家人们发消息时,无意间翻到了前天夜里,舅舅值班时发在家族群中的视频。

漆黑的夜晚,大雪纷飞,舅舅站在昏暗的灯光下来回不停的跳着舞,我看着舅舅奇葩的步伐笑了,笑着笑着就哭了。

他们没有值班室,他们的任务是全天看着马路上的行人,对其检测。

我知道东北的夜晚有多冷,我知道在风雪中行走的艰难,我知道他想与家人团聚。

但是他不能,因为保护这座城市是他的责任啊!

  

这时,父亲发来了消息,问我:

“大姑娘,上没上飞机啊?

多穿点,爸知道东北早上可冷了;东西是不是都带齐了,没落下啥吧?

跟住你妈,别走丢了。

你晕机,别忘记吃晕机药,到北京给爸发个消息,爸忙完看见就给你打电话,祝大姑娘一路顺风!

”这啰哩啰嗦的话却使我心头一暖,父亲一大早起来就是为了叮嘱我注意安全啊。

远在他方的父亲,也和舅舅一样保护另一座城市的人民,可是……可是为什么,明明知道父亲会照顾好自己,但我还是想去他面前告诉他注意事项。

告诉他要戴口罩!

要消毒!

要记得吃胃药!

要多喝热水!

哈尔滨也和佳木斯一样冷,值夜班的时候要多穿点,小心车辆!

我此时才明白儿女对父母的牵挂,我此时才明白肖刚为什么会红了眼眶。

终于,徘徊在眼眶多时的眼泪,再次流了出来。

飞机起飞了,我依靠母亲的肩头上睡着了,梦里是机场里那条红色的长幅,上面写着: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

  

肖刚叔叔,我的亲舅舅和父亲,为什么不保护自己的家人,而去要保护他人,保护那座城市呢?

他们只是普通人,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人!

他们不是神,是人,是我至关重要的亲人,但现在他们就是我眼中的“神”!

 

特级教师点评

  小作者写的是几个平凡人——大家熟悉的肖刚叔叔、自己的父亲和舅舅、机场上见到的穿防护服的工作人员,写的是在非常时期的一些平凡事——“检查值守”,但他们又不平凡——要有战胜孤独、严寒、病毒的勇气。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他们所做的事虽不能惊天动地,但这群平凡人在灾难面前的责任与担当和牺牲精神,正是我们这个时代必须弘扬的。

这群人也自然成了你我心目中的“神”。

文章感情真实,语言朴实,特别是父女之间的叮嘱和看到舅舅视频的由笑转哭让人回味。

送别

                      

你我共存于这个世上,我们消灭不了你们,你们也无法打败我们。

  

你们潜伏在人类周围,无处不在,监视着人类的一举一动,伺机而动。

人类无法用肉眼看见你们,却也无时不在提防着你们。

  

我不知道你们已经获取了人类多少情报,掌握了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