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454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1.4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docx

医师资格考试辅导2妊娠与分娩

二单元妊娠生理

考点提示:

妊娠早期卵巢变化;妊娠期血容量及心血管生理变化特点;胎盘的形成、功能;胎盘激素变化及临床意义;胎膜、脐带的形成及特点;羊水的形成及变化特点及羊水检测意义

第一节 受精与着床

 

(1)精子获能的主要部位是子宫和输卵管

 

(2)卵子在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等待受精

 (3)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

 (4)受精过程需24小时

 (5)已获能的精子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受精开始

  (6)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

  卵子→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联接处→待受精→精子获能→穿过次级卵母细胞透明带→受精的开始→卵原核与精原核融合→受精完成→受精卵有丝分裂→向宫腔移动→受精后第4日→进入宫腔→受精后第6~7日→着床。

  一、着床必须具备的条件:

  1.透明带消失

  2.囊胚细胞滋养细胞分化出合体滋养细胞

  3.囊胚和子宫内膜同步发育

  4.有足够数量的孕酮。

  二、受精卵着床后,内膜发生蜕膜变,按蜕膜与受精卵的部位关系,将蜕膜分为:

  1.底蜕膜:

胎盘的母体部分。

  2.包蜕膜:

覆盖在囊胚上面的蜕膜。

约在妊娠12周因羊膜腔明显增大,使包蜕膜和真蜕膜相贴近,宫腔消失。

  3.真蜕膜(壁蜕膜):

指底蜕膜及包蜕膜以外覆盖宫腔的蜕膜。

  第二节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儿附属物:

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一、胎盘的形成

  胎盘由羊膜、叶状绒毛膜(也称丛密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羊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最内层。

  2.叶状绒毛膜

  构成胎盘的胎儿部分,是胎盘的主要部分。

在受精后第3周,绒毛内血管形成,建立胎儿胎盘循环。

  母儿间的物质交换在胎盘小叶的绒毛间隙进行。

  绒毛组织结构:

足月胎盘的绒毛滋养层主要由合体滋养细胞组成,滋养层的内层为基底膜,有胎盘屏障作用。

  3.底蜕膜

  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

  二、胎盘的功能

  胎盘内进行物质交换的部位—血管合体膜。

(一)血管合体膜:

 1.合体滋养细胞

 2.合体滋养细胞基底膜

 3.绒毛间质

 4.毛细血管基底膜

 5.毛细血管内皮细胞。

  

(二)胎盘功能: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4.防御功能

  5.合成功能

  1.气体交换

  O2及CO2简单扩散进行交换,CO2通过血管合体膜的速度比O2通过快20倍左右,故CO2容易自胎儿通过绒毛间隙直接向母体迅速扩散。

  2.营养物质供应

  替代胎儿消化系统的功能。

 

(1)葡萄糖—能量来源—易化扩散—通过胎盘

 

(2)氨基酸—主动运输—通过胎盘

 (3)电解质及维生素—主动运输方式—通过胎盘

 (4)胎盘中多种酶,如氧化酶、还原酶、水解酶。

分解或合成物质—供给胎儿。

 3.排除胎儿代谢产物

  替代胎儿泌尿系统的功能

  胎儿代谢产物如尿素、尿酸、肌酐、肌酸等,经胎盘由母体排出体外。

 4.防御功能

 胎盘的屏障作用有限。

 

(1)各种病毒(如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等)可通过胎盘。

 

(2)小分子量药物通过胎盘影响胎儿,致畸甚至死亡。

 (3)细菌、弓形虫、衣原体、螺旋体可在胎盘部位形成病灶,感染胎儿。

 (4)母血中免疫抗体如IgG能通过胎盘。

 5.合成功能合成激素(蛋白激素和甾体激素)和酶。

(1)蛋白激素:

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妊娠特异性β1糖蛋白、绒毛膜促甲状腺激素。

(2)甾体激素:

雌激素、孕激素。

(3)酶:

缩宫素酶、耐热性碱性磷酸酶等。

 1)(HCG):

合体滋养细胞—妊娠8~10周血清达最高峰—持续1~2周后下降—产后2周内消失。

  HCG在受精后10日左右即可用放免测定法(RIA)自母体血清中测出,诊断早孕最敏感方法之一。

HCG在停经后第32天(即受精后17天)在孕妇的血清或尿中测出,在孕8-10周血清中浓度达高峰,约为50-100kU/L,持续1-2周后迅速下降,妊娠中、晚期血中的浓度仅为高峰时的10%,持续到分娩。

  HCG的主要功能有:

维持妊娠、营养黄体,维持孕卵生长发育,与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合用可诱发排卵。

【真题举例】

1.孕妇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浓度达高峰是在妊娠(2002,2003)

A.5~7周B.8~10周C.11~13周

D.14~16周E.17~19周

2.有关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的阐述,正确的是(2001)

A.是甾体激素

B.由子宫蜕膜细胞产生

C.其分泌受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影响

D.尿中浓度随妊娠月份而增加

E.与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合用可诱发排卵

解析: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滋养层合体细胞产生,于受精后10天左右,可用放射免疫法(RIA)自母体血清中测出,是进行早孕诊断最敏感的方法之一。

HCG在停经后第32天(即受精后17天)在孕妇的血清或尿中测出,在孕8-10周血清中浓度达高峰,约为50-00kU/L,持续1-周后迅速下降,妊娠中、晚期血中的浓度仅为高峰时的10%,持续到分娩。

一般产后2周消失。

其作用是维持妊娠、营养黄体,维持孕卵生长发育,与绝经期促性腺激素合用可诱发排卵。

 2)胎盘生乳素(HPL):

由合体滋养细胞产生。

于妊娠5~6周用放免法在母血中测出,并维持至分娩。

 HPL的主要功能有:

①促进腺泡发育,为产后泌乳作准备;

②促胰岛素生成,增加蛋白质合成;

③提高游离脂肪酸、甘油浓度,成为胎儿的主要能源和蛋白合成的能源。

是促进胎儿发育的重要“代谢调节因子”。

3)雌激素:

来自胎盘及卵巢。

  妊娠早期,黄体→雌二醇、雌酮。

  ①于妊娠10周后→胎盘→多量雌激素。

  ②雌三醇前身物质可由母体和胎儿肾上腺及肝产生,是胎盘合成雌三醇的主要来源。

4)孕激素:

妊娠早期由妊娠黄体产生,妊娠8~10周合体滋养细胞是产生孕激素的主要来源。

  三、胎膜及脐带

  

1.胎膜

  胎膜由绒毛膜和羊膜组成。

 2.脐带

  足月胎儿脐带长30~70cm,脐带中央有一条脐静脉、两条脐动脉。

【真题举例】

1.正常脐带内含有(2004)

A.一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

B.两条脐动脉,一条脐静脉

C.两条脐动脉,两条脐静脉

D.一条脐动脉,两条脐静脉

E.两条脐动脉

四、羊水

  1.羊水的来源

  

(1)妊娠早期的羊水,母血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2)妊娠中期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

 (3)足月胎儿通过吞咽羊水使羊水量趋于平衡。

 2.羊水的吸收

  约50%由胎膜完成。

足月胎儿每日吞咽羊水500~700ml,脐带每小时能吸收羊水40~50ml。

 3.母体、胎儿、羊水三者间的液体平衡

(1)母儿间的液体交换—胎盘,每小时3600ml。

(2)母体与羊水的交换—胎膜。

(3)羊水与胎儿的交换,通过胎儿消化管、呼吸道、泌尿道以及角化前皮肤等。

  4.羊水量、性状及成分

 

(1)羊水量:

妊娠38周约1000ml。

妊娠足月羊水量约800ml。

 

(2)羊水性状及成分:

孕早期无色透明,晚孕羊水略混浊有上皮细胞、毳毛、毛发、少量白细胞、清蛋白、尿酸盐等。

羊水中含有大量激素(包括雌三醇、孕酮、前列腺素、胎盘生乳素、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等)和酶。

  5.羊水的功能

 

(1)保护胎儿

 

(2)保护母体

【真题举例】

1.妊娠早期羊水的主要来源是(A)(2002)

A.母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  

B.胎儿尿液  C.胎儿皮肤  

D.胎儿肺E.胎膜

(2-3题备选答案)

A.25周  B.28周  C.30周  

D.35周E.40周

2.羊水内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的时间(B)(2003)

3.羊水内出现肺表面活性物质迅速增加的时间(D)(2003)

4.(2004)足月妊娠时羊水量约(B)

 A.1000mlB.800mlC.600ml

D.400ml  E.300ml

5.正常妊娠38周时的羊水量约为(2006)

A.500mlB.800ml

C.1000mlD.1200mlE.1500ml

  第三节 妊娠期母体变化

一、生殖系统及乳房的变化

1.子宫

(1)子宫体:

  子宫底部增长最快,子宫下段次之,子宫颈最少。

主要是子宫肌细胞肥大胞浆内充满了有收缩活性的肌动蛋白和肌浆球蛋白。

  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则无痛性收缩,特点为稀发和不对称,无疼痛感觉,称为BraxtonHicks收缩。

 

(2)子宫峡部:

妊娠12周以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形成子宫下段,临产后可伸展至7~10cm。

 (3)宫颈:

于妊娠早期充血、水肿,致使外观肥大、着色及变软。

宫颈粘液分泌量增多。

临产时,宫颈管变短并出现轻度扩张。

 2.卵巢略增大,一侧卵巢可见妊娠黄体。

 3.输卵管妊娠期输卵管伸长,可见蜕膜反应。

 4.阴道:

充血水肿呈紫蓝色,皱襞增多,伸展性增加。

阴道上皮细胞含糖原增加,乳酸含量增多,使阴道分泌物pH值降低,

 5.外阴:

外阴皮肤增厚,大阴唇内血管增多及结缔组织变松软,故伸展性增加。

 6.乳房的变化:

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

腺泡增生使乳房较硬韧。

乳头增大变黑,易勃起。

乳晕变黑。

 二、循环系统的变化

 1.心脏

 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心浊界稍扩大。

心脏容量从妊娠早期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每分钟增加10~15次。

心尖部闻及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2.心搏量心搏量自妊娠10周增加,妊娠32~34周达高峰。

 3.血压在妊娠早期及中期血压偏低,在妊娠晚期血压轻度升高,脉压稍增大。

 4.静脉压下肢、外阴及直肠静脉压增高,静脉扩张,易发生下肢、外阴静脉曲张和痔。

 三、血液的变化

 1.血容量血容量于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30%~45%,平均增加1500ml。

 2.血液成分

 

(1)红细胞:

红细胞比容降低至0.31~0.34。

为适应红细胞增加和胎儿生长及孕妇各器官生理变化的需要,易缺铁。

 

(2)白细胞:

从妊娠7~8周开始增加,妊娠30周达高峰,主要为中性粒细胞增多。

 (3)凝血因子:

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凝血因子Ⅱ、Ⅴ、Ⅶ、Ⅷ、Ⅸ、Ⅹ均增加,仅凝血因子Ⅺ、Ⅷ降低。

血小板略有减少。

妊娠晚期凝血酶原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轻度缩短。

妊娠期纤维蛋白溶酶原增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延长,妊娠期纤溶活性降低。

 (4)血浆蛋白:

主要是清蛋白减少。

 四、泌尿系统的变化

  肾血浆流量及肾小球滤过率增加,代谢产物排泄增多。

  妊娠中期肾盂及输尿管轻度扩张、增粗及蠕动减弱,尿流缓慢,尿液逆流易患急性肾盂肾炎。

【真题举例】 

1.妊娠早期卵巢变化的特征是(E)

 A.卵巢不断增大。

黄体持续发育

 B.卵巢滤泡囊肿维持

 C.双侧卵巢黄体囊肿存在

 D.双侧卵巢妊娠黄体形成

 E.妊娠黄体功能在10周后由胎盘取代

2.妊娠期母体循环系统的变化,下列哪项错误

A.血容量至妊娠末期增加40%~50%

B.心率从孕早期至末期增加10~15次/分

C.心搏出量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

D.妊娠后期心脏向左、向上、向前移位

E.第二产程期间,心搏出量略减少

3.妊娠晚期心血管系统生理功能变化,错误的是(2001)

A.心率增快而有心悸

B.心脏容量增加10%左右

C.叩诊心浊音界稍扩大

D.心尖部可闻及柔和吹风样收缩期杂音

E.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使血液回流受阻,心搏量减少

(4~5题共用备选答案)

A.卵黄囊

B.胆囊

C.淋巴管

D.肝、脾

E.骨髓

4.胚胎第5周时主要造血器官是A

5.胚胎第5月时主要造血器官是D

三单元妊娠诊断

考点提示:

早期妊娠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孕期子宫变化特点;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枕先露、臀先露临床特点

第一节 早期妊娠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

(一)停经:

生育年龄妇女,平时月经周期规则。

停经是妊娠最早和最重要的症状。

哺乳期妇女虽未恢复月经,仍可能再次妊娠。

(二)早孕反应:

停经6周出现,妊娠12周左右自行消失。

(三)尿频:

于妊娠早期出现尿频。

二、检查与体征

 

(一)乳房的变化:

乳房增大,乳头及其周围皮肤(乳晕)着色加深,乳晕周围有蒙氏结节显现。

(二)生殖器官的变化:

  阴道壁及宫颈充血,呈紫蓝色。

  黑加征——双合诊检查发现宫颈和峡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

  于妊娠5~6周子宫体呈球形,妊娠8周子宫体约为非孕子宫体的2倍,妊娠12周时约为非孕子宫体的3倍。

三、辅助检查

(一)B超:

最早在妊娠5周时可见妊娠环,及原始心管搏动,可确诊为早期妊娠活胎。

停经12周可测胎儿头臀长度,准确估计孕周。

(二)妊娠试验: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尿。

临床多用早早孕试纸法:

(三)超声多普勒法:

妊娠12周,在子宫区可听到有节律、单一高调胎心音,胎心率为150~160次/分,可以确诊早期妊娠活胎。

(三)宫颈粘液检查:

宫颈粘液涂片见排列成行的椭圆体。

(五)基础体温测定:

具有双相型体温的妇女,停经后高温相持续18日不下降。

【真题举例】

1.早孕的临床表现不包括(2000)

A.黑格征阳性

B.腹部有妊娠纹

C.尿频

D.嗜睡、乏力、食欲不振

E.乳房增大,乳晕着色加深

解析:

早孕的临床表现有停经、早孕反应、尿频、乳房变化,妇科检查子宫增大变软,子宫狭部极软,感觉宫颈与宫体似不相连,称为黑加征等。

初孕妇妊娠纹在妊娠中晚期才可出现。

2.早期妊娠诊断,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阴道壁和子宫颈呈紫蓝色

B.黑加征阳性

C.子宫增大变软呈球形

D.检测尿HCG阳性

E.黄体酮试验阳性

3.关于正常妊娠,于12周末时手测宫底高度是

A.双合诊才能够触及

B.耻骨联合上2~3横指

C.脐耻之间D.下腹部不能触及

E.耻骨联合上刚能触及

4.早期妊娠的确诊依据是

A.停经史B.早孕反应C.尿妊娠试验D.黑加征E.B型超声检查

  第二节 中晚期妊娠诊断

  一、病史与症状

  有停经史,腹部逐渐增大。

妊娠18~20周感觉胎动,经产妇出现早些。

  二、检查与体征

  

(一)子宫增大:

手测宫底高度或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可以初步估计胎儿大小及孕周。

正常情况下,宫底高度在孕满36周时最高,至孕足月时略有下降。

【真题举例】

1.25岁初孕妇,末次月经2000年3月10日。

于2000年10月13日就诊,检查宫底在脐上2横指,枕右前位,胎心率正常。

现在应是(2006)

A.妊娠满30周,宫底高度符合正常情况

B.妊娠满30周,宫底高度低于正常

C.妊娠满3l周,宫底高度符合正常情况

D.妊娠满31周,宫底高度低于正常

E.妊娠满32周,宫底高度低于正常

2.24岁,孕妇,G1P0,末次月经记不清。

产科检查:

宫高34cm(宫底于剑突下2横指),胎头入盆,胎心位于脐右下方。

其孕周是(2008)

A.孕20周B.孕24周C.孕28周

D.孕34周E.孕40周

(二)胎动:

于妊娠18~20周开始自觉胎动,胎动每小时3~5次。

【真题举例】

1.孕妇开始自觉胎动的时间是(2003,2004)

A.妊娠15-17周  B.妊娠18-20周  

C.妊娠21-22周  D.妊娠23-24周

E.妊娠27周以上

(三)胎儿心音:

妊娠18~20周听诊器闻及胎心。

每分钟120~160次。

可闻及脐带杂音与胎心率一致。

【真题举例】

1.足月妊娠时的胎心率正常值应是每分钟(2002)

A.90~130次B.100~140次

C.110~150次

D.120~160次E.130~170次

2.在孕妇腹壁上听诊,与母体心率相一致的音响是(2003)

A.胎心音B.子宫杂音C.脐带杂音D.胎动音E.肠蠕动音

(四)胎体:

于妊娠24周以后,触诊时能区分胎头、胎背、胎臀和胎儿肢体。

 三、辅助检查

 

(一)超声检测:

1.B超显示胎儿数目、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胎心搏动以及胎盘位置,测量胎头双顶径,及胎儿畸形。

2.超声多普勒法能探出胎心音、胎动音、脐带血流音及胎盘血流音等。

 

(二)胎儿心电图:

于妊娠12周以后即能显示较规律的心电图形。

 (三)胎产式、胎先露、胎方位

 

 1.胎产式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

 纵产式——两纵轴平行

 横产式——两纵轴垂直

 2.胎先露最先进入骨盆入口的胎儿部分称为胎先露。

  纵产式—头先露:

枕先露、前囟先露、额先露及面先露。

臀先露:

混合臀先露、单臀先露、单足先露和双足先露。

  横产式—肩先露。

  复合先露—头先露或臀先露与胎手或胎足同时入盆。

 (四)胎方位(胎位)—胎儿先露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

  ①枕先露---枕

  ②面先露---颏骨

  ③臀先露---骶骨

  ④肩先露---肩胛骨

 

【真题举例】

1.胎头矢状缝与母体骨盆入口右斜径一致,小囟门位于母体骨盆左前方,其胎位是(2000)

A.枕左横B.枕右横C.枕左前

D.枕右前E.枕右后

解析:

小囟在母体骨盆前方提示为枕前位,矢状缝在母体骨盆入口右斜径上,右斜径系右骶髂关节至左髂耻隆突间的距离,故为枕左前。

2.28岁初孕妇,妊娠39周,主诉肋下有块状物。

腹部检查:

子宫呈纵椭圆形,胎先露部较软且不规则,胎心在脐上偏左,本例应为(2004)A.枕先露B.臀先露C.复合先露

D.肩先露E.面先露解析:

软宽且不规则者往往为胎臀,臀先露时,听胎心音往往在脐上。

(3~4题共用备选答案)(2001)

A.胎方位B.胎先露C.骨盆轴

D.胎势E.胎产式

3.胎体纵轴与母体纵轴的关系E

4.胎儿先露部的指示点与母体骨盆的关系A

5.胎头于临产后迟迟不入盆,骨盆测量径线最有价值的是(2003)

A.髂棘间径B.髂嵴间径

C.对角径D.坐骨棘间径E.骨盆入口前后径

19.初孕妇,26岁。

妊娠34周。

因腹部直接受撞击出现轻微腹痛,伴少量阴道流血,胎心142次/分。

恰当处理应是

A.静脉滴注止血药物

B.卧床休息,给予镇静药观察病情变化

C.立即肛查,了解宫口扩张情况

D.立即阴道检查,根据宫口扩张程度决定分娩方式

E.立即行剖宫产结束妊娠

  三单元孕期监护及保健

考点提示:

预产期推算;胎心听诊;胎动监测;骨盆测量径线、正常值及临床应用;胎盘功能检查;胎儿宫内监护方法;胎儿成熟度检查及筛查;孕期保健要点

第一节 围生医学概念

  是研究围生期内加强对围生儿及孕产妇的卫生保健——研究胚胎的发育、胎儿的生理病理以及新生儿和孕产妇疾病的诊断与防治的科学。

  国际上对围生期的规定有4种:

  1.围生期Ⅰ:

从妊娠满28周(即胎儿体重≥1000g或身长35cm)至产后1周;

  2.围生期Ⅱ:

从妊娠满20周(即胎儿体重≥500g或身长25cm)至产后4周;

  3.围生期Ⅲ:

从妊娠满28周至产后4周;

  4.围生期Ⅳ:

从胚胎形成至产后1周。

  我国采用围生期Ⅰ计算围生期死亡率。

  第二节 孕妇监护

  一、产前检查的时间

  1.早孕

  2.妊娠20周产前系列检查

  3.妊娠20~36周间每4周检查一次

 4.妊娠36周起每周检查1次,即于妊娠20,24,28,32,36,37,38,39,40周共再做产前检查9次。

  5.高危孕妇,酌情增加产前检查次数。

  二、首次产前检查

  

(一)病史;全身检查;产科检查;辅助检查。

  1.病史

  

(1)年龄:

年龄过小过大。

  

(2)职业:

接触有毒物质。

  (3)推算预产期:

月份减3或加9,日数加7。

早孕反应开始出现的时间、胎动开始时间、手测子宫底高度、尺测子宫长度加以估计。

【真题举例】

1.月经周期规则,末次月经2002年1月28日,预产期应是(2003、2005、2008)

A.2002年11月1日

B.2002年11月2日

C.2002年11月3日

D.2002年11月4日

E.2002年11月5日

2.计算预产期的最可靠依据是(2005)A.基础体温测定

B.开始早孕反应的日期

C.末次月经第1日D.开始胎动的日期

E.妇科检查确诊早孕日期

(4)月经史、孕产史:

难产、死胎死产、分娩方式及产后出血史,新生儿出生情况。

(5)既往史及手术史:

了解有无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结核病、血液病、肝,肾疾病、骨软化症等和作过何种手术。

(6)妊娠早期有无病毒感染及用药史;妊娠晚期有无阴道流血、头痛、眼花、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

(7)家庭史:

有无高血压、双胎妊娠及其它遗传性疾病。

(8)配偶健康状况。

 2.全身检查

 3.产科检查:

包括腹部检查、骨盆测量、阴道检查、肛门检查、绘制妊娠图。

(1)腹部检查

 视诊:

腹形、瘢痕、水肿等。

 触诊:

腹壁张力,子宫肌的敏感程度,四步触诊法。

  听诊:

听胎心

  

(2)骨盆测量:

外测量和内测量。

  ①骨盆外测量

  髂棘间径:

正常值为23~26cm。

  髂嵴间径:

25~28cm。

骨盆横径的长度。

  粗隆间径:

正常值为28~31cm。

中骨盆横径。

 骶耻外径:

第5腰椎棘突下至耻骨联合上缘中点的距离,正常值为18~20cm。

间接推测骨盆入口前后径

 坐骨结节间径(出口横径):

测量两坐骨结节内侧缘的距离,正常值8.5~9.5cm。

 出口后矢状径:

正常值8~9cm。

出口后矢状径与坐骨结节间径之和>15cm,表明骨盆出口无明显狭窄。

 耻骨弓角度:

正常值为90°为骨盆出口横宽度。

  ②骨盆内测量(24~36周)

  对角径(真结合径):

正常值为11cm。

  坐骨棘间径:

正常值约为10cm。

  坐骨切迹宽度(骶棘韧带宽度):

代表中骨盆后矢状径,能容纳3横指(5.5~6cm)为正常。

  (3)阴道检查:

早孕初诊。

于妊娠24周以后行骨盆测量。

  (4)肛诊:

胎先露、骶骨弯曲度、坐骨棘及坐骨切迹宽度以及骶尾关节活动度。

  4.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象、血型及尿常规,还应根据具体情况作下列检查:

  

(1)常规查肝肾功能、甲胎蛋白、血生化、心电图、乙型肝炎抗原等项检查。

  

(2)B型超声检查。

  三、复诊产前检查

  1.询问前次产前检查之后,有无特殊情况出现。

  2.测量体重及血压,血尿常规。

  3.复查胎位,听胎心率,尺测耻上子宫长度及腹围、下肢浮肿。

  4.胎动计数、胎心监护。

  5.进行孕期卫生宣教,并预约下次复诊日期。

【真题举例】

1.对角径是指(2000,2004)A.骨盆入口平面的前后径

B.中骨盆平面的前后径C.坐骨棘间

D.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岬上缘中点

E.耻骨联合下缘至骶尾关节

3.测孕妇坐骨结节间径7.5cm时,还应测量(2002)A.出口前矢状径B.出口后矢状径

C.对角径D.坐骨棘间径E.耻骨弓角

3.低于正常值的骨盆测量数值是(2005)

A.髂棘间径25cmB.髂嵴间径28cm

C.骶耻外径19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