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3510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546.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docx

辽宁省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辽宁省2018年高一期末历史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0题,60分)

1.1954年刘少奇在《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草案的报告》中指出:

“________所以能够成为我国最适宜的政治制度,就是因为它便利人民经过这样的组织参加国家管理,从而得以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材料中所指的制度应该是:

A.政治协商制度   B.一国两制

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1954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

“三、协助国家机关,推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以看出:

A.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B.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C.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D.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3.小明的爷爷退休前是市人大代表,小明在帮爷爷整理书籍时看到一部国家宪法,其中第五条第一款写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这部宪法颁布实施的时间应是:

A.1997年  B.1999年 C.1982年  D.1954年

4.20世纪80年代初,邓小平指出:

“现在进一步考虑,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之于解决一个国家内部的某些问题,恐怕也是一个好办法。

”这里的“某些问题”应指:

A﹒国家统一B﹒所有制问题C﹒民族关系D﹒中共与民主党派关系

5.1949年初,苏联外交部长莫洛托夫在联合国大会上发表声明:

“美国现在正以经济方式向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渗透,因此,我们不得不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其回击,以巩固我们的社会主义阵营。

”为此,苏联和东欧国家采取的相应措施是:

A.成立共产党情报局   B.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C.成立华约组织          D.支持民主德国成立

6.20世纪80年代,美国总统里根曾发表演说:

“如果寻求和平,如果你为□□寻求繁荣,如果你寻求自由化,请来到这扇大门前……打开这扇门……推到这堵墙。

”如给□□里填上国家的话,最可能是:

A.中国和日本B.苏联和东欧C.法国和德国D.美国和英国

7.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曾在一次演讲中说:

“朋友,是的。

盟国,是的。

但是他们正在与我们竞争”,他们所指代的国家是:

A.苏联和东欧各国      B.日本和西欧各国C.中国         D.英国

8.结合中国的实际,邓小平指出:

“建国以来,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

”“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为此,中国采取的外交政策是:

A.闭关锁国       B.对外开放C.与大国结盟     D.“一边倒”

9.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上吹起一股温和之风,国家间建立“伙伴关系”的新闻屡见报端。

冷战时期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

这种变化从根本上:

A反映出国家间意识形态的对立消失

B表明合作比对抗更有利于各国利益的实现

C表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经建立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10.20世纪90年代,有人评论国际局势说:

“当今世界,巨人林立。

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美国是萎缩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日本、俄罗斯、欧盟、中国和美国共同主导下的五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着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正式形成

C.20世纪90年代,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出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变化发展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11.苏洵在《田制》中指出:

“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

”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B.千耦其耘式经营

C.田庄式经营D.租佃式经营

12.雍正皇帝在山西巡抚上奏的折子上批道:

“山西人,第一类是经商的,第二类是务农的,第三类是谋入营武的,至中材以下方便使之读书入仕,其俗殊属可笑。

”其反映的的历史信息有:

A当时山西人非常重视商业B当时山西人已经厌倦读书人

C雍正皇帝反对“重农抑商”政策D雍正帝反对当时的山西人读书入仕

13.于昌明正在撰写一部历史小说,背景是明清时期的江南,故事中的主角正为他的儿子准备上大学的学费,他最有可能准备的货币是:

A银两B金币C纸钞D布帛

14.“吸引我的是它的绚丽,它来自一个新的天地,从未见过如此优美的艺术。

多么诱人,精致脱俗,来自中华,它的故土(景德镇)。

”这是18世纪初期法国流传的一首诗歌,它盛赞的是中国的:

A.瓷器     B.丝绸C.铁器    D.青铜器

15.明初松江地区地方志中记载:

“邑之民业首藉棉布……家之租庸、服食、器用、交际、养生、送死之费,胥从此出”;嘉靖时松江人徐献忠说:

“邑人以布缕为业,农氓之困藉以稍济”;同时松江地区更是出现了“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的普遍现象。

以下对上述材料理解错误的是:

A.棉作的收入成为农家的主要经济来源B.农家经营日益商品化

C.小农经济日益瓦解D.农家经营与市场发生密切的联系

16.“甘薯所在,居民便有半年之粮,民间渐次广种。

”上述这种现象发生于:

A.汉朝  B.唐朝C.元朝D.明朝

17. 宋代文献记载,真宗时,“诏商旅自京[携]便钱至诸州者,所在即给付,无得稽滞。

按,太祖开宝三年置便钱务(机构),许民入钱左藏(国库),给以券,于诸州便换。

”文中“便钱”是:

A.自由流通的支票  B.中国最早的纸币

C.国家发行的债券  D.兑换货币的凭证

18.读下图漫画(赫鲁晓夫当政期间在窥探欧洲共同市场),结合所学判断下列正确的是:

 A.该图片反映了苏联在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探索

B.其背景是欧共体的成立刺激了欧洲经济的快速发展

C.最主要原因在于美苏“冷战”给苏联造成经济压力

D.其学习的效果是纠正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弊端

19.从人类发展角度看,早期殖民扩张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在:

A.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B.客观上传播先进的生产方式

C.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D.促进了世界各地的平衡发展

20.“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太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

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

”(引自保尔·芒图撰写的《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下列表述不属于材料中“影响”的是:

A.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

C.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明显减少

D.多种化学合成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21.19世纪中后期,“贵族每天酗酒赌博来消磨时光,结果负债累累;一个年薪100磅的下院书记官一年受贿5000磅;新兴的工厂主阶层一心只想如何发财,有了钱就在自卑驱使下拼命讲排场”。

这最能体现出:

A.工业革命引发了道德危机

B.工业革命导致英国政治更加混乱

C.工业革命引发阶级关系的变动

D.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2. 张爱玲在《更衣记》中这样描绘旗袍的演变,是从“严冷方正”、“具有清教徒的风格”,向“烘云托月忠实地将人体轮廓曲曲勾出”的转变。

影响旗袍演变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近代思想解放的洗礼                                         B.吸收欧美服饰的特点

C. 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                                        D.彻底摆脱了宗教观念束缚

23.1865年创办的江南制造总局,是具有先进技术的“制器之器”的工厂;1899年创办的大生纱厂,是“设厂自救”浪潮中的棉纺织企业。

它们:

A.都是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B.都深受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C.都抵制了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D.都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24.在国内战争期间,一个市民拿100卢布到粮站中购买了100斤粮食,一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A.假的。

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允许买卖

C.真的。

余粮收集制实行后国家把口粮也收集起来,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

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买卖

25.列宁主张“要迫使资产阶级专家在无产阶级的领导下来建设我们的大厦”。

这一观点在苏俄(联)的建设实践中表现为:

A.实行余粮收集制B.征收粮食税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向资本家租让部分厂矿企业

26.1933年的某一天,美国纽约股票交易所又重新响起了电锣声,道琼斯的股票行情发报机传出了这样一句话:

“幸福的日子又来到了。

”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美国政府:

A.整顿财政金融B.调整工业生产C.调节农业生产D.实行以工代赈

27.某高一年级开展研究性学习,重点围绕以下两本经济学著作: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和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来确定研究方向,他们最有可能确定的课题是:

A.论关于加强政府对经济干预

B.论述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C.论自由化对经济发展的促进

D.论殖民掠夺与资本积累的关系

28.戴高乐认为计划关系全局,“规定目标,安排轻重缓急的次序”。

二战后,西方发达国家大力干预经济反映了:

A.西方国家对生产关系进行了根本变革

B.西方各国在一定程度上调节了生产关系,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C.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正逐渐消失

D.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和平过渡

29.从1953年到1956年,在短短不到四年的时间内,新中国社会经济发展道路经历了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制度到经典式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转轨。

下列关于“经典”的解释中,正确的是:

A.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B.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C.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D.此体制下实行的是农民土地所有制

30.20世纪50年代,中苏两国对中国的某一新生事物产生了不同看法。

前者认为它是“中国加速社会主义建设,向共产主义过渡的最好形式”;后者则认为虽然与苏联2、30年代的尝试类似,但“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

“它”是指: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人民公社

31.根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年》的数据编制,其中的数据变化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表1  1957~1960年经济统计资料(部分)          单位:

亿元

年份

工业总产值

重工业产值

轻工业产值

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1957

704

317

387

537

1958

1083

580

503

566

1959

1483

867

616

497

1960

1637

1090

547

457

A.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出现问题     B.经济体制改革拉开序幕

C.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开始进行     D.国民经济形势开始好转

32.30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明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正确性。

下列关于改革开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改革原有的经济管理体制B.改变单一的公有制形式

C.改革原有的分配制度D.改革农村土地的所有制形式

33.改革开放后,我国政府根据一些地区的历史和现状设立了特区。

特区分为两类:

一类是“经济特区”,如深圳、厦门、珠海、汕头等;一类是“特别行政区”,如香港、澳门。

这两类特区的共同点是:

A.都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的社会制度

B.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

C.都实行特殊的民族政策和管理体制      

D.都有独立地处理与本地区相关的外交和国防事务的权力

34..中国正在进行城镇化建设。

我们可以利用国际组织的帮助来加快城镇化的步伐。

例如江西省经国务院批准,向某一国际组织贷款。

贷款主要用于有关项目县市城镇交通和智能化管理、供排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及生态环境治理等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该贷款应该向哪一组织申请:

35.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是当今世界三大著名区域集团,欧洲联盟与后两者相比,主要不同点是:

A.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加强

B.合作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

D.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

36.右下面两个常见的图片反映当今社会发展的趋势是︰

A.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        

B.经济区域化和信息网络化

C.经济区域化和世界格局多极化    

D.知识经济化和信息网络化

37.战国时期在治国方略上主张“明礼仪以化之,起法正以治之,重刑法以禁之,使天下皆出于治,合于善也”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韩非子       C.墨子    D.荀子

38.西安世园会会徽取名“长安花”,构思源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由三、四、五、六边形自然花瓣组合而成的“百花吉印”。

据此可知,材料中的□□□应是:

A.《道德经》B.《孟子》C.《日知录》D.《四书章句集注》

39.在对世界观的认识上,以下四句中有一句与其他三句明显不同。

这一句是:

A.“心者身之主,意者心之发,知者意之体,物者意之用”

B.“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

C.“吾性之理,本之于天,具之于心”

D.“天之与我者,即此心也。

人皆有是心,心皆有是理,心即理也”

40.某中学生参加电视节目的知识竞赛,有一道关于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题,他很难确定其中表述正确的选项,向你电话求助。

你应帮他选择:

A.“司南”最早出现于春秋时期      B.“蔡侯纸”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纸

C.火药在唐代开始应用于军事       D.活字印刷书籍的出现始于元朝

二、非选择题:

(共40分)

4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分)

材料一 明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经济的繁荣……东南沿海的广州、漳州、福州、宁波等地,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最繁荣的江南地区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即松江的棉纺织业,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铅山的造纸业和景德镇的制瓷业……隆庆万历年间,苏州“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

——朱绍侯主编《中国古代史下册》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

(3分)

材料二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历了90余年的曲折和坎坷。

根据上面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历程。

(5分)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变化曲线图

(3)材料三反映出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率的变化。

请概括指出1958年、1978年和1992年这些峰值出现的主要因素。

(4分)

42(14分)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国家提供的各种)制度对相对价格的作用实际上产生两种效应。

一种是拉动效应……主要是指制度使相对价格变动有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替代落后的生产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而滞后效应则与之相反,其主要指的是制度使相对价值变化不利于先进的生产方式代替落后的生产方式的作用。

——摘编自李楠《小农经济结构变迁与资本主义萌芽》

我们计划(说我们计划欠周地设想也许较确切)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为了作好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

——列宁《十月革命四周年》(1921年10月14日)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苏俄原本计划的过渡指什么?

它主要表现为哪种效应?

(2分)

材料二:

历史伟人有时会对历史的进程产生巨大的影响,下面两幅幅图片分别为列宁、罗斯福。

面对各自国家的社会动荡或剧变,这两个伟人分别在20世纪20年代初,30年代初,在各自的国家进行了一次正确的改革。

请结合史实回答:

(2)这两个伟人在当时各自的国家都进行了什么改革?

并分别叙述各自改革的主要特点。

(6分)

材料三:

美国波音公司制造的B—747巨型喷气客机共有450万个零部件,分别由美、英等6个国家的11000家大企业和15000家中小企业合作生产,其中外国企业提供的产品重量占飞机结构件总重量的70%。

众所周知,最近愈演愈烈的金融危机已经严重影响到了全球经济的健康发展,从华尔街到全世界,从金融界到实体经济,各国政府都在面临着严重的经济危机……

(3)材料三体现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

(2分)这种经济发展趋势在不断增强的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试叙述有哪些问题?

(4分)

43(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主峭其法而严其刑也……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

“宇宙之间一理而已。

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而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

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

若其消息盈虚,循环不已,则自未始有物之前,以至人消物尽之后,终则复始,始复有终,又未尝有顷刻之或停也。

——朱熹:

《朱文公文集》卷十七,《读大纪》

(1)材料一中的两段话分别属于哪位思想家的什么主张?

(6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

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

(3分)

材料三:

理学之名,自宋人始有之。

……今之所谓理学,……不取之“五经”而但资(宋明)之语录,……又曰:

“《论语》,圣人之语录也。

”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

——顾炎武《亭林文集·与施愚山书》

(3)顾炎武以儒学作为社会教化的资源。

依据材料三,指出顾炎武对儒学进行了怎样的取舍?

并说明其理由。

(3分)

(4)在中国历史上,顾炎武以怎样的学风和时代责任感响着时人及后世?

(2分)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及解析

16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明朝时,原产美洲的甘薯等开始在我国种植。

17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关键信息和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由材料中可以知,便钱在宋太祖时设置专门的机构,将钱存于“左藏(国库)”,给予储蓄者凭证“券”,然后可去“诸州变换”,甚至在真宗时期“所在即支付,无得稽滞”。

由此可见便钱仅是一种兑换货币的凭证,不具有流通职能,A、B、C不符合,故选D。

18赫鲁晓夫当政期间是1953—1964年,欧共体成立于1967年,故B错误。

促使赫鲁晓夫改革最主要的原因是苏联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故C错误。

赫鲁晓夫改革最后失败了。

故D错误。

19 A项不符合“人类发展”角度,B项不是早期殖民扩张的作用,D项错误。

20根据“十八世纪的产业革命”可判断是指第一次工业革命。

D选项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故错误。

21考点: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体现的是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贵族和资产阶级获取财富后产生了严重的道德危机,失去了精神支柱。

BC项材料并未体现,D项说法与材料相反。

26由“股票交易”可知属于金融领域的调整。

故选A。

27A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内容。

C是《国富论》的内容。

D没涉及。

B这两部书都阐述了市场经济的作用。

《国富论》是从积极的角度论述的。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从市场经济的弊端角度论述的。

28国家干预经济是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进行的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根本变革;故A错误。

因为这些调整还没有触及到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因此不可能出现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逐渐消除;故C错误。

至于D项的说法更是错误的。

291949—1956年是过渡时期,过渡时期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任务,建立起公有制占绝对主导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所以CD错误。

过渡完成后建立起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而非市场经济体制。

故B错误,A正确。

A。

32.农村改革主要指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改革经营权使用权分配权等。

土地所有制没变。

故D错误。

33.本题考查经济特区和特别行政区的异同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二者都由中央人民政府统一管辖和行使主权,不具有任何独立主权实体性质,二者社会制度不同。

C项是少数民族自治区的特点。

D项本身说法错误。

34A为世界银行,成员国发展性的贷款都可以向世界银行提出申请。

35欧洲联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和北美自由贸易区都反映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和世界经济全球一体化趋势加强,这是共同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C两项。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组成的经济合作组织最典型的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排除D项。

欧洲联盟与后两者主要不同之处在于欧盟不仅经济一体化,而且还是政治一体化。

因此,合作化程度最高,合作领域最广泛,合作成效最显著。

36第一幅图片是欧盟,反映出经济区域化的趋势,第二幅图片是互联网的标志,反映出信息网络化。

37主张礼法并施的人物是荀子。

38由“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可知是道家思想。

39A认为一切都是心派生出来的,C具之于心,说的是心是来源,D心即理也也是心学观点。

故ACD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B认为天下万物都是理的体现。

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40司南出现于战国时期,A错误;据考古发现,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了纸,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B错误;北宋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C说元朝发明活字印刷术是错误的;而唐朝首先将火药应用于军事,故选C。

二、非选择题:

1978年:

实行改革开放。

(1分)

1992年:

深化改革,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1分)

解析:

(1)由“城市经济的繁荣”“既是对外贸易的港口,又是商业都会”可知“经济功能加强”由“形成了五大手工业区域”可知“专业化城市出现”由“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可知雇佣关系出现,即“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2)考查学生基础知识。

(3)考查学生基础知识。

42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滞后效应。

(每点1分,共2分)

(2)俄国:

1921年苏俄实行新经济政策;(1分)特点:

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前提下,俄通过承认市场机制和价值规律的作用来恢复和发展生产。

(2分)美国:

1933年实施罗斯福新政;(1分)特点:

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美国用国家干预经济办法来调节资本主义产销间矛盾,以解决经济危机。

(2分)

解析:

(1)“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向共产主义过渡是指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说明是滞后效应。

(2)(3)考查基础知识。

43.每点1分

(1)①韩非子;主张严刑峻法②朱熹,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理体现在社会上就是儒家的道德伦理——三纲五常;“理”生生不息,没有始终。

(2)强调“大一统”;糅合各家思想,形成新儒学体系。

儒学正统地位在汉代确立,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3取舍:

取孔孟之道,舍宋明理学。

理由:

孔孟之道为儒学之根本。

(4)学风:

经世致用(或崇实质用)。

时代责任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4)结合所学知识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