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心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2824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心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考心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考心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中考心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中考心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心理.docx

《中考心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心理.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心理.docx

中考心理

中考经验谈:

中考考前心理调整八种方法

随中考的临近,不知道是不是有考生会很紧张,出现以下症状:

对考试产生害怕、忧虑、不安等情绪,对考试结果缺乏信心,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时还伴有头痛、失眠、食欲不振、脾气暴躁、焦躁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头脑发木等反应,甚至对考试产生严重的恐惧感。

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考试焦虑”。

心理学研究表明,考前适度的焦虑有助于发挥考生的心理潜能,但过度的焦虑则会抑制大脑,不利于考生复习的临场发挥。

因此,应该如何调整考前心理状态,是所有考生普遍重视的问题。

在此我们对考生提出如下建议:

  【客观估计正确定位】

  考生对自己的应试能力须有正确、客观的估计,从实际出发,确定适当的考试目标和期望值,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切忌好高骛远和与人攀比。

  【优化情绪增强自信】

  考生考前会遇到很多压力和挫折,情绪出现波动是正常的,但考生要有意识地加以控制,并及时调整,尽量使自己处于心平气和、情绪饱满的状态。

通常的做法是通过积极的自我想象,体验过去的成功经验,以唤起自己的良好情绪,同时要学会放松,在出现紧张情绪时,采取深呼吸的方法慢慢呼气、吸气,同时放松全身肌肉。

持续做3—5分钟的练习,也能缓解紧张情绪。

考生可以在临考前,特别是在最后几天,每天默念几遍“我一定能考好”、“我一定能成功”等具有积极自我暗示作用的话语,来增强自信心。

另外,考前几天,为了保持状态,每天还要做适量的练习,但不要再做难题了,做难题有时会挫伤自己的自信心。

  【注重过程淡化结果】

  引起考生紧张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诸如考不好不能进重点高中、没法向父母交待等无端的担忧,这种担忧不仅于事无补,反而影响了平时的复习和临场的发挥。

因此,在临近考试时,考生要做到过程和结果的分离,即考生只要注重平时的复习,努力提高自身知识水平就行了,至于考试结果则不要过多地考虑,不断提醒自己“只要自己尽力就行了”。

  【认真复习合理安排】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取得好成绩的保证。

因此,考生考前要制订一套系统全面的复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在自己相对薄弱的内容上安排时间多一点,在自己强项的内容上安排时间少一点。

考前每天都要做一定的练习,但强度不要太大,主要是为了保持状态。

习惯于开夜车的同学,应从考前一周开始,将晚上睡眠和早晨起床时间慢慢提前,每天提前约半小时,以使大脑的兴奋点与中考时间同步,即在上午9—11点,下午2—5点达到最佳的情绪状态。

  【科学用脑注重效率】

  许多考生考前复习可谓分秒必争,规定自己每天必须学习多长时间,大搞“时间战”、“题海战”,这样往往使大脑处于持续的紧张状态,反而不利于所学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

因此,考生在复习时要集中精力,注重效率,讲究方法,在大脑疲劳时要及时休息、及时调整。

  【睡眠充足劳逸结合】

  考试前夕的休息十分重要,切莫以牺牲睡眠时间去复习,这是得不偿失的,但也不要过分注重睡眠的重要性,万一考生晚上睡得不好,要以平常心对待,顺其自然,不去多想,更不要轻易服用安眠类药物。

另外,在学习之余,可进行其它活动加以调节,做到劳逸结合。

可以做适当的体育活动,如散步、慢跑等,但注意不要过于剧烈,以免使体能过度消耗和提前消耗。

也可以听听节奏舒缓的轻音乐,这都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

  【饮食清淡营养丰富】

  考生考前身体消耗比较大,合理的饮食可以及时补充考生的体能消耗,提高大脑的学习效率。

但饮食要清淡、鲜美,选用富含维生素和热量的食物。

绝对不要饮含有添加合成色素的饮料,因为合成色素会干扰神经递质的正常功能,喝纯净水最安全。

情绪容易焦虑的考生忌饮咖啡、浓茶、可乐等易引起精神兴奋的饮品。

另外,考生也不要受广告的误导,盲目饮用补脑“药物”。

  【做好准备从容上场】

  考生考前最好自己准备考试所需的文具、证件,还要根据天气情况,准备好伞和雨具等。

在考试前一天到考场了解一下情况,熟悉熟悉环境,并对从住处到考场的行车线路和所需时间做些调查,做到心中有数。

希望所有考生都能调整好自己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出自己的水平。

 距离中考只有短短30天多天的时间了,考生在这段时间应该注意哪些方面来更好的迎接中考呢?

  胡赛楠老师建议:

在接下来的这一个月内,怎么样复习才能达到一个最佳的效果,首先不是特别的赞成题海战术,但是也不赞成不作题自己在那想,就是说作题一定要适量,就是这个适量到什么程度呢,不要每天都要做新题,比如说每天花上半小时做了一个题目之后,可能第二天要拿出甚至多余半小时的时间来对它进行巩固,因为做完题目肯定会有错题,所以对错题的解决比做新题效果要好得多,所以这一块注重以往的错题,不仅把这城六区的题拿出来好好的做透一遍,并且把以往错的题一定要再翻出来好好的从头到尾再过一边。

初中化学攻克一个难点的四种方法

  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物化学式的书写,是第八章中化学方程式书写的一个难点,原因在于该类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不可运用“交换两种反应物的成分”这一思路得出。

如何攻克这一难点呢?

下面介绍四种方法。

  1.规律法。

酸性氧化物与碱的反应有两条规律,一是反应产物是盐和水;二是反应前后,各元素的化合价保持不变。

在写SO2与NaOH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时,有不少同学将结果错写成了“Na2O+S(OH)4”或“Na2SO4+H2O”。

前一种错误的错因在于,忽视了规律一,机械套用了复分解反应生成物化学式的书写思路;后一种错误的错因在于,没有注意到S的化合价在反应前后都为+4价,将Na2SO3误写成了平时较为常见的化学式Na2SO4。

  2.模仿法。

在碳一章中,同学们已经熟悉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以该反应为模板,我们可以写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钡、氢氧化钠反应后生成物的化学式:

BaCO3+H2O;Na2CO3+H2O。

  3.添氧法。

在初中化学中,最为常见的酸性氧化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三氧化硫三种,这些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反应生成盐中所含的酸根离子往往比酸性氧化物多一个氧原子,因此,在初中阶段,我们可以“添氧法”去确定该类反应所生成盐的化学式。

如,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所生成的盐,其化学式是由Na与CO3(CO2增加一个氧原子后变成CO3原子团)组成的Na2CO3;氢氧化钠与三氧化硫反应所生成的盐,其化学式是由Na与SO4(SO3增加一个氧原子后变成SO4原子团)组成的Na2SO4。

  4.分步法。

某些酸性氧化物与碱溶液的反应,可以看成是分步发生的:

第一步是酸性氧化物与水化合成酸;第二步是酸与碱溶液发生中和反应。

如,二氧化硫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可以看作二氧化硫先与水化合成H2S03,然后,H2S03再与NaOH反应生成Na2SO3+H2O。

  值得一提的是,无论用什么方法去书写酸性氧化物与碱反应生成物的化学式,都要注意相关元素(原子团)化合价数值的回忆,防止写出的化学式违背“化合物中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这一法则。

初三化学酸、碱、盐十大知识点

 结束了第一学期的化学学习任务,下一阶段的化学学习主要内容就是有关酸、碱和盐的知识了。

这方面的学习是建立在前面学习了单质O2、H2和碳单质后,开始比较系统地学习化合物,实际上初中阶段除了有机化合物之外,我们所接触的化合物一定属于氧化物、酸、碱或盐,学习这方面的知识主要是学习这几类化合物之间的反应规律。

而在掌握反应规律之 

前,一定要将这部分知识的知识点全部全面地掌握,达到融会贯通。

  氧化物、酸、碱和盐的知识点可以从以下十个方面掌握:

  一、化学用语

  1、电离方程式H2SO4=2H++SO42-NaOH=Na++OH-Al2(SO4)3=2Al3++3SO42-

  2、物质的俗称和主要成分生石灰——CaO熟石灰、消石灰、石灰水的主要成分——Ca(OH)2石灰石、大理石——CaCO3食盐的主要成分——NaCl纯碱、口碱——Na2CO3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胆矾、蓝矾——CuSO4·5H2O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氨水——NH3·H2O

二、化合物的分类

三、金属活动性

  1、金属活动性顺序: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2、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

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金属位置越靠前,金属在水溶液(酸溶液或盐溶液)中就越容易失电子而变成离子,它的活动性就越强。

  3、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

(1)排在氢前的金属能置换出酸里的氢(元素)。

  

(2)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K、Ca、Na除外)。

  四、酸、碱、盐的溶解性

  1、常见盐与碱的溶解性:

(如果不读出括号中的字,是不是一个较好记忆的顺口溜?

  钾(盐)、钠(盐)、铵盐全都溶,硝酸盐遇水影无踪。

  硫酸盐不溶硫酸钡,氯化物不溶氯化银。

  碳酸盐只溶钾(盐)、钠(盐)、铵(盐)。

  碱类物质溶解性:

只有(氢氧化)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氢氧化)钡溶。

  2、八个常见的沉淀物:

氯化银、硫酸钡碳酸银、碳酸钡、碳酸钙氢氧化镁、氢氧化铜、氢氧化铁

   3、四个微溶物:

  Ca(OH)2(石灰水注明“澄清”的原因)  CaSO4(实验室制二氧化碳时不用稀硫酸的原因)

  Ag2SO4(鉴别SO42-和Cl-时,不用硝酸银的原因)MgCO3(碳酸根离子不能用于在溶液中除去镁离子的原因)

   4、三个不存在的物质:

所谓的氢氧化银、碳酸铝、碳酸铁五、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反应后有气体、水或沉淀生成。

(即有不在溶液中存在或在水溶液中不易电离的物质)

   

(1)不溶性碱只能与酸性发生中和反应

   

(2)不溶性盐,只有碳酸盐能与酸反应

   (3)KNO3、NaNO3、AgNO3、BaSO4不能做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

  六、溶液的酸碱性与酸碱度的测定

  1、指示剂———溶液的酸碱性紫色的石蕊试液遇酸性溶液变红;遇碱性溶液变蓝无色的酚酞试液只遇碱溶液变红注:

不溶性碱与指示剂无作用碱性溶液不一定是碱的溶液(特例:

碳酸钠的水溶液显碱性)

  2、pH值———溶液的酸碱度pH>7溶液为酸性(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为中性pH<7溶液为碱性(越大碱性越强)

  七、离子的检验

  Cl-(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硝酸银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氯离子。

  SO4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钡、或氢氧化钡)溶液,如果生成不溶于硝酸(或盐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含硫酸根离子。

  CO32-

(1)(固体或溶液)———在被测物质中加入稀酸溶液,如果产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物质中含碳酸根离子。

  

(2)(在溶液中)———在被测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或硝酸银溶液,如果产生能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且同时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则原被测溶液中含碳酸根离子。

  注:

1、在鉴别Cl-和SO

  42-时,用氯化钡溶液,不要用硝酸银溶液,这是因为硫酸银为微溶性物质,使鉴别现象不明显。

  2、在一未知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若产生不溶于硝酸的白色沉淀,则原被测液中可能含银离子也可能含硫酸根离子。

  八、物质的颜色

  1、固体(多为白色)

  黑色———CuOC粉MnO2Fe3O4

  紫黑色———KMnO4

  红色———CuFe2O3

  红褐色———Fe(OH)3

  蓝色———Cu(OH)2 CuSO4·5H2O

  绿色———Cu2(OH)2CO3

  2、溶液(多为无色)浅绿色溶液———(亚铁盐溶液)FeCl2

  溶液、FeSO4

  溶液、Fe(NO3)2

  溶液黄色溶液———(铁盐溶液)FeCl3

  溶液、Fe2(SO4)3

  溶液、Fe(NO3)3

  溶液蓝色溶液———(铜盐溶液)CuCl2

  溶液、CuSO4

  溶液、Cu(NO3)2

  溶液蓝绿色溶液-CuCl2

  溶液(较浓)

  九、酸、碱、盐的特性

       1、浓盐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

  2、浓硝酸———有挥发性、有刺激性气味、在空气中能形成酸雾,有强氧化性。

  3、浓硫酸———无挥发性。

粘稠的油状液体。

有很强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溶水时能放 

出大量的热。

有强氧化性。

  4、氢氧化钙———白色粉末、微溶于水。

  5、氢氧化钠———白色固体、易潮解,溶水时放大量热。

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而变质。

  6、硫酸铜———白色粉末、溶于水后得蓝色溶液(从该溶液中析出的蓝色晶体为五水合硫酸铜CuSO4·5H2O)。

  7、碳酸钠———白色粉末,水溶液为碱性溶液(从溶液中析出的白色晶体为碳酸钠晶体Na2CO3·10H2O)

  8、氨水(NH3·H2O)———属于碱的溶液

  十、酸与碱的通性和盐的性质

  1、酸的通性

       

(1)酸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不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色。

  

(2)酸能与活泼金属反应生成盐和氢气

  (3)酸能与碱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4)酸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5)酸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2、碱的通性

  

(1)碱溶液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蓝,并能使无色的酚酞试液变红色

  

(2)碱能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

  (3)碱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

  (4)某些碱能与某些盐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3、盐的性质

  

(1)某些盐能与较活泼的金属反应生成新的盐和金属

  

(2)某些盐能与酸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酸

  (3)某些盐能与某些碱反应生成新的盐和新的碱

  (4)有些不同的盐之间能反应生成两种新的盐  

 

初中化学知识总结:

化学之“最”42例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氧。

  3、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氮气。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5、最简单的有机物是甲烷。

  6、金属活动顺序表中活动性最强的金属是钾。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CH4

  8、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9、导电性最强的金属是银。

  10、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原子是氢。

  11、熔点最小的金属是汞。

  12、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

  1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是碳。

  14、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广泛的金属是铁。

  15、最早利用天然气的是中国;中国最大煤炭基地在:

山西省;最早运用湿法炼铜的是中国(西汉发现[刘安《淮南万毕术》“曾青得铁则化为铜”]、宋朝应用);最早发现电子的是英国的汤姆生;最早得出空气是由N2和O2组成的是法国的拉瓦锡。

  12、常用于炼铁的铁矿石有三种:

(1)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

(2)磁铁矿(Fe3O4);(3)菱铁矿(FeCO3)。

  13、炼钢的主要设备有三种:

转炉、电炉、平炉。

  14、常与温度有关的三个反应条件是点燃、加热、高温。

  15、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有两种方法:

(1)升温、

(2)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降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注意:

溶解度随温度而变小的物质如:

氢氧化钙溶液由饱和溶液变不饱和溶液:

降温、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变饱和溶液有三种方法:

升温、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

  16、收集气体一般有三种方法:

排水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法。

  17、水污染的三个主要原因:

(1)工业生产中的废渣、废气、废水;

(2)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3)农业生产中施用的农药、化肥随雨水流入河中。

  18、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三种:

泡沫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

  19、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情况可分为三类:

(1)大部分固体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2)少数物质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很小;(3)极少数物质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20、CO2可以灭火的原因有三个:

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21、单质可分为三类:

金属单质;非金属单质;稀有气体单质。

  22、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矿物燃料是:

煤、石油、天然气。

  23、应记住的三种黑色氧化物是:

氧化铜、二氧化锰、四氧化三铁。

  24、氢气和碳单质有三个相似的化学性质:

常温下的稳定性、可燃性、还原性。

  25、教材中出现的三次淡蓝色:

(1)液态氧气是淡蓝色

(2)硫在空气中燃烧有微弱的淡蓝色火焰、(3)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有淡蓝色火焰。

  26、与铜元素有关的三种蓝色:

(1)硫酸铜晶体;

(2)氢氧化铜沉淀;(3)硫酸铜溶液。

27、过滤操作中有“三靠”:

(1)漏斗下端紧靠烧杯内壁;

(2)玻璃棒的末端轻靠在滤纸三层处;(3)盛待过滤液的烧杯边缘紧靠在玻璃捧引流。

  28、三大气体污染物:

SO2、CO、NO2

  29、酒精灯的火焰分为三部分:

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

  30、取用药品有“三不”原则:

(1)不用手接触药品;

(2)不把鼻子凑到容器口闻气体的气味;(3)不尝药品的味道。

  31、古代三大化学工艺:

造纸、制火药、烧瓷器

  32、工业三废:

废水、废渣、废气

  33、可以直接加热的三种仪器:

试管、坩埚、蒸发皿(另外还有燃烧匙)

  34、质量守恒解释的原子三不变:

种类不改变、数目不增减、质量不变化

  35、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爆炸的三种气体:

H2、CO、CH4(实际为任何可燃性气体和粉尘)。

  36、煤干馏(化学变化)的三种产物:

焦炭、煤焦油、焦炉气

  37、浓硫酸三特性:

吸水、脱水、强氧化

  38、使用酒精灯的三禁止:

对燃、往燃灯中加酒精、嘴吹灭

  39、溶液配制的三步骤:

计算、称量(量取)、溶解

  40、生物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前三种元素:

O、C、H

  41、原子中的三等式:

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序数

  42、构成物质的三种粒子:

分子、原子、离子

2010中考化学十大记忆法

一、简化记忆

  这是记忆化学实验的主要步骤的有效方法,在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几个关键的字或词组成一句精炼的话来记忆。

如:

用六个字组成:

“一点、二通、三加热”,这一句话概括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关键步骤及注意事项,大大简化了记忆量。

  二、理解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总结,找出内在联系及规律,然后记忆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知识。

如:

在记忆元素符号、分子式、原子等概念,必须在理解的意义前提下去记忆。

  三、趣味记忆

  为了分散难点,提高兴趣,要采用趣味记忆方法来记忆有关的化学知识。

如:

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操作要诀可用:

“氢气早出晚归,酒精灯迟到早退。

前者颠倒要爆炸,后者颠倒要氧化。

  四、重复记忆

  要利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记忆事物的印象也是跟遗忘作斗争的有效方法,所以在记住某些知识时常常用默默重复、叙述再现方法来加深印象。

  五、编顺口溜记忆

  初中化学中有不少知识容量大、记忆难、又常用,但很适合编顺口溜方法来记忆。

如:

学习化合价与化学式的联系时可用“一排顺序二标价、绝对价数来交叉,偶然角码要约简,写好式子要检查。

  六、归类记忆

  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分类,抓住特征。

如:

记各种酸的性质时,首先归类,记住酸的通性,加上常见的几种酸的特点,就能知道酸的化学性质。

  七、对比记忆

  对新旧知识中具有相似性和对立性的有关知识进行比较,找出异同点。

  八、联想记忆

  把性质相同、相近、相反的事物特征进行比较,记住他们之间的区别联系,再回忆时,只要想到一个,便可联想到其他。

如:

记酸、碱、盐的溶解性规律,不要孤立地记忆,要扩大联想。

  九、关键字词记忆

  这是记忆概念有效方法之一,在理解基础上找出概念中几个关键字或词来记忆整个概念,如:

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度(一变)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不变(二不变)这一催化剂的内涵可用:

“一变二不变”几个关键字来记忆。

  十、知识网络记忆

  用表格或图示进行归纳、整理,使看似零散的知识结成网络。

 

反思 

化学教学要体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尊重和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掌握最基本的化学知识和技能,了解化学科学研究的过程和方法,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1、尊重和满足学生发展需要,指导学生自主选择课程模块

高中学生个体差异较大,具有不同的发展潜能。

在教学中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改变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过于统一的倾向,要关注和尊重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为他们提供适合于自己发展的化学课程。

高中化学课程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课程模块,给学生的学习以较大的选择空间。

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挖掘各自的潜能,制订各自的化学学习计划,自主选择化学课程模块;另一方面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已有的化学知识水平、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对学生选择学习课程模块和安排学习顺序给予指导。

2、把握不同课程模块的特点,合理选择教学策略和教学方式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是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

教师要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高中化学课程是由若干模块组合构建的,教师应注意领会每个课程模块在课程中的地位、作用和教育价值,把握课程模块的内容特点,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具体的教学条件,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例如,化学1、化学2课程模块是在义务教育基础上为全体高中生开设的必修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同时也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打下基础。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与初中化学课程的衔接,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注重整体性,引导学生学习化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物质以及基本的技能和方法,加强化学与生活、社会的联系,创设能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教学情景,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在讲解时应力求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要紧密联系学生己有的有关物质及其变化的经验与知识,尽可能通过化学实验或引用实验事实帮助学生理解。

同时还要利用各种模型、图表和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3、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作为一名教师要为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创设一个适宜的情境,在教学工作中竭力提倡创新,善于接受学生新的合理化的建议,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能力,养成创新习惯与胆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化学科学有着强烈的探索欲望和对化学知识及规律的拥有欲以及将所知化学知识应用于日常生活造福人类的动机,才可能激发创新潜能,才可能产生创新欲望。

教师可以集色、态、味、光、声于一体的化学实验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刺激来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钠与水反应、喷泉实验等。

但这种好奇与兴趣是本能的、不稳定的认识倾向,还应激发社会性动机使之成为主导动机,方才起着持久、稳定、强有力的动力和维持、调控作用。

如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激思激趣;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化学在尖端科技工农业生产、环境保护、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讲述结晶牛胰岛素的合成,侯德榜制碱法等化学史激发学生为祖国富强而发奋学习的社会性动机等。

另外,化学教师良好的教师形象;生动、准确的讲授;热情真诚的关心鼓励;幽默大方的举止等因素在培养和强化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和动机也起着不可忽视的情感作用。

4、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