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2641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docx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政府工作报告全文DOC版

四川省泸州市江阳区2012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泸州市江阳区第七届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查,并请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1年及过去五年工作回顾

 2011年,在区委的正确领导和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区人民政府团结带领全区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高位求进,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主动融入“四个四”发展战略,坚定“全省一流,全市标兵”目标,攻坚克难,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目标任务。

 全区预计(下同)实现GDP245.00亿元,同比(下同)增长16.5%,人均GDP41410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49.54亿元,增长22.0%;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16.55亿元,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6亿元,增长30.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682元,增加2781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50元,增加1181元;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9%以内。

 一、区域经济快速增长

 工业经济加快发展。

突出优势产业主导地位,坚持总量扩张与结构优化并举,强化涉企服务和要素保障,推动工业经济总量扩大,质量提高。

实现工业增加值141.10亿元,增长25.0%,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到81.4%。

规模以上企业快速增长。

扶持华利晶玻等“小巨人”企业和泸通曲酒厂、众大科技等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新增邦立锻热、隆源塑业等27家规模以上企业;新增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企业1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8.80亿元,增长25.0%。

优势产业不断壮大。

规模以上酒类、机械、建材制造业总产值达到292.00亿元,拉动工业增长32.7个百分点。

工业技改投入加大。

城坤实业公司投资2.50亿元,进行建筑钢材生产设备改造;沱江水泥厂投资2.80亿元,完成年产150万吨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改建。

全年实施技改项目106个,投资36.60亿元,增长26.0%。

 农村经济持续增长。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狠抓农业特色产业发展。

新建、改造蔬菜基地2.3万亩,全区种植蔬菜23万亩,实现产值8.94亿元;建成名酒名园名村有机高粱基地2.5万亩,带动全区种植高粱6.9万亩;种植水果14万亩。

粮食产量超过20万吨,巩固了全省产粮大县地位。

全年出栏生猪46.7万头,首次获得全国生猪调出大县专项奖励。

实现农林牧副渔总产值24.21亿元。

完成“全国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申报工作。

新培育农民专合组织22个、农业龙头企业18家,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

 商贸物流更加活跃。

狠抓市场环境优化,着力扩大群众消费需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9.74亿元,增长18.0%。

累计建成农家店142个,成功创建国家级商业示范社区1个。

加快推进“农超对接”,先锋农业公司建立15家果蔬超市,汇通等4家大型超市建立农产品直挂式生产基地。

开展家电下乡及以旧换新活动,兑付财政补贴2965.8万元。

大力发展物流产业,引进和培育5000万元以上商贸物流企业12个。

积极打造乡村旅游、佛教旅游、红色旅游等特色品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0.13亿元。

 二、项目建设卓有成效

 园区建设步伐加快。

持续推进“三大园区”建设,园区承载功能和集聚能力同步提升。

轻工业园区完成投资11.45亿元,新增建成面积1000亩,新入驻企业18家,成功引进永盛花子印务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16.80亿元。

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完成投资15.48亿元,新增建成面积1000亩,新入驻企业20家,新建成投产15家,海工科技公司等一批规模企业落户园区。

积极支持和服务酒业集中发展区,引进入驻柒泉营销京城公司等区属企业40家,完成投资8亿元,区属企业销售收入突破50亿元。

 重大项目强力推进。

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完善重大项目领导负责制,有力推进了重大项目建设。

全年实施重点项目66个,完成投资122.89亿元。

蓝田旧城改造作为全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工程,完成了三五组团城市房屋拆迁和三组团7.2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建成16米宽道路315米。

张坝景区完成渔子溪箱涵和防洪堤堤后回填工程建设,拆迁核心景区农户692户,建成安置房17.3万平方米。

酒城公园建成安置房7.4万平方米,市政道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正加快推进。

沙茜片区农村征地拆迁基本完成,保障房、城市干道建设全面铺开。

机械大道、酒谷大道及其延伸线竣工通车。

全力参与和积极推进国窖大桥、川渝高速、成自泸赤高速、酒城大道至泸州西等省市重点项目实施。

 招商引资成绩突出。

进一步健全招商工作机制,完善考核奖惩办法,创新招商选资模式,注重招大引强。

全年引进投资500万元以上项目(企业)140个,其中,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90个。

世界500强企业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500强企业中国物流公司成功入驻我区。

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87亿元,增长48.3%;引进省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70亿元,增长55.0%;到位外资820万美元。

 三、城乡建设统筹推进

 新农村建设全面加强。

坚持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完善以奖代补政策,积极探索三产联动发展、农民多元增收的有效机制,名酒名园名村和江北新农村示范片建设扎实推进,覆盖范围逐步拓展。

全年新建农房270户,风貌改造355户,新建青锋、卫星等10个聚居点,完善大石、永兴、红山等6个聚居点公共设施。

名酒名园名村成为全省唯一由省政府立项的新农村建设项目,其推进模式和发展机制得到了省市领导充分肯定。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

整治病险水库3座,新建和改造山坪塘246口、渠系24公里。

新建农村公路47公里,硬化机耕道11公里,新建和改建生产便道138公里。

 城镇建设不断加快。

根据泸州“双两百”城市发展规划,完成了“全域江阳”统筹城乡发展总体规划、集镇发展总体规划、县域新村总体规划和50个新村规划编制。

主动服务区域性中心城市发展,城区面积逐步扩大。

全年新开工建设商品房9.6万平方米,城西、城南新区居住品质迅速提升。

依托园区建设、重点项目建设,黄舣、泰安、况场等中心集镇规模不断扩大,辐射带动能力明显增强。

 环境资源更加优化。

持续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扎实抓好示范创建工程,大力开展“五乱”治理、农村垃圾生态处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泰安镇和先锋村、石虎村等7个村成功创建为省级环境优美示范镇(村)。

在全市率先开展住宅小区治理,小区管理逐步规范。

城乡风貌塑造和主城区建筑夜景包装工程顺利实施。

生态建设有序推进,被评为全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先进单位”。

耕地保护全面加强,实现耕地保有量29913公顷,顺利通过国家土地例行督察,完成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区)”创建申报工作。

全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四、社会建设和谐进步

 民生目标圆满完成。

全年实施民生工程83项,民生支出达15.41亿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79.0%。

资助贫困生4354名。

城市和农村年人均医疗救助标准分别达154元和185元,低保对象累计月人均补助分别达213元和89元。

改造农村危房1341户、城市棚户区650户,新建保障性住房3400套,发放廉租房租赁补贴557.2万元。

新解决农村人口饮水安全3.3万人。

新建农村沼气池230口。

办理法律援助案件202件,提供法律援助服务2500人次。

完成农村电网改造148千米。

原茜黄线供电网络终于得以改造,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弥陀大湾、分水岭楼子山等村用电同区异网不同价的突出问题。

积极应对特大高温灾害,抗灾自救取得实效。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

加大培训促进就业力度,全年开展各类劳动技能培训1544人次,城镇新增就业6370人,下岗失业人员和失地农民再就业2261人,帮助458人成功创业。

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启动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失业、工伤、生育、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险参保20.6万人次,征收社会保险基金4.12亿元,及时拨付各项社会保险待遇3.45亿元。

受理劳动争议案件110件、劳动监察案件232件,帮助工人追讨拖欠工资186.5万元。

 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积极开展科技创新,申请专利189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区)”称号。

扩张优势教育资源,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稳居全市前列。

投入1597.3万元实施校安工程,改造18所中小学危房13950平方米。

蓝田幼儿园、江南小学、特殊教育学校、泸州七中城西分校、江阳职高等新(迁)建工程前期工作基本完成,青少年活动中心正加快建设。

积极实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改扩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个,建成村级卫生室30个。

调整新农合执行政策,参合率达97.4%。

完成2个乡镇文化站和5个农民健身工程建设,举办首届“全域江阳”艺术节,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有序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食品药品专项整治取得实效,全年未发生食品安全事故。

扎实推进人口计生工作,通过全省“人口计生综合改革示范区”评估验收。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积极创新社会管理,我区被列入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县(区)”,大山坪康华苑社区、黄舣黄桥社区列入全省“社会管理创新试点社区”。

建成2个派驻基层检察室和1个派驻基层检察站,其工作模式在全省检察系统推广。

坚持区领导定期接访和干部下访,全年接待群众来信来访件次同比下降3.2%,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率达97.6%。

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始终保持对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的严打高压态势,禁毒整治工作成效明显,全年未发生重大以上安全事故,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双拥、档案、粮食、供销、物价、对台、老龄、残疾人、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扶贫开发、武装和民兵预备役等工作全面推进。

 五、政府建设不断加强

 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科学民主决策机制不断健全。

政府行政机构改革全面完成。

依法行政深入推进。

基层便民服务网络和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完善。

扎实开展阳光政务建设,深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政府工作透明度不断增强。

办理人大建议、批评和意见46件,政协委员提案86件,办结率达100%、满意率达98%。

扎实开展机关“慵、懒、散”问题治理,行政效能不断提升。

加大经济责任、政府投资和专项工作审计力度,行政监察和审计监督取得实效。

认真落实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创新建立“三纵七横”惩防体系,其工作经验在全省交流。

 各位代表,本届政府任期已满。

五年来,全区经济快速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次荣获全市综合目标考核一等奖,两次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区)”殊荣,先后获得全国“科普示范区”、“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区”,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区”、“双拥工作模范区”、“平安建设先进区”、“维护社会稳定先进区”等荣誉。

 过去五年,是建区以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五年。

五年来,全区GDP增长(与2006年比,下同)2.6倍,年均增长15.7%;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增长4.5倍,年均增长40.4%;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5.2倍,年均增长43.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1倍,年均增长3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3倍,年均增速18.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9倍,年均增速13.7%。

区域经济综合实力在全省173个县(市、区)中排名由第21位提升到第14位,在全省66个丘陵县(市、区)中排名由第4位上升到第1位。

 过去五年,是建区以来基础打造最好的五年。

五年来,累计投资484.72亿元,先后实施重点项目256个,绕城大道、机械大道、酒谷大道及其延伸线等一大批重点项目建成见效。

工业园区从无到有,从小到大。

“三大园区”建成面积12690亩,年总产值达390.88亿元。

酒业集中发展区提前两年实现百亿园区目标,成为“中国白酒金三角”的核心园区;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列为“国家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轻工业园区列为“四川省小企业创业基地”、“全省20个招商引资重点联系产业园区”。

“三大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农业效益产业,沿江百里特色产业带初具规模,成功创建为全省“现代农业产业化基地20强县(区)”。

 过去五年,是建区以来城乡变化最大的五年。

五年来,城市建成区面积新增17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4%。

城西新区、城南新区、沙茜新区加快开发。

覆盖120平方公里的名酒名园名村和江北新农村示范片全面推进。

提前3年实现村村通水泥路,沿江路入选全省“十大最美乡村公路”。

扎实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国卫迎复审以及“创园”、“创森”和创建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城市工作,荣获全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先进县(区)”一等奖。

 过去五年,是建区以来群众受益最多的五年。

五年来,累计投入40.95亿元,重点实施了“十大惠民行动”和“八大民生工程”。

改造中小学危房13.6万平方米,新农合覆盖面达到100%,新增就业、再就业3.9万人次,新建农村集中式供水工程18处,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172.7万平方米,补助新(改)建农房4086户,有效解决了群众入学难、就医难、就业难、饮水难、住房难等实际困难。

 过去五年,是建区以来发展活力最强的五年。

五年来,土地、资金、能源等瓶颈制约得到有效破解。

在全省继成都之后成功实施3个城乡建设用地挂钩项目,获得建新区用地指标1565亩;实施14个土地整理项目,获得占补平衡指标20772亩。

通过公司化运作,获得收益滚动发展,既破解了用地瓶颈,又解决了新农村建设资金问题。

实施倾斜基层的区乡财政体制改革和边远乡镇帮扶政策,乡镇街平均财力净增878万元,财政总收入超1000万元的乡镇街达14个。

 各位代表,五年的历程极不平凡,五年的成绩来之不易。

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及其常委会强化监督和倾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共同奋斗的结果!

在此,我谨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全区人民、驻区部队、武警官兵、民主党派、工商联、人民团体,以及关心和支持江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总结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区属经济总量不够大,经济实力不够强,发展不足仍然是最大的问题;二是经济结构不尽合理,区属工业比重较低,缺乏竞争力大、带动性强的龙头企业,产业化水平不高;三是发展不均衡,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保障水平差距大;四是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形势、新问题,社会管理还需进一步加强和创新。

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未来五年奋斗目标及工作重点

 今后五年,是江阳加快发展、跨越突破的黄金期,也是“两化”互动、城乡统筹的攻坚期,更是科学发展、转型升级的关键期。

根据区第八次党代会“再造一个新江阳,争进全省前十强”的总部署,今后五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奋斗目标是:

实现七个翻番、三个提升、两个确保。

 “七个翻番”:

即到2016年,实现GDP翻番,达到500亿元;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翻番,达到8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翻番,达到30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翻番,达到180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翻番,达到1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翻番,分别达到40200元和15500元。

 “三个提升”:

即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明显提升,互动发展。

 “两个确保”:

即确保民生得到明显改善,确保全区社会和谐稳定。

 实现上述奋斗目标,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和市第七次、区第八次党代会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工作基调,主动融入市委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和“156”发展战略,全力实施“1573”核心战略,抢抓机遇,锐意进取,奋力拼搏,继续当好全市标兵,争创全省一流,奋力开创江阳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

 在工作中,必须突出以下五个重点:

 一、加快发展,努力建设区域经济先进区

 今后五年,我们将做强工业,做优农业,做活第三产业,着力在发展速度上争先,在发展质量上升级,在综合实力上进位。

强化工业主导地位不动摇,紧紧抓住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优势产业,切实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

到2016年,力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60户,工业总产值达600亿元。

总结推广名酒名园名村发展机制,继续抓好“三大农业特色产业”,切实推进农业产业化“两个带动”。

大力发展旅游、商贸、物流、金融等现代服务业。

通过五年努力,把江阳建成产业优势突出、发展水平较高、综合实力强劲的区域经济先进区,力争进入全省前十强。

 二、率先发展,努力建设“两化”互动先行区

 今后五年,我们将加快“两化”进程,着力在时间上同步演进,空间上产城一体,布局上功能分区,产业上三产融合。

强力推进“三大园区”扩大规模,提升效益。

到2016年,力争“三大园区”建成面积达30-40平方公里,入驻企业400户以上,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元,全区工业化率达到62%。

依托“三大园区”,结合中心集镇,把长江以南区域进行整体打造,建成以园兴城、以城促园、产城一体的江南新区。

加快江北特色农业产业带发展和江北新型材料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形成长江南北比翼发展的新格局。

到2016年,力争城镇化率提高到70%。

依托工业实力的提升和城镇带动力的增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实现以工哺农、以城带乡、三产融合。

通过五年努力,把江阳率先建成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城乡互动、三产联动紧密相连的全省“两化”互动先行区。

 三、全域发展,努力建设城乡统筹示范区

 今后五年,我们将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在规划上全域统筹,在资源上全域配置,在建设上全域推进。

依托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按照连线成片、连片扩面、全面覆盖的思路,探索建设农村新型社区和“新农村综合体”,形成现代城市、中心集镇与新型农村和谐相融、全域发展的新格局。

统筹发展城乡文化、教育、科技、广电、食药监等社会事业,促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

通过五年努力,把江阳建成城乡一体化、发展全域化、服务均衡化的全省城乡统筹示范区。

 四、开放发展,努力建设要素集聚承接区

 今后五年,我们将充分实施开放合作战略,着力在创新体制机制上、在打造投资环境上、在承接产业转移上下功夫。

大力破解土地、能源、融资等瓶颈制约,深化软环境建设,积极融入成渝经济区和川南经济区,深化与长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地区的合作,重点引进一批又大又强的产业项目,引进一批又精又专的关键人才。

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方向和重点,争取更多打基础、利长远的好项目、大项目挤进国家、省市盘子。

通过五年努力,把江阳建成产业发展的“高地”,要素集聚的“洼地”,招商引资的“宝地”,成为要素集聚承接区。

 五、为民发展,努力建设和谐美好幸福区

 今后五年,我们将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着力改善民生,促进和谐,让全区人民过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五年倍增计划”,千方百计增加群众收入。

逐年提高财政在民生方面的支出比例,大力实施关系群众现实利益的民生工程。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城乡环境治理,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创新社会管理,健全应急管理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

通过五年努力,把江阳建成人民安居乐业、生活幸福美满、社会和谐稳定的幸福区。

 2012年工作安排

 2012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开局之年,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做好明年的政府工作意义重大。

 明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是:

GDP增长1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6%。

 实现上述目标,要重点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投资拉动发展

 项目建设是加快发展的重大引擎。

要继续坚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着力扩大投资,夯实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后劲。

 强力推进项目建设。

全年计划投资135.49亿元,实施重点项目80个。

继续坚持重大项目“五个一”推进机制,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土地、资金等问题。

加快开工一批项目。

完成方山新顺港埠铁路专线、隆纳高速方山互通式匝道、方山景区旅游景观大道等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开工建设。

加快建设一批项目。

蓝田旧城改造要完成投资4.27亿元,加快二四六组团农村征地拆迁,完成1.6千米滨江大道一期工程和防洪堤生态堤护坡一期工程;张坝景区开发要完成投资5.00亿元,全面完成核心景区开发建设,并对外开放;沙茜片区征地拆迁要完成投资6.50亿元,全面完成拆迁任务,加快沙茜城市干道建设;酒城公园要完成投资3.78亿元,完成公园一二期建设,启动游乐园、接待中心建设。

加快竣工一批项目,确保丹江路改造工程、诚通物流仓储中转配送中心、人医综合楼等项目建成投用。

继续做好成自泸赤高速公路、川渝高速公路、国窖大桥、城西干道二期工程等市属重点项目服务和推进工作。

 全力抓好招商选资。

依托产业园区,本着“招大引强、沿链引进、集群承接”的原则,既注重招商数量更注重质量,既注重规模更注重效益。

进一步开拓成渝、广东、浙江等资本来源重点地区,完善招商引资动态管理、目标考核和利益导向机制,强化项目跟踪,提高项目落地率和建成率。

全年力争引进市外国内实际到位资金90亿元。

 着力争取新上项目。

抓住新一轮西部大开发、成渝经济区规划实施和建设现代化中国酒城等重大历史机遇,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重点围绕民生工程、基础设施、“两化”互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和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等项目,加大包装、储备和争取力度,力争一批重大项目在国家、省市立项。

全年项目动态储备保持在200个以上,争取到位项目80个以上,确保在争取项目数量和资金额度上取得新突破。

 二、以园区建设为核心,力促工业提速增效

 工业经济是加快发展的主导力量。

要举全区之力主攻工业,集中要素向工业倾斜,力促工业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

 加快工业园区建设。

按照扩规模、提形象、强实力的基本思路,加快“三大园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园区承载和集聚能力。

机械工业集中发展区力争完成投资10亿元,新增建成面积1000亩,新增产值7亿元以上,确保“三长”进场开工,长液竣工投产。

轻工业园区要完成投资7亿元,新增建成面积1000亩,力争实现产值20亿元,着力引进一批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

切实做好酒业集中发展区协调服务工作,在服务中招商引资,在服务中发展自己,力争实现新增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亿元、区属企业销售收入150亿元。

 做大做强优势产业。

坚持优势优先,做大做强白酒、机械、建材三大优势产业。

充分发挥泸州老窖的龙头带动作用,培育和壮大泸郎酒业、乡村酒业、汇元酒业等一批白酒“小巨人”企业,重点发展白酒生产加工销售和仓储物流、包装、设计等配套产业,构建以白酒生产为主、配套产业为辅的产业集群,实现区属规模以上酒类总产值增长40%。

深化与玉柴重工、中国机械工程集团公司等企业的交流合作,重点发展液压挖掘机、汽车起重机等大型工程机械制造业,实现区属机械业产值增长35%。

依托城坤实业、沱江水泥、沁园生物等技改扩能和川南发电厂副产物的综合利用,加快全区建材业转型升级,实现总产值增长40%。

积极发展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狠抓骨干企业培育。

进一步强化要素保障,切实解决重点企业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企业正常生产经营。

强化对规模以上企业的协调服务,新培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