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9395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46.9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弟子规.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弟子规.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弟子规.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弟子规.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弟子规.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弟子规.docx

《弟子规.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弟子规.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弟子规.docx

弟子规

 

《弟子规》

《弟子规》入则孝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入则孝出则悌”;

2、学习“谨而信”中的四句话,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3、将课堂延伸到早读,延伸到课外。

过程与方法:

训练为主,做到参与面广;加强诵读。

情感与态度:

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培养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热爱,明白勤学好问、有所作为,人生才有意义的道理。

行为与习惯: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多读经典,多加积累。

学习经典中的积极之处,好好做人做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闯关

教师:

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我们打算分成两组,采用竞赛闯关形式复习一下前面学习的内容。

1、第一关:

我会背。

2、第二关:

接龙轮背。

2、第三关:

快速抢答

A、做人要有爱心,应该多亲近那些道德高尚的人;精力有余,时间充足,应该多读书学习。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B、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C、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相应的《弟子规》中的语句是:

D、子女要孝敬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暖和,夏天要让他们凉爽;早上要恭恭敬敬地请安,晚上要伺候他们睡下。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E、把财物看轻了,相互之间的怨恨从哪里产生呢?

说话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F、对待长辈要懂得礼貌,吃饭时要让长辈先动筷;落座时要让长辈先入座,而走路时也要让长辈在前,晚辈在后。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G、遇到长辈时,骑着马就要下马,坐着车就要下车;长辈走过去时,要在原地待上一会儿,待长辈走出百步后才可以离开。

相应的《弟子规》的语句:

二、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教师:

《弟子规》与我们平时的生活礼仪有紧密的联系。

今天我们要用弟子规来习礼仪(板书:

习礼仪)。

2、创设情境:

大家一定看过《喜羊羊与灰太狼》,你知道哪些人物呢?

(指生答)你最喜欢谁呢?

(生答)今天,就让我们结合《弟子规》给喜羊羊评评星级吧。

3、惜时方面:

(1)教师描述:

清晨,鸟儿唱着歌儿,空气多么清新,阳光多么温暖,新的一天开始了,喜羊羊早早地起床在诵读《弟子规》了,可懒羊羊还在睡懒觉,他这样做对吗?

那应该怎样做呢?

(出示懒羊羊睡懒觉的图)用《弟子规》中的话就是:

出示“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师范读)

师生对读,指名对读。

教师:

是啊,一日之计在于晨,一生之计在于勤。

古代的时候,有不少关于珍惜时光的故事(列举:

闻鸡起舞等2个故事,出示视频)

教师:

同学们要珍惜时光,切莫“老大徒伤悲”。

出示珍惜时间的名言。

4、着装方面:

(1)教师:

吃完早饭,喜羊羊穿戴整洁,背着书包出发了,看他多精神。

路上遇到了衣冠不整的“邋遢大王”,你们喜欢和谁做朋友呢?

(指名说)

(2)教师:

是啊,《弟子规》中也说:

出示: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教师:

这里四个字特别难读,请个别学生来读,齐读。

教师:

你能和平时生活中的物品连连线吗?

教师:

是啊,大家一定要注重服装外貌的整齐清洁,戴帽子要端正,衣服扣子要扣好,袜子穿平整,鞋带应系紧。

这样的学生人见人爱。

师示范读,生跟读。

两人一组表演读。

5、饮食方面:

(1)教师:

快吃午饭了,今天的午餐真丰富。

喜羊羊吃得可真香,可美羊羊却有些不情愿。

看她皱着眉头,嘟着一张小嘴。

这个情景被喜羊羊看见了,喜羊羊告诉美羊羊弟子规中说过:

出示: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2)教师:

谁能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3)教师:

同学们拍手齐读。

6、行走方面:

(1)教师:

上课铃声响了,大家早就坐在教室里等待老师来上课。

老师拿着书本赶往教室的时候,发生了这么一幕:

(惊讶的图片)发生什么了呢?

原来是老师拿着书本往教室里走,喜羊羊急急忙忙地跑过来,撞到老师身上,把老师的书本、眼镜全撞掉了。

老师说:

喜羊羊同学,你怎么这么莽撞,《弟子规》中怎么说的?

喜羊羊一时说不上来,谁来帮助他?

出示:

“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2)教师:

同学们走路时步伐应当从容稳重,不慌不忙;站立时要抬头挺胸,精神饱满,不可以弯腰驼背,垂头丧气。

(3)教师:

同学们一起拍手读。

(全体起立,把手放在身后,注意“立端正”“读缓慢”)

五、小结

1、喜羊羊一天的学习结束了,现在我们给他评评星级吧。

指生填写表格,并说说理由。

教师点评。

2、其实,这四句话是《弟子规》“三、谨而信”中节选的,“谨”的其他内容我们将在“经典早读课”上诵读。

六、师生配乐朗读这节课的内容。

1、师:

弟子规都是三字一句,四句一组,读起来朗朗上口,还押韵呢,就象我们小时候唱儿歌一样非常好听,让我们一起边拍手边念吧!

2、过渡:

哎,读着背着,弟子规有没有走到你的心里去?

我们班的同学不仅学习了弟子规,在生活还要运用《弟子规》中的话来要求自己,而且有的同学在诵读中还有不少感触,他们把自己对《弟子规》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

请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指生答,对学生的交流进行评价。

3、师: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弟子规》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弟子规》中说的那样做,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希望,同学们在读了《弟子规》后,能够自觉而快乐地去阅读更多的经典,把礼仪之风,文明之风带到校园的每个角落。

《弟子规》能亲任

【教学内容】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教材分析】

本课设计在于让学生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远离品质恶劣的人,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

学会交朋友。

【教学目标】

1.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

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选择朋友。

【教学难点】

学择优之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弟子规》,谁来背背上节课的内容。

今天我们来继续学习《弟子规》。

二、看一看,说一说,体会情感。

(一)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弟子规》中的: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自由读,指名读。

(出示课件视频弟子规选段)

(二)出示课件播放的故事,学习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小故事】

孟母三迁

孟子是战国时期的大思想家。

孟子名轲,从小丧父,全靠母亲倪氏一人日夜纺纱织布,挑起生活重担。

倪氏是个勤劳而有见识的妇女,她希望自己的儿子读书上进,早日成才。

但小时候的孟轲片天性顽皮好动,不想刻苦学习。

他整天跟着左邻右舍的孩子爬树捉鸟,下河摸鱼,田里偷瓜。

孟母开始又骂又打,什么办法都用尽了,还是不见效果。

她后来一想:

儿子不好好读书,与附近的环境不好有关,于是,就找了一处邻居家没有贪玩的小孩的房子,第一次搬了家。

但搬家以后,孟轲还是坐不住。

一天,孟母到河边洗衣服,回来一看,孟轲又脚底板揩了油。

孟母心想,这周围又没有小孩,他又会到哪里去呢?

找到邻居院子里,见那儿支着个大炉子,几个满身油污的铁匠师傅在打铁。

孟轲呢,正在院子的角落里,用砖块做铁砧,用木棍做铁锤,模仿着铁匠师傅的动作,玩得正起劲呢!

孟母一想,这里环境还是不好,于是又搬了家。

  这次她把家搬到了荒郊野外,周围没有邻居,门外是一片坟地。

孟母想,这里再也没有什么东西吸引儿子了,他总会用心念书了吧!

但转眼间,清明节来了,坟地里热闹起来,孟轲又溜了出去。

他看到一溜穿着孝服的送葬队伍,哭哭啼啼地抬着棺材来到坟地,几个精壮小伙子用锄头挖出墓穴,把棺材埋了。

他觉得挺好玩,就模仿着他们的动作,也用树枝挖开地面,认认真真地把一根小树枝当作死人埋了下去。

直到孟母找来,才把他拉回了家。

  孟母第三次搬家了。

这次的家隔壁是一所学堂,有个胡子花白的老师教着一群大大小小的学生。

老师每天摇头晃脑地领着学生念书,那拖腔拖调的声气就像唱歌,调皮的孟轲也跟着摇头晃脑地念了起来。

孟母以为儿子喜欢念书了,高兴得很,干脆拿了两条干肉做学费,把孟轲送去上学。

  可是有一天,孟轲又逃学了。

孟母知道后伤透了心。

等孟轲玩够了回来,孟母问他:

“你最近书读得怎么样?

”孟轲说:

“还不错。

”孟母一听,气极了,骂道:

“你这不成器的东西,逃了学还有脸撒谎骗人!

我一天到晚苦苦织布为了什么!

”说着,揪着他的耳朵拖到织布机房,抄起一把雪亮的剪刀,“哗”的一声,把织机上将要织好的布全剪断了。

  孟轲吓得愣住了,不明白母亲为什么这样做。

孟母把剪刀一扔,厉声说:

“你贪玩逃学不读书,就像剪断了的布一样,织不成布;织不成布,就没有衣服穿;不好好读书,你就永远成不了人才。

  这一次,孟轲心里真正震动了。

他认真的思考了很久,终于明白了真理,从此专心读起书来。

由于他天资聪明,后来又专门跟孔子的孙儿子思学习,终于成了儒家学说的主要代表人物。

让学生思考:

1、孟母为什么有三次搬家?

和同桌讨论其每次搬家的原因。

2、孟轲遇到了那些邻居?

他们对孟轲分别产生了那些影响?

3、由不同邻居对他的影响,你会想到什么?

4、让学生讨论,并找代表回答。

(三)教师总结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

道德品质会一天天长进,过错会一天天减少。

这就是: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四)学习“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播放故事

【小故事】

齐桓公的教训

齐桓公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但晚年生活腐化,宠信小人,最后走上了不归路。

齐桓公有三个宠臣,他们是易牙、竖刁、开方。

易牙本来是一个普通的臣子,为了讨好齐桓公和他的卫姬,让他们尝到人肉的味道,竟然把自己刚刚三岁的儿子杀了,做成了肉菜献给齐桓公吃。

竖刁本来是侍候齐桓公的一个小童,为了可以随时随地跟随在齐桓公身边取宠,竟主动阉割自己成为宦官。

开方是卫国的太子,却放着太子不当,跑来做齐桓公的臣子,15年不回家看自己的父母,父母死了也不去奔丧。

齐桓公认为,易牙爱国君超过爱自己的儿子;竖刁爱国君超过爱自己的身体;开方爱国君超过了爱自己的父母。

所以对他们言听计从,十分宠信,国势日趋衰败。

当宰相管仲病重之时,这三个小人要接宰相班的野心差点得逞了。

管仲对他们很反感,多次对齐桓公说:

“对自己的儿子、父母都不爱的人,对自己身体都不爱惜的人,怎么会真心爱您齐桓公,对您尽忠呢?

开方放弃太子的地位来侍候您,可见他的野心比太子的地位还要大!

齐桓公哪里听得进这些忠告。

后来,齐桓公病了,这三个小人原形毕露,公开为非作歹,对病重的齐桓公不理不睬,齐桓公终于被活活饿死了。

让学生思考:

1、1、易牙、竖刁、开方是怎样的人?

你认为这三个人值得信任吗?

2、2、齐桓公有没有听从管仲的忠告?

3、3、齐桓公有什么下场?

他为什么会这样?

4、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

(五)教师总结: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害处。

品质恶劣的小人一旦接近你,什么事都会办坏了。

这就是: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三、诵读、翻译、理解(举例)

1、下面我们把学的内容连起来读一读。

2、同学们能不能把今天学的内容记在你的脑海呢?

3、学生翻译课文,教师指导

四、谈一谈,升华感情。

谈一谈我们在交朋友时应注意什么?

应交什么样的朋友?

五、教学小结

让学生讨论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六、作业(任选两题)

1、背诵今天所学的内容。

2、对你身边的同学、朋友、家人或老师讲一讲今天的故事并举例说明。

3、课后同学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写今天的收获机以后的做法。

【板书设计】

能亲仁无限好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小人进百事坏

《弟子规》无心非

一、学习内容

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无心而做了不好的事,是一种过错;如果明知故犯,就是一种恶劣的行为了,就会受到眼里的惩罚。

生活中,我们要做到知错就改。

三、教学目标

1、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2、养成严于律己知错就改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由《曹操割发》的故事导入

三国时,有一次曹操率领军队去打仗。

出发前,他警告将士,不要毁坏麦田,如果有人违反规定,一定杀无赦。

队伍正在田间的路上行走,忽然一群小鸟从麦田中飞出来,曹操的战马受惊,冲向麦田,踏坏了一大片麦子。

曹操对军法官说:

“我违反了军令,应按军法治罪。

”说着,他拔出了宝剑,说:

“我是主帅,不能自杀,就把头发割下来代替砍头吧!

”说完,用剑割下了自己的头发。

曹操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品质,表现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胸怀。

2、指名读出学习目标。

3、齐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读背这一内容。

4、检查背诵情况。

5、以小组为单位讨论,理解本段弟子规的含义与内容。

6、指名小组发言,说一说对这一段文字的理解。

其他小组补充矫正。

7、教师重点点拨突破难点。

8、小组讨论:

如何做一个严于律己有错必纠的中学生?

每组推选一名同学进行交流

9、集体交流

10、课堂小结

板书设计

(无心)非————错

(有心)非————恶

非既是错

严于律己有错必纠

《弟子规》教案

任万海

一、教学内容

弟子规关于诚信的有关内容“闻誉恐,闻过欣,直谅士,渐相亲;无心非,名为错,有心非,名为恶。

二、教材分析

诚信是金,《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支奇葩,闻过则喜是其中心内容,漂亮话、奉承话往往害人害己。

要做一个谦虚的人。

毛泽东主席有一句名言:

谦虚使人进步,只有这样,才能进步,正直的人才愿意与你结交。

三、教学目标

1、了解这段文字的含义

2、学做闻过则欣的人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听故事吗?

今天我先给大家讲一个《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

邹忌是齐国的美男子,他知道自己不如城北的一个姓徐的男子美,有一天他故意问他的妻子:

“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

他的妻子回答:

“当然是你美了”。

他又去问他的小妾,“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

他的小妾说:

“当然是你美了”。

他又去问他的朋友,“我和城北的徐公谁美”?

他的朋友回答说:

“当然是你美了”。

于是他进宫拜见齐王。

并把妻子、小妾和朋友的话说了一遍。

邹忌说:

“我的妻子说我美,是因为他爱我,我的小妾说我美,是因为她怕我,我的朋友说我美,是因为他有求于我。

由此可见,大王您的毛病很多啊。

齐王听取了邹忌的建议,并下令:

有当面指出齐王错误的受上赏,有在大庭广众之下议论齐王错误的受中赏,有在背后议论齐王错误的受下赏。

命令传下去以后,来给齐王提意见的络绎不绝,门庭若市。

几天后,提意见的越来越少,一个月后,偶尔有一两个来提意见的。

几个月后,再也听不到怨言了。

邻国听说了这件事,也纷纷来朝拜齐王,表示愿意与齐国友好,愿意臣服齐国。

从此,齐国进入了鼎盛时期。

(二)、出示学习目标和内容

(三)、指名读学习内容,用五分钟背诵,

(四)、教师讲解

如果听到别人夸奖你,就心中不安,听到别人指出你的过错就高兴不已,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愿意与你结交,亲近。

(五)、讲故事

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讲述有关的故事,每组推荐一个。

教师推荐故事:

《佛印禅师评诗》、《拒绝奉承》

板书设计:

恐——欣——亲

《弟子规》进必趋

一、教学内容: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二、教材分析:

此部分是“入则孝,出则悌”中的两句话。

从和长辈交谈声音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

这些内容都和学生生活实际紧密相连,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实际,联系生活,对这些内容加深理解,从而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礼仪习惯。

三、教学目标:

1.了解《弟子规》一书的作者及内容;

2.结合生活实际,复习《弟子规》中的“总叙”;

3.能够诵读,能够明理,能够指导日常行为;

4.在学习过程中,提炼学法:

读总叙——温旧知——学新文——习礼仪——练笔力

四、教学过程:

(出示课件:

音乐响起)

(一)、师生礼仪展示,营造国学氛围,心平气和学国学(缓慢,国学味道)

师:

上课生:

起立、鞠躬

师:

请(还礼)

师:

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

生: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事开太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复习原作《弟子规》总叙

师:

同学们,我们学习《弟子规》有一段时间了。

《弟子规》的作者是清朝的李毓秀。

全文分为五个部分。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总叙”“二、入则孝出则弟”。

首先,让我们来读总叙。

(板书:

读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设计意图:

复习总叙,温故知新】

(三)、复习“入则孝出则悌”的内容

1.孔子说:

温故而知新,接下来,我们复习“入则孝出则悌”。

师:

“入则孝出则弟”教育我们如何对待父母兄长。

古人可孝敬父母了,有王祥卧冰求鲤、黄香温席的故事。

今天,请小朋友再听一个贤孝故事:

古代的时候有个皇帝叫汉文帝,他对待母亲可孝敬了。

母亲生病三年,他常常吃不下饭,睡不好觉。

母亲所服的汤药,他都要亲口尝过后才放心让母亲服用。

这个故事在《弟子规》中是怎么说的呢?

(板书:

温旧知)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事死者,如事生。

2.教师:

古人对待父母是如此孝顺,当父母教导我们、责备我们的时候,《弟子规》又告诉我们可以怎么做呢?

老师从你们的小眼睛里看到了答案。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师生分角色读:

让我们演读一遍,老师读父母,你们读小朋友。

【设计意图:

故事引入,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引入新知,多种方式诵读

1.师:

《弟子规》让我们懂得了不少礼仪之道。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新知识

(板书:

学新文)

2.出示:

《弟子规》

尊长前声要低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问起对视勿移

师:

先请同学们跟着老师读一遍。

(老师示范读,学生跟读。

学生自己指着书本读一遍。

不认识的字可以拼读拼音。

(同学们边读边指,读到哪就指到哪,看谁读得好,指得准)

【设计意图:

采用多种方式诵读,扫清字词障碍,为熟读成诵做准备】

(五)、理解含义(从和长辈交谈声音要低和见长辈要快步向前两个面)

(六)、小结

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回答的音量大小让人听不清楚,也是不恰当的,和颜悅色、柔和清楚最好。

这是提醒我们时时要注意别人的感受。

如果发觉孩子有哪些过失及表现不妥的地方,当下就要指导他们如何做才是最好的。

有事要到长辈面前,应快步向前,等到告退时,必须稍慢一些·才合乎礼节。

当长辈问话时,应专注聆听,眼睛不可东张西望、左顾右盼。

如果与人相处都能遵守这些基本的礼节,回馈给我们的就是所有人都愿意帮助你、喜欢你。

(七)、板书设计

声:

指说话声。

闻:

听到。

趋:

快步向前。

视:

视线。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教案

一、学习内容: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二、教材分析:

走路要不慌不忙,站立要姿势端正,作揖时要弯腰,让身体成一弯形,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三、学习目标:

1、能背诵这则三字经,理解它的含义。

2、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学以致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四、学习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

2、朗诵这则三字经,并说出你的理解。

3、小组内交流,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补充重点词语的含义。

“步从容,立端正”:

走路时要从容不迫,步伐不能太急也不能太缓。

有些人走路慌慌张张、急急忙忙,有些人像跳舞一样扭来扭去,这些都不如法。

而站着时应端端正正,不能七扭八歪,一付轻浮的样子。

一个人有没有修养,从他走路、站立的姿势也看得出来,所以老人常教导我们:

“坐要有坐相,站要有站相,走路也要有走路的样子。

“揖深圆”:

遇到师长或是有学问的人,应当恭敬问候,把身子深深地躬下,不要像身体里有块木头那样僵直。

有些人因傲慢而不愿意弯腰,就像那位教授所说:

“内在没有恭敬心,腰怎么样也弯不下来。

”现在许多国学教授,向人鞠躬是很自然的,而有些老师、公务员,因为特别傲慢,在有学问的人面前,不要说鞠躬,连低个头也不愿意。

“拜恭敬”:

向人行礼时要发自内心,尽可能表现出你的恭敬,而不要流于形象。

行住坐卧一切威仪,都是通过心来操作的,因此,《坛经》中云:

“于一切处,行住坐卧,常行一直心。

”有了“直心”,一切威仪才会如法,这对成办自己的事情,也有很好的利益。

5、结合寓意,举出例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唐玄宗在勤政楼设宴,宴会结束后,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皇帝已经回宫,便平稳地骑马走在楼下。

卢绚容貌清秀、温文尔雅。

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仪表俊逸,与众不同。

仍然在楼上垂帘观看的皇帝被他的风度吸引了,忙问左右近臣:

“这人是谁?

”近臣便把卢绚的姓名告诉了皇帝。

皇帝连连称赞他含蓄宽容、风度不凡。

不过,也正是这一句赞美之词使卢绚遭到了奸臣李林甫的陷害。

欧阳修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在散文、诗词方面有极高的成就,对后世影响深远。

他自幼就聪明好学,通达情理。

12岁那年,他身背行囊去襄阳求学,由于路途遥远,到达时城门已关,只有一个老兵在城楼上站岗。

欧阳修恭恭敬敬地向老兵躬身施礼道:

“学生远道来此求学,请老伯开门放学生进城。

”老兵见欧阳修礼貌周全,便起了爱怜之心,于是走下城楼,为他开门。

6、联系当今社会的现状,说说这则三字经的现实意义。

从一个人的礼节中,也可以看出他的学识和修养。

这种人不管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上班工作,还是弘法利生、行持善法,都会给他人留下美好的印象。

反之,一个人如果傲慢无礼、自以为是,那只会让别人反感。

7、布置作业:

正确背诵默写这则三字经。

五、板书: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教案

一、学习内容:

年方少勿饮酒饮酒醉最为丑

二、教材分析:

在年纪小时,不要喝酒。

喝酒喝醉时,最为丢人现眼

三、学习目标:

1、能背诵这则三字经,理解它的含义。

2、能举出相应的例子,加深对诗文内容的理解。

3、学以致用,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道德品质修养。

四、学习过程:

1、明确学习目标。

2、朗诵这则三字经,并说出你的理解。

3、小组内交流,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4、补充重点词语的含义。

年:

年纪,年龄。

方:

正在,正当。

少:

通:

“小”。

年幼,年轻。

丑:

可厌恶的,可耻的。

5、结合寓意,举出例子,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在浙江省浦江县,曾经有一个历经宋、元、明三朝三百多年时间,相继十五代人同财同食,和睦相处的大家族,这个家族就是曾被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的郑氏家族。

郑氏家族有着严格的家规,其中一条就是:

“郑氏子孙年纪不到三十的,不许喝酒,壮年时可以少喝些,但不能贪杯,嗜酒无度,吵吵闹闹,不顾尊长,凡违反这一条例的,要用棍子打,鞭子抽以示惩罚。

(《郑氏规范》子孙年未三十者,酒不许入唇,壮者虽许少饮,亦不宜沈酗杯酌,喧哗鼓舞,不顾尊长,违者箠之。

三国时期经学家王肃在《家戒》中说:

“酒,是为了对别人表示敬意,是为了怡养自己的身心,增强欢乐气氛的,但过量饮酒,酒反而成了祸害,甚至给人带来灾难,所以一个人在酒上不能不慎重啊。

(《家戒》:

“夫酒,所以行礼,养性命欢乐也,过则为患,不可不慎。

酒是用粮食等作物经过发酵酿造出来的,本来是个好东西,能促进血液循环,舒筋活络,增强人体活力,但饮用过量却会对人体造成危害,所以喝酒要会喝,要适可而止地喝。

真正的喝家不是拼酒量,而是拼对酒的抑制力。

在酒桌上,酒杯一端,人们立刻就有了话说;酒杯一碰,人们顿感相互亲切了很多,气氛也因此而活跃。

在酒桌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