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693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7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docx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环境复习资料整理完全版

PS第6页之后是PPT习题答案和环境期中试卷答案,已经打印的就删了吧

老师给的复习要点6-10章:

一、名词解释:

1、化学需氧量:

指氧化1升水中还原性物质(有机物和亚硝酸盐、硫化物、亚铁盐等)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

氧mg/L。

反映水中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也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综合指标之一。

2、生化需氧量:

水体中有机物在好氧条件下,经微生物分解时,所消耗的溶解氧量。

BOD20、BOD5。

3森林资源:

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

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等资源。

4、土地退化:

是人类对土地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而导致土地质量下降乃至荒芜的过程。

(包括森林破坏及衰亡、草地退化、水资源恶化与土壤退化。

5、生态工程:

应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与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结构与功能协调原则,结合系统工程的最优方法,设计的分层多级利用物质的生产工艺系统。

6、土壤侵蚀模数:

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量(t/km2·a)。

7、生物多样性:

所有来源(包括陆地、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的生态综合体)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8、视觉污染:

是指都市中杂乱无章,不能产生美感的外物刺激人眼,使人感觉不舒服。

心理不愉快,从而导致烦躁之气郁结,情绪不佳,损害心灵健康。

9、无内容视野:

是指很少见到任何具体内容或根本看不到任何具体内容的视野。

10、PM2.5:

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粒径小于或等于2μm的颗粒物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XX百科)

11、生态足迹:

在一定的人口与经济规模条件下,维持资源消费和废物消纳所必需的生物生产面积,包括陆地和水域。

12、真实储蓄率:

在考虑一国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污染损害之后所得的储蓄率。

13、绿色化学:

又称“可持续发展化学”,主要是为了减少或消除化学反应对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的破坏,研究新的化学反应体系,包括新的合成方法和路线,探索新的反应条件,寻求新的包括生物资源在内的化学原料,开发能够代替挥发性有机溶剂的溶剂、无毒无害的高效催化剂、减少副产物产生的合成方法,设计和研究新的绿色化学品等。

14、循环经济:

本质上是以物质闭环流动为特征的生态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

二、简述题:

1、水污染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制约工业发展

♦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

♦造成经济损失

2、海洋污染的特点。

①.污染源广

人类活动所产生的一切废物,会以任何形式通过大气、陆地、河流等,最终都进入到海洋。

②.持续性强

海洋是污染物的最终归宿,不溶解或不易分解的物质长期在海洋中留存。

③.扩散范围大

海流的作用会使污染物扩散至很远。

④.控制技术复杂

3、土壤侵蚀的危害及其防治措施。

危害:

土壤侵蚀不仅使肥沃表土层减薄,养分流失,蓄水保水能力减弱,最终将使表土层直至全部土层被侵蚀,成为贫瘠的母质层,甚至成为岩石裸露的不毛之地。

土壤侵蚀还使区域生态恶化,影响河流水质和水库的寿命。

措施:

①因地制宜地开展植树造林,植灌和植草与自然植被保护和封山育林相结合,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

②水土保持与合理的经济并发相结合,并以小流域为治理单元逐步进行综合治理。

4、我国生物多样性的特点

(1)物种丰富

1.动物物种数比较多(鸟类种数最多的国家之一)

2.裸子植物种数世界首位

3.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3万多种,居世界第三)

(2)特有的和古老的物种多

(如大熊猫、银杉、扬子鳄等)

(3)经济物种丰富

作为四大文明古国,我国的农业开发史非常悠久,栽培植物和家养动物居世界前列。

(4)生态系统多样

在我国辽阔的国土(含蓝色国土)上,地貌、气候等环境导致了种类繁多的生态系统的形成。

5、生态工程的特点及其基本原理。

特点:

①符合资源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②维护和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③兼顾环境、社会及经济效益

④低能源和资源消耗

⑤系统化工程,自我完善、自我抵制性强。

基本原理:

①整体性原理、

②协调与平衡原理、

③自生原理、

④生物共生机制、生物多样性及食物链原理、

⑤限制因子原理

6、城市绿地的功能。

(不确定)

①绿色植物起着固碳制氧作用,大量绿地可以促进城市所需的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平衡。

②城市绿地可改善城市小气候。

如调节气温、增加空气湿度、减低风速、减少噪声,增进人体健康。

③城市绿地中不同植物对不同污染物有净化效果,适当选种,可达到可净化与绿化美化的统一效果

④绿地植物可起到一定的杀菌作用

⑤创造一个美好、丰富、多彩的景观环境,使城市景色丰富多彩,对人类产生良好的心理效应。

(可以消除城市居民因工作生活紧张引起的精神压抑,为城市居民提供最好的方便休息场所,是恢复精神、心理疲劳的重要因素。

7、城市环境质量和污染控制的指标参数有哪些?

1)环境质量指标参数:

城市大气颗粒物总量TSP(mg/m³)

大气中气态污染物SO2(mg/m³)

地面(表)水有机物COD浓度(mg/m³)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LACg(dB)

城市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LACg(dB)

2)污染控制指标参数

工业废水处理率(%)

烟尘控制区覆盖率(%)

工业尾气达标率(%)

汽车尾气达标率(%)

8、真实发展指数融入了哪些GDP所忽略的重要经济社会指标?

真实发展指数(GPI)融入了GDP所忽略的一些重要经济社会指标,包括:

①家庭和社会劳动,

②犯罪,

③其他的防御性支出,

④收入分配,

⑤资源耗竭和生态退化,

⑥休闲损失。

9、系统学指标体系的突出特色及原则。

该方向的突出特色是以综合协同的观点,体现可持续发展本质特征的“发展度”、“协调度”、“持续度”三者的协调关系。

该研究方向强调可持续发展的四大基本原则:

发展性原则,即财富不因世代更迭而下降;公平性原则,即代际公平、人际公平和区际公平;持续性原则,即“人口、资源、环境、发展”的动态平衡;共同性原则,即体现全球尺度的整体性、统一性和共享性。

10、城市化对水环境的影响。

城市特定的地表结构,对城市区域的地表、地下水环境造成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①封闭的地表结构,影响水的循环。

②排水系统导致地下水得不到补充,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局部地区出现地面沉降。

③不完善的污水排放系统,加之人口的高度集中,使少量的地表水遭受污染。

11、生态足迹突出了哪些与可持续发展紧密相关的主题?

①人类消费的增加及其后果。

②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关键资源——陆地和海洋。

③可获得资源的分布状况。

④贸易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和环境压力下区域资源的重新分配问题。

三、论述题:

1、中国水资源的分布特点。

①水量在地区分布上很不平衡

东南多西北少。

南方长江、珠江、浙闽台诸河和西南诸河四个流域片的耕地面积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36.59%,但占有全国水资源总量的81%,人均水资源量约为全国平均值的1.6倍,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为全国平均值的2.2倍;而北方的辽河、海滦河、黄河、淮河四个流域片耕地多,人口密度大,但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总量的19%,平均每公顷耕地占有的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值的15%。

②水量在时程上分布不均

由于中国大部分地区的降雨主要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的年际、季际变化也很大,造成水旱灾害频繁。

冬春少雨,多春旱;夏季多雨,多洪涝。

全国大部分地区在汛期四个月左右的径流量占据了全年降雨量的60%-80。

这就导致了年内的分布不均,甚至出现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情形,使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水的短缺问题更加严重。

③农村和城市缺水严重

农业缺水和城市缺水是中国缺水的两大主要表现。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用水占全国用水总量的绝大部分。

目前全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约占全国总面积的51.2%,近一半的耕地得不到灌溉,其中位于北方的无灌溉耕地约占72%。

河北、山东和河南三省缺水最多;西北地区缺水量也不少,而且区内大部分地区为黄土高原,人烟稀少,改善灌溉系统的难度较大。

城市是人口密集和工业、商业活动频繁的地区,城市缺水在中国表现得十分尖锐。

据统计,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缺水城市已达400多个。

其中严重缺水的城市有114个。

④水资源开发利用很不均衡

南方丰水地区水资源利用率低,长江、珠江只有15%;北方枯水地区利用率高,辽河68%,淮河73%。

2、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措施。

(1).提高水的利用效率,开辟第二水源

①降低工业用水,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

②减少农业用水,实行科学灌溉;

③回收利用城市污水,开辟第二水源

(2)调节水源流量,增加可靠供水:

①建造水库

②跨流域调水

③地下蓄水

④海水淡化

⑤拖移冰山

⑥恢复河、湖水质

⑦合理利用地下水

(3)水源流域的科学规划管理

(4).增加下水道建设,发展城市污水厂

3、城市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

(答案取自课本,不确定)

城市气候是受城市化影响而成,其人为气候变化的基本特征表现为:

①城市上空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粉尘含量高,空气的浑浊度大,因而日照的时数和太阳直接辐射的强度均小于四郊。

但由于城市释放的大量热量和下垫面性质的特殊性,市内的气温明显高于四郊。

(其水平温度场的等温线构成了一条条以都市为中心的闭合群。

这种城市高温区的是普遍存在的,犹如海面上与一条条闭合等高线对应的岛屿,故称之为“热岛效应”。

②城市建筑群和街谷的的高度差悬殊,恰如遍布的峭壁峡谷,它们使下垫面的粗糙度远高于旷野郊区。

因此都市上空大气稳定度差,空气湍流强度大,有利于空气污染物的垂直稀释扩散。

但四周的热岛辐射环流又使扩散出去的污浊空气重新回流入市区。

③城市路面坚硬质密,渗水性能很差,排污的下水道发达,同时,绿地面积小于农村,加之气温较高,从而致使市内空气的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均小于四郊。

但有时夜间在一定的条件下,其绝对湿度则会高于四周。

④城市上空相对湿度虽低,但由于吸湿性凝结核丰富,雾可在水汽未饱和之前出现。

另外,热岛的上升气流使城市上空的云量多于郊区,其常在其下风向产生降水。

城市气候特点的强弱随天气系统的不同、时代不同以及城市功能、发达程度与规模大小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一般来说,当天气系统天气微弱时,城市的规模愈大,城市气候的特点就愈显著。

4、土地荒漠化的成因及其机理

荒漠化的原因:

1、自然因素:

气候异常使自然生态系统具有的抵抗力下降,特别是干旱会给予决定性的打击。

大雨也会导致土壤侵蚀。

另外,由于荒漠化,荒废的地面将进一步促进气候干旱化这种恶性循环。

2、人为因素:

①过度开垦②过度放牧③过度樵采④水资源不合理利用

人为因素的根本原因:

人口增长快,人地矛盾突出。

荒漠化的机理

典型的荒漠化过程

前兆:

动植物多样性的衰退。

初期阶段:

土壤中的有机物减少,土壤的肥力、化学性质恶化,植被分布组成的变化等;

紧接发生:

植被破坏、土壤侵蚀、盐类蓄积等现象;

最后:

变质成难以回复原状的完全沙漠状态。

由于地区不同,自然环境不同,人为冲击也不同,因此荒漠化发生机理复杂。

 

另附如如整理的PPT习题答案,和上面相同的习题已经删掉了,不知道考不考,自取复习。

第六章

1、名词:

♦1、赤潮:

水中浮游植物量增大,使海水变为暗红或茶色的一种现象

♦2、黑潮:

海面出现黑白或白色的混浊现象

♦3、水体污染:

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导致其物理、化学、及生物学特性的改变和水质恶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4、湖泊富营养化:

营养物质(有机物C、N、P)过量,使湖泊生产率越来越高的一种现象,是湖泊、水库中最基本的水质问题

♦2、海洋与人类有什么关系?

♦①人类大量生物蛋白的主要来源:

地球上生物生产力每年约1590万吨(干重),其中25%来自海洋。

海洋每年提供的鱼和贝类约为3亿吨。

♦②稳定地球环境,调节地球气候:

巨量的海水具有巨大的热容量,海水蒸发,形成降雨,湿润大气,维持一定的温室效应,是地球最大的气候调节器。

♦③地球重要的矿产资源:

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产资源,石油资源占全球的1/3,还有锰、铁、铜、镍、钴等二十几种金属元素。

♦④可以承纳人类大量的废弃物质:

海洋是人类最大的天然垃圾箱,全世界每年向海洋排放的废物包括:

悬浮物及溶解盐类200亿吨、垃圾及污水中的有机物330万吨、垃圾640万吨、以及200-2000万吨原油。

♦⑤廉价的航运资源

♦⑥主要的水资源:

河流入海,通过蒸发、降雨又重新回到大陆,形成地球系统重要的水循环,不仅调节地球气候,更重要的是补充陆地地表水资源。

♦⑦正在逐步被认识、等待开发的资源:

潮汐发电、海洋生物资源、海洋旅游观光资源。

♦3、赤潮和黑潮的成因。

♦赤潮的成因:

海水中氮、磷等营养物负荷过大,导致藻类等浮游植物爆发性增长。

♦黑潮的成因:

岸边深水中氧气因有机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而消耗,促使厌氧微生物活动,使有机物分解停留在有机酸阶段,水中还原菌增殖,H2S蓄积。

底层缺氧水涌升时,水中的H2S被大气氧化而形成胶体硫,导致黑潮发生。

♦4、原油污染的危害。

♦①不透明的油膜影响了透光性,使得藻类的光合作用减少,降低了海水中的含氧量;

♦②微生物分解原油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原油污染事件会引起大面积海域缺氧,严重危害生物资源;

♦③使鱼发出鱼臭或给鱼卵带来影响

♦④原油污染会损害鸟类羽毛的功能,使海鸟体温降低,其游泳、潜水和飞翔能力降低,最后冻饿而死。

♦7、水污染的危害。

♦危害人体健康

♦降低农作物的产量与质量

♦影响渔业生产的产量和质量

♦制约工业发展

♦加速生态环境的退化与破坏

♦造成经济损失

第七章

1、简述我国七大水系的水质状况。

七大水系中,珠江、长江水质良好,松花江、黄河、淮河为中度污染,辽河、海河为重度污染。

1、长江水系的水质现状

▪Ⅰ、Ⅱ、Ⅲ类合计76%

▪主要污染指标是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2、黄河水系的水质现状

⏹劣Ⅴ类水质占25%

⏹黄河水系总体属中度污染。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3、珠江水系的水质现状

▪Ⅰ、Ⅱ、Ⅲ类合计82%

▪珠江水系水质总体良好。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和氨氮。

4、松花江水系的水质现状

▪松花江干流为轻度污染,水质与上年持平;支流总体为重度污染,水质变差。

▪主要污染指标为高锰酸盐指数、石油类和氨氮。

5、淮河水系的水质现状

◆主要污染指标为石油类、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

6、海河水系的水质现状

▪Ⅰ~Ⅲ类水质占22%,Ⅳ、Ⅴ类占21%,劣Ⅴ类占57%。

▪主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氨氮。

▪海河水系总体为重度污染,与2005年相比,水质无明显变化。

7、辽河水系的水质现状

◆Ⅱ、Ⅲ类水质的断面比例为35%

◆辽河水系属重度污染。

◆要污染指标为五日生化需氧量、石油类和氨氮。

2、水环境污染对水资源有何影响?

♦中国人均水资源量不大,只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

此外,水资源分布还十分严重的不均匀。

♦水环境严重污染的现状使得南方地区水资源逐渐向水质型缺水发展,而北方地区呈现出水量+水质复合型的缺水矛盾。

因此中国采纳水利调水的办法来解决北方的缺水问题。

而南方地区只能通过生态环境保护来解决。

3、生态混凝土的理念与理化特性

生态混凝土是内部具有连续孔隙的多孔混凝土,其结构可以看成是由固相骨料、液相水泥浆和气相空气泡组成。

生态混凝土的孔隙率在20%~30%之间。

对透水性混凝土,透水性系数为1-3mm/s;植生型生态混凝土透水性系数为30mm/s以上。

抗压强度一般在10-30MPa之间,用于护坡的抗压强度一般为10MPa。

由于内部连续孔隙的存在,生态混凝土具有透水性、透气性及类似土壤的呼吸功能,并能保证水分的正常蒸发和渗透,利于水体和土壤的物质能量交换,为植物、微生物的生长提供了适宜的空间

4、生态混凝土的应用

用于水体的生态修复——沿河侧塘鱼礁生态净化。

用于水体的生态修复——与其它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相结合,如仿生水草技术等。

用于防止水土流失、净化地表径流水质的生态透水坝技术。

第八章

一、名词

2、荒漠化:

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

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狭义为土地沙漠化;

4、沙尘天气:

沙尘天气是指强风从地面卷起大量尘沙,使空气浑浊,水平能见度明显下降的一种天气现象。

分为浮尘、扬尘和沙尘暴三类。

5、土壤侵蚀:

是指土壤或其他地面组成物质在外应力作用下,剥蚀、破坏、分散、分离、搬运和沉积的过程。

体)的活的生物体中的变异性,包括物种内、物种之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森林生态功能作用

为生产、生活提供多种宝贵的木材和原材料;为人类经济生活提供多种食品;调节气候、保持水土、防止和减轻旱涝、风沙、冰雹等自然灾害;净化空气、消除噪音等功能;是天然的动植物园,哺育各种飞禽走兽和生长多种珍贵林木和药材

三、土壤退化的表现

Ø表现为数量减少和质量降低。

✓数量减少可以表现为表土丧失,或整个土体的毁失,或土地被非农业占用。

✓质量降低表现在土壤物理、化学、生物学方面的质量下降。

四、土壤荒漠化的类型

风蚀荒漠化、水蚀荒漠化、盐渍化(盐碱化)、冻融及石漠化。

六、治沙的措施

、牧畜数量与农作物种植均应按环境负荷能力进行。

2、改善耕种方法,例如轮耕法,减少水土流失,避免过度耕作。

3、鼓励农民种植一些高产量而生长速度快的农作物,以增加粮食供应。

4、恢复原來植被;并种植防风林或防护林带,既挡风沙、也挡流沙,并提高空气和土壤湿度。

5、控制人口增长,减低对土地的压力。

6、固定流沙,阻止流沙到达农地及各类设施。

劝导人们停止过度砍伐树木

七、土壤侵蚀的类型

水蚀、风蚀、重力侵蚀、冻融侵蚀和泥石流

八、土壤侵蚀的定量研究方法

土壤侵蚀指标

土壤侵蚀模数:

每年每平方公里的土壤侵蚀量(t/km2·a)。

十、生物多样性的分类

遗传多样性

物种多样性

生态系统多样性

十一、生物多样性的意义

直接使用价值

间接使用价值

潜在使用价值

十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主要有哪些方面

♦建立和完善自然保护区网络,将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和珍惜濒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保护起来。

♦对生物多样性有主要意义的野生动植物物种进行保护。

♦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防范外来物种。

♦生物安全性的评估与控制。

♦合理开发与利用生物资源。

♦加强国际合作。

♦宣传教育与公众参与。

十五、生态工程的类型

1、农业生态系统

2、节水与废水处理利用的生态工程

3、山区小流域综合治理与开发的生态工程

4、清洁及可再生能源系统开发的生态工程

5、生态建筑及生态城镇建设的增加绿化面积的生态工程

6、恢复水陆生态的生态工程

 

期中答案传说中的30分从这出

一、填空题。

(每题2分,共20分)

1、环境意识具有整体性特点,包括自然生态整体性、人类利益和人类实践的整体性以及人类与自然的整体性。

2、生态学一般分为理论生态学和应用生态学。

3、群落演替有原生演替、次生演替两种类型。

4、环境意识分为深层环境意识和浅层环境意识。

5、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三项基本原则是公平性、持续性、共同性。

6、环境问题起源于史前时期,然而,掀起了第一次环境浪潮的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

7、人与自然的关系由朦胧阶段,对立阶段、掠夺阶段到和谐阶段。

8、可持续发展在发达国家是重质量、重保护;在发展中国家则是重数量、消除贫困、发展中保护。

9、次生环境问题是由人类不当的行为引起的,主要包括环境污染、生态破坏。

10、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沿着食物链单向流动,具有不可逆性和非循环性。

二、名词解释。

(每小题4分,共20分)

1、生态平衡:

它们之间及它们与其环境之间的能量流动、物种循环和信息传递也保持稳定,达到高度适应、统一协调的状态。

2、环境意识:

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

3、环境:

环境通常指人类的生存环境,即以人作为中心事物,由地球上其它生物和非生命物质所构成的人类生存空间,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4、承载容量:

承载容量是人口增长率、自然资源储量、生活方式、消费类型、科学技术进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因素的综合。

5、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人群生活质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满足当地人需要又不损害子孙后代满足其需求能力的,满足一个地区或一个国家的人群需要,又不损害别的地区或别的国家的人群,满足其需求能力的发展。

1、简述环境问题的实质和特点。

答:

(1)环境问题的实质:

是一个经济和社会问题,由于人类对自然环境规律认识不足,盲目发展、不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而造成的环境质量恶化和资源浪费甚至枯竭。

(2)环境问题的特点:

①环境问题的长期性;②环境问题的复杂性;③环境问题的全球性;④环境问题的两极性。

2、简述臭氧层被破坏的后果?

答:

①臭氧的减少使皮肤癌和角膜炎患者增加,也会损害人的免疫能力。

②破坏地球上的生态系统。

过量的紫外线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农作物减产。

紫外线还可能导致某些生物物种的突变。

③引起新的环境问题,过量的紫外线能使塑料等高分子材料更加容易老化和分解,又会引起大气光化学污染。

3、简述对酸雨的控制对策?

答:

①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调整能源结构;

②降低燃料中硫的含量;

③改进燃烧方式---洁净煤燃烧技术;

④烟气脱硫、脱氮技术的研究。

4、简述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问题?

答:

①面临环境保护与发展的矛盾、生存与发展的矛盾、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

②人口与发展;③经济与发展;④理论落后于实际与全球范围内难协调。

5、简述环境的功能。

答:

①为人类提供所需资源;②环境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缓解灾害的功能;③环境具有提供场所的服务功能;④环境具有文化功能。

6、简述温室效应及影响?

答:

又名“花房效应”。

大气中的CO2、CH4、NO2等气体能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但地表向外放出的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以致于地表与低层大气的温度增高,具有温室中玻璃相类似的保温作用,古称“温室效应”。

①对动、植物的影响。

动、植物的迁徙将可能跟不上气候变化的速率,生态系统的变化会使得某些物种的种群和群落发生变化,甚至导致物种的灭绝。

②对农业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气温变暖,一方面对植物的光合作用有促进作用,有利于提高农业产量;另一方面,气候变化有可能导致更多的自然灾害(高温、热浪、热带风暴、龙卷风、干旱、病虫害)的发生。

③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气候变化会导致极热天气频率的增加,同时有利于病原体的活动,结果导致传染病、疾病流行。

④海平面上升。

低地被淹,海岸被冲蚀,排洪不畅,土地盐渍化,海水倒灌等。

五、论述题。

(每小题10分,共30分)

1、论述生态平衡、生态平衡失调的原因及其解决途径?

(10分)

答:

1)正常的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不断地进行,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之间保持的一种动态平衡状态,即生态平衡。

2)生态平衡是动态的、发展的,其主要特征如下:

1 系统中物质与能量的输入、输出保持相对平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