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644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8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解析版.docx

届山东省威海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解析版

第I卷(选择题共44分)

目前我国正在积极推进“海绵城市”的试点建设工作。

海绵城市,就是指城市能够像一块海绵,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再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图1为海绵城市水循环收集与释放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海绵城市的小区路面采用可透水砖,这种做法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①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②防止路面结冰,影响通行③减轻城市内涝④保护耕地资源,降低制砖成本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图示地理事物的主要作用是()

A.树木、草坪大量吸收大气降水和地下水B.湿地公园、污水处理厂可以增强排水防涝能力

C.河流、湖泊可以调蓄多雨和少雨期降水量D.城市小区的绿色屋顶、拦水坝可以增加蒸发量

【答案】

1.C

2.D

考点:

本题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015年9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下午,首届美国中西部九州华文教育研讨会在“世界级的购物天堂”——芝加哥(图2)隆重举行。

美国五大湖等地区曾遭受因“大湖效应”(图3)造成的暴风雪袭击。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世纪中叶以后,芝加哥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是()

A.靠近五大湖消费市场B.良好的工业基础

C.位于密西西比河与五大湖的转运地点D.丰富的原料和燃料

4.大湖效应造成冬季强降雪天气前后几天气压的变化,图4中能正确表示的是()

A.甲B.乙C.丙D.丁

5.研讨会举行时()

A.天安门广场的气温达到全天的最高值B.伦敦正处于上班高峰期

C.全球大部分地区处于9月5日D.悉尼的小朋友正在家吃晚饭

【答案】

3.C

4.D

5.C

【解析】

试题分析:

3.从图中煤炭和铁矿石的分布可知,芝加哥是利用了便利的水运条件,从周围运来铁矿石和煤炭,发展了钢铁工业,并成为20世纪美国最大的钢铁工业基地,因此便捷的交通是其发展钢铁工业最有利的条件。

故选C。

4.读图3判断大湖效应为暖锋过境,暖锋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

故选D。

5.研讨会举行时间为9月5日美国东部时间(西五区)下午,东八区时间大致为上午,天安门广场的气温达到全天的最高值应该在14时左右,故错;伦敦比西五区早5个小时,不会是上班高峰期,故B错;;悉尼为东十区,比西五区早15个小时,不会是吃晚饭时间,故D错;当9月5日西五区下午时间,零时经线位于东经度,新一天的范围少于一半,旧一天的范围就多于一半,即全球大部分地区处于9月5日。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工业区位因素、区时的计算。

图5是我国不同年龄段人口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6.未来30年,我国人口发展将可能导致()

①人口死亡率较目前更低②国家养老金的支付压力增大

③人口红利逐渐消失④电子装配业大量向我国转移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7.为应对我国人口变化对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目前采取的措施不可行的是()

A.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B.进一步改善医疗卫生条件

C.适当向国外进行产业转移D.全面放开生育政策

【答案】

6.B

7.D

考点:

本题考查我国的人口问题及应对措施。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图6表示东亚地区近百年夏季风指数(a)和冬季风指数(b)曲线。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189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A.东北干旱B.黄河流域洪涝严重C.江南梅雨期很短D.珠江流域干旱

9.进入2015年冬,华北地区经历了多次雾霾的红色预警,今冬的情况与下列哪年最相似?

()

A.1923B.1900C.1968D.1991

【答案】

8.A

9.D

【解析】

试题分析:

8.读图可知,1893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指数比多年平均低,说明夏季风势力弱,夏季风势力弱,会导致雨带长期在南方地区徘徊,北方地区降水少,我国会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选A。

9.2015年冬,华北地区经历了多次雾霾,可能是冬季风比较弱,不利于雾霾的消散,冬季风指数应当较低,与图中1991年情况相似,故选D。

考点:

本题考查季风对我国天气的影响。

农田水分盈亏量指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

图7为我国部分地区农田水分盈亏量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0.图中关于农田水分盈亏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东南部以盈余为主B.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接近400mm年降水量线

C.东北部以亏损为主D.西北部亏损量最大

11.图中甲处农田水分盈亏量数值最可能为()

A.0B.500C.—500D.—200

12.造成甲处农田水分盈亏现状的主要原因是()

①水田农业②岩溶地貌③一年两熟④多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A.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

【答案】

10.B

11.D

12.C

【解析】

试题分析:

10.读图可知,图中东南部农田水分盈亏量即年降水量与农田作物用水量之差为正值,所以以盈余为主,A对。

图中东部地区农田水分由盈转亏的分界线最接近的是秦岭—淮河一线,约为800毫米年降水量线,B错;图中农田水分盈亏量线数值为0的以北以西地区为亏损地区,C对。

读图中数值的分布可以看出西北地区亏损量大,D对。

故选B。

11.读图可知,甲外围等值线数值为0,与其相邻的两条线分别为0和500,说明甲处数值小于0(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但是不会低于一个梯度(图中相邻等值线数值差500),所以为-200,故选D。

12.由材料可知,农田作物用水量受作物品种、耕作制度、土地性质等影响,甲处位于云贵高原地区,水田农业,主要种植水稻,需水量大,岩溶地貌,下渗强烈,地表水缺乏,热量条件好,一年两熟,①②③正确,而滑坡、泥石流灾害与水分盈亏关系不大,④错。

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等值线的判读与应用。

生姜起源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地区,广泛分布于世界各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

生姜储存在窖内(如图8所示)可长达3年。

自从2008年价格飞涨以来就被冠以“姜你军”称号的生姜,在2011~2013年期间价格明显下跌。

不过,沉寂了两年多之后,“姜你军”近年有卷土重来的势头。

2015年广州市场上生姜零售价每斤已高达十五六元。

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3.关于井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窖址应远离水井,以防止渗水B.井筒呈喇叭型,以便于搬运生姜

C.井口高于地面,可减少雨水流入窖内D.选择地下水位较低、土质疏松的地方,便于挖掘

14.造成生姜价格“贵三年、贱三年”,姜市无人能垄断的主要原因是()

①生产成本增加,品质提高②一年四季有较稳定的货源供应

③药用价值被认可④生姜种植以散户为主,产业化水平较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答案】

13.B

14.C

考点: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产品储存条件。

图9为黄河下游花园口站在三个不同时段内年径流量及输沙量的变化范围,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5.花园口站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是()

A.年径流量和输沙量都减小B.年径流量先减小后增大,输沙量一直减小

C.年径流量增大,输沙量减小D.年径流量减小,输沙量增大

16.该变化可能导致黄河流域()

A.土地盐碱化加剧B.下游淤积减少,河床抬升减缓

C.洪涝灾害加重D.三门峡、小浪底库区淤积严重

【答案】

15.A

16.B

【解析】

试题分析:

15.读图可知,花园口站50、60年代的输沙量为5-27亿吨,径流量为200-900亿立方;70年代输沙量为6-18亿吨,径流量为250-570亿立方;80、90年代的输沙量为2-13亿吨,径流量为130-620亿立方,年径流量及输沙量总体变化趋势呈减小,故选A。

16.由于径流量减小,地下水水位降低,土地盐碱化趋势减弱,A错;由于输沙量减小,下游淤积减小,河床抬升减缓,B对。

径流量和含沙量减小,洪涝灾害减轻,C错。

三门峡、小浪底均位于花园口上游,花园口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对上游影响不大,D错。

故选B。

考点:

本题考查图表判读能力和水利设施带来的影响。

目前,中国与巴西、秘鲁已达成意向,合作建设“两洋铁路”(图10)。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7.特别需要保护生态,保持生物多样性的路段是()

A.Tl~T2B.T2~T3C.T3~T4D.T4~T5

18.我国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主要有利于()

A.发挥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优势B.我国农矿产品的大量出口

C.大批劳务出口,增加就业和收入D.开发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答案】

17.B

18.A

【解析】

试题分析:

17.读图可知,图中T2~T3段海拔最高,所以其生态环境最为脆弱,在铁路建设中最应当注意生态环境保护,故选B。

18.我国参与该项目的建设,主要有利于发挥我国铁路建设的技术优势,A对。

该铁路建设对我国农矿产品的出口没有影响,另外我国农矿产品需要进口,B错。

我国面临人口老龄化,劳动力资源不足,不会大批劳务出口,我国也不会开发铁路沿线的土地资源。

C、D错。

故选A。

考点:

本题考查铁路建设的意义。

图11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9.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类型最可能是()

A.针叶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硬叶林

20.近年来观察发现,该山地过渡带的范围向更高处扩展,其主要原因是()

A.气候更加湿润B.林木品种改良C.气温升高D.土壤更加肥沃

【答案】

19.A

20.C

【解析】

试题分析:

19.读图,根据各坡向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该山地自然带垂直带谱中此森林集中分布的海拔(m)最可能是1800~1900米,其它海拔高度占的百分比小,说明不好热、不耐寒;根据不同坡向森林植被所占的百分比,该森林植被在阴坡、迎风坡在各海拔阶段所占比重都最大,说明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喜阴,喜湿。

硬叶林对应的是地中海气候,在我国没有。

综合以上分析,判断应该是针叶林。

故选A。

20.近年来高山苔原带中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说明高海拔处气温升高,主要原因是气候变暖,故选C。

考点:

本题考查山地森林带分布的特征,主要影响因素,全球变暖的影响。

贝加尔湖湖面每年1~5月封冻,冰厚可达90厘米,图12为贝加尔湖地区等高线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1.贝加尔湖()

A.夏季水位高是由于降水多B.为外流湖C.湖区附近东部比西部地势低缓D.冰层增加空气湿度

22.与贝加尔湖结冰相关性不大的因素是()

A.距冬季风的源地B.纬度位置C.地势高低D.海陆位置

【答案】

21.B

22.C

考点:

本题考查等高线图的判读、湖泊补给、影响气温的因素。

第II卷(非选择题共56分)

【必做部分】

23.(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5年1月27~28日,湖北省江汉平原受较强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锋影响,出现了“雨凇”的天气。

“雨凇”是天空洒下的冷雨,一接触树枝、电缆、屋脊等,便迅速冻结成晶莹的冰层。

图13为江汉平原附近区域图,图14为当地此次雨凇形成的气温垂直分布图。

材料二20世纪50年代,在能源奇缺背景下,周恩来总理提出以秦岭、淮河为界,来划定北方集中供暖区,划定理由是多年日平均气温稳定

5℃的日数

90天被界定为集中供暖的地区。

近年来,每逢供暖期,呼吁“南方集中供暖”的话题都会成为热点。

据了解,北方墙体砖层厚度一般为37厘米,俗称“三层砖”;南方墙体厚度一般为24厘米,俗称“两层砖”。

图15为2007~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统计图。

(1)分析江汉平原此次出现“雨凇”天气的原因。

(4分)

(2)指出2007~2020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特点。

(4分)

(3)你是否赞同南方集中供暖?

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4分)

【答案】

(1)地处河谷地带,没有高大山脉阻挡(或地形的狭管效应),有利于冷空气沿着谷地南下入侵,地面温度低(1分);冷锋带来降水(1分);逆温层的存在使冰雪融化形成雨滴(或气温在垂直方向发生了变化,自下而上呈“冷-暖-更冷”的分布,高空的雪花,下降过程中,经过逆温层时气温>0℃,融化形成“雨滴”,并继续下降);雨滴进入近地面大气层时,由于气温低于0℃,附着在地物上冻结而成“雨凇”。

(1分)

(2)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石油消费比重变化不大(或者石油消费比重波动、略有上升);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能源消费多元化。

(每点1分,共4分)

(3)赞同(1分)南方冬季湿冷;技术发展以及集中供暖,提高了能源利用率;集中处理污染物,减少污染物排放;利用天然气、工厂余热等多元化热源,能源来源较稳定。

不赞同(1分)南方冬季持续低温时间短;南方建筑物墙体厚度小,不利于保温,集中供暖造成能源浪费;集中供热设施建设成本高、技术、资金投入较大;供热设施利用率较低。

(只答赞同或不赞同不得分,理由任答其中3点,每点1分,共3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江汉平原是汉江与长江冲积而成,地势低平,没有高达地形的阻挡,有利于冷空气沿着河谷南下入侵,地面温度较低;材料“江汉平原受较强冷空气南下与暖湿气流交锋影响”判断,受冷锋影响,气温会下降。

由图14“当地此次雨凇形成的气温垂直分布图”,存在逆温现象,逆温层的出现使冰雪融化形成雨滴,雨滴进入近地面大气层时,由于气温低于0℃,附着在地物上冻结而成“雨凇”。

(2)读图15可知,煤炭消费比重下降;石油消费比重变化不大;天然气、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消费比重上升;能源消费结构趋于多元化。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雨凇”天气的成因、我国能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24.(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智利是世界七大葡萄海岸之一,被誉为“葡萄种植的天堂”。

近年来,由于生产成本不断增加,而鲜食葡萄价格却总体下滑,经济效益下降。

目前智利葡萄产品主要出口美洲地区。

图16中右图为南美洲局部地区图,左图为D地区的地形图。

(1)受大气环流的影响,B河段流向随季节变化。

指出图16中B河段每年1月河流流向,并分析其原因。

(3分)

(2)A地附近有色金属资源丰富,但开发困难,试分析其原因。

(2分)

(3)C、D地区都有葡萄种植,分析C地区种植葡萄经济效益不如D地区的原因。

(3分)

(4)请对D地区葡萄产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3分)

【答案】

(l)向西流或西南流(1分)1月份,该地区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降水少.河流处于枯水期(1分);

东侧湖泊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湖泊水补给河水,B河段向西流。

(1分)

(2)气候炎热干燥,水资源短缺;位于安第斯山区,地势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资金短缺,技术条件较差。

(任答其中2点,每点1分,共2分)

(3)C地区热带沙漠广布,水源较缺乏,产量较低:

人口稀疏,当地市场需求量更小;经济落后、技术条件较差。

(每点1分,共3分)

(4)进行葡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旅游;培育良种,提高产品知名度;开拓新的国际市场。

(任答其3点,每点1分,共3分)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经济发展。

25.(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周边的布哈河等注入其中,这些河流上修建了大量水坝便于引水灌溉。

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湖区盛行西北风,最大风力达9~10级。

图17中左图为青海湖流域示意图,右图为青海湖及周边地区等高线分布示意图。

材料二青海湖湟鱼原属淡水鱼,随着湖水慢慢变咸而逐渐进化适应,但每年仍然要沿周边河流洄游产卵,它是青海湖重要的特产之一,是人们喜爱的食品,但近年来青海湖湟鱼数量大量减少,已不足开发初期的十分之一。

(1)指出青海湖流域河流的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分)

(2)比较分析青海湖东、西两岸附近沙地成因的主要异同点。

(3分)

(3)分析近年来青海湖湟鱼大量减少的原因。

(3分)

(4)为解决青海湖湟鱼减少带来的问题,有人提出利用青海湖湖面进行大量人工网箱养殖,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分)

【答案】

(1)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西北部和北部(1分);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北部祁连山的抬升,降雨较多(1分);同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也起到了补给作用。

(1分)

(2)相同点:

入湖水量减少,水位下降,湖底沙子裸露;(1分)

不同点:

西岸附近有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1分);东岸附近受日月山阻挡,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1分)

(3)大量捕捞:

入湖河流修建水坝阻挡了湟鱼的洄游;周边大量用水减少了入湖水量;再加上全球变暖,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盐度迅速增加导致湟鱼无法适应(每点1分,共3分)

(4)赞成(1分)。

青海湖湖面大,适宜大面积养殖;湟鱼的市场需求量大;有人工养殖技术。

不赞成(1分)。

大量养殖会带来生态的破坏;高原湖泊鱼类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网箱养殖投资大、成本高。

(只答赞成或不赞成不得分,理由任答其中2点,每点1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从等高线分布示意图上可以看出,河流主要分布在青海湖的西北部和北部。

原因是:

夏季盛行东南季风,受北部祁连山的抬升作用,形成地形雨,降水较多。

同时祁连山的冰雪融水也起到了补给作用。

(2)相同点:

河流上修建了大量水坝,引水灌溉导致入湖水量减少,湖区周围地区土地荒漠化不断加剧,湖水水位下降,湖底沙子裸露。

不同点:

西岸附近有布哈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河口沉积,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东岸附近受日月山阻挡,西北风携带沙尘在此沉降,以风力沉积作用为主。

(3)湟鱼是青海湖重要的特产之一,是人们喜爱的食品,存在大量捕捞现象;由材料知入湖河流修建水坝,阻挡了湟鱼的洄游;周边大量用水导致入湖水量减少;全球变暖,导致气候干旱、蒸发旺盛,湖水盐度增加,湟鱼无法适应。

(4)赞成。

青海湖湖面大,适宜大面积养殖;有人工养殖技术;湟鱼的市场需求量大,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不赞成。

大量养殖会带来湖泊生态环境的破坏;高原湖泊鱼类生长速度慢,养殖周期长,经济效益差;网箱养殖投资大、成本高。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26.(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作为世界上第一个国家间合作开发的生态城市,中新天津生态城自2008年9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得到了中国、新加坡两国领导人的高度重视。

生态城注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千米的一片盐碱地上。

7年来,中新天津生态城在城市开发、生态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在国内外形成了良好示范效应。

图18为天津主城和生态城简图。

(1)分析该生态城选址的区位优势。

(3分)

(2)生态城远离天津主城区,说明它的建成对主城区的有利影响。

(3分)

(3)分析该生态城内保留大量湖泊、河道等湿地的原因。

(3分)

(4)该生态城目前常住人口约3万人,远低于35万的规划人口规模。

为提高入住率,请你提出合理化建议。

(2分)

【答案】

(l)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靠近铁路线,交通便利;政策支持(任答

其中3个要点,每点1分,共3分)

(2)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压力;减轻城区就业压力(任答其中3个要点,每点1分,共3分)

(3)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每点1分,共3分)

(4)完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快生态城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政策支持,吸引人口入住。

(任答其中2个要点,每点1分,共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l)选址于距天津主城区45千米的一片盐碱地上,利用盐碱荒地,节约耕地、土地成本低;临近铁路线,交通比较便利;由材料知,国家政策大力支持。

(2)生态城的建设目的是控制主城区规模,分散城市职能;能够有效减缓城区交通拥挤;减轻城区环境污染;生态城的建设还能减轻城区就业压力等。

(3)湖泊、河道等城市湿地具有调节周边小气候、美化环境、蓄积径流和加快排水速度,减缓城市内涝等作用。

(4)要提高入住率,必须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高产业支撑,提供就业岗位;加大政策的支持力度,吸引人口迁入。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区位、改善城市化问题的措施、城市湿地的作用。

【选做部分】

27.(10分)【选修——旅游地理】

克罗地亚于1991年独立,其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游玩。

近几年,叙利亚内战催生了世界上最大的难民危机,2015年9月首批277名难民涌入克罗地亚。

图19为克罗地亚的地理位置。

说明克罗地亚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及当前旅游开发中应注意的问题。

【答案】

独特性:

海岸、海岛风光优美;地中海沿岸,夏季阳光充足,可享受日光浴;有马可波罗故居、教堂等人文旅游资源,知名度较高(每点2分,共6分)

注意问题:

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任答其中1个要点,每点2分,共2分);政策支持,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自然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海岸、海岛风光优美;地中海沿岸,夏季阳光充足,可享受日光浴;人文旅游资源的独特性:

有马可波罗故居、教堂等,知名度较高。

应注意的问题:

加强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政策上加强支持,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区域旅游资源开发。

28.(10分)【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

2015年11月13日22时50分许,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雅溪镇里东村由于近日连续下雨发生山体滑坡(图20为本次山体滑坡示意图)。

山体滑坡塌方量30余万立方米,导致27户房屋被埋,21户房屋进水。

山体滑坡已经成为我国尤其是南方地区严重的灾害之一。

分析该村镇发生山体滑坡的自然原因。

【答案】

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地质破碎,岩土松散;植被覆盖率较低;连续降雨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岩层易滑动等。

(每点2分,共10分)

【解析】

试题分析:

图中山体坡度较大;降水较多;地质破碎,岩土松散;植被覆盖率较低;连续降雨造成地下水位升高,岩层易滑动等。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滑坡的自然原因。

29.(10分)【选修——环境保护】

图21为济南2015年12月13日20时~14日17时的天气示意图。

指出图示时间段济南霾最严重的时间,并说明理由。

【答案】

14日8时(2分);此时气温最低,大气对流运动最弱;风力较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夜间取暖,燃煤排放的污染物累积多;此时正值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多等。

(每点2分,共8分)

【解析】

试题分析:

读图可推断霾最严重的时间为14日8时。

理由:

图中显示此时气温最低,大气对流运动最弱;微风,风力小,不利于污染物的扩散;夜间取暖,燃煤排放的污染物多;正值上班高峰期,汽车尾气排放多等都利于雾霾的形成。

考点:

本题主要考查霾天气的形成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