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485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91 大小:8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1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9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docx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参

1-2年级自助手册教参(讨论稿)1--10

3-5年级自助手册教参(修改稿)11-62

1-2年级教参(讨论稿)

2-目录

第一模块快乐起跑线

第一课可爱的校园

第二课我们的新集体

第三课我们的心灵小屋

第二模块快乐的小学生

第一课我爱我的课本和文具

第二课朋友多快乐多

第三课我能行

第三模块七彩童年

第一课男孩女孩

第二课寻找快乐

第三课假日彩球

第四模块走进童心(致家长)

10元钱的故事、“家”对孩子的意义、

您了解孩子吗(问卷)给您几点建议

心理专家的话

第一模块快乐起跑线

教学目标:

以适应新环境、新的交往圈与新的学习生活为主要目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正向感受投入学校生活。

1.校园是可爱的;

2.老师是可亲的;

3.学习是有趣的;

4.我班是温暖的。

第一课我们的学校

活动:

平面图剪贴“新校园”

画一画“我最喜爱的学校一角”

目的:

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新学校,以排除他们因环境的陌生而产生的困惑、不安及种种不便。

提示:

在“剪剪贴贴”、“画一画”之前,组织新生参观新校园。

有重点地带领他们观察最具学校特色的教学设施。

如:

少先队队部、生物室、运动场、阅览室等。

参观中如能为他们做一些简易有趣的实验演示或操作表演,往往能拓宽新生的眼界,激发他们日后对小学学科、课外活动兴趣。

准备:

设计一张学校教学大楼、操场、绿地平面图印发给学生剪贴用。

 

第二课我们的新集体

活动:

自画像让大家认识我

交流发言“我认识的第一个新伙伴”、“我喜欢的一位大朋友”(老师)

好孩子行动训练“美妙的铃声”

目的:

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新的交往圈。

学会与陌生的老师同学相识交往,促进他们合群意识。

通过“好孩子行动训练”进行听铃声进课堂、列队等自律训练。

提示:

辅导老师可先作一个“自我介绍”自画像的示范,文字、图画均可。

尽量用夸张、幽默的手法刻画出本人特点,激起学生表现自己的愿望。

自画像为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

其他活动也可由老师或同学先作示范。

 

第三课我们的心灵小屋

活动:

说一说(问卷)进小学,你开心吗?

找一找学校心理辅导室悄悄话信箱心理健康教育画廊等阵地

认一认我校的心理辅导老师

目的:

帮助新生了解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及阵地,是他们可以倾诉衷肠的地方。

增强他们遇到问题主动求助的意识,同时也能让辅导老师了解学生对学校的真实感受。

提示:

辅导老师要重视给新生的第一印象。

建立与学生平等、亲切的形象,乐意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对学生作出“保密”的承诺,解除学生不敢倾诉的顾虑。

资料:

适应新的学校环境——新生入学的重要一课

孩子从幼儿园进入小学,众多新生老师、家长都在为孩子做着入学前准备,以使孩子有一个良好的起步。

可是,你可知道“适应新学校”也是帮助孩子在起跑线上不容忽视的一课呢?

新学校、新起点,通常能激发孩子的上进心。

然而,有家长不无忧虑地发现,孩子入学后,有的学习却不如以往了;有的对学校的新鲜感一消失,便出现厌学、逃学、抄袭作业、打闹等不良行为。

是孩子变坏了,还是学校管理、教学的问题?

心理学家提醒老师家长们,不妨多从“新生入学适应问题”去找找症结所在。

据近年一项追踪调查表明,在学习困难学生中有87%不是智力因素而是心理问题。

其中交友障碍、社会退缩、不受欢迎、违纪、攻击行为等适应不良引起的障碍竟占整个心理问题的25%。

其实,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遇到各种环境变化,如新的交往圈、新课程、新的校园生活规律等,通常这些变化对大多数孩子来说,是能通过自我调节去适应的。

然而那些一向任性、胆小、不合群、自我中心、自我意识较差的孩子却会因环境的陌生而感到不安、孤独、焦虑、自卑、苦闷、不知所措和易冲动,严重的还会呈现心理问题躯体化,如:

一上学便头疼、恶心、尿频、忧伤、烦躁、注意力难集中。

显然,这种状态会降低孩子的社会活动能力和学习效果。

随着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深入开展,入学适应性问题已引起不少学校的重视,带领新生开展适应新环境的辅导活动,参观校园—熟悉环境、观看电脑房—激发兴趣、和各科任课老师见面会——增进亲切感、与高年级同学做游戏—交朋友等形式的心理辅导活动已成为新生入学的第一课。

适应性辅导能让新生消除陌生与不安,增强自信。

并建立积极的心态。

感到校园是可爱的、老师是可亲的、同学是友好的、学习是有趣的、我班是温暖的、我是很行的。

建议学校在开学前为新生家长们举办“新生入学适应问题与有效辅导”讲座,学校和家庭共同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

第二模块快乐的小学生

教学目标:

提高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培养他们开朗、合群、乐学、自助的独立人格;善于与老师、同学交往。

克服孤独、依赖、由学习与环境的不适应带来的困惑和交往障碍。

 

第一课我爱我的课本和文具

教学要求:

通过心理辅导活动,帮助一年级新生适应学习生活从“爱课本、爱文具”的这一小事入手,激发学生对学习活动及学习用品的积极情感。

教学内容:

1.课本、文具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2.课本、文具可以让人喜欢、让人厌(整洁与破旧给人的感受);

3.学习用品是否整洁全在于你的爱护(要养成爱护课本和文具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当课本文具不见的时候、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小红星、大苹果奖给谁

当课本文具不见的时候

活动:

闭目听歌(老师悄悄取走几个学生的铅笔盒、课本——创设情景)

看书猜谜(少了课本无法参与“看书猜谜”的学生——感到难堪、着急、不安)

分享感受(课本、文具是每个学生必不可少的学习工具)

目的:

让学生在“丢失课本、文具”的情景活动中得到难堪、着急、不安等情感体验,感悟到一个学生不能没有课本文具。

提示:

创设情景要自然、让学生体验“难堪、着急、不安”等情感时要注意适可而止,不造成对他们的伤害;在体验完成后,要及时告诉全班学生这是“游戏”(即创设情景),并鼓掌谢谢他们的配合。

此外,要重视学生在体验中感悟的交流,这是教育的重要环节。

对于学生所说的感受,不指责、不否定,都要给予无条件的接受,并加以积极的引导。

我喜欢的和我不喜欢的

活动:

摆一摆课本、书包、绿领巾、玩具(新旧对比)

看一看喜欢哪个不喜欢哪个

说一说新美、整洁、肮脏、破旧的东西给自己的不同感受

想一想谁使它变脏、变旧?

(要对自己的课本文具等物品负责)

目的:

通过对课本、文具及其它物品美丑形象的好恶感受,引导学生懂得鉴别美丑,追求美。

为爱护物品打好积极的情感基础。

提示:

在进行物品的新旧对比,要注意选择同一物品新旧的程度,如能给学生在视觉上强烈的反差,较能引起他们的好恶感受。

让他们意识到属于我的课本文具物品的美丑决定于自己的行为习惯。

小红星、大苹果奖给谁

活动:

比一比谁的课本文具最整洁、最美

说一说怎样做课本文具的好主人(发散性思维)

想一想课本脏了、破了怎么办

评一评小红星、大苹果奖给谁(小红星——单项、大苹果——全项)

目的:

在“比一比”中,看到自己与别人的课本文具被使用情况;通过“怎样做课本文具的好主人”的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养成爱护课本文具的好习惯;从中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物品的主人,要对自己的课本文具等物品负责。

 

提示:

注意给学生充分展示、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领悟道理,切忌教师作评论员;在展示中,注意引导学生善于欣赏别人,切忌学生相互揭短;评选重在引导好行为好习惯,多用小红星奖励更多学生的某一单项行为,并以大苹果奖树立爱护课本文具的学生榜样。

 

第二课朋友多快乐多

教学要求:

这是一堂帮助小学生学交往的辅导课,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与人交往的合群性,礼貌、热情的交往态度、学习得体的交往方式。

从小善交朋友,长大能拥有一个与人和谐相处的幸福人生。

教学内容:

1、我的朋友圈(合群、交往状况)

2、怎样的人朋友多(培养交友能力)

3、朋友多,快乐多(萌发团队意识)

我的朋友在哪里

活动:

玩玩看看“找朋友”游戏

想想说说“我喜欢和谁一起……”

送心心卡“和好朋友说一句话”

目的:

通过以上活动,协助学生了解自己与他人的交往状况,增强他们在交往方面认识自我的最初意识。

提示:

通过这几个活动,进行莫雷诺人际关系的测试。

老师要仔细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自由组合情况,特别要注意朋友明显少或没有朋友的学生。

为避免冷落他们,老师可以有意识地招呼他们,并于课后做好个别辅导工作。

朋友多快乐多

活动:

游戏“抢椅子”(体验失落感、孤独感)

谈话“假如我没有朋友……”(朋友的重要)

游戏“贴画人脸”接力赛(激发团队意识和体验朋友多的快乐)

交流“当我和好朋友闹别扭的时候”(和好如初的办法)

目的:

通过上两个情景游戏与情景谈话,让学生体验和探讨“缺少朋友的孤独感”;后一个情景游戏是为让学生体验合作和集体活动的愉悦,去感悟“朋友多快乐多”和激发团队意识的;其中,两个谈话形式是运用“头脑风暴”让学生对如何解决交往矛盾进行发散,在这一过程中增强他们面对问题、处理问题意识与能力。

提示:

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是对他们“交往心态与方式”、“团队意识”、“问题处理意识”最初的启蒙,注意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和所接触的有限的生活实际与生活经验。

只要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就行了。

遵循“个别差异”的原则,每一个学生的真实感受都要无条件地接纳,再给予积极的引导。

第三课我能行

教学要求:

这是一节增强自信与体验生活的辅导课给学生创设情景,提供一个认识生活、认识自己;建立不依赖,靠自己克服困难的意识。

教学内容:

1.生活中,人人都会遇到困难和挫折。

2.当我面对困难,我该怎么办呢?

3.只要你坚持--"我能行",成功就在你面前。

谁的功劳大

活动:

看图讲故事:

谁的功劳大

听完评一评:

你想到了什么

目的:

让学生在故事中领悟:

要生存就必须具备各种生活能力,动物如此,人类更是有无穷的智慧与能力。

以此增强学生的自信和不对别人过分的依赖。

提示:

看图讲故事可拓宽学生的思路,让他们讲故事外自己所熟悉的动物的生存能力。

此活动特别要注重听完故事后的引导,让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环境,找到自己该具备哪些力所能及的生活能力。

“我能行”情景游戏

活动:

比一比谁最先走到终点

看一看哪组配合得最好

赛一赛谁夹的玻璃弹最多

目的:

使学生在参与设置了一定障碍和难度的游戏中培养自信的态度,从中意识到:

在学习生活中,"我能行"的意识能帮助他们面对挫折。

提示:

教师设计一些有困难的游戏,让学生参与,在活动中,教师要让学生有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让学生互相合作,自己思考和解决困难,从中领悟道理.(教师在活动中要注意学生的安全)。

(1)谁先走到终点:

让参与游戏的学生蒙上眼睛,在其他学生的提示中走完一段有小小障碍的路程,看谁走得最快。

(2)哪组配合得最好:

两人一组,一人绑左腿,一人绑右腿,互相配合,走完一段有障碍的路.

(3)谁夹的玻璃弹最多:

在一脸盆中放入玻璃弹,有的同学被蒙住眼睛,有的被绑住右臂,有的被绑住左臂,在指定的时间内看谁夹的玻璃弹最多.

当我独自在家的时候

活动:

情景想象一人在家,你会怎么样

实话实说各种情绪与行为

分享感受相信我能行

目的:

通过想想说说,引导学生的独立意识和克服依赖心理,遇到父母出差,留下一人也能坦然面对。

提示:

教师可指导学生根据日常生活来设置一些情境。

例如:

通过心理独白,把学生独自在家的心情表达出来;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把学生可能遇到的各种困难演绎出来。

 

第三模块七彩童年

第一课男孩女孩

教学要求:

3—7岁是培养性角色意识的重要阶段。

让孩子在认识周围世界的同时认识“两性”,为今后成长中必将发生的性生理、心理变化与自我保健打下良好的基础。

活动:

认一认动物世界的雌雄

说一说男女孩的种种不同

想一想周围人的不同性别

做一做讨人喜欢的男女孩

目的:

通过图画中的鸡、孔雀、狮子……区别两性的不同外表;从男孩女孩的不同外表,社会角色的不同称呼,建立最初的性别概念,性角色意识并认同自己的性别角色。

提示:

是性教育的第一课。

性教育实质是人格教育的组成部分,性教育应走在学生身心发育的前面。

性教育实质上是偏重于怎样做一个完美的男人和完美女人的教育。

让一个孩子在出生后,在认识周围世界的认识性,建立不同性别角色得体的行为。

第二课寻找快乐

快乐在我们脸上

活动:

看看认认“喜怒哀乐”的脸谱(表情上:

人人具有“喜怒哀乐”)

想想说说“喜怒哀乐”的故事(情景里:

人人有过“喜怒哀乐)

目的:

体验处在不同情景中人所展现的喜怒哀乐,了解自己的情绪状态。

要求:

注意引导学生捕捉生活中有关“喜怒哀乐”的情景小故事。

也可启发他们侧重说一说校园生活经历的各种感受。

快乐在我们的心田

活动:

找一找快乐在哪里(在脸上、在眼睛里、在心田、在行动中……)

唱一唱幸福拍手歌

说一说我最开心的一件事

目的:

营造一个欢乐的氛围,体验快乐会给人带来幸福感和积极行动,有助成功;“不快乐”让人难受和行动消极,难以成功。

通过“献妙计”,让学生意识到快乐、不快乐是可以自己调节的。

要求:

重在体验与领悟,并结合学生生活事例,引导他们不仅关注自己的情绪,也要学会关注别人的情绪;只有拥有更多的快乐,才能面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金点子瓶

活动:

献妙计让我们更快乐(寻找快乐,驱除忧愁)

谁让他们笑“笑话”、“喜讯”、“进步”“成绩”

目的:

通过活动,让学生体会到微笑能给人一种“亲切、善良、宽容、自信、勇敢、乐观”从外表到心灵的美,启发他们去追求这样的形象。

要求:

这些活动带有积极的暗示作用,通过“献妙计”、“谁让他们笑”,让他们感到微笑的背后蕴藏着“亲切、善良、宽容、自信、勇敢”。

当然,针对这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切忌脱离生活实际的理性思考,而要力求活动的趣味性和以情动人的气氛渲染,往往能收到实效。

 

第三课假日彩球

教学要求:

是一堂“学会生活”的休闲辅导,针对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先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和轻松的气氛下交流各自家庭假日生活的现状、宣泄开心与否的真实感受,然后再引导他们学会如何安排愉快、充实的假日生活。

教学内容:

1.我的作息时间表

     2.学一学小鬼当家

     3.我要学会的技能

     4.我的公益服务活动

活动:

看一看假日彩球

说一说我的假日怎样过

学一学假日学本领

目的:

假日彩球是让学生交流一下,假日可以开展哪些活动?

如何安排项目和合理利用时间合理地安排假日活动,并加强学生对自己的爱好、特长做一个自我认识。

提示:

根据假日彩球的启发,让学生设想一下:

“假日中,我如何安排一天的生活?

如果让我痛痛快快地玩一天,我会怎么做?

我的假日休闲活动有哪些?

”然后分组和同学交流分享这些设想。

通过学生设想在假日中所学的本领,引导学生去附之于行动。

 

第四模块走进童心(致家长)

资料:

1.了解幼儿园孩子进小学面临的变化

●从以游戏为主的学习模式变为有一整套“有严格的课堂纪律、各种学科教学、作业、考试要求”的学习模式了。

座位的排列也不同

●学校的规模大,同学多,老师也大大增加了。

●学校的部门多,场所多了,有了学生自己的组织与活动

●一日校园生活也与幼儿园有很大插别,没有午睡,要自己照顾自己的吃喝了。

总之,对这阶段孩子进行“适应性辅导”是极其重要的,家长们如能帮助孩子过渡好,能让一个人受益终生。

2.成人人格对孩子人格的影响

在挑剔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谴责;在讥笑中成长的孩子,学会羞怯;

在敌意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争斗;在耻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局促;

在过分袒护中成长的孩子,学会依赖;在鼓励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信;

在尊重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尊重;在宽容中成长的孩子,学会忍让;

在赞扬中成长的孩子,学会自爱;在接纳别人和友谊中成长的孩子,学会慷慨的爱。

3.孩子的积极或消极情绪从何而来

我们能目睹大人为孩子所做的一切。

老师是如何从早到晚不辞辛苦地抓学习的;父母们是如何不惜一切代价尽最大可能为孩子提供优越的学习条件的。

然而,效果究竟如何呢?

有的说:

“我的孩子还是不尽如人意”。

也有的说“似乎越抓越糟”。

面对这些否定的回答,你一定会想:

孩子的消极情绪从何而来呢?

那么,要怎样才能调动孩子的积极情绪呢?

,在此,做一个情景思考:

假如你刚入学的孩子参加第一次考试,考了10道题。

对了7道,错了3道。

你会对孩子做出什么反应?

”一种反应是,父母们几乎无一例外地盯在孩子的三道错题上:

“你这是怎么啦?

第一次考试就做错3道题。

”“你真够聪明的,那么简单的题,竟错了3道。

往后越学越难,可怎么办呀?

”“你没长脑子呀,一错就是3道。

要气死我呀!

”“你真笨,不是读书的料,我看你将来只配扫马路去!

当你不假思索地说这些话时,你考虑过孩子的感受吗?

就不能换个说法,带着欣赏、期望的目光对孩子说呢?

“孩子,你真不简单。

第一次考试,你就做对了7道。

那么,再想一想,那3道做错的题你一定也能做对的。

”设想一下孩子听你这样说,又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呢?

孩子对前一类消极回应的感受——我是失败者;孩子对后一句积极回应的感受——我是成功者。

也就是说,你是用积极的、还是消极的回应会引起孩子截然不同的心态。

要是他从小就被戴上一顶“不是读书料”的帽子,那么今后他再遇到难题,就不想做出努力了。

把“不会”、“做错了”通通归因于“我笨”、“我不行”。

所以孩子消极心态恰恰是由我们大人营造的。

可能给孩子带来心理问题的想一想,自己还有哪些指责孩子的口头禅?

我们从孩子那里搜集了一些最手打击的口头禅——

“看来,你不是读书的料”、“我从没见过你这么笨的孩子”、“你给我再做10道题,不做完就别想出去”——厌学的催化剂;

“我们把全家的希望都寄托在你身上了”“你说,你这次该考几分?

”“这次不考好,就别回家见我”——焦虑的催化剂;

“还哭!

当初干什么去啦?

”(下一次孩子不敢哭了)“你看,小时候考不好还知道哭,现在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要气死我呀”——隔阂的催化剂。

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

要是你想毁掉一个孩子,那你只需每天对他说一遍:

你真笨,你不行!

 

小学生心理健康自助手册教育参考

 

编写曹坚红杨丽华李饮冰

徐晶金怡

统稿张静涟

上海市教委德育处

第一模块我是谁第五模块让自己更聪明

第1课我就是我第1课注意是心灵的哨兵

第2课我不同于别人第2课耳聪目明手巧

第3课我和五彩缤纷的世界第3课记忆小战术

第4课我的愿望第4课头脑越练越聪明

 

第二模块我爱我第六模块通往成功的彼岸

第1课喜欢我自己第1课时间的妙用

第2课爱护我自己第2课和“?

”交朋友

第3课和好行为交朋友第3课告别小粗心

第4课我的优势与不足第4课当我一个人的时候

 

第三模块我快乐第七模块我和小伙伴

第1课情绪气象台第1课伸出你的手

第2课拥有快乐好处多第2课伙伴

第3课想法不同,感受就不同第3课友情

第4课快乐在我手中第4课伙伴碰碰车

 

第四模块学习是有趣的第八模块我和我家

第1课兴趣温度计第1课家

第2课知识的魔力第2课家人

第3课智斗“拦路虎”第3课亲情

第4课越学越有劲第4课碰撞火花

教案参考

《我不同于别人》、《情绪气象台》、《智斗“拦路虎”》《注意是心灵的哨兵》、《记忆小战术》

前言

教师手册是与学生手册相配套的教参,是为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活动,提高辅导活动实效而编写的。

主要依据以下几方面编写:

1.活动背景从时代特征、教育要求、学生现状来看,该针对学生哪些问题;

2.活动目标从预期结果来看,该解决学生哪些问题;

3.活动要领从学生身心特点、心理辅导专业特点提出的要点、难点;

4.参考资料对辅导活动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和操作技能作较为详尽的介绍;

5.准备工作活动所必需的教具、教图,对学生课前必须提出的特殊要求等。

6.教案参考选编几例“符合目标,有新意、有气氛、能针对问题、能用心理辅

导理论与技能解决问题”的教案,为教师提供示范参考。

运用本《教参》应注意的事项:

1.《手册》所针对的问题、需求和所设计的辅导活动均从“心理健康发展角度”提出的,有别于“思品”、“心理学”等学科认知课。

2.辅导活动是建立在《发展心理学》、《咨询心理学》、《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等相关理论基础上设计的。

3.辅导活动有目的、有重点地汲取了人本主义、认知学派、行为主义学派中最实用易学、最具先进教育理念和手段,以有效地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感受,优化学生的思维方式和行为。

4.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形式多样的辅导活动,去体验、去感悟。

切忌刻意地去阐述心理学名词概念,而应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寓其于辅导活动、指导语、图画之中,可结合学生日常生活情景和常见事例,深入浅出地帮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参与和理解中,感悟掌握自我认识、自我调节的操作原理和方法。

5.《手册》即是辅导活动的记录,也是学生成长的记录,还有他们的“内心读白”。

教师阅读《手册》后,对学生在手册中倾诉的悄悄话和隐私,要给予重视和注意保密。

第一模块我是谁

第一课我就是我

背景:

小学生的自我形象可能仍然建立在别人对他的看法上。

他们最初对自我的认识大多来自大人的意见,这固然没有错,但仅仅这样是不能形成真正的自我意识。

儿童必须通过逐渐社会化,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地位和他人的重要性,获得“社会我”。

这是自我意识的又一关键。

小学生在学校里与伙伴、老师交往,由于这个年龄段的模仿力特别强,他们很容易受到正面或负面的影响。

有时,还表现为依赖、不够自信。

对自己的言行是否妥当、有何才能等均缺乏认识,难以把握“自我”。

此外,由于小学生对校园生活的适应能力是逐步形成的,他们往往会对学习与环境的不适应而产生困惑和交往障碍。

然而,自我意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核心,也是目标与内容体系的灵魂。

自我意识在学生成长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故此,从小培养他们的自助意识和独立人格就显得尤为重要。

活动:

写写猜猜“我是谁”(游戏)

问问说说“我的生日”(采访与交流)

画画贴贴“我的指纹艺术品”(作品交流)

目的:

让学生从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特征中看到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意识到一个人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辅导活动可以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

提示:

1.“我是谁”游戏能让学生体会一下要清楚地认识自己是不容易的,因此,在游戏开始前的引语中,可加入如“你能说出自己是谁吗?

”“你了解自己有些什么特点吗?

”之类的话,引导学生从“认识自己”这方面来体会感受。

此外,游戏过程中,可要求学生用一、二句话来描述自己,不要写得太长(如具体的事例),以便在控制游戏时间的同时,保证游戏的成功——大多数人并没有被别人猜出来。

2.采访与交流“我的生日”,此项活动需要请学生在课前采访家人,了解自己出生时的情形(那天的天气、妈妈爸爸及其他亲人第一次见到自己时的感受、举动等等),可在课前给予学生有关的提示、启发。

课上与同学交流时,辅导老师要注意启发学生对往事回忆的愉悦、亲切的情感。

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