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生意总是反着来.docx
《他的生意总是反着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他的生意总是反着来.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他的生意总是反着来
他的生意总是反着来(2006.4.18)
央视国际(2006年04月19日14:
23)
自2006年3月初以来,胡英刚每天都呆在养殖车间里,几乎是不分昼夜地观察蟹苗的生长情况。
而一年当中,3月到5月是他最忙碌的时候,胡英刚的四个大蟹苗池要育三批蟹苗。
胡英刚:
“它很幼小的是幼体,这边发白点的是它的饵料,其他的还要看它的排的粪便的情况,来判断它生长的好与坏。
给我们管理当中有一个合理的调整吧。
第一步管理是最关键了,它像小孩刚出生一样。
”
赣榆县现在有200多家蟹苗场,胡英刚的育苗场是规模最大最有名气的。
但仅仅在上个世纪90年代,赣榆县还是全国最大的对虾生产基地之一,有200多家对虾养殖场,而不是蟹苗场,当时胡英刚也是一个养虾大户,仅仅十来年功夫,怎么都搞起了蟹苗呢?
这要从1995年说起。
1995年以前,全国养殖螃蟹的还很少,螃蟹价格一路走高,当时也是对虾养殖户的程同湖对那时的螃蟹价格至今印象深刻。
养蟹场经理程同湖:
“开始的时候,成蟹在市场上都是100多元一斤,那个不得了,大闸蟹当时是非常抢手。
”
按照胡英刚的经验判断,螃蟹的高昂价格必将吸引那些对虾养殖户转向养螃蟹,如果都来养螃蟹的话,最急需的就是螃蟹苗了,对胡英刚来说,一个绝好的赚钱机会即将来临,1996年胡英刚拿出七八年养虾的积累100多万元建起了蟹苗场。
胡英刚:
“我感觉到,单一的行业也不行,应该发展多品种、多行业。
”
胡英刚的弟弟胡晓玲:
“地方搞育苗的很少,我父亲当时都不同意,他就是胆子大,搞一个场,那个时候100多万也可以了。
”
胡英刚从上海请来专家作技术指导,又以180元一公斤的价格买来了2000多公斤种蟹,严格按照正常的操作规程进行养殖,但他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把种蟹养得膘肥体壮,种蟹却连一粒卵也没有产出来。
胡英刚:
“结果在搞的过程当中,想象不到海水等的原因,不是在实验室里搞的那种情况,真正生产方面,当时条件还不成熟,技术还不成熟。
”
那一年蟹苗的价格是6000元一公斤,胡英刚育出七八百公斤蟹苗的愿望泡了汤,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别人赚钱。
胡英刚:
“按道理我那年应该能挣两三百万,结果一个钱没挣到,反过来还赔一百多万。
”
赔了钱的胡英刚知道,只有查出来原因才能继续育蟹苗,他又是查资料,又是找专家。
最后在他拿着育苗的海水去化验时发现了问题。
胡英刚:
海水现在污染程度比较大,杂藻、病原体特别多。
原来是海水污染导致了种蟹的生育失败,螃蟹在每年繁育季节都会游到海边产卵,因此人工育蟹苗必须要用海水。
赣榆县沿海有23万亩的滩涂,那儿的地下海水一般不易受到污染。
1998年,胡英刚采用滩涂的地下海水繁育蟹苗一举成功。
果然不出所料,当地从养虾改养螃蟹的养殖户越来越多,对蟹苗需求巨大,这一年蟹苗的价格涨到了8000元一公斤,胡英刚育出的500多公斤的蟹苗为他挣到了200多万元。
胡英刚:
“我们搞河蟹苗有季节性,一年也就是三四个月时间,全国各地的小贩都来购货,从而拉动了几年光景,当时一个老百姓养蟹挣个十来万元钱,是很简单的事。
”
2000年胡英刚的养殖场完全放弃了养虾,把虾池用来育蟹苗。
看到胡英刚育蟹苗挣钱多了,到2001年一些养商品蟹的人也越来越多地加入到螃蟹育苗的队伍,这时胡英刚觉得有点不妙,蟹苗竞争加剧,他决定在蟹苗的饵料上寻求突破。
当时育蟹苗完全依靠从国外进口冷冻的轮虫、丰年虫作为饵料。
随着蟹苗养殖户的增多,进口饵料的价格也水涨船高。
程同湖:
“以前喂蟹用进口的丰年虫,价格非常昂贵的,最贵的时候,四五十万一吨的饵料。
”
胡英刚:
“没有轮虫怎么办,没有丰年虫怎么办?
自然界上很少,在河水中没有这种丰年虫。
苗的价位偏低,你的成本再增高的话,根本就划算不来的。
”
那时国内生产冷冻丰年虫的很少,而自然界中的蟹苗又吃什么呢?
胡英刚跑到青岛海洋所去打听,知道了螃蟹苗都十分微小,只能吃水中的有机物和微生物藻类,就开始研究用海水培养微生物藻类做成浆液代替进口饵料。
胡英刚: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就在前一阶段培养了单孢藻,到中后期都利用海水藻之类的,这个呢价格低廉,而且它的量很大很充足。
”
程同湖:
“替代饵料,也是自然的,但是它的营养成分不低于丰年虫,但它的成本远远低于丰年虫,便宜的时候几角钱一斤。
”
后来胡英刚又尝试着把养虾时曾用过的鸡蛋黄加进去,终于做成了用微藻加鸡蛋黄、鱼浆等做的浆液饵料。
这样每500公斤蟹苗就能比原来至少节省40万的成本。
2002年,胡英刚的蟹苗只卖七八百元一公斤,价格比别人的蟹苗都低,但他的利润仍然比别人的高。
客商胡本于:
“那时候客户很多的,他生产这个苗呢,基本上是生产出来马上客户就来买走了。
”
2003年当地的水产养殖户都知道了用海藻繁育蟹苗的方法,养殖成本的降低,使赣榆县的蟹苗养殖户一下子增加到近300家,因为养殖量的增大,蟹苗价格一路下滑,已由最初的几千元一公斤降到了八九百元一公斤。
2003年七八月份,胡英刚到山东莱州走访客户时,又发现了一种价高利大的鱼类。
胡英刚:
“菱鲆鱼,都十元钱到十五元钱一条,它的苗种,养这一条鱼总的成本最多30元钱,当时它的卖价卖到80元钱一斤,怎么算,不还有几十元钱的利润吗?
我们去参观了一下,当时给我的启发很大,那儿家家户户都搞,为什么我们在赣榆不去搞呢?
”
大菱鲆鱼是1992年从西欧引进的一种冷水鱼类,经过十来年的驯化,在国内也只有胶东半岛等少数几个地方可以养殖。
胡英刚觉得就像当年他最先育蟹苗一样,如果能在赣榆县最先养的话利润一定很可观,就决定在继续育蟹苗的同时尝试一下。
胡晓玲:
“我当时都不同意,因为水产行业这几年都在滑坡,稳一点好了,慢慢发展吧,搞得太快了也不行。
”
胡英刚的妻子孙平:
“有养的养了很多年了,恐怕到我们这儿养都晚了。
一直反对,我硬反对也没有用处。
”
大菱鲆对养殖环境的要求很严格,必须得有地下适宜的海水才能养,最适宜的温度是14度到18度,高于20度就会死亡,因此投资比较大。
胡英刚不顾家人的反对,2004年冬天,他拿出自己这些年靠养殖挣的钱,又贷款100多万元,共投资600多万元建了两个大菱鲆养殖场。
胡英刚:
“假如搞不好,我这20多年的积累也可能一下子都泡汤了,不管怎么样,我都决心搞下去,包括我的孩子都讲,劝他妈妈,说你别管了,反正这个钱都是爸爸挣的,随他吧。
”
2004年初,胡英刚从法国进口20多万条大菱鲆鱼苗开始精心饲养,他还没来得及把当年育的蟹苗卖掉,就发现大菱鲆鱼出了问题。
养殖场职工郭梦思:
“当时鱼生病了,鱼什么症状也没有,就是不吃饵料了,不吃食了,天天死。
”
胡英刚:
“我们亲自把鱼拿去化验,病状检测出来了,结果也开了很多药方。
”
大菱鲆鱼患了细菌性鱼病,令人奇怪的是胡英刚用遍了所有治这种鱼病的药,病就是不见好。
鱼死了就得扔掉,如果不及时治好鱼病,所有的鱼可能在几个月中全部死亡,再养下去,已没有意义,胡英刚决定放弃大部分还没有死的鱼。
胡英刚:
“当时几十万条鱼,想都保住,原因没找到,不可能把它都保下来,眼泪往肚里咽也得把这些鱼都放弃掉。
工人都哭了,他心疼啊,养了好几个月,大的都有一两左右了。
”
养殖场职工郭得富:
“一辆三轮车一辆平板车,两辆车往外拉,就用这个筐子,到那个闸口淌水的地方往那一倒,大海里面淌走了。
”
怀疑鱼病,怀疑买的是假药,怀疑是假饵料,走投无路的胡英刚一个多月好像老了几岁。
为了尽可能地找到死鱼的原因,胡英刚留下了六池子大菱鲆鱼,继续做各种尝试。
胡英刚的儿子胡宝振:
“爸爸以前不抽烟的,当时整天抽烟,很愁。
当时我妈肯定会埋怨的,在我们面前他们不提,不说,我估计背后肯定会说。
”
最后胡英刚又怀疑是不是还是地下海水出了问题,2004年11月,胡英刚又把海水拿去化验,果然是它捣的鬼。
技术员孟宪勇:
“我们也是有病乱投医吧,别的没办法,我们到青岛海洋所去化验水,结果这个地下水不适合养这个鱼,前面用的20米深的水,后来用的是50米深的水,有变化。
”
地下三十米的深度早已抽不出海水,而地下50米深的海水,矿物质含量超标,导致了大菱鲆鱼的生病死亡。
但在滩涂地带,这已是最好的海水,不用它,还能用什么水养呢,胡英刚只能试着来。
胡英刚:
“在这种前提下,我们决定用地上的海水,当时的海水温度很高,都超过30度,怎么办,我们就结合井水采取勾兑的方法,进行养殖。
”
技术员孟宪勇:
“排出来的水经过沉淀,然后达到沙滤里面,然后净化,净化以后抽到高水位,高水位那里就成混合水了,混合水有海水、回收水、井水。
”
没有任何经验可以借鉴,胡英刚只能做各种试验,当他把三种水混合在一起用在一个鱼池里一周以后,奇迹出现了。
胡英刚:
“结果出乎意料的是经过一个星期的调试,什么病不用药也好了。
生长、吃食也正常了。
”
2004年底,转危为安的胡英刚又投资80多万购进了一批鱼苗重新开始养殖,到了2005年底开始卖鱼的时候,价格已经由当初的160元一公斤跌到110元一公斤左右。
虽然有利润但已经没有他当初预想的那么高。
胡英刚:
“2005年是一个养殖的高峰期,有钱没钱都要养这条鱼
程同湖:
“看到这个行业有钱挣了,马上蜂拥而上,市场占有量需要量不成正比,是买方市场,价格马上下来了。
”
2005年初我国大菱鲆育苗已经十分成熟,北方沿海养殖大菱鲆鱼的县市大批增加,大菱鲆的价格一路走低,加上沿海不少地方地下海水资源枯竭,很多养殖户在2006年又放弃了大菱鲆鱼的养殖,而胡英刚却进一步加大了养殖量。
胡英刚:
“经过这一年的竞争,很多一哄而起的风气下去了,根据我走访的05年底养殖的情况看,厂家的养殖总量比往年下降了70%左右。
”
因为养殖总量的大幅下降,2006年春节以来,大菱鲆鱼的价格不断升高。
到3月份又回升到四五十元一公斤,胡英刚养的大菱鲆鱼大都正处在生长旺季,据他的经验预计到2006年底他的鱼大批上市时,市场价格会更高。
20
编导:
吴兴民摄像:
陈川平
协拍:
连云港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室 徐家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