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0092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风送莲香忆旧时.docx

24风送莲香忆旧时

风送莲香忆旧时

——岁月划痕之二十二

小时候,我家住的地方离保定市有名的古莲花池不远,从胡同出来就是税务角,从税务角向南走三四百米就是南大街口,再向西一拐,就是古莲花池的大门了。

五十年代古莲花池的大门可没有后来这么气派,矮小破旧,印象中也没有售票处,因为我经常和小伙伴们去那儿玩儿,从来都没有买过票。

门口虽然没有把门的,但里边有管理员。

有个胖子就爱管小孩儿,看到我们淘气他就喝斥追赶,我们都叫他“老宋”。

现在想起他并不老,也就三四十岁。

古莲花池中有三分之一的面积是池塘,分为东、西、南三个池,呈“品”字状。

三池间有水渠相通,连为一体。

池塘大体处于园子的中部,其亭廊楼阁多数沿水而建。

此园既然名为莲花池,池塘里自然种植的是莲花,莲花也就成了特色。

田田荷叶,菡萏芙蕖,临风映水,宛若仙境。

前人有诗赞道:

“一泓潋滟绝尘埃,夹岸亭台倒影来。

风动红妆香细送,波摇锦缆鉴初开。

宜晴宜雨堪临赏,轻暖轻寒足溯洄。

宴罢不知游上谷,几疑城市有蓬莱。

可我们孩子没有那么高的审美情趣,面对美景,我们是塘里芙蓉浑不见,池边桑树入眼来,总盯着南池东边的那几棵桑树上的桑葚。

那几棵桑树高大茂盛,一到春天就桑果满树,我们是长期跟踪,不断观察,没等它紫透,口水就已经下来了。

桑葚高高地挂在树上,我们是够不着的。

不过我们也有办法,就是用砖块儿投。

一次又一次地往树上投砖块儿,总有一些桑葚被砸下来,我们是不管脏净,抢到手就往嘴里塞。

搞这种采摘活动时,我们都倍加小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因为让管理员逮住,就得受到惩罚。

当时也不知道会有什么惩罚,反正感觉会很严厉。

我们只要有一个人发现管理员的影子,就会大喝一声:

“老宋来了!

”于是大伙便作鸟兽散。

被我们长期跟踪的还有桑树南边的枣树。

在园子东南角有一座假山,假山南边的土坡上长满了枣树,人们就叫它红枣坡。

红枣坡上的枣树虽然也有一房多高,但却只结小酸枣。

那个年代小酸枣对我们孩子来说也是美食,当秋风吹红酸枣的时候,我们总要到那里摘个够。

不过这种采摘,也很危险,虽不会招来“老宋”,但树上有比“老宋”更厉害的角色,那就是虫子。

它是一种绿色的浑身长满毛刺的虫子,脊背上有蓝色的条纹,现在觉得它可能是绿刺蛾的幼虫,当时我们管它叫“扫虫”。

它会蜇人,不小心让它蜇了,会疼得难以忍受,哭也没有用。

有一次我被蜇了,疼得要死,跑回家偷偷告诉奶奶。

奶奶给我抹了面酱,虽然感觉效果并不明显,但也不敢声张,怕母亲知道了,又训斥我“发废”。

树上这种虫子很多,稍不小心就会被蜇到,所以我们摘枣也不能尽兴。

这座假山上有一座挺小的亭子,叫六幢亭。

据说是因为亭子里有辽金元时期的六座经幢,才叫了这个名字。

不过我们看到的时候经幢已没有那么多,但名字并没有改。

从六幢亭边能清楚地看到假山南侧的围墙以及墙那边的房子,据说那边是群艺馆。

在假山西侧还有一座小亭,叫不如亭。

我一直以为是哪个失意文人建了这么个亭子,后来才知是杜牧“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中的意思。

不如亭的西南边有一个露天影院。

虽说是露天影院,可在我的印象中它也曾有过棚子。

我们班的大王子杨同学,能混入影院看电影,不用买票的。

他也曾带我混过两三次,可由于我心虚胆怯,始终不敢果敢坚定地趁乱往里挤,一次都没有成功过,而他每次都能进入。

不过我还是在里面看过不少电影,都是父母带我进去的。

多数是外国片,有《逃亡者》,有《警察与小偷》,有一部少年与蝗虫精斗争的外国儿童片,想不起名字了。

其中,苏联拍的一部电影《熊哥哥熊弟弟》最有意思,是真狗熊演的。

熊哥哥是马戏团的明星,要住星级宾馆,要坐高档汽车,要泡漂亮熊妞,还耍大牌,就是不好好练功。

而熊弟弟虽是无名之辈,却默默地苦练。

后来有重要演出,熊哥哥上不了场了,熊弟弟救场,大获成功。

电影中的真狗熊都穿着衣服,站着走路,可逗啦。

这座假山的东北边有一个小院,我经常看到一些穿戏装的人在里边练功,这些人以小女孩为主,不知是一个剧团,还是一个戏曲培训班,怎么会住到了古莲花池里。

后来听说,这个很不起眼的小院,也是一处景点,叫寒绿轩。

在这座假山的东北边还有一条水渠,是连接东池与南池的水渠,叫东渠。

这条渠由青砖砌成,有一丈多宽,渠边上有砖砌的护栏。

渠里水不深,布满浮萍,浮萍下有小鱼。

在南池与东渠的交接处,有一座汉白玉的石桥,三拱,据说是元代修建的。

元代石桥的北边还有一座更大的假山,不知其名,只知山上的小亭叫观澜亭,大概是因为能看到四周的波澜才这么叫的吧。

亭下有一座汉白玉雕成的老寿星雕像,有一米多高,额头又大又突出,一手拄杖,一手托桃,笑眯眯地看着来往的游人。

我们每次去了都要好好摩挲一阵儿他那夸张的门楼头。

大概是孩子们摸得次数太多,那地方光滑得像玻璃一样。

有时候我们还会在老寿星头上吐些口水,然后使劲地拍几下。

为什么?

不知道,大概为了听响吧。

在老寿星的西北边,还有一个汉白玉雕刻的仙女,她比老寿星好像高一点儿,一米四五的样子,放置在了高处悬出的石头上。

爬高是孩子们的乐趣,我们每次都要爬上去,摸摸她的手和脸,从不考虑是否危险。

这座假山的北边,还有一座假山,就位于古莲花池正门刚进门的地方。

古莲花池的正门位于整个园子的东北部,这座假山算是它的山石照壁吧。

据说过去山坡上曾广植花草,名为“春午坡”,不过我们去玩儿的时候是一棵都不种了,除了石头,就是光秃秃的黄土。

1966年的时候,我的初中汪同学玩照相机,曾带着我们一帮人到古莲花池照相。

那时不少单位都在门口建毛主席雕像,古莲花池也在春午坡建了一座。

雕像是挥手的姿势,立意是“毛主席挥手我前进”,所以我们先在这里照了张合影,以表达紧跟毛主席前进的决心。

这张合影是自拍还是让别人帮忙拍的,已记不清,反正照片中也有汪同学。

我们在园里应该是照了好多张相,可现在我手里只有这一张。

(照片)

春午坡的东边是碑廊,西边是走廊,走廊的墙上好像也镶嵌着碑刻。

东边的碑廊是半开放式的,没有围墙但有一人多高的竖直的木栏。

透过木栏,人们可以看到里边十多通石碑的正面和侧面,但看不到背面。

我们这帮小孩儿就想钻进去,侦察一下石碑背面是什么。

其实这也是个借口,我们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进去摸摸,来个零距离接触。

可那木栏的空隙太窄,似乎钻不过去。

于是我们就一个一个地试,终于有人找到了侧着头可以钻入的地方,于是大伙就都跟着钻了进来。

进去后,我们绕着石碑来回看,发现石碑背面跟正面没有多大差别,都是字,也都看不懂。

有些字不认识不说,还竟然没有一个标点符号,让我们老师看了一定给零分。

而且所有的碑文都不是白话,尽是之乎者也,我们没有一人看得懂。

其实我们钻进去也不是为了看懂它,亲手摸了,目的也就达到了,于是我们又想出来。

可大事不好了,我们钻进去的那个地方怎么也找不到了。

大伙争相朝记忆中的空隙钻,可就是钻不出去。

于是我们只好又一个一个地试。

终于有个小个子的孩子钻了出去,大伙也松了口气。

可问题又出现了,个子大点儿的孩子从这儿钻不出去,其中就包括我,我急得汗都下来了。

于是,里边的孩子又像没头苍蝇似的在空隙中乱撞起来。

谢天谢地,最后我们还是找到了那个宽的地方,所有人都钻了出来。

这之后我是再也不敢钻进去了。

过了春午坡,在东池的东北角上可以看到一个四角小亭,叫濯锦亭,听着像洗衣裳的地儿,可里面买冷饮和小食品。

由此向东是很长的长廊,长廊的墙上镶嵌着许多碑刻,听说上面的字都是很有名的人写的,不过那时我一个也不认识。

其中有一块我知道是清朝皇帝写的,老大个儿的繁体字,我看着是“飞龙”,别人非说是“龙飞”,还说古人写字是倒着写。

后来才知道字是康熙爷写的。

他铲除权臣鳌拜之后,觉得自己终于可以自由腾飞了,一时兴起,就写下这两个字。

据说那时他才16岁,可碑上的字雄浑遒劲,非常大气,不像是孩子写的。

由于这两个字是皇帝写的,放置的地方也显得特殊一些,建了一座跨路的轩榭,临水的一面还凸入水中,名为高芬轩。

濯锦亭的东边则是一座图书馆,叫直隶图书馆,是清代建的两层西式砖楼。

学校曾组织我们在里边看过书,但我印象深刻的是在里边看过一次纪念建党40周年的展览。

之所以印象深刻,是因为从展览上知道了建党的领导人陈独秀后来竟然成了坏人。

直隶图书馆的西南边是水东楼。

水东楼与直隶图书馆挨得很近,是一座古式的二层楼,我从来没有进去过。

由水东楼向南跨过一座东渠上的小桥,就是前面提到过的上有观澜亭的假山。

这座假山下有石头砌的洞,我曾想进洞探险,可发现洞口都是人们拉的臭臭,而里面又黑得伸手不见五指,就没敢往里边钻。

可我们班的大王子杨同学却告诉我,洞里有搞对象的,还干坏事。

我不相信,里边臭烘烘,谁会有心情在那儿搞对象呢?

听说,大王子曾带同学到莲池偷看搞对象的,人家有亲密动作,他们就向人家扔小砖块儿。

这自然会引起人家的愤怒,一般都会痛骂,有时还会追赶。

有一次他们就差点儿被人家追到。

我没有参加过这类活动,但看过跳舞厅里那些搞对象的跳舞。

从有观澜亭的那座假山往东走,有一座古式建筑,听说以前叫“藻咏厅”,应该是吟诗作赋的地方,但当时已辟为舞厅,改称康乐厅,我们小孩就叫它跳舞厅。

每天晚上那里都会传出乐队热烈喧嚣的伴奏声。

印象中跳舞厅是购票才能进入的,但小孩购票也不让进。

一到晚上整个园子就那儿热闹,自然也吸引我们过去看。

有些大孩子跟我说,跳舞的男女会抱在一起,看着可过瘾啦。

在他们的蛊惑下,我也到竹杆围成的墙圈外面偷看。

隔着门窗上的玻璃,我隐约能看到晃动的身影,并没有感到多么有趣。

跳舞厅的北面是太湖石假山,过太湖石假山向西北有一座高出地面不少的小桥(后改建为石拱桥),过小桥是一个夹于东池与西池间的小岛,岛上有一亭,名为临漪亭,它是整个园子的中心。

小岛向北有曲折的小石桥与对岸相连。

由太湖石假山向西,是连接西池与南池的水渠,水渠上也有一座小桥。

过了小桥,路北有一座灰楼,它就是河北省博物馆。

它的门口有几门锈迹斑斑的土炮,我们到这儿玩的时候,一般都跨上去把它当马骑。

印象中我上初中之后曾到里边看过两次展览,一个是纪念抗日战争胜利20周年,一个是有关抗美援越的。

抗美援越展览上有一个照片特别让人震撼,那就是一个美国兵将匕首插入一个越南男子的腹部,要活取人肝吃。

我看后非常气愤。

省展览馆的西北依次是小方壶、君子长生馆、小蓬莱、响琴榭、洒然亭等景点。

古莲花池的池子中除了种植莲花,还养鱼。

先前好像都是小鱼,到三年困难时期里面有了大鱼,我觉得应该是特意撤的鱼苗,因为那些鱼多数是红鲤鱼。

这种红鲤鱼我以前只在年画上见过,以为是画家图吉利把黑色的鱼故意画成了红色,没想到现实中还真有红色的鲤鱼。

它们引起我注意的时候,个头已经很大,你向水里扔点儿吃的,就会有一大群过来争抢,有的会翻出水面,看了煞是喜人。

那时候人们看到活物,首先想到的就是能不能吃,何况它就是好吃的鲤鱼,于是就有人偷钓。

他们不用钓鱼杆,而是用“暗线”。

即把钓线绑在藏于手中的小木柄上,将钩沉入水中,他坐在池边的石头上假装赏荷。

一旦有鱼咬钩,便迅速拽出,将钓上的鱼藏入包中。

由于池中鱼很多,还是比较好钓的。

我看了很眼馋,决定也偷钓一把。

便将缝衣针烧红弯钩,在针眼处拴上结实线,在钩尖处挂上蚯蚓,之后也像偷鱼贼那样将线沉入水中,等鱼上钩。

由于我自造的鱼钩太不专业,没有倒刺,多数情况是鱼饵白白犒赏了鱼群。

但有一次我的鱼钩真的钩住一条鱼,它拼命向下拉我手中的线,不但发出了响动,还溅起了水花。

我从没有想到自己会钓到鱼,立即慌了神,怕被管理员看到捉住,不由自主地松了手,眼看着鱼带着线逃走了。

垂涎池中鱼的不光有我,还有水鸟。

我经常看到一种翠蓝闪亮的长嘴水鸟能从水里叼出鱼来。

这种水鸟非常好看,尤其是它落在莲花茎苞上的时候,叶绿花红,加之它的翠蓝,天然就是一幅绝美的国画。

不过水塘中并不都是红鱼翠鸟,还有邪恶的怪物。

一年夏天的一个中午,我一个人到古莲花池玩耍,在君子长生馆北边的水面看到不少“棒棒游”(宽黾蝽),就下到水边的石头上,想近距离地观察一下这种像干树枝的虫子为什么能站立在水面上,它跑动起来为什么不沉。

我站到石头上时,正好有几只“棒棒游”就在我的脚边,我便蹲下来准备捕捉。

就在我全神贯注正要下手之际,无意间看到一个令人惊骇的怪物:

一个核桃大小的三角形脑袋从我脚下的一个垂直的深洞探出,眼中全是凶光。

我感觉它马上就要发起攻击,头发顿时竖了起来,连气都不敢出了。

我悄悄地抬起手臂,慢镜头般地站起来,唯恐动作大了引发它的攻击。

待完全站直后我才猛然转身跳离了那块石头。

我想把我看到的情况告诉别人,可旁边只有聚精会神下棋的老头,我不便打扰他们,只好惶惶地离开了莲池。

回去后,我没把此事告诉任何人,一连几天都提心吊胆,总想着那恐怖的情形。

我不确定它是不是毒蛇,但觉得它肯定是一个凶狠邪恶的家伙。

到了冬天,古莲花池好玩儿就少了,但可以滑冰。

它的东池建成了冰场,时尚青年都到那儿显示时尚。

可我们这些孩子连买双球鞋都难,谁能有冰鞋呢?

而且入场还要买票,我们手里都没有钱,于是就只有看的份。

看得时尚青年们在冰上一圈一圈地飞,我们也心里痒痒,就想进去试一试。

于是我们几个人就从东池的边上悄悄进入了冰场。

东池夜里有人洒水,冰面冻得很厚,也很平,我们在上面一跑感觉还真滑,于是就在上面打“跐溜滑”。

我们还没玩儿一会儿,就被冰场管理人员发现了,他们一边吆喝,一边向我们追过来。

我们吓得立马向桥下跑。

“跐”地一下,我摔了个后仰,虽然头上戴着棉帽子,但我还是磕得头昏目眩。

我顾不得这些,爬起来又跑。

直到穿过小桥,来到桥西,才松了口气。

不过我还是想赶紧上岸。

西池的冰面没有养护,布满了融化的小坑,不那么滑,我大步跑向岸边。

就在我跑到离岸只有两步的时候,我一脚踩碎了岸边的薄冰,掉入冰冷的水里。

由于落水的地方离岸很近,我一把抓住了岸边的石头,爬了上来。

由于极度紧张,我根本没有注意到我是否踩到了池底。

不管池水深浅,反正我是上来了。

我的鞋湿了,棉裤也湿了,冷得很,匆匆忙忙跑回了家。

成年以后,我就很少去古莲花池了。

听说现在已全部恢复了清代的十二美景,有机会的话,一定故地重游,对照实景做一番新的回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