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奥数练习17.docx
《六年级奥数练习1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年级奥数练习17.docx(15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年级奥数练习17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23课时)
第1课时
1.1水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课堂学习设计
[科学探究]
一、地球上水的组成和分布
1.地球上的水主要以液态形式存在,也有少量的水以固态和气态形式存在。
2、海洋水是地球水的主体,约占地球总水量的96.53%。
它覆盖了地球大约71%的表面。
3.陆地淡水尽管只占总水量的2.53%,但水体的种类却非常多,与人类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4.地球上各种状态的水,在温度等条件的改变下,会发生变化,因此地球上各种水体是相互联系的。
[讨论]你能用学过的知识来证明我们周围的空气中也有水吗?
[答]可以利用水蒸气遇冷能液化成液态水的知识来回答。
例如,在夏天,当我们从冰箱里拿出一瓶饮料,刚拿出时,瓶子外面是干而冷的,过一会儿,瓶子外壁会有水珠出现,这些水珠就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而成的,从而可以证明空气中存在着水蒸气。
二、水的重要性
1.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物质之一。
人和所有的动植物都需要水。
如果生物体内缺水到一定程度,生命就会停止。
2.水和生命的关系。
(1)水是地球生命有机体的组成之一。
人体中含水量占人体总重的2/3以上,一般动物含水量占体重的70%~80%,其中水母占98%,草本植物中约占70%~85%。
(2)水参与地球生物体的活动过程,即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例如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之一就是要有充足水分。
(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例如生活在沙漠地区的仙人掌,为了得到并保证充足的水分,茎、叶的形态都发生了变化,能有效防止水分的蒸发,而根却非常发达,可达几十米深。
(4)总之,水对生命活动可以说是至关重要的。
对人来说,水比食物更重要。
[讨论]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是不是不需要水?
[答]生活在沙漠地区的骆驼,与其他生物一样需要水。
它为了能适应沙漠地区的生活,可以通过关闭汗腺从而可以在较长时间内保持体内的水分,并且通过嗅觉系统可以在数千米以外“闻到”水源。
三、水的循环
1.阅读p.5水的循环图。
2.水循环的涵义:
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地球上的水体、土壤和植物叶面的水分通过蒸发和蒸腾进入大气。
通过气流被输送到其他地方,在一定条件下,水汽遇冷凝结成云而降水,又回到地面。
在重力的作用下,降落到地表的水经流动汇集到江河湖海。
在运动过程中,水又会重新经历蒸发、输送、凝结、降水和径流等变化。
3.水循环的领域。
(1)海陆间循环。
可以表示如下:
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水循环中最重要的,它能使陆地上的水资源得以再生和补充。
(2)内陆循环。
(3)海上内循环。
[典型例题解析]
[例1]地球上有丰富的水,为什么我们还要提倡节约用水?
[解析]本题的解答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地球上水体总量确实不少,但有96.53%是海洋水,淡水只占2.53%,且淡水的主体又是目前尚无法利用的冰川,可利用的淡水只占淡水资源总量的0.3%;
(2)淡水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分布不均匀,世界上各个地方水资源不同;同一地方,在不同季节相差也很大;(3)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污染十分严重,所以我们要提倡节约用水。
[答]略
[例2]分析下面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运动过程框图,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框图中A、B、C、D、E所表达的水循环中的各种环节名称。
(2)目前人类对水循环中哪一环节可以施加影响?
请举例具体说明。
[解析]海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循环是地球上水循环中最重要的一种循环形式,要正确填写出题目中所要求的各种环节的名称,必须了解海洋和陆地之间水循环的具体过程:
广阔的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随着气流运行,被输送到大陆上空,其中一部分水汽在适当的条件下凝结,形成陆地上的降水。
降落到地面的水,一部分沿着地面流动,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
两者经过江河汇集,最后又回到海洋,完成海洋与陆地之间的水循环。
回忆了海陆间水循环的具体运动过程,题中第一小题的答案便迎刃而解。
要回答第二小题的问题,首先要想到目前人类对水资源利用所采用的一些措施,诸如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调水等等,然后思考一下这些措施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属于何种环节,问题便可得到解决。
目前人类活动对全球水汽的蒸发、凝结、输送等环节几乎没有影响,而对地表径流输送,在局部地区却可以施加某些影响。
[答]
(1)A:
水汽蒸发;B:
水汽输送;C:
陆地降水;D:
下渗作用;E:
地表径流。
(2)地表径流:
修建水库、引水灌溉、跨流域引水(如南水北调)。
[课内练习]
1.地球上储量最大的水体是(A)
A.海洋水D.陆地水C.冰川水D.湖泊水
2.陆地水是人们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人类较易利用的只占淡水总储量的0.3%,它主要包括(D)
A.河水、湖泊水、地下水B.陆地水、冰川、江河水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D.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3.下列生物体中含水量最多的是(B)
A.青蛙B.水母C.人体D.植物种子
4.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和气态,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中,形成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大气水主要是由海洋表面水蒸发而来。
5.分布在地球各处的水通过蒸发、水汽输送、降水、下渗,沿地表或地下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和过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并在进行着持续不断的循环。
6.水是生物生存所需的最基本的物质之一,因为水不仅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所以我们每个同学都要做到节约用水且保护水资源。
[课时小结]
重点:
1.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
2.水的循环和水体的运动。
难点:
水循环的过程。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地球上水的状态呈(D)
A.液态和固态B.液态和气态C.气态和固态D.固态、液态和气态
2.目前人类活动可以对水循环施加影响的是(D)
A.全球大气的水汽输送B.全球大气的降水
C.全球陆地地表径流输送D.局部地区的地表径流输送
3.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C)
A.湖泊水的蒸发B.江河水的蒸发C.海洋水的蒸发D.植物的蒸腾作用
4.关于水循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B.水循环只发生在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C.水循环只发生在海洋上空与陆地上空之间
D.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5.能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的水循环存在于(A)
A.海洋与陆地之间B.陆地与陆地之间
C.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D.地表面与地下之间
6.下列人类活动中有利于淡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的是(B)
A.工业废物的任意排放B.植树造林,修建水库
C.大量推广使用农药和化肥D.生活垃圾和污水任意倾倒
7.地球上的陆地水是人类生产、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
大气水占地球上水储量的比例极少,但它在水循环中的作用却很大。
8.陆地水主要指江河水、湖泊水、地下水和冰川等。
[深化提高]
9.根据下图完成下面空格。
(1)海洋水通过B蒸发,形成大气水,大气水通过A降水重新落到海洋上,海洋
上空的大气水通过C水汽输送到达陆地上空,再通过D降水落到陆地上,陆地上的水通过F河流或地下河流人海洋中,也可以通过E蒸发形成大气。
(2)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海洋水、陆地水和大气水之间的相互转换和运动。
第2课时
1.2水的组成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水和生命密不可分,有水的环境里才可能有生命。
这是因为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生物的生命活动也离不开水。
2.在人体中水分占人体总重的2/3以上。
3.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液态存在,另外一部分则是以固态和气态存在。
4.水循环的动力是太阳光的照射。
能给陆地上水得到补充的水循环是海陆间循环。
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主要由叶通过蒸腾作用将水散发到大气中成为气态水。
[科学探究]
一、水的电解
1.电解水的实验。
(1)在水电解器的玻璃管里注满水,接通直流电;
(2)可以观察到:
两个电极上出现气泡,两玻璃管内液面下降;
(3)用点燃的火柴接触液面下降较多(即产生气体体积较多)的玻璃管尖嘴,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气体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点燃时发出一声轻微的爆鸣声),这个玻璃管中产生的是氢气;用带火星木条接近液面下降较少的玻璃管尖端,慢慢打开活塞,观察到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这是氧气;
(4)产生氢气的那个电极是负极,产生氧气的那个电极是正极;
(5)通过精确实验测得电解水时,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是2:
1。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在通电条件下,生成氢气和氧气,这个过程的文字表达式为水
氢气+氧气。
3.实验结论:
氢气中的氢和氧气中的氧是从水中产生的,所以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二、水的重要性质
[讨论]同学们在生活实际中知道水的哪些性质?
分组讨论后,汇总填写下表。
颜色
无色
沸点
100℃
气味
无味
凝固点
0℃
状态
液态
水的异常现象
一定质量4℃时体积最小
[课内练习]
1.根据电解水的实验填写下表。
气体体积
体积比
检验气体
是什么气体
正极
少
=
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氧气
负极
多
能燃烧,火焰呈淡蓝色
氢气
2.通常情况下,水是一种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
常压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3.实验证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课时小结]
重点:
1.电解水的实验。
2.水的组成。
3.水的重要性质。
难点:
电解水的实验及实验得出的结论。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电解水时生成了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和氧组成的。
电解水的变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水
氢气+氧气。
2.标准状况下,水的沸点是100℃,凝固点是0℃。
3.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清澈透明,喝起来有一种甘甜的滋味,因此矿泉水是纯净水。
这句话对吗?
[答]这句话是错误的。
因为物质是否纯净,要从是否只含有一种物质,还是含有多种物质去分析。
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中含有多种矿物质,因此它含有多种物质,应该不是纯净物,而是混合物。
4.下列对水的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B)
A.水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
B.纯净的水略带甜味
C.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100℃
D.通常情况下,-10℃时水是固态
5.一只烧杯中盛有100克水,测得不同温度下的体积如图1—1所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相同质量的水4℃时体积最小。
6.任何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而水在这方面却有一种异常现象,这就是当温度低于4℃时,水的体积是膨胀的(即反膨胀现象),结成冰体积更大。
[深化提高]
7.你曾把饮料放到冰箱(或冰柜)中冷冻过吗?
请你用科学探究的方法回答将一瓶可口可
乐(玻璃瓶盛放)放入冰柜中可能出现的情况:
(1)提出问题:
将可口可乐瓶放入冰柜中冷冻将会发生什么现象?
(2)建立假设:
可口可乐瓶可能在冷冻过程中破裂。
(3)实验设计:
将一盛满可口可乐的玻璃瓶(密封)放入冰柜,过一段时间取出观察。
(4)观察到的现象:
瓶子在可乐结冰后破裂。
(5)得出结论:
可乐中的主要成分是水,水在结冰时体积膨胀,最后使瓶子破裂。
(6)合作交流。
第3课时
1.3水的密度
(一)
学习目标
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认识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该物质的密度,知道不同的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
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2.会写密度的定义公式,并会用来解决简单的问题。
能说出单位(国际主单位和液体的常用单位),以及两个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社会调查]
1.你知道你家(或你亲戚、朋友、同学)每个月大约需要用多少自来水吗?
2.你知道用什么来计量一家一户一个月的用水量吗?
3.你知道自来水厂是根据什么来收费的吗?
4.你知道现在自来水厂收费的价格是多少?
[科学探究]
一、新课引入
1.家里的水表的计数单位是立方米,记作m3。
2.自来水厂的计算单位是吨,符号为T,1吨(T)=1000千克(kg)。
二、密度概念的建立
1.自来水厂的吨和水表中的立方米一定有一种联系,这种联系是什么?
2.实验。
(1)用量筒量出4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40克;
(2)用量筒量出8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80克;
(3)用量筒量出100厘米3的水,用天平测出它的质量是100克;
(4)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1克/厘米3,即1厘米3水的质量为1克;
(5)l克/厘米3可以写成1克·厘米-3。
3.结论。
(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
(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恒量,即
=1克/厘米3;
(3)不同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不同。
三、密度的概念
1.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2.密度的计算公式。
密度=
用符号表示为ρ=
公式中ρ表示密度,m表示质量,
V表示体积。
3.密度的单位。
国际主单位是千克/米3,常用单位是克/厘米3,两个单位的关系为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或1千克/米3=
克/厘米3。
水的密度=l000千克/米3,它所表示的意义为1米3水的质量为1000千克。
4.对于同一种物质,密度有一定的数值,它反映了物质的一种特性,跟物质的质量、体积的大小无关。
5.对于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
不同物质间密度大小的比较方法有两种:
即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物质密度大;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物质密度大。
四、常见物质的密度表
1.密度表中,除水蒸气外,其他气体都是在0℃、1标准大气压下所测定的数值。
[思考]从这里你知道为什么吗?
这说明在温度不同、气压不同的情况下,同一物质的密度可能是不一样的。
我们应该认识到密度与物质的熔点、沸点一样都属于物质的特性之一。
2.从表中可以知道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
一般地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相差不是很大,气体比它们小1000倍左右。
3.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水银的密度为13.6克/厘米3。
[典型例题解析]
[例1]根据密度公式ρ=
可知,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与体积成反比,这样的看法对吗?
为什么?
[解析]这样的看法都是错误的。
因为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其大小与物质质量、体积的大小均无关。
当物质的体积扩大一倍时,其质量也随之扩大一倍,而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密度值不变。
只有在两种不同物质的密度大小比较时,当体积相同时,质量大的密度也大(密度与质量成正比);当质量相同时,体积小的密度大(密度与体积成反比)。
[答]略
[例2]“铁比棉花重”这种说法对不对?
[解析]我们平时所说的“铁比棉花重”实际是“铁的密度比棉花大”的不严格的讲法,或者是当体积相同时,铁的质量比棉花的质量大的一种省略说法。
事实上,一枚铁制的大头针要比一条棉絮轻(质量小)得多。
[答]略
[课内练习]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D)
A.密度越大的物体,质量越大
B.体积越小的物体,密度越大
C.体积越小的物体,质量越大
D.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组成的实心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
2.如果一杯水全部结成冰,那么(D)
A.质量、体积、密度都不变B.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大
C.质量不变,体积与密度均变小D.质量不变,体积变大,密度变小
3.气体由于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当一定质量的气体被压缩后,它的密度(A)
A.变大B.变小C.不变D.都有可能
4.甲、乙、丙三只实心的铁球,若甲球的质量是乙球质量的3倍,乙球的体积是丙球体积的2倍,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A.三只球的密度相同D.甲球的密度最大
C丙球的密度最小D.无法确定哪只球的密度大
[课时小结]
重点:
1.密度概念的认识和理解。
2.密度的计算公式。
3.密度的单位和换算。
难点:
1.密度概念的建立。
2.密度是物质特性之一的理解。
课外同步训练
[基础过关]
1.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米3,读作铁的密度为7.9×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的意义是每立方米铁的质量为7.9×103千克,7.9×103千克/米3=7.9克/厘米3。
2.某物质的质量为3.56×103千克,体积为400分米3,则该物质的密度为8.9×103千克/米3,合8.9克/厘米3,查密度表可知道,该物质可能是铜。
3.甲、乙两种液体的体积之比为1:
3,质量之比为2:
1,则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6:
1。
如果甲、乙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是5:
4,质量之比为3:
1,则甲、乙的体积之比是12:
5。
4.将一瓶水倒掉一些后,对剩余部分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C)
A.质量变小,密度变小B.质量不变,密度不变
C.质量变小,密度不变D.质量变小,密度变大
5.下列关于密度的说法正确的是(D)
A.密度小的物体体积大B.密度大的物体含物质多.
C一个物体放在地球上不同的地方,密度也不同
D.任何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深化提高]
6.两块实心的正方体铁块,大的正方体边长是小的正方体边长的2倍,则大小正方体铁块的密度之比是1:
1,体积之比是8:
1,质量之比是8:
1。
7.两种不同物质制成的实心金属球甲、乙,乙球的质量是甲球质量的2倍,甲球的直径是乙球直径的2倍,则甲球的密度是乙球密度的(D)
A.2倍B.1/2倍C.8倍D.1/16倍
8.三只完全相同的杯子中装有等质量的水,把质量相等的铁块、铜块和铅块浸没在水中而水未溢出,已知三种金属的密度是ρ铅>ρ铜>ρ铁,则杯中水面上升最高的是(A)
A.装有铁块的杯子B.装有铜块的杯子C.装有铅块的杯子D.无法判断
9.某钢瓶中装有氧气,瓶内气体密度为8千克/米3,在一次急救中用去了其中的
,则剩下气体的密度为(A)
A.2千克/米3B.4千克/米3C.6千克/米3
D.因密度是物质的特性,故保持不变还是8千克/米3
第4课时
1.3水的密度
(二)
学习目标
1.巩固密度的概念和基本知识。
2.了解密度的应用。
3.学会密度的有关计算方法。
课堂学习设计
[课前练习]
1.由于一种物质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因此我们可以用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来表示物质的这种特性,这种特性就是物质的密度。
2.煤油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合0.8克/厘米3,它表示1立方厘米煤油的质量为0.8克。
3.将一块正方体的木块分成完全相同的八个小正方体木块,则对于每一小块木块来说,正确的是(B)
A.质量和密度都为原来的1/8B.质量为原来的1/8,密度不变
C.质量不变,密度为原来的1/8D.质量和密度都不变
4.甲、乙两只实心球,甲的体积是乙体积的一半,乙的质量是甲质量的3倍,则甲、乙两球的密度之比为(B)
A.3:
2B.2:
3C.6:
1D.1:
6
[科学探究]
一、密度知识的应用
根据密度的计算公式ρ=m/V可以:
已知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4.判断物体是否空心,具体方法有三种:
先假定物体是实心的,通过计算。
则物体是空心的。
其中通过比较体积的方法最好,既直观,又便于计算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V物-V实。
在用计算方法解决上述实际问题中,都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匹配。
二、有关密度的计算
[典型例题解析]
[例1]一个质量为4.5千克的铁球,体积是0.7分米3,它是空心的还是实心的?
如果是空的,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ρ=7.2×103千克/米3)
[解析]判断一个物体是否空心有三种方法,而此题又问空心部分体积,所以从体积入手比较简便。
假设铁球是实心的,根据密度计算公式得
V=
=
=0.625×10-3米3=0.625分米3<0.7分米3
所以VV空=V物—V=0.7分米3—0.625分米3=0.075分米3
[答]略
[例2]一只空瓶质量是200克,装满水后总质量为500克,装满某种液体后总质量是740克,求这种液体的密度。
[解析]由总质量分别求出水和液体的质量,再根据V=
求出水的体积即为瓶的容积,就可求得该液体的密度。
m水=m水瓶—m瓶=500克一200克=300克
V水=
=
=300厘米3
V水=V容=V液=300厘米3
m液=m液瓶—m瓶=740克—200克=540克
所以ρ液=
=
=1.8克/厘米3
[答]液体的密度为1.8克/厘米3。
[例3]一枚镀金的铜质奖牌,质量为17.06克,体积为1.8厘米3,求这枚奖牌中铜和金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
(ρ铜=8.9×103千克/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
[解析]奖牌的质量m=m铜+m金,
奖牌的体积V=V铜+V金,
根据密度公式可求得答案。
m铜+m金=17.06克①
ρ铜=8.9×103千克/米3=8.9克/厘米3,ρ金=19.3×103千克/米3=19.3克/厘米3
V铜=
=
V金=
=
+
=1.8厘米3②
由①②两式可求得:
m铜=15.13克
m金=1.93克
[答]略
[课内练习]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