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9242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6.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docx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必修一专题七:

第一课英国代议制的确立和完善

课程标准:

了解《权利法案》制定和责任制内阁形成的史实,理解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课前预习案】见《优化设计》P55

【课堂合作探究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朱元璋)因考虑到“人主以一身统御天下,不可无辅臣”,遂于是年九月“置四辅官”。

要求他们“宜体朕怀,心常格神,行常履道,位理赞化,以安生民”。

——魏千志《明清史概论》

材料二(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

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

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

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

——《明神宗实录》

材料三“光荣革命”后的一段时间里,国王仍能独立行使行政权。

……此时的君主立宪政体仍显粗糙。

……(汉诺威王朝的)乔治一世和乔治二世来自德意志,不谙英国事务,很少出席内阁会议。

时间一长,国王不出席内阁会议便也成了惯例。

而且,从1714年之后,乔治一世再也没有否决过内阁会议的决定,事实上放弃了对行政权的控制。

这祥,内阁会议先就莱事作出决定,然后提交国王认可。

如此,一个对议会负责的内阁政府形成了。

——《历史教学研究与资源》

请回答:

据材料一、三,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形成的原因。

(3分)

据材料二、三,比较明朝内阁与英国内阁的不同之处。

(4分)

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中、英两国内阁制度对本国历史发展产生的主要影响。

(4分)

【课后练习案】

1.从1832——1884年,英国议会先后通过三次选举改革法案()

①显示了城市化的发展进程②反映了工人阶级斗争的影响

③工业革命引发的社会变迁④标志着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2.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进步的共和主义者赖德洛指出:

“国家本来可能在一个短时期达到人类所向往的幸福境界的,然而却由于他一个人的野心而使所有善良的人的希望破灭了。

”他这句话是对()

A.克伦威尔军事独裁的抨击B.查理一世专制统治的批判

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否定D.查理二世复辟统治的不满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不仅反映了它们本身发生的地区即英法两国的要求,而且在更大得多的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整个世界的要求”。

这表明,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成功标志着()

A.工业生产方式确立B.工业资产阶级胜利

C.新社会制度的胜利D.君主制度的衰亡

4.中新网报道,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

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

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B.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

C.英国政府是英国国家的实际决策机构D.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

5.某书记载:

“(某国)都城有公会所,内分两所,一日爵房,一日乡绅房。

爵房者,有爵位贵人及耶稣教师处之;乡绅房者,由庶民推择有才识学术者处

之。

国有大事,王谕相,相告之爵房,聚众公议,参以条例,决其可否,辗转告乡绅房,必乡绅大众允诺而后行,否则寝其事勿论。

”这段文字描述的最有可能的国家是()

A.中华民国B.英国C.美国D.德国

6.历史知识竞赛中,主持人问题:

“作为一位英国人,要想成为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假如你是参赛选手,你应该选择的是()

①成为某一政党领袖②所在党在议会选举中成为多数党

③必须通过国王的任命④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

A.①②③B.①②C.②③④D.①③④

7.1688年英国的“光荣革命”一直为西方的政治家和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这次没有流血的宫廷政变被称之为“革命”,从政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主要是因为它()

A.推翻了英国的君主统治B.改变了国王的权力来源

C.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D.保证了工业革命的进行

8.1840年4月7日,英国下议院以271票对262票的微弱多数通过内阁的侵华议案,5月10日,英国上议院也通过了这一议案。

这表明英国

①内阁拥有立法创议权②内阁对议会负责

③议会的重心在上议院④实行三权分立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9.1781年英军在约克敦投降,国内舆论纷纷指责国王乔治的个人干预造成了英国在北美的巨大失策。

……1782年,首相诺思不满国王干预而宣布辞职,乔治的个人统治实际上寿终正寝。

导致英国政坛出现危机的制度因素是()

A.国王违反了《权利法案》的规定B.北美独立战争中英国惨败

C.国王违反了《人权宣言》的规定D.首相没有执行国王的命令

10.法国史学家K.波米昂说过的这样一段话:

“革命……摆脱了它的意识形态光环。

它不再表示一个社会的总体转变,不再代表一种将所有以往历史都视作毫无意义的普遍更新,不再具有一种从零出发彻底改变世界的含义。

一场革命也不再被认为必须是一种充满暴力,宏大场面或悲壮性质的骚动,冲突,它常常是静静的,历时长久的。

”以下历史事件中符合这种“革命”定义的是

①辛亥革命②文艺复兴③工业革命④邓小平改革开放⑤光荣革命

A.①②③④⑤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D.①③⑤

11.2007年6月12日中国第一位少数民族女外交官——新任驻英大使傅莹到英国赴任。

请问她所携带的国书应该递交英国的()

A.首相B.内阁C.外交大臣D.女王陛下

12.美国著名历史学家巴林顿·摩尔指出:

“没有新的原则在17世纪的成功实施,就难以想象英国社会如何能够在18、19世纪和平地实现现代化”。

这里“新的原则”是指()

A.议会至上B.和平渐进C.自由平等D.分权制衡

13.有位学者把17世纪40年代明朝崇祯帝和英国查理一世两位君主的暴亡,视为东西方天平失衡的开端。

其观察到的历史影响因素是()

A.社会形态转变B.民族矛盾激化C.革命力量兴起D.文化途径迥异

14.伏尔泰在评论某国的政治时说:

“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

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

”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B.大革命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D.统一后的德意志

15.历史学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说:

“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

”因为()

A.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力量强大B.工业资产阶级取得更多席位

C.国王的权力受到法律限制D.工人阶级获得了普选权

16.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谈到“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

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

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源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

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下列各项制度的发展演变能够体现上述观点的有()

①中国的丞相制度②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③新中国政治协商制度④雅典的公民大会制度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17.“仍然留在贵族手中并且被贵族用来抵制新工业资产阶级野心的政治权力,已经同新的经济利益不能相容了。

”为改变这一状况,英国出现了()

A.光荣革命B.第一次工业革命

C.文艺复兴D.1832年议会改革

18.有学者研究表明。

18世纪的英国商人在印度经商致富后回国,第一件要做的事便是在乡村购买田地或与土地贵族联姻,比如建立英国在盂加拉霸权的克莱武和创办怡和洋行的马地臣,回国后都变成了地主,但他们还是被传统贵族所排斥;这一现象后来得到改变的背景应该是()

A.责任内阁制确立B.宪章运动展开C.1832年议会改革D.两党政治确立

19.近代西方国家机器的运行机制在不断演变。

英国1882年制定的关于议会议事程序的“普遍法规”规定:

议会开会的大部分时间应有政府成员参加。

1887—1889年,英国政府参加议会会议的次数占全部议会次数的84.5%。

美国在1885—1889年间,总统否决议案达324项。

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A.政府权力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B.议会始终是国家的决策中心

C.议会对国家行政部门有监控权D.议会是国家最高的立法机构

20.有学者认为“(光荣革命)不是一次微不足道的政变,也不是一次以建立‘平衡宪法’为归宿的政治妥协,而是议会与国王权力关系史上的决定性转折点。

”这里“转折点”指的是()

A.《权利法案》结束了国王的权力B.国家权力重心由国王转移至议会

C.议会与国王在国家权力上实现了平衡D.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

21.学者们认为,从世界范围内看,英国最早确立了现代的国家制度,如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政府对议会负责等等。

内阁制、君主立宪制、两党制等制度所体现的现代国家制度的核心是()

A.对权力的监控B.对君主的制约C.突出法治D.强调主权在民

22.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

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为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以明确的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C.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23.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

A.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B.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以和平方式进行变革,推动社会进步D.克服王权的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必修一专题七:

第二课美国1787年宪法

课程标准:

说出美国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

【课前预习案】见《优化设计》

【课堂合作探究案】

罗马法律制度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杰出成就,其影响源远流长,直至今天我们仍可以从这份宝贵的法律遗产中受益。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24分)

材料一死者的财产需按其遗嘱进行处理。

……一家之主有权将他的财产遗留给任何他所喜爱的人。

——《罗马法》

材料二私有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

除非由于合法认定的公共需要的明显要求,并且在事先公平补偿的条件下,任何人的财产不能被剥夺。

——《人权宣言》

(1)恩格斯曾评价说:

“罗马法……包含着资本主义时期的大多数法权关系”。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论证该观点。

(4分)

材料三联邦权力高于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规,有一定的自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避免高度集权的弊端。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四

美国联邦政府

国会

总统

最高法院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连任不超过两届。

总统无权解散国会,国会可依法弹劾总统

最高法院大法官共九名,由总统提名,参议院批准,除非犯罪,任职终身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美国1787年宪法

(2)据材料三、四指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构成体现了哪些原则?

国会参众两院议员的任职务有什么特点?

这些特点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

(7分)

材料五同盟会宣言:

“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卫者,天下攻击之!

”这表明资产阶级要用近代政治制度改造中国社会。

(3)指出民国初期资产阶级革命派在政治制度方面改造中国的举措,并简要分析其历史作用。

(8分)

材料六1949年9月21日至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举行,北平群众聚集在中南海新华门前,热烈庆祝会议的召开。

毛泽东指出:

“现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在完全新的基础上召开的,它具有代表全国人民的性质.”

(4)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我国实行民主政治的主要机构。

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有何发展?

(5分)

【课后练习案】

1.汉密尔顿认为:

“如果人是天使,那就不需要政府了。

如果是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任何外来的或内在的限制了。

”美国人对政府进行“内在的限制”的主要措施是()

A.加强对政府的舆论监督B.改邦联为联邦制,加强中央权威

C.实现权利的制约平衡D.总统、议员由选举产生

2.《西方民主史》一书指出”(美国)政府各部门之间的分权制衡,并没有否定共同合作。

罗斯福上台执政,为了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在短短三个月中就提出了70多个议案,对此,国会表现了极大的合作态度,使“新政”得以顺利实行。

二战后总统出兵朝鲜、越南,都未经国会批准,亦未受到国会的追究;联邦最高法院曾多次拒绝受理指控越南战争违宪的案件。

”上述史

实表明,美国政府各部门的制衡与合作,取决于()

A.社会经济状况与国际形势B.各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

C.统治集团和民族国家的利益D.政府各部门权力机制不断调整

3.法国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认为:

美国联邦制是“为了把因国家之大而产生的好处和因国家之小而产生的好处结合起来”。

对作者观点理解最全面的是()

A.联邦制加强了中央政府权力B.三权分立实现了分权制衡

C.地方各州自治权力不断增强D.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结合

4.美国首都华盛顿所在地原是一片荒无人烟的灌木丛林。

联邦政府机构位于城市中心,国会大厦建在全城最高点“国会山”上,在其两侧分别是总统府和联邦最高法院。

以建都时各州名称命名的15条大道由内向外辐射,覆盖全城。

华盛顿的建筑规划体现的美国政治文化是

A.白手起家的开拓精神B.议会中心与共和意识

C.三权分立与制衡原则D.平等独立的州权观念

5.1989年,美国国会通过《反亵渎国旗法》,将焚烧国旗定为非法,布什政府对此表示支持。

可仅仅隔了数小时,国会大厦门口就有人开始焚烧国旗。

数月后,联邦最高法院宣布,《反亵渎国旗法》因违宪而作废,裁决书中竟然宣称:

“美国国旗代表的权力之一,就是焚烧它的权利。

这说明了()

A.联邦最高法院部分法官可能缺乏爱国精神

B.联邦最高法院拥有最高司法审查权

C.美国政府及国会与最高法院缺乏沟通

D.国会通过的法律必须通过联邦法院批准才能生效

6.美国1787年宪法最具创新性的内容是()

A.建立中央集权B.议员由选举产生

C.实行三权分立D.开创代议制政体

7.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

“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B.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环境

C.联邦宪法好看而不实用D.联邦宪法没有受到外部思想的影响

8.美国独立战争期间,托马斯·潘恩在《常识》中告诫民众:

“君主政体意味着我们自身的堕落和失势,同样地,被人当作权利来争夺的世袭,则是对我们子孙的侮辱和欺骗。

”以下实践最能体现潘恩学说的是()

A.邦联制B.联邦制C.共和制D.君主立宪制

9.有学者指出:

“那些为17世纪的大部分欧洲人难于理解和在当时的大不列颠尚未获得全胜的原则(自由与平等),已在新英格兰(英国在北美的殖民地)的法律上得到了全部承认,并被订于法律的条款之内。

”对这句话的正确理解是()

A.17世纪的欧洲并未受到启蒙运动的影响

B.17世纪的英国还处于封建专制的统治下

C.17世纪的新英格兰已经是一个法制国家

D.北美的民主政治早在17世纪就开始孕育

10.2010年6月23日,美军驻阿富汗最高指挥官麦克里斯特尔抱怨自己与白宫的不和,称总统“胆小懦弱”,最终被奥巴马解职。

由此表明美国()

A.总统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B.总统行使宪法赋予的权力

C.权力的制约与平衡D.极力维护区域和平

11.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确立了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是孟德斯鸠“以权力制约权力”学说第一次在政府体制的设计方面得到较好的贯彻。

这种机制不包括()

A.各州和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B.联邦政府的立法、行政 法三部门间分权制衡

C.国会参众两院对立法权的分权制衡

D.白人、黑人在国家权力分配中的分权制衡

12.古今中外,无论是东方古国,或是近代西方国家,都以建章立制来强化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下列具有此类性质的文献或制度是

①秦汉郡县制②“十二铜表法”

③英国《权利法案》④美国《1787年宪法》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13.图9为反映罗斯福新政的一幅漫画,画中罗斯福总统被视为新政医生,试图拯救生病的“山姆大叔”,旁边站着一名护士。

根据美国的政治体制和罗斯福新政的有关知识判断,漫画中的“护士”应是()

A.副总统B.最高法院

C.国会D.州政府

14.宪政是现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特征。

下表中关于三部宪法的表述,完全正确的是()

名称

《美利坚合众国宪法》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颁布时间

1787年颁布

1870年颁布

1954年颁布

制定机构

国会制定

国民议会制定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特点

体现三权分立原则

体现议会至上的原则

体现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评价

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标志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A.颁布时间B.制定机构C.特点D.评价

15.美国宪法之父麦迪逊认为:

“各方面都同意,正当地属于某一部门的权力,不应该完全由任何其他部门直接行使。

同样明显的是,没有一个部门在实施各自的权力时应该直接间接地对其他部门具有压倒的影响。

”为此()

A.美国进行了独立战争,赢得了民族独立B.美国确立了联邦制政治体制

C.美国确立了总统制民主共和制D.美国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

16.“美国总统威尔逊本是国联的发起人和积极的鼓吹者,但是……参议院拒不批准《凡尔赛和约》。

结果,美国没有加入国联。

”这体现了美国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是()

A.分权制衡原则B.民主原则

C.联邦制原则D.中央集权原则

17.《美国总统制起源与发展》一书写道:

富兰克林·罗斯福已经永久地改变了美国政治,并且在他指导下,现在美国人希望联邦政府在国内和全球事务中采取积极的态度,而在政府的宪法框架内,总统应该起主导作用。

以上材料主要说明罗斯福总统当政时期美国()

A.确立了世界霸主的地位B.推行国家干预经济政策

C.总统的行政权得到加强D.分权制衡的体制遭到破坏

18.在美国的政治思想中,反对把国家的命运和个人的权利过分依赖于情绪化的大众,在1787年制宪会议上,华盛顿也一再告诫代表们,不要通过仅仅是讨好人民的文件。

这种思想在1787年宪法中的具体表现不包括()

A.众议员依据各州人数按比例分配名额B.总统不是直选

C.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D.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派

19.二战期间,英国首相丘吉尔对美国总统罗斯福说:

“总统先生,人们关心的是你在何种程度上不经①批准而能采取行动,而你不必为②所困扰。

而另一方面,我从不为③所困扰,但我事事都得与我的内阁商量并获得它的支持。

题中的①②③对应正确的应当是()

A.①国会②内阁③议会B.①最高法院②参议院.③下议院

C.①内阁②国会③下议院D.①国会②最高法院③内阁

20.“1935年,当罗斯福因为联邦交易委员会(执行多种反托拉斯和保护消费者法律的联邦机构)主席汉弗瑞不支持新政而解雇他时,汉弗瑞则又把罗斯福政府给告了。

最后法院裁决,由于联邦交易委员会不仅仅涉及行政权力,而且涉及部分的司法权,政府不能自由解雇其官员,罗斯福政府败诉。

”这段材料说明()

①法院反对罗斯福总统继续推行“新政”②美国坚持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③罗斯福总统利用“新政”扩张行政权力④汉弗瑞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

A.①②④B.②④C.②③D.①③④

21.美国《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具有一定的民主性,两者内容中能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A.实行分权与制衡的原则B.国家元首由选民直接选出

C.工业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权力D.众议院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22.在近代,各国民主制度的确立初期历经了曲折发展的进程。

“民主革命初造成功之后,被推翻的专制势力和专制制度的企图复辟,甚至实现复辟,应该说是具有世界意义的历史现象。

”符合这一说法的历史现象曾出现在()

①英国②美国③法国④中国

A.①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③④

23.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

“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这一规定的直接目的是()

A.保障法官的人身安全B.实现三权分立

C.保证司法的独立性D.体现“分权制衡”的原则

24.以下是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对各国国情的描述,其中与史实有明显出入的是()

A.“英吉利即俗称红毛邦,……于今称为最强之邦,由法善也”

B.“日耳曼邦内分十余邦,不相统属,……信奉天父上帝、耶稣基督尤甚”

C.“花旗邦即米利坚,……邦长五年一任,限以俸禄,任满则养尊处优,各省再举”

D.“佛兰西邦亦是信上帝、耶稣基督之邦,但其教多务异迹奇行,而少有别”

25.美国人口普查局2010年12月下旬公布了有关2010年人口普查的首份报告,其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全国及各州人口数量变动情况。

分析人士指出,这次人口普查结果将对美国政治版图产生重要影响。

你认为其可能直接影响到的是()

A.总统人选B.参议员席位分配

C.众议员席位分配D.最高法院大法官人选

26.下列关于欧美政治发展史的介绍,正确的是()

①英国是最早实行民主政治的国家

②法国最终确立共和制度得益于其工业革命的完成

③1789年美国联邦政府建立后,各州都必须无条件地与中央保持一致

④《德意志帝国宪法》颁布后,德国专制主义的基础依然存在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D.②③④

27.美国1787年宪法第一条第十款规定:

各州“不得缔结任何条约、结盟或组织邦联;”“不得铸造货币;不得发行纸币”。

这些宪法条文体现了()

A.联邦制原则B.民主原则C.三权分立原则D.自由平等原则

必修一专题七:

第三课民主政治的扩展

【课前预习案】见《优化设计》

【课堂合作探究案】

一、政治民主化是世界近现代历史的必然趋势。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关于政权组织的法律

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众议院与参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

第三条……总统有特赦权;大赦则只能依法律行之。

总统统率武装部长。

总统任命全体文武官员。

……共和国总统的每项命令须经由各部部长一人副署。

……

第五条共和国总统,征得参议院同意后,得解散法定任期尚未届满的众议院。

第六条各部部长,关于政府的一般政策对两院负连带责任……

关于参议院组织的法律

第九条参议院得组成最高法院,以审判共和国总统或部长及审理危害国家安全案。

关于政权机关间关系的法律

第二条共和国总统宣布会议的闭会。

总统有权召开两院的特别会议。

在会议的闭会时期,如果每院绝对多数要求开会,总统也必须召集两院。

第九条共和国总统,非先得两院的同意,不得宣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