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936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5 大小:59.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7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docx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题库加重点毛概修订版20页1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主观题重点(答案见后面加★的题目)

第一章、第二章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历史进程、重要意义是什么?

2、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和意义

第三、四章

1、新民主主义之社会性质,革命的性质

2、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经济、文化

3、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和新民主主义路线联系起来)

4、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是什么?

(包括路线经验)

第七、八章

1、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基本分配制度(重点看)

九、十、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主政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基本方针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及重要意义

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十二章、第十三章

中国为什么要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

第十四章、第十五章

1、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

2、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后面加★的是老师画的主观题重点)

第1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单选)1935年召开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实际领导地位。

(单选)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所作的《论新阶段》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单选)七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确定把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客观必然性表在哪里?

(1)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需要。

(2)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多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含义,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的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简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是什么?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紧密联系中国的具体实际,创造性地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升华为理论,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已经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的指导思想。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值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的土壤之中,和中国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重要意义

(简答)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意义。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指引党和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为全常和全国人异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柱,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面貌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地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

★(多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

第二节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是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

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

(简答)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什么?

毛泽东思想是一内容十分丰富的科学体系,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活的灵魂。

第三节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形成理论体系的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

(单选)1997年9月,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多选)1992年,邓小平视察南方,发表了重要谈话,明确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

关于“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行”的思想、关于“三个有利于”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关于先富帮后富、共同富裕的思想。

第四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多选)1998底中共中央在全国县级以上党政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活动。

(单选)1998年2月25日,江泽民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第一次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单选)党的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简答)简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就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努力符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

(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4)“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第五节科学发展观

(单选)2003年10月。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手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这是我们党的文件中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

第2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第一节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发展

(单选)1941年5月,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中,对实事求是的含义作了马克思主义的界定。

(单选)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上,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全党得到确立。

(多选)2002年,江泽民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提出:

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单选)2004年1月,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讲话中指出,必须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

第二节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多选)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简答)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要意义

(1)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关系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前途和命运的根本问题。

(2)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制定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

(3)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探索执政规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强大的思想武器。

(4)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

第三节坚定不移地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

(多选)“四个坚定不移”

(1)坚定不移地继续解放思想;()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3)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4)坚定不移地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

第3章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

第一节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与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

(多选)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单选)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开端。

(多选)中国共产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基本纲领

(单选)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

(多选)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中,革命的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论述)试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1)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就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工和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革命进程中,一定时期采取的国家形式。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中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的因素。

(2)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也称为三大经济纲领,即:

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3)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具体化,是新民主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构成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基本轮廓。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单选)毛泽东指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这个基本国情成为红色政权存在和发展的最根本原因。

(单选)1930年1月,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著名书信,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第二节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与经验

★(简答)党提出的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1)是迅速发展国营经济,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顺利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客观要求。

(2)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利用、限制、改造政策发展的必然结果。

(3)是土地改革后,发展农村经济政治的必然趋势。

(4)是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多选)“四马分肥”是国家收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和资本家红利四个方面。

第4章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

第一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单选)《论十大关系》是毛泽东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为党的八大的召开做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单选)1957年2月,毛泽东作了《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的讲话。

第二节社会主义本质

一、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单选)建国后我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经历了许多曲折和失误,原因很多,归要到底,就在于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没搞清楚。

(单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关键在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前提下认清社会主义的本质。

二、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概括

(多选)邓小平提出;社会主义原则,第一是发展生产,第二是共同致富。

三、社会主义本质论断的特点

(多选)社会主义本质是:

(1)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2)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3)最终达到共同致富。

(简答)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的显著特点有哪些?

(1)在本质和目标的层次上认识社会主义

(2)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地位

(3)强调了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和最终目标。

(4)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

(单选)社会主义的最终目标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

第三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单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大力发展生产力。

(简答)之所以要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因为:

(1)大力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思想,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共产主义的物质基础。

(2)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3)发展生产力,是显示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

(4)当前发展生产力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手段。

二、发展才是硬道理

(单选)邓小平谆谆告诫“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

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单选)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四、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单选)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

(简答)简述中国共产党如何做到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国的发展要求。

(1)必须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在党的一切活动中体现生产力发展的要求。

(2)必须充分发挥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必须大力支持推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努力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4)必须通过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水平。

五、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单选)邓小平指出,“四个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简答)简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内涵。

(1)科学技术对经济发展起第一位的变革作用。

(2)科学技术在生产力诸要素中起着第一位的作用。

(3)现代科学使用管理日趋现代化、科学化。

(4)高科技在知识经济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第5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及其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

(单选)认清中国的国情,最重要的是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和所处的发展阶段。

(单选)毛泽东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60年代初曾设想社会主义社会可能分为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和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

(单选)1982年党的十二大正式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

(多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

(1)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2)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跨越这个阶段。

(简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区别

(1)它们的经济基础不同,这是最根本的区别。

(2)主要矛盾不同

(3)根本任务不同

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

(简答)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1)要用相当长的时间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实现许多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信息化、城填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2)要用相当长的时期来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当前的时代特点和国际环境,也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多选)我国必须经历一个很长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去实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技术基础。

四、一切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

(单选)我们讲一切从实际出发,最大的实际就是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第二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形成

(单选)1981年,邓小平主持起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的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科学分析。

(单选)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单选)党的十三大在科学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同时,正式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主要内容

(单选)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简明概括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单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的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多选)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内容包括:

(1)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坚持改革开放。

(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4)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多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

(1)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

(2)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

(3)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

(4)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

(多选)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这本,是我们党、我们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因为客观存在规定了我国走什么道路,实行怎么产的经济和政治制度,由什么样性质的政党来领导,以什么作为指导思想。

(论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必须把经济建设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中心

(2)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必须坚持改革开放

(4)必须巩固和发展团结稳定和谐的政治局面。

(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

第三节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主要内容

(单选)1997年党的十五根据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基本路线,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关系

(多选)坚持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统一,就是坚持:

(1)理想与现实的统一。

(2)方向和道路的统一。

(3)目的和过程的统一。

(4)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统一。

(5)革命精神和科学态度的统一。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一、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现代化

(单选)1954年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实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和国防的四个现代化,并在1956年列入党的八大所通过的党章中。

(单选)党的十三大正式提出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分“三步走”。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一步是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大体分三步走,第二步是到20世纪末,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边到小康水平。

(单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战略部署的第三步是指,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单选)党的十五大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进一步具体化,提出了三个阶段性目标。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单选)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提出到2020年比200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

第二节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一、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多选)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

(1)国家发展战略的方针。

(2)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

(3)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4)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

(多选)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的道路,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

(单选)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根本途径。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单选)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指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单选)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基本思路,就是要做到两个坚持和三个转变。

(多选)“两个坚持”,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

(单选)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

(多选)我国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是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科技含量高。

(简答)简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特征。

(1)同信息化等现代高科技发展紧密结合。

(2)注重经济发展同资源环境相协调。

(3)坚持城乡协调以展。

(4)实现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同劳动密集型产业相结合。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单选)农业问题、农村问题、农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根本问题。

(单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单选)当前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

(单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

(多选)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作用,主要表现为:

(1)它为人民生活提供基本生活资料;

(2)农业为工业提供大量丰富的原料;

(3)农业的发展为整个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劳动力;

(4)农业的发展为工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

(简答)简述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

(3)发展农村经济,建设新农村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扩大内需和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保证。

(多选)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

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多选)党中央为了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曾提出过重大决策,这主要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

(单选)在促进我国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中,邓小平提出“两个大局”的思想。

五、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

(单选)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多选)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的关系、资源的关系、环境的关系。

(多选)我国实施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必须:

(1)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质量。

(2)合理利用资源,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

(3)尽快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第6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第一节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单选)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开改的理论基础。

(单选)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是指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单选)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简答)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主要内容是:

(1)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概念和内涵。

(2)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

(3)阐明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特点。

(4)分析了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点。

(5)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简答)邓小平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主要内容有:

(1)指出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优越的主要标准。

(2)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3)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统一起来。

(4)指出了解决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二、改革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单选)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和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是改革。

(单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被称作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单选)我国改革的任务决定改革应是全面的改革。

★(简答)如何理解改革开放是一场新的伟大革命?

(1)改革是为了扫除生产力发展的障碍,解放生产力。

(2)改革是对原有体制进行的根本性变革。

(3)改革引起了经济生活、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三、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单选)“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是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重要方针。

(简答)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发展是硬道理,是改革和稳定的目的。

(2)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3)发展与改革是社会稳定的国家长治久安的基础。

(4)社会稳定是改革和发展的前提。

(简答)简述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1)保持改革、发展、稳定在动态中的相互协调和相互促进。

(2)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3)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

第二节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单选)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单选)邓小平在1980年,正式提出“对外开放”的表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化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