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基础知识.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677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73.3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摄影基础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摄影基础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摄影基础知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摄影基础知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摄影基础知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摄影基础知识.docx

《摄影基础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摄影基础知识.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摄影基础知识.docx

摄影基础知识

新义方编导阿伟交流咨询【742827793】

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

摄影构图的画面设计,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

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

一把椅子倾斜了给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担心坐下去会摔跤。

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给人以尊严和雄伟,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美的感觉。

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1.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

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

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常可见到,特别在舞台摄影中用的较多。

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都不是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因为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的,拘谨的和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的审美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为多。

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

而均衡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

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的对比。

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

画面结构的均衡,除了大小、轻重以外,还包括明暗、线条、空间、影调……等均衡的作用。

2.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拍摄生活照片,主要是以人物为主,因此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关系,人物与背景的关系。

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

有些人物照片被杂乱的背景所淹没,主体的人物被挤到一边,这是很遗憾的事。

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

①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

②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3.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所谓“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A:

B=B:

A+B,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提5:

8的比率来表示,对于实用,尤其是摄影的构图来说,已经是足够准确了。

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黄金分割的作用

①处理好画面的稳定感

稳定在摄影作品中一般指景物的水平线、垂直线是否正确。

②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空白指画面上的空间,一般在拍摄动体照片时,必须注意运动方向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白,这样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

在人物拍摄时,人物视线的前方要留有一定的空间,这样就不会留下阻碍的感觉。

③调整视觉重点的位置

照片上最能吸引人的那一部分,就是视觉中心。

若要突出主体形象,就要安排在视觉中心的位置上。

 

光圈快门及其相互关系

光圈是相机镜头中的可以改变中间孔的大小的机械装置,快门是控制曝光时间长短的装置(机械或电子),二者结合,共同控制曝光量。

举例来说,光线好比水流,镜头相当于一个可以控制水流方向和流量有水闸的的洞。

光圈是洞的大小,快门是开闸的时间。

开闸时间一定时,洞越小,流入的水量就越少,反之就越多。

当快门速度一定时,光圈合适(例如f5.6),曝光正常,光圈太大(例如f2.8),曝光过度,照片(冲洗后的正片,不是底片)就白花花一片,没有层次,甚至白纸一张;光圈太小(例如f11),曝光不足,照片黑糊糊的,损失低光部位层次甚至没有影像。

洞的大小一定时,开闸时间越长,流入的水量就越多,反之就越少。

故当光圈一定时,快门速度合适(例如1/250秒),曝光正常,快门越满(例如1/60秒),曝光时间越长,曝光过度,快门速度越快(例如1/1000秒),曝光不足。

需要注意的时,虽然光圈和快门都能控制曝光量,其作用并不是等价的。

光圈越小,光的走向越集中,到达胶片(或CCD)成像时,越容易清晰成像,(当然,光圈过小时,会出现衍射,反而模糊)景深越大,反之越小。

所以,当需要精确控制景深时,可以先确定光圈大小,再决定快门速度。

当拍摄运动的物体时,如果快门开启时间太长,运动的物体在底片(或CCD)的不同部位成像,拍出来的照片当然不清晰,反之,当快门速度很快时,动体在胶片上的成像还没有明显移动,曝光过程已经完成,照片就清晰,也就是把动体凝固在了画面上,所以当拍摄动体时,可选择尽量快的快门速度,然后调节光圈,正确曝光。

当然,如果你想让动体在照片上留下运动轨迹,增强动感,可以选择比较慢的快门速度。

尤其重要的是闪光摄影,恰当选择快门和光圈,可以很好地控制闪光和其它光线的光比。

由于现在广泛使用的电子闪光灯的闪光时间非常短,只有大约万分之一秒,所以,当快门速度与之同步(所谓同步,就是使闪光的时间落在快门完全开启后,关闭前的时间段内,否则,闪光时快门还没有完全打开,或已在关闭,闪光就没有意义了,甚至在底片的一部分上曝光,拍摄失败)以后,再延长曝光时间也没有效果了。

所以,闪光灯的作用效果要靠光圈来控制,连续环境光(如夜景中的其它灯光)的作用要靠快门来控制,恰当选择曝光组合,可以创造完美的艺术效果。

 

论影调、色彩与构图的关系

摄影构图中,光线和色调拄往可以用来创造画面纵深感和戏剧性的效果。

英国摄影家戴维·加兰特认为,在早晨和傍晚,光线来自低角度,此时的光线是最好的,要充分加以利用。

它能自然而然地把各个特殊投影平面分开,突出画面中的某些重要方面,从而使各个组成部分相互依存,栩栩如生栩栩如生。

加兰特的体会是:

强硬的光线能使物体产生细长的影子,因而往往可以创作出戏剧性效果,而柔和的光线则能办人创造一种静温安详和悠然轻松的气氛。

光线当然是色调的同义语,但归根结蒂,照射在被摄体上的光线的强弱程度和种类,决定着色调的性质和类型。

通过细微的色调变化,而不是强烈的色调对比,可以轻易取得纵深感并因此而产生真实感,反差太大往往产生一种图解式的和平面的效果。

摄影大师们运用光线和色调可以达到一定程度的真实感,使观众如身临其境。

如果拍摄的是肖像,则会给人以可以同被摄者交谈的感觉。

一般来说,彩色照片的画面构图不同于黑白照片,它的视觉效果有赖于暖色(红色)和冷色(蓝色)之间的关系,有赖于这些特定颜色的对比。

因此,重要的画面因素在构图时往往退居第二位,所以说,彩色照片的画面构图,要比黑白照片难于掌握。

加兰特指出,在进行彩色照片构图时,要记住,较强的色彩往往比较弱的色彩显眼。

这是因为,所有颜色都是由色素与灰色的某种百分比组成的,画家仍称之为色度比。

具体地说,在一种颜色中,色素越多,这种颜色就越强,它的存在就越明显。

例如,嫩红色在暗蓝色的背景中简直会跳出来。

同使用光线一样,两种颜色配在一起时,其色素内容的生动对比,能够使本来沉闷的画面呈现生气,从而使照片成为一张成功的作品。

在摄影构图中,影调能对观众产生积极的情绪上的影响。

产生这种影响的原因,在于长期形成的心理因素。

黑色常使人联想起夜晚,联想起某种神秘的事物。

因此,暗调的照片要比淡调的照片更富有戏剧性,且有粗豪、深邃的效果。

白色与淡灰色调,常会激起人们愉快的情绪,使画面有雅洁、娴静、坦白或高贵的效果。

绝大部分是中灰色调的话,还有一种平易亲切的印象。

色彩也同样会使画面形成特别的气氛或感情。

红色是强力、温暖和进取的象征;蓝和绿是宁静、和平、寒冷的颜色;棕和黄则相当于黑白摄影的中色调,是冷色调和暖色调的调和体。

要注意运用恰当的颜色来衬托主体,对比性不宜太强,否则会有不调和之感。

画家,尤其是一些经典的名画家都懂得,最有效地运用光线的技巧,是使画面中的最重要部分比其他任何部分都明亮些。

摄影也是如此。

美国摄影家约伯指出,在处理画面影调时,“一般是画面的边缘最暗,渐渐地往最亮部分过渡。

任何一种用平面表现的艺术,最重要的就是要将观众的视线牢牢地吸引在画面上。

不管采取什么样的构图技巧,只要被摄体位于最亮部位,它总是比较容易吸引观众的”。

美国摄影家L.小雅各布斯在谈到色彩与构图的关系时指出:

“色彩总是作为形式、线条和质感的附着物吸引着观众的视线。

色彩浓重的形状可以主宰整个画面,比如一大群彩色气球,布满白云的蓝天与鲜亮的金色麦穗相接等。

一座建筑物,不管它是什么颜色,只要安排在适当的位置,就会主宰画面。

如果建筑物是深红色,其效果就远比深棕色或灰色要强烈得多。

 

摄影构图中突出主体的八种方法

摄影构图中用以突出主体的最简单的方法,是将主体居于画面的中心。

由于人物和物体处于长方形画面的中心部位,整个照片具有一种特殊的稳定性。

苏联摄影家A·德科指出,这种把主体位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方法,是处理主题的最有效的艺术方法之一.但是,在运用这种构图方法时,应相当细心地安排人物与物体,因为将主体置于画面的几何中心,往往会使照片显得较为呆板。

例如有些初学摄影的人,常把被摄人物安排在取景范围的中心,并让其正面对着照相机,两眼注视着镜头。

结果照片显得呆板,而且画面四周都留有大小一样的空白。

这种构图法,更适宜拍摄有关运动的题材。

德科将摄影实践中一般采用的突出主体的方法,归纳为以下几种:

  1.把主要表现对象拍成特写或接近于特写的中景,这就要求从近距离拍摄,画面范围只是一个小空间。

  2.将主体配置在前景中,这样画面就可以包含足够大的空间,成为一张全景照片。

  3.使主体与背景在影调或色调上有适当的差异,或形成鲜明的对比。

  4.用光线强调构图中的主要部分,使之显得亮度最高。

  5。

对主体进行精确聚焦,使次要部分或背景失去清晰度。

  6.使画面中的主线向涵义中心集结,并用光斑加以强调,这种方法多用于表现内景。

  7.把主体设置在画面中心或靠近中心的部位。

如果近处没有特别引人注目的东西,观众首先就会注意到主体。

  8.用拍摄角度来着重强调主体。

但须注意,不应用极度的俯角或仰角。

  德科认为,光线是最有效的造型手段,可以充分用以强调被摄主体。

下列一些光线条件能够突出主体的立体形状、空间感和表面结构。

  例如,较暗的前景和较明亮的背景。

能强调出被摄体的空间纵深感;暗色体态的轮廓形状在谈色的背景上可以很好地被描绘出来;同样,淡色的体态在暗色的背景上会显得很清晰;富有表现力的明暗、物体表面上和谐的影调层次的交替变化,使物体显得与原物相像,因而,照片也就活生生地表现了实际的被摄主体。

  美国摄影家凯瑟琳·卡尔霍思指出,观众看照片时往往首先注意照片上的明亮部分,并且会以为这是趣味中心。

因此,当被摄主体陷于阴影中时,他提出了两种可供选择的突出主体的方法“最可行的方法是定近被摄体并设法避开周围比较明亮的区域。

如果实在不行,则可以用辅助闪光略微照亮被摄主体,或者在光线反差不太大的情况下,使用白色反光板或镜子把额外的光反射到主体上,。

这也会有所帮助。

甚至可以让照片曝光过度,也就是按照阴影部位曝光,以使画面中的较明亮部分失去层次。

虽然后一种技巧运用起来比较困难,但在某种情况下可能是处理主体照明不足的较好办法,因为这样还可以削弱背景的色彩。

关于滤镜

一、偏振滤光镜片:

偏振滤光镜片可以把一切具有非金属类光泽表面的物体上由于反光产生的眩光滤掉;它的另一个作用是用来减弱天空光线的强度,使天空的影调变深,加深天空影调的程度,取决于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与角度。

要想加深到最大的程度,镜头方向与太阳方位必须互成直角(如物体只有侧光照射或太阳正好在头顶上),而且滤光片上的标记方向必须指向太阳(绝大多数偏振滤光片都有一个确定偏振方向的标记)。

需注意的是,阴天时,天空的光线就不是偏振光。

二、天光镜:

也就是常说的UV镜,原来是用于对兰光进行轻微的削弱,同时也可以削减紫外线。

通常摄影师们把它用来保护镜头。

三、中灰度镜片:

唯一的作用就是减弱进入相机的光线总量,不会对任何一种或别的什么色光产生影响,不会影响黑白对比度。

四、星光效果滤镜:

用来使景物中一个或多个明亮的光点产生星状闪光效果,拍夜景时常用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

正如传统的照片分辨率与相机所用“胶卷”有很大关系一样,数码相机所拍摄的图像的分辨率与它的“胶卷”――图像传感器有十分的关联,而其核心部件――成像光敏元件的运行直接影响到成像的分辨率。

目前使用的光敏元件有两种:

一种是广泛使用的CCD(电荷耦合)元件;

一种是新兴的CMOS(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器件。

在相同分辨率下,CMOS比CCD便宜,但是CMOS光敏器件产生的图像质量要低一些。

CCD图像传感器由一种高感光度的半导体材料制成,能把光线转变为电荷,通过模数转换器芯片转换成数字信号,数字相机的CCD内含的晶体管数量越多,分辨率也越高。

CCD的分辨率——“像素数”常被用作划分数码相机档次的主要依据。

虽然如此,但正如颗粒度不能完全概括胶卷的成像质量一样,分辨率也不是评价CCD质量的唯一标准。

除了CCD的分辨率,色彩深度、芯片本身的制造水平等对最终成像质量也能带来不容低估的影响。

但与数码相机其它指标相比,分辨率依然是数码相机最重要的性能指标。

数码相机拍摄图像的像素数取决于相机内CCD芯片上光敏元件的数量,当然,相机的价格也会大致成正比地增加。

数码相机的分辨率还直接反映出能够打印出的照片尺寸的大小。

分辨率越高,在同样的输出质量下可打印出的照片尺寸越大。

就同类数码相机而言,分辨率越高,档次就越高,但与此同时,图像占用的存储器空间就越多,对加工、处理的计算机的速度、内存和硬盘的容量以及相应软件的要求就更高。

单从CCD芯片制造工艺的角度考察,其芯片面积越小、集成度越高越好。

有人认为,在镜头光学分辨率有限、CCD像素数一定时,芯片面积越大,成像质量越好。

但从目前数码相机的实际拍摄效果来看,使用小芯片CCD的数码相机的图像相对好些。

在了解数码相机的分辨率时,一定要区分两个分辨率的概念:

一个是CCD的分辨率(或PPI),另一个是拍摄所能得到的图像的分辨率(一般厂家标明的图象的最大分辨率)。

这两个分辨率,原则上是CCD的分辨率决定所得图象的最大分辨率,而这两个分辨率往往是不相等的。

选择数码相机时,CCD的分辨率(像素点)是最为重要的指标,在同样的拍摄图象的最大分辨率下,CCD的分辨率越大越好。

例如,对于同样可以拍摄1280X1024图像分辨率的相机,150万像素CCD的相机的拍摄质量要优于141万像素CCD的数码相机。

这是因为,CCD作为感光器件,CCD边缘的像素点在拍摄时,由于边缘光的影响,一般会出现一定的偏色和眩晕,数码相机在CCD像素大于图象拍摄像素时,会自动切除边缘像素,从而去除眩晕和偏色,边缘切除越多,对成像的清晰率等越好。

这就是厂家用141万像素甚至150万像素的CCD制造最大拍摄1280X1024(131万像素)的图象数码相机的原因。

所以追求品质的厂家一般都用远高于拍摄图象的最大像素的CCD。

但目前有不少相机的拍摄图象像素(如1200X1800,即131万像素)远高于CCD的像素。

这是通过软件进行插值处理的结果(任何一个图像处理软件都有此功能)。

但软件加大精度只能使图象细节模糊,把图像放大,则清晰度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所以,在购买数码相机时应以CCD为衡量相机好坏的标准。

虽然厂家都会标明其相机的最大分辨率,如1280×1024,但一般情况下,用户都要根据需要,调低分辨率或压缩比(同一分辨率下可以有不同的压缩比,分辨率和压缩比同时决定照片的质量),以便在相同的存储卡上保存更多照片。

这种调整模式的选择应当是越多越好。

当然,质量和数量在同一存储卡上就是一对矛盾,这要由用户自己选择。

数码相机的镜头焦距

数码照相机镜头与人类的眼睛一样,用来摄取世界万物的影像,人眼的焦距若出现误差(如近视眼),则无法清晰地分辨事物,同样,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的偏差也会造成影像的模糊。

焦距是相机镜头的最主要的特性之一。

焦距不同,能拍摄的景物的广阔程度就不同,照片效果也迥然相异。

与传统相机不同,数码相机有不同的焦距标准来划分镜头的性质,这是因为数码相机使用的是CCD感光器件。

要说明这个问题,首先就得从镜头视角与焦距的关系谈起。

从镜头的中心点到成像平面对角线两端所形成的夹角就是镜头视角。

对于相同的成像面积,镜头焦距越短,视角就越大(如135相机的广角、长焦之分);而对于同样焦距的镜头而言,相机的成像面积越小,镜头的视角也越小(如135相机的28毫米镜头的视角要比数码相机的28毫米镜头的视角要小)。

35毫米相机的成像面积等于135胶卷的感光面积——标准的36×24毫米;数码相机的成像面积随相机所使用的CCD传感器大小而改变,因此有好几种规格,从高档的专业相机的18.4×27.6毫米到家用型数码相机的2/3、1/2、1/3甚至1/4英寸等不等。

也就是说,传统相机与数码相机之间,不同的数码相机之间,“标准镜头“的标准尺寸(即与人眼视角基本相等的镜头视角)是不同的,同一个镜头,在这个数码相机上看到的是广角效果,但在另一台数码相机上看到的可能就是长焦效果了。

因此,对于数码相机而言,用焦距值来区分镜头的视角是很不方便的,所以各数码相机厂家通常都会提供一个相对值,即标出与数码相机镜头视角相同的35毫米相机镜头焦距(从这看来,数码摄影在一些方面还得依于传统摄影的概念、标准)。

比如富士MX-500的镜头焦距为7.6毫米,对角线视角70度,相当于35毫米镜头的小广角。

在评价与选购数码相机时,也只要参考换算到35毫米相机的镜头焦距就可以了,镜头具体的实际焦距是多少,我们可以不大关心。

用过传统相机的超广角镜头的人也许会担心数码相机的7.6毫米镜头所产生的影像会极度变形,但事实上是不会的,因为决定镜头结构的是它的有效视角,而不是简单的焦距值,数码相机上的7.6毫米镜头采用的是传统相机上35毫米小广角镜头的设计,而不是7.6毫米鱼眼镜头的结构。

数码相机镜头的焦距值与实际成像效果并无直接联系。

由于透镜的体积小了,相对成本也降低了,反而可以轻松地实现较高的成像质量。

 

数码相机的光学镜头

镜头的好坏一直是影响相机成像质量的关键因素,数码相机当然也不例外。

由于现今的数码相机所用的CCD分辨率很有限,所以数码摄影原则上对镜头的光学分辨率并没有太高的要求;但也要看到,由于数码相机的成像面积较小(因为数码相机成像在CCD上,而CCD的面积较传统35毫米相机的胶片要小很多),这也要求镜头保证一定的成像质量。

比如,对某被摄体,水平方向需要200个像素才能完美再现其细节,如果成像宽度为10mm,则光学分辨率为20线/mm的镜头就能胜任,如果成像宽度为1mm,则要求镜头的光学分辨率必须在2000线/mm以上。

另一方面,传统胶卷对紫外线比较敏感,外拍时常需要加装UV镜,而CCD对红外线比较敏感,镜头的特殊镀层或外加滤镜也会大大提高成像质量。

镜头的物理口径也是必须考虑的,且不管其相对口径如何,其物理口径越大,光通量就越大,数码相机对光线的接受和控制就会更好,成像质量也就越好。

目前商用或家用数码相机的镜头,部分厂家采用了相对比较好的镜头。

如富士相机采用了170线/mm解析度的专业富士龙镜头,这种内置的新型富士龙镜头要比大多数SLR镜头清晰。

不仅在精度上保证了图像的拍摄质量,而且其镜头错误率也达到令人惊异的0.3%,较一般的数码相机要低上2/3。

另外,一些数码相机还提供了远距及广角两种镜头方式。

这也是您选择数码相机时的一个参考指标。

在传统相机中,广角镜头是一种焦距短于标准镜头、视角大于标准镜头、焦距长于鱼眼镜头、视角小于鱼眼镜头的摄影镜头。

广角镜头又分为普通广角镜头和超广角镜头两种。

135照相机普通广角镜头的焦距一般为38-24毫米,视角为60-84度;超广角镜头的焦距为20-13毫米,视角为94-118度。

由于广角镜头焦距短,视角大,能在较短的拍摄距离范围内拍摄到较大面积的景物,因而广泛用于大场面风景的拍摄。

使用广角镜头能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效果:

一是能增加摄影画面的空间纵深感;

二是景深较长,能保证被摄主体的前后景物都能在画面上清晰再现(所以,绝大多数的袖珍式自动照相机――即傻瓜相机都采用38-35毫米的普通广角镜头);

三是镜头的涵盖面积大,拍摄的景物范围宽广;

四是在相同的拍摄距离处所拍摄的景物,比使用标准镜头所拍摄的景物在画面中的影像小;

五是在画面中容易出现透视变形和影像畸变的缺陷,镜头的焦距越短,拍摄的距离越近,这种缺陷就越显著。

目前商用级数码相机大多使用视角与普通35mm相机相同的普通广角镜头,由于其景深大、拍摄范围广等优点,因而同样性能的数码相机,能够同时具有广角和远距功能的数码相机的性能会更好一些。

 

光圈与快门

与传统的相机一样,数码相机的光圈范围与快门速度对拍摄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两个因素。

但目前普通的商用及家用级的数码相机大都实现了全自动化,这使得人们更多地关心景物的选择,而不太注重光圈及快门速度的选用。

但在购买数码相机时,一定要检查它的光圈范围及快门速度,因为光圈和快门的组合将控制数码相机的光线摄入量的总体范围值,也就是说它将影响能否在各种光线情况下获得很好的效果,而且快门速度还将直接影响您动态影像的拍摄,光圈范围则将影响所拍摄的影像的景深。

数码相机拍摄照片的过程是开启快门后,让被摄物的影像透过镜头,投射到CCD传感器上,传感器捕获的光线信息通过“数/模”转化器转化成数字信息,并在相机的存储卡上记录下来。

这个过程与传统相机的曝光过程是大体一致的。

想要用数码相机捕获层次丰富的影像,就要恰当控制投射在CCD感光器的光量。

如果曝光准确,所得的影像的细节都可以得到正确的描述,明暗过渡、影调反差、影像鲜锐度行等都能有最佳表現。

CCD吸收过多的光线则将导致曝光过渡,所得的影像将明显偏亮;而吸收太少光线则会导致曝光不足,照片将偏暗,细节将丢失。

所以选择合适的曝光量对数码摄影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这与传统摄影是一样的。

与传统相机一样,控制数码相机曝光量的也是「光圈」与「快门」,而它们的工作原理也是相同的。

「光圈」是指光线所通过的镜头的口径,口径越大,单位时间所投射的光线就越多;「快门」是光线通过镜头的时间,时间越短,曝光量越小。

数码相机的光圈也由数片金属薄片组成,利用金属薄片的移动来调节进光孔的大小――即光圈大小。

与传统的反光相机一样,数码相机的镜头上有光圈值f的刻度:

1.4、2、2.8、4、5.6、8、11、16、22……等,光圈级数f越大,表示镜头的口径越小(f值为将镜头的焦距与光孔的口径相除所得的數字,因此数值越大,口径也就愈小)。

而光圈级数之间的单位进光量都是相差两倍。

目前的数码相机有些并不按以上级数设置光圈,而是按f2.8,f.5.6,f11,这时的上下级之间的进光量差别就是四倍了。

光圈的选择与镜头的焦距长短也有一定关系。

长焦镜头的长度一般都较长,从光线的进入点到CCD的距离就长,投射到CCD上的光线就会比较弱,因此镜头上的光圈就会略小一点,这里若得到相等的曝光量,就要把口径拉大(或增加曝光时间)。

但f是一个定值,35毫米和200毫米的镜头的进光量是一样的。

快门速度值通常标为:

1、2、4、8、15、30、60、125、250、500……,这些所代表的实际意义是1秒的倒数,如“15”是指1/15秒,“250”是指1/250秒。

和光圈一样,每一格的快门速度之间的光量差也是2倍,例如,快門1/500秒的光量值为1/250秒的一半。

用数码相机拍照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光圈或快门来改变曝光量,但不同的曝光组合会产生不同的效果。

相机快门可分为高速快门与慢速快门。

一般情况下,1/30秒以上的快门都是高速快门,它能固定动体的影像;从1/30秒到1秒,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