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490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8.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docx

福建省高中历史会考纲要必修二

福建省2017年历史会考复习纲要(必修二)

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了解铁农具的应用、牛耕的发展,了解都江堰的史实,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1、耕作方式的进步

①原始社会:

“刀耕火种”是原始农业主要耕作方式之一。

②春秋战国:

精耕细作(铁犁牛耕)

③汉代的发展:

汉代牛耕普遍使用二牛抬杠法,东汉某些地区已出现一牛挽犁

④唐代:

曲辕犁的发明,标志着中国传统步犁的基本定型。

2、都江堰:

战国时秦国蜀守李冰,修建了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了“天府之国”。

现在都江堰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

3、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①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②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

③以家庭为单位的“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

(二)列举汉、唐丝织,商、春秋、汉冶金,唐、宋、明、清时期陶瓷等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特征。

1、丝织业:

①汉代:

丝织品经丝绸之路远销欧洲、中国被称为“丝国”(素纱禅衣图片)

②唐代:

出现缂丝技艺。

2、冶金业

①商周时期:

是青铜时代的繁荣时期

②春秋时期:

铁器时代的到来(春秋时期人们发明了冶炼生铁和钢的技术,

意义:

促进了铁器的普及,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③汉代:

开始使用煤做燃料,并用来冶铁。

3.陶瓷业

①唐代:

制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②宋代:

景德镇成为“瓷都”

③元代:

进入彩瓷生产时期。

④明清:

瓷器与丝绸一起成为对外出口的大宗产品。

4、古代手工业的特点:

①官营、私营、农民个体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发展;

②手工业生产技术不断进步;

③长期领先于世界,产品不仅供国内消费,而且还远销亚、非、欧许多国家

④手工业生产规模大、分工细;

⑤明清时期手工业生产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三)列举春秋战国、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我国古代市场与城市发展的史实。

1、商业的发展:

①春秋战国:

私商取代官商成为商人的主体。

②唐:

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景象。

③宋: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④明清:

商帮和会馆的出现

2、城市与“市”的发展

(1)唐代长安:

①布局整齐,“市”与“坊”界限分明

②官府直接管理市场交易,商业交易受到官府的严格控制

(2)宋代东京:

①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的限制。

②整齐划一的市坊制被打破,市、坊界限不复存在;

③市的启闭不再由官方统一规定时间,出现夜市、晓市

④商业活动不再受官府的直接监视,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

(四)了解“重农抑商”、“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了解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发展的情况,分析其缓慢发展的原因。

1、重农抑商政策

(1)主张:

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

(2)评价:

①合理性:

在农业社会,重农抑商政策是必要的,它在稳定小农经济、推动农业发展、确保国家赋役摊派、安定社会秩序、维护政权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②弊端:

但是到了明清时期,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商品经济的活跃,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统治阶级仍然坚持重农抑商政策,违反了经济发展规律,严重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不利于社会进步。

2、“海禁”政策:

①含义:

明清两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②影响:

严重限制了中外交往的发展,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使中国在近代大大落后于西方,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3、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①产生:

明朝中后期,江南地区的丝织业中首先出现雇佣关系

②实质:

雇佣关系

③条件:

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国家政策

④缓慢发展的原因:

明清王朝推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的政策。

专题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简述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1、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鸦片战争前自给自足为特征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奠定了基础

2、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鸦片战争后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3、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兴起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主要原因),促进自然经济解体,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自由劳动力。

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2)概况地点:

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投资人:

官僚、地主、商人

著名企业:

上海发昌机器厂

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4、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争后)

(1)时间:

甲午战争后

①甲午战争后,列强侵略的加剧,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2)原因:

②为挽救民族危机,许多爱国人士“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③清政府为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主要原因)

(3)代表:

张謇(大生纱厂)、荣宗敬和荣德生

(二)了解民国初年的大办实业潮,认识影响中国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因素。

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黄金时代”)

(1)时间:

一战期间(民国初年,1912-1919)

政治环境:

辛亥革命的促进作用

①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为民族工业发展扫清了一些障碍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提高民族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地位,激发他们振兴实业的热情

(2)原因③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

社会环境:

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因反对“二十一条”掀起抵制日货等运动)外部条件: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主要原因)

(3)表现:

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迅速

2.影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

(1)阻碍因素:

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环境(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和束缚,这是阻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2)推动因素:

①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使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瓦解;

②由于时代潮流的冲击和巩固统治的需要,清末至民国历届政府都鼓励兴办实业;

③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特别是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

④实业家的实业救国的思潮。

专题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一)概述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确立、中共八大的正确探索,“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社会生产力的破坏等实践,总结其经验教训。

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内容:

①农业(农民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②手工业③资本主义工商业

(2)意义:

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

2、中共八大的正确决策(1956)

(1)背景:

三大改造完成,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基本建立

(2)内容: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先进的社会制度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解决这个矛盾,把中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文革”对经济的严重破坏(1966-1976)

5、50-70年代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

①应实事求是,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

②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③发展经济要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不可片面追求高速度;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⑤经济建设需要安定的社会环境

(二)了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决策的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意义。

(三)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主要内容,认识改革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四)概述我国创办经济特区、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

(五)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认识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

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会议确立了改革开放、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方面来的方针。

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①前提:

坚持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制;

②特点:

包产到户;

③过程:

小岗村自发包产到户→安徽、四川试行→全国推广

④意义:

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

3、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的对外开放格局

①经济特区:

(广东)深圳、珠海、汕头、(福建)厦门、海南

②沿海经济开放区:

把闽南三角区(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等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

③20世纪90年代,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成为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

4、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A、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

指出计划与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本质区别

B、1992年“十四大”:

明确提出: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

指出“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专题四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一)了解近代以来人们服饰、饮食、居室建筑等物质生活和婚姻等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社会因素。

1、近代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背景与原因:

①受西方民主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②近代中外交往的需要

③政治变革和政府政策的推动

④中国近代工业的产生和发展,一些传统习俗不适合近代社会的发展趋势

2、物质生活的变化(衣食住的变化)

①衣:

鸦片战争后,西式服饰传入中国。

中国传统的长袍马褂与西装革履并行不悖,中国出现服饰改良产生中西合璧的产物——中山装和旗袍

②食:

鸦片战争后,西餐在通商口岸流行,成为上层社会的一种时尚

③住:

北京四合院为中国传统住宅,鸦片战争后,西式建筑在租界地区出现,中西合璧的里弄住宅,一些买办、资本家和达官显贵纷纷仿造花园式洋房。

3、社会习俗的变化:

辛亥革命对礼仪的革新意义重大,体现了民主共和精神

①交际礼仪的变化——用鞠躬、握手代替跪拜、作揖等礼节,用同志、先生等称呼代替大人、老爷等称呼,显示平等、自由等文明精神。

②婚俗礼仪的变化——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到自由恋爱

丧葬礼仪———原来厚葬风气到19世纪中期提倡西方文明、卫生、简洁的丧葬礼仪。

(二)了解中国近代以来火车、汽车、电报、电话等交通、邮电通讯工具的进步,认识它们对社会生活的影响。

1、铁路:

1881年,清政府修筑唐山到胥各庄的唐胥铁路,是中国人修筑的第一条铁路

2、近代邮政:

1896年,“大清邮政局”宣告成立。

此后清政府又设立邮传部。

3、电讯:

1877年,福建巡抚丁日昌在台湾架设了中国近代第一条电报线。

4、近代中国出现了哪些新式交通工具?

(火车、轮船、汽车、飞机、电车等)

5、近代交通和通讯起步的原因:

工业革命成果的扩展,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中国被迫对外开放,国人外改变落后面貌和挽救民族危亡而做出努力,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6、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对中国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①改变了人们的出行方式和生活方式,加强了各地的联系;

②推动了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③促进了知识的传播和信息的交流;

④转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⑤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专题五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一)认识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了解世界各地区各民族间日益紧密的联系。

1、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

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萌芽

2、新航路开辟的过程

时间

航海家

开辟的新航线

扶持国家

方向

1487年

迪亚士

抵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

葡萄牙

向东

1492年

哥伦布

开辟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西班牙

向西

3、地理大发现对世界市场形成的意义: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个地区和民族的联系日益密切,欧洲、亚洲、非洲、美洲之间建立了直接的商业联系,各地日益连成一个整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

(二)了解荷兰、英国野蛮抢夺殖民地和建立海外商品市场的史实,认识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1、荷兰的殖民扩张活动——“海上马车夫”(17世纪)

①竞争手段:

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开展海上贸易,在美洲、亚洲等地进行殖民掠夺

②荷兰造船业非常发达,凭借一支强大的商船队,垄断了世界航运业,成为世界的“海上马车夫”

②影响:

取代葡、西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

2、英国的殖民扩张活动(英国是如何成为最大殖民帝国的?

①建立东印度公司进行商业活动和掠夺

②参与黑奴贸易获得巨大财富

③通过发动商业战争夺取殖民优势,先后击败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

3、殖民主义的罪恶:

掠夺财富、实行种族灭绝政策、贩卖黑奴

4、殖民扩张和掠夺是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

殖民扩张和掠夺使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地方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体系之中,资本主义的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三)了解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工厂制度的出现、瓦特改良蒸汽机和蒸汽时代到来的史实;了解石油能源的使用、电能应用的重大发明和电气时代的到来的史实;认识两次工业革命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的影响。

1.工业革命——蒸汽时代

①英国工业革命从棉纺织业开始,出现一系列发明

(1)进程②工厂制的出现

③动力:

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蒸汽时代”到来

④交通运输业:

汽船、火车

(2)影响:

工业革命后,社会生产力发生巨大飞跃,列强为了寻找商品市场、原料产地、投资场所,不断进行殖民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2.第二次工业革命——电气时代

(1)标志:

电力的广泛应用

①能源:

电力的广泛使用,直接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发电机、电动机、电灯、电影)

(2)成就②交通:

内燃机的发明和应用(汽车,飞机)

③石油化工:

内燃机的问世,直接推动了石油开采业的发展和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④电信:

电讯技术发展迅速,使人们联系更加方便和紧密(电话,电报)

(3)影响:

改变了工业生产的组织形式,出现了垄断组织,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正式形成

专题六.罗斯福新政与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一)了解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和影响,认识罗斯福新政的历史背景。

1、原因:

①根本原因:

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②具体原因:

生产和消费的矛盾激化

直接原因:

股市崩溃

2、爆发:

1929年,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出现疯狂的股票抛售风

3、特点:

时间长(1929----1933年)、范围广、破坏性强

4、影响:

激化社会矛盾,资本主义面临严重的政治危机。

(二)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认识罗斯福新政的特点——国家干预经济,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1、内容:

措施

目的

①整顿银行业,克服金融危机

恢复银行信用

②加强工业计划指导

防止盲目竞争

③调整农业政策

稳定农产品价格

④举办救济和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刺激消费、稳定社会

⑤保护劳工权利

缓和劳资矛盾

⑥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稳定社会,早日摆脱危机

2、特点:

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

3、罗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

①美国逐渐从经济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社会生产力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

②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为二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借鉴,推动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专题七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

(一)了解新经济政策实施背景、内容及影响。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新经济政策

背景

外国武装干涉,国内反革命叛乱,物质严重匮乏,苏俄面临严峻的政治、经济形势

①长期战争对经济的破坏。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措施

A、余粮收集制;B、普遍实行工业国有化;

C、取消商业贸易;D、强制劳动

A、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B、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C、允许自由贸易。

影响

①积极:

它适应了战时的需要,最大限度地集中了全国的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上的胜利。

②消极:

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度,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而且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最终导致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

 

目的:

平息农民不满,调动其生产积极性,解决国内政治和经济危机,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二)列举“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主要表现,认识其经验教训。

1、确立:

20世纪30年代中期,斯大林模式形成。

2、“斯大林模式”经济体制的表现:

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的国家指令性计划模式;排斥市场调节,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

3、影响:

(1)历史功绩:

国家能集中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使苏联迅速实现了国家工业化,工业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

(2)弊端:

①长期片面地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和轻工业的落后;

②长期执行指令性计划,压抑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成为苏联经济进一步发展的障碍

4、经验教训:

①遵循经济发展规律;②要从本国的国情出发,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③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④国民经济应按比例协调发展;⑤应注意切实保护农民利益,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三)了解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

1、赫鲁晓夫改革:

选择农业作为改革的突破口,开展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等,取得了一定成效。

改革失败的根本原因是未能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的束缚。

2、戈尔巴乔夫改革:

A、开始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经济领域,承认企业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个体经济存在。

B、接着又提出“加速发展战略”,把重点放在重工业上,使原本已严重畸形的经济结构更加失调。

C、面对经济改革的困境,戈尔巴乔夫把改革重心转向政治领域,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解体。

专题八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一)以“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为例,认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1、确立:

1944年,美、英、中等44个国家在美国布雷顿森林举行国际货币金融会议,简称“布雷顿森林会议”。

2、内容:

①确立国际货币制度:

a.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b.其他会员国货币与美元挂钩

②建立国际金融机构:

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世界银行(IB)

3、结果:

美元获得了“等同黄金”的特殊地位,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形成

4、以美国为主导的世界贸易体系的形成——关贸总协定

①形成:

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宗旨:

缔约方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消除关税壁垒,促进自由贸易。

5、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二战”后,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成为战后支撑世界经贸关系的三大支柱。

在此基础上,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二)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1、欧盟(EU)

(1)欧洲联合原因:

①欧洲各国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②吸取战争的教训;

③应对苏联的“势力扩张”和美国的控制;

④马歇尔计划的推动。

(2)过程:

①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正式建立——西欧国家经济一体化的开始。

②1967年三个共同体正式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③1993年,欧洲联盟正式成立。

④欧元:

欧盟单一货币,2002年1月1日正式启用。

(3)欧洲统一进程的特征:

从经济一体化到经济、政治一体化

(4)欧盟的性质:

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联盟组织。

2.北美自由贸易区:

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的区域经济贸易集团

1992年,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签订《北美自由贸易协定》;1994年开始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正式成立。

3.亚太经合组织(APEC):

当今世界上最大的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

1989年,12国第一届部长会议在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召开,宣告成立。

1991年,中国和中国台北、香港加入该组织。

2001年,中国在上海成功举办了亚太经合组织第九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

(三)了解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认识它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了解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认识其影响和作用。

1、世界贸易组织(WTO)的由来和发展

①1947年,美国、中国等23个国家签署了《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简称关贸总协定

②世界贸易组织是由关贸总协定发展而来的:

1995年1月1日世界贸易组织正式形成

2、世界贸易组织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作用:

①加快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促使各国生活水平和经济的提高;

③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通过争端解决机制,为各成员国提供建设性和公平合理的解决贸易纠纷的方案。

3、中国参加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史实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之一;1986年正式提出复关申请;2001年多哈会议上,中国被正式批准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影响

①是中国融入世界经济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的一个契机,标志着世界大市场对中国的开放,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长远利益。

②中国经济融入世界,必将有力地推动全球经济繁荣与发展。

③机遇和挑战并存:

我们应该积极面对,趋利避害,深化改革,增强企业国际竞争力,利用好世贸规则等,才能在世界中赢得市场。

(四)了解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认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矛盾、环境污染等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问题。

1、含义:

经济全球化是指商品、劳务、技术、资金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配置,使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依赖、相互联系的历史过程。

2、推进经济全球化的因素:

①科技进步和生产力的迅速提高,是经济全球化的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

②交通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基本技术手段;

③两极格局结束,提供有利国际环境;

3、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

①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嫁污染、环境污染严重;

②发展中国家科技落后、与发达国家发展差距拉大。

▲对策:

因势利导、趋利避害:

①坚持对外开放;

②既要快速发展本国经济,又要关注和防止环境污染等问题,和谐发展;

③加大科技投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④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⑤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⑥加强区域合作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