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8460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80 大小: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8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docx

函授建筑专业教学大纲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函授教学大纲

(2015修订版)

 

《建筑材料》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性质:

专业必修课

学时数:

 24      大纲执笔人:

何冬  

一、课程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

本课程为土木建筑工程类的专业基础课。

建筑材料是一门研究建筑材料组成、结构、性质、生产、加工、使用、维护保养及质量检验等问题的综合性学科,是建筑工程类、土木工程类、房地产管理工程类等专业必须具备和掌握的一门技术性专业基础课,在人才培养中起到承上启下、桥梁纽带的功能。

课程目标:

使学生获得有关建筑材料的技术性质及应用的基本知识和必要的基础理论,同时对建筑材料的储运和保护有所了解,以便在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能正确选择与合理使用建筑材料。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绪论(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筑材料介绍及材料标准。

教学难点:

常用建筑材料及课程学习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材料的定义与分类及常用建筑材料;

(2)了解建筑材料在工程中的重要地位;

(3)了解常用的材料标准;

(4)了解适合本课程的学习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任务、学习方法,材料的分类和特点。

(二)材料的基本性质(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材料的各种性质的基本概念和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通过孔隙率、孔隙特征,推导材料的一些其它技术性质,及通过材料的技术性质,去理解材料的用途。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物及周围环境对建筑材料的基本要求;

(2)理解材料与各种物理过程相关的材料性质;

(3)掌握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基本物性参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耐性性的影响。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材料的基本物理性质及基本物性参数对材料的物理性质、力学性能、耐久性的影响。

(三)气硬性胶凝材料(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气硬性和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概念,石灰的生产与技术性质。

教学难点:

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以及保管。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石灰、石膏的原料及生产,水玻璃、镁质胶结材料的特性及应用;

(2)掌握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及保管;

(3)掌握石灰、石膏的凝结硬化原理,气硬性胶凝材料与水硬性胶凝材料的性能区别。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石灰、石膏的原料及生产,水玻璃、镁质胶结材料的特性及应用;石灰、石膏的技术性质要求、特性、应用、验收及保管;石灰、石膏的凝结硬化原理。

(四)水泥(4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硅酸盐水泥的原料要求、矿物组成、凝结硬化机理、技术性质;五大通用水泥共性及各自的特性,并弄清这些特性的原因。

教学难点:

硅酸盐水泥凝结硬化过程中的化学反应、物理化学变化;水泥的组成对其技术性质的影响;及如何正确而合理地选用水泥。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生产水泥所需原料、生产过程、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机理、其他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

(2)掌握常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应用;

(3)掌握水泥熟料的矿物成分及特性,矿物组成及每种矿物单独在硅酸盐水泥中所起的作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生产水泥所需原料、水泥的凝结硬化过程及机理、其他专用水泥和特种水泥的特点及应用;常用水泥的技术性质及其应用。

(五)混凝土(6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混凝土组成材料的品质要求,混凝土拌合物的和易性及其影响因素,混凝土强度及其影响因素,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配合比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学难点:

分析理解影响混凝土三大技术性质的因素,混凝土配合比设计的基本要求与步骤,混凝土的质量控制与验收的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普通混凝土的优缺点;

(2)了解其它品种混凝土的特点及应用;

(3)掌握混凝土材料的技术性质要求;

(4)掌握混凝土拌合物、硬化后混凝土的技术性质及影响因素;

(5)掌握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检测方法;

(6)掌握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7)熟悉如何从原材料和配合比上控制混凝土的质量;

(8)熟悉常用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

(9)掌握常用特种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10)掌握混凝土的组成材料的作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混凝土性质;混凝土组成材料的主要检测指标及混凝土的和易性、强度检测方法;普通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外加剂的作用原理及适用范围;配合比设计方法。

(六)建筑砂浆(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本章重点介绍砂浆的性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抹面砂浆的功能及技术要求;

(2)掌握建筑砂浆的基本技术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3)熟悉建筑砂浆的配合比设计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砂浆的基本技术性质及其测定方法。

(七)墙体和屋面材料(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墙体材料的种类、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各种墙体材料性能对比及选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墙体板材、砌块的类型;

(2)掌握各种墙体板材、砌块的技术特性;

(3)熟悉各种墙体板材及砌块的技术特性。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墙体板材、砌块的类型、技术特性。

(八)建筑钢材(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与其实际应用,钢材冷加工强化及时效的概念,如何选用建筑钢材。

教学难点:

低碳钢的拉伸试验,几个重要参数,四个阶段。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钢材的冶炼及分类;

(2)掌握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冷加工时效原理、目的及应用;

(3)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4)建筑钢材的标准与类型,建筑钢材的防护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钢材的力学性能,冷加工时效原理、目的及应用;钢材的化学成分对其性能的影响。

(九)高分子合成材料(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高分子材料的各自特点,区分种类和用途。

教学难点:

高分子材料的种类及应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塑料基本组成、性质及其在建筑中应用的形式;

(2)了解常用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密封膏及防水涂料主要品种(如氯化聚乙烯卷材、三元乙丙卷材、聚氨酯密封膏、聚氨酯防水涂料)、特性与应用;

(3)了解建筑涂料的作用、组成及常用品种(如聚醋酸乙烯乳胶漆内墙涂料、丙烯酸酯系外墙涂料等)与特性;

(4)掌握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聚合物及其分类,聚合物的结构与性质、常用合成树脂如PE、PVC等的特点,合成橡胶硫化的概念)。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知识。

(十)沥青材料(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每个性质分别代表的技术指标和实验方法;石油沥青的分类和应用。

教学难点: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及每个性质分别代表的技术指标和实验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石油沥青的组成与结构,重点了解石油沥青牌号划分的依据、选用原则及掺配方法;

(2)了解煤沥青的特点;

(3)了解石油沥青卷材、SBS改性沥青卷材及APP改性沥青卷材特点与用途;其它防水卷材只求一般了解;

(4)了解沥青胶组成及填料作用;

(5)了解沥青胶的应用,冷底子油、乳化沥青的组成及乳化剂的作用,对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涂料及沥青防水密封膏只求一般了解。

(6)掌握沥青胶的技术性质;

(7)掌握石油沥青技术性质(粘性、塑性、温度敏感性及大气稳定性)的概念、表示方法及实用意义。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石油沥青的技术性质,组成及试验方法。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1.注重归纳对比

不同种类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质,同类材料不同品种之间,既存在共性,又存在特性。

学习时不应孤立地、机械地死记硬背各种材料的性质,而应采用归纳对比的方法,总结归纳同类材料的相同点,对比各种材料的不同点,然后分类理解和记忆,使繁杂的内容层次分明,便于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

2.注重量度关系

材料的量度和试验都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进行,材料的使用也是有条件的,最常遇到的是量变和质变的关系。

3.注重实践手段

建筑材料课程内容来源于实践叉服务于实践,若能密切联系实际,将理论学习与工程实践和材料实验结合起来。

通过实践手段不仅能够增强感性认识,加深对材料的特性、使用方法、使用效果以及使用中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在实践中验证和补充书本知识。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建筑材料与检测》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检查学生对课程涉及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四舍五入取整数)。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组成。

其中,作业成绩登记10次:

每次总分10分,共100分。

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为110分钟。

(三)命题要求

1、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命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覆盖大纲中考核主要知识、技能的大部分;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证明、分析、计算等,但不能少于四种,题量适宜,难度适中。

2、A、B两套试卷,100分制,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五、推荐教学参考书

[1]《建筑材料》,傅凌云等主编,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版;

[2]《土木工程材料》,吴科如编,同济大学出版社,2001版;

[3]《建筑材料》,湖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四校合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版(第一版)第16次印刷;

[4]《建筑材料》,张海梅编,科学出版社,2000版。

《建筑制图》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数:

 24          学分数:

4

课程号:

ZZB050802H         开课学期:

1

大纲执笔人:

何冬     大纲审核人:

龚书娟

一、课程的定位和目标

课程定位:

工程图是“工程技术界”的语言,是表达、交流技术思想的重要工具和工程技术部门的一项重要技术文件,是指导生产、施工管理等必不可少的技术资料。

因此,建筑制图是本专业的专业基础主干课。

本课程研究绘制和阅读工程图样的理论和方法,并培养学生的制图技能和空间想象力,为后续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本课程主要包括制图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正投影原理和投影图及专业图。

课程目标:

通过对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想象和思维能力以及绘图的实际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1、学习投影法(主要是正投影)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

2、学习、贯彻制图标准和有关基本规定;

3、培养绘制和阅读本专业工程图样的基本能力;

4、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技能。

二、课程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一)制图规格及基本技能(1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制图标准中有关尺寸标注的相关规定。

教学难点:

绘图工具和仪器的正确使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并遵守国家标准《建筑制图》的基本规定,做到作图准确、图线分明、字体工整、整洁美观,培养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

(2)了解徒手绘图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3)掌握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能正确使用绘图工具和仪器;

(4)掌握仪器作图的技能和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常用的几何作图方法;制图标准中有关尺寸标注的相关规定。

(二)投影的基本知识(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及投影特性,点、线、面的投影规律。

教学难点:

特殊位置的点、线、面的投影规律,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投影法的基本知识;

(2)了解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

(3)理解正投影法的概念及投影特性、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及其投影特性;

(4)掌握点、直线、平面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5)掌握求一般位置直线的实长和对投影面的倾角的作图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投影法的基本知识;点的投影与直角坐标的关系;正投影法的概念及投影特性;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平面的投影及其投影特性;点、直线、平面投影的基本作图方法。

(三)点、线、面的投影(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面的投影

教学难点:

特殊位置直线、平面的特性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各种位置的点、直线、和平面的概念;

(2)掌握点、直线和面在三面投影体系中的投影及特点;

(3)掌握其投影规律,熟悉这些基本元素的应用。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点的投影、直线的投影、面的投影。

(四)基本形体的投影(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投影特点。

教学难点:

基本形体表面上的点和线的投影。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各个基本形体尺寸标注方式;

(2)掌握这些基本形体表面上的点和线投影,能够作出基本形体被一个或几个平面裁切的截交线。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棱柱、棱锥、圆柱、圆锥、球的投影特点。

(五)组合体的投影(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几何作图绘图的一般步骤。

教学难点:

立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的相贯线。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投影基本视图与辅助视图,熟悉投影图的选择;

(2)掌握画组合体投影图的步骤、组合体的尺寸配置和标注;

(3)掌握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读图方法;

(4)掌握两平面立体相贯线;

(5)熟悉立面立体与曲面立体的相贯线与两曲面立体的相贯线。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画组合体投影图的步骤、组合体的尺寸配置和标注;组合体的组合方式和读图方法;两平面立体相贯线。

(六)轴测投影(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正等测和斜二测的画法。

教学难点:

圆的正等测画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轴测投影图的形成与分类;

(2)熟悉各种轴测投影图的特点和画法;

(3)掌握正等侧、斜二侧图的画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正等侧、斜二侧图的画法。

(七)剖面图与断面图(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剖面图、断面图的概念。

教学难点:

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区别。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图样的视图方法,剖面图、断面图的概念;

(2)理解剖面图、断面图的形成原理;

(3)掌握各种剖面图、断面图的使用及画法;

(4)掌握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区别,了解建筑图中的简单画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各种剖面图、断面图的使用及画法;剖面图与断面图的区别,了解建筑图中的简单画法。

(八)建筑工程图的一般知识(5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筑施工图的特点、识读方法。

教学难点:

建筑施工图的识读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房屋建筑的组成及作用和房屋建筑施工图的形成;

(2)掌握建筑工程图的图示特点、建筑施工图的常用比例以及识读房屋施工图的要点;

(3)掌握建筑施工图中的常用的符号及常用材料图例。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工程图的图示特点、建筑施工图的常用比例以及识读房屋施工图的要点;建筑施工图中的常用的符号及常用材料图例。

(九)建筑施工图的识读(3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的图示内容。

教学难点: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识读与绘制方法。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首页图与总平面图、建筑平面图、建筑立面图;建筑剖面图、建筑详图的组成;

(2)掌握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的图示内容及识读、绘制方法。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建筑平面图、立面图;剖面图、详图的图示内容及识读、绘制。

(十)结构施工图(2学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常用构件的代号;钢筋的作用和分类;基础结构图、各楼层结构平面图、构件详图的识读。

教学难点:

钢筋混凝土构件配筋图的识读。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结构施工图作用;

(2)掌握结构施工图组成;掌握常用构件代号;

(3)能够识读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图示方法和尺寸注法;能够识读基础施工图、楼层结构平面图;能够识读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整体表示法绘制的施工图。

考核的主要知识技能:

结构施工图组成;常用构件代号。

三、本课程教学建议

为了实现培养目标,保证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启发式教学,充分利用实物、挂图、模型、幻灯、录象等手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启发和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

必须在教学中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和绘图、读图练习来熟练掌握和巩固所学知识。

房屋建筑学是本课程的专业基础,而计算机CAD基础则是本课程的技术基础,对本课程的入门与学习有一定的支撑作用。

四、本课程学业评价

(一)考核目的

检验学生通过学习,是否达到了《建筑制图》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检查学生对课程涉及的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

(二)考核方式及考核用时

考核包括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组成,考核总成绩为100分(四舍五入取整数)。

平时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40%,由作业成绩(占总成绩的20%)和平时测验成绩(占总成绩的20%)组成。

其中,作业成绩登记10次:

每次总分10分,共100分。

期末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60%,采取闭卷笔试方式进行,试卷总分100分,考试时长为110分钟。

(三)命题要求

1、依据教学大纲命题,命题要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要覆盖大纲中考核主要知识、技能的大部分;题型可以是填空、选择、判断、简答、证明、分析、计算等,但不能少于四种,题量适宜,难度适中。

2、A、B两套试卷,100分制,附参考答案和评分标准。

五、推荐教学参考书

[1]周玉明,《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清华大学出版社,第二版2008;

[2]陈文斌,章金良,《建筑工程制图》,同济大学出版社,第五版2005;

[3]马光红,周亚健,《建筑制图与识图习题集》,中国电力出版社,第二版,2008;

[4]马光红,伍培,《建筑制图与识图》,中国电力出版社,2008。

 

《建筑力学》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建筑工程技术       课程性质:

必修

学时数:

 24        学分数:

7

课程号:

ZZB050804H        开课学期:

2

大纲执笔人:

张荣彬    大纲审核人:

龚书娟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课程定位:

本课程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基础课,主要研究结构受力及构件承载能力,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知识。

课程目标:

通过对结构、构件受力情况的分析和平衡状态的研究,学会分析工程结构的受力情况;研究结构、构件在载荷作用下的内力及变形规律;建立构件强度、刚度和稳定性计算的理论基础,保证结构、构件在既安全又经济的前提下工作。

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抽象思维能力,培养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内容及要求

(一)绪论(1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强度、刚度、稳定性等概念;结构计算简图的简化要点;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

教学难点:

结构计算简图。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建筑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

(2)了解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

(3)了解构件及杆件结构的分类;

(4)掌握结构的计算简图;

(5)掌握荷载的分类。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建筑力学的任务及研究对象;强度、刚度、稳定性的概念;刚体及变形固体假定,本课程的特点、内容、任务、学习方法。

(二)静力学基本概念与受力图(1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静力学公理;常见约束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教学难点:

物体的受力分析。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力的基本概念;

(2)掌握静力学公理;

(3)掌握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

(4)掌握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力的基本概念;掌握静力学公理,约束类型及其约束反力;物体的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三)平面汇交力系和平面力偶系(2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合力投影定理;力矩与力偶的概念;合力矩定理;

教学难点:

力矩与力偶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

(2)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

(3)掌握力矩与力偶;

(4)了解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合成与平衡的解析法,力矩与力偶概念;平面力偶系合成与平衡。

(四)平面任意力系(2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教学难点: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

(2)掌握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

(3)掌握物体系的平衡计算。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平面任意力系的简化,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及应用,物体系的平衡计算。

(五)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2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

内力、应力概念;剪切与挤压计算。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轴向拉压杆的内力与轴力图;

(2)了解轴向拉压杆的应力;

(3)了解轴向拉压杆的强度和变形计算;

(4)掌握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5)掌握剪切与挤压实用计算。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轴向拉压杆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剪切与挤压计算;理解内力、应力概念;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六)扭转(1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圆轴扭;转时的内力、应力及强度计算。

教学难点:

扭转截面的应力、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了解圆轴扭转时的扭矩与扭矩图;

(2)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应力与变形;

(3)了解剪切胡克定律;

(4)了解圆轴扭转时的强度、刚度计算。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圆轴扭转时的扭矩与扭矩图、应力与变形;剪切胡克定律。

(七)弯曲内力;(2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教学难点:

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弯曲内力的计算。

(2)掌握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根据弯矩方程、剪力方程绘制)。

(3)了解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4)了解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根据微分关系绘制)。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弯曲内力的计算,弯矩图、剪力图的绘制;弯矩、剪力与荷载集度间的微分关系。

(八)弯曲应力(1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弯曲正应力计算。

教学难点:

弯曲构件强度计算。

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1)掌握弯曲正应力;

(2)了解弯曲剪应力;

(3)掌握弯曲构件强度计算;

(4)掌握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考核的主要知识与技能:

弯曲正应力计算,弯曲构件强度计算;弯曲剪应力及提高弯曲强度的措施。

(九)弯曲变形(1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积分法计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