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商业银行ATM机交易情况电子渠道交易情况及商业银行APP发展现状分析.docx
《中国商业银行ATM机交易情况电子渠道交易情况及商业银行APP发展现状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商业银行ATM机交易情况电子渠道交易情况及商业银行APP发展现状分析.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国商业银行ATM机交易情况电子渠道交易情况及商业银行APP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商业银行ATM机交易情况、电子渠道交易情况及商业银行APP发展现状分析
银行商业模式的核心是覆盖更多人群以获取存款或触达客户金融需求,故在传统销售模式下,银行会不断增设网点完成业务转化。
银行自主裁撤物理网点的现象多集中于经济发达的主要城市。
艾瑞认为,主要城市互联网发达,对线下银行业务的取代率较高,客户的接受度也较高,故网点线上化尝试从主要城市开始。
近两年内银行裁撤网点主要分布城市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从2017年开始,商业银行赖以网点分流的自动柜员机交易额开始出现大幅负增长,同时银行ATM投放数量、自助银行数量也出现负增长。
这侧面印证,ATM功能的单一性决定其对网点的分流效果有限,且人们越来越不依赖于现金、实体银行卡,导致ATM及以ATM为主的自助银行作用发挥得越来越有限。
2013-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ATM交易额趋势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一、电子渠道
与银行自主裁撤物理网点相对应的是,近年来银行纷纷开始线上化渠道的建设。
银行致力于不断通过科技力量降本增效,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的出现也成为了除线下网点之外覆盖较全面业务类型另外两个渠道,几乎可被称之为“银行”。
在互联网企业培养了人们线上交易的意识及习惯后,银行电子渠道在2013年左右已经可以处理80%以上笔数的业务,到2018年为止更是可以处理完超过95%笔数的业务。
其中,手机渠道在电子渠道中又占到80%以上的交易量,表现最为亮眼。
2013-2018年中国工商银行电子银行渠道业务占比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我国商业银行市场并不是完全开放、市场化运营的市场。
凭借稀缺的银行资质,商业银行不断开设线下网点来获客,力求覆盖更多的地域、人群及金融需求,吸收庞大的存款规模,触达更多的贷款需求。
但银行庞大的客户群体也在不断给网点处理业务造成压力,在2010-2015年间银行网点还在与“排队”“等待”强关联,业内普遍担忧的问题之一也是网点接待客户的效率以及客户排队时间过长造成的满意度低等。
从ATM、电话银行到基于PC端的网银再到手机端APP、网点智能设备等,银行自助设备、智能设备、电子渠道的建设原因均源于分流。
2010&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客户网点平均等待时间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2010&2019年中国商业银行日均每柜员接待客户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除银行自己的分流需求外,部分客户依赖于电子渠道的需求也使得银行开始建设电子渠道。
不同于ATM,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可实现的功能齐全,对网点业务的替代率很高。
以四家大型商业银行为例,其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替代率/业务离柜率在2016年开始就超过了90%,2018年最高可达到98.2%。
这一数字表明,银行传统的线下办理的业务均可被效率更高、更便捷的网络渠道所替代,现有的技术发展水平已经实现了数业务线上化。
2013-2018年中国商业银行电子渠道对网点业务替代率
数据来源:
公开资料整理
二、APP
自以支付宝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开始正式被纳入金融体系,以余额宝、P2P产品等网络金融产品上线以来,商业银行不断面临着数字竞争的威胁。
这种威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数字化公司的威胁,二是数字化运营的威胁。
数字化公司的威胁已显现出较强的影响,从网络金融公司可以满足大量银行长尾客户群体的金融需求,到数字化公司压缩了银行支付业务收入、瓜分了部分银行现有客户的金融业务,对银行来说均是潜在威胁。
在此情况下,银行为巩固自身业务,必须开拓新的数字化渠道,以更便捷的方式来留存现有客户,发展新客户。
手机APP对于商业银行获客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即老客户的新渠道留存及新渠道客户的拉新。
招商银行在2013-2015年间线下渠道扩张凶猛、2015年及之后新渠道开发也在前沿,对招商银行渠道及客户数的研究相对具有代表性,故我们以招商银行为例。
从下图可以看出,手机银行上线后,使用APP的用户比例就不断攀升,到2018年为止,零售客户中使用APP的比例超过60%。
这一数字迅速增长表明银行现有客户群中本身就有非常强大的使用APP处理简单业务的需求,特别是已形成互联网习惯的年轻群体、专业市场小微企业主等。
虽然过去几年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客户影响相对较小。
但由于银行愈加注重小微业务产生的利润,加上产业端互联网化不断升级的苗头,银行也可能会注重围绕小微企业的线上渠道建设,包括手机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