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口参观心得.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75 上传时间:2022-09-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港口参观心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港口参观心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港口参观心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港口参观心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港口参观心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港口参观心得.docx

《港口参观心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港口参观心得.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港口参观心得.docx

港口参观心得

港口参观心得

昨天上午9点多,我们公司的老总和分公司的两个经理带上我,一起去参观了广东中外运黄埔/东江舱码有限公司。

主要工作有,听取了码头负责人关于港口的一些基本情况介绍,参观了中控室和一些机械设备,大家交流了在管理和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这是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码头,它的吞吐量在去年达到了上百万标准箱,每天操作的标准箱可以达到上千个。

从这次参观中,我深刻认识到,港区管理和作业操作,最核心的问题是提高港区堆场的周转率,减少翻箱和渡柜的次数,要求三快,即“快装快卸快走”。

在参观的过程中,特别是参观他们的信息系统时,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作为资源性产业的港口行业,港区的人工管理操作并不是最大的问题,最大的问题,是来自对作业的计划。

以前,我一直都认为,港口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其它系统一样,“以单证为主线,以费用为核心”。

其中,单证是业务的体现,费用是效益的体现。

一个公司的信息系统既要体现它的业务,又要体现它的效益,我认为这样的信息系统才是能够在公司的管理和经营上有所作为的信息系统。

但是,自从参观后,我认为自己犯了大错。

作为资源型产业,业务单证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它不存在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或者潜在的强大竞争对手,所以业务单证并不是最重要的,而港口的管理整体效率和效益才是最重要的。

那怎样体现港口的管理效率和效益呢,我认为两个方面,一是港区堆场内货柜存堆放周转率;另一方面是盈利能力。

盈利能力,就不用我多说了。

我主要谈一下港区堆场内货柜存堆放周转率。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首先要搞清楚一个问题,怎样计算堆场货柜周转率。

虽然这是一次短暂的参观历程,但是,我从中却受益匪浅。

希望有机会可以继续学习优良港口的先进管理水平和生产经验。

 

港口参观心得

(2):

为学习我国沿海城市港口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促进我市“以港兴市、全面跨越”战略的深入实施,加快全市经济社会发展,5月21日至27日,市长梁黎明、副市长虞洁夫率领市咨询委、发改委、港务局、财政局、国土资源局、口岸办、港务集团等部门和单位领导一行13人,赴天津、青岛、大连三市学习考察港口及临港经济发展经验。

行前,梁黎明市长、虞洁夫副市长提出了考察学习的明确要求,参与考察学习的部门和单位对学习交流内容作了充分的准备,以确保这次学习考察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对我们这次学习考察,三市都非常重视,给予了热情接待和周密安排,天津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黄信国,青岛市常务副市长王书坚、副市长胡绍军,大连市副市长孙广田、副市长邢忠良等三市领导会见了考察组或出席座谈会及陪同考察。

学习考察期间,梁黎明市长向三市介绍了舟山经济社会及港口发展的情况,促进了舟山与三市的交流与合作。

这次学习考察,时间短,行程安排紧凑,所到之处,亲眼目睹当地经济社会特别是港口经济的迅猛发展,切身感受三市干部群众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留下了深刻印象,带来了思想上的震撼。

这是一次学习经验之旅,是发现自身不足之旅,也是一次振奋精神之旅。

同时,通过互相交流,宣传了舟山,宣传了舟山港口发展,增进了舟山与三市之间的了解与友谊,为进一步开展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三市港口发展的做法与经验

此次考察,印象最深的是,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快速发展、港口经济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三市都把港口发展放在突出重要的战略核心位置,思路宽、定位高、气魄大、工作实、后劲足,呈现出建设大港口、集聚大产业、实现大发展的宏大格局,态势迅猛,气势逼人。

总结三市的经验做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大思路明确规划定位,大手笔推进港口开发建设。

三市以“得港口者得天下”的气魄和“先发展起来就是硬道理”的理念,大思路抓规划,大力度抓投入,大手笔抓项目。

一是明确港口在城市总体发展中的地位。

三市从城市整体、长远发展战略高度,定位港口发展,把港口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资源和动力,把港口功能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功能,强调以港兴市、港城联动,并据此科学编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港口总体规划,层层明确,互动衔接,确立港口在城市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使港口发展站在城市发展的制高点上,大思路定位,大手笔建设,大力度推进。

二是确立具体的港口功能定位。

三市都提出要跳出地域限制,登高望远,定位港口发展的功能目标,迎接扑面而来的机遇和挑战。

如天津港,借助滨海新区纳入国家发展战略的东风,调整港口发展思路,定位为面向东北亚、辐射中西亚的集装箱枢纽港,中国北方最大的散货主体港,环渤海地位规模最大的综合性港口,世界一流的现代化国际深水大港。

在大连,我们看到大连港抓住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顺应东北亚区域经济整合发展的大势,将港口功能目标定位为东北亚重要的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六大中心”、“三大基地”和“四大系统”。

青岛港,发挥连接渤海与黄海、东海,沟通环渤海区域与长三角地区的有利条件,明确定位为我国沿海区域性中心港口和集装箱干线港,能源、原材料运输重要枢纽,建成多功能、现代化的综合性大港,形成东北亚国际航运中心的核心。

三是大手笔、高强度推动港口开发建设。

三市港口面对发展机遇和竞争挑战,在超前谋划的基础上,高强度投入,超常规发展,打造港口发展强大的物质平台和基础支撑。

这方面,天津港堪称大手笔,投资540亿元建设12个港口项目和22个配套工程,港区总面积由30多平方公里扩大到100平方公里,正在全面建设的东疆港区,填海造陆面积达33平方公里,同步开挖形成世界最大的人工深水港,布局一流的集装箱泊位和保税物流园区,打造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的核心港区。

青岛港则集中力量,建设总通过能力达1.18亿吨的前湾新港区,其中集装箱泊位数达到28个,并在港区周边陆域建设与港口功能紧密配套、面积达5.7平方公里的临港加工区和物流园区,形成以深水集装箱泊位带动大项目、大工业园、大物流园的发展格局。

大连港正在投巨资建设七大核心功能区,其中的大窑湾港区将建设50个深水泊位,总吞吐能力超亿吨,并沿港区建设18平方公里的物流保税园区,大幅提升集装箱泊位能力和竞争力。

(二)大力培育核心企业和核心功能,掌握发展竞争主动权。

三市都非常注重培育实力强大的核心龙头企业和关系港口兴衰的核心功能。

在核心企业培育方面。

天津、青岛、大连的共同做法是:

通过创新机制,加大政策支持,组建港口集团,做大做强港口集团这一核心企业,打造政府控制的港口开发运营核心实体。

借助港口集团这一平台,充分体现和落实政府对港口发展的战略意图,使港口更富活力,奠定港口区域竞争地位和优势,把握发展的控制力和主动权。

在考察中我们看到,三个港口的开发建设都是在政府支持下,由港口集团具体实施运作的。

如天津港集团,作为港口发展的主体,XX年政企分开组建以来,在市里强力支持下,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创新机制,加大投入,开放合作,滚动发展,成为拥有数百亿资产,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港口企业集团。

青岛港集团,在政府扶持和自身努力下,资产由5亿元快速裂变增值到156亿元,拥有一流的集装箱、原油、铁矿、煤炭、散粮等码头,大陆港口规模最大的edt信息中心,全国港口唯一的国家级技术中心,成为雄踞山东半岛、辐射南北两翼的港口企业集团。

大连港集团,同样是在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快速发展,。

现有资产200多亿元,拥有84个现代化专业泊位,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52个,并拥有一大批港航基础设施及集疏运物流设施,牢牢掌控着大连港的开发运作,成为东北亚实力雄厚的港口企业。

在港口核心功能培育方面。

三港不约而同地都把集装箱码头建设作为港口开发的重中之重,从港口规划、合作伙伴、要素投入、腹地及市场开拓、陆域配套发展等方面谋划布局,竞相发展国际影响大、产业辐射广、综合效益好的集装箱泊位,营造港口核心竞争力。

这方面,无论是大连大窑湾港区正在建设的绵延数公里的集装箱深水泊位工程,还是青岛港前湾港区三国四方参与的集装箱码头建设宏大场面,还有天津港东疆保税港区大开大合的集装箱泊位开发建设场景,都在告诉我们:

三个港口投入巨资、结盟业界巨头,加快扩充集装箱泊位能力,正在抢占新一轮港口发展竞争的先机和主动权。

(三)实行开放发展策略,积极引入战略投资者。

三市港口快速发展,很重要一条就是以完全开放的心态,向全国开放,向世界开放,互利互惠,合作多赢,引入战略投资者,实现投资经营主体多元化,借助市场力量,加快发展,壮大自己。

引入战略合作伙伴,三市的做法是:

合作对象上,以长远眼光和战略考虑,瞄准世界500强企业,国内外著名码头运行商、航运巨头、大货主,实行港口投资主体多元化;合作方式上,通过加快港口产权制度改革步伐,或出让原有码头部分经营权,或组建股份公司合作建设码头,股份构成发展初期限于实力,让合作方控股,实力强大后,实行总体控股;合作内容上,在拓宽融资渠道的同时,更看重引进先进的码头运营管理经验,开拓货源和航线,创新经营机制,快速提升港口等级水平。

如大连港引进了新加坡港务集团、马士基、中远、中海、日邮和现代货柜等国内外著名的航运巨头。

天津港已与招商局集团、迪拜港口世界公司、神华集团等合作,开发建设新的深水码头。

青岛港先后建立中外合资港口企业近20家,引进世界500强企业7家,特别是前湾集装箱港区,由世界第一的丹麦马士基公司、第二位的英国铁行集团、我国最大的航运公司中远集团和青岛港集团“三国四方”战略结盟、强强联手开发经营,打破了此前我国港口多采用两方合作的方式,在国内外港口界引起很大震动,充分展示了开放发展的巨大成效。

(四)综合发挥港口优势,拉动临港大产业发展

抓住经济全球化,发达国家制造业和重化工业加速向我国沿海地区转移的机会,发挥深水良港优势,积极发展积极发展临港大产业,做大做强临港经济,力争在新一轮区域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这是三市港口发展的又一成功经验。

如青岛市,高度重视发展与港口、海运关联度高的特色经济和相关工业产业,打造家电电子、石油化工、汽车机车造船、新材料等四大工业基地,每年全市工业产品集装箱进出量达300多万标箱,约占港口集装箱吞吐量的60%,依托港口布局的四大工业基地去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33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4%,港口经济和与之互动的工业经济成为支撑青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支柱。

天津市依托港口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实现港区、港城联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天津港周围已形成了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保税区、临港工业区、物流区等五大功能区,成为滨海新区开放开发的主战场,培育形成了电子信息、石油化工、航空航天、汽车及船舶、现代物流、涉港服务业等一批优势产业,港口周边区域成为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集聚区。

同时,天津港正在拉开更宏伟的港口大产业发展格局,东疆港区30平方公里港口带动大产业开发工程正在全面推进建设。

大连港在依托港口优势发展起实力超群的船舶、机车、重型装备、化工等临港大产业的基础上,已经全面启动长兴岛临港工业基地建设,引进新加坡万邦集团,按港口陆域整体规划开发的新加坡裕廊岛模式将长兴岛建设成为木材、粮食、钢材深加工基地,大型设备组装转运基地,船舶及海洋工程制造基地,打造港口陆域紧密互动的临港产业岛。

(五)构筑发达的集疏运网络,不断拓展腹地和市场空间。

三市港口都十分注重规划建设方便、快捷、高效的集疏运网络和综合服务体系,加强与经济腹地的省、市、区互动合作,在腹地省会城市或者重点货源生成地区设立办事机构,通过与当地物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形成具有综合物流集散功能的内陆“无水港”,吸纳腹地更多的中转货源。

各港口还着力打造集装卸仓储、加工分拨、配送联运、商贸信息、金融结算于一体的港口物流平台,增大物资流、商贸流、技术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为货物进出提供“一站式”“大通关”服务,利用便捷的出海通道增强港口对腹地货源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如天津港,为加快开拓经济腹地业务,投巨资建设“三横两纵”公路和铁路通道,构筑腹地集疏运网络,去年进出口货源70%以上来自腹地,涉及腹地总面积达450万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近四成七。

青岛港在集疏运体系建设方面实施“东出西进”的大青岛交通发展战略,大力改变青岛港在腹地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的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