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7219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docx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

?

犯罪学?

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4期

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导论

陈谦信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北京市100720)

摘要:

在西方犯罪学研究中,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备受重视.与传统的犯罪学理论相比较,生命历程理论研究个人在整个生命过

程中(包括童年,青少年以及成年)犯罪行为的持续性和变迁,为研究与理解人类行为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维模式.生命历程与

犯罪的关系应当gl起我国犯罪学研究的足够重视.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存在视角的差异与见解的争鸣,一般而言,可遵循生命事

件,年龄级角色,轨迹,变迁的分析框架展开探索.此项研究对于犯罪学研究方法,犯罪原因研究以及犯罪对策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生命历程犯罪研究考察研究要旨研究意义

中图分类号:

D926.7文献标识码:

A

生命历程研究(1ifecourseresearch)作为一项跨学科

的研究计划,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其研究对象主要涉及生命过程中的一些事件和角色(地

位),及其先后顺序和转换过程.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

生命历程理论被应用到西方犯罪学领域当中,已经逐渐成

为理解犯罪行为的最重要的理论架构之一.1999年,李强

等学者第一次在《社会学研究》上发表有关生命历程理论

和方法的介绍以后,我国社会学,心理学,人口学领域相

继涌现出了不少关于生命历程的研究和着作,为社会科学

研究带来了一种崭新的视角.但与此同时,生命历程与犯

罪的关系并未引起我国犯罪学研究领域的足够重视.本文

通过对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作导论性的探讨,旨在

引起学界这一研究的关注.这一议题具体通过以下路径展

开:

生命历程的概念及特征,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考

察,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要旨,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

意义.

生命历程的概念及特征

生命历程是指在人的一生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

的,受到文化和社会变迁影响的年龄级角色和生命事件序

列.它关注的是具体内容,时间(timing)的选择,以及

构成个人发展路径的阶段或事件的先后顺序.…生命历程

理论把犯罪性看成一个动态的过程,犯罪性会受到个体的

特质和社会经验的影响.2与传统的犯罪学理论相比较,

生命历程理论研究个人在整个生命过程中(包括童年,青

少年以及成年)犯罪行为的持续性和变迁,而不仅研究幼

儿及青少年时期个人之间犯罪行为的差别.具体地说,

生命历程具有如下特征:

70

(一)基本原理

生命历程理论的基本原理大致可概括为四个方面:

1.

"

定时空中的生活"原理.它告诉我们,人在哪一年出

生和人属于哪一同龄群体,基本上将人与某种历史力量联

系起来.2."个人能动性"原理.它告诉我们,人总是在

定社会建制之中有计划,有选择地推进自己的生命历

程,人在社会中所作出的选择除了受到社会情景的影响

外,还受到个人经历和个人性格特征的影响.3."相互联

系的生活"原理.它告诉我们,人总是生活在由亲戚和朋

友所构成的社会关系之中,个人正是通过一定的社会关

系,才被整合人一定的群体.每代人注定要受到在别人的

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生活事件的巨大影响.4."生活的时

间性"原理.生活的时间性指的是在生命历程中所发生的

社会性时间(socialtiming),它还指个体与个体之间生命

历程的协调发展.这一原理认为,某一生活事件发生的时

间甚至比事件本身更具意义._4

(二)分析框架

生命历程的知识结构,有其生命事件,年龄级角色,

轨迹,变迁的分析框架:

1.生命事件:

从已有的研究来

看,所谓的生命事件一般包括接受教育,离开父母独立生

活,结婚或离婚,生养子女,参加工作或辞职,居住地的

迁徙,退休等事件.2.年龄级角色:

通常考察的角色或地

位大致包括阶级或家庭成员资格,教育,婚姻和受雇的状

况,有时还包括政党成员资格,宗教归属,自愿者团体及

活动的参与等.3.轨迹:

轨迹(trajectory)是指在生命跨

度以内诸如工作,婚姻,自尊等的发展轨迹,它依据角色

发生的先后次序而建立,并且反映了人在较长时期内的生

收稿日期:

2011—05—06

作者简介:

陈谦信(1981一),男,福建长乐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博士后,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

?

犯罪学?

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4期

命模式.4.变迁:

变迁(transition)总是在生命轨迹之中

发生,并且由某些特别的生活事件所标明(例如第一次参

加工作,第一次结婚).一些变迁可以划入年龄级的社会

生活的范畴,也有一些变迁不能划入这一范畴(例如突然

病倒).轨迹和变迁这两个概念是目前生命历程范式中基

本的分析主题.轨迹和变迁的相互作用就产生了生命历程

中的转折点(turningpoints).转折点有可能改变生命轨迹

的方向.社会生活中可能改变生命轨迹的社会事件主要有

入学,就业,参军,结婚等.

(三)相关辨析

生命历程不同于社会化,生活史,生命周期.1.生命

历程与社会化:

社会化是人们借以获得个性并学会其社会

的生活方式的社会相互作用过程,这一过程贯穿于人的全

部生命周期.人在一生中通过与社会不断发生相互作用而

获得了个性,学会了其所在社会的生活方式和行为规范.

生命历程与社会化各有不同的侧重,社会化强调社会化执

行单位对个体的作用,由此培植了个体的人格,从而对个

体的行为产生了持久的效应;生命历程强调生命事件发生

的社会时间和角色交换的先后次序对个体的作用,由此构

成个体特定的生命轨迹,从而影响着个体未来的发展.6

2.生命历程与生活史:

生活史可以被定义为在社会,文化

和历史情景里,一个生命从出生到死亡的过程中所发生的

事件和经历.它所涉及的主要是通过非结构或半结构访谈

收集到的对过去生活的描述,也包括对信件,照片和日记

等个人资料的研究.生活史研究与生命历程研究中的定性

研究传统有很大的重叠,尤其是针对一些具体的社会学研

究来说,二者几乎没有什么差别.不过,生活史研究对年

龄的思考还停留在Et常的层面,还不能从生命,社会,历

史三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故其与生命历程理论还有一定

距离.3.生命历程与生命周期:

总体来说,生命周期是将

生命视为一种随个体或组织的发展,社会关系或角色的不

断转换的过程和阶段.生命周期理论最重要的特点之一,

是对社会角色的重视,另外一个特点就是重视世代的概

念.总体来说,生命历程理论非常赞赏生命周期理论所采

纳的关系或角色的视角,并将其视为自己理论的重要出发

点,但同时也认为,围绕世代展开的生命周期概念存在下

列诸多不足:

第一,生命周期致力于寻找人类共同的阶段

模式,这种模式化思维将人类生命及其发展简单化,统一

化,限制了对生命的多元性和丰富性的发现;第二,生命

周期无法解决多重角色的问题;第三,生命周期概念对时

空位置与重要性不敏感.

二,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考察

在西方犯罪学研究中,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备受重

视.对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存在视角的差异与见解的

争鸣.迄今为止,此项研究大体可以分为三大类:

(1)解

释犯罪的持续和稳定性(高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自我控制

理论,1990);

(2)解释犯罪的持续或变迁(莫菲特的生

命过程持续型/少年限制型理论,1993);(3)解释犯罪的

持续和变迁(桑普森和劳布的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

论,1993).(83

(一)犯罪的持续和稳定性——自我控制理论

高特弗雷德森和赫希在1990年发表的《犯罪的一般

理论》(GeneralTheoryofCrime)一书中阐述了犯罪的持

续和稳定性.1.个体犯罪的原因:

自我控制能力低是犯罪

的原因.他们认为,预测个体犯罪的最直接和最有力的变

量是个体的犯罪历史,尤其是儿童时期的问题行为.孩提

时期的不正当行为和青少年及成年犯罪有千丝万缕的联

系,而这种联系是由一个因素决定的,即"自我控制"

(selfcontro1).自我控制程度高的人,犯罪的可能性就小;

相反,自我控制程度低的人,犯罪的可能性就高.2.自我

控制的发展:

自我控制形成并发展于幼儿时期,并在8到

10岁之前基本定型.它并不是由生理因素决定,相反,它

是社会化的结果.个体自我控制的发展基本上是由家庭和

学校所决定,尤其是家庭具有决定性的影响.自我控制的

完善和发展受到四个因素的影响.

(1)父母亲(或者幼儿

抚养者)必须爱护子女;

(2)父母亲(或者幼儿抚养者)

必须监督幼儿的行为;(3)父母亲(或者幼儿抚养者)必

须能够发现幼儿的不当行为;(4)当不当行为发生时,父

母亲(或者幼儿抚养者)必须能够惩罚并纠正这些不当的

行为.只有这些标准全部满足时,儿童才能够发展出高度

的自我控制.3.自我控制的稳定性:

他们指出,由于自我

控制早在童年时期就已定型,因而犯罪行为从儿童时期直

至老年,都是恒定的.

评价:

该理论进一步扩展了赫希自我控制理论的解释

力及其影响,它强调了早期社会化对自我控制形成的关键

性影响以及自我控制对一般犯罪包括青少年犯罪的解释作

用.但其认为早年形成的自我控制能力不能改变的观点,

过于激进.-

(二)犯罪的持续或变迁——生命过程持续型/少年限

制型理论

莫菲特认为,总体年龄——犯罪曲线实际上是由两个

性质完全不同的群体的年龄——犯罪曲线综合而成的.1.

生命过程持续型群体:

这个群体的犯罪频率和年龄之间并

不存在任何关系,从儿童时期开始直到步人中老年,这个

群体在不同生命阶段一直表现出较高的反社会行为.他们

犯罪轨迹的显着特征在于:

(1)在生命早期表现出反社会

行为.这需要研究他们在婴儿时期,甚至未出生时个体生

理的缺陷和家庭环境的影响.儿童早期反社会行为的一个

重要原因在于他们的"神经心理缺陷"(neuropsychological

deficits).

(2)犯罪行为在生命过程中的稳定性.两个因

素决定了他们犯罪行为的持续性和稳定性.一个是"现在

持续性"(contemporarycontinuity),即由于个体自身从儿

童时期所养成的反社会性格,和他人相比,他们更具有

"犯罪性",更容易参与犯罪行为;另一个是"累积持续

性"(cumulativecontinuity),即从婴幼儿时期开始的神经

心理缺陷,导致生命过程中的一系列链式反应,并最终造

成个体犯罪行为的稳定和持续性.2.少年限制型群体:

个群体的成员一般直到少年时期才参与越轨和犯罪行为.

同时,这种犯罪行为又是阶段性的,当他们到成年阶段,

绝大多数都会终止犯罪,重新开始常规的生活方式.他们

犯罪行为的显着特征是:

(1)变迁.具体反映在青春期后

犯罪行为的急剧增加,以及成年时期犯罪行为的终止.

(2)犯罪行为直到青少年时才开始.他们的犯罪行为并不

受"神经心理缺陷"和其他家庭因素的影响,相反,它是

个习得的过程,一个"社会模仿"(socialmimicry)的

过程.[]

71

?

犯罪学?

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4期

评价:

莫菲特的两分法理论(生命过程持续型和少年

限制型)简单明了,但是其忽视了犯罪行为发展的复杂

性.其认为神经系统的缺陷和犯罪行为息息相关,并提出

了两者之间关系的假设,但迄今为止,此假设并没有被验

证.

(三)犯罪的持续和变迁——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

制理论

美国犯罪学家桑普森和劳布对有关整个人生进程中的

童年反社会行为,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和成人犯罪行为的

犯罪学着作以及文献进行了综合处理和归纳总结,从中建

立了一个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该理论承认生命

历程中犯罪的持续性和变迁的重要性,其核心主旨表现在

三个方面:

1.青少年违法犯罪的结构与过程:

家庭和学校

的非正式社会控制能够调整个体的结构背景,这反过来可

以解释童年时期和青少年时期的违法行为;2.犯罪的持续

性的重要意义:

从童年到成年的不同人生阶段中,反社会

行为具有很强的连贯性;3.犯罪的变迁的重要意义:

不计

早期犯罪倾向的个体差异,成年时期的非正式社会资本

(如成年时期的家庭,就业等)可以解释个体犯罪行为的

各种变化.一个人从童年开始到以后的人生进程,是走向

违法犯罪还是保持遵纪守法,成人社会关系纽带具有非常

重要的影响作用.此理论模型承认儿童早期的行为与自控

力的个体差异对成年犯罪会起作用,但反对成年后期的因

素对犯罪形成无关紧要的观点.u

评价:

该理论主张社会与青少年及成年时期的非正式

社会控制机构问的相互作用对违法犯罪行为有着重要影

响,寻求综合考虑生命历程中犯罪行为的持续和变迁,弥

补了高特弗雷德森和赫希的自我控制理论的不足,有其科

学合理之处.

三,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要旨

生命历程的知识结构,有其生命事件,年龄级角色,

轨迹,变迁的分析框架.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也可由

此展开探索.

(一)生命事件

生命历程中可能改变生命轨迹的社会事件主要有上

学,参军,就业,结婚等.举其典型者,分述如下:

1.

上学:

学校是有组织,有计划地通过专职教师向学生传授

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知识技能的专门机构与场所.学校

是社会化的执行机构之一,对于个体的社会化起着诱导,

培育等作用..缺乏学校教育和控制,青少年就没有机会

接受系统的学校社会化的过程,同时过早离开学校环境使

得他们更容易与不良同龄群体结伴而走上犯罪的迷途.1

2.参军:

军队服役属于正式的社会控制,不仅能短暂终

止行为人犯罪的继续,实际上也会影响到其未来的成年生

涯犯罪行为的变迁.但是,"同时它也有可能使另一些人

的生活陷入混乱,甚至为一些人继续实施犯罪和不轨行为

创造条件,它的作用并不是那么绝对的"o[.14J3.就业:

作时间越长,形成的社会资本越厚实,从事犯罪的机会就

越低.在成年期,通过工作而形成的社会凝聚力对于生命

历程中犯罪的变迁具有重要意义.4.结婚:

婚姻代表社

会联结与支持,属于非正式社会控制的形态.幸福的家庭

以及与子女的良好互动,将使犯罪人认为不值得再继续从

事犯罪行为,进而中断其犯罪史;而薄弱的婚姻对今后的

72

犯罪和越轨行为有巨大的影响作用.

(二)年龄级角色

生命历程研究特别关注变迁所发生的社会标准时间和

角色变换的先后次序.就生命历程与犯罪关系的视野而

言,我们需要深入评估生命历程中那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

间和先后顺序,对犯罪人的年龄级角色展开研究.1.年龄

与犯罪:

年龄与犯罪有着相当重要的关系,它是犯罪原因

和刑事政策的一项重要因素.u生命历程理论假定,不同

因素对于不同年龄的犯罪人具有不同的影响力,其在人生

过程的背景下解释犯罪:

人生过程即从孩童期到青春期到

成年期最后到老年期这种人生延续.我们要探究用以解释

犯罪人在孩童期或青春期早期开始实施犯罪行为的因素,

在青春期晚期或成年期开始实施犯罪行为的因素,探索犯

罪人最初实施犯罪的原因,犯罪人是否会长期地继续犯罪

或者会立即停止犯罪~f-2.角色与犯罪:

生命历程由一系

列互相联系的事件组成,这些生命事件进而产生了由社会

规范所指导的一系列个体角色.当这些角色发生顺序错乱

时,个体的生命轨迹有可能受到负面的影响,甚至可能导

致犯罪.比如,结婚生子,一般是结婚在前,生子在后.

如果生子在前,结婚在后甚至不结婚,则个体的正常生活

轨道会受到影响.未婚先孕的母亲不仅会受到社会的歧

视,同时,由于照顾小孩需要时间和精力,个体的工作,

学习和正常的社会交往都会受到影响.Ⅲ

(三)轨迹

轨迹指毕生发展中的某一实质上相联系的社会或心理

状态,这种具有跨时间性的倾向或行为模式可能转变,也

可能持续,所以,轨迹实质上是一种长期概念.在个体身

上,轨迹可以表现为某种延续很长时间的社会角色,如子

女或父母,下属或领导等.变化和持续都是轨迹的元素,

而持续是轨迹的主要构成部分.变迁是一种短期观,描述

了各种状态的变化,如孩子从依赖发展到独立或心情从忧

郁转为开心等.转折点对于变迁非常重要,代表了一种方

向的变化.持续是指相邻的变迁之间的时间跨度,是一种

介于转变和变迁概念之间的时间段.持续的时期可长可

短,取决于当时所处的情境自身,而且持续的时间越长,

可能导致相应行为的稳定性越长.如婚姻持续时间越长越

稳定,因为婚后共有财产之类的物质障碍随时间而增

长.就生命历程与犯罪关系视野中的轨迹而言,我们要

探究的是:

究竟是外在的社会和环境因素,还是个体本身

的某种特性,或是两者之间的互动,导致了个体间犯罪行

为的差别,以及个体本身在其生命过程中犯罪行为的持续

性和变迁?

其路径的具体展开:

1.不同个体由于时代和

社会因素而造成的犯罪行为的差别:

(1)不同个体犯罪行

为的持续性;

(2)不同个体犯罪行为的变迁;(3)时代的

和社会的各种因素的变迁对不同个体犯罪轨迹的影响.2.

个体本身在其生命过程中,犯罪行为的持续性和变迁:

(1)犯罪行为的持续性(例如研究儿童时期的反社会行为

和犯罪行为,与后期成年时期的违法犯罪行为之间的联

系);

(2)犯罪行为的变迁;(3)生理的,心理的和社会

的各种因素的变迁对个体犯罪轨迹的影响(探究是什么因

素导致了犯罪在一定生命阶段的持续,又是什么因素导致

了犯罪行为的变迁).

(四)变迁

变迁往往以生命事件为标志,并在很短的时间里发

?

犯罪学?

中国监狱学刊2011年第4期

生.每一次变迁都嵌套在一定轨迹中,代表着一定角色的

建立和丧失.工作变动是职业生涯轨迹的核心,新生命诞

生是抚育行为轨迹的标志,每一关键性的转折点都会给轨

迹带来一种方向的变化,并在个人身上留下社会影响的烙

印.就生命历程与犯罪关系视野中的变迁而言,要注意以

下几点:

1.变迁的分布特征:

生命历程理论假定,人们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改变,他们会对所身处环境中的变化作

出反应.这些变化意味着,虽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可能存

在着相当的实施犯罪的稳定性,但没有不会改变的犯罪倾

向.u统计资料也表明,许多在儿童期出现反社会行为的

人长大以后,并没有继续产生偏离行为,而且成人犯罪中

的大多数人也没有少年犯罪的历史.这说明在人的一生

中,个体会发生很大的变化,犯罪的连续性特征仅仅是反

社会行为的偏态分布.E2o32.变迁的重要过程:

要更多地了

解从童年到青少年以及从青少年后期到成年的转变过程.

从童年到青少年的转变过程中,社会关系逐渐从家庭转移

到了学校,与此伴随的还有同辈群体关系网的变化;从青

少年后期到成年的转变过程,对于理解成年时期的社会关

系发展至关重要.对于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是十分

值得探究的领域.3.变迁的相关因素:

人生进程中的所

有行为都具有持续性和变迁性,其中所发生的变迁整体上

与成年时期的工作关系和家庭关系等社会纽带有关.但要

强调的是这些社会纽带的品质,强度及相互依赖性,而不

仅仅是个别的生命事件的出现或出现的时间段.4.变迁

的动态角度:

要以动态的角度诠释犯罪行为的变迁.人的

生命历程是动态的,少年早期的犯罪样态并非一成不变地

持续到成年,即使少年时期产生低自我控制,人类的自我

控制能力本身也是一种动态的演化,其也会受到未来人生

的外在环境而有所改变,导致犯罪行为的变迁.5.变迁

中的人类意志:

要重视人类意志力对犯罪行为变迁的作

用,其能够选择改变犯罪生涯.当人类被外在环境所影响

(如家庭,子女,职业,军队纪律,监禁痛苦)而想要改

变其犯罪生涯时,这种意志力是非常强烈的.只要犯罪人

的意志力足够强烈,他是可以改变其犯罪人生的.

四,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意义

对于生命历程与犯罪的研究意义的考察,可以依循如

下议题展开:

犯罪学研究方法上的更新,犯罪原因研究上

的启示,犯罪对策研究上的思考.

(一)犯罪学研究方法上的更新

犯罪学研究方法就是从事犯罪学研究的思维方式,行

为方式以及程序和原则的总和.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

研究对犯罪学研究方法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宏观与微观研究:

犯罪学是对犯罪前的研究,这一研究

具有宏观和微观两个视角.宏观研究关注社会整体的犯罪

现象,将总体犯罪置于宏观社会背景下,核心是对犯罪现

象的宏观社会分析,揭示社会为什么存在犯罪.微观研究

聚焦于特定情境下的犯罪人,将个体犯罪置于微观社会环

境中,核心是对犯罪人个案的微观社会剖析,探究一个人

为什么会犯罪.¨但一直以来,犯罪学研究者关注的要么

是宏观层次的社会变量,要么是微观层次的作用,宏观研

究与微观研究处于相对隔离的状态.应当说,这两方面变

量在解释犯罪方面都是必要的.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

究,超越了这一隔离状态.因为生命历程研究不仅要求在

个共同的概念和经验性研究的框架内对个体生命事件和

生命轨迹的社会形式作出解释,并且注重考察影响这些事

件和轨迹的社会进程.如美国犯罪学家桑普森和劳布将

犯罪学的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结合起来,不仅分别研究了

社会结构变量,非正式社会控制,而且重视研究人生所有

阶段的社会结构环境与非正式社会控制协调作用之间的联

系,进而提出了逐级年龄非正式社会控制理论.2.纵向研

究方法:

在高特弗雷德森和赫希1990年出版《犯罪的一

般理论》一书之前,犯罪学界更注重的是对犯罪的静态研

究,例如社会控制理论,压力理论等;而相关的实证研究

方法也是以横向研究(cross—sectionalstudies)为主,主

要集中在青少年犯罪研究,以及儿童和少年时期家庭,学

校,伙伴团体和社区等社会因素对青少年犯罪的影响.生

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则是一种方法论的变革,在犯

罪学研究中从横向研究方法转变为纵向研究方法,以动态

的视角把社会历史和社会结构与人类的生命演变联系起

来,深入地评估生命历程中那些重大事件的发生时间和先

后顺序,以此来探究犯罪原因,解释对个人犯罪起作用的

各种因素.纵向研究方法提供了一个研究犯罪行为的全新

的理论视角,构成了生命历程与犯罪关系研究的核心.3.

实证研究方法:

实证方法是重视经验材料而排斥纯先验的

或者形而上学的思辨的研究方法,它已成为当代犯罪学研

究中的主流研究方法或者主要研究方法.2正如有学者所

言:

"实证研究是犯罪学起家的方法,也是犯罪学要更大

发展的基本研究方法.凡是犯罪学理论发达的地方,实证

研究方法必然会得到发展.实证研究方法与犯罪学理论的

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实证研究方法与犯罪学理论在犯罪学

的产生和发展中,都已经和必将发挥着关键性的作

用."我国犯罪学界一向有"长于思辨,短于实证"之

说.应当说,犯罪学作为经验性,思辨性研究的综合,其

研究中思辨和实证都是不可或缺的方法.重视思辨的理论

研究没有什么不对,问题在于不应当忽视和看轻实证研

究.生命历程与犯罪的关系研究不仅大量运用了实证研究

方法,而且促进了长期数据的收集以及长期数据分析方法

的发展和普及.除了少数例外,几乎所有对生命历程理论

的实证研究都是建立在对长期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基础上

的.例如,桑普森和劳布为了验证他们的逐级年龄非正

式社会控制理论,重新编码和分析了20世纪40年代格鲁

克收集的长期数据,并应用这些数据完成了着作《犯罪之

形成——人生道路及其转折点》.

(二)犯罪原因研究上的启示

生命历程理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研究与理解人类行为

与发展的思维模式,其与犯罪的关系研究对犯罪原因研究

的启示如下:

1.犯罪原因的动态性:

犯罪原因的研究,既

包含静态的分析,也具有动态的观察.前者揭示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初中作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