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7197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1.0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docx

生物七下知识点总结最全

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生物圈中的人

第一章人的生活需要营养——消化系统

一、食物的营养成分

1.食物中六类营养成分

三大营养物质:

(既参与细胞构成,又能提供能量。

必须经过消化才能吸收。

1糖类:

重要的供能物质。

谷类和根茎类含丰富的糖类。

2脂肪:

主要作为备用的能源物质。

豆类和坚果类。

3蛋白质:

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

瘦肉、鱼、奶、蛋豆类。

两类无机物:

(参与细胞构成,不提供能量)

4水:

构成细胞的主要成分

5无机盐:

钙、铁、碘

⑥维生素:

虽然是有机物,但既不参与细胞构成又不提供能量

2.维生素缺乏症

维生素

缺乏症状

食物来源

维生素A

皮肤干燥、夜盲症

动物肝脏、鱼肝油等

维生素B1

脚气病

麸皮、糙米等

维生素C

坏血病

新鲜蔬菜、水果

维生素D

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动物肝脏、鱼肝油等

 

注意:

①维生素A与维生素D有共同的食物来源

②植物中不含维生素A,但蔬菜水果中的胡萝卜素可以在体内转化成维生素A.

③维生素D与无机盐钙的缺乏症状相同

3.无机盐缺乏症

缺钙,佝偻病、骨质疏松症

缺铁,缺铁性贫血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

4.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使相同体积的高锰酸钾褪色,用的滴数越少,说明维生素C的含量越高。

二、消化和吸收

1.消化系统的组成:

消化道和消化腺

(1)

消化道:

口腔、咽、食道、胃(最膨大的部位,暂时贮存食物)、小肠(消化道最长的部位)、大肠、肛门

 

(2)消化腺——大消化腺:

唾液腺、肝脏(最大消化腺)、胰腺;小消化腺:

胃腺、肠腺

消化腺———分泌消化液——含消化酶———消化的成分

唾液腺————唾液————唾液淀粉酶————淀粉

胃腺————胃液————胃蛋白酶————消化蛋白质

肝脏————胆汁————不含消化酶——乳化脂肪(物理性消化)

肠腺————肠液————多种消化酶————所有

胰腺————胰液————多种消化酶————所有

2.淀粉、蛋白质、脂肪的消化(弄会三大营养物质的消化曲线)

 

3.探究实验:

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1号试管:

碎屑+2ml唾液+充分振荡

2号试管:

碎屑+2ml清水+充分振荡

1号、2号对照,变量唾液

现象:

1号:

不变蓝,原因:

有唾液,淀粉被分解。

2号:

变蓝,原因:

无唾液,淀粉没有被分解。

结论:

唾液能消化淀粉。

※备注:

①放入37℃温水的原因:

37℃酶的活性最高。

②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

再设置3号试管,放馒头快、2ml唾液、不搅拌,与1号,形成对照。

变量:

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

现象:

部分变蓝。

结论:

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能促进淀粉的消化。

4.消化的方式包括:

物理性消化和化学性消化

5.营养物质的吸收

(1)吸收:

营养物质通过消化道壁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

胃(3种):

少量水、无机盐、酒精

小肠(7种):

氨基酸、葡萄糖、甘油、脂肪酸,大

部分水、无机盐、维生素

大肠(3种):

少量水、无机盐、部分维生素

(2)小肠是消化和吸收的主要器官(P14页图3.1-12)

①消化道最长的一段(利于消化和吸收)

②有皱襞和小肠绒毛,扩大了消化和吸收内表面积(利于消化和吸收)

1含多种消化液、多种消化酶(利于消化)

④小肠绒毛中含大量毛细血管,小肠绒毛壁和毛细血管壁很薄,只有一层上皮细胞构成(利于吸收)

6.①合理膳食:

早、中、晚餐的能量摄入分别占30%、40%、30%

②平衡膳食宝塔,从下往上:

糖类>水果蔬菜>蛋白质>脂肪

第二章人的生活需要空气——呼吸系统

一、人体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呼吸系统的组成

呼吸道:

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

(呼吸道作用:

温暖、湿润、清洁空气)

肺——主要的呼吸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肺泡适于气体交换的结构特点:

①肺泡数量多

②肺泡外缠绕大量毛细血管

③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2.肺泡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通过呼吸运动实现。

呼吸运动原理:

 

肺内压<大气压,吸气;肺内压=大气压,停止的瞬间;肺内压>大气压,呼气。

 

 

3.实验:

比较人体呼出的气体与空气的差别(P26图)

①4个集气瓶,标为甲、乙、丙、丁

②甲、乙置于空气中,用毛玻璃盖住瓶口,甲乙瓶内的气体成分与空气相同

③丙丁装满水,用同样方法收集吹出的气体

 

⑤甲、丙对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乙、丁对照,说明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少的氧气。

4.人体内的气体交换包括两处:

(P28图3.2-10)

肺泡内的气体交换和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二者都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

 

5.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变式图

 

(1)肺泡内的气体交换:

①氧气:

肺泡>血液氧气扩散方向:

肺泡→血液

二氧化碳:

肺泡<血液二氧化碳扩散方向:

血液→肺泡

2肺泡内是体内氧气含量最高、二氧化碳含量最低的地方,血液流经肺部毛细血管时,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

③血液成分的变化:

由静脉血变成动脉血。

(2)组织里的气体交换:

①氧气:

组织细胞<血液氧气扩散方向:

血液→组织细胞

二氧化碳:

组织细胞>血液二氧化碳扩散方向:

组织细胞→血液

②组织细胞处是体内氧气含量最低、二氧化碳含量最高的地方,血液流经此处时,血红蛋白与氧分离。

③血液成分的变化:

由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6.①能量通过呼吸作用释放,呼吸作用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呼吸作用公式:

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

③呼吸作用的意义:

释放出的能量用于进行各项生理活动和维持体温

7.食物的热价:

糖类和蛋白质热价较低,脂肪热价较高。

第三章人体内的物质运输——循环系统

一、物质运输的载体——血液(结构层次:

组织)

1.血液的组成和功能

 

备注:

1血红蛋白的特性:

在氧含量高的地方易与氧结合,形成氧合血红蛋白(肺部毛细血管);在氧含量低的地方易与氧分离(组织处毛细血管);

②贫血——红细胞数量少或血红蛋白含量少——多吃含铁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

③发炎(炎症)——白细胞增多。

2.输血的原则:

以输同型血为原则。

健康的成年人一次献血200~300毫升不会影响健康

二、物质运输的器官——心脏和血管

1.血管

(1)动脉——心脏全身各处。

判断依据:

由主干到分支

(2)静脉——全身各处心脏。

判断依据:

由分支到主干

(3)毛细血管——物质交换的场所(P52图3-11)

判断依据:

红细胞单行通过

特点:

①管腔很窄,只允许红细胞单行通过;

②壁极薄,只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

③血流速度缓慢。

※备注:

四肢静脉内有静脉瓣。

实验:

用显微镜观察小鱼尾鳍内的血液流动,使用低倍镜观察尾鳍血管中血液的流动。

2.心脏

(1)记忆心脏的四个腔及相通血管的名称:

A右心房——上、下腔静脉②③(静脉血)

B左心房——肺静脉①(动脉血)

C右心室——肺动脉⑤(静脉血)

D左心室——主动脉⑥(动脉血)

(2)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

房室瓣④——心房心室

动脉瓣⑦——心室动脉

3.血液循环的途径——体循环和肺循环(同时进行,流过的血量相同):

(1)默写循环路线(读懂课本P54图3-12)

①体循环:

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全身各处毛细血管→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动脉血→静脉血)

②肺循环:

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静脉血→动脉血)

(2)血液流过器官发生的变化:

小肠——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营养物质增加

肺———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肾脏——动脉血变为静脉血,尿素减少

胰脏——动脉血变为静脉血,胰岛素增加

(3)测血压——上臂肱动脉处

测脉搏——腕部桡动脉处

 

第四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

一、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1.泌尿系统的组成:

肾脏(形成尿液)、输尿管、膀胱(贮存尿液)、尿道

2.肾脏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

 

二、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的形成过程:

A和B

 

主要成分

样品甲

样品乙

样品丙

葡萄糖

0.1

0.1

0

无机盐

0.72

0.72

1.10

蛋白质

8.00

0

0

尿素

0.03

0.03

1.8

90.00

98.00

96.00

 

※备注①原尿比血液少了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

原尿比血浆少了大分子蛋白质。

原因是:

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蛋白质不能被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滤过到原尿中。

②尿液比原尿少了葡萄糖。

原因是:

肾小管重吸收了全部葡萄糖。

③尿液中的尿素浓度比原尿高。

原因是:

肾小管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导致尿素浓度增加。

④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重吸收了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

⑤尿液、原尿和血浆中共同含有:

水、无机盐、尿素

三、排泄的三条途径

①以汗液的形式由皮肤排出(少量的水、无机盐、尿素)

②以气体的形式通过呼吸系统排出(二氧化碳、少量的水)

③以尿的形式通过泌尿系统排出(大部分的水、无机盐、尿素)

四、参与新陈代谢的系统和器官有:

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泌尿系统、皮肤

 

第五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一、人体激素的调节

1.主要内分泌腺及分泌的激素

(1)垂体——生长激素——促进生长发育

幼年分泌不足——侏儒症

幼年分泌过多——巨人症

成年分泌过多——肢端肥大症

(3)甲状腺——甲状腺激素:

能促进新陈代谢

和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幼年分泌过少——呆小症

成年分泌过多——甲亢(甲状腺功能亢进)

缺碘——地方性甲状腺肿(又叫大脖子病)

(4)胰岛——胰岛素:

促进血糖合成糖元,加速血糖的分解,降低血糖浓度。

胰岛素只能注射,不能口服(原因:

胰岛素是一种蛋白质,口服易被消化,失去药效)

2.通过神经系统和激素的调节,人体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神经调节为主)。

二、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

1.神经元是构成神经系统结构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和突起构成。

2.神经系统的组成: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

周围神经系统(脑神经和脊神经)

(1)脑的组成:

①大脑:

调节人体生理活动的最高级中枢

大脑皮层上有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听觉中枢、视觉中枢、语言中枢

②小脑:

使运动协调、准确,维护身体平衡。

③脑干:

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呼吸中枢、心跳中枢)

(2)脊髓的功能

反射功能——灰质——有神经中枢(排尿中枢、排便中枢、缩手中枢、膝跳反射中枢)传导功能——白质——神经纤维:

大脑有意识地控制排尿、痛觉形成

三、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反射

非条件反射:

先天,低级,举例膝跳、缩手、排便、排尿反射、吃梅分泌唾液等

条件反射:

后天,高级,大脑皮层参与,举例看梅分泌唾液、谈梅分唾液

(人类特有语言中枢,对语言文字发生条件反射)

2.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反射弧

①反射弧的组成:

感受器→传入神经纤维→神经中枢→传出神经纤维→效应器

②反射弧模式图:

 

四、人体对周围世界的感知

1.眼球的基本结构和功能

 

角膜------无色,透明,可以透过光线。

巩膜(白眼球)------白色,坚固,保护眼球的内部结构

虹膜(黑眼球)------中央的小孔叫瞳孔(控制进入眼球的光线)

中膜脉络膜----营养眼球,形成暗室。

睫状体----调节晶状体的曲度

内膜-----视网膜(形成物像,分布感光细胞——视觉感受器)

晶状体----透明、像双凸透镜

玻璃体——透明

2.视觉的形成过程

①重要结构:

晶状体——曲度大小可调节,从而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

视网膜——视觉感受器

②物体反射的光线→角膜→瞳孔→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视觉中枢(在大脑皮层形成视觉)

③近视的原因:

晶状体的曲度过大或者眼球的前后径过长。

物像落在视网膜的前方。

④矫正的方法:

配戴凹透镜。

⑤照相机的原理:

光圈——瞳孔胶卷——视网膜镜头——晶状体

3.听觉

(1)耳的结构

鼓膜:

能将声波振动转化为机械振动

听小骨:

将机械振动扩大并传到内耳

耳蜗:

内有听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神经冲动。

半规管:

感受头部位置变化,晕车与此有关

(2)听觉形成的过程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内有听觉感受器)→与听觉有关的神经→听觉中枢形成听觉

(3)听觉感受器位于耳蜗,而听觉最终形成于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

 

第六章免疫与健康

一、人体的免疫功能

1.人体三道防线的组成及作用

组成

功能

免疫类型

第一道防线

皮肤和黏膜

阻挡、杀灭、消除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二道防线

体液中的杀菌物质

和吞噬细胞

溶解、吞噬、消灭病原体

非特异性免疫

第三道防线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主要是淋巴细胞)

产生抗体,消灭抗原

特异性免疫

抗原:

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叫抗原。

如病原体、移植器官、疫苗等。

2.计划免疫——属于特异性免疫。

疫苗相当于抗原,血清是抗体

卡介苗—结核病脊髓灰质炎糖丸—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

乙肝疫苗—乙型病毒性肝炎百白破—百日咳、白喉、破伤风麻疹疫苗—麻疹

二、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的类型及传播途径

①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②消化道传染病——饮水、食物

③血液传染病——吸血的节肢动物④体表传染病——接触传播

2.传染病及其预防

①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寄生虫)引起的。

②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和流行性。

③传染病流行必须同时具备三个基本环节: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④预防传染病的三项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3.艾滋病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病原体是艾滋病病毒,攻击淋巴细胞。

三、安全用药

非处方药专用标识“OT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