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7699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692.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docx

浙江省诸暨市牌头中学届高三历史月考试题

牌头中学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1月考试卷

高三历史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周公是西周初年著名的政治家,孔子非常推崇周公,到了晚年,曾感叹:

“吾不复梦见周公!

”下列对周公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是天下唯一的大宗②受封于鲁国③属于姬姓贵族④完善了官僚政治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先秦时期,有一位学者将自己的学说建构成“君主任施淫威的统治工具”。

这位学者最有可能倡导:

A.“兼爱”B.“仁政”C.“齐物”D.“耕战”

3.汉初政治呈现出一种“布衣风格”。

西汉开国皇帝刘邦本人出身低做,功臣集团的出身大多与其类似。

这一“布衣风格”反映出

A.小农经济开始解体B.贵族势力的衰弱C.分封制彻底被废除D.宗法政治十分强大

4.中国古代科技曾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

下列事件按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水力鼓风冶铁装置出现②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

③阿拉伯人开始使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④中国工匠制成早期自动爆炸的地雷、水雷

A.①③②④B.①④③②C.②①③④D.④②③①

5.北宋中后期,临安城郊围绕有多个人口众多的草市,其中“浙江草市”年商税额超过了同期浙西地区的所有县级城市,“龙山草市”相当于一般县级城市的规模。

这说明

A.草市发展促进了城郊城市化B.草市具备了县级城市的功能

C.草市开始演变为地方商业中心D.人口增长促使城中的市移至郊外

6.明末清初时,有学者提出。

“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

今日之风雷非昨日之风雷,是以知今日之日月非昨日之日月也。

”下列各项,属于该学者观点的是

A.“众治”B.“循天下之公”

C.“天下为主,君为客”D.“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7.中国古代曾有一个中枢机构,始终没“挂牌”,里面的官员品级不高,都没有超过五品,也不能对中央六部等机构直接发号施令。

这一机构中的“官员”最有可能称之为

A.参知政事B.内阁大学士

C.军机大臣D.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年份

广州

上海

1843

1430

0

1845

5430

5146

1846

2843

12517

1850

3444

13794

8.历史统计数据中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变迁信息。

阅读右上“广州、上海生丝出口统计表”,该表信息反映出:

①中国对外贸易中心转移的趋势

②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③上海周边民族缫丝工业发展快

④中国生丝在国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9.严复在《天演论》中强调该书与“强国保种之事有关”。

据此可知,严复意在

A.揭露清政府腐朽统治B.激励变法图强的勇气

C.颠覆儒学的正统地位D.树立民主革命的信心

10.1876年,有文章记载上海当时出现的一种交通工具“若用时,骑坐其中,以两足踏镫”,当时流行的竹枝词也记载道。

“路车两制亦开行,包用包修费独昂。

来往飞人尽慕,趋时骑坐意洋洋”。

这表明

A.自行车尚属于新奇奢侈之物B.上海新式交通工具大量使用

C.交通进步呈现中西合璧特色D.机动车引进方便了民众出行

11.20世纪20年代末,中国南方掀起了一场汹涌澎湃的苏维埃运动,其活动地区被称为苏维埃区域,所建政权被称为苏维埃政权。

苏维埃运动的发展直接得益于

A.国民革命B.南昌起义

C.工农武装割据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上海事变后,首都开始进行防空演习,要求家家挖防空

洞,户户门窗蒙黑布。

12月13日,是我们民族无法忘

记的日子。

这一天,首都沦陷了。

12.下列为民国时期一位知识分子某年的日记片段摘录,片段中的“上海事变”指的是:

A.九一八事变B.七七事变C.一二八事变D.八一三事变

13.中国国有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额,1953年比1952年增长110%,1956年比1952年增长269%。

这一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完成B.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

C.大跃进运动的发动D.国家有计划发展经济

14.1958年,中国科学院把卫星研制列为全院第一项重大任务。

最终,中国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是在

A.12年后B.22年后C.32年后D.42年后

15.1981年9月3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叶剑英发表谈话,具体阐述了和平统一祖国的“九条方针”下列各项,属于“九条方针”内容的有

A.国共对等谈判B.用主权换治权

C.港人治港D.民族区城自治

16.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伴随着一次次思想解放。

中国共产党内正式破除右图中漫画所示观念的束缚始于

A.中共十一届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17.《十二铜表法》重视对农业生产的保护,这对于仍处在农业社会的罗马共和国来说是必要的。

这反映出这部法律的特点是崇尚

A.平等B.公正C.务实D.变通

18.文艺复义时期的人文主义者大多出生于城市贵族或商贾之家,其作品影响的大多是城市富人、文化人等。

这反映出文艺复兴运动

A.脱离社会现实的需求B.忽视对贵族封建特权的批判

C.缺乏深厚的群众基础D.适应了民族国家发展的需要

19.对于光荣革命,有人认为它是一次划时代的革命,建立了一种新型君主制,也有人认为是一次微不足道的宫廷政变,还有人认为它是荷兰执政篡夺英国王位而策划的一次政治阴谋。

对光荣革命认识分歧的焦点在于它是否

A.实现了不同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B.造成了英国政治制度的根本变化

C.保持了英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D.推翻了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统治

20.工业革命中机器的发明与市场的需求密切相关。

1760年,在英国曼彻斯特,一个机工每天要跑4英里路。

找6个纺纱工,才能收购到一天所用的纱线。

下列那一历史人物的发明有效缓解了这问题

A.凯伊B.哈格里夫斯

C.卡特莱特D.瓦特

21.读右图某国原材料和制成品进出口额占总进出口额比例变化(数据表示百分比),据此判断该国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中国

22.二战中某国际文件指出:

“罗斯福总统、蒋委员长,丘吉尔首相、偕同各该国军事与外交顾问人员,在北非举行会议,业已完毕,兹发表概括之声明如下:

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该国际文件是

A.《大西洋宪章》B.《联合国家宣言》

C.《开罗宣言》D.《德黑兰宣言》

23.1946年3月,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在一次谈话中严历谴责当时某西方国家领导人,认为这位领导人的行为非常像希特勒。

“是要在盟国中间散播纠纷的种子”。

斯大林这次谈话针对的是

A.戴高乐组织“自由法国运动”B.丘吉尔发表铁幕演说

C.杜鲁门提出遏制共产主义的咨文D.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成立

24.21世纪初,部分欧洲国家之间的交易由外贸变成了内贸,使这些国家很大程度上避免了汇率变化的风险。

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

A.欧盟成立B.世界贸易组织成立

C.欧元问世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

25.1991年7月31日,美苏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规定7年内把进攻性战略武器消减三分之一,即把各自拥有的核弹头削减至不超过6000枚。

这反映出

A.霸权主义得到了有效遏制B.国际局势出现缓和趋势

C.多极化格局促进世界和平D.冷战范围超出军事领域

26.【加试题】1905年8月13日,孙中山在日本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发表了一次演说,关于这次演说,1981年出版的《孙中山全集》第一卷收录有两份资料,一份是1905年9月30日出版的《孙逸仙演说》,一份是1905年11月26日,《民报》创刊号刊登的《记东京留学生欢迎孙君逸仙事》,两份资料对演讲的记载有些差异。

这表明

A.反映同一史实会有来源不同的史料

B.报纸史料往往比其他史料更真实些

C.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记载呈现的

D.不同版本史料使追寻真相变得困难

27.【加试题】苏格拉底指出,趋善避恶是人的本性,是行善还是作恶,关键取决于他的知识。

因而每个人在他有知识的事情上是善的,在他无知识的事情上则是恶的。

这一观点

①指出了知识是人生存之本②充满了人文主义色彩

③认为人的道德水平是相等的④是对智者学派的反思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②④

28.【加试题】第一次世界大战经历了两大军事集团相持到同盟国集团瓦解的过程。

下列大事按照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索姆河战役开始②中国北洋政府向同盟国宣战

③《布列斯特和约》签署④凡尔登战役结束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②③④①D.②③①④

29.【加试题】邓小平的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为“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破了题,以雷霆手段一举扭转了改革开放停滞不前的局面。

这不能表明南方谈话:

①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②为深化改革开放类定了思想基础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④实现了党的政治路线的拨乱反正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30.【加试题】中国古代某朝代的长城“起自盐泽,中经敦煌、酒泉、居延塞、光禄塞,在大青南麓与原有长城连接,然后再向东延伸到辽东。

”该长城

①就地取材,用险制塞,与当地自然环境融为一体

②全长五千多干米,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万里长城

③保障了丝绸之路的安全畅通,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

④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北方蒙古、女真民族的南下侵扰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以上选择题答案统一做在答题卡上)

非选择题部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分)

31.(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国会借口“保护通商”决定派兵到中国,发动了所谓的“通商战争”。

首相巴麦尊训令侵华将领义律,要占有一些口岸作为居留地,“这些地方应该有良好的海港,并对军事防卫提供天然的便利”,并指出“台湾北端对面的▲▲,……是最值得考虑的”。

以上这五个口岸,便成了条约第三款内容了。

这次战争时期因占据广州四方炮台的英军到三元里抢掠,三元里民众发起了抗英斗争。

——整理自严中平《英国资产阶级纺织利益集团与两次鸦片战争史料》

材料二丘逢甲在文告中明确指出:

“台湾属倭,万众不服”。

大将军刘永福在《盟约书》中宣布:

“大清之臣,守大清之地,分内事也,万死不辞”。

据当时日方记载:

“甚至妇女童稚,全都勇敢地手携长枪,向我追赶而来”。

“乙未年抗战”抗击了日军三个近代化师团和一支海军舰队,打死打伤日军3200余人。

——林仁川《中华之根》

(1)根据材料一指出“台湾北端对面”口岸的名称,并简述“通商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4分)

(2)根据材料并所学知识,分析“乙未年抗战”的起因,概括“乙未年抗战”的特点。

综合材料一、二,概括材料所贯穿的两条主线。

(6分)

 

3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二战后初期,美国在世界推行由其倡导并控制的自由贸易和投资政策,经济全球化浪潮逐渐形成。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得到了加速发展。

发达国家推行的不同类型的市场经济模式,随者世界经济发展和形势变化,正在进行调整和改革,不断加以完善;发展中国家,特别是经济转轨国家,也先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化。

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缩小了经济活动的时间和空间距离,加速了经济信息在全球范围内的传递。

“东西方”由对抗走向对话,为全球经济发展与合作莫定了新的基础。

——整理自程建华《当代资本主义经济》

材料二世界贸易组织负责实施与管理的贸易协定和协议中,贯穿了一些基本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比如它要求WTO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