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8073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8.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docx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射阳县海河小学

预防与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为保障全体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预防和控制食品安全事故在我校的发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工作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全体师生的自我防护意识。

2、完善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食源性疾患在我校的发生和蔓延。

二、组织管理

1、成立由后勤校长负责的“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小组”,具体负责落实单位的“食品安全”防控工作。

其主要职责包括:

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上级主管部门的关于食品安全的工作规定,制定我校的食品安全紧急预案,建立健全各项食品安全制度,并将责任分解到部门、落实到人,检查督促单位各部门认真落实各项食品安全预防措施,开展对员工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如出现群体性呕吐、腹泻等症状情况要及时采取措施,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及时向上级部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等有关部门报告发生情况。

2、我校食品安全防控领导小组的职责。

食品安全防控领导小组,负责指挥我校预防食品安全工作。

领导小组由陶雪峰担任组长,唐修明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彭光达、陈雅之、陈财、孙伟霞组成,具体负责指挥和落实我校“食品安全”预防工作。

主要职责:

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符合“食品安全”的预防措施并组织实施,制定“食品安全”紧急预案。

三、应急措施

1、如发生群体性食物中毒情况,在通知医生的同时立即报告县疾病控制中心和县教育局。

2、对食物中毒病人或疑似病人应急处理后,立即护送到医院或电话120急救进行治疗。

3、立即停止食品生产加工和供餐活动,并保留现场,封存可疑食品和各餐具,以便查清原因。

4、对事件发生源头要按疾病控制中心专家的指引进行现场消毒。

现场主管要立即到现场指挥和配合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现场调查取证(包括传媒的采访)工作,如实提供食品留样及相关证据和材料。

5、门卫立即到门口指挥和引导车辆配合急救,同时要提高警惕严防意外事故发生或不良分子的破坏行为,必要时经主管批准取得公安部门的配合。

6、依照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提出的监督意见整改。

四、保障措施

1、我校认真总结食品安全预防的经验与教训,结合我校实际,在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指引下,制定确实可行的食品安全防控工作预案。

2、成立食品安全检查管理小组负责我校食品安全防控工作的业务指导和督察工作。

3、我校要安排必要的经费预算,用于改善我校食堂卫生基础设施和条件。

2012年8月

 

个人卫生制度

1、坚持四勤(勤洗手、剪指甲;勤洗澡、理发;勤换衣服、被褥;勤洗工服、发帽)。

2、按规定统一着整洁工服,从业人员工作时戴发帽,不穿短裤、短裙、不光脚;男士不留长发、胡须;女士不染指甲、戴戒指、耳环,女发放入发帽内;食品处理区不吸烟。

3、工作时不做有碍单位整体形象的动作,如:

抓头发、剪指甲、掏耳朵、伸懒腰、剔牙、揉眼睛、打呵欠等;咳嗽或打喷嚏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

4、从业人员每年定期体检,体检证和培训证要齐全有效;新员工必须先体检、培训合格后才能上岗。

5、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的,要将其调整到其他不影响食品安全的工作岗位,并进行治疗,经有资质机构证明已治愈不影响食品安全后才能恢复工作。

6、员工个人餐、茶具集中存放,条理整洁。

7、自觉接受单位内部的健康晨检制度;并熟记本岗位食品安全知识及应知应会的内容。

8、工作人员入厕前必须换工服,出厕后必须洗净双手。

从业人员洗手消毒方法

一、洗手程序

(一)在水龙头下先用水(最好是温水)把双手弄湿。

(二)双手涂上洗涤剂。

(三)双手互相搓擦20秒(必要时,以干净卫生的指甲刷清洁指甲)。

(四)用自来水彻底冲洗双手,工作服为短袖的应洗到肘部。

(五)关闭水龙头(手动式水龙头应用肘部或以纸巾包裹水龙头关闭)。

(六)用清洁纸巾、卷轴式清洁抹手布或干手机干燥双手。

二、标准洗手方法

掌心对掌心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手背搓擦手指交错掌心对掌心搓擦

两手互握互搓指背拇指在掌中转动搓擦指尖在掌心中搓擦

三、标准的手消毒方法

清洗后的双手在消毒剂水溶液中浸泡或20-30秒,或涂擦消毒剂后充分揉搓20-30秒。

职工体检、培训考核制度

1、单位每年定期组织全体职工进行预防性健康体检,经体检、培训合格并取得健康证明,集中存放,随时备查。

2、新聘用职工必须先取得健康证明,并经单位岗位知识、个人食品安全知识培训后,方可上岗。

3、单位每年定期组织各岗位的职工开展培训工作,并有培训资料。

4、职工上岗前自觉接受单位的健康晨检制度;如患病主动向单位负责人汇报。

单位负责人视情况应及时做出处理意见。

5、职工要自觉接受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及上级主管部门的各项食品安全工作检查。

6、单位对职工的健康检查、培训考核及单位内部的自查情况,要纳入到职工的奖惩制度之中。

7、发现体检不合格,马上通知和暂停其工作,并办理调离手续。

以确保整体的食品安全情况。

8、发现凡患有痢疾、伤寒、甲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传染病,以及患有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等有碍食品安全的疾病患者应及时调离。

 

采购索证索票和验收管理制度

1、指定专(兼)职人员负责食品索证、验收以及台账记录等工作。

2、进行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的食品包括:

(1)食品及食品原料(如食用油、酒、饮料、调味品、米面及其制品等);

(2)食用农产品(如蔬菜、水果、豆制品、猪肉、禽肉、水产品、禽蛋等);(3)食品添加剂(如亚硝酸盐、酵母、色素、食品品质改良剂及处理剂等);(4)食品相关产品(如一次性餐盒、筷子等用于食品的工用具、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设备设施等);(5)餐饮服务监管部门规定必须索证索票的其他产品。

3、到证照齐全的生产经营单位或市场采购,并现场查验产品一般食品安全状况和包装、标识,购买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定的产品。

4、从固定供货商或供货基地采购食品时,索取并留存供货基地或供货商的资质证明,与供货商或供货基地签订保证食品安全质量的合同。

5、从食品生产企业或批发市场批量采购食品时,按照生产批次向供货商索取符合法定条件的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复印件并经供货商签字或盖章。

非批量采购食品时,索取购物凭证。

6、采购食用农产品时,索取销售者或市场管理者出具的购物凭证。

7、采购生猪肉时,查验确认为定点屠宰企业屠宰的产品及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

采购其他肉类查验检疫检验合格证明,并索取购物凭证。

8、采购食品添加剂时,查验该产品获得省级相关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的生产许可后购买,并索取购物凭证、产品检验合格证明。

9、使用集中式餐具消毒时,应索取消毒企业营业执照及产品消毒合格证明。

10、采购的食品在食品入库和/或使用前核验所购食品与购物凭证,符合后经验收人员签字认可后入库和/或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食品注明处理方式。

11、妥善保管索证的相关资料和验收记录,不涂改,不伪造,其保存期限不少于食品使用完毕后2年。

食品储藏保管(库房)卫生制度

1、入库要验收、登记,验收时要检查食品的质量、卫生状况、数量、票据(要与食品批号相符),并要注意以下几点:

(1)不收、不存腐败变质、霉变、有异味、生虫、污秽不洁食品;

(2)过去没有食用习惯的水产品、野味、蘑菇等,应注意调查了解相关知识,对人体无害的,方可验收入库;

(3)验收食品的工具、容器做到生熟分开;

(4)在使用过程中坚持推陈储新、定期清理的原则。

2、储藏的食品应隔墙离地,按入库的先后顺序、生产日期、分类分架、生熟分开、摆列整齐、挂牌存放。

豆制品要冷藏;有条件的单位做到主、副食品、原料、半成品分库存放。

库内不得存放无商品标签、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库房内要通风良好;货架清洁整齐,有防鼠设施。

3、各种蛋类要倒箱入库;用于出售食品的包装物和一次性餐、用具入库要定位、分类存放并做到清洁无污染。

4、冷库要达到规定的温度,熟食品库要保持在-4℃以下,带外包装的熟食不准进熟食库。

生鱼、肉类短期(10天)保存则需要在-6℃∽-10℃;长期保存的冷藏温度要在-18℃以下。

5、食品库内无私人物品,无有毒有害物品和杂物。

食品储存过程中应采取分类码放及保质措施,冷库内要定期除霜、清理。

做好质量检查与质量预报工作,及时处理有变质征兆的食品;不合格需退换的原材料、商品,要定位存放,有标记。

食品粗加工卫生制度

1、不加工已变质、有异味的蔬菜、肉、鱼、蛋、禽等,加工后的半成品,如不及时使用应入冷库短期储存。

2、加工用的刀、墩、案板、切(绞)肉机、三道水池(标明洗肉池、洗鱼池、洗菜池)、盆、盘等用具容器,用后要洗刷干净,定位存放,定期消毒,达到刀无锈、墩无霉、炊事机械无污物、无异味,菜筐、水池无泥垢、无残渣,并要做到荤、素分开加工;废弃物要及时处理,放在专用容器内不积压、不暴露。

3、各种蔬菜要择洗干净,无虫、无杂物、无泥沙,要先洗后切;发芽的土豆要挖去芽眼,剥去发绿的皮肉。

4、鸡、鸭、鱼、肉、头、蹄、下水等原材料做到随进随加工;掏净、剔净、洗净并及时冷藏。

绞肉不带血块、不带毛、不带淋巴、不带皮。

鲜活水产品加工后应立即烹制食用。

5、允许生食的水产品(如生鱼片)粗加工时严格按冷荤标准制作,防止食物中毒。

 

热菜烹调卫生制度

1、使用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原材料,操作过程要严格防止交叉污染;烹调时要烧熟煮透,中心温度要达到70℃以上。

2、调(佐)料符合食品安全要求,盛装的容器清洁卫生,结业后调料台(车)苫盖不暴露,条理柜整齐,灶面、地面干净。

3、厨房冰箱、保鲜柜贴有半成品、生原料标志,坚持每天一清理,三天一大清,及时化霜解冻,并做到生原料与半成品分开存放;盛放原材料要有专用容器,不得使用餐具。

4、厨房的公用设施、通道要制定责任区域有专人清理,无卫生盲区、无死角。

5、煎炸食用油经多次使用,凡颜色变深或有异味的要废弃。

6、品尝食品要用专用工具;剩余食品要入库保管,食用前应烧熟煮透。

7、厨房所有工具、容器、用具专用整洁,生熟分开,有标记。

刀、墩、案、炒勺等工用具,调料用具要随使随清,无积垢;设有专用配菜盘、片鸭操作台(车)及操作工具,使用前消毒,结业后墩子洗涮竖立、通风,坚持收尾要求

配餐卫生管理制度

1、备餐间及出菜通道要洁净,不能堆放任何杂物。

2、备餐间(台)只能存放直接入口食品及必需用的食具、工用具。

3、分碟小菜、调味品应存放在专用柜内或密封胶箱内。

4、运送成品要用已清洗、消毒好的盖将食品盖好,禁止露空运送。

5、烹调好的食品应立即送出供客人食用,尽量缩短备餐时间,防止再污染。

6、分碟小菜、调味品只准提前半小时分好。

准备好的分碟小菜以及调味品应用保鲜纸密封,不可以露空存放。

   

餐用具清洗消毒卫生制度

1、坚持餐用具洗消五道工序(化学消毒法:

去残渣、洗涤、药物消毒、冲洗、保洁;物理消毒法:

去残渣、洗涤、冲洗、物理消毒、保洁),设施完好,标志明显。

2、熟练掌握消毒方法,物理消毒法:

煮沸、蒸汽消毒保持100℃保持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化学消毒法:

使用浓度应含有效氯250mg/L(又称250ppm)以上,餐用具全部浸泡入液体中,作用5分钟以上。

消毒操作人员应做好消毒记录。

3、消毒后的餐用具要自然滤干或烘干,感官检查标准为光、洁、涩、干,不应使用抹布、餐巾擦干,避免受到再次污染。

4、保证与经营规模相适应的足够数量的餐具及完好率,严禁餐具未经消毒使用。

5、消毒后的餐用具应及时放入密闭的餐用具保洁设施内。

餐用具保洁设施应专用,每日消毒。

严禁个人物品和杂物存放;餐具与砂锅、铁板等物品及用具分层存放,备用餐具专柜存放有明显标记并有密闭措施。

6、消毒设施要每日清理残渣及水垢。

餐具洗刷消毒工序

(1)分类:

筷子、勺、盘、碗等要分开洗涤;其中,烟缸、茶具、酒具、水杯要单独洗涤。

(2)去残渣:

在残食台清除餐具中剩余的残渣,倒入泔水桶内。

(3)洗涤:

将餐具放入第一道水池,将餐具逐个内外洗干净、控干,捞入第二道水池内。

(4)浸泡消毒:

餐具在池内散放开,水要没过餐具,浸泡5分钟。

取出控干水后放入第三道水池。

(5)净水冲洗:

餐具在水池中来回晃动,将消毒液漂洗干净。

捞出控水后,竖立放置吊筐内。

(6)物理消毒法:

沸水煮消毒,用吊竿将餐具筐吊入消毒锅内。

开水煮沸消毒(10分钟)。

锅中开水一定没过餐具,并要在水沸腾时放入,水沸腾时取出。

蒸汽消毒保持100℃保持10分钟以上;红外线消毒一般控制温度120℃保持10分钟以上;洗碗机消毒一般水温控制85℃,冲洗消毒40秒以上;

(7)将餐具筐拎出、物理消毒好的餐具要等水份自然晾干后取出,控干水分,放于消毒餐具柜内。

7、筷子的消毒流程:

把筷子浸泡在热洗涤水中,洗刷干净——捞出控干水份放入消毒水中浸泡5分钟——清水中冲洗干净——或使用武力消毒(同餐具消毒要求相同)——放入已消毒的容器内保洁。

8、茶、酒具洗消流程:

分类——去残渣——洗涤刷净——浸泡消毒——净水冲洗。

操作要求与餐具洗消相同。

洗净后的茶酒具码放在垫有已消毒毛巾的容器上控水。

9、烟缸要单独进行洗消。

避免对其它餐具造成污染。

洗消规程与茶酒具相同。

10、残食桶、垃圾桶(箱)要保持外部清洁,加盖密封。

11、在需要触摸已洗消后的餐具时,要先对手进行消毒。

12、下班前做好卫生收尾工作。

清理残食台、水池、地面的残渣、杂物并清洗干净;倾倒残食桶并将桶内外清洗干净;倒净垃圾;按照餐具清洗消毒卫生制度要求,存放好餐具、物品;冲洗地面。

餐厅卫生制度

1、餐厅卫生要达到窗明几净,透视性强;墙体装饰无尘,灯饰明亮无残缺;空调外观清洁、内部定期清洗。

2、桌椅餐前擦试消毒,桌布、椅套无油渍、清洁平整无破损;菜谱整洁、美观;餐前一小时摆台。

3、餐桌备用调料容器要洁净、统一,每日进行清洗。

4、餐厅备餐柜内有消毒垫布,物品分类摆放,整洁条理,不得存放其它杂物和私人物品。

5、餐厅内无堆物、无死角,坚持餐前地面、环境擦试消毒。

6、撤台做到台布、口布、餐用具、残渣分类密闭存放。

7、食梯要分别标明餐具梯、食品梯;只有一部食梯的单位,其上方格定为食品格、下方格定为餐具格,做到食品、餐具专用,专人管理。

食品留样卫生管理制度

1、对每餐次的食品成品进行留样,并有专人负责监督管理。

2、设有专用冰箱存放留样食品。

3、烹调好食物,则先用消毒好的密封容器将食品装好,放在专用冰箱内再进行分餐。

4、留样每个品种不少于100克;冰箱温度在0℃~10℃;保存48小时后则可把留样食品作出处理。

5、每个样品应标明留样日期及餐次、品名。

6、对每次食品留样做好登记,记录至少应保存2年。

常用消毒剂及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一、常用消毒剂

(一)漂白粉:

主要成分为次氯酸钠,还含有氢氧化钙、氧化钙、氯化钙等。

配制水溶液时应先加少量水,调成糊状,再边加水边搅拌成乳液,静置沉淀,取澄清液使用。

漂白粉可用于环境、操作台、设备、餐用具及手部等的涂擦和浸泡消毒。

(二)次氯酸钙(漂粉精):

使用时充分溶解在水中,普通片剂应碾碎后加入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泡腾片可直接加入溶解。

使用范围同漂白粉。

(三)次氯酸钠:

使用时在水中充分混匀。

使用范围同漂白粉。

(四)二氯异氰尿酸钠(优氯净):

使用时充分溶解在水中,普通片剂应碾碎后加入水中充分搅拌溶解,泡腾片可直接加入溶解。

使用范围同漂白粉。

(五)二氧化氯:

因配制的水溶液不稳定,应在使用前加活化剂现配现用。

使用范围同漂白粉。

因氧化作用极强,应避免接触油脂,以防止加速其氧化。

(六)碘伏:

0.3%~0.5%碘伏可用于手部浸泡消毒。

(七)新洁而灭:

0.1%新洁而灭可用于手部浸泡消毒。

(八)乙醇:

75%乙醇可用于手部或操作台、设备、工具等涂擦消毒。

90%乙醇点燃可用砧板、工具消毒。

二、消毒液配制方法举例

以每片含有效氯0.25g的漂粉精片配制1L的有效氯浓度为250mg/L的消毒液为例:

(一)在专用消毒容器中事先标好1L的刻度线。

(二)容器中加水至刻度线。

(三)将1片漂粉精片碾碎后加入水中。

(四)搅拌至药片充分溶解。

三、化学消毒注意事项

(一)使用的消毒剂应在保质期限内,并按规定的温度等条件贮存。

(二)严格按规定浓度进行配制,固体消毒剂应充分溶解。

(三)配好的消毒液定时更换,一般每4小时更换一次。

(四)使用时定时测量消毒液浓度,浓度低于要求时应立即更换或适量补加消毒液。

(五)保证消毒时间,一般餐用具消毒应作用5分钟以上。

或者按消毒剂产品使用说明操作。

(六)应使消毒物品完全浸没于消毒液中。

(七)餐用具消毒前应洗净,避免油垢影响消毒效果。

(八)消毒后以洁净水将消毒液冲洗干净,沥干或烘干。

(九)餐用具宜采用热力消毒。

预防食物中毒注意事项

一、食物中毒的常见原因

(一)细菌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生熟交叉污染。

如熟食品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或被与生的食品原料接触过的表面(如容器、手、操作台等)污染,或接触熟食品的容器、手、操作台等被生的食品原料污染。

2.食品贮存不当。

如熟制高风险食品被长时间存放在10℃至60℃之间的温度条件下(在此温度下的存放时间应小于2小时),或易腐原料、半成品食品在不适合温度下长时间贮存。

3.食品未烧熟煮透。

如食品烧制时间不足、烹饪前未彻底解冻等原因使食品加工时中心温度未达到70℃。

4.从业人员带菌污染食品。

从业人员患有传染病或是带菌者,操作时通过手部接触等方式污染食品。

5.经长时间贮存的食品食用前未彻底再加热至中心温度70℃以上。

6.进食未经加热处理的生食品。

(二)化学性食物中毒常见原因

1.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农产品,在种植养殖过程或生长环境中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污染或食用前有毒农药或兽药残留剂量较多。

2.食品中含有天然有毒物质,食品加工过程未去除。

如豆浆未煮透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未彻底去除,四季豆加热时间不够使其中的皂素等未完全破坏。

3.食品在加工过程受到化学性有毒有害物质的污染。

如误将亚硝酸盐当作食盐使用。

4.食用有毒有害食品,如毒蕈、发芽马铃薯、河豚鱼。

二、预防食物中毒的基本方法

(一)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基本原则和关键点

预防细菌性食物中毒,应根据防止食品受到病原菌污染、控制病原菌的繁殖和杀灭病原菌三项基本原则采取措施,其关键点主要有:

1.避免污染。

即避免熟食品受到各种病原菌的污染。

如避免生食品与熟食品接触;经常性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人员还应消毒手部;保持食品加工操作场所清洁;避免昆虫、鼠类等动物接触食品。

2.控制温度。

即控制适当的温度以保证杀灭食品中的病原菌或防止病原菌的生长繁殖。

如加热食品应使中心温度达到70℃以上。

贮存熟食品,要及时热藏,使食品温度保持在60℃以上,或者及时冷藏,把温度控制在10℃以下。

3.控制时间。

即尽量缩短食品存放时间,不给病原菌生长繁殖的机会。

熟食品应尽量当餐食用;食品原料应尽快使用完。

4.清洗和消毒。

这是防止食品受到污染的主要措施。

接触食品的所有物品应清洗干净,凡是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物品,还应在清洗的基础上进行消毒。

一些生吃的蔬菜水果也应进行清洗消毒。

5.控制加工量。

食品的加工量应与加工条件相吻合。

食品加工量超过加工场所和设备的承受能力时,难以做到按食品安全要求加工,极易造成食品污染,引起食物中毒。

(二)预防常见化学性食物中毒的措施

1.农药引起的食物中毒。

蔬菜粗加工时以食品洗涤剂(洗洁精)溶液浸泡30分钟后再冲净,烹饪前再经烫泡1分钟,可有效去除蔬菜表面的大部分农药。

2.豆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烧煮生豆浆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维持煮沸5分钟左右,可使其中的胰蛋白酶抑制物彻底分解破坏。

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3.四季豆引起的食物中毒。

烹饪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4.亚硝酸盐引起的食物中毒。

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使用。

除四害制度

(一)灭鼠:

1、通往室内外的下水道、通风管道、线路管道、底层的窗户及排气管道加防鼠网,防鼠网用铁丝网或不锈钢网,网眼小于1.3×1.3cm。

2、门窗必须密闭,缝隙应小于0.6cm,木门下端要包(镶)铁皮,高度不低于30cm;室内仓库、储藏室、粮库、电梯房木门的下端同时亦要包(镶)铁皮,高度同样不低于30cm。

3、室内外地面必须硬化、无鼠洞:

墙壁完好无孔隙、洞穴,无杂乱堆积物;室内外无鼠、无鼠洞、鼠粪、鼠咬痕等鼠迹。

4、室外每10-20米设置毒饵盒1只,鼠害严重地区每5-10米设置毒饵盒1只,每天检查1次,每周更换1次毒饵药物,专人负责。

5、所有食品必须全部加盖或放入冰柜或冷柜保存(备有与鼠隔离措施),保证鼠不易盗食。

6、各类库房、食品加工间、食品加工业生产车间、以及食品经营场所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灭鼠器械,如:

鼠笼、鼠夹、粘鼠板等灭鼠器具。

(二)灭蝇:

1、应制定符合我校特点的防灭蝇措施,必须按无蝇标准要求加强防蝇设施的建设和配备。

2、室内外环境整洁,厕所、垃圾箱有专人保洁管理,无异味,每天消杀,无积压、暴露垃圾,彻底清除孳生地和孳生物。

3、进入室内的门(包括熟食摊、食品加工生产车间、食品经营场所等)要安装风幕机或纱门、纱窗、灭蝇灯,防止蝇进入;食品(包括散装食品)必须加盖或加纱罩,隔绝蝇类与食品直接接触。

4、厨房、餐厅要配备合格的灭蚊蝇灯引诱触杀蚊蝇。

5、室内外泔脚缸(桶)、废物缸(桶)、罐、坛等要加盖密闭,无隔夜废弃物、无蝇蛆。

6、垃圾必须袋装收集,日产日清;每天冲洗地面,保证下水道畅通。

7、必须备有灭蝇药物,如:

灭蝇气雾剂、悬浮剂等;每天有专人对有蝇区域杀灭成蝇,重点对厕所、垃圾箱、食品废弃物堆放处喷药1次,保证无蝇蛆孳生,其孳生地得到有效治理;食品加工业建立厂(场)内周围环境定期喷药制度,每天对有蝇处喷洒,每月组织对厂(场)内所有外环境喷药1次(4—11月)。

8、食品经营场所外环境设立诱蝇笼。

(三)灭蟑:

1、积极开展灭蟑活动,做到清灭蟑螂成(若)虫、无卵荚及蟑迹,室内不得发现虫蟑螂和蟑螂卵荚、粪便、蜕皮等。

2、室内外整齐、清洁;食品离地、离墙堆放整齐。

3、室内各种柜(碗柜、酒柜、食品柜、操作柜、更衣柜等)要密闭,无缝隙。

4、室内墙壁、装饰条、地脚线、电柜、灭火器箱等处无缝隙。

5、食品必须加盖或放入冰柜或冷柜;操作台或加工食品场所无残存食品,保持整洁。

6、垃圾袋装化,每天清除,泔脚缸(桶),废弃物桶必须加盖密闭。

7、下水道保持畅通,地面及下水道不留残余食品或残渣。

8、有蟑螂活动或预防蟑螂侵入,必须配备灭蟑螂药物,如:

灭蟑螂气雾剂、0.3%氯菊酯、2.5%溴氢菊醋、灭蟑净等,每月至少开展1次药物喷洒灭蟑。

9、食品进货时,必须进行预检查,特别是箱装食品或罐头,检查有无蟑螂或卵鞘,若发现立即消灭。

10、每2个月对下水道或无法密闭的管道进行烟熏或用溴氢菊酯滞留喷洒消杀1次。

(四)灭蚊:

1、清除室外各种易造成蚊幼孳生的积水容器,残存积水不过夜;防止积水产生孑孓成蚊。

2、改明沟为暗沟,保证下水道水流畅通,无死水积水。

3、各种池塘、罐体、花盆等必须有灭蚊措施,可养鱼或投放药物;缸、盆、罐体、花盆等在蚊繁殖季节均应反扣放置。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