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494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61.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 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docx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

 

{财务管理收益管理}收入

费用成本和利润

根据“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的会计等式,收入一定能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这里所说的收入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仅指收入本身的影响,而收入扣除与之相配比的费用后的净额,既可能增加所有者权益,也可能减少所有者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企业为第三方或客户代收的款项,如企业代国家收取的增值税等,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资产,另一方面增加企业的负债,并不增加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因此不构成本企业的收入。

3.收入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

所有者投入资本主要是为谋求享有企业资产的剩余权益,由此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不构成收入,而应确认为企业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

(三)收入的分类

根据企业所从事的日常活动的性质不同,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销售商品收入、提供劳务收入和让渡资产使用权收入。

根据经营业务的主次不同,企业的收入可以分为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二、销售商品收入

销售商品收入的会计处理主要涉及一般销售商品业务、商业折扣、现金折扣、销售折让、销售退回等情况。

(一)销售商品收入的确认条件

销售商品收入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

1.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是指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主要风险和报酬同时转移。

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是指商品可能发生减值或损毁等形成的损失,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报酬,是指商品增值或通过使用商品等形成的经济利益。

企业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构

成确认销售商品收入的重要条件。

判断企业是否已将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购货方,应当关注交易的实质,并结合所有权凭证的转移进行判断。

如果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任何损失

均不需要销货方承担,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任何经济利益也不归销货方所有,就意味着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转移给了购货方。

2.企业既没有保留通常与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也没有对已售出的商品实

施有效控制。

如果企业在商品销售后保留了与商品所有权相联系的继续管理权,或能够继续对其实施有效控制,说明商品所有权上的主要风险和报酬没有转移,销售交易不能

成立,不能确认收入,如售后租回。

3.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在销售商品的交易中,与交易相关的经济利益主要表现为销售商品的价款。

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是指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大于不能收回的可能性,即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超过50%。

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如估计销售

价款不是很可能收回,即使收入确认的其他条件均已满足,也不应当确认收入。

企业在确定销售商品价款收回的可能性时,应当结合以前和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

政府有关政策、其他方面取得信息等因素进行分析。

企业销售的商品符合合同或协议要求,已将发票账单交付买方,且承诺付款,通常表明相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如果企业判断销售商品收入满足确认条件而予以确认,同时确认了一笔应收债权,以后由于购货方资金周转困难无法收回该债权时,不应调整原会计处理,而应对该债权计提坏账准备、确认坏账损失。

如果企业根据以前与买方交往的直接经验判断买方信誉较差,或销售时得知买方在另一项交易中发生了巨额亏损、资金周转十分困难,或在出口商品时不能肯定进口企业所在国政府是否允许将款项汇出等,就可能会出现与销售商品相关的经济利益不能流入企业的情况,不应确认收入。

4.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收入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收入的金额能够合理地估计。

收入金额能否合理地估计是确认收入的基本前提,如果收入的金额不能够合理估计,就无法确认收入。

企业在销售商品时,商品销售价格通常已经确定。

但是,由于销售商品过

程中某些不确定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存在商品销售价格发生变动的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商品销售价格未确定前通常不应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5.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根据收入和费用配比原则,与同一项销售有关的收入和费用应在同一会计期间予以确认,即企业应在确认收入的同时或同一会计期间结转相关的成本。

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是指与销售商品有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合理地估计。

通常情况下,销售商品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能够

合理地估计,如库存商品的成本、商品运输费用等。

如果库存商品是本企业生产

的,其生产成本能够可靠计量,如果是外购的,购买成本能够可靠计量。

有时,销售商品相关的已发生或将发生的成本不能够合理地估计,此时企业不应确认收入,若已收到价款,应将已收到的价款确认为负债。

(二)销售商品收入的核算

为了核算和监督企业销售商品业务情况,企业应设置“主营业务收入”和“主营业务成本”两个基本账户。

“主营业务收入”核算企业经营主要业务所取得的收入,贷方登记已确认实现的销售收入,借方登记销售折让、销售退回和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销售收入,结转“本年利润”后,该账户无余额。

本账户应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主营业务成本”核算企业经营主要业务发生的实际成本,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销售成本,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销售成本和销售退回,结转“本年利润”后,该账户无余额。

本账户应按主营业务的种类设置明细账。

1.一般销售商品业务收入的处理

商品销售收入在确认时,应按确定的收入金额与应收取的增值税,借记“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银行存款”等账户,按应收取的增值税,贷记“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账户,按确定的收入金额,贷记“主营业务收入”账户。

2.商业折扣的会计处理

商业折扣,是指企业为了促进商品销售而在商品标价上给予的价格扣除。

销售商品涉及商业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商业折扣后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额。

3.现金折扣的会计处理

现金折扣是企业采用赊销方式销售商品时,为了鼓励购货方在一定的信用期限内尽快付款而给予的优惠条件,即购货方可从应付货款总额中扣除一定比例的金额。

销售商品涉及现金折扣的,应当按照扣除现金折扣前的金额确定销售商品收入金

额。

现金折扣在实际发生时计入当期损益(财务费用)。

4.销售折让的会计处理

销售折让是指企业因售出产品质量不合格等原因而在售价上给予的减让。

对于企业在销售收入确认之前发生的销售折让,应直接按扣除销售折让后的金额确认收入。

对于企业在销售收入确认之后发生的销售折让时(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冲减当期的收入,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当期销项税额的,应同时用红字冲减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账户的“销项税额”专栏。

销售折让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适用《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5.销售退回的会计处理

销售退回是指企业售出的商品,由于质量、品种不符合要求等原因而发生的退货。

销售退回可能发生在企业确认收入之前,这时处理比较简单,只要将已计入“发出商品”等账户的商品成本转回“库存商品”账户;如企业确认收入后,又发生销售退

回的,不论是当年销售的,还是以前年度销售的(除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外),一般应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收入,同时冲减退回当月的销售成本;如该项销售已经发生现金折扣或销售折让的,应在退回当月一并调整;企业发生销售退回时,

如按规定允许扣减当期销项税额的,应同时用红字冲减“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

账户的“销项税额”专栏。

销售退回属于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适用《会计准则第29号——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

(三)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

2011年全国会计从业—会计基础重点—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

(2)

2011-01-1816:

12:

05作者:

大家网来源:

大家网浏览次数:

0

关键字:

全国会计从业

【广义费用与成本的区别】

第二节费用

费用:

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所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成本:

是按一定的产品或劳务对象所归集的费用。

两者有如下区别:

1.内容不同。

费用包括生产费用、管理费用、销售费用和财务费用等。

工业企业产品成本只包括为生产一定种类或数量的完工产品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制造费用。

2.计算期不同。

费用的计算期与会计期间相联系,产品成本一般与产品的生产周期相联系。

3.对象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按经济用途分类,产品成本的计算对象是产品。

4.计算依据不同。

费用的计算是以直接费用、间接费用为依据确定。

产品成本是以一定的成本计算对象为依据。

5.总额不同。

一定时期内,费用总额不等于产品成本总额。

因为两者的内容和价值量不同。

产品成本是费用总额的一部分,不包括期间费用,和期末未完工产品的费用等。

6.作用不同。

费用指标,分析其比重,了解结构变化从而加强费用管理等。

产品成本指标,一是反映物化劳动与活劳动的耗费,二是资金耗费的补偿,三是检查成本和利润计划,四是表明企业工作质量的综合指标。

一、费用概述

(一)费用的概念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

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二)费用的特点

1.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2.费用会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3.费用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或股利属于企业利润分配的内容,不构成企业的费用。

(三)费用的主要内容

(四)费用的确认

企业费用的确认主要遵循的是权责发生制和配比原则。

对于应属本期的各项费用,不论其是否实际支付,均应确认为本期的费用,对于不属于本期的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本期付出也不应确认为本期费用。

在实际工作中,确认费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按其与营业收入的直接联系确认。

2.按一定的分配方式确认。

3.在支出发生时直接确认。

二、费用的核算

(一)成本费用

1.主营业务成本

2.其他业务成本

3.营业税金及附加

(二)期间费用

1.销售费用

销售费用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和材料、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各项费用,包括保险费、包装费、展览费和广告费、商品维修费、预计产品质量保证损失、运输费、

装卸费等以及为销售本企业商品而专设的销售机构(含销售网点、售后服务网点等)的职工薪酬、业务费、折旧费等经营费用以及发生的与专设销售机构相关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均应在发生时计入销售费用。

企业应设置“销售费用”科目核算销售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2.管理费用

管理费用是指企业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种管理费用,包括企业在筹建期间发生的开办费、董事会和行政管理部门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发生的或

者应由企业统一负担的公司经费(包括行政管理部门职工薪酬、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办公费和差旅费等)、工会经费、董事会费(包括董事会成员津贴、会议费和差旅费等)、聘请中介机构费、咨询费(含顾问费)、诉讼费、业务招

待费、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技术转让费、矿产资源补偿费、

研究费用、排污费等。

企业生产车间(部门)和行政管理部门等发生的固定资产修理费用等后续支出,应在发生时计入管理费用。

企业应通过“管理费用”科目,核算管理费用的发生和结转情况。

企业在筹建期间内发生的开办费,包括人员工资、办公费、培训费、差旅费、印刷费、注册登记费等,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人员的职工薪酬,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付职工薪酬”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计提的固定资产折旧,借记“管理费用”科目,贷记“累计折旧”科目;企业按规定计算确定的应交房产税、车船税、土地使用税、矿产资源补偿费,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等科目;企业行政管理部门发生的办公费、水电费、差旅费等以及企业发生的业务招待费、咨询费、研究费用等其他费用,借记

“管理费用”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研发支出”等科目。

期末,应将“管理费用”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管理费用”科目。

2011年全国会计从业—会计基础重点—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3)

2011-01-1816:

13:

54作者:

大家网来源:

大家网浏览次数:

0

关键字:

全国会计从业

第三节成本

在财务会计中,成本是企业取得资产的耗费。

例如,存货成本是指取得存货的耗费,包括采购成本、加工成本和其他成本。

固定资产的成本是指取得固定资产的耗费。

在管理会计中,成本一词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的含义。

根据财务会计的要求,成本核算是指存货成本核算。

一、成本项目

(一)成本项目的概念

为具体反映计入产品生产成本的生产费用的各种用途,还应将其进一步划分为若干个项目,即产品生产成本项目,简称产品成本项目或成本项目。

设置成本项目可以反映产品成本的构成情况,满足成本管理的目的和要求,有利于了解企业生产费用的经济用途,便于企业分析和考核产品成本计划的执行情况。

(二)成本项目的设置

根据生产特点和管理要求,企业一般可以设立以下几个成本项目:

1.直接材料

直接材料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用于产品生产并

构成产品实体的原料、主要材料、外购半成品以及有助于产品形成的辅助材料等。

2.直接人工

直接人工是指企业在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过程中,直接参加产品生产的工人工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职工薪酬。

3.制造费用

制造费用是指企业为生产产品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包括生产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等职工薪酬、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机物料消耗、劳动保护

费、季节性和修理期间的停工损失等。

二、成本的核算

(一)账户的设置

为了总括地对生产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进行核算,应根据其经济业务的具体内容,相应地开设“生产成本”、“制造费用”、“库存商品”等账户。

“生产成本”账户主要用来归集和核算企业直接材料、直接人工等费用。

期末余额在借方,表示尚未完工的在产品生产成本。

“制造费用”账户用来核算产品生产和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各项间接费用,该账户应按不同的车间、部门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除季节性生产外,本账户期末没有余额。

“库存商品”账户用来核算完工入库的产成品的成本,该账户应根据产成品的种类设置明细账进行明细核算。

当产品生产结束时,应将产成品的生产成本从“生产成本”账户结转到“库存商品”账户,产成品销售后,应将其成本结转到“主营业务成本”账户,期末余额表示库存的产成品的成本。

(二)材料费用、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核算

1.材料费用的核算

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材料费用应计入“生产成本”账户,车间一般物料消耗应计入

“制造费用”账户,管理部门的材料耗费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部门的材料费用应计入“销售费用”账户。

企业对发出材料的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材料发出汇总表”进行。

2.人工费用的核算

根据职工提供服务的受益对象,将应确认的职工薪酬分别计入相关资产成本或当期损益。

直接进行产品生产的职工薪酬应计入“生产成本”账户,生产车间管理人

员的薪酬应计入“制造费用”账户,行政管理人员的薪酬应计入“管理费用”账户,销售部门人员的薪酬应计入“销售费用”账户。

对薪酬费用的分配一般通过薪酬费用分配表进行。

3.制造费用的核算

制造费用归集应当通过“制造费用”科目进行。

生产车间发生的一般物料消耗、管理人员的工资和福利费、固定资产折旧费、办公费、水电费、劳动保护费等,一般应借记“制造费用”,贷记“原材料”、“应付职工薪酬”、“银行存款”等科目。

在基本生产车间只生产一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可以直接计入该种产品的成本。

在生产多种产品的情况下,制造费用应采用适当的分配方法计入各种产品的

成本。

企业应当根据制造费用的性质,合理选择制造费用分配方法。

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很多,通常采用的方法有:

生产工人工时比例法、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机器工时比例法、耗用原材料的数量或成本比例法、产成品产量比例法和年度计划分配率法等。

(三)产品完工入库的核算

企业完工产品经产成品仓库验收入库后,其成本应从“生产成本”科目及所属产成

品成本明细账的贷方转出,转入“库存商品”科目的借方,“生产成本”科目的月末余额就是企业在产品的成本,也就是在基本生产过程中占用的生产资金,应与所属各种产品成本明细账中月末在产品成本之和核对相符。

第四节利润

一、利润概述

(一)利润的概念

利润是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或损失等。

利得是指由企业在非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

利益的流出。

(二)利润的计算

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的利润一般分为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和净利润三个部分:

1.营业利润。

营业利润是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

它是指企业在销售商品、提供劳务等日常活动中所产生的利润。

营业利润=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

费用-资产减值损失+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公允价值变动损失)+投资收益(或

-投资损失)

其中:

营业收入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确认的收入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营业成本是指企业经营业务所发生的实际成本总额,包括主营业务成本和其他业

务成本。

资产减值损失是指企业计提各项资产减值准备所形成的损失。

企业根据资产减值等准则确定资产发生减值的,按应减记的金额计入资产减值损失,同时贷记“坏账

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等科目。

对于减值准备可以转回的资产来说,日后资产价值恢复了,应该在原计提减值准备金额内,按恢复的金额做相反的分录。

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

记入当期损益的收益(或损失)。

当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等资产发生公允价值上升时,应该贷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若是发生公允价值下降,则借记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投资收益(或损失)是指企业以各种方式对外投资所取得的收益(或发生的损

失)。

包括企业处置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实现的损益;持有至到期投资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在持有期间取得的投资收益和处置损益;证券公司自营证券所取得的买卖价差收入等。

2.利润总额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2011年全国会计从业—会计基础重点—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4)

2011-01-1816:

16:

45作者:

大家网来源:

大家网浏览次数:

0

关键字:

全国会计从业

二、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入和营业外支出是指与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没有直接联系的各项收支。

(一)营业外收入的核算

营业外收入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利得,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利得、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利得、债务重组利得、政府补助利得、盘盈利得、捐赠利得、确实无法支付而按规定程序经批准后转作营业外收入的应付款

项等等。

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收入”科目核算营业外收入的取得及结转情况,该账户应按收入项目设置明细账,贷方登记已确认发生的营业外收入,借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营业外收入金额,结转后,期末无余额。

企业确认营业外收入,借记“固定资产清理”、“银行存款”、“待处理财产损溢”、“应付账款”等科目,贷记“营业外收入”科目。

期末,应将“营业外收入”科目余额转入

“本年利润”科目,借记“营业外收入”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二)营业外支出的核算

营业外支出是指企业发生的与其日常活动无直接关系的各项损失,主要包括非流动资产处置损失、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损失、债务重组损失、罚款支出、盘亏损失、

公益性捐赠支出等。

企业应设置“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营业外支出的发生及结转情况。

该账户应按支出项目设置明细账。

借方登记本期发生的营业外支出,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营业外支出的金额,结转后,期末无余额。

企业发生营业外支出时,借记“营业外支出”科目,贷记“固定资产清理”、“待处理财产损溢”、“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科目。

期末,应将“营业外支出”科目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营业外支出”科目。

三、所得税费用

所得税是根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一定比例上交给税务机关的一种税金。

(一)应交所得税的计算

应交所得税是指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针对当期发生的交易和事项应交

纳给税务部门的所得税金额,即当期应交所得税。

应纳税所得额是在企业税前会计利润(即利润总额)的基础上调整确定的,计算公式为:

应纳税所得额=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

应交所得税额=应纳税所得额×所得税税率

(二)所得税的账务处理

企业应设置“所得税费用”科目核算确认的应从当期利润总额中扣除的所得税费用。

借方登记本期计算确认的所得税费用,贷方登记期末结转“本年利润”的本期所得税费用。

结转后本科目无余额。

企业应设置“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核算企业实际应该交纳的所得税。

资产负债表日,企业按照税法规定计算确定的当期应交所得税,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贷记“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科目,实际上交税金时,借记“应交税费

——应交所得税”,贷记“银行存款”科目。

期末应将“所得税费用”账户转入“本年利润”账户,借记“本年利润”账户,贷记“所得税费用”账户。

四、本年利润

企业应设置“本年利润”科目核算企业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或发生的净亏损)。

贷方登记期末各收益类账户的转入金额,借方登记期末成本费用或支出类账户的转入金额,结转后,本账户如为贷方余额,表示利润,如为借方余额,表示亏损。

年度终了,企业还应将“本年利润”账户的累计余额转入“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结转后“本年利润”账户无余额。

(一)期末结转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期末,企业应将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收入、利得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贷方,借记“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营业外收入”等科目,贷记“本年利润”科目。

(二)期末结转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的账务处理

期末,企业应将计入当期损益的各项费用、损失类科目的余额转入“本年利润”科目的借方,借记“本年利润”科目,贷记“主营业务成本”、“其他业务成本”、“营业税金及附加”、“管理费用”、“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所得税费用”等科目。

(三)结转“本年利润”科目

年度终了,在结转完各损益类科目后要将“本年利润”科目的余额转入“利润分配

——未分配利润”科目。

一、利润分配的内容

第五节利润分配的核算

企业净利润首先弥补以前年度尚未弥补的亏损,然后按下列顺序分配:

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提取任意盈余公积;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一)提取盈余公积

盈余公积是指企业按照规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企业积累资金,公司制企业的盈余公积包括法定盈余公积和任意盈余公积。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提取法定盈余公积时,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法定盈余公积”科目,同时贷记“盈余公积——法定盈余公积”科目。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的账务处理

企业按规定提取任意盈余公积时,应借记“利润分配——提取任意盈余公积”科目,同时贷记“盈余公积——任意盈余公积”科目。

(二)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提取盈余公积金后,可以按规定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应注意的是,企业如果发生亏损,可以用以后年度实现的利润弥补,也可以用以前年度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

企业以前年度亏损未弥补完,不能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在提取法定盈余

公积前,不得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补充】利润分配的顺序依次是:

(1)提取法定盈余公积;

(2)提取任意盈余公积;

(3)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企业利润的分配(或亏损的弥补)应通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