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257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docx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

  《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这是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幼儿园国学教案20篇!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古诗诵读的兴趣。

  2、初步学习有节拍地诵读古诗,感悟古诗的优美韵律。

  3、引导幼儿能够边模仿动作边诵读古诗。

  4、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5、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1、音乐磁带,录音机。

  2、图片“咏鹅”。

  3、用绿色纸围成一个小“池塘”。

  4、动画幻灯片“咏鹅”。

  活动过程:

  

(一)通过鹅妈妈带着鹅宝宝去游泳的情景,激发幼儿兴趣。

  1、鹅宝宝们,今天的天气可真好,妈妈带你们到池塘里去游泳!

  2、听音乐做戏水的动作。

(伸伸脖子、理理羽毛、划划水)

  4、游累了,我们来休息一下。

(.本文来源:

快思老.师教案)(幼儿找位子坐下)你们看这里也有小白鹅,(出示图片)。

  5、教师:

我们来看看它们在干什么呀?

(引导幼儿讲述图片上的内容,并将幼儿讲述的内容编成一个小故事)。

  

(二)结合多媒体,初步欣赏古诗《咏鹅》。

  1、教师:

小朋友讲的真好,你们喜欢鹅吗?

在我们古代唐朝有一个小朋友叫骆宾王,他也很喜欢鹅,在他7岁的时候,他就写了一首关于鹅的诗,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好吗?

  2、幼儿初步欣赏古诗。

  3、幼儿随动画一起念古诗。

  (三)、感悟古诗韵律。

  教师:

有的小朋友对这首诗可能很熟悉,谁来读一下?

(2-3位)大家觉得小朋友念的好听还是动画里阿姨念的好听?

为什么呀?

因为阿姨念的时候有一定的韵律节拍,只有按节拍有感情的朗读,读出的诗才更好听。

我们一起来学一下。

  (四)和着音乐边表演边诵读古诗。

  1、教师:

我们现在听着音乐轻轻的来学学小白鹅,一边表演动作一边诵读古诗,好吗?

  2、教师:

今天我们玩的真高兴,让我们回家休息一会!

  活动反思:

  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学习积极健康的古诗,不仅能够提高幼儿的文学素养,而且可以使幼儿受到美的熏陶。

引导幼儿通过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学唱歌曲的旋律美去认识其中表达的意境美,进而体验到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对陶冶性情、培养高尚情操,提高幼儿音乐审美能力大有好处。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朗诵古诗,理解古诗的意境。

  2、通过各种不同方法的学习,激发幼儿学习古诗的兴趣。

  3、借助图文并茂,以图为主的形式,培养孩子仔细阅读的习惯,激发阅读兴趣。

  4、通过教师大声读,幼儿动情读、参与演,让幼儿感知故事。

  【教学准备】

  三角形、圆形、长条形各一个,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开始部分组织教学。

  二、基本部分。

  1、猜拼图出示一个三角形提问:

"小朋友这是什么?

"出示一个圆形提问:

这是什么呢?

  老师把它们拼成一幅图猜一猜像什么?

(用三角形、圆形、长条形拼成一个人在钓鱼的图片)老师看了这幅图就想起了唐代大师柳宗元写的一首《江雪》你们想听吗?

  2、老师有表情的朗诵古诗《江雪》

  3、这首古诗还有一幅美丽的画呢,我们一起来看。

(出示多媒体)

  

(1)你看见了什么?

这幅画上是什么季节?

冬天会怎么样?

山上都是雪,小鸟怎样了?

(千山鸟飞绝)

  

(2)路上也没有行人,天气寒冷人们怎样了?

(万径人踪灭)

  (3)江面上有什么?

船上有谁呢?

他穿着什么?

带着什么呢?

(孤舟蓑笠翁)

  (4)他在干什么?

(独钓寒江雪)

  4、我们一起来看这首古诗(多媒体出示古诗)

  

(1)小朋友,请你找一找在这首古诗中你认识哪个字宝宝?

  

(2)幼儿跟老师朗诵古诗2-3遍。

(不同的方法朗诵)

  (3)老师把这首古诗编成了一幅节奏图:

这是几拍子的节奏?

幼儿练习打二拍子的节奏。

看节奏一边拍手一边朗诵古诗。

  (4)我们听着音乐来唱一唱这首古诗。

  三、结束部分。

  1、总结:

小朋友们今天学习了什么?

  2、把学会的古诗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特别高,因为这是他们感兴趣的问题,只是个别孩子对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但是在活动中,他们能充分调动自己的各种感官来参与活动,我个人认为,这节课还是成功的。

  【活动目标】

  1、理解诗意,学习朗诵古诗。

  2、感受古诗中朋友之间的友谊,学会和同伴友好相处。

  3、通过阅读小图、上下图的对比观察,了解故事的情节,通过一组图片排序,了解故事情节的发生和发展,培养细致观察和较完整表述能力。

  4、让幼儿大胆表达自己对故事内容的猜测与想象。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动画视频,配乐旋律一段。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

  提问:

小朋友们,你们的好朋友是谁?

你们一起做过什么有趣的事情?

  古代有个诗人叫李白,他和好朋友发生了什么故事呢?

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二、欣赏古诗。

  1、观看动画或,初步感受古诗意境。

  提问:

故事中的两个好朋友,他们在干什么?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

李白到好朋友汪伦家里去做客。

他们一起喝酒,作诗,两人非常开心。

几天后,李白要乘船回家了,汪伦很舍不得李白,于是就在岸边送李白。

  2、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古诗,请幼儿欣赏。

  师:

故事里有一首小诗,请小朋友们竖起耳朵,仔细地来听一听。

  提问:

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

作者又是谁?

  师:

其实,这是一首赠别诗。

是李白送给好朋友汪伦的诗。

接下来,我给小朋友来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

  3、出示图片或,讲解古诗大意(译文口语化)。

  李白乘着小船将要离开的时候,突然听到了岸边有人一边唱歌,一边用脚打拍子,告别的声音。

李白转过头去一看,原来是好朋友汪伦啊。

李白非常感动,他觉得,这桃花潭的水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义深。

  4、在初步理解古诗的基础上,再次欣赏古诗。

  师:

意思明白了吗?

好,老师再来念一念,这一遍,请小朋友自己用心记一记,等一下,我们自己也要来学习这首诗。

  三、教师指导幼儿学习诵读。

  师:

你记住了哪一句诗?

请你念一念。

  1、教师指导学习单句古诗。

  师:

好,接下来,请你们跟着老师,整首古诗一起学一学,念一念。

  2、请幼儿集体朗诵。

  3、请幼儿分组朗诵。

  4、请个别小朋友朗诵。

  5、配乐齐朗诵。

  四、联系生活,情感升华。

  提问:

我们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好朋友,那好朋友之间要怎样相处呢?

(幼儿回答)

  教师小结:

小朋友之间要友好相处,不可以打打闹闹,玩玩具要知道分享……

  结束语:

好了,请小朋友找到自己的好朋友,我们一起友好地去外面户外活动!

  附古诗《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活动反思:

  古诗教学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学生能比较流利地背诵,但对古诗的背景、诗人的感受是很难理解的。

对教师来说古诗教学不好把握,讲解多了,学生不乐意接受,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

这次的古诗教学,一开课,我巧妙地利用学生喜欢的歌曲进行,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很快便进入了学习古诗的意境。

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

我运用故事引路,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本次教学中,我还借助音乐、课件,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

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

“世间离别情万种,多有诗人诉心声。

”课堂上我紧紧围绕“离别”这一线索,去渲染、去感受,让学生深深地去体会这离别之情。

有人认为“诗歌是情感的艺术,多媒体的介入,由于师与机、生与机的交流,往往会削弱流动在师生之间的情感”。

其实不然,假如教师能把握住“朗读”这座桥梁,就能让多媒体成为“情感交流”的媒介。

所以本节课的教学,我把朗读训练贯穿教学的始终,第一步先自读诗歌,懂得诗歌的大意;第二步进行解词析句再品读;第三步感情朗读,最后熟读成诵。

  教学中,我努力的创设情境,“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这一诗句包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如何让学生体会?

除了读还是读,我通过指名读、引读、范读、齐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想象画面,在读中体会情感,体会作者的内心世界——由难过转为惊喜,再由惊喜转为感动不已,通过朗读表达出诗句蕴含的感情。

不断努力引导学生走进文本。

送别是我国古诗一个永恒的话题,除了这首《赠汪伦》以外,还有许多感人肺腑的离别诗,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课上我还提供了几首送别诗让学生欣赏、感悟:

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友人》、高适的《别董大》、白居易的《赋得古原草送别》、王勃的《送杜少俯之任蜀州》、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

结合课前收集到的离别诗进行交流,最后我设计了“课外积累,个性飞扬”这一环节,让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一节课下来,老师不能平复自己的情感,可惜的是情绪激动的不是那些学生。

我不是学生,所以我不知道最后学生究竟有了怎样的情感。

是的,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有了情感的变化,在老师的指导下,也有了立竿见影的朗读效果。

那学生是不是就真的被打动了?

看看学生的表情,听听学生的话语。

历史遥远而又不远,情同此心,心同此理,我想学生应该能够被打。

  【活动目标】

  1、在初步了解诗意的基础上学习有表情地朗诵古诗。

  2、尝试用配乐诵读、歌唱等方式学习古诗,激发吟唱古诗的乐趣。

  3、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要爱惜粮食。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萌发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谈话引出课题。

  1、师:

小朋友,你们今天早饭都吃些啥呀?

  师:

那你们知道你们早上吃的馒头、粥都是用什么做出来的呢?

(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继续提问,直至幼儿答不出)

  师:

告诉你们,它们都是农民伯伯种出来的。

瞧!

农民伯伯来了。

  2、(出示农民锄地的图片):

农民伯伯在干什么呀?

  3、师:

古时候有一个小朋友叫李绅,他看到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就写下了一首古诗,名字叫《悯农》,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二、学习古诗,初步理解诗意。

  1、(出示视频)完整欣赏古诗一遍。

  2、师:

这首古诗名字叫什么?

(出示1)

  3、师:

那这首古诗讲的是什么意思呢?

我们一起来看看。

  逐句讲解并学念古诗。

  (出示2):

图上有谁?

他在干什么?

小朋友看,挂在天空中红红的是什么呀?

  你们知道什么时候的太阳最红最热?

  老师小结:

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照着大地,农民伯伯还在田里锄草松土。

  齐念第一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除草的动作。

  (出示3):

你们看农民伯伯的脸上都流出了什么?

汗水一滴滴都滴到哪里?

  老师小结:

太阳火辣辣的照着,一会儿工夫农民伯伯的脸上就流出了汗,一滴一滴滴到了在禾苗下面的土里,农民伯伯辛苦不辛苦?

  齐念第二句诗句,并学做农民伯伯擦汗的动作。

  (出示4):

这是什么?

谁知道我们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齐念第三、四句诗句,并学每天吃饭的动作和牢记在心的动作。

  4、师:

下面我们一起来完整的念一念,(完整朗诵两遍)

  5、师:

小朋友念得真不错,如果配上音乐来念一念会怎么样呢。

(配乐朗诵两遍)

  6、师:

小朋友念得真棒,都像一个个小诗人了。

下面我们再把刚才的动作加上去念一念。

(加上动作配乐朗诵两遍)

  7、师:

刚才我发现有几个小朋友朗诵非常好,我们请他们上来表演,(个别幼儿表演)

  三、引用《月亮婆婆喜欢我》的曲调学习用歌唱古诗,萌发喜欢古诗的情感。

  1、师:

老师还把这首好听的古诗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一起来听听。

(老师示范唱)

  2、幼儿学习歌唱《悯农》。

  四、教育幼儿要从小爱惜粮食,尊重别人的劳动成果。

  师:

小朋友,我们学了这首古诗后,知道每天吃的饭是从哪里来的?

农民伯伯这么辛苦的劳动,那我们小朋友吃饭的时候应该怎么做呢?

  (出示图片):

小朋友看,这两个小朋友在干什么?

你喜欢哪个小朋友?

为什么?

  五、结束。

  师:

小朋友我们一起去把今天学的这首古诗念给后面的客人老师听听。

  活动反思:

  《悯农》是我第一次给孩子们上的古诗课,因此有很多不足的地方。

本次活动首先是视频导入,完整欣赏古诗,接着出示农民的图片学习“锄禾日当午”,我的图片准备的不够详细,选用的是古诗视频里种植禾苗的图片,但现在的孩子大多没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因此最好是将图片换成农民伯伯在锄草,这样有利于加深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另外我的有一句提问是“太阳很大很热”,但是太阳大不代表热,提问不够严谨。

接着是第二句“汗滴禾下土”,这句的讲解中与孩子的互动太少,没有深入引导幼儿对古诗的理解,例如可以问一问“为什么农民伯伯那么累呢?

”需要和图片相结合,引导孩子说一说。

最后两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最好是选择班里孩子吃饭的照片,从而更加贴近生活。

  欣赏古诗《静夜思》

  主要涉及领域:

语言

  [活动目标]

  1.理解并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2.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及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知道节日的时间、来历和风俗习惯,感受节日的气氛。

  [活动准备]

  电脑课件

  [活动过程]

  1.观看电脑课件,通过观察、交流和讨论,感受并理解古诗。

  

(1)完整欣赏电脑课件,初步感受画面。

  ★指导语:

你看到了什么?

有什么感觉?

  

(2)第二次欣赏课件,感受古诗中寂静的环境。

  (3)再次欣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情感。

  2.学习古诗,能较有感情地进行朗诵。

  教学反思

  即把枯燥的古诗,根据其内容编成一个有趣的故事,对其故事情节适当地加以夸张,以吸引幼儿。

而故事又是幼儿最喜欢听的,通过听故事,可以增强幼儿对古诗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学习背诵,效果要好许多。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导入:

清明节又要到了,每年的清明节幼儿园都会组织小朋友们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悼念我们那些未曾谋面的英雄前辈,是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创造了今天的美好生活,没有他们的珍贵付出,不会有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通过本次幼儿园教案让孩子们了解清明节的重大意义,让孩子们记住清明节的具体时间。

  二、基本部分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图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再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中都看到了什么呢?

他们在干什么呢?

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看图片,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

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课件,请幼儿观看。

  4.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三、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学反思:

  应该注意让孩子们听懂,能够很快理解接受,而且要注意孩子的注意力的吸引,让孩子想参与主动交谈会正确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引导孩子完成相应的活动目标。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节日的日子及习俗,乐于参与节日的活动。

  4.愿意积极参加活动,感受节日的快乐。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

(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

(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

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1.教师有表情,有节奏的朗诵一遍,请幼儿欣赏。

  2.教师朗诵第二遍,请幼儿边听边对照图片内容。

  3.教师请幼儿回答有没有在诗歌中听到什么?

教师朗诵第三遍,请幼儿可以慢慢的跟读。

  4.教师请几个幼儿上来给下面的幼儿表演,可以边念边对照图片。

教师在一旁进行知道提醒,可以轮流请几批幼儿。

  5.请幼儿再一起朗诵1-2遍。

  (四)结束部分。

请幼儿把学会的古诗在家朗诵给爸爸妈妈听。

或者在幼儿之间进行交流。

  教师参考资料:

  清明(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教学反思:

  很多幼儿对“清明节”也有了初步的认识,懂得不仅要学习先烈们的精神,同时也意识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先烈们用鲜血换来的,让幼儿不仅在思想上以先烈们为榜样,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更重要的是要付诸于行动,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小做起。

  幼儿园大班古诗欣赏:

清明

  活动目标:

  1.通过欣赏古诗、观察图片,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2.能正确熟读古诗。

  3.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清明节人们扫墓的心情。

  4.简单了解节日的来历,知道其全称、日期和意义。

  5.体验明显的季节特征。

  活动准备:

  1.古诗教学的自制。

  2.幼儿前期经验准备:

了解清明节的风俗习惯。

  活动过程:

  

(一)入场:

听《琵琶语》学古人漫步进场,感受古曲的气氛。

  教师:

现在我们听着优美的古曲,慢慢的进场,然后轻轻地找个座位坐下来。

  

(二)了解清明节的风俗。

  教师:

之前清明节,我们放了一个小长假,那请你们回忆一下,清明节你和家人都做了些什么事情?

  播放"清明介绍",教师做相应的小结。

  教师:

小朋友说了很多清明节做的事,我们看看其他人会做些什么呢?

  教师:

清明节这天,路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带着悲伤的表情,手捧着鲜花去祭拜去世的亲人……所以,清明节要去扫墓,是对已经去世的人的尊敬与怀念,也因此在清明前后,人们的心情都比较难过和悲伤。

  (三)学习古诗,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1.完整欣赏古诗两遍。

  教师:

刚才我们了解了在清明节人们会做的事情,那古时候的诗人,在清明节这天会做些什么呢?

  欣赏古诗朗诵。

(播放课件)教师:

请小朋友看大屏幕,刚才电脑里的老师已经把《清明》这首古诗诵读了一遍,现在请你们跟着老师再来读一遍,老师念一句小朋友跟一句。

(播放古诗背景)幼儿跟着教师诵读。

  2.看背景图,初步了解古诗大意。

  幼儿看图自由回答。

  3.句卡配对,进一步了解古诗大意。

  

(1)出示图卡,引导幼儿发现诗句与画面的匹配关系

(2)观察图片,幼儿为诗句匹配图片。

  教师:

如果要给这些句卡宝宝找图片朋友,你们认为应该怎么找。

谁能为"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教师:

谁能为"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诗句,找图片朋友?

"路上行人欲断魂"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谁来说一说。

  教师:

第三句诗句"借问酒家何处有"对应哪一幅画面?

  教师:

那是谁回答老爷爷的?

那个小孩。

哦,最后一句"牧童遥指杏花村"对应的就是第四幅图片了。

  教师:

现在你们知道古诗和这些图画的关系了吗?

原来图片上的内容说的就是古诗中的内容。

  (四)朗诵古诗1.幼儿整体诵读。

  教师:

那这首古诗的名字就叫《清明》(出示字卡),写这首诗的诗人叫杜牧,他是唐代很有名的诗人现在我们一起看着图片再来读一读这首古诗。

  2.记忆大考验两遍。

  3.幼儿跟读两遍。

  4.表演读。

  教师:

你们读得真好听。

那现在我们边读古诗边做动作,我们来表演一下这首古诗!

  5.古诗接龙。

  (五)认字活动:

学习"明"字。

  教师讲述"明"的字源故事。

  教师:

"明"在甲骨文中是由一个日和一个月组成,表示日月照耀、明亮的意思,也解释为带来光明。

金文和小篆的名字是由月和一个窗形的结构组成,意思是月光照进窗内,表示光亮之意。

现在的明字则确定为日月之明了,一般用为光亮之义。

  教师:

我们今天学的这个字宝宝读什么呀?

(明)(六)结束活动:

欣赏歌曲《清明》。

  教师:

今天我们学习了古诗《清明》,它还有一首好听的歌曲呢,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活动延伸:

  1.学习歌曲《清明》。

(来源:

快思教案)

  活动目标:

  1.让他们初步理解古诗内容,想象诗中描写的景象;

  2.激发幼儿对古诗吟诵的兴趣,让他们初步学习按古诗的节律吟诵。

  3.愿意交流,清楚明白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活动准备:

画有古诗情节的图片一幅,教材。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引导观察,讲述。

  1.刚才我们看了碟片,知道了故事中的人在清明节发生了什么事啊?

请幼儿讨论。

  2.现在老师要请幼儿看一副图片,你在图片都看到了什么呢?

(一个小孩,一个老人…)他们在干什么呢?

(在问路,在说话…)天上怎么了?

  

(二).幼儿观看教材,引起兴趣

  1.教师讲解: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春天)对,春天到了,小鸟们都飞回来了,花儿也都开了,在春天呢,有一天就叫做清明节,你们说清明节人们都要干什么啊?

(幼儿自由回答)

  2.教师总结:

清明节是人们踏春扫墓的日子,古时候啊,有一位叫做杜牧的诗人啊,就在这天写了一首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好不好?

  3.教师播放,请幼儿观看。

  3.教师向幼儿介绍那个老人就是行人,那个小孩就是牧童,刚才看的那首诗呢,就是描写行人向牧童问路的情节。

  (三)教师朗诵并帮助幼儿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