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24913129 上传时间:2023-06-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园国学教案.docx

幼儿园国学教案

幼儿园小班国学教案1

一、活动名称:

弟子规

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二、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通过诵读经典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记忆力。

3、认识重点汉字:

规、亲

三、活动准备:

教师材料:

教案、多媒体课件、汉服、孔子像。

幼儿材料:

幼儿用书、亲子册、字卡。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导入:

1、拜孔礼、拜师礼。

(1拜孔礼仪

(拜孔辞

请大家肃整衣冠,端身正意,向大成至圣先师孔子行三拜礼,扶手高揖一拜,兴;再拜,兴;三拜,兴,请双手回收,自然下垂让我们以一颗至诚恭敬的心高声齐读:

和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礼成,拜师,扶手,平揖,拜,兴)

2、静定训练---头顶物体走直线。

3、爱的鼓励---爱的泡泡龙

3、老师:

小朋友,你们听说过《弟子规》吗?

(幼儿自由回答)

老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一学《弟子规》。

以史为鉴

教师讲诉一个符合本节课的成语故事。

-------

二:

活动展开:

(一)教师播放课件、熟读原文。

1教师根据前面导入部分引出下文内容。

幼儿小朋友欣赏

2教师示范诵读本节活动内容,幼儿静坐细听(并及时纠正幼儿坐姿)

3教师有节奏地诵读原文两遍,请小朋友边拍手边跟

着读。

4教师引导幼儿点读原文两遍。

5教师和幼儿跟课件一起吟唱《弟子规》总叙。

6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选取表现优秀的幼儿扮演“小老师”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二)讲解原文大意

《弟子规》是针对生活、学习的规范,是贤能之人所做的教导。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说话要小心、仔细,诚实讲信用。

和别人交往时要平等博爱,平时学习多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可以向他学习做人的道理。

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三)重点字词:

规亲

(四)字词游戏

龟兔赛跑游戏:

教师选出来2名幼儿,每人手拿一个字卡,一个扮演乌龟,一个扮演兔子。

按照老师规定的起点和终点进行比赛,先到达终点者幼儿大声呼唤出字卡的名字。

然后本游戏可以进行多次练习。

(五)巩固原文

1律动(播放课件)

2舞蹈动作描述

3谱子

三活动结束

1教师小节

通过学习《弟子规》一方面让幼儿了解对《弟子规》的认识和了解;另一方面让小朋友在家懂得孝顺父母,兄弟姐妹友好相处。

在外要敬师长、懂礼貌、讲信用。

2布置家庭作业

请家长帮助幼儿熟念《弟子规》总叙

活动提示

在幼儿通读过程中,时刻观察幼儿的坐姿。

并且不必过多的给幼儿讲解太深的含义。

活动延伸

一日一孝:

幼儿回家后每天帮爸爸妈妈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

数字资源:

1.注释:

仁--仁爱〖charity〗宽人慈爱;爱护、同情的感情,对谁也不要生坏心,对所有的人都要仁爱。

2.国学导读:

《弟子规》是针对生活、学习的规范,是贤能之人所做的教导。

在日常生活中,首先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说话要小心、仔细,诚实讲信用。

和别人交往时要平等博爱,平时学习多和品德高尚的人在一起,可以向他学习做人的道理。

还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可以用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

3故事:

道德始祖——舜帝

 

国学教学教案2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材内容简介:

《三字经》的内容分为六个部份,每一部份有一个中心。

1、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讲述的是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

2、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并举了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3、从“知某数,识某文”到“此十义,人所同”介绍的是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方方面面,一应俱全,而且简单明了;

4、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5、从“经子通,读诸史”到“通古今,若亲目”讲述的是从三皇至清代的朝代变革,一部中国史的基本面貌尽在其中;

6、从“口而诵,心而维”至“戒之哉,宜勉力”强调学习要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只有从小打下良好的学习基础,长大才能有所作为,“上致君,下泽民”。

《三字经》教学设计

(1)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以文章内在含义指导自己的行为,为学生创设传统文化的氛围,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知识的兴趣。

2、明白教育和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后天教育及时,方法正确,可以使儿童成为有用之材;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

教学流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

《三字经》是传统中国社会众多的儿童启蒙读物中最著名、最典型的一种。

宋朝之后的读书人基本上由此启蒙。

《三字经》让我们懂许多礼仪之道,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学习《三字经》中第一部分从“人之初,性本善”到“人不学,不知义”。

看看你平时做的哪些事和《三字经》中的一样?

二、多种方式诵读

(一)、静心自读;

(二)指名接读;

(三)齐读;

三、理解含义

1、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知道哪一句的含义,给老师和同学们讲一讲,指名讲含义。

2、今天我们学的这段里你不知道哪一句的含义,提出来讨论。

四、再读

1、接龙读。

男生读一段,女生接一段(四句为一段)

2、学生赛读

3、师生拍手齐读。

4、让我们再来感情地读一读。

五、尝试背诵

1、自由背诵。

自己小声背或和同桌一起背一背。

2、师生互动,考考你

(1)老师考学生。

老师说上句,学生接下句。

(2)学生考老师。

学生说上句,老师接下句

3、全班拍手背。

4、比一比,看谁背得又快又好(过关者画上红旗)。

七、小结

同学们,老师希望你们不仅把《三字经》背好,在生活中还要按《三字经》中说的那样做,明白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做一个文明有礼、孝敬父母、尊敬兄长的人。

《三字经》教学设计

(2)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为人子,方少时”至“首孝悌,次见闻”强调儿童要懂礼仪要孝敬父母、尊敬兄长,学习黄香和孔融的例子;

2、学习到一些为人处事的礼节和知识。

教学流程:

一、复习

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一课内容

二、教师导入

汉代人孔融四岁时,就知道把大的梨让给哥哥吃,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从小就应该知道的。

今天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第二部分内容。

后面步骤三四五六七如上所示。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知某数,识某文。

”到“此十义,人所同。

”内容。

2、介绍的古人生活中的一些名物常识,有数字、三才、三光、三纲、四时、四方、五行、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九族、十义等。

3、培养小学生读书兴趣,增加历史、地理、天文、数学、常识、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素养。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凡训蒙,须讲究”到“文中子,及老庄。

”介绍中国古代的重要典籍和儿童读书的程序,这部份列举的书籍有四书、六经、三易、四诗、三传、五子,基本包括了儒家的典籍和部份先秦诸子的著作。

2、了解《诗》、《书》、《易》、《礼》、《春秋》、《乐》称六经,这是中国古代儒家的重要经典,《连山》、《归藏》、《周易》,是我国古代的三部书,这三部书合称“三易”,“三易”是用“卦”的形式来说明宇宙间万事万物循环变化的道理的。

《国风》、《大雅》、《小雅》、《颂》,合称为四诗,它是一种内容丰富、感情深切的诗歌。

五子是指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和庄子。

他们所写的书,便称为子书。

《三字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并背诵《三字经》从“莹八岁,

能咏诗。

”至“戒之哉,宜勉力。

”了解古代儿童从小认真学习、博闻强记,长大成就过人的故事;

2、明白学习是学生最基本的任务,“勤有功,戏无益”,学有所成可以“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小结

《三字经》我们学完了,从中我们学到了很多的知识,懂得了很多道理,不过就像《三字经》最后讲的那样“勤有功,戏无益”,凡是勤奋上进的人,都会有好的收获,而只顾贪玩,浪费了大好时光是

一定要后悔的。

希望同学们学了《三字经》之后,能“戒之哉,宜勉力”,用里面的故事和道理来提醒自己,来勉励自己。

五言绝句

(一)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二)静夜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三)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四)登乐游原

李商隐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五)寻隐者不遇

贾岛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国学经典教案】

《水槛遣心其一》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文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感受诗文所蕴含的道理。

2、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是谁吗?

(杜甫)好,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诗《水槛遣心其一》。

二、进行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

2.请学生轮来朗读。

3.结合导读驿站简单理解古诗含义。

(见环节四、五)

三、学生学习诵读

1.教师和学生一起读。

2.男女生分组朗读。

3.分组赛读。

四、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诗中尝自称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

其先代由原籍襄阳(今属湖北)迁居巩县(今河南巩义)。

杜审言之孙。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后期,举进士不第。

漫游各地。

公元744年(天宝三载),在洛阳与李白相识。

后寓居长安近十年,未能有所施展,生活贫困,逐渐接近人民,对当时生活状况有较深的认识。

及安禄山军临长安,曾被困城中半年,后逃至凤翔,竭见肃宗,官左拾遗。

长安收复后,随肃宗还京,不久出为华州司功参军。

旋弃官居秦州,未几,又移家成都,筑草堂于浣花溪上,世称“浣花草堂”。

一度在剑南节度使严武幕中任参谋,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

晚年举家出蜀,病死湘江途中。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继承《诗经》以来注重反映社会现实的优良文学传统,成为古代诗歌艺术的又一高峰,对后世影响巨大。

杜甫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五、诗歌赏析:

杜甫的《水槛遣心》共有两首,大约作于公元761年。

此为第一首。

诗人杜甫经过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以后,在朋友的帮助下,杜甫定居草堂,经过精心经营,树木多了,有了水亭,还添了专供垂钓、眺望的水槛。

诗人面对着绮丽的风光,写下了这首歌咏自然景物的诗歌。

在诗歌中,表现了诗人优游闲适的心情和对大自然春天的热爱。

“遣心”即释放情怀的意思。

全诗如下: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首联写道: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去郭”即远离城郭(成都)。

“轩”长廊。

“楹”即柱子。

“敞”即开朗。

“眺望”即向远处望。

“赊”即远。

意思是说,这儿离城郭很远,庭园开阔宽敞,旁无村落,因此诗人能够极目远眺。

这里,不但描写草堂所处的位置,而且突出了地处偏远而视线开阔特点。

颔联写道: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幽”形容地方很僻静又光线暗沉静。

上句“澄江平少岸”,是诗人凭槛远望,是写远景。

诗人望见了清澈碧澄的江水,浩浩荡荡,似乎和江岸齐平了。

下句“幽树晚多花”是近景,描写了在春日的黄昏里,草堂四周茂密的树木盛开着艳丽的花朵,让人感受到草堂中清香迷人的环境。

这两句诗人采用了静态的描写,表现草堂周围环境的幽深之美。

颈联写道: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这两句承上而转。

上句“细雨鱼儿出”,描写了鱼儿在绵绵细雨中摇曳着身躯,欢欣地浮到水面来了。

下句“微风燕子斜”,写出了燕子轻柔的躯体,在微风的吹拂下,倾斜着掠过天空。

其中,上句的“出”写出了鱼的欢欣,极其自然。

下句的“斜”写出了燕子的轻盈,逼肖生动。

诗人这两句可以说是细节描写,用细腻而生动的笔墨,以动写静,描写了幽静的环境。

尾联写道: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城中”指成都。

上句“城中十万户”与下句“此地两三家”形成对比。

诗人通过“十万”与“两三”一对数字悬殊的比较,反衬出草堂环境的闲适幽静,同时,景语情语,从而也暗示了诗人从动荡中安静下来之后愉悦的心情。

在写法上,这两句呼应了“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两句,可以说,首尾圆合,结构完整。

在艺术上,首先,遣词用意精微,语言天然。

这正如叶梦得《石林诗话》云:

“诗语忌过巧,然缘情体物,自有天然之妙,如老杜‘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此十字,殆无一字虚设。

”其次,对仗手法的运用,极为高妙。

全诗八句都是对仗,而且描写中,远近交错,精细自然。

再次,前后照应,结构完整。

六、注释:

②去郭轩楹敞:

远离城郭。

轩楹:

指草堂的建筑物。

轩,长廊;楹,柱子。

敞,开朗。

③无村眺望赊:

因附近无村庄遮蔽,故可远望。

赊:

长,远。

④澄江平少岸:

澄清的江水高与岸平,因而很少能看到江岸。

⑤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将“城中十万户”与“此地两三家”对照,见得此地非常清幽。

城中,指成都。

七、课堂小结:

诗句接龙:

让学生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快。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这首诗。

2、熟读直至背诵这首诗。

《菊花》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诗文的内容,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初步感受诗文所蕴含的道理。

2、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

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进行新课

1.教师示范朗读。

2.请学生轮来朗读。

3.结合导读驿站简单理解古诗含义。

(见环节四、五)

三、学生学习诵读

1.教师和学生一起读。

2.男女生分组朗读。

3.分组赛读。

四、作者介绍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

字微之,河南(今河南洛阳)人。

幼孤,母郑贤而文,亲授书传。

举明经书判入等,补校书郎。

年五十三卒,赠尚书右仆射。

自少与白居易倡和,当时言诗者称“元白”,号为“元白体”。

有《元氏长庆集》。

五、古诗品析:

1、词语注释

⑴秋丛:

指丛丛秋菊。

⑵舍(sha):

居住的房子。

⑶陶家:

陶渊明的家。

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⑷遍绕:

环绕一遍。

⑺尽:

完。

⑻更(gang):

再。

[2]

2、白话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

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

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3、内容赏析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

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

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

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

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

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

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

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

“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

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

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

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机。

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

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

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

中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

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

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

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

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

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

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

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七、课堂小结:

1、诗句接龙:

让学生排成一排,每人念一句,看谁念得准、接得快。

2、背诵比赛:

看谁背得快。

八、布置作业

1、抄写这首诗。

2、熟读直至背诵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