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理论.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5063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理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教学理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理论.docx

《教学理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理论.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理论.docx

教学理论

第七章教学理论(上)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

教学是进行全面发展教育、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的地位)。

教学是解决人类社会历史经验转化为个体经验这一矛盾的强有力的工具之一(教学的社会作用)。

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必须全面掌握教学活动的基本原理。

第一节教学工作的意义和任务

一、教学的概念

教学是指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

或者说是具有严密组织形式的、以课程的传授和学习为核心的、统一的师生双边活动。

其内涵有三个要点:

第一,教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本目的。

第二,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

第三,教学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样性的统一。

二、教学的意义

(一)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

(二)教学为个体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是学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三)教学是学校教育工作的主体。

三、教学的任务

(一)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技能。

(二)充分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三)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审美情趣。

(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发展。

第二节教学过程

一、教学过程的概念

历史上关于教学过程的认识:

孔子,把教学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孟学派,强调学生主动的学习思考和实践。

夸美纽斯,以个体认识论为基础,从对事物的感性知觉出发展开教学。

赫尔巴特试图以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阐明教学过程,提出教学过程由明了、联合、系统、方法四阶段构成。

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从做中学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凯洛夫,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教学过程是指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教学过程的本质

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认识过程。

这种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

(1)引导性。

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的。

教师在学生的认识内容、认识方法、认识手段、认识能力的发展中,都在起着主导作用。

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能够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一定的任务,达到预期的目的。

(2)间接性。

教学认识过程,主要是以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中介,间接地认识现实世界。

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人类中已积淀的经验、规律和知识,不是自己直接从实践中认识到的。

(3)简捷性。

教学认识过程是一条认识的捷径,是一种科学文化知识的再生产。

在教学过程中,用短短数年的时间,可使学生达到人类数千年的认识水平。

(4)交往性。

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活动。

2.教学过程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过程。

二、教学过程的特点(规律)

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

(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

(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

知识的掌握与智力的发展相互依存、相互促进,二者统一在教学活动中。

(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

(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

(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3.教学过程中知、情、意的统一。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学生的认识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不可能是散漫的、杂乱无章的。

教学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程式。

中小学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过程一般有下列几个阶段:

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学习效果。

在运用时要注意以下三点:

1.视具体情况灵活运用。

2.不要割裂阶段之间的内在联系。

3.注重阶段对整体的功用。

第三节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

一、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的概念

教学原则是人们在总结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而制定的。

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的关系是复杂的。

首先,二者有明显区别:

教学规律反映的是教学中的必然,是客观的;教学原则反映的是教学中的“必须”,是主观的。

正因为科学的教学原则在整体上反映了教学规律,所以遵循教学原则就能提高教学工作的科学性和效率。

(二)教学原则及其应用

1.直观性原则

(1)直观手段:

实物直观、模像直观、语言直观。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正确运用直观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直观要与启发讲解相结合;重视运用语言直观。

2.启发性原则

(1)涵义:

指在教学中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启发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教学民主。

3.巩固性原则

(1)传授新知识概念准确、条理清楚、生动有趣,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初步记忆。

(2)组织好复习,与遗忘作斗争。

(3)在运用与扩大知识广度过程中巩固知识。

(4)教给记忆方法,发展记忆能力。

4.循序渐进原则

(1)指教学中教师要按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抓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学;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1)涵义:

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最佳的发展。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6.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的原则

(1)涵义:

教学中要以学生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联系实际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贯彻此原则的要求:

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意联系实际;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正确自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和改革

(一)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的含义

教学方法是为了解决某个特定的问题,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手段及教与学相互活动方式的总称。

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2.选择教学方法的根据

(1)教学的目标与任务

(2)教学内容的学科性质及特点

(3)教师的素养

(4)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5)教学时间、设备、条件。

(二)常用的教学方法

从教师、学生、教育内容等方面综合考虑,各种教学方法可以分成以下几大类:

1.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3.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4.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5.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包括讲述、讲解、讲读等方式。

讲述是教师侧重于系统的叙述和描绘;讲解是教师侧重于解释和论证;讲读是用阅读和讲解教材传授知识。

(2).谈话法,是教师有准备地口头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学生口头回答问题后,教师要做出明确的结论。

(3).讨论法,是学生根据教师提出的问题,在独立钻研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相互启发,补充或争论,由教师小结,从而使学生获得知识,提高认识。

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1).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展示实物、教具或示范性实验或动作,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技能。

(2).参观法,是教师指导学生到现场参观各种事物与现象,从而获知识,并培养观察能力。

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1).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完成一定作业,通过实践巩固所学知识,进一步形成技能、技巧。

(2).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利用有关的实验设备,独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事物变化情况,获得知识,并培养操作技能。

(3).实习作业法,是在校内外具有一定条件的场地里,运用己有知识进行实际操作,学会一定技能。

(4).实践活动法,是在广阔的社会生活领域中,综合运用己有的各种知识,进行多方面的实际活动,从而更加丰富知识,提高实际工作能力。

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1).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学教科书、教学参考书、课外读物,掌握学习策略,培养读书能力的方法。

(2).研究法,是引导学生探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获得甚至发现新知,并培养创造能力。

(3).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法

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创造一定情境,利用教材或艺术形式,使学生通过体验客观事物的真、善、美,从而陶冶思想情操,提高审美情趣。

中学教学方法的主要特点有:

1.师生之间在运用教学方法时的互动和联系加强。

2.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方法逐步增加。

3.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和相互配合。

(三)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发展

最有影响力、最具有代表性的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有以下四类:

1.发现法

发现法是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以发展探究性思维为目标,以学科的基本结构为内容,以再发现为学习步骤的教学方法综合方式。

以研究为主,将实验、考察、讨论、自学等进行综合,强调学生是发现者,参与知识的建立过程,关心学习过程胜过关心学习结果。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学习,发现事物的变化及内在联系,从而获得规律性的知识。

发现法的步骤;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学生利用提供的结构性材料对课题进行思考加工,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学生验证假设,相互交流初探成果;

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核实.

发现法对教师要求高,学生费时多.但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挖掘智慧潜力。

2.范例教学法

范例教学法是由德国的瓦·根舍因提出的。

3.程序教学法

由美国的新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等人根据动物的操作条件作用,以简单的行为形成为模式而设计出的教学方法。

4.暗示教学法

由保加利亚医学和心理学博士卢扎洛夫首创。

是指教师运用各种手段和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不知不觉中学到知识的一种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