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74922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Word版含答案.docx

学年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文档第2单元6琵琶行并序Word版含答案

6 琵琶行并序

本课话题 ——知音

朗读——课文中的名段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彼此同是沦落天涯、四处飘零的人,虽说初次相逢,又何必曾经互相认识呢?

琵琶女的身世,激起诗人情感的共鸣,两人堪称生命的知音。

链接——生活中的素材

真正的知音应该是肝胆相照,琴瑟和鸣,是闪电与雷鸣瞬间的交集,是一颗心与另一颗心的一拍即合。

就像一场雷电交加的暴风雨,雨水淋湿了你,也浇透了我。

那时的你,那时的我,同在其中,天地共存,冥冥之中灵魂与灵魂融合了,灵魂与灵魂交织了。

宛如两颗流星相撞,在刹那的撞击中,人生最灿烂的火花迸射出炫彩夺目的光华,书写出生命中最优美的乐章!

1.高山流水

传说先秦的琴师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意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之意。

伯牙惊道:

“善哉,子之心而与吾心同。

”“高山流水”遂成为知己或知音的代名词。

2.伟大的友谊

马克思和恩格斯因共同的理想和信念结成了深厚友谊,成为知音。

这种友谊在历史上是无双的,改变了整个人类的历史。

背诵——相关名言警句

平生知心者,屈指能几人?

——白居易

人生所贵在知己,四海相逢骨肉亲。

——李贺

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

——蒲松龄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以同怀视之。

——鲁迅

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孟子

[知识·梳理]

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

湓浦(  )铮铮然(  )

倡女(  )贾人(  )

悯然(  )迁谪(  )

浔阳(  )荻花(  )

管弦(  )霓裳(  )

六幺(  )嘈嘈(  )

幽咽(  )水浆迸(  )

船舫(  )虾蟆(  )

红绡(  )钿头(  )

银篦(  )阑干(  )

呕哑(  )(  )嘲哳(  )(  )

【答案】 pén zhēnɡ chānɡ ɡǔ mǐn zhé xún dí xián ní yāo cáo yè bènɡ fǎnɡ há xiāo diàn bì lán ōu yā zhāo zhā

第2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

(1)为

(2)命

(3)闻

(4)举

(5)信

(6)故

(7)迁

(8)言

第3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异含义迥

(1)闻舟中夜弹琵琶者(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

(3)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

(4)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

(5)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用作状语)在梦里

第4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

(1)明年秋

古义:

第二年。

今义:

指今年的下一年。

(2)因为长句

古义:

“因此作”,是连词“因此”和动词“为”构成两个词。

今义:

表示因果关系的连词。

(3)暮去朝来颜色故

古义:

神态、脸色、姿容。

今义:

指色彩。

(4)老大嫁作商人妇

古义:

年纪大了。

今义:

指兄弟排行第一。

(5)凄凄不似向前声

古义:

以前。

今义:

指方位。

(6)曲终收拨当心画

古义:

在……中心。

今义:

指小心、留神。

(7)铁骑突出刀枪鸣

古义:

奔突而出。

今义:

指鼓出来或超过一般地显露出来。

(8)整顿衣裳起敛容

古义:

整理。

今义:

指对混乱的局面进行治理。

(9)弟走从军阿姨死

古义:

教坊的管理者。

今义:

称呼跟母亲辈分相同、年纪差不多的无亲属关系的妇女。

(10)又闻此语重唧唧

古义:

叹息声。

今义:

拟声词,形容虫叫声等。

(11)去来江口守空船

古义:

走了以后。

今义:

离开了又回来。

第5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

(1)是夕始觉有迁谪意。

(被动句)

译文:

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

(2)江州司马青衫湿。

(被动句)

译文:

我这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

(3)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

(状语后置句)

译文:

曾经跟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

(4)转徙于江湖间。

(状语后置句)

译文:

在江湖上辗转奔波。

(5)送客湓浦口。

(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译文:

在湓浦口为朋友送行。

(6)使快弹数曲。

(省略句)

译文:

让她畅快地弹几支曲子。

[常识·速览]

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

他所写的《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贬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

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并序》,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

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现存诗3000多首,有《白氏长庆集》存世。

唐宪宗元和十年(815),跟拥兵割据的藩镇有勾结的朝中重臣派人刺死宰相武元衡,长安城顿时一片混乱。

白居易当时任东宫赞善大夫,是个陪侍太子的闲职,不能过问朝政,但他压抑不住自己的愤怒,上疏请求缉捕凶手,终以越职言事的罪名被贬为江州司马。

第二年秋天,白居易送客湓浦口,遇到琵琶女,听了琵琶女的弹奏,深有感触,遂创作出这一传世名作。

[整体·感知]

本文描写了琵琶女的不幸遭遇,寄托了诗人对琵琶女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并借琵琶女的身世来观照自己被贬受屈的不幸境遇,发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抒发了壮志难酬的才子之悲。

[文脉·梳理]

①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银瓶铁骑 ②感伤自己遭贬

[文本·层析]

一、阅读诗歌前的小序,回答后面的问题。

1.对诗歌前面小序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的主要经过。

B.概述琵琶女的身世。

C.点明写作动机。

D.定下全文欢快恬淡的感情基调。

【解析】 D项,“欢快恬淡的感情基调”错,应是定下全文凄切伤怀的感情基调。

【答案】 D

二、阅读诗歌1、2两节,回答后面的问题。

2.对下面的诗句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

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

D.第五、六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

【解析】 D项,“惨”是悲伤的意思,而不是悲惨之意。

【答案】 D

3.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语句,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大弦”“小弦”两句既用“嘈嘈”“切切”这样的叠词摹声,又用“如急雨”“如私语”比喻,使乐曲旋律形象化。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

C.“间关”之声,婉转流利,而这种声音又好像“莺语花底”,视觉形象的优美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D.“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休止时,另外传达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

【解析】 B项,“一起奏响”错,应是粗弦细弦交错弹奏,“杂乱无章”错,并非“杂乱无章”。

【答案】 B

4.下面全部属于从正面描写琵琶弹奏的一项是(  )

①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②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③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⑤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A.①②⑤ B.①③⑤

C.②③④D.③④⑤

【解析】 ⑤属于侧面描写。

【答案】 C

三、阅读诗歌3~5节,回答后面的问题。

5.下面对诗句及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终岁不闻丝竹声”——“丝竹声”借指美妙的音乐。

“丝竹”是借代修辞格,诗人用原来终年听不到的令人心醉的音乐,来衬托听了琵琶女的演奏后“耳暂明”的神奇感受。

B.“春江花朝秋月夜”——寥寥七字,其容量极大。

它浓缩了春秋两季,又融进了江花月三景,足见诗人的炼字功夫炉火纯青。

C.从“五陵年少争缠头”到“门前冷落鞍马稀”,诗人选取了具有典型意义的两个细节,从巨大的落差中形象地反映出人物命运的突变。

这种描写的审美价值在于以点带面凸现她沉沦的社会根源。

D.“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这是全诗的“诗眼”,是全诗的主旨句。

诗人把对琵琶女的无限同情和自己被贬不得志的悲愤融在一起,揭露了封建社会的冷酷与黑暗。

【解析】 B项,以偏概全,诗歌不仅浓缩春秋两季,还有朝夜两时。

【答案】 B

6.下列对白居易《琵琶行并序》描绘的形象的分析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琵琶女是演奏技艺精湛卓绝,身世悲凉令人心酸的被污辱和被损害者的形象。

B.作者写自己的遭遇,是为了衬托琵琶女的形象。

C.诗中琵琶女和作者这两个形象感情上的共鸣之处是“同是天涯沦落人”。

D.诗中对琵琶女身世的描述,主要是通过琵琶女的倾诉表现的。

【解析】 B项,写琵琶女的形象是为了衬托自己的遭遇。

【答案】 B

[话题·互动]

话题:

宋人洪迈认为白居易夜遇琵琶女未必可信,诗人是通过虚构的情节,抒发“天涯沦落之恨”。

对此,你有何看法?

学生甲:

洪迈的观点我们是不认可的。

从诗前的小序来看,白居易夜遇琵琶女一事当属事实。

因为小序的作用就是介绍写作的缘起和背景,小序所陈述的内容应是真实可信的。

也正是因为夜遇琵琶女,诗人才有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感慨,才有了这首千古经典之作。

我的观点:

                                    

                                   

                                   

                                   

                                   

                                   

                                   

【参考答案】 洪迈的观点我们是认可的。

虚构的情节客观意义来说,抒发了“长安倡女”的“天涯沦落之恨”。

诗歌中,琵琶女的形象被塑造得异常生动真实,具有高度的典型性。

这个形象深刻地反映了封建社会艺人们的悲惨命运。

诗人把来自封建社会底层的琵琶女的遭遇,同被压抑的正直的知识分子的遭遇相提并论,相互映衬,相互补充,作如此细致生动的描写,并寄予无限同情,这在以往的诗歌中是罕见的。

[写法·借鉴]

1.写作特色

恰到好处的环境烘托

定义:

指作者通过环境描写,展现出一幅生动的画面,创造出一种艺术境界。

对中心表达起到“绿叶扶红花”的作用。

作用:

①交代故事的背景;②渲染气氛;③烘托人物性格。

本课成功地运用了环境烘托的写法。

篇首的“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叙述了江边送客时的环境。

秋夜的江头、枫叶、荻花,构成了清晰如画的意境,令人顿感秋凉袭人,为全诗奠定了感情基调。

2.写法指导

环境烘托描写“三注意”

使用环境烘托时,要注意三个方面:

①目的明确——写景不能游离于中心,要为表达中心思想服务;②具体生动——要给人身临其境之感;③抓住特征——要写出独具特色的景物。

3.迁移应用

以“考试失败后”为题,运用环境烘托写法,写出失败后的状态与心情,200字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