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939991 上传时间:2023-01-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6.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模式与教学管理创新研究Word格式.docx

成果名称

著作者

成果形式

发表刊物或出版单位

发表出版时间

教育技术项目实践

潘克明

编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2012年

《构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多元平台》

夏秋荣

专著

北京出版社出版

《朝阳区教师教学基本能力检核标准解读》

“以教师教学能力为本的培训”

论文

《中小学教师培训》杂志

《让学生不累的作文》

胡正松

教育论文

《中外教学研究》

《作文批改方式谈》

《中国教育之窗》

《课堂提问“八戒”》

2010年

《谁该为教师厌教买单——影响教师积极性原因初探》

《学校管理》

三、本课题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1、本课题基本概念的界定

云平台和全程数字化

“云教育平台”本质上并非一个单一的网站,而是一个教育信息化服务平台,通过“一站式”应用和“云”的理念,打破教育的信息化边界,让为所有学校、教师和学生拥有一个可用的、平等的平台。

  “云教育平台”在某种程度上,通过一个统一的、多样化的平台,让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人士(如教育科研部门、软件开发者),都能进入该平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个平台上融入教学、管理、学习、娱乐、交流等各类应用工具,让“教育真正的实现信息化”。

简单的说,云教育就是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大家都可以到平台上下载自己需要的教育资源!

2、本课题研究现状述评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提出来的。

1993年9月,美国克林顿政府正式提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俗称"

信息高速公路"

(NationalSuperhighway)的建设计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服务体系和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Technology,IT)在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我国从20世纪末期开始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经过多年的努力与发展,我国的教育信息化水平已经取得很大成绩。

香港大学博导李克东教授的“数字化学习”理论,北师大著名教授黄荣怀等人的“移动学习理论”与“TEL五定律”,华东师大著名学者祝智庭教授的“协同学习的概念”等理论研究,代表了信息化教育理论的方向。

教育科研部门相继推出种类繁多,形态各异的信息化教学资源。

这些资源,从载体形式上来看,有文字、图像、动画、音频、视频等;

从运行平台上来看,有跨平台和专用平台等;

从类别上来看,有素材、试题、课程、讯息、教案、索引目录等;

从结构上来看,有非结构化原始资源、半结构化资源和结构化资源等。

目前,我国大量网络教育教学资源还大多停留在低水平的自治共享上,众多资源成为离散、孤立的“信息孤岛”,缺少有效的全面互动和整合,对教育管理、教学实践的有效性、及时性,处理师生互动、人境互动、情知互动、生生互动、上下级互动、各部门互动、各育各科互动、校内外互动等互动关系上,特别是如何实施全新的教学管理和课堂模式创新上缺乏全面的支撑,充其量也只是成为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一些“点缀”。

虽然也有不少科研单位和学校都在研究如何整合信息资源,使之有利于高效的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创新,科研单位也创建不少能提供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各种云平台、云系统、云资源,也都在试图改变目前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中的存在的“孤岛”和“零散”现象,使之真正发挥全程数字化管理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

但是,由于目前那些研究成果也各有自己的短板,比如,从思想上,不能有效激发教育管理者和广大教师使用的积极性;

从观念上,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广大使用者的传统观念;

从操作上,不能简单易学,给广大使用者带来畏难情绪;

加之,这些研究成果本身的种种缺陷,比如,不能提供在教学管理全程中使用数字化,甚至还要手写笔录,更重要的是,它们不能满足课堂教学模式的创新。

因此,如何实现教学管理全程的数字化,如何能创新课堂教学模式,如何在资源建设上建立行之有效的积累、优化、更新机制,已经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渴求和期盼。

3、选题意义和研究价值

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理论》指出:

“教育活动是沟通理想‘此岸’和学生发展‘彼岸’的具有转换功能之‘桥’,是师生学校生活的核心构成。

”“新的教育活动强调其双边共时性、灵活结构性、动态生成性及综合渗透性”。

在网络环境下利用云平台,整合全部优质教育资源,激活那些零散、闲置的可利用的资源,这对解决素质教育僵化、僵硬的成分,把素质教育转化为鲜活的、可交流的教育内容,实现“互动”,改变教师教育理念,推动教学管理全程数字化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实现教育的个性化目标,打造全新的教学管理模式和课堂教学模式具有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价值在于,首先依托数字化乐教乐学云平台,能整合教学管理和教学创新所需要的一切资源。

新课程改革中最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

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和管理创新,这也是我们整个国家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

这种全面整合优质共享资源的能力,正是我们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这种优质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也是教学管理创新的一种重要方式,也越来越被不同层次的学校接受和重视。

这种优质资源整合和共享,目前已经在我们实验区学校课堂内进行试点。

推行的方式主要有:

一是颠覆课堂程序,通过全程数字化手段,翻转课堂,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探究能力。

例如在海南省就是通过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来推进全程数字化教学的研究。

另一是在教学管理中全程使用数字化,把教学管理的各项指标全部数字化,数字全面渗透到教学管理中。

在山东省的部分小学主要实行这种方式。

其二,本课题第一次将“传统教学模式”与“乐教乐学教学模式”这两个互相并行的课型联系到了一起。

我们的乐教乐学教学模式在尊重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动手搜集材料,学生互动自评,老师点评,互动研讨问题,课堂演练达成等来完成学科本身的知识和学习目标,从而促进学生动手、动脑,从多维度发展的角度来锻炼学生的能力。

其三,通过此课题研究,把教育管理者彻底地从“故纸堆”里解放出来,全面解除教育管理者“面对面”管理的尴尬和烦恼;

其四,本课题,还将从理论上解决信息化教育上的一些误区,彻底转变教师教育理念,全面提升教师使用信息化资源进行教学管理和教学实践的积极性。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不远的将来,它会在教育领域引发一场教育全程数字化管理和创新的革命。

改变目前信息化在教学管理和教学活动中只起到点缀作用的现象,填补教学管理和教学模式创新全程数字化的空白。

四、本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主要观点和创新之处

1、研究目标:

实现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学管理的创新

1.1借助《乐教乐学云平台》,研究探索教师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课前、课中、课后教学模式的转变。

1.2研究信息化环境中,学校教育的教学理念、教学对象、教学目标、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媒介手段等诸多方面的变革。

1.3追踪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趋势,设计、发挥技术的支撑作用,进行深入的改进与交流。

1.4探索教师、学生在使用现代信息技术提高教学质量的和学习动力经验与规律。

1.5探索信息技术在教学管理中的全程数字化应用。

2、研究内容

2.1对信息化教与学模式的研究。

如何有效地利用数字化条件,教师从实际学情出发,合理利用信息化技术,构建课前、课中、课后高效课堂模式;

2.2同时根据学生的差异,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高效、快乐学习模式。

2.3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教学手段,对教学管理模式探索和研究。

2.4研究如何提高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应具备的信息素养与信息技术能力。

2.5研究区域教学管理和动态资源建设实践模式。

3、主要观点

3.1、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全面融合,让信息化平台真正成为教师学科创新的工具。

3.2、通过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工作流程与规范,实现数据存储、教学成绩、学生档案、校本资源等全面数字化管理。

3.3积累教学创新过程,激发教学创新的积极性;

注重互动性、共建共享,使创作者获得相应的成就感,激发更大的创作热情。

3.4、探索广泛的应用模式。

既可以在一对一模式中应用,也可以在只有一台教师机的班班通模式下应用,既实现网上备课离线教学,还可以探索班班通+答题器的应用模式。

3.5、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实现由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协助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式的教学模式,引导教师适应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

4、创新之处

4.1、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的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和“一起学习乐园”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帮助中小学教师如何利用云平台备课、研讨、交流、学习和发展,帮助中小学生愉快、有效地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都具有可操作性和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4.2、以“乐”为核心理念,实现教师轻松高效地教学、学生愉快有效的学习。

以激发学生兴趣为导向,主动学习为目的,采用情景式动漫学习模式,趣味化表现手法,配合多种虚拟激励机制,层层分解学习目标,自动调整学习内容,让学生很容易获得学习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4.3、把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基于网络的课内外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课堂教学知识的延展与拓宽。

4.4、本课题借助云计算技术,采用C/S+B/S结构与分布式存储,使数字校园的作用落到实处并得到更加有效的发挥。

五、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思路

探索数字化校园环境下教与学的方法,以学科教学和信息技术整合为目的,实现数字化高效课堂。

由课堂以“教”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向基于网络的课内外相结合的全新、高效的教学模式;

由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向在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互助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发展式的教学模式。

强调激发教师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协作性、共享性、创造性和成就感。

2、研究方法

根据小学教育实践性的特点,发挥教育教学专家、教育技术专家和中小学教师的作用,采取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之以实验法、文献法、统计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开展研究

2.1行动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包括计划、行动、考察、反思四个环节。

围绕研究课题,建立不同层次的实验基地,制定不同的研究方案,利用《乐教乐学云平台》与教学常态相结合,从实际问题出发,通过研究、实践,解决问题,探索新理论,进一步指导再实践。

 

2.2实验研究法

总结和分析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校、子课题校,如何将云平台的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活动中,对在此活动中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分析和评估,使之形成经验,进行推广应用。

2.3文献研究法

认真学习、收集、整理和研究国内外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文献、论文,从中提取最新的观点,寻找新的思路。

并在研究过程中不断对各实验区的实践进行反思,得出具有推广价值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使课题研究的内涵和外延更丰富,更明确,更科学。

2.4统计分析法

根据各种形式的调查问卷、调查报告,同时参考实验区教学测评的结果,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找出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的差异,得出相应科学的结论。

3、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

课题申报阶段:

(2013年5月——2013年6月)

1、成立“基于乐教乐学云平台的教学创新及教学管理数字化研究”课题组,对如何开展此课题的研究进行可行性分析,制定具体的研究方案。

2、组织课题组成员学习、讨论国内外相关课题研究的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3、通过我们的实验区、校、班,向校长、教师和学生收集、整理运用乐教乐学云平台进行教学活动的具体方法及研究的意见和建议,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坚实的实践基础。

4、落实实验班、实验校、实验区各级参与课题研究人员和课题研究资金。

第二阶段:

课题实施阶段(2013年6月——2015年6月)

1、课题组根据研究方案,开始在子课题校和实验区、校、班内进行第一轮有效的动态辅导、调查、跟踪、调研工作,并根据调研实际情况,对研究方案进行调整。

2、建立实验区、校、班参与课题研究的校长、老师和学生资料信息库。

通过我们云平台、教研培训等渠道随时与实验区、校、班保持有效的联系,进行第二轮跟踪、调查等研究活动,随时掌握课题研究的各种信息。

3、组织实验区校和子课题项目学校进行交流和研讨活动。

汇报利用乐教乐学云平台实践教学模式创新和教学管理与应用的成功案例,进行第三轮调研活动。

4、组织实验区校、子课题校开展读书活动及测试和评估。

定期汇报阅读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理论的学习成果,组织观摩利用信息化改变传统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案例,及时总结经验,寻找差距,分析原因,进行第四轮理论指导实践活动研究。

第三阶段:

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6月-2015年12月

1、准备结题。

组织专家现行鉴定研究成果,形成相关的研究结题报告。

2、结集参与研究子课题校和实验校区师生的论文、课例、研究经验和理论。

3、形成符合我国国情的成熟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六、完成课题的可行性分析

(一)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和主要参考文献

1、已取得的相关研究成果

乐教乐学公司投入教育行业八年,致力于信息化教育模式的探索,通过多年的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开发出适合于教育改革方向的《乐教乐学云平台》和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起学习乐园》。

通过各地的应用,使用效果较为明显,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过程与方法,推进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为实现教育均衡化做出了贡献。

2006年,公司承担了中央电教馆十一五课题《基于C/S架构的小学在线学习系统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2010年,《一起学习乐园》成为全国NOC大赛指定竞赛平台,成功举办了第七、第八届全国NOC大赛。

2011年,公司成为英特尔“一对一”数字化学习中国区战略合作伙伴,小学数字化学习系统提供商。

2012年,《一起学习乐园》被中国青少年发展服务中心推荐为小学生高效学习平台。

2012年,公司成为浙江、广东、山东等省“一对一数字化”电子书包解决方案提供商,已经为全国近80万小学生提供了数字化教学、学习服务,让他们真正体会到了趣味化学习的乐趣。

2012年7月22日,鲍岳桥先生受到了肯尼亚总理奥廷加的亲切接见,公司成为肯尼亚国家信息化教育与管理合作伙伴。

我们要做中国最好的数字化教学、学习系统提供商;

我们要将快乐教学、快乐学习的体验带入每一个课堂;

我们努力让中国更多的孩子主动学习、爱上学习。

2、主要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纲要》

(2)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

(3)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刘延东在国务院2012年9月5日召开的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主题报告《把握机遇加快推进开创教育信息化的新局面》

(4)中央电化教育馆《关于组织实施“百所数字校园示范建设项目”的通知》

(5)TerryyAnderson,RandyCarrison:

TheoryPracticeofOnlionLearning,Page4,2004。

(6)杨为民.在线学习的现状与发展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2007.

(7)KarlM.Wiig(1999).KnowledgeMannagingMethods-PracticalApproachestoMangingLtd,1999

(8)GilbertProbst(1999).Mangingkonglege,buildingblocksforsuccess.JohnWiley&

Son,Ltd,1999

(9)DeJong,T.,&

Fergosson-Hessler,M.G.M.(1996).“Typesandqualitiesofkongwledge”.EducationalPsychologist,31,pp.105-113

(10)陈坤明,李建国。

试论知识的建构机制[C].学术论坛,2006(10)

(11)NovakJD,GowinDB,JohansenGT.TheUseofconceptmappingandknowledgeVeemappingwithjuniorhishschoolsciencestudents.ScienceEducation,1983,67(5):

625~645

(12)钟志贤。

知识建构_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电化教育研究,2005,(11):

20~24,29

(13)张亚妮,基于Web的知识建构系统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02,4:

20~22

(14)Stahl,G.(2004).Buildingcollaborativeknowing.ElementofasocialtheoryofCSCL.InP.Dillenbourg(seriesEd.)&

J.W.Strijbos,P.A.Kirschner&

R.L.Martens(VolEds.),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Vol3.WhatweknowaboutCSCL….andimplementingitinhighereducation(pp.53-85).Boston,MA:

KluwerAcademicpublishers

(15)赵建华.知识建构的原理和方法[J].电化教育研究,2007,(5):

9~15,29

(16)Gunawardena,C.N.,Lowe,C.A.&

Anderson,T.AnaliysisofaglobalonlineofInterractioninOnlionEnviromentdebateandthedevelopmentofaninteractionanalisismodelforexaminingsocialconstructionofknowledge.JournalofEducationComputingResearch,1997,17(4):

397~431

(17)巫肈卉.课堂中的知识建构:

教师实践的检讨[D]。

硕士学位论文,2005

(18)巫肈卉.论课堂知识建构的条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08,12:

29~31

(19)陈坤明,李建国。

(20)Novak,J.D.&

Gowin。

D.B.(1984).LearningHowtolearningCambridgeUniversityPress.

(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如职务、专业、年龄等)

1、课题组长鲍岳桥

1989年毕业于浙江大学计算数学及应用软件专业,时任北京乐教乐学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八年来,公司通过对儿童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游戏心理学的深入研究,利用信息化的技术手段,成功研发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简单实用、高效、个性化的数字化教与学平台。

公司尤其关注兴趣在教与学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广泛地使用各种虚拟激励机制、情景动漫等表现手法,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可以在这里获取成就感、乐教乐学。

鲍岳桥先生曾先后主持研发出国内十分流行的PTDOS、UCDOS、UCWin及联众游戏等系统软件和游戏软件。

90年代初,获得“中国科学院跨世纪青年科学家”称号,并受到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2000年被评为中关村创新企业家,成为“2001年中国IT十大风云人物”之一,在国内有较大影响。

2、课题研究负责人夏秋荣

曾在北京师范学院读思政教育管理专业,获法学学士学位。

后在首都师范大学读硕士研究生教育管理专业。

从事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36年,在重点高中校任教15年,教委工作12年,在北京教育学院朝阳分院工作9年,任副院长、兼区教育党校常务副校长。

曾参与并主持中央电化教育馆立项课题《新课程背景下管理者引领与指导的研究》、教育部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2008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教师培训制度、模式和质量研究》、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2006年调研课题《北京市中学各学科教师队伍专业发展调研》等相关课题的研究与实施。

3、教学设计负责人胡正松

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中学高级教师。

曾任江苏徐州李集高级中学教导主任、江苏徐州睢宁县高级中学副校长。

对如何进行趣味化教学、提高中小学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习兴趣、快乐高效学习有较深入的研究,对学生厌学原因、分层教学有着非常丰富的经验。

公开发表论文、专著数十篇,专门研究作文教学的个人课题特别受欢迎。

(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

1、北京乐教乐学教育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已开发出“乐教乐学云平台”和“一起学习乐园平台”。

2、在此之前,已在一些地区的多所学校开展了“乐教乐学云平台”和“一起学习乐园平台”的应用研究,并积累了很多应用经验和实践成果。

3、课题的承担单位汇集众多IT优秀人才,能熟练使用C++、VC、java、.net、flash等多种语言,拥有非常好的开发环境与技术。

4、课题承担单位完全能够承担课题研究所用经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