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3583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1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docx

学年新培优同步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练习第四章第三节河流地貌的发育

第三节 河流地貌的发育

课时过关·能力提升

基础巩固

1.下列关于河谷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以向河谷两岸的侵蚀作用为主

B.在发育初期,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C.在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V”型

D.在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

解析:

河谷发育初期,河流侵蚀作用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横剖面呈“V”型。

成熟期的河谷,横剖面呈槽型。

答案:

D

读某流域示意图,完成第2~3题。

2.有关甲、乙、丙三地堆积地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地常形成冲积扇

B.甲地只有侵蚀作用,不会形成堆积地貌

C.乙地易形成河漫滩平原

D.丙地易形成三角洲平原

3.丙地比甲地更容易发展成为城市,理由是丙地(  )

①面积广阔,地价低 ②靠海,可以发展江海联运 ③地形复杂多样,可以发展多种产业 ④地势平坦开阔

A.①②B.③④

C.②④D.①③

答案:

2.B 3.C

下图为“某一河流的部分河段示意图”。

据此完成第4~5题。

4.若该河流流出山口,常形成的地貌是(  )

A.河漫滩平原B.洪(冲)积扇

C.沙洲D.三角洲

5.如果河中有沙金,淘金点产量最高的可能是(  )

A.a处B.b处C.c处D.d处

解析:

第4题,河流流出山口形成洪(冲)积扇。

第5题,河流弯曲处在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b处沙金沉积最多。

答案:

4.B 5.B

6.关于聚落分布与地形条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平原最适宜聚落发展,凡是平原地区均是聚落密集区

B.山区聚落多蜿蜒分布于山前或沿河流两岸

C.高原地区聚落多分布在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漫滩平原上

D.我国青藏高原的聚落多分布在雅鲁藏布江谷地、湟水谷地等河谷地带

解析:

冲积平原地区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而且河网密布,适宜聚落的发展。

热带平原地区,潮湿闷热,居住条件不佳,不适宜聚落发展。

答案:

A

7.下图中四个聚落,最有可能发展成为城市的是(  )

A.aB.bC.cD.d

解析:

由图示及比例尺不难看出,山间河流西侧a处有宽广平坦的沿河平原,又位于两河交汇处,为货物的集散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城市区位选择的绝佳处。

答案:

A

8.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某区域等高线图及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A代表的地形部位名称是    ,其顶部与底部的高差至少为  米。

 

(2)沿BC剖面线的地质剖面图中,①②两处发育成河谷的原因是     ;      。

 

(3)P、Q两支流,水流较缓的是   ,理由是   。

 

(4)在河流③和⑤两处中,河流横断面呈“V”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河流横断面呈槽型的是  处,其成因是     。

 

答案:

(1)陡崖 50

(2)①处背斜顶部受张力,岩石破碎,易被侵蚀

②处断层地带岩石破碎,易被侵蚀,沿断层线发育成河谷

(3)P 等高线稀疏,坡度小,河流落差小

(4)③ 流水向下侵蚀切割河床 ⑤ 流水沉积作用和侧蚀作用显著

能力提升

读“黄河示意图”,完成第1~2题。

1.形成巨大冲积扇平原的地点是(  )

A.aB.b

C.cD.d

2.关于d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d处黄河泥沙含量大,为“地上河”

B.d处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

C.d处因河网密布、地势平坦,成为我国的“鱼米之乡”

D.d处无结冰期

解析:

第1题,a处是黄河的上游,河水以下蚀作用为主,所以呈“V”型;c处河流流出山口,形成冲积扇平原。

第2题,d处位于黄河下游,含沙量大,泥沙淤积严重,为“地上河”,没有便捷的内河航运,没有密布的河网。

黄河下游冬季结冰。

答案:

1.C 2.A

读下列四幅图,完成第3~4题。

3.图中表示的地理事物,按照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的是(  )

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

C.丙—乙—甲—丁D.丙—丁—甲—乙

4.影响图中地理事物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A.内力作用B.冰川作用

C.流水的侵蚀作用D.流水的搬运作用

解析:

图示反映了河流侵蚀地貌——河谷的发育过程。

发育初期的河谷呈“V”型,随着河谷的发展,河谷逐渐展宽,成熟期的河谷呈宽而浅的槽型。

答案:

3.D 4.C

读下面“局部地形图”,完成第5~6题。

5.图中所示的怒江河段,常见的河流地貌是(  )

A.峡谷B.三角洲

C.河漫滩平原D.沙丘

6.图中所示地区的聚落主要分布在(  )

A.半山腰B.河谷平原

C.高原面上D.高山顶部

解析:

图示为青藏高原地区,是许多大河的发源地,高原边缘落差大,水流急,河流侵蚀作用强烈,多峡谷地貌。

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聚落多分布在气温相对较高的深切河谷两岸狭窄的河谷平原上。

答案:

5.A 6.B

下图是“某区域等高线图(单位:

米)”。

据图完成第7~8题。

7.河流上段(②处以上)的剖面图可能是(  )

8.为了改善该区域各居民点间的交通运输条件,该区最适宜的交通方式是(  )

A.铁路B.公路C.水运D.管道

解析:

图示河流上段位于山区,河流的下蚀作用显著,会形成“V”型谷。

该地位于山区,地势起伏大,应优先发展公路交通。

答案:

7.D 8.B

下图是“北半球某段河流河道形态和河流断面图”,虚线表示河流主航道中心线。

读图,完成第9~10题。

9.图中河道形态一般出现在(  )

A.河流发源地B.河流上游

C.山区D.河流下游平原

10.图中河道断面a—b形态不对称的原因主要是(  )

A.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B.河道弯曲的影响

C.地势高低的影响

D.人类活动的影响

解析:

图示河道曲折,河中多沙洲,说明沉积作用显著,应位于河流下游平原。

弯曲河道处由于受弯道环流影响,造成凹岸侵蚀、凸岸堆积,故河道断面形态不对称。

答案:

9.D 10.B

八卦洲是长江南京段中的一个河心岛。

读图,完成第11~12题。

11.八卦洲最可能是(  )

A.地壳抬升作用形成的

B.地壳下陷作用形成的

C.长江的侵蚀作用形成的

D.长江携带的泥沙堆积形成的

12.由于流水的侵蚀与堆积作用,长江河道及八卦洲未来的发展趋势最可能是(  )

A.八卦洲将与长江南岸相连

B.八卦洲将与长江北岸相连

C.八卦洲以侵蚀为主,面积缩小

D.长江河道左偏,南岸淤塞

解析:

第11题,在河流下游,由于河道展宽,流速减缓,携带的泥沙便会堆积下来,形成沙洲。

第12题,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长江右岸(南岸)冲刷严重,左岸(北岸)泥沙淤积,八卦洲最终将与北岸相连。

答案:

11.D 12.B

(2018全国文综Ⅰ)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

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

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

据此完成第13~15题。

13.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B.T1C.T2D.T3

14.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

C.T1形成时期D.T0形成时期

15.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

C.间歇性下降D.间歇性抬升

解析:

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第13题,由材料“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可知,平坦面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由材料“洪水期河水仅能淹没T0”可知,A项正确。

第14题,流水搬运能力与其流量和流速呈正相关,流速最大时,搬运能力最强,沉积物颗粒粒径最大,图中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因此A项正确。

第15题,地壳抬升使得该河段(上游河段)河流下蚀作用增强,形成阶地。

四个平坦面呈阶梯状分布而不是连续状态,说明地壳的抬升是间歇性的。

地壳稳定期沉积作用强,形成砾石沉积层,地壳抬升期,河流下切形成阶地。

故选D项。

答案:

13.A 14.A 15.D

位于中国地势第二、三级阶梯之间的太行山,是中国曲流峡谷(以下简称“曲峡”)发育最明显的山脉,流经太行山区的一些河流形成了众多犹如“蛇曲”的曲峡地理景观。

下图示意太行山区某段曲峡,据此完成第16~17题。

16.图中河曲地段①②③处水流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是(  )

A.①②③B.③②①

C.①③②D.②③①

17.图示河流①处的流水作用主要表现为(  )

A.侧蚀B.下蚀

C.搬运D.堆积

答案:

16.B 17.D

18.下面的三幅图为“某自西向东流的河流上、中、下游三个不同河段的河床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判断三处河床剖面所处的位置。

A位于  游;B位于  游;C位于  游。

 

(2)该河位于  半球,判断理由是   。

 

(3)简述上游森林资源的重要环境功能,分析该地过度采伐森林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及由此产生的环境问题。

答案:

(1)上 下 中

(2)北 河流的南岸(右岸)侵蚀较强,北岸(左岸)以堆积为主,地转偏向力向右偏

(3)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径流量季节变化增大,地下水补给量减少,河流含沙量增加;水土流失,洪涝灾害多发,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19.下图是“北纬30°附近我国东部某地1949年和2009年的土地利用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A、B两处河谷有何区别?

原因是什么?

(2)C处典型的流水地貌是      ,成因是    。

 

(3)分析图示地区2009年与1949年农业用地的明显变化及对地貌带来的影响。

(4)从图示聚落分布看,该地区聚落分布特点是         ,原因是什么?

 

解析:

(1)题,A处于支流上游,河谷呈“V”型;B处于河流下游,河谷呈槽型。

(2)题,C处于河谷谷口,典型地貌为冲积扇。

第(3)题,分析两图可知:

耕地面积变大;林地、草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第(4)题,本区聚落形成沿河聚落带、沿海聚落带,与地形、水源、交通有关。

答案:

(1)A处位于支流上游,河流以向下和向源头侵蚀为主,河谷呈“V”型。

B处位于河流下游,河流侧蚀作用加强,河谷展宽,河床横剖面呈槽型。

(2)冲积扇 河水流出谷口,地势趋于平缓,水道变宽,水流速度放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堆积形成

(3)2009年与1949年比较,林地、草地减少,耕地增加,会造成水土流失加剧,河口三角洲面积扩大。

(4)沿河、沿海岸分布 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河网密布,有便捷的内河航运和海洋运输,适宜聚落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