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999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7.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docx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

桥梁桩基础施工监理技术交底

2011-07-1906:

40:

14|分类:

工作点滴|标签:

高速公路灌注桩技术交底|字号大中小订阅

1.基本要求

1.1熟悉合同文件

①桩基施工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规范和有关技术操作规程要求进行。

②核对图纸,必须对桥的桩号、设计高程、桩基坐标等控制型数据进行详细复核,若与图示数据不符,应及时通知有关单位进行处理。

对施工现场进行补充调查,对调查出的问题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

1.2施工场地

①施工便道必须满足业主和总监办要求的技术标准,包括宽度、坡度、平整度、转弯半径等。

②调查施工场地相临建筑、地上和地下管线等障碍物,并妥善做好迁移或保护处理。

③场地已平整,满足施工作业需要,并做好临时排水设施,水电安装到位。

1.3施工人员

①施工人员已进场,并经过技术、安全教育培训。

②施工人员数量、工程满足施工需要

1.4机械设备

①机械设备已进场,规格(型号)满足合同要求和施工需要。

②机械设备经调试可以正常运转。

1.5原材料

1.5.1砂

①宜采用坚硬耐久,粒径在5mm以下的天然中砂或用岩石制成的机制中砂,中砂必须洁净,不得含有草根、泥块等杂物,砂的杂质含量满足规范要求。

②进场中砂须经自检和抽检试验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并规范堆放,立牌标示。

1.5.2碎石(卵石)

①应采用坚硬的卵石或碎石,应按产地、类别、加工方法和规格等不同情况,分批进行检验,机械集中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400m3;人工分散生产时,每批不宜超过200m3。

②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按混凝土结构情况及施工方法选取,但最大粒径不得超过结构最小边尺寸的1/4和钢筋最小净距的3/4;在两层或多层密布钢筋结构中,不得超过钢筋最小净距的1/2,同时最大粒径不得超过100mm。

用混凝土泵运送混凝土时的粗骨料最大粒径,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对碎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3;对于卵石不宜超过输送管径的1/2.5,同时应符合混凝土泵制造厂的规定。

③施工前应对所用的碎石或卵石进行碱活性检验,在条件许可时尽量避免采用有碱活性反应的骨料,或采取必要的措施。

④骨料在生产、采集、运输与储存过程中,严禁混入影响混凝土性能的有害物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1.5.3钢筋

①钢筋进场后应向总监办报送出厂质量证明书、自检试验报告单。

钢筋应经自检和抽检试验满足现行规范、标准的要求。

②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

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

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

③以另一种强度、牌号或直径的钢筋代替设计中所规定的钢筋时,须符合现行规范的有关规定。

重要结构中的主钢筋在代用时,应由原设计单位做变更设计。

1.5.4水泥

①须进场经总监办批准的品牌水泥,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制造厂的水泥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水泥进场后,应按其品种、强度、证明文件以及出厂时间等情况分批进行检查验收。

进场后经自检和抽检试验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方可投入使用。

②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堆垛高度不宜超过10袋。

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散装水泥的储存,应尽可能采用水泥罐或散装水泥仓库。

③水泥如受潮或存放时间超过3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1.5.5水

应采用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宜采用饮用水。

1.5.6外加剂

①应根据外加剂的特点,结合使用目的,通过技术、经济比较来确定外加剂的使用品种。

如果使用一种以上的外加剂,必须经过配比设计,并按要求加入到混凝土拌和物中。

在外加剂的品种确定后,掺量应根据使用要求、施工条件、混凝土原材料的变化进行调整。

②所采用的外加剂,必须是经过有关部门检验并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其质量应符合现行《混凝土外加剂》(GB8076)的规定,使用前应复验其效果,使用时应符合产品说明及本规范关于混凝土配合比、拌制、浇筑等各项规定以及外加剂标准中的有关规定。

③不同品种的外加剂应分别存储,做好标记,在运输与存储时不得混入杂物和遭受污染。

1.6混凝土配合比

①所有的原材料应经试验合格方可使用,特别是石料的强度、砂的含泥量、水泥的强度及安定性等应重点控制。

②试配时应使用施工实际采用的材料,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③监理应做混凝土配合比的平等试验,合格后方可批准承包人的配合比设计。

1.7混凝土拌和

①施工前应实测砂、碎石的含水量,再根据实测含水量和理论配合比得出施工配合比,并在现场混凝土配合比告示牌上标示。

②混凝土必须使用强制搅拌机集中拌和,每一工作班正式称量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重点校核(计量器具应定期检定,经大修、中修或迁移至新的地点后,也应进行检定),以保证各种材料计量准确,拌和均匀,颜色一致,不得有离析和泌水现象。

③混凝土搅拌完毕后,应检测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每一工作班或每一单元结构物不应少于两次。

在检测坍落度时,还应观察混凝土拌和物的粘聚性和保水性。

④当混凝土拌和物运距较近时,可采用无搅拌器的运输工具运输;当运距较远时,宜采用搅拌运输车运输。

⑤混凝土运至浇筑地点后发生离析、严重泌水或坍落度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第二次搅拌。

二次搅拌时不得任意加水,确有必要时,可同时加水和水泥以保持其原水灰比不变。

如二次搅拌仍不符合要求,则不得使用。

⑥拌和的混凝土必须在初凝前使用完,未使用完的作废弃处理。

1.8施工放样

桩基施工放样时,按施工图纸准确放线,放出桩位中心线和桩径,并认真进行技术复核,经有关部门办理签证手续,才能开挖桩身土方。

挖桩前,要把桩中心位置向桩的四边引出四个桩心控制点,用牢固的木桩标定。

施工放样检查内容:

①复核承包商施工放样资料,检查有无计算错误。

②复核控制桩点,检查其误差是否在允许误差范围之内。

③要求承包商对控制桩和水准点妥善保护,在交工验收之前不得移动或丢失。

1.9开工报告

承包商应在开工前规定时间内,递交分项工程开工申请,并附有关资料,报监理工程师审批,开工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施工组织,工艺流程、施工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人员劳动力、材料机械设备进场情况,工期计划及工期保证措施,相关试验资料,测量放线资料,安全环保措施等。

1.10钢筋工程

1.10.1钢筋加工

①钢筋的纵向焊接应采用闪光对焊(HRB500钢筋必须采用闪光对焊)。

②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

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

③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

④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

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

⑤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

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接头型式

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

受拉区

受压区

主钢筋绑扎接头

25

50

主钢筋焊接接头

50

不限制

⑥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对已安装好的钢筋及预埋件(钢板、锚固钢筋等)进行检查。

1.10.2钢筋安装

①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

②制作钢筋笼应视吊装能力合理分节制作,分节制作钢筋笼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并使用钢筋定位尺准确定位主筋和箍筋的位置。

③制作钢筋笼时应按设计图纸放大样,放样时应考虑焊接变形和预留拱度,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

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

④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

为此,较小直径的钢筋在焊接时,下面宜垫以厚度适当的钢板。

⑤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

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

⑥应在钢筋笼箍筋上安装高标号砂浆制成的圆柱体垫块,并互相错开,以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⑦为保证钢筋笼不变形,在每道加强筋处应设置“十字撑”,在钢筋笼入孔时割除,以防止“十字撑”卡住串筒或导管;钢筋笼吊装时,还须在吊点位置绑扎钢管或竹木,使钢筋笼受力均匀,并尽量多设吊点,防止钢筋在吊装时扭曲、变形。

1.10.3钢筋检验与评定

1.10.3.1钢筋检验

①应对照设计图纸,检查钢筋规格、数量、长度、间距(排距)、位置(包括弯起钢筋位置)、骨架尺寸、绑扎和焊接质量、保护层厚度等进行检查,并做好原始记录,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

②此外,还应重点检查预埋件(锚固钢筋等)的位置和数量。

③焊接件按规范要求取样,注意取样代表性。

1.10.3.2钢筋评定标准

⑴实测项目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钢筋安装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

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受力钢筋间距(mm)

两排以上排距

±5

尺量:

每构件检查2个断面

3

同排

梁、板、拱肋

±10

基础、锚碇、墩台、柱

±20

浇筑桩

±20

2

箍筋、横向水平钢筋、螺旋筋间距(mm)

±10

尺量:

每构件检查5~10个间距

2

3

钢筋骨架尺寸(mm)

±10

尺量:

按骨架总数30%抽查

1

宽、高或直径

±5

4

弯起钢筋位置(mm)

±20

尺量:

每骨架抽查30%

2

5△

保护层厚度(mm)

柱、梁、拱肋

±5

尺量:

每构件沿模板周边检查8处

3

基础、锚碇、墩台

±10

±3

 

⑵外观鉴定

①钢筋表面无铁锈及焊渣。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②多层钢筋网要有足够的钢筋支撑,保证骨架的施工刚度。

不符合要求时减1~3分。

2.人工挖孔灌注桩

2.1施工放样

在平整后的场地上,从场区控制网点引测建筑物的定位轴线,打入十字桩后,再精确测放各桩中心点,同时按顺序进行桩位编号。

编号后,按桩身直径用实心粘土砖围砌半砖厚、高250mm的砖护圈,用以防止场地自然雨水灌入开挖后的桩孔中,同时将各桩的十字控制线引测到护圈上。

2.2人工挖孔

①人工成孔采用分段开挖,每段开挖深度1.0m,开挖时由人工自上而下用镐、锹进行,遇坚硬土质用锤、钎破碎后,再进行周边尺寸修理,将弃土装入提土桶内,由设置在井口的手摇三角支撑铁制辘轳吊起运出。

挖至基岩后,经设计人员验证符合设计要求,才可进行桩头的扩大施工。

②孔内遇到岩层须爆破时,应专门设计,宜采用浅眼松动爆破法,严格控制炸药用量并在炮眼附近加强支护。

孔深大于5m时,必须采用电雷管引爆。

③挖孔过程中,应经常检查桩孔尺寸、平面位置和竖轴线倾斜情况,如有偏差应随时纠正。

④挖孔时,为了防止孔口掉入杂物,孔内工人必须佩戴安全帽,工人上方约1cm高度处应放置半圆形钢筋网罩盖,工人挖孔时一般站在有罩盖的一边。

⑤工人上下孔时应系保险绳,以防止工人一不小心跌下孔底,造成死伤。

⑥为防止施工技术人员或周围群众不小心掉进孔内,挖孔工作暂停时,应在孔口罩盖,并设安全警示标牌。

⑦每天的挖孔工作开始时,工人下井前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通风换气。

因为挖孔工作停置一段时间后,孔内可能积累了超量的CO2或有毒气体,可能危及工人的人身安全。

⑧孔深超过10cm时,孔底空气自然流通条件变坏,空气中CO2的含量逐渐积累,当达到3%时,就会引起人的呼吸紊乱、头疼、呕吐等症,故应增设机械通风设备进行通风,并经常检查孔内的二氧化碳浓度。

⑨孔内爆破后,消耗了孔内大量氧气,产生了大量的烟雾、CO2、有毒气体,将危及工人的安全。

所以,每次爆破后须迅速通风排烟15min,并经检查无有害气体后工人才能下井作业。

2.3孔内护壁

①挖孔施工应根据地质和水文地质情况,因地制宜选择孔壁支护方案报批,并应经过计算,确保施工安全并满足设计要求。

②每掘进1m,立即进行混凝土护壁施工。

模板由三块自制活动钢模板拼装而成,成模找正后,即进行护壁混凝土的浇筑。

受操作空间及护壁厚度的限制,振动棒操作不便,故采用钢钎、木棒进行插捣密实。

每段护壁的搭接长度不得少于50mm。

为尽早拆模,加快模板的周转速度,施工过程中在混凝土中掺加了早强剂。

第一节护壁混凝土施工完毕拆模后,即将孔口砖护圈上标示的十字控制线引至该护壁混凝土面上,同时用水准仪把相对标高点引测后也标示在该段护壁上,作为控制桩孔位置垂直度及确定桩的成孔深度和桩顶标高的依据。

2.4终孔检查

①挖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应进行孔底处理。

必须做到孔底表面无松渣、泥、沉淀土。

如地质复杂,应钎探了解孔底以下地质情况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否则应与监理、设计单位研究处理。

②成孔后,用事先制作好的符合规范要求的检孔器检查桩的孔径,检查完后,再用1kg铅锤及线绳检测桩孔的垂直度和孔深。

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桩身混凝土的浇筑。

③人工挖孔桩的土质岩样、入岩深度、孔底形状、桩径、桩长、垂直度、桩顶标高和混凝土强度等,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作好施工原始记录。

④终孔检查合格后,应对持力层地质取样留存,并对孔底拍照或摄像(要显示桥名、桩基编号、日期等内容),作为隐蔽工程资料保存。

2.5灌注混凝土

①混凝土工程施工中,应安排旁站监理,旁站监理可就现场存在的问题向承包人提出建议、意见,或要求采取必要措施,当情况严重并将直接影响到工程质量或安全时,可指令停止浇筑,但该指令应由结构工程师在监理程序规定时间内书面承包人。

②旁站监理工作内容:

检查材料称量、配合比执行情况,包括材料倒入顺序,外加剂加入方法、拌和效果;检测混合料温度(冬期施工)、坍落度,发现明显离析等不合格混凝土,应指令废除;抽取混凝土抗压试件,试件制取应注意取样代表性、取样数量。

③浇筑过程中,应防止混凝土撞击钢筋造成灰浆、骨料分离情况。

视落差情况,应设置漏斗、串筒、不允许用铁锹抛扔。

不准将漏斗、串筒直接架设在钢筋或模板上。

④震捣工序,应专人专职,按层次顺序进行,且注意震捣机具配置情况;发生停电或震捣器损坏等突然事故,应立即启用备用电源及震捣器,不得长时间放置不顾。

⑤在浇筑桩身混凝土时,相邻10m范围内的挖孔作业应停止,并不得在孔底留人。

⑥监理员应全过程旁站,并如实、详细做好旁站记录。

2.6施工缝

挖孔桩灌注施工中,当混凝土无法连续灌注,施工缝不可避免时,应按下列要求进行处理:

①混凝土无法连续灌注后,应安排人员将孔内混凝土振捣密实,并在施工缝处补插足够数量的锚固钢筋(锚固钢筋直径与钢筋笼主筋相同)。

②再次灌注时,应凿除处理层混凝土表面的水泥砂浆和松弱层,但凿除时,处理层混凝土须达到下列强度:

用水冲洗凿毛时,须达到0.5MPa;用人工凿除时,须达到2.5MPa;用风动机凿毛时,须达到10MPa。

③经凿毛处理的混凝土面,应用水冲洗干净,在浇筑次层混凝土前,宜铺一层厚为10~20mm的1∶2的水泥砂浆。

④旁站监理要作好详细记录,包括混凝土中断灌注的原因、中断时间、处理措施、再次灌注时间等,在桩基完整性检测时将情况如实提供给检测人员。

3.钻孔灌注桩

3.1施工放样

开工前,由承包人测量人员准确定出桩位,做好护桩,并报监理工程师复核,确保桩位准确无误;钻机就位后还应检查钻机起吊滑轮缘、转盘中心和桩孔中心三者是否在同一铅垂线上;钻孔时也要随时检查钻机位置,防止钻机移位。

3.2钻孔

①护筒就位后,复核护筒位置,其内经宜比桩径大200—400mm,埋置深度一般宜为2-4m,护筒中心与桩中心线平面误差与竖直线倾斜度应符合相关规范要求。

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0.3m或水面1.0-2.0m,应高于稳定后的承压水位2.0m以上。

②按规定工艺检查记录泥浆比重,稠度及循环情况。

钻孔泥浆一般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添加剂按适当配合比配制而成,而泥浆的性能在钻进过程中是不断变化的,为使泥浆指标能随时满足要求,以加快钻孔速度,避免或减少孔壁坍塌事故。

故应经常对泥浆进行试验,本标段为冲击钻孔,泥浆相对密度为1.20—1.40,粘度为20-30,含砂率≤4。

③钻孔过程中,应保持孔内水头,注意泥浆各项指标,并随时捞取渣样,做好记录,与地质结构图进行核对,因地质具有不确定性,所以对钻孔过程中所遇到的情况应予以高度重视,遇特殊情况时及时向上级单位及设计代表汇报;应经常检查钻机的垂直度,防止钻孔倾斜超标。

④根据钻进情况,记载地质并与原设计提供的地质资料对照。

钻进中遇到流沙、塌孔等特殊地质情况时,结构工程师应及时会同承包人研究,决定技术措施,如加深护筒、加大泥浆比重等。

情况严重时,会同设计单位研究决定。

3.3终孔检查

①钻孔完成后,应对孔深、孔径、孔倾斜度进行检测,符合要求后进行清孔。

孔径、孔型和倾斜度使用专用仪器检测,当缺乏专用仪器时,可采用外径为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100mm(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为4-6倍外径的钢筋笼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

②注意桩长测量方法,比如桩底起算高程确定。

注意测桩长之测绳应用钢尺复核,并修正误差。

③清孔阶段。

应保持泥浆循环,及时吊运钢筋笼,以免塌孔,孔底沉淀层厚度应≤5cm。

④灌注前应再次测量孔深,以检查沉淀层厚度满足设计或施工技术规范要求,如沉淀厚度超标须进行二次清孔,合格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

3.4钢筋制作和安装

①按设计要求确定每段钢筋笼制作的合理长度。

②钢筋笼制作、运输和吊装时防止变形。

③钢筋骨架制作应严格按照设计图纸及有关规范进行,并应经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钢筋笼吊入孔中后应依据护桩准确定位,牢固固定。

④嵌入承台(系梁、立柱)的锚固钢筋长度不得低于设计和规范度要求。

3.5灌注水下混凝土

3.5.1水下混凝土应使用导管内径为200mm-350mm的钢导管进行灌注。

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压气试压。

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孔内水深1.3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混凝土时最大内压力的1.3倍。

3.5.2下导管,定位确定合适导管端头高程,再次检查沉淀层厚度和泥浆比重。

若符合要求,则进行浇筑,否则,应进行二次清孔,直至符合设计规范要求为止。

3.5.3控制混凝土质量,离析的混凝土应就地废除,不准使用。

混凝土拌和物应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灌注过程中应无显著离析渗水现象。

灌注时应保持足够的流动性。

3.5.4混凝土拌和运输设备应满足水下混凝土连续灌注的要求,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

应注意气温对混凝土的影响。

砼拌和物运至灌注地点时,应检查其均匀性和坍落度等指标,砼要具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运输和灌注过程中无显著离析、泌水,灌注时保持有足够的流动性,其坍落度宜为18—22cm,如不符合要求,不得使用。

3.5.5灌注首批砼时,导管下口宜距孔底距离为25—40cm。

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设深度(≥1.0m)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

首次砼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连续灌注,其灌注时间不得长于首批混凝土初凝时间。

3.5.6混凝土浇筑连续进行,防止夹层和断桩,并控制浇筑时间,当导管砼不满时,应要求施工人员徐徐灌入,防止在导管中形成高压气囊;浇筑中控制导管埋设深度,一般埋设深度宜控制在2—6m,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的埋设。

3.5.7灌注混凝土时应注意钢筋笼的上浮,为防止其上浮可将钢筋笼固定于钢护筒上,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应使导管保持较大的埋深,并放慢灌注速度,以减小砼的冲击力,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

3.5.8在混凝土灌注距桩顶2-4m时,应复核钢筋笼位置,防止钢筋笼偏位。

3.5.9桩顶部分应注意预留桩头,一般为0.5—1.0m,多余部分进行下道工序前必须凿除至密实、均匀的混凝土面,以保证桩顶砼的强度。

3.5.10在灌注过程中,应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的地点处理。

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

3.5.11灌注过程中及时准确的做好灌注记录。

灌注中发生故障时,应查明原因,合理确定处理方案,进行处理,并做好详细记录,包括混凝土中断灌注的原因、中断时间、处理措施、再次灌注时间等,在桩基完整性检测时将情况如实提供给检测人员

3.5.12钻孔灌注桩施工时上、下工序必须衔接紧凑,特别是终孔后至灌注前的时间必须尽量缩短,如果施工准备工作不完善不得开钻。

4.资料整理

1、要求现场监理人员务必作到资料和现场施工同步,对资料整理不及时的人员将进行批评罚款等处罚。

2、资料填写必须报着认真负责的态度,字迹清晰,书写规范完整,及时签认并归档。

3、认真作好现场的有关记录,如:

旁站记录、监理日志等原始资料。

4、全体监理人员之间要保持畅通的沟通渠道,加强内部沟通联系,及时传达有关方案变更等事宜(如有),认真贯彻好项目办、总监办的有关文件。

5、总监办每月将组织专人对现场监理人员的内业资料进行检查、统计、评比;对工作不认真,资料不及时的人员进行处罚。

希望每个监理人员对本交底内容认真学习,并落实到现场施工控制上。

5.质量检验

5.1钻、挖孔成孔的质量标准

钻、挖孔成孔质量标准

项目

允许偏差

孔的中心位置(mm)

群桩:

100;单排桩:

50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桩径

倾斜度

钻孔:

小于1%;挖孔:

小于0.5%

孔深

摩擦桩:

不小于设计规定

支承桩:

比设计深度超深不小于50mm

沉淀厚度(mm)

摩擦桩:

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要求时,对于直径≤1.5m的桩,≤300mm;对桩径>1.5m或桩长>40m或土质较差的桩,≤500mm

支承桩:

不大于设计规定

清孔后泥浆指标

相对密度:

1.03~1.10;粘度:

17~20

Pa·s;含砂率:

<2%;胶体率:

>98%

注:

清孔后的泥浆指标,是从桩孔的顶、中、底部分别取样检验的平均值。

本项指标的测定,限指大直径桩或有特定要求的钻孔桩。

5.2钻、挖孔灌注桩质量检测

①桩身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设计规定;每桩试件组数为2~4组,检验要求按本规范第11章的规定。

②每根桩均应做完整性检测,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查所需预埋件。

③一般选有代表性的桩用无破损法进行检测,重要工程或重要部位的桩宜逐根进行检测,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应采用钻取芯样法对桩进行检测,对柱桩并应钻到桩底0.5m以下。

④设计有规定时或对桩的质量有疑问时,还须对钻、挖孔灌注桩进行承载力试验。

⑤当检测后,桩身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研究处理方案,报监理单位处理。

5.1钻孔灌注桩质量评定

5.1.1钻孔灌注桩实测项目

项次

检查项目

规定值或允许偏差

检查方法和频率

权值

1△

混凝土强度(MPa)

在合格标准内

按附录D检查

3

2△

桩位(mm)

群桩

100

全站仪或经纬仪:

每桩检查

2

排架桩

允许

50

极值

100

3△

孔深(m)

不小于设计

测绳量:

每桩测量

3

4△

孔径(mm)

不小于设计

探孔器:

每桩测量

3

5

钻孔倾斜度(mm)

1%桩长,且不大于500

用测壁(斜)仪或钻杆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