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28091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docx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记承天寺夜游

1、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熟读成诵。

(2)、合作学习,于诵读中把握文意。

(3)、探究学习,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作品诗情画意的意境,理解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2、学情分析

《记承天寺夜游》是长春版教材八年级下学期的讲读课文之一,是北宋大文学家苏轼的又一篇颂月佳作,文中表达了作者赏月的欣喜、贬官黄州的的孤寂、漫步的悠闲,以及对人生的感慨。

全文仅84个字,却运用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文章起笔交代夜游承天寺的缘由,中间写所见美景,收尾抒内心感慨。

写景名句: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本句写月光月影却不见“月光月影”的字眼,形象生动,巧用比喻,化无形为有形,既写出了月光月影的“形态”,交错纵横的样子;也写出了月光月影的“情态”,像积水那样空灵。

读者初一看,还以为是写水中景物,卒句显志,令读者倍觉妙不可言。

结尾句:

何夜无月?

何处无竹柏?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一个“闲”字,是本文文眼,运用反问句引发读者对“闲”的思考,兼有“闲身”、“闲情”两重含义,透露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记承天寺夜游》是写景抒情类作品中的精品,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景物描写,陶冶性情,丰富文化积淀时,走进古人的精神世界,感受作者的旷达情怀,培养积极乐观的人生观。

同时也是学生学习古文,提高古文感悟和鉴赏能力的典范之作。

学习本文,要求学生在课前自主观看微课,了解作者生平思想;在课上,要求学生对文章反复朗读,力求达到熟读成诵;在小组的合作探究中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作品诗情画意的意境,理解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3、重点难点

(1)、于诵读中把握文意。

(2)、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作品诗情画意的意境,理解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4、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今天我们共同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先来猜猜作者是谁?

一位了不起的学者为作者写了一部传记,名为《快乐的天才》,书中是这样评价他的:

屏示:

一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是一个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民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派的画家,是伟大的书法家,是酿酒的实验者,是工程师,是瑜伽术的修炼者,是佛教徒,是饮酒成瘾者,是心肠慈悲的法官,是政治上的坚持己见者,是月下的漫步者,是诗人,是生性诙谐爱开玩笑的人。

——《快乐的天才》

1、阅读语段,说说作者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明确:

乐观豁达、博学多才、勤政爱民

2、作者是谁呢?

明确:

苏轼

今天,我们学习他的名篇——《记承天寺夜游》。

二、学习目标解读

我们共同来了解一下本课的学习目标。

①自主学习,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写作背景,熟读成诵。

②合作学习,于诵读中把握文意。

③探究学习,品读关键词句,感受作品诗情画意的意境,理解作者旷达微妙的心境。

三、介绍作者

1、学生先介绍。

2、教师补充。

明确:

展示一:

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

与父洵、弟辙并称为“三苏”。

展示二:

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词——苏辛(豪放派)

诗——苏黄(宋诗风格)

书画——宋四家之一

诗、词、文、赋、书、画都达到了那个时代第一流的水平。

四、朗读

1、作为一篇文言文,要读几遍?

介绍文言文四读法。

展示:

“文言文四读”:

初读通语句

再读明大意

三读品内涵

四读得启迪

我们今天就按文言四读的思路一步一步来学习本文。

2、自由朗读两遍。

3、指读——评价:

三个字要拖长音——读出文言文的韵味。

(念、盖、但)

一个词要读出高兴——声调上扬。

(欣然)

4、带着节奏,用我们洪亮的声音朗读全文。

五、理顺文意

1、接下来,我们要读懂文意,由我们小组共同合作来理解文章大意,并找到难点。

把有疑难的字词在屏幕上圈画出来。

21教育网

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来理解文章大意。

①画出注释中的重点实词,尽可能背诵下来。

②找到有疑难的字词,在屏幕上圈画出来。

2、师生合作释疑。

3、检测。

展示:

①欣然:

②念无与为乐者:

③遂至:

④相与:

⑤交横:

⑥盖:

⑦但:

4、齐读。

六、品读意境

1、作者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和谁一起去夜游的?

明确:

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

地点——承天寺

谁——张怀民

2、作者的心情是怎样的?

①欣喜——欣然

②孤寂——念无与为乐者——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有书与之亦不答。

补充: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被诬在诗文中讽刺新法,而下狱,就是有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年,他又以犯人的身份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这是一个有职无权的闲差,不得签署公事,不得擅自离开安置所,没有薪俸,于是他在城外东坡租了50亩荒地,开荒种地,种黄桑,盖草堂,以此维生。

屏示:

《苏东坡突围》中是这样形容他的:

“他从监狱里走来,他带着一个极小的官职,实际上以一个流放罪犯的身份走来,他带着官场和文坛泼给他的浑身脏水走来,他满心侥幸又满心绝望地走来。

他被人押着,远离自己的家眷,没有资格选择黄州之外的任何一个地方,朝着这个当时还很荒凉的小镇走来。

③悠闲——相与步于中庭(师生表演,体会悠闲)

3、作者夜游是要欣赏优美景色的,文中集中写美好景色的语句是哪一句?

齐读。

展示: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屏示删改后的写景语句:

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1)学生齐读。

(2)这句是关键句,如果删掉一些字句,变成了这样,与原句对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①如:

A:

1)如是什么意思?

明确:

像。

2)像什么?

明确:

像积水。

3)是不是积水?

明确:

不是。

4)不是积水,那是什么?

明确:

月光。

(联系:

a:

欣赏起行的原因。

b:

与怀民夜游赏的是哪种景物?

B:

1)月光是什么样的?

明确:

空明澄澈

所以,这是一个比喻句,把月光比作积水,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

像积水一样,并非真的就是积水,是虚景而非实景,若是把“如”删掉就变成实景了。

②盖:

1)盖是什么意思:

明确:

原来是。

2)什么原来是什么?

展示:

原来是。

明确:

水中的藻、荇原来是竹柏的影子。

3)竹柏的影子是什么样的?

明确:

交横——疏影摇曳。

如果删掉了语句,不仅不完整,句子的意境也荡然无存了。

小结:

作者运用了一个比喻句,带给我们一种很奇妙的感觉,作者所看到的景色好像是真的,实际上是虚景,如梦似幻,却是真实的景致,这种虚实相生的方式,展示了月光的空明澄澈、竹柏的疏影摇曳,为我们点染了一个如真似幻的境界。

5、齐读写景句子,观看图片。

展示:

月光图(三张图片)。

结合课前观看的关于《景物描写方法》的微课,运用想读法,展开想象,尽力用生动的语言为大家再现当时的景色。

明确:

图一:

注意色彩。

图二:

注意声音。

图三:

注意动静结合。

小结:

删读法、想读法。

这亦真亦幻的景色在苏轼看来,不仅是美,却更多的是对人世的思考。

“假到真时真亦假”,真也好,假也好,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什么?

——欣赏到景色之美,不由让我们想到苏轼的一句诗“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风雨——逆境,晴——顺境,逆境也好,顺境也好,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一种平和的心态。

七、研读,体会作者心境

1、用作者自己的话来说,此时的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齐读最后一句)

明确:

闲人。

2、“闲”字有怎样的含义?

明确:

清闲、空闲。

3、课文中有没有表现作者清闲的语句?

明确:

①夜,解衣欲睡。

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③相与步于中庭。

——有时间。

4、“闲”字有没有其他的含义呢?

时间多就能成为闲人吗?

齐白石说:

“一生只愿做闲人”。

苏轼说:

“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明确:

闲情——有慧眼。

美景是慰藉苦闷的良方。

有欣赏自然山水之眼,寄情于山水美景之心,要身闲,更要心闲,只有内心真闲。

外境始清,触目即是佳境,否则直是穷山恶水凄风苦雨。

身闲有时间,心闲则要有慧眼。

有了慧眼,则明月清风在怀,利欲不熏我心,也便有了超越自我和世俗的清逸与豁达。

忘怀得失,不为名利所困,不为物役所累。

活得自在,活得旷达。

5、初读此文,我们都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

此时的苏轼被贬黄州,正值人生的低谷,为什么还有闲情夜游赏月呢?

他的闲情逸志源于怎样的心态?

现在,我们找到了答案。

明确:

就是他的乐观与旷达。

展示:

被贬杭州——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被贬黄州——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被贬杭州——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被贬海南——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八、总结

1、苏轼就中这样的乐观与旷达,无怪乎林语堂在《苏东坡传》中说:

展示:

苏东坡是个秉性难改的乐天派,

是月下的漫步者,

他的一生是载歌载舞、深得其乐的,

忧患来临,一笑置之。

2、我们学习苏东坡的诗文,更要学习他的为人,把乐观、旷达融入心胸,既可以月下漫步,深得其乐,也可以不惧忧患,一笑置之。

九、作业

1、熟读成诵。

2、景物描写——月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