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2324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65.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docx

南充市初三化学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南充市2020-2021年上册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下列图像不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是()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

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

C.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

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集气瓶中燃烧

 

A.AB.BC.CD.D

2.下列问题的研究中,没有利用对比实验思想方法的是()

A.

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B.

比较金属活动性

C.

研究燃烧的条件D.

研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3.某元素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

A.+6B.+4C.+2D.+1

4.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A.

探究二氧化碳与水是否发生反应B.

用水吸收CO

C.

验证氧气已收集满D.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5.将25克甲物质跟5克乙物质发生反应,所得混合物中有10克甲,11克丙,还有另一种新物质丁,若甲、乙、丙、丁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30、20、44、18,化学式分别为A、B、C、D。

则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2A+B═C+2DB.A+2B═2C+D

C.A+2B═C+2DD.2A+B═2C+D

6.已知某气体由H2、CO2、CO、CH4中的两种组成,为确定其成分进行了下面的实验:

①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③点燃气体,用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住火焰,烧杯壁上有浑浊出现。

那么对该混合气体成分作出的以下推断中,合理的是()

A.可能是H2和CH4B.可能是CO2和CO

C.一定含有CO2D.一定含有CO

7.下列图象不能正确反映其变化过程的是()

A.

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

B.

电解水生成气体的体积

C.

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

D.

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的变化关系的是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

B利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打开止水夹前)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

A.AB.BC.CD.D

9.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图中“●”表示硫原子,“

”表示氧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丙是氧化物

B.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

1

C.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D.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10.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含量,取一定质量洗净、粉碎后的鸡蛋壳样品放于烧杯中,向烧杯中滴加稀盐酸(整个过程不考虑盐酸的挥发和气体的溶解),实验测得烧杯中剩余物质的质量与加入盐酸的质量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125g

B.当滴入15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C.反应完全后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

D.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80%

11.某物质R是人类生命活动中不可缺少的物质。

已知R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

则R的化学式为( )

A.C5H10O2B.C5H10O5

C.C6H6O6D.C6H12O6

12.现有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若再加入C物质5g,A恰好完全反应,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为

A.3:

2

B.3:

1

C.1:

1

D.2:

3

13.将5.6g铁粉放入一定量的稀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除去其中的不溶物,再将所得的溶液蒸干,最后可得固体的质量为()

A.6.4gB.15.2gC.16.0gD.30.4g

14.某化合物完全燃烧,需要4.8g氧气,同时只生成4.4g二氧化碳和2.7g水,则该化合物中(  )

A.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B.含有碳、氢、氧三种元素

C.只含有碳、氧两种元素D.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无法确定是否含有氧元素

15.“尾气催化转换器”是将汽车尾气中的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其微观过程如图所示,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的原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物和生成物全部是化合物

B.反应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3

C.生成物之间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

1

D.反应前后原子、分子的个数不变

16.下列实验操作一定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分离酒精和水

过滤

B

吸收一氧化碳

将一氧化碳通入水中

C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点燃

D

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

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

 

A.AB.BC.CD.D

17.下列关于化学反应“X2+3Y2═2Z”的叙述正确的是(  )

A.Z的化学式为X2Y3

B.mgX2和ngY2恰好完全反应,则一定生成(m+n)gZ

C.若有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则同时消耗(2b﹣a)gY2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M+N)

18.下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中,只能得出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是()

A.

B.

C.

D.

19.下列关于实验室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的实验操作先后顺序中不正确的是()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加热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20.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如下反应,反应前后测得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物质

M

N

P

Q

反应前的质量/g

40

4

3.6

4.8

反应后的质量/g

待测

13

12.6

10.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反应生成的P和Q的质量比为2︰3

C.待测值为16D.N和P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为1︰1

21.比较、推理是化学学习常用的方法,以下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推导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其中推理不合理的是(  )

序号

化学反应事实

影响化学反应的因素

A

铁丝在空气中很难燃烧,而在氧气中能剧烈燃烧

氧气的浓度

B

碳在常温下不与氧气发生反应,

而在点燃时能与氧气反应

反应温度

C

双氧水在常温下较难分解,

而在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D

铜片在空气中很难燃烧,铜粉在空气中较易燃烧

反应物的种类

A.AB.BC.CD.D

22.小安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

A.氧气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C.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23.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组成(或结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物质性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碳单质在不同的条件下燃烧可生成一氧化碳,也可生成二氧化碳,是因为同种原子化学性质不同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是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1L大豆与1L黄沙混合总体积小于2L,是因为微粒之间有空隙

24.下列所示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中,能说明装置气密性不好的是()

A.

B.

C.

D.

25.现将一定质量的铜粉和碳粉的混合物在空气中充分灼烧,最后所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与原混合物的质量相同,则原混合物中铜粉与碳粉的质量比为

A.4:

1B.1:

1C.16:

3D.32:

3

二、九年级化学上册实验题

26.请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采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作的改动是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制取一瓶二氧化碳,可采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向集气瓶中倒入澄清石灰水,发现澄清石灰水溶液不变浑浊,造成这一现象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使反应停止可采取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

某研究小组进行如下实验:

采用下图装置(实验前已除尽装置内的空气)制取Na2S2O5。

装置I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①装置Ⅱ中生成Na2S2O5晶体发生的是化合反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

②Na2S2O5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_。

③装置Ⅲ用于处理尾气,可选用的最合理装置(夹持仪器已略去)为___________(填序号)。

27.在“质量守恒定律”的课堂教学中,甲、乙、丙、丁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做A、B、C、D四个实验,他们进行了规范的操作,准确的称量和细致的观察。

(1)甲组同学在实验过程中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产生该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2)丙组同学认为C实验说明了质量守恒,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请你从原子的角度说明质量守恒的原因________。

(3)乙、丁两组同学得到的错误结论是"B、D实验说明质量不守恒”。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了B、D两个实验的原因,你认为B实验不平衡的原因是________。

实验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理论上镁条燃烧后的质量应该比反应前增重,原因是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你得到启示:

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反应,在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应该在________装置中进行实验。

三、九年级化学上册推断题

28.现有A、B、C、D、E、F、G、H八种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A为黑色粉末,H为红色粉末,B、E、F、G为单质且G在常温下呈液态,D的溶液呈蓝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C和H的化学式:

C,H。

(2)写出A和E反应生成B和C的化学方程式。

(3)图示5个转化关系中共有个化合反应。

29.如图A、B、C、D为初中常见的物质,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生成;“—”表示彼此之间可以反应),有关反应条件已省略。

已知氢气能与四氧化三铁发生反应(4H2+Fe3O4

3Fe+4H2O)。

(1)如果物质A和B元素组成相同且在常温时为液态,则物质A的化学式______;物质D的一种化学性质________;

(2)如果物质A常温下是无色液体,D是黑色固体,则物质D的化学式______;写出A→B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0.已知A~G都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通常状况下,A、C为无色液体,且组成元素相同,D、E为气体,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1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B在反应①中的作用是_____。

(2)如用图2的装置收集气体D,则气体D应从_____(填“a“或“b”)进入,检验气体D是否已收集满的方法是的方法是_____。

(3)若F为黑色固体,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

若G为无色气体且二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

1,则F的化学式为_____。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九年级化学上册选择题

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盛有一定量的H2O2溶液的烧杯中加入MnO2,迅速发生反应生成氧气,当H2O2溶液完全反应后,不再生成氧气,氧气质量不再增多,此选项正确;

B.二氧化锰与氯酸钾混合受热,其中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其质量不变,此选项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带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D.红磷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是与氧气发生反应,氮气的质量不变,此选项正确。

故选B。

【点睛】

图像问题主要是结合化学反应分析图的起点位置、变化趋势、终点位置是否正确。

2.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研究空气中氧气含量是利用白磷燃烧,消耗空气中氧气,使瓶内气体压强减小,水在外界大气压的作用下进入集气瓶内,所以根本不存在对照实验,符合题意;

B、Zn和Ag分别与CuSO4溶液接触,Zn与CuSO4溶液反应置换出铜,说明了活动性Zn>Cu;Ag与CuSO4溶液不反应,说明了活动性铜>银;由此可得出三种金属活动性锌>铜>银;通过对比可知,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不符合题意;

C、过程中,铜片上的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水中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参加,通过对比可知,燃烧条件: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不符合题意;

D、实验过程中,左边集气瓶中的干花不变色,右边集气瓶中的湿花变红色,是因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使石蕊变红色,通过对比可知,二氧化碳和水发生了反应,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设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x,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化合价代数和为0,氧化物中氧元素化合价为-2价,可知x大于0,则该氧化物中氧元素与M的原子个数比为2:

x,M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M的氧化物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则M的质量分数为1-60%=40%,M的质量分数=

×100%=40%,x=+6,故则M在此氧化物中的化合价为+6价,故选A。

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A、把石蕊小干花一半喷水,放入盛有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小干花颜色的改变,变色的部分是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是紫色的石蕊变色,故选项A正确;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不能用水吸收一氧化碳,故选项B不正确;

C、验证氧气是否收集满,要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图中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中,故选项C不正确;

D、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会逸散到空气中,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不能在烧杯中进行,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A。

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反应的特点可以知道,反应前后质量减少的为反应物,而质量增加的为生成物,所以可以判断反应中消耗了甲的质量为:

25g-10g=15g,乙物质完全被消耗,即为5g,即反应物为甲和乙,而丙和丁为生成物,丙的质量为11g,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生成丁的质量为:

15g+5g-11g=9g。

设甲的化学计量数为a,乙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b,则可以得出比例式为:

=

,所以

=

,设生成物中丙的化学计量数为c,丁的化学计量数为d,则可得比例式为:

=

,所以可以得出

=

,所以可以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A+B═C+2D,分析所给的选项可以知道选项A是正确的,故选A。

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①由“将气体通过澄清的石灰水,未出现浑浊现象”可知,其成分中没有CO2;

②将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有红色固体生成,说明铜被置换出来,氢气、一氧化碳均能还原氧化铜为铜,故可推断其成分中有氢气或一氧化碳;

③将气体点燃后通入澄清的石灰水,有浑浊现象。

说明该气体是CO或CH4,点燃后生成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7.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镁在装有空气的密闭容器内燃烧,反应前后镁元素的质量不变,故选项A正确;

B、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

1,故选项B正确;

C、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氯酸钾分解生成氧气,固体的质量减小,二氧化锰的质量分数增大,反应结束后不再增大,故选项C不正确;

D、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的铜的质量比铁的质量大,故选项D正确。

故选:

C。

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向a.b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样品,a中是氯酸钾,产生的氧气质量大,b中是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但是有催化作用,则b中产生的氧气少,但产生的氧气快;故选项正确;

B、利用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热,装置内温度升高,压强先变大,随着反应的结束,氧气被消耗,热量散失,压强变小;故选项错误;

C、向一定质量AgNO3和Cu(NO3)2的混和溶液中逐渐加入足量的锌粒,锌粒先与硝酸银发生置换反应,溶液中的硝酸铜的质量不减少,与硝酸铜开始反应时,质量减少;故选项错误;

D、CO和过量的氧气在密闭容器中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CO+O2

2CO2,反应物由3个分子变为2个分子,容器内的分子总数减少;故选项错误;

故选:

A。

9.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由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得,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A、丙图中有2种分子,是混合物,故选项A不正确;

B、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得,参加反应的甲、乙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2:

1,故选项B不正确;

C、该反应是二氧化硫与氧气反应生成三氧化硫,二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C正确;

D、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分子的种类发生改变,故选项D不正确;

故选:

C。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微观粒子的反应示意图,首先根据微观示意图写出化学方程式,再依据化学方程式逐项进行解答。

10.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A、由坐标图可知,加入稀盐酸质量为0时,固体的总质量为25g,即所取的鸡蛋壳样品的质量为25g,A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B、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气体,当滴入100g稀盐酸时,充分反应后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15.1g,继续加入50g稀盐酸,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165.1g,恰好增加50g,说明后面加入的50g稀盐酸没有参与反应,故当滴入10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B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C、根据B选项的分析可知,当滴入100g稀盐酸时,样品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25g+100g-115.1g=9.9g,C选项说法正确,符合题意;

D、根据C选项分析可知,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9.9g,设生成9.9g二氧化碳参加反应的碳酸钙的质量为x,则有:

解得x=22.5g,该鸡蛋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D选项说法不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物质R中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氧元素的质量分数=1-40%-6.7%=53.3%;

则1个R分子中碳原子的个数为150×40%÷12=5;

1个R分子中氢原子的个数为150×6.7%÷1≈10个;

1个R分子中氧原子的个数为150×53.3%÷16≈5;

则R的化学式为C5H10O5。

故选:

B。

1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A、B、C三种物质各15g,充分反应后生成D物质30g,此时C已完全反应,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参加反应的A、B的质量总和是15g,若再加入C物质5g,与A、B反应生成10gD,此时A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15gA、20gC和B反应生成40gD,则参加反应的B的质量=40g-15g-20g=5g,故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15g:

5g=3:

1。

故选:

B。

13.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由于铁在一定量的硫酸与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三者恰好完全反应,所以铁完全反应,根据三者反应关系可得关系式(或者根据铁元素守恒得关系式)求硫酸亚铁的质量。

设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x。

根据

可得关系式为Fe~FeSO4

或根据铁元素守恒可得关系式为:

Fe~FeSO4;

设生成FeSO4的质量为X

X=15.2g

故选:

B。

14.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之和;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

【详解】

4.4g二氧化碳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                        2.7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该化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3.2g+2.4g-4.8g=0.8g,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和水中的氢元素来自于该化合物,因此该化合物中含有碳元素、氢元素和氧元素。

故选:

B。

【点睛】

化学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原子的种类、总个数不变,这是书写化学方程式、判断物质的化学式、判断化学计量数、进行相关方面计算的基础。

15.C

解析:

C

【解析】

试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生成新分子的变化,故要把化学反应前后相同的分子去掉,故反应前后分子的构成比为2:

2:

2:

1;由分子的构成可知,反应物属化合物,生成物中有一种是单质。

故选C。

考点:

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1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A.过滤是除去水中难溶性杂质的方法,而酒精和水是互溶物质,所以不能用过滤操作分离水和酒精,故错误;

B.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来吸收一氧化碳,故错误;

C.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不能够点燃,这是因为会引入新的气体杂质,且当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大量存在时,少量的一氧化碳是不会燃烧的,故错误;

D.在等质量的碘中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或汽油,碘在水中不溶解,在汽油中能溶解,可以证明物质的溶解性与溶剂性质有关,故正确。

故选:

D。

17.B

解析:

B

【解析】

A、由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可推出Z的化学式为XY3,故A不正确;

B、参加反应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生成物的质量总和,故B正确;

C、若agX2完全反应生成bgZ,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则同时消耗(b-a)gY2,故C不正确;

D、若X2和Y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M和N,则Z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2(M+3N).故D不正确.

故选B.

18.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A选项燃烧需要氧气的结论;

B选项既能得到需要氧气也能得到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选项得到燃烧需要可燃物;

D选项可得到物质燃烧需要三个条件同时具备,故答案选择A

19.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A、先检查制氧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否则装置漏气时会浪费药品,故A正确;

B、先给试管均匀加热,再对着药品集中的部位加热,防止受热不均,引起试管炸裂,故B正确;

C、等导管口排出的气泡均匀后,再将导管伸入盛水的集气瓶中,否则可能会收集的气体不纯,故C正确;

D、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试管内的气压降低,水槽中水会倒流到试管中,引起试管的炸裂。

故D错误。

故选D。

20.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表中数据及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待测数据为:

16;该反应的反应物为M,参加反应的质量为24g,生成物为N、P、Q,生成的质量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