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713457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4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量生执著 潜心从师业.docx

自量生执著潜心从师业

自量生执著潜心从师业

 

自量生执著潜心从师业

黄山市屯溪一中胡征善

自量:

根据脾气性格、兴趣爱好、学识能力,对自己作出正确合理的评估,找准人生定位。

有所为,有所不为。

执著:

准确定位人生,引发兴趣爱好,必能“顽固不化”、执著不怠,外界以为“苦”,自己得到“乐”,别人以为“痴”,自己奉为“智”。

潜心:

不为纷扰所乱,不为浮华遮目,诱惑不乱禀性,霹雳不撼心志。

“静而实,专而深”,致志不移。

师业:

敬业、勤业、精业、乐业。

师之业,传创智能;师之道,塑就灵魂;

师之魂,奉献爱心;师之仁,播洒甘霖;

师之德,行为世范;师之义,有教无类;

师之责,奠定国基;师之乐,天天创新。

各项表彰

1.1997年被黄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

2.1998年受安徽省政府表彰,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3.199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

4.2000年被评为黄山市首届名教师

5.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

6.2010年再次被评为黄山市学科带头人

7.2010年再次受到省政府表彰,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8.市政协三届二次会议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和四届三次会议中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黄山教育大市》分别获市政协2002年和2007年优秀提案

9.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黄山市优秀盟员

10.2011年被民盟中央《纪念中国民主盟成立70周年》评为先进个人

 

专业成果

1.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先后荣获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学术成果全国一等奖3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连续7届(次)获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省级一等奖;在实施课标新课程实验以来,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新课程改革论文8篇;分别在《人教网》、《中学学科网》、《化学教育网》、《安徽教育网》和《安徽化学教育网》、《XX文库》等网站上发表课程改革论文、高考改革论文百余篇

2.主编或参编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辅书14册200余万字(其中新课程教辅书7册百余万字)

3.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能站在新课程实验的前列,运用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教学实践,2007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评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和优秀指导教师。

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坚持课标基本理念培育多元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安徽省优秀成果三等奖;2010年被安徽省教育厅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4.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根据新课程倡导的探究性教学和探究性教学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撰写的教学论文《试论化学教学中问题探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荣获2011年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优秀论文和安徽省教科院一等奖

5.2011年受人教社化学室之聘对高中课标新课程《化学1》、《化学2》、《选修3》、《选修4》、《选修5》五个模块的教科书和课标新课程教辅书《化学2·同步解析与测评》提出修订意见

 

我乃一农民的儿子,从大山里走出,秉承着大山的厚重与坚毅,传承着父辈的勤劳与朴实,背负着人民的厚爱与期望。

信奉“诚实做人,踏实做事”和“爱拼才会赢”的信条,珍惜秒阴,不懈追求,从德向善,博爱泽惠,定好目标,与时俱进。

我敬我业,如痴如醉,我守我心,净化灵体。

今虽年近退休,更兼满首银霜,但追求不已,无怨无悔。

三十余年来,身为人师,不敢懈怠,荣辱铭心,信守“五不”:

●不赴学生家长的谢师宴请;

●不收学生家长的礼金礼物;

●不搞有偿家教;

●不给学生乱订教辅资料;

●不向学生推销自己编撰的教辅书。

虽有些“另类”,似不近情理,但决不违心背志。

教书育人师之职责,师业师魂岂染铜锈。

多年来,婉拒(退还)学生家长礼金礼物几千元,非但如此,亦曾捐(借)近万元资助学生完成学业。

杏坛春秋事,朴实无华章,为师三十春,乐作铺路石。

一万多个日落日出,送暮迎朝,从未因私因病请过一天假,缺过一节课,即便有病有恼,当一走向三尺讲台,面对求知的欲望,面向涌动的青春,即刻神怡气爽,病恼顿失。

终觉得:

三尺讲台不失为驱病祛恼的灵丹妙药,这可能就是爱的驱动、责任使然吧!

师之业,传创智能;师之道,塑就灵魂;师之魂,奉献爱心;师之仁,播洒甘霖;师之德,行为世范;师之义,有教无类;师之责,奠定国基;师之乐,天天创新。

有人说:

教师要备好课,但我认为更要备好“人”,因为教师是因“人”教“课”,而非因“课”教“人”,学生是活生生的且是发展中的人,怎能用一把尺子来度量?

所以,备“课”容易备“人”难,“课”可相同“人”各异。

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

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

如果“只管照自己的意思去教学生,凡是学生的才能兴味,一概不顾,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

一来先生收效很少,二来学生苦恼太多,这都是教学不合一的流弊。

”(《教学合一》),因此备好“人”则是以“学”来调控“教”,使“课”处于“人”的“愤”“悱”状态,以人为本,因势利导,因人施教,张扬个性,驱动内力,促其发展。

这大概就是教师职业天天生动、永不乏味的原因所在!

多年来一直担任理科实验班和普通班的化学教学,上学期担任了理科实验班、区县班、普通班和文科班4个不同层次教学班级的化学教学,学生的化学程度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不尽相同,显然教学方法也不可能相同。

三十余年来,不断追求完美的教育教学艺术,勇于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博采众长,自成风格。

能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以学生为本,始终注重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教育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家庭实验和课外活动,充分展示学生个性,拓展学生智能,使学生德智、知能协调发展。

不断实践和深化自创的“互助效应”、“相长效应”、“共鸣效应”和“自勉效应”教学理论——(原载于光明日报出版社《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选》),努力探索课堂教学的最佳途径和最优方法。

教学中喜欢张扬学生的强势,激其内功,扬其特质,达其兴致。

编写的化学竞赛辅导材料得到广泛好评,辅导学生参加省市化学竞赛,先后有20余人次荣获省级一、二等奖,曾获中国化学会颁发的“优秀指导教师”证书。

为师三十余年,曾担任过教导副主任、年级组长;担任班主任近20年,其中有5届10年都是中途接任。

担任班主任期间,真心爱护学生,真诚对待学生,真情感染学生。

始终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张扬,不歧视差生,潜心差生的转化研究,善导学困生,所带班级班风正学风浓,曾多次荣获市级先进班集体和先进团支部,有十余人获市级优秀学生干部、“三好”学生和优秀团员,有3人加入了党组织;有近200人考入本科院校,有30余人被录取到清华大学、北大、人大、上海交大、科大、浙大等名牌高校。

根据教育教学切身体会撰写的文稿《师德与师艺》获中国教育报刊社等举办的全国首届师德征文优秀作品一等奖。

三十余年来躬耕师业,倾心科研,执著追求,永不知足。

在全国省级以上报刊杂志上公开发表教育教学论文百余篇;先后荣获优秀教育教学论文或优秀学术成果全国一等奖2次、二等奖2次、三等奖1次,连续6次获优秀教育教学论文省级一等奖;在实施课标新课程实验以来,在国家级、省级刊物上发表新课程改革论文8篇;分别在《人教网》、《中学学科网》、《化学教育网》、《安徽教育网》和《安徽化学教育网》、《XX文库》上发表课程改革论文、高考改革论文百余篇,其中在《安徽教育网》发表的《命题必须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论文点击数近8万次;主编或参编了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经安徽省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定的教辅书14册200余万字(其中新课程教辅书7册百余万字)。

尤其是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能站在新课程实验的前列,运用新课程、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进行教学实践,2007年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评为推进新课程改革实验先进个人和优秀指导教师。

主持省级教科研课题《坚持课标基本理念培育多元学习方式》,课题研究成果荣获安徽省优秀成果三等奖,并推荐上报教育部结集出版。

2010年被评为全国“十一五”教育科研先进工作者。

受聘担任《2009年安徽省高考改革方案》论证专家;多次参加安徽省高中新课程教育评价会和基础教育评价会,修改和审查2009年和2010年安徽省高考化学科《考试说明》、《2010年安徽省中考化学考试纲要》和《2010年安徽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纲要》;2009年和2010年两年均为省教科院化学自主命题专家参加教育部高考命题研讨会提供全国各套高考化学命题评价的文字材料。

2009年参加全国化学特级教师论坛暨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3次学术年会,并被大会确定观摩课专家点评在会上作专题发言《体现课标理念关注课堂价值》。

担任安徽省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和安徽省教育学会中学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多次受聘担任安徽省特级教师、高级教师评委和学科组组长,受聘担任教科研课题省级鉴定专家和黄山市教科所化学教研中心组成员,是省、市中学化学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曾多次受聘在全省新课程研讨会和学术年会上作专题发言,曾多次受聘担任高考研究专家在全省高考研讨会上作专题报告。

为了适应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的需要,年近花甲硬是攻克了“电脑盲”关,建立了《真善化学网站》,在化学网站上开设了《化学科研》、《化学教学》、《实验化学》、《趣味化学》、《应用化学》、《高考化学》、《化学竞赛》等栏目,供不同层次不同爱好的学生自主学习。

完成了近千万字的书稿和各种论文、课题研究、专题讲座等电子文稿。

《我的成长历程——用心修师德以身献师业》、《我的教学主张——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我的教学设计——电化学知识》三个专题(1万余字)刊于华东师范大学《新课程》2010年第4期《特级教师》专栏。

作为黄山市政协委员和民盟盟员,始终能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关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了解大政方针中心任务,反映民生热点社情民意,提升参政水平议政能力。

十余年来根据调研写成十几份有建设性的政协提案,得到了市政协、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及办理单位的认真办理和满意答复,其中三届二次会议中提出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人才培养、使用的运行机制和激励机制》和四届三次会议中提出的《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打造黄山教育大市》分别获市政协2002年和2007年优秀提案。

面对率水路路窄坑洼车多难行的状况,屯溪一中和昱城中学几千学生上学放学存在交通安全隐患,2002年将此情况反映到市政协,得到市政协有关领导的重视,亲自到现场考察,多方协调多方筹措资金,完成了路面的整治,反映的此信息被评为2002年度全市优秀信息;针对教师队伍的建设中,中学高级教师职称之后缺失政策性的激励机制,2007年8月给盟市委提交了《关于在中等学校设立正高专业技术职称的建议》,得到盟市委高度重视,后转报盟省委。

此建议还提交给《安徽教育网》的《厅长热线》,得到省教育厅、省人事厅的重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将“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作为健全教师管理制度的一条重要措施。

作为教育界别的市政协委员,更是非常关注教育改革,思考教育外部环境对教育的影响,反思教育内部的矛盾与冲突,对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与家庭教育的严重不协调发出由衷的感叹与无奈,经常在网上参加教育讨论,虽人微言轻,但也道出了几分担忧与期盼,显示了一家想法与思考。

曾出席民盟安徽省第十次、第十一次代表大会。

2008年和2010年被评为黄山市优秀盟员,2009年获黄山市政协《我与政协——庆祝人民政协成立60周年征文》一等奖。

由于教育教学成绩突出,《黄山日报》、黄山电视台曾多次作过专题报道,其主要业绩收录于中央教科所人力资源部编撰由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优秀教师人力资源库》、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专家人才库》、陕西师范大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经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政协委员风采录·安徽卷》和黄山市教育局表彰的专题报道《“我守我心我敬我业”——屯溪一中胡征善同志事迹简介》、《为催桃李艳鞠躬尽师业——胡征善同志事迹简介》等十几种杂志和专辑中。

虽然在教育教学中做了应该做且乐意做的事,但党和政府给予了很高的荣誉:

1997年被黄山市委、市政府授予“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称号,1998年被安徽省政府表彰,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999年被评为特级教师,2000年被评为黄山市首届名教师,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2010年被安徽省政府表彰,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

荣誉属于过去,成绩归功于伟大的时代!

当然这里我要衷心感谢我们的学校和前辈先师,因为屯溪一中是安徽省的名校,一中的教师很多是安徽省的名师,肥沃的土壤使我吮吸营养茁壮成长,名师的指点教我做人之本为师之道。

同时更要感谢安徽省教科院和黄山市教科所对我的器重与厚爱,给我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广阔平台,有了舞台才有展示的机遇,有了压力才有进取的动力。

还要感谢一切关心支持提携我的领导乡邻、学生家长、“徽州亲友”、民盟市委、统战部,是徽州文化浸润我的灵魂,是徽州风情陶冶我的情操,是徽州山水坚韧我的性格,是徽州人缘提升我的境界,我当不负厚望,不懈努力,知恩图报,再续残阳余辉,再添黄昏芳馨。

现以2004年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给民盟中央丁石孙主席复函中的一首《教师节感怀》结束发言:

杏坛千秋事,

最重德与行,

鞠躬尽伟业,

忠诚铸师魂。

 

胡征善教科研成果

一、省级课题GJ06172#《坚持课标基本理念  培育多元学习方式》获安徽省优秀学术成果三等奖

二、公开发表的教育教学论文(部分)

(一)杂志

1、《就1991年高考某些试题谈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陕西师大《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2年第1—2期

2、《对1992年一道高考题的思考》                哈尔滨师大《中学化学》1992年第6期

3、《化学教学如何渗透德育》 安徽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安徽教育科研》1993年第3期

4、《同分异构体常考知识点》           哈尔滨师大《中学生理科应试》1995年第11期

5、《对’96MCN某些试题之浅见》                 光明日报出版社《考试》1996年第6期

6、《高考化学试题中的一个热点——阿伏加德罗常数》 哈尔滨师大《理科考试研究》1996年第10期

7、《’95高考化学第34题的巧设巧解》          安徽师大《中学生化学》1996年创刊号

8、《“热点”探析与化学复习》                     《黄山教育》1997年第1期

9、《浅析‘96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                安徽师大《中学生化学》1997年第3期

10、《双基•能力考纲•考题》                        安徽师大《中学生化学》1998年第3期

11、《把握命题方向制订有效措施搞好备考复习》安徽师大《中学生化学》2001年第3期

12、《用简便方法制氢氧化亚铁》                   安徽师大《中学生化学》2001年第5期

13、《也谈有关晶体结构的计算》              哈尔滨师大《理科考试研究》2001年第6期

14、《安徽省江南片重点中学2000—2001年度高三素质测试理科综合试卷》  哈尔滨师大《理科考试研究》2001年第7期

15、《安徽省江南片重点中学2001—2002年度高三素质测试理科综合试卷》  哈尔滨师大《理科考试研究》2002年第7期

16、《“玩”中用化学》安徽省教育厅《教育文汇》                        2006年第11期

17、《认真处理好新课程教学中的多重关系》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教师培训手册》  2007年

18、《教学设计》华师大《化学教学》               2007年第10期

19、《我的成长历程—用心修师德以身献师业》、《我的教学主张—教学是师生共同的创造性活动》、《我的教学设计—电化学知识》华师大《新课程》2010年第4期

(二)报纸

1、《三个常数—1/22.41/281/39.2》  湖南教育学院《中学生化学报》1993年总248期

2、《两性物质归类》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3年第10期

3、《看是计算无需算》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3年第13期

4、《电解规律谈》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3年第17期

5、《诊辨浓硝酸性质之正误》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4年第33期

6、《高考的热点与应试技巧》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4年第36期

7、《氢之最》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4年第43期

8、《加强训练提高计算技能》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5年G—59

9、《阿伏加德罗常数》        陕西师大《中学理化报》1996年G—95

10、《高考“热点”与化学复习》《安徽青年报》1994年第2081期

11、《金属导热性实验》         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学生周报》1996年第51期

12、《含氧酸根的氧化性》       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学生周报》1996年第96期

13、《相邻可共存相间要反应》  河北师大《中学生化学学习报》1994年总第15期

14、《揭“隐”为“显”以“动”制“动”》 河北师大《中学生化学学习报》1995年总第23期

15、《高考命题一大特色——高起点低落点》  海南海口《考试报》1997年总第342期

16、《“碳”行天下》                       海南海口《考试报》2007年总第1260期

17、《关注醋酸学以致用》                  河南《中学生学习报》2007年第44期

18、《石油及石油化工知多少》               河南《中学生学习报》2007年第48期

19、《把握命题方向提高复习效率》         《黄山日报》1995年第4815期

20、《考场失误心态剖析与诊治》            《黄山日报》1994年第4454期

21、《污染大气的元凶——粉尘》            《黄山日报》1995年第4875期

22、《警惕室内“杀手”》                  《黄山日报》2000年第6452期

23、《知识•能力•心态》                    《黄山日报•教育周刊》2002年第6917期

24、《联系实际强化实验》                 《黄山日报•教育周刊》2002年第7002期

三、 出版的著作或书籍

1、《错在哪里?

——化学错例分析》    安徽教育出版社1985年

2、《化学规律与智能测试》           西南交大出版社1992年

3、《化学计算技巧与题型》            新华出版社1994年

4、《高中毕业班综合练习册(94版)》  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年

5、《高中毕业班综合练习册(01年)》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1年

6、《3+x聚合思维总动员(化学)》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

7、《课后习题变式思维(上册)》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3年

8、《课后习题变式思维(下册)》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4年

9、《暑假作业(高一化学)》          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年

10、《寒假作业(高一化学)》         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年

11、《同步作业(化学1)》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12、《同步作业(化学2)》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6年

13、《同步作业(化学必修5—人教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14、《同步作业(化学必修5—鲁科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7年

15、《同步解析与测评(化学2)》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年

16、《高中毕业班综合练习册(08年版)》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17、《新教材焦点》                    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年

四、省级及其以上获奖论文、交流论文

1、《理科综合命题预测与复习策略》获全国优秀学术成果一等奖

2、《浅谈知识经济和教育创新》获教育部中国教育报刊社和中国教育创新发展调研重点总课题SSICO20060号阶段性研究成果二等奖

3、《师德与师艺》获全国首届师德征文大赛[国教德函字(2002)第003号]优秀作品一等奖

4、《提高学生化学素质的几点尝试》 1998年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委会优秀论文三等奖

5、《化学科创新教育实践探究》                   2002年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6、《努力构建适应高中化学新课程的教学模式》    2004年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并在省学术年会上交流

7、《坚持化学课标基本理念培育学生多元学习方式》2006年获省优秀论文一等奖和省优秀课题研究报告一等奖

8、《认真处理好新课程教学中的多重关系》        2007年在省学术年会上交流并刊载于人教社《教师培训手册•化学》上

9、创新实验方案及现场演示实验2006年获省二等奖

10、《浅议教学中“三维”课程目标之融合》      2009年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委会优秀论文二等奖、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11、《试论化学教学中问题探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2011年获中国教育学会化学教学专委会优秀论文一等奖、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五、网站上发表的课件、论文

 

(一)《人教网()》发表的文章、课件

1、2009年安徽省理科综合化学科《考试说明》解读2009—03—31

2、浅议教学中“三维”课程目标之融合          2009—05—13

3、有机化学基础专题复习                      2009—06—16

4、2009年高考安徽卷(新课程)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析2009-07-20

5、2010年诺贝尔理化奖及新编化学试题

6、试论化学教学中问题探究的科学性和时效性

7、2011年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题解析

8、三年来安徽省高考理综化学试卷综评

 

(二)《安徽教育网》

1、体现课标理念关注课堂价值——全国化学特级教师论坛暨化学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3次学术年会观摩课点评                                           2009-03-30

2、研究《考试说明》把握复习方向             2009-03-31

3、2009年高考安徽卷理科综合化学试题评价      2009-06-17

4、2009年高考安徽卷与天津卷、上海卷化学试题的分析比较2009-07-12

5、命题必须严格遵守“科学性”原则            2010-02-22

6、关于自主命题的几点建议                    2009-02-27

7、为什么镁条可燃烧而铝箔不能燃烧?

          2009-02-01

8、2009年化学科高考复习之我见                2009-01-08

9、化学课标新课程教学中几个值得研讨的问题    2009-01-03

10、反应速率慢≠不反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