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870311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docx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

组织学与胚胎学-皮肤(理论课)教案

教案首页课程名称组织学与胚胎学年级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教师职称讲师课程(大、小班)大班学时2学时授课题目(章,节)皮肤(理论课)基本教材或主要参考书组织学与胚胎学(邹仲之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第五版)授课目的和要求:

1.掌握皮肤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2.熟悉汗腺、皮脂腺和毛的结构和功能。

3.了解指(趾)甲的结构。

大体内容与时间安排,教学方法:

(采用CAI教学方法讲授)1.呼吸系统回顾:

4分钟,简明复习上周讲授的呼吸系统的气管和肺的结构。

2.概述:

2分钟,直接指出皮肤的组成,简述皮肤的功能。

3.皮肤的基本结构及功能:

46分钟,通过模式图、切片图、电镜模式图及电镜图重点讲述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角质形成过以及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4.皮下组织:

2分钟,通过切片图简单介绍皮下组织的结构。

5.毛、皮脂腺、汗腺和指(趾)甲的结构:

18分钟,通过切片图简明介绍4个附属器的结构。

6.小结:

8分钟,先文字总结并指出有毛皮与无毛皮的区别,后用切片图示提问复习使学生加强记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表皮角质形成细胞和角质形成过程以及非角质形成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难点:

2.角质形成过程。

教研室审阅意见:

教研室主任签字:

年月日(教案续页)基本内容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回顾:

1.气管的组织结构。

2.肺的组织结构。

皮肤概述:

皮肤(skin)由表皮和真皮组成。

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

皮肤具有防御保护、感觉、调节体温、分泌排泄、吸收、和物质新陈代谢等功能。

皮肤基本结构与功能一、表皮表皮(epidermis)是皮肤的浅层,为角化的复层扁平上皮。

表皮由角质形成细胞(keratinocyte)和非角质形成细胞组成。

角质形成细胞占表皮细胞绝大多数,在分化中合成大量角蛋白并角化脱落。

非角质形成细胞包括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和梅克尔细胞。

(一)表皮的分层和角化手掌和足底的厚表皮从基底到表面可分五层。

1.基底层(stratumbasale)附于基膜上,为一层矮柱状的基底细胞。

胞质嗜碱性,着色深。

胞核较大,呈圆形,染色较浅。

胞质内含丰富的游离核糖体和角蛋白丝(keratinfilament);基底细胞相邻面有桥粒相连,基底面以半桥粒与基膜相连。

基底细胞是表皮的干细胞,可分裂增殖为其余几层的细胞。

2.棘层(stratumspinosum)在基底层上方,4~10层多边形、体积较大的棘细胞组成。

胞质嗜碱性,核圆形;细胞向四周伸出许多细而短的棘状突起,故名棘细胞。

相邻细胞突起由桥粒相连;胞质内含较多游离核糖体、角蛋白丝、外皮蛋白和板层颗粒。

板层颗粒的内容物主要为类脂质。

3.颗粒层(stratumgranulosum)由3~5层较扁的梭形细胞组成。

位于棘层上方,胞核和细胞器已退化。

胞质内含许多强嗜碱性的透明角质颗粒(keratohyalingranule)。

透明角质颗粒无膜包被,呈均质状,角蛋白丝穿入其中。

颗粒主要成分为富含组氨酸的蛋白质,释放到细胞间隙形成膜状结构,起渗透屏障作用。

4.透明层位于颗粒层和基底层之间,由2-3层扁平细胞组成;胞质嗜酸性,胞核和细胞器已消失。

细胞的超微结构与角质层相似,细胞间桥粒连接开始解体,含有大量角蛋白。

5.角质层(stratumcorneum)为表皮的表层,由多层扁平的角质细胞组成。

回顾:

4分钟通过文字简明复习气管和肺的组织结构。

概述:

2分钟通过模式图直接指出皮肤的组成,简明指出其功能。

提出皮下组织不属皮肤,皮肤借皮下组织与深部组织相连。

表皮:

46分钟通过模式图、切片图、电镜模式图及电镜图重点讲述表皮和真皮的组织结构及功能。

1.简述表皮的分层及各层的分布。

2.重点讲述表皮各层的组成、结构及功能:

(1)强调各层的组成。

(2).通过模式图、切片图及电镜模式图显示表皮5层的结构。

①明确指出各层的位置、结构特点及功能。

②通过逐级放大图片讲明各层细胞的形态。

③从切片图到电镜模式图演示角质形成的过程。

角质细胞干硬,为完全角化的死细胞,呈嗜酸性均质状,无胞核和细胞器。

超微结构:

细胞内充满密集的角蛋白丝及均质状物质;细胞表面折皱不平,细胞间充满脂质物质;最表面的细胞间桥解体,细胞逐渐脱落呈皮屑。

身体大部分的表皮较薄,为以上四层结构。

但手掌和足底的厚表皮中可见透基本内容明层。

表皮由基底层到角质层的变化,是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移动和脱落的过程,也是细胞逐渐生成角蛋白的合成和角化过程。

(二)非角质形成细胞1.黑素细胞(melanocyte)是生成黑色素的细胞,散在于表皮基底细胞之间;其细长突起伸入基底细胞和棘细胞间,此细胞在HE染色下不易辨认。

电镜下可见丰富的核糖体和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和长圆形的黑素体。

黑素体内含酪氨酸酶,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它是决定皮肤颜色的重要因素。

黑色素能吸收和散射紫外线,保护基底的幼稚细胞不受辐射损伤。

2.郎格汉斯细胞(Langerhanscell)郎格汉斯细胞分散于表皮的棘细胞之间,是多突起细胞,HE染色与黑素细胞形态近似。

电镜下可见胞质内有杆状或球拍状的伯贝克颗粒。

郎格汉斯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异体组织排斥及免疫监视防止癌变等作用。

3.梅克尔细胞位于基底层,数目很少,是一种具短指状突起的细胞,细胞基部附有盘状神经纤维末梢。

功能尚未清楚,可能与感受触觉及调节周围细胞的功能。

二、真皮真皮(dermis)在表皮下方,由结缔组织组成。

真皮厚薄不等,又分为乳头层和网织层,二者分界不明显。

1.乳头层位于真皮浅层,为细密结缔组织,细胞多,纤维细密。

此层向表皮基底部突起,形成许多乳头状突起,称真皮乳头。

真皮乳头使接触面积增大,利于两者牢固连接和营养供应。

乳头层毛细血管、游离神经末梢丰富,手指等触觉灵敏处有触觉小体。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3.通过用模式图、切片图电镜图讲述黑素细胞、郎格汉斯细胞、梅克尔细胞的形态结构及功能。

其中详细介绍黑素细胞的功能并通过照片联系临床白化病的表现。

4.通过切片图简明讲述真皮的结构,列表比较乳头层与网织层。

皮下组织:

2分钟通过模式图简皮下组织的位置及结构。

2.网织层在乳头层下方,由较厚的致密结缔组织组成。

含有粗大的胶原纤维和许多弹性纤维,韧性和弹性强。

此层含许多血管、淋巴管和神经,毛囊、皮脂腺和汗腺也多存于此,并常见环层小体。

皮下组织位于真皮下方,又名浅筋膜,由疏松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组成。

皮下组织不属于皮肤的组成部分,它将皮肤与深部的组织相连。

三、皮肤附属器1.毛除手掌和足底等部位外,人体大部分皮肤都长有毛。

毛发由皮肤外的毛干与皮肤内的毛根、毛球三部分组成。

露在皮肤外的为毛干;埋在皮肤内的为毛根;毛根外有上皮和结缔组织构成的毛囊;毛囊包裹毛根,由内层上皮根鞘和外层结缔组织根鞘组成。

毛根和毛囊下端的膨大合称毛球;毛球底面有结缔组织突入其中形成毛乳头,内含毛细血管和神经末梢。

毛球是毛和毛囊的生长点,毛乳头对毛生长起诱导和营养作用。

毛母质为围绕毛乳头的上皮细胞,可增殖、分化,使毛生长。

竖毛肌连接毛囊与真皮,受交感神经支配,收缩时使毛竖立。

基本内容2.皮脂腺皮脂腺(sebaceousgland)位于毛囊和立毛肌之间,为泡状腺。

由一或多个囊状腺泡与一个共同短导管构成。

导管开口于毛囊或皮肤表面。

腺泡周边部为一层较小的低立方幼稚细胞,有活跃的分裂能力;中心部是成熟的细胞。

新生的腺细胞不断长大并向腺泡中心移动,其胞质脂滴渐增多;细胞核和细胞器渐固缩消失,腺细胞解体,连同脂滴一起排出,即为皮脂。

皮脂有柔润皮肤和杀菌作用。

受性激素影响,青春期皮脂分泌活跃。

若皮脂排出障碍,可形成粉刺。

3.汗腺汗腺(sweatgland)为单管状腺,分局泌汗腺和顶泌汗腺。

局泌汗腺又称小汗腺。

分泌部位于真皮深层和皮下组织中,盘曲成团,管腔小;管壁由一层淡染的锥体形细胞组成,胞核圆,近细胞基底部,细胞与基膜间有肌上皮细胞。

皮肤附属器:

18分钟.通过模式图及切片图讲述皮肤4个附属器的结构及功能。

毛、皮脂腺作较详细的介绍,汗腺和指(趾)甲作简单讲述,汗腺在介绍其分类后只讲授局泌汗腺的结构与功能。

辅助手段和时间分配导管为双层深染的立方细胞组成,开口于皮肤表面的汗孔。

外泌汗腺具有分泌汗液,调节体温,湿润皮肤和排泄代谢产物等作用。

4.指(趾)甲由甲体及其周围和下方的几部分组织组成。

甲体由多层胶质细胞构成;甲体近端埋于皮肤内称甲根;甲体下方的复层扁平上皮和真皮位甲床;甲体周缘的皮肤位甲襞;甲体与甲襞间的沟位甲沟;甲根附着处的甲床上皮位甲母质,是甲体的生长区。

四、小结:

本次课主要讲述皮肤的组织结构,皮下组织结构只作了解。

小结:

8分钟通过先文字后切片图总结本次课的内容,强调重点。

并指出有毛皮肤与无毛皮肤的区别。

(教案末页)小结1.皮肤的结构。

复习思考题、作业题下次课预习要点1.光镜下,足底的厚皮肤可分为那几层?

各层有哪些结构特点?

2.试比较头皮何手指皮(掌面)在光镜下的异同。

3.皮肤的附属器有哪些?

它们的结构试怎样的?

4.白化病是什么细胞功能异常的结果?

1.眼球壁的结构。

2.内耳及蜗管的结构。

实施情况及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