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700596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73.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政治押题卷.docx

高考政治押题卷

2008年高考教练·押题圣典4+e·政治科目押题

1.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2008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回首成就,辉煌壮丽;展望未来,如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

材料一:

中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成就,可以说是世界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2007年与1978年相比,GDP增长了66倍。

人均GDP增长了48倍。

国内生产总值占全球的比重由1978年的1%上升到2007年的5%以上……同时,过去只有发达国家才能享受的电子产品、汽车等,在中国也是应有尽有。

更重要的,这一切是在近乎于一穷二白,而且人口基数很大、增长很快、人口素质相对较低的情况下取得的。

(1)结合上述材料,从经济常识角度回答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材料二: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再创辉煌,仍然要靠改革开放。

十七大以来,我国积极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创新对外开放思路,着力提高对外开放经济水平,使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2008年5月5日在武汉召开的全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会议指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关键期,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对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新挑战和新要求。

(2)运用所学政治学常识,说明我国开放型经济能够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的原因。

材料三: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改革开放,从根本上讲,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不断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指出:

必须坚持解放思想。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

只有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破除迷信,敢于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与时俱进,才能使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生机和活力。

(3)上述论断蕴涵着丰富的哲学思想,请结合材料加以具体说明。

[答案]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从经济方面看表现为:

①坚持和完善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经济制度,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②从1978年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到城市经济体制改革,从1992年开始建立和逐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加强并不断改善国家的宏观调控,坚持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④积极发展国际经济技术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

(2)①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等方面的能力。

②我国政府积极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创造了有利于我国发展的国际环境。

③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这为我国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提供了保证。

④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把对外开放作为基本国策,这为开放型经济进入新阶段创造了必要条件。

(3)①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哲理。

②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体现了事物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要按规律办事。

破除迷信,敢于冲破不合时宜的观念束缚,与时俱进,体现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

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③大胆探索、实践和创造,与时俱进,体现了认识和改造世界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检验真理(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等观点。

④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2.材料一:

科学发展观理论的发展过程

时间

会议文件

主要论断

2003年

十六届三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第一次提出科学发展观的命题

2004年

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把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重要内容

2005年

十六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强调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迹

2006年

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

2007年

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

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并写入党章

材料二: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必须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十七大决定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章,以更好地指导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材料三:

W市政府自2003年起,大力改善生态环境,以项目为载体带动全市煤炭产业的循环式组合,让“煤城”真正变为“绿城”。

根据农村实际,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以苹果为主的林果业、以大棚蔬菜为主的棚栽业和以设施养殖为主的草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

推行“就业和社保、城市管理、社会治安、社会服务”社区创建活动,投入资金26亿元,改造排水管网设施480公里,接收农民工子女2314人就读中小学,免收借读费438万元,改建、扩建适合农民工入住的经济公寓37000平方米。

建立“9073”养老格局:

90%的老人实现了家庭自助养老,7%的老人享受社区居家养老服务,3%的老人享受机构养老,后两者纳入市财政支出。

(1)材料一体现了认识论的什么道理?

(2)试运用矛盾分析法,分析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的依据。

(3)结合材料二,分析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的政治意义。

(4)结合材料三,分析W市政府是怎样体现科学发展观的?

(5)结合材料三,说明政府在科学发展中的职能和责任。

[答案]

(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我们党提出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②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不断深化、不断发展的产物。

随着实践的发展,我们党将对科学发展观有更深入、更科学、更完整的认识。

③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我们党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2)①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主要矛盾居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我们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

②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这一主要矛盾决定了要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③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是我们党、我们国家兴旺发达和长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

(3)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

②中国共产党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点。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

③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核心,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有利于指导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④政治领导是中国共产党的重要领导方式,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中国共产党进行政治领导的体现,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

⑤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是中国共产党加强思想建设的表现,有利于提高党在新时期的执政能力。

(4)①促进煤炭产业升级,发展林果业等三大主导产业,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②重视就业和社保,建立“9073”养老格局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

③大力改善生态环境,重视社会治安和社会服务等社会建设,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

④免费接收农民工子女就读中小学和改建、扩建农民工经济公寓属于统筹城乡发展,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坚持统筹兼顾。

(5)①政府是国家行政机关,在科学发展中肩负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

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是人民意旨的执行者和利益的扞卫者,在科学发展中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注:

世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平均水平在20%以内。

表2006~2007年我国三大产业增长情况

产业及年份

项目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2006年

2007年

增长率(%)

5.0

3.7

12.5

13.4

10.3

11.4

占GDP比重(%)

11.8

11.7

48.7

49.2

39.5

39.1

数据来源:

国家统计局2006、2007年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材料二: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科技投入低,自主创新能力弱,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在30%,远远低于创新型国家80%的水平,因此,我国经济赖以增长的主要动力依然是传统制造业。

近年来我国在这一行业的投资不断增加,产品生产和出口规模不断扩大。

但是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低、利润微薄,生产扩张反而会带来巨大的资源和环境压力。

(1)描述材料一、材料二反映的经济信息,并指出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根据上述材料,结合实际,谈谈应如何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上述问题。

(3)近年来,我国自主创新理念深入人心,技术创新体系日臻科学,创新型国家基础日趋坚固,科技发展动力日益强劲。

请说明国家高度重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蕴涵的主要哲学道理。

(4)党中央高度重视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我党应如何提高我国的科技自主创新能力?

[答案]

(1)材料一中的图反映了从2003—2007年,我国固定资产投资总额逐年增加;虽然2003—2006年增长率有所下降,但2007年出现反弹;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

表反映了2006—2007年我国第一、三产业增长率下降,第二产业增长率上升。

可以看出我国第二产业比重过大,产业结构不合理。

材料二反映我国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低,经济增长主要靠扩大投资、增加物质资源消耗推动。

材料一、二说明我国经济发展方式不合理,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2)①坚持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优化投资结构,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②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到由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拉动的转变。

③加强科技自主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3)①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在处理复杂问题时要抓关键和重点。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提升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

②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增强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是实现国家发展的基点。

③事物是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代替旧事物,要树立创新精神并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国家要大力营造鼓励创造、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4)①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和科学执政,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依法保护知识产权。

努力探索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科学的工作方法;②加强党对自主创新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③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人贯彻科学发展观,重视科技人才培养,促进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12001—2005年金融机构人民币信贷各行业贷款和农业贷款情况图

注: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计算,同期我国农业贷款占银行总货款的最高比例为7.1%。

农业基本建设投资占全国基本建设投资的比例在“八五”时期为3%,“九五”时期为5.6%,“十五”时期为7.3%,均低于年增长18%的预期目标。

图21997年~2006年我国新增粮食播种面积

图3粮食播种面积与产量增长

图4

2006年以来农产品批发价格总指数月度走势图(以2000年为100计算)

材料二:

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财政资金5625亿元,同时农业发展银行配套发放农业贷款425亿元,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和农村投入,强化农业基础,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供给,逐步实现部分农产品供需平衡,尽快平抑农产品价格上涨。

与此同时,为了保障低收入家庭在农产品涨价期间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国务院还安排了75亿元专项资金对低保人员和家庭经济困难大中专学生进行补贴。

材料三:

2008年1月15日国家发改委公布《关于对部分重要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的实施办法》,并启动临时价格干预措施。

截至1月26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布列入临时价格干预的商品目录(如下):

序号

品种

价格类型

1

成品粮(面粉、籼米、粳米)、挂面、方便面

批发价、零售价

2

食用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调和油)

批发价、零售价

3

猪肉、牛羊肉及其制品

批发价、零售价

4

鸡蛋

批发价、零售价

5

牛奶

批发价、零售价

6

液化石油气

批发价、零售价

7

其他重要商品及服务

由地方根据实际情况自定

材料四:

2008年3月5日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代表2亿多农民工,经异地选举产生的三位农民工成为最高权力机关的代表,这被许多媒体称之为标志性事件。

(1)材料一中四幅统计图共同反映了什么经济问题?

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分析说明增加农业投入用于完善农业基础设施和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的经济意义。

(2)结合材料二,分析说明中央应对农产品价格上涨所采取措施的哲学依据。

(3)结合材料二,运用政治常识,分析政府为什么要确保困难家庭生活水平不至于下降?

(4)运用有关哲学知识,说明国家对材料二中的商品实施临时价格干预的合理性。

(5)运用政治常识回答,你认为公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应满足什么样的基本条件,并阐述农民工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的重要意义。

[答案]

(1)材料一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对农业的投入严重不足,导致农业基础地位薄弱。

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产品供求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且偏紧的状况。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的下降,直接导致了农产品价格的上涨。

意义:

①发展现代农业需要建立在增加农业投入的基础上。

只有不断增加对农业的物质和资金投入,才能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②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增加粮食产量,保障农产品的基本供给,有利于抑制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确保人民生活水平的稳步提高;有利于强化国民经济的基础,维护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经济安全,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①坚持按客观规律办事。

中央增加农业投入,夯实农业基础,发展农业生产,确保农产品供求平衡,是自觉按价值规律和国民经济运行的基本规律办事的表现。

②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

中央在发展农业生产的同时对困难家庭和在校大中专学生进行生活补贴,是坚持以人为本、关注民生的正确价值观的生动说明和有力体现。

(3)①人民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主人,生存权是公民的基本人权。

低收入群体在物价上涨时期生活有困难,应该得到政府的基本生活救助,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②政府是人民利益的扞卫者和执行者,应该坚持对人民负责,切实履行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发展经济,改善民生。

(4)①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能提高人们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

由于2007年我国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导致了国家必须对与人民生活相关的商品实施临时价格干预。

国家干预不仅能保证人民生活的稳定,而且有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

②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要保持事物的原有性质必须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2007年我国市场上的商品价格不断上涨,如果国家不加以干预调节。

就有可能导致严重的通货膨胀,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5)①年满18周岁,依法享有政治权利的中国公民,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文化素质、健康条件和议政能力;②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农民工更好代表农民的利益,真正体现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完善人民代表的选举,进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有利于贯彻依法治国原则;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最基本的政治权利,农民工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有利于在实践中更好地体现人民民主具有真实性和广泛性,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5.材料一:

2007年4月2日至5日,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报告指出,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许多自然系统已经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特别是温度升高的影响。

附:

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

材料二:

2007年9月24日,联合国气候变化高级别会议在纽约联合国总部举行,与会各国领导人表现出了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突破所需的政治意愿。

发展中国家的代表在会上重申,应对气候变化应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发达国家应该继续率先减排温室气体。

11月17日,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发布第四份全球气候变化评估报告的最后部分,指出全球变暖不容置疑。

气候变化问题成为今年一系列重要国际会议的主要议题。

12月3日至15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印度尼西亚巴厘岛举行,大会通过了“巴厘岛路线图”,为2012年《京都议定书》第一承诺期到期后的温室气体减排谈判设定了议程。

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普遍认为,气候变化谈判应在联合国框架内进行,应遵循“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和公平原则。

我国政府认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世界各国均负有保护全球环境的共同义务。

强调环境权利与环境义务之间的平衡。

我国主张共同承担环境责任但又根据各国经济发展水平承担有差别的义务的原则来处理国际环境问题。

“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是开展国际气候合作的基础。

材料三:

在环境保护问题上,我国政府认为,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

帮助更多国家走上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实现发展目标的清洁发展之路,既有利于发达国家以较低成本完成减排义务,也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可持续发展,是双赢的选择;我们认为,过早地、过激地、过高地要求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一样去承诺量化的减排义务,是不公允的,我们是不能接受的。

材料四:

胡锦涛主席2007年6月8日在德国海利根达姆八国集团同发展中国家领导人对话会议上指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这个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应该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解决。

只有各方在促进自身发展过程中不断提高技术水平,积极建立适应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产和消费模式,才能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1)地球升温灾难演变示意图反映了哪些唯物辩证法道理?

(2)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体现了什么哲理?

(3)用哲学常识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的内容评析我国政府的认识和主张。

(4)运用国际关系的有关知识分析,各国领导人为什么希望在气候变化领域取得突破?

(5)运用我国外交政策的有关知识,结合材料二、三评析我国政府的认识和主张。

(6)结合材料四,从生产和消费的角度,分析如何从根本上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

[答案]

(1)①气温的变化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反映了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联系着的事物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导致了事物的变化发展。

②事物的变化发展是量变与质变的统一,量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导致质变的发生。

当气温升高3度时,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将彻底失控,升高6度,将使地球面临彻底崩溃。

这反映了应把量变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防止灾难性结果的出现。

(2)①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我们承认矛盾,全面分析矛盾,防止片面性。

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会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同时都会受到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威胁和损害,因此,应共同承担责任,积极应对气候变化。

②矛盾具有特殊性,我们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目前气候变化是工业化国家过去两百年发展过程造成的,发达国家应在减排方面多做贡献,同时发达国家也有经济实力作出更多的贡献。

(3)①现象是表面的,本质是内在的,认识事物应透过现象看本质。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环境问题上的分歧,本质上是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围绕发展问题上的分歧。

②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气候变化、环境问题是全球问题,不仅是发展中国家问题,也是发达国家如何更好发展的问题,而且气候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紧密相联,因此,国际社会应共同携手、共建地球美好家园。

③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矛盾具有普遍性的同时又有特殊性。

对气候变化、环境问题、发展问题的关注有普遍性的全球意义,但又必须顾及不同国家的具体国情和所处的发展阶段,尤其应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国情,区别对待。

(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发展的观点等结合材料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4)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在当前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各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的发展,必然要求控制气候变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②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外交政策的依据,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由于气候变化对整个地球造成威胁和损害,当然会影响各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各国都希望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加强合作。

(5)①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即处理一切国际问题,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强调“共同但有区别责任”原则,明确表明了我国政府的主张。

②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我国在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问题上的认识和主张,体现了发展是我们的权利,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既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又有利于人类的共同发展。

③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们应该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地参与到国际重大事务之中,与国标社会一道,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基础上处理气候变化及环境等问题。

(用主权国家的权利与义务相统一、发展的主题、竞争的实质、经济新秩序的主张,结合材料分析言之有理也可)

(6)①贯彻科学发展观、生态文明观。

②生产角度:

应积极采用新技术,更新设备,提高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③消费角度:

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建立文明的消费模式,倡导绿色消费。

6.在现实生活中,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常常受到用人单位的侵害。

针对这一现象,某中学部分学生成立了探究性学习小组,进行相关调查。

一些同学通过查阅,收集到以下资料:

2008年1月1日,《劳动合同法》正式实施。

《劳动合同法》的颁布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普通劳动者的关怀,突出了保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立法宗旨,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些同学通过对本地有关企业劳动者的问卷调查,获得以下信息:

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订劳动合同

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有关保险

劳动者不能按时获得劳动报酬

劳动者经常被要求额外加班

劳动者被用人单位随意解雇

60.8%

46.5%

38.3%

80.32%

27.25%

另一些同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