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692480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120.8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docx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0626

 

“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初稿)

 

2010年6月

目录

一、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1

(一)发展基础1

(二)面临形势5

二、“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8

(一)指导思想8

(二)发展战略8

(三)基本原则9

(四)发展目标10

三、“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11

(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11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12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13

(四)健全区域创新体系13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15

四、“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16

(一)新材料产业16

(二)电子信息产业18

(三)生物医药产业19

(四)新能源与环保产业20

五、“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23

(一)加强组织领导与协调23

(二)制定自主创新激励政策23

(三)健全多元投融资体系24

(五)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队伍25

(六)推进知识产权保护战略25

附件“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项目表27

郴州市“十二五”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性、先导性产业。

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各国应对经济挑战、抢占竞争制高点和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

集中力量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以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市全面建设湘粤赣区域中心城市和湖南最开放城市、构建创新型郴州的重要战略抉择。

为科学指导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引导创新资源配置,指导决策重大工程项目,合理安排政府资金,按照我市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特制定本规划。

一、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与形势分析

(一)发展基础

1.总体发展速度较快

“十一五”以来,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

2005-2009年,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9.3%,增加值年均增长27.3%,产品出口额年均增长28.0%,分别比同期GDP的年均增幅高出14.7、12.7和13.4个百分点。

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由2005年的20%增长到21.96%,占GDP的比重由5.62%增长到8.28%。

2009年,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实现总产值197.15亿元,销售收入182.3亿元,增加值68.3亿元,出口3.3亿美元,利税额20.8亿元,利润额14.0亿元。

表12005-2009年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体发展情况

指标

2005年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平均增幅

产品总产值

(亿元)

72.28

99.13

147.00

176.62

197.15

29.3%

产业增加值

(亿元)

26.83

33.86

52.10

62.51

68.34

27.3%

产品出口额

(万美元)

14454

19296.5

31000

22572.9

32763.9

28.0%

图12005-2009年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平均增幅与GDP的对比(%)

2.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

郴州市围绕新材料、电子信息等领域,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了以新材料为主,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环保为辅的产业格局。

2009年,新材料产业实现产值145.2亿元,占总产值的71.66%;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能源与节能分别实现产值22.4亿元、15亿元和6.7亿元,分别占总产值的11.06%、7.4%和3.31%。

四大产业的比重合计达到93.43%。

图22009年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按领域分类情况

3.规模效益不断提高

2009年,全市共有108家高新技术企业,其中,规模工业企业97家,占全部高新企业数的89.8%。

规模工业企业完成产值194.1亿元,增加值67.3亿元,销售收入179.3亿元,分别占全部高新企业的98.4%、98.5%、98.4%。

4.特色产业基地发展良好

郴州依托有色金属、特色农业、煤炭资源、电子信息等技术和产业优势,扶植一批骨干企业,拉长产业链,做大特色产业集群,初步建成了有色金属深加工、特色农业、数字视讯产业等基地,在资源集聚、规模扩张、自主创新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5.企业科技投入迅速增加

一是R&D经费投入稳步提高。

2009年全市高新企业R&D经费支出为4.5亿元,是2004年的4.67倍,R&D经费占GDP的比重由2004年的0.01%提高到2009年的0.5%。

二是企业成为R&D经费投入的主体。

2008年全市企业投入R&D资金达20646.7万元,占全部R&D经费比重达94.8%,比2004年提高了20.9个百分点。

三是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

2008年,全市工业企业新产品开发经费投入达14182.8万元,是2004年的1.6倍。

新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为10.8%,比2004年提高4.2个百分点。

2009年,全市高新企业科技活动经费内部支出为4.6亿元,R&D经费支出为4.5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58.9%、66.8%。

6.企业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2006-2009年,郴州取得各类科技成果490项,专利申请2148件,专利授权973件。

其中,郴州高斯贝尔公司承担的省科技重大专项“高性能移动通讯手机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共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开发出全球首款骨神经传导手机,完成了手机产销196.5万台,销售收入达9.8亿元。

鑫泰银业公司承担的“复杂物料高效提取稀贵金属关键技术的引进与研究”项目,实现了我市争取国家级重大科技专项零的突破。

郴州强旺公司在国内外第一次提出CONFRM连续挤压变形镁合金的新方法,核心技术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2008年获湖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郴州高鑫铂业公司承担的省科技厅重点项目“合成DCB用微晶铂炭催化剂”,总体技术水平达到国内领先,获郴州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总的来看,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取得了高速发展。

但是,与周边发达地区相比,与郴州“两城建设”的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一是高新技术产业比重偏小。

2009年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只有8.26%。

比全省平均水平低2.7个百分点。

二是资源型企业比例偏大,从事有色金属矿采选与加工的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和销售收入的占比分别达到54.8%和54.1%。

三是科研经费投入不足。

郴州市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仅为0.3%,远低于全国1.4%、世界平均1.6%的水平。

高新技术企业R&D投入占销售收入的2.5%,低于国家对高新技术企业的要求。

2008年政府部门筹集的科技资金占科技经费支出的比重仅为1.4%,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仅为0.1%,比全省平均水平低1.4个百分点。

四是科技人才缺乏。

全市各类人才大多集中在教育、卫生上,而工程技术、农业技术和科研专业技术人员仅占5.54%、3.44%和0.06%。

具有技术创新与产品开发能力的研发人才较少,而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数量更少。

(二)面临形势

“十二五”时期是我市实现跨越式发展、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关键阶段,也是世界新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在世界范围内转移步伐加快的关键时期。

我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既面临难得的机遇,也面临严峻的挑战。

1.全球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为郴州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带来新的机遇

国际金融危机后,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各国走向经济复兴的选择和重点,我国已明确提出要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目前,国内外战略性新兴产业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发展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郴州在新材料、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方面具有一定基础。

因此,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兴起,将为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争取国家资金、项目、政策等方面的支持带来良好机遇。

2.科技加速发展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跨越式发展产生新的契机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特别是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三大领域,技术进步越来越快,技术发展的跨越性越来越强。

电子信息产业正孕育第三代互联网、仿真计算机、光电集成技术、软交换通信技术等领域的突破。

生物医药产业因基因技术的突破和开发,将使人类在未来20年后步入生物经济时代。

新材料产业正着力纳米材料技术、生态环境材料、智能材料等方面的开发和产业化应用。

同样,新能源、环保、光机电一体化等方面也呈现技术突破、融合、互动趋势。

技术的发展和突破,为我市发挥后发优势、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3.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方兴未艾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当前,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第四次产业转移浪潮。

郴州市毗邻粤港澳,是湖南的南大门,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2007年4月,郴州市被国家商务部授予首批“全国加工贸易产业梯度转移重点承接地”。

2009年湖南省委、省政府将郴州市列为“先行先试”政策试点城市,正式下发了《关于支持郴州市承接产业转移先行先试的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在土地、财政体制、金融服务、交通建设、物流发展、项目审批、园区建设、招商引资等方面给予34条“先行先试”政策。

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加快沿海产业梯度转移速度,为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4.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技术、资本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武广高铁的建成带来交通线路网络的拓展及整个交通系统运行效率的提升,降低了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交流的成本,人流、物流流动更快,流量大幅上升,提高了郴州与其它沿线城市特别是长沙、广州的空间可达性,增强与城市间相互吸引力和相互作用,将对郴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提供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加强武广经济带的联系与合作,促进技术、资本等产业资源要素向郴州聚集,为其产业的强大和扩展市场创造条件。

5.低碳经济的兴起对郴州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新的要求

当前,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来临。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对环境保护、资源节约、资源循环利用提出了极高的要求,那些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将逐渐被淘汰。

郴州矿产资源丰富,是“有色金属之乡”,高新技术产业以矿产资源进行加工的黑色矿物制品业、有色和黑色金属冶炼为主,其发展对矿产资源的依赖性过大。

低碳经济的兴起无疑对郴州市的新材料、新能源、有色金属深加工等高新技术领域以及传统产业的高新技术改造提出了新的要求。

6.高铁时代的到来将使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

高新技术产业的竞争往往是人才的竞争,如何吸引人才,善待人才,留住人才是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的关键。

目前,郴州市正面临着高新技术人才稀缺与外流的双重挑战。

郴州市各类专业人才逐年减少,一线科技人员严重匮乏,队伍不稳定、结构不合理,学科带头人也为数很少。

而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仍以技术引进为主,具有国内外领先技术水平和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不多。

同时,武广高铁的开通也加剧了对科技人才的争夺。

因此,在技术人才竞争激烈的严峻形势下,郴州如何吸引、造就一支高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成了最为迫切的问题。

二、“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加强创新、提升产业、突出园区、打造品牌”的要求,实施“科教兴郴”和“人才强市”战略,加快郴州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着力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加快用高新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为建设创新型郴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技术引擎和产业支撑。

(二)发展战略

1.创新驱动战略

始终把推进自主创新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根本动力。

重视观念创新的先导作用,大力营造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创新文化;夯实体制创新的基础地位,积极理顺管理体制,深化各项改革,搞活园区机制;突出技术创新的核心作用,积极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创新,重点突破产业集群的核心技术研发。

2.特色强区战略

把打造特色作为增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前提,建设新兴产业高度聚集、自然生态环境优良、创新创业氛围浓厚的特色园区,形成产业规模和盈利能力居国内同行前列、掌控核心技术的特色集群,营造享受国家区域优惠政策、政务服务清明高效、产业生态高度关联的特色发展环境。

3.开放带动战略

以现有相对优势为基础,以招商引资为龙头,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全球眼光整合资源,在主导产业、特色集群、社会发展项目等方面向各类资本、人才、技术全方位开放,最大限度集聚优势资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三)基本原则

1.坚持自主创新和引进吸收相结合

把自主创新作为郴州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立足点,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优势领域,加大投入力度,加强集成创新,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保持重点领域的持续创新能力。

将引进、消化、吸收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继续加大引进力度,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的起点,提升整体技术水平。

2.坚持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相结合

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导向作用,以培育市场主体为核心,实现产业发展由技术驱动型向市场主导型的转变;充分发挥政府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引导作用,以完善政策体系为重点,运用市场机制,促进社会资源向高新技术产业领域集中,形成政府、市场共同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3.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相结合

集中优势资源,优先支持有竞争力的优势产业、骨干企业和重点产品,促进产业集聚和规模扩张,增强特色、优势产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带动作用;不断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构建产业孵化平台,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积蓄产业发展后劲,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整体推进。

4.坚持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现代化相结合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培育高新技术产业新的增长点,延伸高新技术产业链;积极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提升产业竞争力,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

(四)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到“十二五”末,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规模不断壮大,产业结构逐渐优化,产业布局日益合理,高新技术产业促进郴州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主导力量。

2.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到“十二五”末,高新技术产业实现产值750亿元,年均增幅25%,增加值达到250亿元,年均增幅24%。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达到27%,占GDP的比重达到14%左右。

——研发投入稳步提升。

到“十二五”末,研发经费占全市GDP的比重达到1.0%以上,比2009年提高0.7个百分点;财政科技投入占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0.7%,比2009年提高0.6个百分点。

高新技术企业R&D经费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达到3.5%。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到“十二五”末,取得各类科技成果600项。

企业专利申请量达到2500件,专利授权量达到1200件,其中发明专利达到400件。

——产业结构逐渐优化。

到“十二五”末,新材料、电子信息等产业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增强,新能源、生物医药产业比重逐步上升,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园区布局日益合理。

到“十二五”末,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以郴资桂产业走廊为轴线、以县域特色园区为支点的“一体两翼多支点”的产业空间格局,促进全市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发展。

三、“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

(一)培育高新技术产业集群

1.新材料产业集群

借助矿产资源优势,以稀有金属精深加工完整产业链为基础,以柿竹园、金贵有色、郴州矿冶等龙头企业为支撑,以湖南省新材料产业郴州基地为载体,大力发展贵重金属、稀有金属深加工产品,重点培育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集群。

2.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抓住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巨大潜力,重点扶持高斯贝尔、华磊光电、台达电子为龙头的电子信息产业,同时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实现我市电子信息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现代农业产业集群

借助农产品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临武鸭、东江鱼、邦尔泰为代表的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积极延伸相关产业链,提高农副产品的增加值,力争形成较具规模的农产品产业集群。

4.医药产业集群

以三九南开制药、东润联合制药为核心,以中药制剂、中药饮片为重点,培育涵盖优质药材采购、初加工、炮制和流通等环节的中药产业链,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医药产业集群。

(二)利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1.坚持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加大对信息化带动工业化重点项目的培育,扶持一批重点信息企业,加速全省第二大视讯产业基地的建设。

以大力推广数字设计、虚拟制造、快速成形等先进制造技术,实现研发设计的协同化、供应链管理的网络化、产品制造的数字化、生产过程的柔性化和绿色化。

运用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清洁生产工艺、节能降耗等高新技术提升改造传统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管理流程,加快我市传统工业向现代新型生产形态的转变。

在传统产业中积极运用信息技术,推进企业应用电子商务,提高传统产业的管理水平和生产效率。

2.加强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大节能减排力度

在有色金属、建材等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高的产业,推广应用节能降耗和清洁生产技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

加大资源综合开发、合理利用力度,重点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住宅建设、绿色制造技术等方面进行关键技术研发,形成废弃物的资源化和循环利用。

围绕农业及农产品深加工、食品、能源、交通等领域,加快现代生物技术的推广应用。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

1.实施若干科技重大专项

围绕郴州市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实施一批科技重大专项,增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后劲。

一是有色金属精深加工技术开发科技专项,引进、开发、应用有色金属采选冶炼新技术和新工艺,研发钨、铋、钼、铅、锌、金、银等精深加工技术,培育和开发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二是电子信息技术应用与推广科技专项。

推广计算机辅助管理、设计、制造技术,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技术升级,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器件、基础软件产品等电子信息产品,培育一批电子产品生产和应用示范企业;三是农产品精深加工技术与产业化科技专项,加大“三农”技术推广和应用,提升我市特色农业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

2.加快高新技术研发与推广

以科技创新重点项目实施为引导,推广应用产业前景好、技术竞争力强的钨银铋锡铅锌综合利用技术、电子数码视频产品技术、配电自动化管理技术、微晶石墨提纯技术、新型干法水泥生产技术、现代中药制剂技术、新科技海鲜养殖技术、优质油茶籽高效利用技术等先进实用技术,努力实现科技成果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高端化、特色产业集群化。

(四)健全区域创新体系

1.企业技术研发体系

鼓励具有较强研究开发和技术辐射能力的大中型企业和转制科研机构,联合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面向新材料、电子信息等特色产业,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工程技术开发中心,开展关键技术、瓶颈技术研究。

鼓励国内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其他组织和个人在本市设立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和企业集团(研发)总部,开展专题技术开发,聘请国内外专家进行合作研究。

加快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建设,重点突破一批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共性技术,力争稀贵金属综合再生及精深加工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进入省级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产学研合作体系

建设产学研合作平台。

构筑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所参与的产学研服务平台,加强科技数据平台、科技文献平台、科技信息平台、科技计划管理平台和网络科技平台建设,实现企业与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进行科技对接活动,提升高新技术企业的创新能力。

大力加强市厅市校合作。

要充分利用市厅工作会商平台,争取省厅在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农业科技创新、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园区建设方面给予更大支持。

进一步扩大我市与高等院校的合作,深化与中南大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湘潭大学等的市校科技合作,在科技开发、人才引进等方面建立更加全面、深入的联系,努力开辟更多、更新的合作领域。

3.科技企业孵化体系

按照创新型企业的发展要求,建立从企业入驻、孵化成长到企业毕业全过程、全方位的创业服务平台。

健全完善孵化服务体系,延伸孵化链条,使之真正成为高新技术创新和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大力发展专业孵化器,建设高水平的共用技术服务平台。

鼓励以产学研相结合的形式联建服务企业孵化器。

4.科技中介服务体系

鼓励中介机构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开展创业、技术交易、现代物流、会展、项目管理、培训教育、信息、知识产权、法律、咨询评估、经纪委托等社会服务。

以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提高技术基础服务能力为重点,鼓励和引导技术转移中心、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各类创新服务机构的发展。

加强和完善其服务体系和能力建设,为全社会的技术创新提供公共服务的环境与条件。

(五)优化产业空间布局

重点支持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经济开发区、永兴国家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资兴国家可持续发展先进示范区等园区建设,引导拥有高新技术的大企业、大项目及其配套产业向园区集聚,使之成为高新技术发展的聚集地、带动全市经济发展的领头雁。

1.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核心区

以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有色金属产业园区、郴州出口加工区为主体,整合郴州经济开发区、郴州湘南国际物流园的资源优势,建设郴州高新技术产业的核心区,发展电子信息、有色金属深加工、出口加工等特色高新技术产业群。

2.郴资桂高新技术产业走廊

以郴资桂产业走廊为轴线,以资兴经济开发区、桂阳工业园为支撑点,重点建设矿产品精深加工、能源化工、农产品深加工等特色产业基地,带动郴资桂区域一体化的发展,最终形成基础设施、市场体系、产业布局和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郴资桂高新技术产业走廊。

3.县域特色高新技术产业园

以郴州各县市区的省级开发区为载体,充分利用高技术促进特色资源的深度开发和综合利用,形成各具地方特色的优势产业。

永兴经济开发区努力打造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化基地,宜章经济开发区建设氟化工生产基地,嘉禾经济开发区重点发展以机械制造、建材为主的产业,临武经济开发区主要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汝城经济开发区重点培育有色金属精深加工产业,安仁工业园重点发展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桂东工业园重点发展化工、冶炼、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

四、“十二五”郴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点方向

(一)新材料产业

1.钨钼深加工产业

钨以扩大产品品种、发展深加工产品、提高附加值为方向,重点发展超细钨粉、优质硬质合金、钨基高比重合金和钨的化学制品,大力发展再生钨。

钼重点发展钼酸铵、钼盐、钼系列催化剂、氧化钼、钼粉以及高速工具钢,发展钼的二次再生利用。

重点扶植钻石钨等企业,进一步壮大和发展下游深加工产品。

最终形成“钨资源→APT→蓝钨→超细钨粉→钨的优质硬质合金→再生钨”、“钼资源→钼酸铵→钼盐→钼粉→钼材→再生钼”两条产业链。

2.铋深加工产业

以高纯铋的生产为基础,扶持柿竹园等龙头企业,向铋的深加工及应用方面发展,延伸并拉紧产业链。

发展超细、超纯铋、医药、化妆品、催化剂、工业颜料、钢添加剂、铝添加剂及易熔合金等用铋,同时,开展铋在超导材料、电子陶瓷和电池等领域应用项目的开发。

最终形成“铋资源→高纯铋→氧化铋→铋的深加工产品”产业链。

3.锡深加工

提高锡的精炼生产能力,重点扶持湘金锡业、汇源科技等骨干企业,重点发展高纯锡、锡基合金、锡的化工产品,同时大力开展炼锡中间产物有价金属回收和锡再生,形成“锡资源→锡冶炼→锡精炼→锡基合金、锡化合物等→再生锡”的产业链。

4.金银深加工产业

以金银提炼为基础,大力开展从各种贵金属废料和阳极泥中再生回收提炼银,重点发展高纯银、高纯硝酸银、纳米银粉、载银抗菌材料、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