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8049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72.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docx

中考复习病句短文修改

2016年中考复习:

病句、短文修改

一、课标解读

1.能准确识别有语病的句子。

病句,就是有毛病的句子。

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或客观事理的句子都是病句。

语病类型有:

①搭配不当(如主谓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等);②成分残缺(如缺主语、缺谓语、缺宾语等);③词语误用(主要指词语褒贬色彩不当);④语序有误(如因果颠倒、不符合认识事物规律或事物发展规律等);⑤不合逻辑(主要指语意违背常理)。

2.在不改变原意的基础上做出恰当的修改。

修改病句要注意病因要“准”;改动要“小”;原意要“保”(保持句式或陈述者对象一致);检查要“细”。

修改五字诀:

增(成分残缺的)、删(多余的)、换(用词不当的)、简(修改应简要)、调(不搭配、不照应的)。

3.能正确使用修改符号。

       

 

二、考点突破

(一)考点梳理

考点一:

辨析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眉山的仲夏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良好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成绩能否提高。

C.从叙利亚目前紧张的局势来看,我们不得不认为世界和平距我们还很遥远。

D.发展并构想好特色产业,让眉山以最快速度融入天府新区。

【名师归纳】语法结构方面的病句

语序不当

名词修饰语: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

①表领属性的或时间、处所的;②指称或数量的短语;③动词或动词短语;④形容词或形容词短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①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

(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

(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

(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动词修饰语:

①先时间后处所;②先介词结构后情态动词、形容词;③表示对象的介词结构一般紧靠中心语;④不要弄错修饰对象。

 

①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

(“上一世纪”应放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②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

(“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

(“陆续”应修饰“有”)

④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

(“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广泛”应修饰“交换”)

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来说,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

(“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

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

(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

(“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

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①他在运动会结束后正式退出了运动员生涯。

(“退出……生涯”动宾搭配不当)

②新中国成立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①教师肩负培养大批科技队伍的重任。

(“队伍”应改为“人才”)

②黑暗中,还听得见连滚带爬的脚步声。

(“连滚带爬”不能修饰“脚步声”,)

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作风是否深入。

(“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

②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

(“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

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

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

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

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

成分残缺或赘余

缺主语

①通过努力的学习,使她的成绩得到很快的提高。

(应删去“通过”或“使”。

②对于不文明守纪的同学,难道不应该受到责备吗?

(去掉“对于”或删掉“受到”。

缺谓语

①佛山市民都在努力为建设一个文明卫生城市。

(结尾应加上“而奋斗”)

②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到餐厅夜宵。

(应是“吃夜宵”)

缺宾语

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

(“抓紧”什么?

“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

(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累赘重复

 

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

(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

(“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结构混乱

两种同义格式杂糅

①一个人变好变坏,关键在于内因起决定作用。

(“关键在于内因”与“内因起决定作用”同义,用一个即可。

②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

(要么用 “主要成分是……等”,要么用“是由……等配制而成的”,不能将二者糅在一起。

③从1987年的《短篇三题》为起点,他进入了一个更新的阶段。

(把“从……开始”和“以……为起点”糅在一起了,改“从”为“以”。

两个分句糅成一个单句:

分句之间的停顿用逗号或分号,如果误用连接并列成分的顿号,就造成分句糅合的毛病。

小张除跳舞外,兼任报幕、开场、结尾的节目还得由她编导。

(“小张……兼任报幕”和“开场……由她编导”是两个分句,各有主语,其间误用顿号,“兼任”一词径直管到“节目”,造成杂糅和搭配不当的双重毛病。

考点二:

修改病句

2.下面语段中画线的三个句子都有语病,请把它们找出来,加以改正。

文化与修养共存,智慧与幸福同在。

在很大程度上,人类精神文明的成果是以书籍的形式保存的。

①一个真正的读者就要通过读书来最大限度地享用这些成果的过程。

②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在青少年时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③如果没有培养起对阅读从小的兴趣,就很难从阅读中体会到快乐与幸福。

改正:

①                                                     

     ②                                                     

     ③                                                     

【名师归纳】句意方面的病句

指代不明

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

(“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有歧义

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

(“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

(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

(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

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自相矛盾

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

(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

应删去“无比”。

范围不清

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

(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他们一面拼命地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

(“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地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强加因果

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

(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

(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

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主客倒置

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

(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

(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二)要点梳理

1.方法与技巧

方法一:

句意审读法

【技巧】通过审慎的阅读,发现句子的毛病。

一般说来,大凡读起来别扭,听起来含混的地方,就可能是毛病的所在。

找到病处再仔细分析判断,查清语病的原因,然后再加以修改。

【示例】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美国、印度等一些国家纷纷建立或增加石油储蓄,我国也必须尽快建立国家的石油战略储备体系。

【解析】读第一个分句“针对国际原油价格步步攀升”,就觉得不通,要在其结尾加上“情况”或“状况”之类的词语才比较顺畅。

方法二:

句子主干提炼法

【技巧】将句子的修饰成分(定、状、补)去掉,就其主干(主、谓、宾)部分,检查语病。

【示例】鲁迅猛烈地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解析】属于“句式杂糅”的毛病。

主干是“鲁迅揭露、批判了封建道德”,“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对什么“都进行了批判”呢?

显然是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

句中的“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做了“反对”的宾语,就不能做“批判”的状语。

该句实际上是混杂了两种格式:

“他反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和“他对节烈观和包办婚姻、家长制都进行了批判”。

修改这种病句,可以依据上下文的需要选取一种格式而淘汰另一种格式。

方法三:

并列词语搭配法

【技巧】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并列词语上,有时并列短语中的某一个词语与相应的词语搭配不当;有时并列词语之间出现了交叉关系和种属关系;有时并列词语间有一种前后对应关系,因不恰当的排列造成了对应关系混乱。

【示例】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学生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

【解析】“生活用品”包括了“床上用品”,两者属于属种关系,不能并列,可去掉“床上用品”。

方法四:

句子成分补充法

【技巧】为了语言的简洁,复句中的后几个分句常常承前省略主语。

在省略的过程中,有的分句就偷换概念,表达成了另一意义。

对这种病句可用成分补充法辨析。

【示例】这家工厂虽然规模不大,但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和东南亚地区。

【解析】在这个转折复句中,“虽然”用在“这家工厂”后,那么,“这家工厂”就是全句的主语。

说“这家工厂”“曾两次荣获省科学大会奖”是可以的,但说“这家工厂”“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就错了,因为“这家工厂”不是产品。

可在“三次被授予省优质产品称号”前加上“产品”。

方法五:

指代避免歧义法

【技巧】句中出现代词时,要结合语境详加辨析所指对象,避免句子出现歧义。

【示例】在中国文学史上,《狂人日记》是第一篇白话小说,他大声疾呼,用他那尖锐泼辣的笔去批判了人吃人的旧社会。

【解析】句中的“他”似乎指“狂人”,因为狂人也写下了日记批判了旧社会;又似乎指鲁迅。

一个代词有了两种指代,这样就产生了歧义。

该句可以不用代词,将“他”改为“鲁迅”或“狂人”。

方法六:

明确词类法

【技巧】“和、跟、同”既可作介词,又可作连词。

词类不同,句意也不同;反之,句意不同,所用词类也不同。

【示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

【解析】“和”做介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一个人,“和”做连词时,“背着”的是“总经理和副总经理”两人。

这样,句子就有了歧义。

方法七:

标点断句法

【技巧】有的句子,既可以这样断句也可以那样断句。

断句的位置不同,句意也就不同。

【示例】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解析】有三种断句,也有三种意思:

①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②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③妹妹找不到爸爸妈妈,很着急。

方法八:

并列结构对应法

【技巧】有的主谓语是并列结构时,应采取一一对应的方法辨析,防止出现主谓搭配不当和动宾搭配不当的毛病。

【示例】今年春节期间,我县有10辆消防车、50多名消防官兵,放弃了休假,始终坚守在各自执勤的岗位上。

【解析】主语是并列短语“消防车”和“消防官兵”,谓语是“放弃休假”。

用对应法辨析,说“消防官兵”“放弃休假”是可以的,但说“消防车”“放弃休假”属于搭配不当。

方法九:

观察词语组合法

【技巧】有的词常常与别的词组合起来表意,单独使用有时就会出现错误,要注意观察辨析。

【示例】《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深受广大消费者所欢迎,因为它强化了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使消费者的权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

【解析】“所”字单独使用时,常常用在动词前,与动词组成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

句中的“所欢迎”就是一个所字结构,相当于一个名词“所欢迎的……”。

但从句意看,并没有此意,“所”字可与“为”字组成“为……所……”的被动句式。

因而该句可改为“深为……所欢迎”或“深受……的欢迎”。

方法十:

否定不当增删法

【技巧】有些句子的语病出现在否定词上,常见的错误有多重否定中由于多用了否定词,而表意相反了,或者多重否定句与反问句连用造成了表意不清。

【示例】睡眠三忌:

一忌睡前不可恼怒,二忌睡前不可饱食,三忌卧处不可当风。

【解析】“忌”就是“禁忌”,动词含有否定意味。

后边再加一个词“不可”就成了肯定意味,变成了“睡前可以恼怒”。

辨析本题时,可用增删“不可”的方法。

方法十一:

同义、近义辨析法

【技巧】有的词语感觉不妥时,可找同义词或近义词多角度辨析,确定正误。

【示例】日晕发生在去年10月22日,据连续观察记载,那天上午八时以后,天空出现了环绕太阳的晕圈,后来逐步形成了两个相交的椭圆。

【解析】“逐步”语感不适,可找近义词“逐渐”比较辨析。

“逐步”的意思是“一步一步地”,“逐渐”的意思是“渐渐”。

从句意看,“形成”时是“渐渐”,而不是“一步一步地”,所以应改为“逐渐”。

方法十二:

内容质疑法

【技巧】从句子结构上分析无误时,就要从内容上质疑,以便找到其病因。

【示例】昨天是报名截止日期的最后一天,但是今天却又来了数百名学生要求报名。

【解析】在第一个句子里,主干是“昨天是一天”,完全正确。

定语“报名截止日期的最后”修饰中心语“一天”,结构上是正确的,但内容上却引人怀疑。

“截止日期”不就是一天吗?

难道还有“最后一天”?

于是病因就找到了。

方法十三:

反问句式推敲法

【技巧】反问句的特点是:

运用疑问的形式来表示肯定或否定意思,肯定形式的反问表示否定的内容,否定形式的反问表示肯定的内容。

遇到反问句时要格外留心,反复推敲,注意不要误用双重否定。

【示例】难道能否认改革开放以来没有取得巨大的成就吗?

【解析】句中“否认”和“没有”是双重否定,表肯定的意义。

肯定的反问表否定的意思,与原意正好相反。

所以,否定词“否认”和“没有”应去掉一个。

方法十四:

多重否定辨析法

【技巧】单重否定是否定,双重否定是肯定。

但是,当表象上是三个否定句时,实质上只有两个否定词,还是表肯定。

对此种情况,千万要注意辨析。

【示例】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

【解析】句中的“无时无刻”意为“时时刻刻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

方法十五:

双面词使用辨别法

【技巧】一句话中,前一分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陈述,后一分句也就应该从肯定、否定两个方面照应,否则,就犯了两面对一面、照应不周的错误。

【示例】中国有没有希望,关键在于既要坚定地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又要广泛地学习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

【解析】一面对两面,照应不周。

“有没有”是两面,而“关键在于”是一面,可在“在于”后加上“是否”,也可把“有没有”改为“要有”。

方法十六:

介词搭配辨析法

【技巧】由于滥用介词和“介词+方位词”的格式,造成主语残缺或主客体颠倒等语病。

因此,我们要特别注意辨析介词和介词短语的使用是否正确。

【示例】自2003年我校举办第一届艺术节以来,已经累计超过1万人次参与了书画作品的观摩。

【解析】滥用介词“自……以来”,造成了主语的残缺,应当把“我校”放到开头做主语。

方法十七:

关联词语准确搭配法

【技巧】有些病句的病因,往往出现在关联词语上:

有的搭配不当,有的位置不当,有的强加关联词语,有的不合语境等。

【示例】在开学典礼大会上,李校长以赞许的口吻说:

“不仅张三同学学习好,而且乐于帮助其他同学,我们应该向他学习呀!

【解析】关联词语位置不当,造成了缺主语,两个分句共用同一个主语,应将第一个分句的主语“张三”置于关联词“不仅”前。

方法十八:

“对号入座”法

【技巧】记住中考《考试说明》中要求辨析的“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六种病句的类型及其基本特点,适当记忆一些典型语病的例句,解题时进行比较排除,做出正确判断。

2.失误与防范

失误一:

倍数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减少(缩小、降低、下降)×倍

【病句示例】三个企业抓技术革新,今年比去年产量翻了一番,成本却下降了一倍。

【修改】“下降了一倍”则成本为零,这怎么可能?

如用“减少了一倍多”则更是荒唐。

去掉“一倍”,加分数或实际数量。

【指津】减少、缩小、降低、下降不能成倍,后面只能跟分数或实际数量。

失误二:

平均分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平均分(成绩)都……

【病句示例】这次物理考试,全班平均分都达到了85分以上。

【修改】应删去“都”“以上”。

【指津】一门学科、一次考试,一个班的平均分只能有一个,后面不能跟“都”。

失误三:

时速、单位价格(数)使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时速每小时……   时速……/小时

【病句示例】①这种新型车每小时时速是220公里。

②他以350公里/小时的时速驶向终点,车子简直就要飞起来。

③这种电子元件每件的单位价格是15元。

④这种型号的电冰箱的单位价格是每台3288元。

⑤参观展览的人数很多,日均每天将近1500人。

⑥这里有我国南方重要的货物中转码头,年货物吞吐量达到每年5000万吨。

【修改】第一句应删去“每小时”,第二句应删去“/小时”,或把“时速”改为“速度”,第三句应删去“每件的”或“的单位价格是”,第四句应删去“每台”或“的单位价格是”,第五句应删去“日均”或“每天”,第六句应删去“每年”或“年”。

【指津】“时速”即每小时行驶距离,与“每小时”或“/小时”一起出现就显得重复累赘。

同理,“单位价格”就是指每一件东西的价格,“日均”指每天的平均数、“年均”指每年的平均数,也要注意避免重复赘余。

“件”“台”“日”“年”都属于单位。

失误四:

“最多……以下”“至少……以上”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最多……以下   至少……以上

【病句示例】①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五十岁以下。

②这个单位职工福利好,收入高,每月工资至少一千八百元以上。

【修改】第一句应删去“以下”或去掉“最多”而代之以“在”。

第二句应删去“以上”或“至少”。

【指津】“最多”和“至少”只能跟上下极限点,不能跟一个范围。

失误五:

“囊括……中的……”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囊括……中的……

【病句示例】由胡佳、彭勃、田亮、吴敏霞、郭晶晶等优秀运动员组成的中国跳水队,在这次雅典奥运会上,囊括八枚金牌中的五枚,充分显示了跳水强国的实力。

【修改】将“囊括”改为“获得”。

【指津】“囊括”即把全部包罗在内,“八枚”中获得“五枚”,虽然不少,但也不能称“囊括”。

失误六:

“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大约(超过、将近)……左右(上下、多)

【病句示例】①潘杰写了一封超过三千字以上的检举信。

②老赵大约七十岁上下,可身板很硬朗。

【修改】第一句删“超过”或“以上”,第二句删“大约”或“上下”。

【指津】“大约”、“超过”、“将近”后面跟整数来表示约数,再跟约数只会造成表意不明。

失误七:

“几(×)个……的……”因歧义造成的病句

【病点】几(×)个……的……

【病句示例】三个学校的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修改】可用“所”或“位”;此外,调整结构也是一种消除歧义的方法,可改为“学校的三个领导都到教育局汇报工作”。

【指津】“几(×)个……的……”这种表述是否存在语病,关键要看“几(×)个”修饰的对象是否存在不同的理解,这一短语的结构是否有不同的理解。

失误八:

“一边有(是)……”因歧义造成的病句

【病点】一边有(是)……

【病句示例】树下坐着一位老人,一边有一个孩子。

【修改】将“一边”改为“其中一边”或“每一边”。

【指津】“一边有(是)……”,这种表述是否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一边”是否存在歧义。

失误九:

“三季度”因歧义造成的病句

【病点】三季度

【病句示例】海尔集团已经提前完成了三季度的生产任务。

【修改】将“三”改为“第三”或“三个”。

【指津】“三季度”,这种表述是否存在语病,关键要看“三”等数词是否存在基数与序数不明而造成歧义的问题。

失误十:

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与数字连用不当造成的病句

【病点】二十多个岁月  几家新闻界的记者  三个莘莘学子

【修改】将“岁月”改为“年头”,将“界”改为“单位”,将“莘莘学子”改为“学生”

【指津】像“岁月”“新闻界”“莘莘学子”样的集合性名词或短语不能用“个”“家”等单位。

失误十一:

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用数量修饰造成的病句

【病点】20万朵花粉

【修改】20万朵花的花粉

【指津】不可数名词或名词短语不能用数量词修饰。

失误十二:

数字演算错误造成的病句

【病句示例】①原单位价格1000元,现降低到360元,降低了三分之二多。

②该市去年旅游收入300万,今年达到450万,增加了百分之一百五十。

③该村1985年人均收入366元,1995年达到798元,翻了两番多。

【修改】第一句改为“降低了将近三分之二”,第二句改为“增加了百分之五十”,第三句改为“翻了一番多”,因为“翻一番”等于“成为原来的两倍”,“翻两番”则成为“原来的四倍”。

【指津】数字演算要准确。

三、考点“典”题

题型一:

选出有语病或没有语病的选项

1.下列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嫦娥二号”航天飞行器在圆满完成了探月任务后,飞离月球,开始新的宇宙探测之旅。

B.食品是否安全,是人们身体健康的基本保障,所以,食品生产企业要高度重视食品安全。

C.在世人的广泛关注下,“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终于如期成功举办了。

D.为让市民及时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南京市在网络上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微博城市广场。

【思路点拨】此题答案为B,语病类型属于“搭配不当”。

句中出现“是否”、“能不能”、“……与否”等表示两面性的词语,要么前后内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