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867708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50 大小:51.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5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docx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科学》备课

 

四年级下册

 

王国龙

 

1、温度计的秘密

教学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研究温度计的构造和原理,使学生理解液体都具有受热体积膨胀、受冷体积缩小的性质。

2、指导学生初步学会做液体热胀冷缩的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初步的分析能力。

课前准备:

1、装有酱油、酒精的模拟温度计各一支,水槽2个。

2、演示用温度计1支,每实验小组摄氏温度计1支。

3、学生课前搜集各种各样的温度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

温度计放到热水中,红色液柱上升,放到冷水中,红色液柱下降了。温度计的液柱为什么会上升或下降呢?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温度计的科学。

2、提问:

进行科学研究,最常用的方法是什么?

二、学习新课

1、认识水和其它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1)提问:

出示模拟温度计与演示温度计,比较它们在构造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把它们分别放入热水、冷水中,液柱有什么变化?

(2)学生分组实验:

把模拟温度计分别放入装有热水和冷水的两个水槽中,观察液柱的变化。

(3)讨论:

瓶中的水既没有增加也没有减少,液柱却上升或下降,这是怎么回事呢?

(4)学生讨论、汇报。

(5)小结:

水受热体积会膨胀,所以液柱上升;水受冷体积缩小,所以液柱下降了,水的这种性质,我们把它叫“水的热胀冷缩性质”

(6)提问:

其它的液体有没有这种性质呢?

同学们能不能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

(7)学生实验并讨论、汇报。

(8)师生小结: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指导学生了解摄氏温度计的发明。

(1)学生看课本阅读部分。

(2)提问:

摄氏温度测量标准是谁制定的?

刻度标准是怎样规定的?

(3)学生讨论、汇报。

(4)小结:

同学们要注意,在不同的地区水烧开的温度并非都是一样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探索其中的秘密。

三、巩固总结

讨论:

1、温度计的设计原理是什么?

2、你还见过哪些温度计?

3、它们都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吗?

板书设计:

温度计的秘密

液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温度计就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2、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让学生知道通过加热或冷却可使物体的形状或大小发生变化,能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热胀冷缩的现象,乐于用热胀冷缩的科学道理改善生活。

2、科学探究:

使学生能借助老师提供的材料,设计多种多样的实验来证明气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通过观察现象,进行交流描述。并认识到科学结果应该是可以重复验证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愿意和同伴交流并分享对气体、固体热胀冷缩现象的的感知和认识。

教学重、难点:

其中“观察现象、交流描述现象和学会倾听交流”作为本课的重点,而“组内合作设计实验,证明气体、固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作为教学的难点。

活动准备:

教师应为学生准备典型的分组实验材料,如烧瓶、烧杯、冷水、热水、气球等。

同时准备生活中人们根据物体热胀冷缩现象进行制作或建筑的图片资料,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向生活开放。

教师准备烧杯、烧瓶、还要准备固体膨胀演示器、酒精灯等材料。

教学过程:

一、变魔术,调动学生的趣味导入

1、教师操作“红墨水上下升降”试验。

2、提问:

你看到了什么?

这是怎么回事?

3、学生猜一猜,说一说。

二、试验操作,验证猜想

(一)明确操作安全,制定实验方案

1、提问:

怎么知道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呢?

(学生回答)

2、学生看材料,小组内交流实验方案。(强调:

充分利用材料)

3、明确实验时应注意什么?

(强调安全、分工合作意识)

(二)分组实验操作,教师是服务者,提供材料;或参与各组活动,启发引导。

三、演示试验,汇报交流

1、学生派小组代表上台边讲边演示。

提出要求:

(1)、你们想让大家看到什么?

想证明什么呢?

(2)、同学们的更要注意了:

咱们能看到什么现象?

他们能证明出什么呢?

2、学生讲解演示。教师随时与学生交流重点内容或启发思考实验注意事项,完善实验操作。

3、师生总结:

空气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请学生板书知识点:

空气热胀冷缩

教师介绍科学家的种种实验证明,归纳板书:

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请学生板书知识点:

气体

四、回顾前文,引出对固体的探究

1、回顾旧知:

《温度计的秘密》一课中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请学生同时板书:

液体

2、启发:

我们都知道,物体一般有几种状态?

现在,已经知道气体、液体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此时,你还想知道什么吗?

3、学生猜想。板书:

固体(?

4、演示“固体膨胀演示器”。邀请学生合作完成实验。

5、先观察材料,接着设计试验方案,最后合作实验。

6、学生观察,并思考现象。实验操作者简介不同材料的物体在相同情况下热胀冷缩程度的不同。

7、师生总结板书:

固体也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擦去“?

”。

五、简化总结,对比描述,严密知识

1、启发:

谁能把这个结论再简化一下?

(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2、启发思考:

所有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吗?

3、学生各抒己见。教师简介“反常膨胀”现象。总结出:

一般情况下物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六、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分析判断图片,练习巩固知识点,向生活开放。

2、交流生活中,人们科学利用物体热胀冷缩的地方。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展示相应的图片。

教师抓住契机或启发学生思考“自行车胎为什么爆裂”知识点。请学生解释道理,揭示课题,讲解预防措施。

4、教师简介物体热胀冷缩性质的两面性。

(1986年美国“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事件,就是因为一个密封圈的热胀冷缩的现象造成的。先用温水洗脸再用冷水洗脸,能让你的皮肤更清洁更富有弹性。让热胀冷缩的现象为我们服务。别忘了告诉你周边的人尝试一下。)

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会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热胀冷缩的现象。

七、明确闪光点,树立自信,促成良好习惯养成,整合收获。

这节课高兴吗?

(指着板书)咱们了解到这么多知识,我觉着其中离不开大家的愉快合作、细心观察。你说对吗?

好,让我们再次团结合作,把咱的收获记录下来吧。(小组长领取自测题。)

板书设计:

空气

气体

液体热胀冷缩

固体(?

3、认识岩石

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对岩石的探究兴趣。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掌握鉴别岩石的方法,了解几种常见岩石的特征。

教学难点鉴别岩石硬度的方法。

课前准备

1.典型的花岗岩、砂岩、页岩、石灰岩、大理岩标本,每组两盒:

A盒、B盒。每盒内装入上述五种岩石标本,分别贴上标号,两盒内的岩石号序不同。

2.放大镜、小刀、铜钥匙、稀释的盐酸及滴管,每组一套。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提问

(1)我们在一年级观察过石头,你们知道石头有什么不同吗?

你是怎样知道的呢?

(2)请同学们打开A盒,看一看里面是什么?

(讲解:

这些石头叫做“岩石”。)

(3)这些岩石都是一样的吗?

(4)认识、研究岩石很有用,地质学家通过大地上岩石的分布情况可以找到矿藏。你知道地质学家是怎样研究岩石的吗?

2.谈话:

今天让我们像地质学家那样来认识岩石。(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1.教给学生观察、辨认岩石的方法

(1)谈话

你打算从哪些方面观察这些岩石?

(让学生充分发言,引导他们从颜色、结构、软硬以及遇酸后的反应等方面观察岩石的特征。同时板书,板书内容同课文中的表格。)

以上特征分别用什么方法观察?

(随着学生的发言,在表格各项的上方分别写出相应的观察、实验方法:

看──颜色、结构;刻──软、硬;滴──遇酸后的反应情况。)

(2)学习观察岩石的颜色和结构的方法

①讲解:

岩石外表的颜色不同,有单色的,也有几种颜色混合在一起的,还有带花纹的,我们要仔细看看每块岩石是什么颜色。我们还要看看岩石的结构,岩石的结构是指岩石是一层层的还是一粒粒的,是粗粒的还是细粒的,是由同种颗粒构成的还是由几种不同的颗粒构成的。

②提问:

用什么仪器观察岩石的结构,才能看得更清楚些?

(用放大镜)

(3)学习用实验的方法观察岩石的硬度及遇酸后的反应

①提问:

用什么方法比较岩石的软硬呢?

(必要时可问:

在《玩石头》和《铜铁铝》两课中我们是怎样比较物体的软硬的?

②讲解演示:

今天我们要学习给岩石的软硬划分等级,一般可分为三级。

(出示操作的提示。)

用小刀刻不动──很硬;

用小刀刻得动,用铜钥匙刻不动──较硬;

用铜钥匙刻得动──较软。

③讲解演示:

我们还可以用另一种实验方法认识岩石。这个实验要用到一种化学药品,叫“盐酸”。(出示操作提示)把盐酸滴在岩石的断面上,观察有什么反应。盐酸有腐蚀性,不要弄在手上或衣服上。滴盐酸时一定要用滴管,每块岩石上只滴2至3滴。实验完毕后要把岩石冲洗干净。

(4)启发学生思考观察岩石特征的其他方法

提问:

除了以上的方法,还能够从哪些方面、用什么方法,观察、辨认岩石的特征?

(若学生一时想不起,可提示:

在玩石头时,我们用手摸石头表面是否光滑;在认识金属时,我们发现金属有光泽。这些对你认识岩石有无启发?

2.学生观察活动

(1)学生分组观察、实验,在课文的表格中记录观察实验结果。

(2)汇报观察结果

提问:

1号岩石有什么特征?

2号呢?

……

(鼓励学生互相交流,以便更准确、更全面地发现岩石的特征。通过讨论,把一致的意见填写在“岩石特征表”中,填写的内容不局限于表格所列的方面。)

3.明确五种岩石的特征

(1)学生阅读课文中各种岩石的特征。

(2)谈话:

我们通过观察、实验研究了五种岩石的主要特征,现在请你把记录表中的岩石特征与标准岩石特征进行比较,说说A盒岩石1至5号分别是什么岩石?

(3)学生比较并分组讨论。

(4)汇报讨论结果。

(5)教师小结五种岩石的名称及特征。另外,应评价学生观察活动的情况。

(6)指导学生填写课文空格中五种岩石的名称。

(三)巩固

1.谈话:

刚才,我们用观察、实验、查资料的方法认识了五种典型的岩石。现在,请你用刚才学习的鉴别岩石的方法,鉴别B盒中的几种岩石。

2.学生分组探究、讨论,教师巡视并进行指导。

(要求学生用观察、实验、查资料的方法进行研究,相互讨论,给岩石定名。)

3.汇报定名结果,教师评价学生活动情况。

(四)布置作业

1.观察我们周围哪些地方用了岩石?

用的是哪一种岩石?

2.到山上、河滩或建筑工地采集一些岩石标本。(讲解采集岩石的方法及安全事项。)

板书设计:

4、做个岩石百宝箱

教学目标:

1、在观察制作中进一步了解岩石的特征和种类;能用相关的分类标准给岩石分类。

2、培养探究岩石的兴趣,并能初步利用岩石标本进行岩石探究;欣赏自然界岩石的美丽,产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

3、学习制作岩石标本,在交流与制作中获取和了解岩石信息。

活动准备:

采集的各种岩石,岩石百宝箱制作工具——厚纸片,小刀,锤子,胶水,硬纸盒,棉花,布片,岩石标本,岩石资料。

活动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1、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大自然的奇石和一些金属矿石以及一些岩石制作的标本。

2、提问:

看了录象,你有什么想法人们为什么要把岩石作成标本

二、交流信息,欣赏体验。

谈话:

岩石制作成标本,既有利于人们辨认,又有收藏的意义,从岩石标本中人们能学到好多的知识。

提问:

今天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岩石,能向别人介绍一下你所带的岩石吗

学生交流:

生:

我的这块岩石很好看,我知道它是石英岩。

生:

这块石头是我从河边捡的,是圆形的,它可能是砂岩吧。

生:

我的这块石头不知道是什么,爸爸告诉我是沉积岩。

……

谈话:

现在知道了你们小组都带的什么岩石,观察一下自己小组的岩石,把他们分分类,每一类放到一块。等一会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