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76558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51.9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docx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编制大纲

 

《河南省县级和乡镇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报告》

编制大纲

 

河南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二O一二年九月

1总论

1.1区划背景

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目的、意义及任务来源。

1.2区划依据

依据国家和省现行相关法律、法规、规章、政策和标准、规范和已经批准实施的相关规划等。

1.3区划原则

介绍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原则。

1.4区划范围

明确开展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区域和水源地。

1.5区划思路和技术路线

本次区划按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推荐程序开展,具体流程见图1-1。

 

 

图1-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路线图

 

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背景分析

本次区划信息数据更新到2011年或2012年。

2.1自然状况

介绍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地理位置、地质地貌、气候特征、河流水系和水文地质特征等自然状况。

2.2社会经济状况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行政区划、人口、GDP、产业结构、城市建设等社会经济状况(附表1-1)。

2.3用水及供水状况

2.3.1水资源状况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水资源总量及时空分布特点等(附表1-2)。

2.3.2用水及供水状况

介绍饮用水源地所在区域的用水及供水状况,分析区域供水及用水结构、用水水平等(附表1-3)。

2.4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分析

2.3.1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情况

以单个水源地为对象,介绍水源地的基础信息、建设运行状况以及水资源情况。

对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还应介绍所在水系或河流湖库的自然属性,对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还应介绍其水文地质条件(附表2)。

2.3.2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评价

根据饮用水水源地的水环境质量监测数据(附表3),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和《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要求,对饮用水源地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给出水源地现状水质分级、营养状态结论,判断水质的达标现状,分析不达标水源地水质的主要超标物及超标倍数、超标原因等。

没有开展日常监测的饮用水水源地,参照《地表水和污水监测技术规范》(HJ/T91-2002)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至少对常规监测因子进行补充监测。

2.3.3饮用水水源地污染影响分析

结合资料调研和现状调查的情况,对饮用水水源地可能产生污染影响的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进行分析(附表4)。

(1)点源污染影响分析

分析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工业企业、居民生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等污水排放口、违章建筑和建设项目以及其他可能造成污染的固定点源的分布、污染物产生状况及可能存在的对水源地的影响途径。

(2)面源污染影响分析

分析饮用水水源地所在区域的化肥农药使用、农村生活污水、养殖污染等面源污染及可能存在的对水源地的影响途径。

若存在其他环境问题如渗坑偷排、公路及铁路等潜在源和移动源,在报告中说明。

2.5饮用水水源地生态环境分析

根据现状土地利用图件或遥感数据,利用遥感技术和地理信息系统(GIS)的空间分析技术,分析水源地所在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包括水源地流域土地利用情况,水源涵养林、护岸林和自然湿地的面积及维护情况,水土流失情况等(附表5)。

2.6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分析

结合附表6资料调研和现状调查的情况,分析水源地的管理机制和保护现状。

管理状况包括水源地保护现有管理机构、监测体系的建立、周边道路危险品的运输情况及管理措施、饮用水安全预警与应急系统建设情况、监督管理状况等。

保护状况包括已实施的水源保护及污染防治措施、相关法律法规的执行情况、水质水量监测及信息发布情况等。

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包括一定的水域和陆域。

选用以下参数作为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指标:

(1)距离:

从取水点或某一界线起算的距离。

(2)边界:

根据集水区划定水源保护区的边界,水源保护区的边界不应超出集水区(饮用水水源卫生防护带范围例外)。

(3)拐点坐标:

各级保护区边界主要拐点所处坐标。

(4)面积:

水源保护区所包括的水域面积、陆域面积和总面积。

3.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技术方法

根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技术规范》HJ/T338-2007和卫监发(2001)161号文《生活饮用水集中式供水单位卫生规范》,结合区域水源地实际,确定本区域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

3.3初步划分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根据选定的技术指标和技术方法,结合水源地的特点,分析准保护区划分的必要性,确定计算参数,计算和确定一级保护区、二级保护区的边界距离,初步划定保护区的范围。

3.4定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

依据保护区初步划分范围,采用现场调研和卫星遥感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结合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的地形、地标、地物的特点,最终确定各级保护区界线,注意充分利用水分线、行政区界线、公路、铁路、桥梁、大型建筑物、水库大坝、水工建筑物、河流汊口、输电线、通讯线等具有永久性的明显标志标示保护区界线,并利用定位仪确定拐点坐标。

3.5核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面积

依据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和相关图件,计算、核定各级保护区的划分面积。

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与分析

4.1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案

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确定出最终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结果,结合附表7、附表8和附图1、附图2采用文字和图表相结合的方式说明保护区的详细情况。

4.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存在问题分析

结合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和现状调查的情况,进一步分析说明各级保护区水质达标状况、污染源分布状况、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分析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制作附图3。

针对周围环境概况及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监督与管理建议,包括保护区标志的设置、保护区的水质监测网站的布置、水质项目的监测、建设隔离防护工程、陆源污染的监督、事故应急响应等。

附表1区县基础信息调查表

附表1-1社会经济基本信息表

区县名称

人口(万人)

GDP

(万元)

第一产业

(万元)

第二产业

(万元)

第三产业

(万元)

注:

人口指区县建成区全部人口,包括常住人口和暂住人口。

附表1-2水资源状况表

区县名称

计算面积(km2)

年降水量(mm)

地表水资源量(万m3)

地下水资源量(万m3)

重复计算量(万m3)

水资源总量(万m3)

附表1-3用水供水情况表

区县名称

用水情况

供水情况

合计

居民家庭用水

生产运行用水

社会服务用水

集中式供水

分散式供水

用水量(万吨/年)

用水价格(元/吨)

生产用水量(万吨/年)

用水价格(元/吨)

生产用水总量(万吨/年)

用水量(万吨/年)

用水价格(元/吨)

供水量(万吨/年)

供水人口(万人)

供水人口(万人)

区县用水总量(万吨/年)

区县供水总量(万吨/年)

区县供水总人口(万人)

注:

1、用水量指包括所有使用公共和自备供水的水量;本表中的用水量指一次新鲜水。

生产用水总量栏包含重复用水量。

2、生产运行用水包括工业及建筑业用水。

3、社会服务用水,包括公共服务用水、消防及其他用水。

4、区县用水总量=居民家庭用水+生产用水+社会服务用水。

5、区县供水总量=集中式供水量

6、区县供水总人口=集中式供水人口+分散式供水人口

附表2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状况表

区县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

代码

水源地类型#

使用状态

所处区域#

所在河流

服务区域#

服务人口(万人)

设计取水量(万吨/年)

实际取水量(万吨/年)

已服务年限(年)

地下水类型#

井深(m)

水位埋深(m)#

自动监测情况

埋藏条件#

含水介质类型#

开展自动监测(是/否)

自动监测指标名称

自动监测指标数量(个)

注:

(1)“水源地类型”:

应填写河流型、湖泊型、水库型、地下水型。

(2)“所处区域”:

水源地所在县(区)或乡镇名称。

若水源地在乡镇里,应填所在乡镇的名称;若水源地在县城(区)里,应填相应县城(区)名称。

(3)“服务区域”:

水源地所服务的县(区)或乡镇名称。

若水源地服务的是乡镇,应填所在乡镇的名称;若水源地服务的是县城(区),应填相应县城(区)名称。

(4)“地下水类型#”:

应按照“埋藏条件”分别填写潜水、承压水;按照“含水介质类型”分别填写孔隙水、裂隙水、岩溶水,在相应栏中填写。

(5)“已服务年限”填写水源已正式供水的年数。

(6)“水位埋深”填写地面到地下水位的垂直距离。

附表3饮用水水源地水环境信息表

附表3-1地表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表单位mg/L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监测时间

pH

溶解氧

高锰酸盐指数

COD

BOD5

氨氮

总磷

总氮

氟化物

铬(六价)

氰化物

挥发酚

石油类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硫化物

粪大肠菌群(个/L)

硫酸盐

氯化物

硝酸盐

注: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3中的80项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开展监测的进行评价。

此外,湖泊、水库水源地,补充总磷、总氮、叶绿素a和透明度四项指标。

附表3-2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监测表单位mg/L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监测时间

pH

总硬度

硫酸盐

氯化物

高锰酸盐指数

氨氮

氟化物

总大肠菌群(个/L)

注:

《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其余31项指标根据实际情况对已开展监测的进行评价。

附表3-3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统计表

区县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所在河流

监测指标名称

监测指标数量

水质类别#

水质达标率

主要超标因子(倍数)#

超标原因

湖库富营养化程度

地下水综合评价类别

 

 

 

 

 

 

 

 

 

 

 

 

 

 

 

 

 

 

 

 

 

 

 

 

 

 

注:

“水质类别”:

填写相应的水质类别(未进行富营养化评价前的水质评价结果);

“主要超标因子”:

列明主要超标因子和超标倍数。

附表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状况调查统计表

附表4-1一级保护区内违章建筑物和建设项目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序号

建筑物(项目)名称

占地面积(m2)

建筑面积(m2)

建成时间

(年月)

建筑物用途

废水排放量(吨/年)

主要污染物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注:

建筑物用途填写建筑物的功能,如宾馆、游乐场等。

 

附表4-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典型污染源排放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序号

典型污染源名称

典型污染源类型

所在位置

保护区级别

注:

“典型污染源类型”包括地下油罐、垃圾填埋场、垃圾转运站、垃圾堆存点、矿山开发。

附表4-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工业污染源排放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序号

企业名称

所在位置

保护区级别

废水排放量

(万吨/年)

污染物排放量(吨/年)

排污方式

企业排污口到入河排污口距离(km)

COD

氨氮

注:

1、本表数据以环境统计资料收集为主。

2、排污方式:

污水处理厂排放、市政排放或直排。

 

附表4-4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保护区级别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名称

养殖种类及数量

排水量(吨/日)

排污方式

污水处理设施情况

注:

1、“养殖种类及数量”栏,如有多于一种的生物,需分别填写其名称和数目;

2、“排污方式”分无序排放、经冲洗后排放、经冲洗后进入污水处理设施、就地利用、干燥后制作有机肥等几种方式,如有其他处理方式可据实填报。

附表4-5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城镇生活污染源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保护区级别

区域名称

人口数量

(万人)

用水总量

(万吨/年)

废水排放总量

(万吨/年)

生活污水平均浓度(mg/l)

COD

氨氮

总氮

总磷

注:

1、区域名称:

各级保护区所在区域的名称,若保护区在乡镇里,应填所在乡镇的名称;若保护区在县城(区)里,应填相应县城(区)名称。

2、该表主要调查水源地所在区县、乡镇中有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污染物排放情况,若无污水处理厂可不填。

附表4-6入河(库)排污口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排污口编号

排污口名称

污染源类型

排污口位置

年入河(库)污水量(万吨/年)

主要污染物总量(吨/年)

中心经度

中心纬度

与取水口相对方位

距取水口的距离(米)

COD

氨氮

注:

1、排污口调查范围:

调查水源地上游10公里,下游1公里的排污口;

2、污染源类型:

包括如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养殖污水等

3、排污口与取水口的相对方位据实填写“上游”或者“下游”;

4、主要污染物,COD和氨氮为必填项目,其它参考水质超标项目,选择2项污染物填写。

附表4-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田基本情况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保护区级别

耕地面积(公顷)

种植作物名称

种植面积(公顷)

化肥折纯量(吨/年)

施农药量(吨/年)

 

附表4-8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农村生活源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保护区级别

乡镇名称

人口数量(人)

人均用水量(吨/日)

用水总量(吨/日)

废水排放总量(吨/日)

畜禽养殖量(头)

注:

畜禽养殖量需换算成猪。

换算关系如下:

30只蛋鸡折合为1头猪,60只肉鸡折合为1头猪,3只羊折合为1头猪,5头猪折合为1头牛。

 

附表4-9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产养殖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网箱养殖面积(Km2)

比例(%)

饵料投放量(吨/年)

底泥污染程度

注:

1、具有水产养殖的水库湖泊类水源地应该调查水产养殖情况;

2、比例栏填写网箱养殖面积占湖泊(水库)水面面积的比值;

3、底泥调查:

对有底泥污染现象的湖泊水库型水源地,可根据以往调查资料,污染程度填写轻微、一般或严重。

 

附表4-10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状况统计表

区县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保护区级别

点源

面源

其他活动

违章建筑(个)

地下油罐(个)

垃圾填埋场(个)

矿山开发(个)

工业企业(个)

规模化养殖量(头)

城镇人口(万人)

排污口(个)

耕地面积(亩)

农村人口(万人)

分散式养殖量(头)

网箱养殖(亩)

旅游

危险品运输

注:

畜禽养殖量需换算成猪,换算关系如下:

30只蛋鸡折合为1头猪,60只肉鸡折合为1头猪,3只羊折合为1头猪,5头猪折合为1头牛。

附表5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表

附表5-1饮用水水源地水生态环境状况调查表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水源地类型:

水源涵养林面积(km2)

涵养林维护投入(万元)

护岸林面积(km2)

护岸林维护投入(万元)

天然湿地面积(km2)

湿地维护投入(万元)

 

附表5-2湖泊水库饮用水水源地水土流失现状调查表单位:

km2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码

保护区面积

坡耕地面积

采石场面积

裸地面积

水土流失面积

水土流失治理面积

水土流失治理投资

(万元)

注:

采用土地管理部门的土地利用现状资料。

附表6饮用水水源管理状况调查表

附表6-1地表饮用水水源地管理状况调查表

区县名称

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个)

水质监测

风险管理

应急能力

开展监测水源地数量(个)

独立完成指标(个)

实际完成指标(个)

自动(在线)监测水源(个)

自动(在线)监测指标(个)

建立风险源名录的水源地数量(个)

建立危险化学运输管理制度的水源地数量(个)

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的水源地数量(个)

有效处置水源污染事故的水源地数量(个)

应急水源地(有/无)

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有/无)

应急预案(有/无)

应急演练(有/无)

预案定期修改制度(有/无)

注:

(1)“独立完成指标”、“实际完成指标”、“自动(在线)监测指标”应填写区县所有饮用水水源地中监测指标最多的指标数量。

(2)饮用水水源地无风险源或危险品运输的,按已建立风险名录和已建管理制度认定调查结果。

附表6-2地下饮用水水源管理状况调查表

区县名称

饮用水水源地数量(个)

水质监测

风险管理

应急能力

开展监测水源地数量(个)

独立完成的指标(个)

实际完成的指标(个)

自动监测的水源地数量(个)

自动(在线)监测指标(个)

建立风险源名录的水源地数量(个)

建立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的水源地数量(个)

保护区存在交通穿越的水源地数量(个)

超采的水源地数量(个)

发生水源污染事故的数量(个)

有效处置水源污染事故的数量(个)

应急水源(有/无)

应急管理技术储备(有/无)

应急预案(有/无)

应急演练(有/无)

预案定期修改制度(有/无)

附表6-3饮用水水源突发环境事故调查表

区县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类型

事故发生时间(年/月/日/时/分)

事故发生地距取水口距离(米)

事故原因

主要污染物

采取应急措施

(是/否)

应急级别

采用的应急措施

开展应急监测(是/否)

事故发生后多少时间启动应急监测(时/分)

采取的措施

因事故造成的停水时间(小时)

影响人口(万人)

事故损失(万元)

发布事故信息(是/否)

形成事故评估报告(是/否)

启用备用水源名称

水厂深度处理方式

其他措施

注:

1、事故原因:

包括点源非正常排放、流动源事故等。

2、采用的应急措施:

包括切断污染源头、控制污染水体、治理污染物等。

3、应急级别:

依据《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填写1,2,3,4级。

附表7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成果登记表

区县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号

水源地类型

所在区域

所在河流

服务区域

保护区级别

保护区面积

(km2)

范围

水质保护目标

取水口地理位置

经度

纬度

一级

二级

准保护区

一级

二级

准保护区

 

附表8饮用水水源地各级保护区边界主要拐点坐标表

区县名称

水源地名称

水源地编号

水源地类型

保护区级别

拐点编号

拐点坐标

经度

纬度

附图

附图1区域饮用水水源地分布图

附图2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结果图

附图3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污染源分布图

附图4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断面分布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