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251004 上传时间:2023-01-30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62.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docx

五下四单元语文教案

语文学科第四单元教学计划

教学内容

本单元有四课文:

《再见了,亲人》《金色的鱼钩》《桥》《梦想的力量》

知识与技能

1.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通过读书,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

过程与方法

理解内容和体会感情、读书与表达、语言积累与语言运用、课内与课外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单元教材

整体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徇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那个年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有散文、有小说,内容生动、人物鲜明,表达了作者丰富美好的情感;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教学这组课文要注意:

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教学本组教材,要引导学生潜心读书,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作者的情感脉络和表达方法。

另外,入选的4篇课文篇幅较长,可通过本组教学,继续培养学生的速读能力。

 

主题单元教学小结

课时教案(1)

第四单元单元主题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第七单元主题:

感人的故事

课型

单元导学课

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单元所学的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本单元所学的词语。

2.正确、流利、又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教育。

3.练习快速阅读,并能简要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过程与方法

创设情境,激发情感;师生讨论、交流;综合学生讨论、交流内容,提出要求,共同制订本组学习目标。

教学重点

在抓住文章内容的同时,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注意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感情的作用。

教学难点

学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并能运动到自己的习作当当中去。

教学

设计

思路

拓宽思路运用多种途径锤炼语言文字。

以理解内容,领悟情感为经线,以语言训练为纬线,使语言形式的领悟与内容的感悟、情感的体验相互交叉,有机结合,融为一体。

课时安排

课时

教学准备

课件

板书

设计

 

第七单元:

感人的故事

人物的品质

文章的中心

文章的表达方式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无论在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年代,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令我们感动的事情,这些事情有的让我们激动不已,有的让我们动情落泪,有的事情让我们深受教育。

这个单元就为我们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让我们在阅读中了解那可歌可泣的事,体会那动人心魄的情。

二、朗读课文,小组合作学习字词。

1.小组利用查字典或交流的方式,读准字音,掌握字义,并把生字写在练习本上。

2.小组利用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小组成员分别承担不同的任务。

3.学生对课文中的字、词、句提出不理解的地方,师生合作加以解决。

完成预学单

自读课文,我给大家提示这些字的音、形、意

我能说说每一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检查,交流,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成员拿出自己记录的生字,让其他人来读,并纠正错误。

2.小组成员汇报自己查找的生词的意思,其他人纪录。

3.交流预习中遇到的其它问题。

四、教师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结合课文内容,独立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3.指名汇报通过预习你知道什么?

(了解学生对内容的掌握程度)

4.读一读本单元课文中让你感动的段落或者句子。

五、进一步学习课文

1.通过自己阅读本单元的课文,你都了解到了每篇课文都讲了什么?

2.集体讨论、相机梳理问题,将疑难问题及有价值的问题提炼出来。

3.谈谈自己的收获

4.学习之后还有什么疑问?

探究单

课文

主要内容

我的收获

表达方法

我的疑问

 

六、课外拓展

拓展单

   任选一项了解

抗美授朝

长征

 

在与学生的谈话中,大致了解本单元的课文内容,对本单元所有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认识。

 

通过完成预学单,扫清生字障碍,了解每一课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

 

通过检查进一步熟悉本单元的课文,为深入学习课文打下基础。

 

通过探究,总结学习收获,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梳理疑问,将有价值的择选出来教给学生学会提问,也为后面的教学服务,构建高效课堂。

拓展问题的设置,照顾了学生学习不同层次的需要。

 

课时教案(1)

第四单元第14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课型

精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能正确读写“战役、封锁、暂时、硝烟、噩耗、刚强、大嫂、篮子、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摘录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从朝鲜人民与志愿军送别的情景中,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受到深刻、生动的国际主义教育。

过程与方法

1.回答课文中设计的问题,勾画重点词句。

2.资料跟进、课内外融合。

3.前后位、同位讨论。

教学重点

1.从课文内容中体会中朝两国人民的伟大友谊。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领悟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体会课文重点语句对表达情感的作用。

教学

设计

思路

1.广泛搜集相关资料为理解文章做准备。

2.运用多种资料再现情景感悟内涵。

3.反复诵读,激发学生感情。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2课时

板书

设计

 

14.再见了,亲人

志愿军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朝鲜人民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第一课时

完成预学单

课文中要注意的生字

我学会了课文中一些词语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一、引入课题

(5)他们是亲人吗?

不是。

板书:

不是亲人

二、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诗配乐朗诵,激起学生学习积极性。

2.老师讲故事:

那是一个现在看来非常久远的年代……有一天,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年轻的人们拿起了枪奔赴战场,只为能有宁静的生活,无情的战争让人们倒下,但没有人退缩,哪怕是伟人的儿子……平静的生活又回到了我们身边,但14万年轻的生命消失在滔滔江水边……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是什么让不是亲人的人却比亲人还亲呢?

带着这个问题学习最使你感动的小故事,选择你喜欢的读书的方式,想一想,什么地方最让你感动?

为什么?

能用朗读来表达你的情感吗?

可以和同桌或学习小组的同学交流讨论一下,不明白的地方提出来。

出示人物图片

四、品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生讨论,完成下面的探究单

我感受最深

的故事

我来朗读相

关句子

谈谈我的感受

在文中找出“亲人”具体指的是哪些人?

(用自己喜欢的线条勾划)你最想交流的是哪个故事?

根据学生的顺序,来安排三个故事的教学顺序。

 

1.重点理解第一自然段。

2.大娘明明送去的是打糕,书中为什么说是“雪中送炭”呢?

为什么这样比喻?

3.战斗异常激烈,战士们已经几天几夜没合眼了,这时,大娘……(导读,尽情让学生去感受文章感染人的语句)

4.“救助伤员,失去孙孙”这一部分,你读懂了什么?

从哪个词体会出来?

(唯一)指导学生饱含深情的读。

5.“您说,这比山好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

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换个说法?

哪种说法好些?

为什么?

过渡:

还有哪个故事让你感动呢?

6.读第二、三自然段,挖掘文中感染人的词句,进行各种形式的品读。

五、小结:

师生共同解决提出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赏读课文,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二、精读课文最后三段,体会文章感情的升华

1.在这片土地上,不仅居住着许许多多像大娘、小金花、大嫂一样的亲人,而且还渗透着我们与亲人们并肩战斗而洒下的鲜血,还留下了许许多多我们共同浴血奋战的故事。

2.但此时此刻,列车的汽笛长鸣,车轮已经启动。

这是一个激动人心,充满留恋之情的场面,两国人民是在捧着一颗颗赤诚的心向最亲最爱的人告别呀!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饱含深情地读读这三段吧!

(齐读)

3.师引读

三、回顾全文,归纳总结

1.本文作者魏巍以志愿军战士的口吻,生动的记述了中朝两国军民依依惜别的情景,赞颂了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2.文章的写作方式回顾。

四、课外拓展

五、作业。

1.关于抗美援朝的资料。

2.关于作者魏巍的作品:

《谁是最可爱的人》《东方》。

 

预学单的运用,帮助学生把课文预习的内容进行一个梳理,帮助学生进行自学。

 

从题目入手,设置疑问,引入学生学习兴趣,提示学生学习的关注点。

 

阅读是读者与文本相互作用、构建意义的动态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过程。

通过琢磨词句,让学生品味、推敲,感受其感情色彩,引起学生“内心体验”。

让他们深深体会到朝鲜人民对志愿军战士那山高海深的、不是亲人却似亲人的感情。

在这一环节中我积极营造亲密和谐的气氛,通过学生分组讨论交流,读议结合,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体味”、“品味”、“感悟”还给学生。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朗读中,触发情感,传递情感信息,引起心灵的共鸣。

这样设计可以让学生获得真切的感受,同时充分的发挥语文教学的教育功能。

 

课时教案(1)

第四单元第15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课型

略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3.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过程与方法

快速读文抓主要内容互相交流谈感受。

教学重点

1.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2.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1.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2.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教学

设计

思路

这篇文章篇幅较长,故事性强,应有意识地进行快速阅读的训练。

通过抓重点段、句子,对课文进行长文短教。

在对课文语言进行内化、积累、转化、运用的基础上,感受捕捉文本的情感信息,达到体情、悟情,乃至最后的真情流露,实现人文与工具性的融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了解长征、草地的有关知识。

板书

设计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第一课时

学生完成预学单

自读课文,我给大家提示这些字的音、形

我能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我的感受

一、诗歌导入,情境渲染

1.背诵毛泽东《七律·长征》。

2.快速浏览长征资料,感知长征艰难。

3.读课前链接语,明确学习步骤。

 

二、整体感知,领悟情感

1.看着课题,同学们有什么想问的问题吗?

2.带着要求读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默读并思考问题。

探究单

我感受最深

的部分

我来朗读相

关句子

谈谈我的感受

3.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入情入境,重点赏析

可以根据课文学习过程的需要,拟定两条学习主线。

1.默读,边读边思考:

课文中几次描写了老班长的外貌,从课文中摘录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语句。

(板书:

老班长)

2.这几次描写老班长的外貌有什么不同,说明了什么?

3.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可以看出老班长在长征途中饱经风霜,长征的艰苦。

 

四、品味金色,升华迁移

让学生结合整节课的感受,谈自己的体会。

 

五、作业:

建议学生将自己学完课文的感受,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

 

六、拓展延伸

出示拓展单

我能摘抄文中描写精彩的语句

我能搜集长征时期的感人故事

 

 

引导学生读读“连接语”,可以让学生明确阅读目标、阅读重难点,有助于学生有的放矢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实效。

 

自主读悟,从整体粗知课文大意是“略读课文”的主要学习方法。

 

略读课文要有精讲的环节,可以为学生阅读能力的迁移提供保证。

组织学生集体交流,教师适当地引导并对难点进行适当的点拨解疑。

这样的教学,充分体现了略读教学追求的“精略相辅,略中有精,教略而学不略”。

 

课后拓展,既与课文学习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又有助于对学生情感的进一步引发,有助于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课时教案(1)

第四单元第16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6.桥

课型

精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积累课文特色语言,了解课文布局谋篇、人物刻画、环境描写等方面的表达特点。

3.认识6个生字,学会本课新词、生字词,了解课文内容。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悟老支书在危难面前所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舍己救人的高尚品质和人格魅力。

过程与方法

情景渲染,体会人物心理。

抓重点词语体会句子深层含义。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令人感动的地方,感受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体会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题目所蕴含的深意。

教学

设计

思路

教学本课,可以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

要让学生先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围绕“课文中的老汉是个怎样的人”细读课文。

要让学生画出课文中令自己感动的句段,谈一谈原因,然后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表现出自己的感动。

另外应注意从表达方法这一角度引导学生进行欣赏和评价。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课前,可布置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

报纸、电视,了解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巨大伤害。

板书

设计

 

16.桥

生命死亡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第一课时

预学单: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

出示课题──《桥》。

2.请同学们打开课文,齐读课题。

3.自学课文,交流自学单。

4.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细品词句,感受情势危急

1.过渡:

是的,一场可怕的灾难来临了,看到“洪水”这两个字,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怎样的画面?

(播放洪水视频,感受洪水的可怕。

2.找出文中描写大雨和洪水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完成探究单

我感受最深

的句子

我来朗读相

关句子

交流我的感受

3.汇报交流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老师相机从以下几方面进行点拨,并引导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

你也能用这种方法来描写洪水狂奔的场景吗?

三、作业:

1.抄写生字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播放洪水录象,再现危急情势。

二、再读再悟,体会英雄人格

1.过渡:

是啊,灾难来了,洪水像恶魔般在路上舞蹈,露着狰狞的面目,人们惊慌失措,极度恐慌,唯有一个人是例外的,他是谁?

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又作出了怎样的抉择呢?

2.学生再读课文,找出文中描写老汉的语句,读一读,说说你认为老汉是个怎样的人,从哪儿体会到的?

3.学生自由读文,体会关键词句。

教师巡视,作适当的指导。

后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三、启发想象,体验感悟

1.洪水退了,村民们得救了。

但老汉却与自己的儿子却永远离开了自己的亲人。

齐读最后四自然段。

2.同学们,老汉牺牲后,村民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想象当时的一个场景,以不同的身份,写个片断。

参考题目:

 

四、回顾全文,领悟表达方法

出示探究单

这篇文章感人至深,除了内容感人这方面的原因外,其实跟作者独具匠心的表达方法也有很大的关系。

请大家再认真读课文,看看作者在表达上有哪些特点,看看谁的发现多。

3.全班交流自己的新发现,老师总结归纳。

五、再读课题,探究深意

1.文中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老汉)为什么文章要以“桥”为题?

2.学生自由发言。

六、课外拓展,丰富积累

探究单:

阅读相关文章,再次体会像老人这样的人的优秀品质,写一篇读后感或写写你所知道的像老汉一样的人。

 

学习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一开始老师的叙述便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

因为师从学过的课文入手,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

利于学生更快、更好地投入到课文中去。

 

引导学生感悟文中语句的表达效果,提高学生积累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

 

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地读,设身处地地想,这也是学习这组课文的阅读要求。

因此,在这个环节,我主要让学生自读、自悟,谈感受。

 

以学生为主体,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为本,以读书为主,让学生“自己读”,让学生“自主读”,让学生“自觉读”,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自能阅读,做阅读的主人。

 

课时教案(1)

第四单元第17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17*梦想的力量

课型

略读课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2.认识6个生字。

情感态度价值观

了解瑞恩的梦想和他为实现梦想而做出的努力,体会瑞恩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心灵。

过程与方法

读、想、说有机结合。

教学重点

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

懈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难点

领会课文表达上的特点,并能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去。

教学

设计

思路

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明白在实现梦想的过程中瑞恩怎样做,这样做的意义何在,我们从瑞恩身上应该学到什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1.预习课文,了解什么是基金会

2.补充一些材料介绍非洲的一些情况

板书

设计

17*梦想的力量

 

筹集70块钱——做额外家务

筹集2000块钱——感染了周围人

筹集买钻井机的钱——感染了更多人

 

课 时 教 案

(2)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效果与

反思

预学单:

 

一、创设情境,激发共鸣  

1.(出示课题)交流各自的梦想。

  

师:

“梦想是人类心中最深切、最美好的渴望。

人世间很多奇迹都源自于它。

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梦想。

同学们,愿意和大家分享你的梦想吗?

”  

2.了解非洲缺水情况。

  

  “在地球的那一端,一个年仅6岁的加拿大孩子瑞恩.希里杰克也有一个梦想,是什么?

下面请同学们看一个短片,我们一起走进非洲,看看那儿的孩子,那里的生活。

 

二、自主学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不错字,不漏字,不多字,不结巴)。

  

2.学生边快速默读课文边思考问题。

(课件出示):

探究单

(1)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

(2)这个梦想是怎么实现的?

(3)这个梦想力量究竟有多大?

(4)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或体会?

3.全班交流反馈。

  

三、研读感悟,升华情感  

1.了解怎样的梦想。

学生自由快速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的什么梦想”,划出有关句子。

  

2.感悟“梦想的力量”,明晰梦想之路。

“一个年仅6岁的孩子,要为遥远的非洲孩子们挖一口井,还要让非洲的每一个人都能喝上洁净的水,听起来,这肯定是一个梦,一个小孩子的梦,一个无法实现的梦。

那么,瑞恩的梦想实现了吗?

”(生回答)  

“瑞恩的井终于成为现实,这将意味着更多的人不再流离失所;更多的孩子不再奄奄一息;更多的亲人不再失去生命。

此情此景,不禁让一位老人流下了激动的泪水。

”  

3.学生自由交流、汇报

4.出示资料,感受瑞恩的贡献。

  

5.总结,指导朗读最后四个自然段。

  

四、畅谈感受,深化主题,拓展延伸。

  

学生畅谈自己的体会或收获,可以联系课文内容来谈,还可以扩展开去,结合自己的实际来谈,从而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升华自己的思想认识。

     

五、作业:

  

如果你就是妈妈的朋友,你会在文章中写些什么呢?

请结合上下文,结合自己的感受,写一段话。

  

参与书目

我的感受 

执着的瑞恩

瑞恩的梦想

瑞恩的井

 

 

突破课堂地域和时间的局限,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激发学生与课文主人公的情感共鸣,再现一个他们无法想像的世界。

给学生创设了下一步学习的情感体验场,成功地激活了学生的学习状态。

 

新课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指导下,着重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了平台,使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得到了有效的提升。

 

 

围绕重点句让学生深入课文探究理解梦想的力量,从而明晰瑞恩是怎样实现梦想的。

  

 

课外延伸,进一步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课时教案

(2)

  第四单元第5课授课时间月日

课题

语文园地四

课型

综合练习

知识与技能

1.围绕“感动”这个话题,诉说故事,畅谈想法,感动心灵。

2.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选一件令人感动的小事记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