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6282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7.5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3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docx

24号更新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表格式教案

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走遍千山万水

 

单元解析

本组课文以“走遍千山万水”为主题。

它虽然是选取有关山水景物的文章来组织单元,但实际上暗含着围绕学习描写景物的方法来编排,比如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

除此以外,还要了解排比句式并学习运用,体会优美语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这一组课文语言优美,易于朗读背诵,在诵读中体会山水景物之美。

教学时重视诗词的朗读指导。

采用多种形式训练学生诵读。

避免单纯的朗读技巧指导,要紧密联系诗词的内容和体验作者的思想感情,启发学生思考。

如《桂林山水》这是一篇情景交融的游记,教学时既要让学生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还要让学生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使情和景的自然结合贯穿教学的始终。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并说出自己的感受。

然后,对他们的发言作评价,对独到的见解加以肯定和鼓励,不够到位的则加以点拨,引导他们再次回文探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29个生字,正确读写有关的词语,能借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

3、能模仿课文例段写话。

过程与方法:

能够朗读和背诵课文,且学习通过看注释,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景物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理解诗句句意,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了解景物,想象其美景、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景物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练习理清课文的条理。

在细心观察的基础上,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习作,顺序清晰,生动具体.

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反复诵读、品味,感受语言的魅力,积累优美词句。

学习方式

比较法,研讨法、质疑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景色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5课时

课题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

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词的意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1.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

2.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感。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句意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综合探究,

学习方式

朗读法,质疑探究法,图文结合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作者资料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认识“亭”字,了解《读坐敬亭山》的诗意。

教学重点

结合诗文和插图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人的情感,积累语言。

教学方法

图文导引法探究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整体诵读,初步感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指名朗读古诗,听听是否读得既正确又通顺。

3、借助诗文注释,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指名说说古诗的题目是什么意思?

(板书:

晓诗题。

(板书:

知诗人)

设疑:

写景只为写景吗?

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所谓的科学的解答的,需要我们用心灵去解读。

(板书:

明诗意)

生自由读。

 

⑴敬亭山:

又叫昭(zhāo)亭山,在现在的安徽宣城北部。

生说。

⑵作者是唐代的李白。

试背李白的诗。

⑶景物描写:

众鸟、孤云、敬亭山。

 

课前训练:

二、分步解读,感悟诗

1、学习“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

生画

理解“众鸟”

理解“孤去云“

(1)你能用画笔画出这两句诗中的画面吗?

(2)为什么画好多只鸟?

(3)为什么只画一片云?

看一看老师的画面(空白的画面)。

并不是同学们画错了,而是作者所要表现的是动态的画面,而我们所画的是静止的画面,可见作者用字的精妙。

过渡:

众鸟飞走了,孤云离去了,现在只剩下诗人李白一个人了(边说边板书:

简笔画李白人像),难怪题目里是──“独”坐敬亭山。

2、品读“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⑴ 感悟:

原本陪伴在李白身边的景物都离李白远去了,李白看起来非常?

(板书:

独)

3、学习“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李白眼里“只有敬亭山”,可见这里的“相看两不厌”是谁和谁互相看不满足呢?

①看敬亭山为什么看不满足?

②李白仅仅把敬亭山当作一个景物来看吗?

这山还是死气沉沉的山吗?

简直就是有灵气的神山啊!

4、品读“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⑴感悟:

既然找到了自己的朋友,而且是那么知心的朋友,李白还孤独吗?

这时候他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板书:

不独)

理解“尽”和“去”

 

孤独

学生反复诵读,读出孤独的味道:

 

景美

 

独”是表面的独,而作者的内心并不孤独。

以“不独”写“独”又是作者独具匠心之处。

 

就像一对好朋友,你看她,看不厌,很喜欢;她看你,看不厌,很喜欢。

她把她当成是自己的──朋友。

而李白之所以看敬亭山看不满足,也把敬亭山当成了──朋友。

感悟——品析

 

⑵ 品析:

那《独坐敬亭山》中的“独”是不是作者用词不当啊?

引导学生理解(板书:

表面、内心)

学生理解

三、表情朗读,升华诗意

《独坐敬亭山》看似写景,其实也在抒发作者的感情,就让我们也带上作者的感情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板书:

悟诗情)

四、回顾总结,受之以渔

  以前,我们通过老师的讲解,同学们的讨论,或者是画诗、表演来学习古诗,今天,我们又是怎样学诗的呢?

 

学生反复诵读,带着高兴的心情读。

激情读诗

背诵全诗。

默写全诗。

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还有画一画的方法。

板书设计

1、古诗词三首

独坐敬亭山唐李白

众鸟高飞尽,知诗人

孤云独去闲。

解诗题

相看两不厌,明诗意

只有敬亭山。

悟诗情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望洞庭忆江南

课时目标

掌握诗中的生字、新词。

理解诗意,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诗中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方法

图文导引法

学习方式

朗读、探究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二、学习古诗

三、比较探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伟大的祖国山河秀丽,风景如画。

前不久大家游了一回敬亭山,感受颇深。

今天,想带大家去洞庭湖走一走,领略一下洞庭的美景——《望洞庭》

二、学习古诗:

1.指名读古诗

2.复习学习古诗方法:

3.晓诗题,知诗人

 

4.明诗意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古诗

(2)检查合作学习情况

 

运用比喻,我们还学过什么古诗中也有比喻手法?

强调“潭”字笔画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你能用自己的话解释整首古诗的意思吗?

小结: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准确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了洞庭湖那美妙的秋月风光。

你们说,作者此时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呢?

你们想用自己手中的彩笔把它画出来吗?

5.悟诗情

三、比较探究

填表比较《忆江南》与《望洞庭》的异同之处

指导朗读

 

单人读古诗,后全班齐

答:

晓诗题──知诗人──明诗意──悟诗情,也可以画一画。

①望洞庭:

望着洞庭山水。

洞庭湖:

位于湖南省北部,是我国第二大淡水湖。

②刘禹锡:

字梦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与白居易并称“刘白”。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②结合上下诗句理解词语意思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四人小组交流讨论

②汇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

和谐,这里指水色和月色融为一体

秋月:

点明时间——秋天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

潭面:

湖面

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洞庭湖水色和秋天的月色融为一体,湖面上没有一点风吹过,就像一面还没有磨过的镜子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遥望:

远远地看;

翠:

苍翠

青螺:

这里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也用上了比喻的手法

远远地看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就像银盘子里放着一只青青的田螺。

同桌试说。

 

(轻松、自然)

全班齐读古诗,边读边想象诗歌画面

生假设自己是诗人,深情吟诵这首诗。

 

学生完成表格

形式

时间

地点

景物

特点

心情

忆江南

春天

江南

江花

江水

明朗

欣喜

望洞庭

秋天

洞庭湖

君山

朦胧

喜爱

课前训练:

背诵古诗,说自己的想法。

板书设计

望洞庭唐刘禹锡

月下无风湖面——未磨铜镜

比喻贴切优美、色彩明丽

洞庭湖中君山——白银盘里一青螺

忆江南唐白居易

教学反思

 

课题

2、桂林山水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本课生字、词。

.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过程与方法:

通过看图和理解课文,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受到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思想教育,陶冶爱美的情趣。

教学重点

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想象其美景.

教学难点

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教学方法

导引法

学习方式

朗读法,图文结合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整体感知课文,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理解生字和新词。

教学难点

了解桂林山和水的特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学习方式

朗读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课文插图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备注

一、新课引入

 

二、初读感知课文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五、整合山水

一、新课引入

  今天,老师先带领大家欣赏祖国的名山大川。

出示图片。

感受祖国山水美。

接下来,咱们要去的就是被誉为“山水甲天下”的桂林。

二、初读感知课文

 

1、指名读文,从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桂林山水美,水美指的是漓江的水美。

哪里写出漓江的水美,哪里又写到桂林山的美?

三、精读课文,学习水美

2、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漓江水静、清、绿的?

3、指导朗读。

4、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

这使得文章结构非常严谨。

5、练习:

    

7、小结学法:

⑴找出表示桂林水的特点的词。

⑵想想作者是怎么样来写桂林水美的。

找出有关句子,并试着有感情朗读。

⑶作者运用了哪些写作上的方法?

⑷写大海与西湖,对漓江水来说有什么作用

四、迁移运用,自学新知

检查学习成果。

五、整合山水,学习背诵

1.你认为漓江的水美,还是桂林的山美

 

1、听老师范读。

2、自由读文,要求读通课文。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山水很美……

 

1、自由读第2自然段,说说漓江水的特点,并圈出表示漓江水特点的词。

找出有关句子。

排比。

校园的花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校园的花____________。

6、再读第2自然段,想想第1句话写了什么?

对于漓江的水来说有什么用?

 

根据以上学习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桂林的山一部分。

生汇报。

 

2、齐读最后一段话。

说说自己对这段话的理解。

3、试背诵课文

课前训练: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漓江的水

桂林的山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赏析文章结构,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

感悟桂林的山水之美。

教学难点

了解作者不同的表达手法,领悟语言美。

教学方法

导引法

学习方式

朗读法、交流法

教学准备

桂林山水有关图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总结扩

二、学会表达方法

三、综合训练、发展技能

一、总结扩展

总结全文。

这篇课文是看图学文,画面与课文内容基本一致。

写出了桂林山

和漓江水的特点,作者赞美桂林山水的秀丽,强烈的热爱祖国大自然的思想感情贯穿全文,作者生动而细腻地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特点,使我们有身临其境之感。

二、围绕重点学会表达。

(1)课文描写了什么?

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课文是怎样一步一步描写桂林山水

的?

参照板书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3)结尾的诗句与课文第一、二两段的哪些句子有联系?

在全文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4)课文为什么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1)桂林的山水,只是祖国美丽的河山的一小部分,对此,你有什么感想?

(3)以一个小导游的身份,结合课文内容,指图具体介绍桂林的山水。

作业:

背诵全文

1.根据板书,简要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课文描写了桂林山水奇特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课文先总后分再总结的方法来描绘桂林山水。

“桂林山水甲天下”一句是总起,然后分别介绍桂林的水和山,最后综合桂林山水相依,互为辉映的奇异景色。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与课文第一段中“我们乘着木船荡舟漓江,来观赏桂林的山水”与课文第二段中“船桨激起的微波,扩散出一道道水纹,才让你感觉到船在前进、岸在后移”这两个句子紧密联系,可以说,结尾的诗句是这两个句子的延续与总结,使全文的结构显得十分紧凑完整。

这是因为作者有敏锐的观察力,抓住了桂林山水与众不同的特点,用比喻、联想、想象把桂林山水的秀丽景色展现在我们眼前,所以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前训练:

 

板书设计

2、桂林山水

比喻、联想、想象

教学反思

 

课题

3、记金华的双龙洞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本课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能德里达“双龙洞“的景象。

3领悟按浏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

在读能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能过画示意图的方法,理清作者浏览的顺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大自然的壮观。

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奇迹

教学难点

学习按浏览顺序记叙的方法。

教学方法

读议法

学习方式

合作探究法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感知、了解作者游览的全过程

教学重点

理清课文内容,了解溶洞之奇

教学难点

挖掘文章线索

教学方法

导学法

学习方式

朗读欣赏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导入

 

二、自读课文

 

三、初读课文

 

四、交流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景象是怎样的?

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在我们生少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

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二、自学课文,理解生字词

 

三、初读课文

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四、交流游览顺序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

 

1.小组学习生字表中的13个生字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3.默读全文,边读边画出作者浏览路线示意图。

(可小组完成)

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可纠正不当之处。

课前训练: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出洞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引导学生对文中重点词句反复品味,体会用词的准备

教学重点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

教学方法

导读法

学习方式

品味、感受法

教学准备

资料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研读途中所见的景物

二、研读洞口,外洞

 

三、复述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六、课外延伸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作者见到了些什么?

1.粉红色的山,稳中有降色的映山红,再加上……眼前一片明艳。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这句话有哪些特点?

你体会到什么?

3带着愉快的心情来读这段话。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比如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

(1)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三、复述

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

四、总结全文

学了本文后有哪些收获?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六、课外延伸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

写出了途中明亮艳丽的春色。

 

两对反义词,运用了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

作者的心情十分愉快。

 

洞口:

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

宽敞

孔隙:

窄小

内洞:

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和石钟乳

 

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说感受)

“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采用导游的身份进行介绍。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板书设计

3、记金华的双龙洞

路上见闻——游外洞——孔隙——游内洞——出洞

泉流路线

教学反思

 

课题

4、七月的天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8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讨论交流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天山的美丽景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点

掌握组织材料的顺序和方法,可以比喻、映衬等表现手法为讲析重点,学习运用贴切、鲜明、生动的语言写景状物。

教学难点

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教学方法

导引法

学习方式

自读自悟法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引入新课

 

(二)明确学习任务

 

三、研读课文

 

四、课堂小结

 

五、指导朗读

(一)引入新课

同学们,江南的山水、溶洞真实奇妙无比,引人入胜,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那就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任务

2、解题,了解作者,明确学习任务。

(1)《七月的天山》是一篇以描写山川景物为主要内容的游记散文,选自于《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简介作者)

(2)“阅读课文,想想文中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它们有什么特点。

如果有兴趣,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的优美语句摘抄下来。

”——(学习要求──抓住景物特点,积累语言)。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找出课文的脉络句,即地点变换的句子。

这些句子表示空间的转换,顺序从山的外围写到山的深处。

(一)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主要采用什么方法写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课文描写了哪些景物?

这段抓住森林的哪些特点来写的?

 

(三)用学过的方法,自主学习四自然段

 

四、小结学习内容

1、课文主要是由外到里,由高到低。

表现方法主要运用衬托和比喻。

2、积累自己喜欢的字词和句子

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齐读课题,简介天山

 

 1、学生根据提示自读课文;

观察点的移动,由山外到山里。

“进入天山”“再往里走”“走进天山深处”

 

写了雪峰、云影、雪水、溪流、森林、野花等美景。

描绘方法:

A、衬托,如:

以蓝天和云影衬托雪峰之高大、静美;以溪流、游鱼的活跃衬托天山的寂静。

B、比喻,如:

说白云在雪峰上留下一朵朵“暗花”;溪流的浪花似盛开的“白莲”。

集中写天山的原始森林

用“蜿蜒无尽”,写森林之广大。

以马蹄溅水,几声鸟鸣来衬它的幽静。

以林间“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来衬它的稠密。

以林外阳光灿烂和林中闪着烟头的红光来衬它的幽深。

以“这天山上有的是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来突出森林之富饶。

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描其色;

像……织锦、彩霞、长虹——绘其艳;

“赛八寸的玛瑙盘”——状其大;

“马走在花海中”“人浮在花海上”——显其多;

“用不着离鞍”“一伸手”就可以“捧到”——夸其高;

生读课文

课前训练: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课题

语文园地一

教学目标

知识:

   1、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2、培养细心观察的习惯,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能力:

积累语言,增强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

情感:

   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为祖国的大好河山而骄傲。

教学重点

增强口语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

学会按一定的顺序写

教学方法

导引法

学习方式

练习法实践法

教学准备

组织参观校园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课时目标

在讨论制定春游方案中培养学生与伙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导入

 

二、明确要求

 

三、讨论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春天已经悄悄地来了,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了春的气息?

春天你们想出去找找春天吗?

今天我们就要商量商量,怎样才能快乐、安全、有意义地找到春天。

 二、读课题,明确要求。

   1、自读课题,弄明白说话的主题是什么。

(春游计划)

   2、围绕这个中心,要说清楚哪几个要点呢?

    

(1)时间、地点

    

(2)准备工作

    (3)开展的活动

   3、除了书上提到的这几个方面,你觉得还有必要说清楚什么。

(自由补充)

三、分小组讨论

 1、提出要求

 

(1)围绕中心话题进行讨论。

 

(2)分工合作,团结协作。

 (3)学会倾听

 (4)作好记录,形成书面计划草案。

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

时间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分工其它

 2、自由组合。

并选出组长。

 3、进行讨论。

 4、各小组进行汇报。

 5、评一评:

取长补短,统一意见,形成班级的春游方案。

1、学生自由畅谈

2、读课题

 

1、自由读题目,明确要求

2、讨论要求

 

2、补充要求

 

小组内讨论,做好记录

全班交流

课前训练:

板书设计

春游活动计划表

时间

地点

活动内容

准备工作

分工

其它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习作

课时目标

学习按一定的顺序写文章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修改与反思

一、导入新课

二、读题:

明要求

三、指导选材

四、指导写法

五、相互交流

六、拟定草稿

七、指导修改

一、导入新课

  谈话引入:

春天来了,校园也呈现出不同于以往的生机,同学们在课前仔细面容了校园。

你觉得我们的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