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62019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56.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docx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报告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

方向设计报告

 

设计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

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

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

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

     日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日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

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日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

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年月日

导师签名:

日期:

年月日

注意事项

1.设计(论文)的内容包括:

1)封面(按教务处制定的标准封面格式制作)

2)原创性声明

3)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

4)外文摘要、关键词

5)目次页(附件不统一编入)

6)论文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正文、结论

7)参考文献

8)致谢

9)附录(对论文支持必要时)

2.论文字数要求:

理工类设计(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万字(不包括图纸、程序清单等),文科类论文正文字数不少于1.2万字。

3.附件包括:

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

4.文字、图表要求:

1)文字通顺,语言流畅,书写字迹工整,打印字体及大小符合要求,无错别字,不准请他人代写

2)工程设计类题目的图纸,要求部分用尺规绘制,部分用计算机绘制,所有图纸应符合国家技术标准规范。

图表整洁,布局合理,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不准用徒手画

3)毕业论文须用A4单面打印,论文50页以上的双面打印

4)图表应绘制于无格子的页面上

5)软件工程类课题应有程序清单,并提供电子文档

5.装订顺序

1)设计(论文)

2)附件:

按照任务书、开题报告、外文译文、译文原文(复印件)次序装订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建议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单位:

(盖章)

年月日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

设计是否有创意?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评定成绩:

□优□良□中□及格□不及格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年月日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年月日

方向设计任务书

设计名称:

基于单片机的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

设计要求:

设计结果应实现升降定位功能,车主开车进入车库,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空车库位置,根据需存放车辆位置,自动升降至该位置,以供车主停车。

充分发挥空间优势,利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存放车辆。

按下按键一,表示有车主在一楼呼叫停车,一楼的LED灯亮,数码管显示楼层数为1,此刻表示空车位来到1楼,车主可以将车停在该车位,;按下按键二,表示有车主在二楼呼叫停车,二楼的LED灯亮,数码管显示楼层数为2,此刻表示空车位来到2楼,车主可以将车停在该车位;按下按键三,表示有车主在三楼呼叫停车,三楼的LED灯亮,数码管显示楼层数为3,此刻表示空车位来到3楼,车主可以将车停在该车位。

再按下其他按键,则表示又有其他车主呼叫停车,系统相应LED亮灭变化,数码管显示变化,表示停车场车位实现升降变化。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时间

设计内容

11.6至10日

查阅相关文档资料,了解设计内容及设计原理。

11.11至14日

在查阅资料的基础上构思初步的设计方案,并不断改进设计方案。

11.15至17日

搜寻所需硬件工具,罗列并购买相关电子器件。

11.18至20日

设计电路图,动手制作电路板。

11.21至24日

编写相关软件程序,调试并修改程序。

11.25至30日

撰写设计报告。

12.1至12.4日

修改报告,完善设计。

12月5日

答辩。

停车场自动停车升降系统设计

摘要:

本文在对国内外车库现状及发展趋势做了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选择三层车库结构为研究模型。

升降立体车库就其组成部分而言,可分为三大部分:

车库结构部分、传动机构部分和控制系统部分。

本文简单介绍了车库的主体结构和特点,对车库的控制系统也做简单的说明,依据升降立体车库的运行原理,运用力学理论对升降立体车库的结构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对升降立体车库控制系统的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先进的单片机控制、运行,证明采用单片机来作为控制系统简单易行。

其稳定、可靠、快速、性价比高的特点使得控制系统非常完美。

  本设计实现了车库的高度自动化、智能化,提高了资源利用率。

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详细描述了设计和实现过程,采用了目前成熟的硬件设备,充分发挥智能算法的优势,提高系统的适应性、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

关键词:

立体车库;自动控制;升降系统;单片机控制;模拟

 

Automaticparkingliftsystemdesign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investigation on current situation and developing trend of garage in domestic and abroad, we choose three-layer and three-formulistic garage structure as the research model. According to the form of the dragging forms of multi-player up-down and translation ear-base, it is made of three parts:

 part of ear-base structure, part of driving-framework and part of control system. The paper simply introduces main struc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garage and also gives a short introduction to its control system.  Including intension of the framework structure and axes, etc. the paper adopted singlechipSCM as control system in designing the up-down and translation stereo garage, singlechipSCMsoftware of OMRON company was used to weave the program of control system, through debugging running. The result proved that adopted singlechipSCM as control system is simple and easy to realize.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abilization, credibility, speediness and high capability made the control system very perfection. Thispaperwillmaketheparkingprocessautomaticandefficiently.Divesintothedesignandimplementationofparkingsystemthroughhardwareandsoftwareperspectives.Thematureequipmentandadvantageofartificialalgorithmmakessystemadaptable、stableandextensible.

Keywords:

Stereo garage,Automaticcontrol,Liftingsystem,SinglechipSCM,Simulate

4.2.3晶振电路........................................................................................................................12

附录2....................................................................................................................................................19

第1章设计目的和意义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汽车已经成为了新世纪人们最普遍的交通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问题也随之产生。

由于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私家车也越来越普及,对停车场的需求也有快速的增长。

为了满足需要,停车场正由平面停车向立体停车,由简单的机械车库向高度计算机自动化管理的现代立体停车演变,并成为具有较强的实用性、观赏性和适合城市环境的建筑。

立体升降车库与传统的自然地下车库相比,在许多方面都显示出优越性,如既可以大面积使用,也可以见缝插针设置,还能与地面停车场、地下车库和停车楼组合实施,是解决城市停车难最有效的手段。

在寸土寸金的大都市里,停车难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困惑着车主们,本来车辆给人带来方便,带来快捷,可是现在很多时候开车到达目的地后,却因为无法停车使人很烦躁,车辆的不断增加,会使这个问题越来越严重,而城市的土地面积有限,用来停车的地方也是越来越少,本来就不够停车的地方更是雪上加霜。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立体停车场应运而生,也是必然趋势,车辆增加,停车地方减少,而大家也不会弃车不用,所以必须要出来一个事物来解决这个问题。

立体停车场其实就是高层住宅楼,不同的是一个停车,一个住人而已,缩小占地面积,提升建筑高度,使更小的面积容纳更多的车辆。

立体停车场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其能够充分利用城市空间,被称为城市空间的“节能者”。

根据资料统计,传统停车场停50辆车需要1650平方米,而采用露天电梯塔式立体停车只需50平方米,也就是说,可以达到每1平方米即停放一辆小车。

从工程造价方面来比较,同样以50个车位计算,传统建设需约750万元,立体停车建设造价仅400万元。

不管是从占地面积还是成本价格来说,都是立体车位占优。

立体停车库发展前景广阔,土地利用率高 ,自动立体停车库停车容量大,占地面积小,也可停放各种类型的车辆,特别是轿车。

因此,升降立体车库的研究就显得特别具有必要。

第2章控制要求

为了缓解停车场停车难问题,充分发挥空间优势,利用有限空间,最大限度存放车辆,设计结果应实现以下要求:

(1)升降定位功能,车主开车进入车库,系统能够自动识别空车库位置,根据需存放车辆位置,自动升降至该位置,以供车主停车。

(2)下相应按键,则表示有车主呼叫停车,系统相应LED亮灭变化,数码管显示相应楼层数字变按化,表示停车场车位实现升降变化。

第3章设计方案论证

3.1自动升降车库结构特点

升降立体车库是指利用载车板的升降或横向平移存取停放车辆的机械式停车设备。

升降横移式立体车库每个车位均有载车板,所需存取车辆的载车板通过升、降运动到达地面层,驾驶员进入车库,存取车辆,完成存取过程。

停泊在这类车库地面的车只作横移,不必升降,上层车位或下层车位需通过中间层横移出空位,将载车板升或降到地面层,驾驶员才可进入车库内将汽车开进或开出车库。

二层进出车时,先要判断其对应的下方位置是否为空,不为空时要进行相应的平移处理,直到下方为空才可进行下降动作,进出车完成后再上升回原位置。

其运动的总原则是:

升降复位,平移不复位。

3.2设计方案

对于本次设计内容,我初步拟定了2个设计方案。

第一,即运用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即PLC对系统进行控制。

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采用一类可编程的存储器,用于其内部存储程序,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与算术操作等面向用户的指令,并通过数字或模拟式输入/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

PLC由电源、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功能模块和通信模块组成。

并且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具有许多特点,使用方便,编程简单;功能强,性能价格比高;硬件配套齐全,用户使用方便,适应性强;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工作量少;维修工作量小,维修非常方便。

PLC或外部的输入装置和执行机构发生故障时,可以根据PLC上的发光二极管或编程器提供的信息迅速地查明故障的原因,用更换模块的方法可以迅速地排除故障。

PLC的梯形图程序一般采用顺序控制设计法来设计。

编程方法很有规律,容易掌握。

对于复杂的控制系统,设计梯形图的时间比设计相同功能的继电器系统电路图的时间要少得多。

基于以上这些优点,我初步决定采用PLC做本次设计。

但是接着问题来了,用PLC做设计根本没办法做硬件,PLC系统太大,顶多只能用松下或西门子软件做仿真。

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我只能另外再考虑其他的方案。

多方查阅资料之后,我决定采用另一种方案即51单片机方案来做本次设计。

单片机设计指令简单,易学易懂,并且外围电路简单,硬件设计方便,I/O口操作简单,无方向寄存器。

此外单片机资源丰富,价格便宜、容易购买,程序烧写也简单易懂。

基于这些特点,本设计便在单片机基础上设计产生。

3.3基于51单片机系统设计

运用单片机最小系统就可以实现最基本的功能, 对51系列单片机来说,最小系统一般应该包括:

单片机、复位电路、晶振电路。

3.3.1单片机系统

单片机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单片机是靠程序的,并且可以修改。

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尤其是特殊的独特的一些功能,这是别的器件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做到的,有些则是花大力气也很难做到的。

一个不是很复杂的功能要是用美国50年代开发的74系列,或者60年代的CD4000系列这些纯硬件来搞定的话,电路一定是一块大PCB板。

但是如果要是用美国70年代成功投放市场的系列单片机,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

只因为单片机的通过你编写的程序可以实现高智能,高效率,以及高可靠性。

由于单片机对成本是敏感的,所以目前占统治地位的软件还是最低级汇编语言(近几年,C语言也开始广泛被应用),它是除了二进制机器码以上最低级的语言了,一个可视化高级语言编写的小程序里面即使只有一个按钮,也会达到几十K的尺寸。

对于家用PC的硬盘来讲没什么,可是对于单片机来讲是不能接受的。

单片机在硬件资源方面的利用率必须很高才行,所以汇编虽然原始却还是在大量使用。

一样的道理,如果把巨型计算机上的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拿到家用PC上来运行,家用PC的也是承受不了的。

目前最常用的单片机为MCS-51,是由美国INTEL公司(生产CPU的英特尔)生产的,89C51是这几年在我国非常流行的单片机,它是由美国ATMEL公司开发生产的,其内核兼容MCS-51单片机。

  51单片机总共有40个引脚,电源用2个(Vcc和GND),晶振用2个,复位1个,EA/Vpp用1个,剩下还有34个。

29脚PSEN,30脚ALE为外扩数据/程序存储器时才有特定用处,  一般情况下不用考虑,这样,就只剩下32个引脚,它们是:

 P0端口P0.0~P0.7共8个, P1端口P1.0~P1.7共8个 ,P2端口P02.0~P2.7共8个, P3端口P3.0~P3.7共8个。

3.3.2复位电路

复位电路由电容串联电阻构成,当系统一上电,RST脚将会出现高电平,并且,这个高电平持续的时间由电路的RC值来决定.典型的51单片机当RST脚的高电平持续两个机器周期以上就将复位,所以,适当组合RC的取值就可以保证可靠的复位。

给单片机一个复位信号(一个一定时间的低电平)使程序从头开始执行;一般有两种复位方式:

上电复位,在系统一上电时利用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的原理给系统一个短时的低电平;手动复位,同过按钮接通低电平给系统复位,这时如果手按着一直不放,系统将一直复位,不能正常工作。

在本次设计中,我采用C 取10u,R取10K,使RC组合可以在RST脚上产生不少于2个机周期的高电平。

3.3.3晶振电路

晶振电路一般取11.0592MHz(因为可以准确地得到9600波特率和19200波特率,用于有串口通讯的场合)/12MHz(产生精确的uS级时歇,刚好可以产生1uS的定时。

单片机系统正常工作的保证,如果振荡器不起振,系统将会不能工作;假如振荡器运行不规律,系统执行程序的时候就会出现时间上的误差,这在通信中会体现的很明显:

电路将无法通信。

他是由一个晶振和两个瓷片电容组成的,x1和x2分别接单片机的x1和x2,晶振和瓷片电容是没有正负的,两个瓷片电容相连的那端一定要接地。

第4章系统设计

4.1器件选择

通过初步的构思方案,我起初选择使用5V的减速直流电机和滑轮皮带来实现位置的上升和下降,运用传感器传感来实现系统的自动控制。

但几天寻找电子器件无果,由于设计的电路系统因现实因素限制,只能上升很短一段距离,所以只能采用减速电机,但是5V减速电机市场上很难买到,即使好不容易问到商家有5V电机,它也不是减速电机,转速非常快,很难控制其上升短距离。

加之滑轮孔径大小也很难跟电机匹配,不能跟电机的转轴相吻合。

因此选择改进设计方案,换另外一种模拟方案来实现相应功能。

由于现实具备的电子器件的限制,我采用单片机模拟升降的方式来进行设计。

所谓模拟升降,即没有实际的位置升降改变,是用一些器件来实现模拟升降。

按下任意一个按键,此时表示有车主呼叫停车,相应楼层(即相应高度)的LED灯亮,数码管显示相应楼层数,此刻表示空车位来到相应位置,即车主可以将车停在该车位。

再按下其他按键,则表示又有其他车主呼叫停车,系统相应LED亮灭变化,数码管显示变化,表示停车场车位实现升降变化。

4.2模块论述

本设计整个电路系统由五大模块构成,显示电路,复位电路,晶振电路,模拟楼层电路和楼层选择电路。

4.2.1显示电路

显示电路由1个数码显示管和8个电阻构成。

数码显示管显示楼层数(即高度),8个电阻为限流电阻,将电路电流控制在合适大小。

数码管实际上是由七个发光管组成8字形构成的,加上小数点就是8个。

这些段分别由字母a,b,c,d,e,f,g,dp来表示。

当数码管特定的段加上电压后,这些特定的段就会发亮,以形成我们眼睛看到的2个8数码管字样了。

如:

显示一个“2”字,那么应当是a亮b亮g亮e亮d亮f不亮c不亮dp不亮。

LED数码管有一般亮和超亮等不同之分,也有0.5寸、1寸等不同的尺寸。

小尺寸数码管的显示笔画常用一个发光二极管组成,而大尺寸的数码管由二个或多个发光二极管组成,一般情况下,单个发光二极管的管压降为1.8V左右,电流不超过30mA。

发光二极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