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657284 上传时间:2023-02-0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69.8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docx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

《路基路面工程》复习提纲

第一章总论

一、路基:

是在天然地表面按照道路的设计线形(位置)和设计横断面(几何尺寸)的要求开挖或堆填而成的岩土结构物。

二、对路基路面基本性能的要求:

(1)承载能力:

(2)稳定性:

(3)耐久性:

(4)表面平整度:

(5)表面抗滑性:

三、路基土的分类与选用:

1.我国公路用土依据土的颗粒组成特征,土的塑形指标和土中有机质含量分:

巨粒土、粗粒土、细粒土、特殊土四类,并进一步细分11种土。

2.各类公路用土选用:

巨粒土:

是良好的路基材料;

级配良好的砾石混合料:

是良好的路基路面材料;

砂性土:

是施工效果最优的路基建材;是理想的路基填筑材料。

粘性土:

是较常见、效果也较好的路基路面建材;

粉性土:

属于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最易引起路基的冻胀与翻浆。

特殊土:

用于路基时必须采取技术措施加以处理。

总之:

土作为路基建筑材料,砂性土最优,粘性土次之,粉性土属不良材料,最容易引起路基病害。

四、公路自然区划:

7个一级自然区,33个二级区,19个二级副区

五、.路基湿度的来源:

1.大气降水

2.地面水

3.地下水

4.毛细水

5.水蒸汽凝结水

6.薄膜移动水

六、路基干湿类型及划分:

1.路基按干湿状态不同分为四类:

干燥、中湿、潮湿和过湿(要求路基处于干燥或中湿状态)

2.路基干湿类型的划分:

原有公路-----平均稠度;新建公路----路基临界高度(会应用)

3.路基临界高度:

与分界稠度相对应的路基离地下水位或地表水水位的高度。

七、路面结构及层位功能:

1.面层:

结构强度,抗变形能力,水稳定性,温度稳定性,耐磨,不透水,抗滑性,平整度;

2.基层:

主要承受由面层传来的车辆的垂直力,并将力扩散到下面的垫层和土基中去。

基层是路面结构中的承重层。

3.垫层:

改善土基的湿度和温度状况。

八、路面的等级与分类:

1.路面的等级:

(1)高级路面:

水泥混凝土、沥青混凝土、厂拌沥青碎石、整齐石块或条石。

(2)次高级路面:

沥青贯入碎(砾)石、路拌沥青碎(砾)石、沥青表面处治、半整齐石块。

(3)中级路面:

泥结或级配碎(砾)石、水结碎石、不整齐石块、其他粒料。

(4)低级路面:

各种粒料或当地材料改善土,如炉渣土、砾石土和砂粒土等。

2.路面分类:

(路面结构的力学特性和设计方法)

(1)柔性路面:

各种未经处理的粒料基层和各类沥青面层、碎(砾)石面层、块石面层组成的路面结构。

(2)刚性路面:

用水泥混凝土做面层或基层的路面结构

(3)半刚性路面:

用水泥或石灰等无机结合料处治的土或碎(砾)石及含有水硬性结合料的工业废渣修筑的基层和铺筑在它上面的沥青面层统称为半刚性路面。

这种基层称为半刚性基层。

第二章行车荷载、环境因素、材料的力学性质

一、车轮荷载的表示方法:

1.单圆荷载:

双轮组车轴,每一侧双轮受荷用一个圆表示。

2.双圆荷载:

双轮组车轴,每一侧双轮受荷用两个圆表示。

二、轴载当量换算:

道路上行驶的车辆轴载与通行次数按等效原则换算为某一标准轴载的当量通行次数,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和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均选用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作为标准轴载。

三、路基路面影响因素:

温度和湿度是对路基路面结构有重要影响的自然环境因素。

四、路基工作区:

在路基某一深度Za处,当车轮荷载引起的垂直应力σZ与路基土自重引起的垂直应力σB相比所占比例很小时(约为1/10~1/5),该深度Za范围内的路基。

即路基的应力工作区范围指车辆荷载作用较大的土基范围。

五、用于表征土基参数的承载能力指标:

1.回弹模量:

2.地基反应模量:

3.加州承载比(CBR):

是早年由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提出的一种评定土基及路面材料承载能力的指标。

承载能力以材料抵抗局部荷载压入变形的能力表征,并采用高质量标准碎石为标淮,以它们的相对比值表示CBR值。

六、路面材料分类:

(按其不同的形态及成型性质可分为三类)松散颗粒型材料及块料,沥青结合料类,无机结合料类。

七、沥青混合料的劲度模量:

在给定温度和加荷时间条件下的应力-应变关系参数。

第三章一般路基设计

一、公路路基作用:

是路面的基础,它承受着土体本身的自重和路面结构的重力,同时还承受着由路面传递下来的行车荷载,所以路基是公路的承重主体。

二、一般路基:

通常指在良好的地质与水文等条件下,填方高度和挖方深度不大的路基。

三、路基典型横断面形式:

路堤,路堑、填挖结合三种类型。

四、一般路基设计内容:

1.选择路基断面形式,确定路基宽度与路基高度;

2.选择路堤填料与压实标准;

3.确定边坡形状与坡度;

4.路基排水系统布置和排水结构设计;

5.坡面防护与加固设计;

6.附属设施设计。

五、路基宽度:

行车道路面及其两侧路肩宽度之和。

六、路基高度:

指路堤的填筑高度和路堑的开挖深度,是路基设计标高和地面标高之差。

路基高度有中心高度与边坡高度之分。

七、压实度:

是以应达到的干密度绝对值与标准击实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值的百分率表征。

八、路基附属设施:

1.取土堆与弃土坑;2.护坡道与碎落台;3.堆料坪与错车道

第四章路基稳定性分析计算

一、路基边坡稳定性分析计算方法:

工程地质法(比拟法)--实践经验;力学分析法--数解方法;图解法--图解简化

稳定系数K=R/T

K=1;极限平衡状态

K>1;边坡稳定

K<1;边坡不稳定

二、直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砂类土)

1.试算法(了解)

2.解析法(了解)

三、曲线滑动面的边坡稳定性分析(粘性土)

四、软土定义:

由天然含水量大、压缩性高、承载能力低的淤泥沉积物及少量腐殖质所组成的土,主要有淤泥、淤泥质土及泥炭。

分类(按沉积环境):

河海沉积、湖泊沉积、江滩沉积和沼泽沉积。

第五章路基防护与加固

一、路基防护与加固设施主要有:

1.边坡坡面防护

2.沿河路堤防护与加固

3.湿软地基的加固处治。

二、常用的坡面防护设施:

植物防护(“生命”防护),工程防护(无机物防护)。

三、软土地基加固

1.砂垫层法:

2.换填法:

3.反压护道法:

4.分阶段施工:

5.超载预压法:

6.竖向排水法:

7.挤密桩法和加固土桩法:

第六章挡土墙设计

一、挡土墙:

是为防止土体坍塌而修筑的,主要承受侧向土压力的墙式建筑物。

二、挡土墙的类型:

按挡土墙的位置:

路堑挡墙、路堤挡墙、路肩挡墙和山坡挡墙等。

三、挡土墙构成:

由墙身、基础、排水设施与伸缩缝部分构成。

四、根据墙背倾斜方向的不同分类:

仰斜、垂直、俯斜、凸形折线式和衡重式等。

五、挡土墙设计原则:

按“极限状态分项系数法”进行设计。

挡土墙设计极限状态:

构件承载力极限状态和正常使用极限状态。

六、挡土墙稳定性验算:

抗滑稳定性验算、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七、增加挡土墙稳定性的措施;

1.增加抗滑稳定性:

设置倾斜基底;采用凸榫基础。

2.增加抗倾覆稳定性:

展宽墙趾;改变墙面及墙背坡度;改变墙身断面类型。

第七章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一、路基排水工程:

根据水源不同,影响路基路面的水流可分为地面水和地下水两大类,与此相应的路基排水工程,则分为地面排水和地下排水。

二、水对路面的危害表现为:

降低路面材料的强度,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接缝和路肩处造成唧泥;对于沥青路面,水使沥青从石料表面剥落造成各种病害;移动荷载作用下引起唧泥和高压水冲刷,造成路面基层承载力下降;在冻胀地区,融冻季节水会引起路面承载能力的普遍下降。

三、地面排水设备:

包括边沟、截水沟、排水沟、跌水与急流漕等,必要时还有渡槽、倒虹吸及积水池等。

1.边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的路肩外侧或低路堤的坡脚外侧;多与路中线平行,用以汇集和排除路基范围内和流向路基的少量地面水。

2.截水沟:

设置在挖方路基边坡坡顶以外,或山坡路堤上方的适当地点,用以拦截并排除路基上方地面径流。

3.排水沟:

主要用途在于引水。

四、地下排水设备:

盲沟、渗沟、渗水隧洞和渗井。

第八章土质路基施工

一、路基施工的基本方法:

人工及简易机械化、综合机械化、水力机械化、爆破方法。

二、土质路堤填筑方案:

按填土顺序可分为分层平铺和竖向填筑两种方案。

三、路堑开挖方案:

按掘进方向分为纵向全宽掘进和横向通道掘进两种。

四、常用的路基土方机械有:

松土机、平土机、推土机、铲运机和挖掘机、压实机械及水力机械。

五、路基压实的意义与机理:

1.意义:

为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与稳定性,必须予以压实,以提高其密实程度。

2.机理:

土是三相体,土粒为骨架,颗粒之间的孔隙为水分和气体所占据。

压实的目的使土粒重新组合,彼此挤紧,孔隙缩小,土的单位重量提高,形成密实整体,最终导致强度增加,稳定性提高。

大量实践证明:

土基压实后,路基的塑性变形,渗透系数,毛细水作用,隔温性能均有明显改善。

六、压实机具选择:

(碾压式、夯击式和振动式三大类)

1.砂质土的压实效果:

振动式较好,夯击式次之,碾压式较差。

2.粘质土:

宜选用碾压式或夯击式,振动式较差甚至无效。

3.压实时的单位压力,不应超过土的极限强度。

4.压实操作:

“先轻后重,先慢后快、先边缘后中间”。

七、路基填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确定:

应做重型击实试验。

同一种土的最佳含水量,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减小,最大干容重随压实功能的增大而提高。

八、土质路基的压实度实验方法:

灌砂法、环刀法、灌水法(水袋法)、核子密度湿度仪法。

第十章砾、碎石路面

一、碎、砾石路面:

指水结碎石路面、泥结碎石路面以及密级配的碎(砾)路面等数种,这类路面通常只能适应中低等交通量的公路。

矿料本身的强度固然重要,但起决定作用的是颗粒之间联结强度。

二、水结碎石路面:

是用大小不同的轧制碎石从大到小分层铺筑,经洒水碾压后而成的一种结构层。

强度形成:

由碎石之间的嵌挤作用以及碾压时所产生的石粉与水形成的石粉浆的粘结作用而成的。

三、泥结碎石路面:

是以碎石作为集料、泥土作为填充料和粘结料,经压实修筑的一种结构。

由于土的粘结作用,泥结碎石路面比水结碎石路面具有较高的强度。

第十二章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一、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和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中掺入一定量的无机结合料(包括水泥,石灰,或工业废渣等)和水,经拌和得到的混合料在压实与养生后,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材料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修筑的路面称为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

二、无机结合料稳定路面的特点:

稳定性好、抗冻性能强、结构本身自成板体等特点,但其耐磨性差,因此广泛用于修筑路面结构的基层和底基层。

三、半刚性材料和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由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的刚度介于柔性路面材料和刚性路面材料之间,常称为半刚性材料。

以此修筑的基层或底基层亦称为半刚性基层(底基层)。

四、石灰稳定类基层(底基层):

在粉碎的和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量的石灰和水,按照一定技术要求,经拌和,在最佳含水量下铺摊,压实及养生,其抗压强度符合规定要求的路面基层称为石灰稳定类基层。

用石灰稳定细粒土得到的混合料为石灰土,所作的基层称石灰土基层(底基层)。

五、石灰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

第一是:

离子交换作用,

第二是:

结晶硬化作用,

第三是:

火山灰作用,

第四是:

碳酸化作用。

应用:

石灰土不得用作二级公路的基层和二级以上公路高级路面的基层,在冰冻地区的潮湿路段和其他地区的过湿路段不宜采用石灰土做基层和底基层。

六、影响石灰稳定土强度因素:

1.土质:

各种成因的土都可以用石灰稳定,但粘性土土效果最显著。

2.灰质:

3.石灰剂量:

石灰剂量较低(小于3%-4%)时,石灰主要起稳定作用,随着剂量的增加,强度和稳定性均提高,但剂量超过一定范围时,强度反而降低。

对粘性土及粉性土为8%-14%,对砂性土为9%-16%。

4.含水率:

5.密实度:

6.石灰土龄期:

7.养生条件:

七、水泥稳定类基层定义:

在粉碎的或原状松散的土(包括各种粗,中,细粒土)中,掺入适当水泥和水,按照技术要求,经拌和摊铺,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及养护成型,其抗压程度符合规定要求,以此修筑的路面基层。

当用水泥稳定细粒土时,简称为水泥土。

八、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形成原理

1)水泥的水化作用:

2)离子交换作用:

3)化学激发作用:

4)碳酸化作用:

九、水泥稳定类基层强度影响因素

1)土质:

用水泥稳定级配良好的碎砾石和砂粒,效果最好。

2)水泥的剂量和成分:

硅酸盐水泥的稳定效果好,水泥剂量:

4%-8%。

3)含水率:

4)施工工艺过程:

十、工业废渣稳定基层

1.工业废渣材料主要用石灰与之稳定,即石灰工业废渣材料。

2.“二渣”:

石灰煤渣;“三渣”:

石灰煤渣土。

3.“二灰”基层:

即石灰粉煤灰基层,是用石灰和粉煤灰按一定配比,加水拌合、摊铺、碾压及养生而成的基层。

石灰与粉煤灰的配比为1:

3-1:

4。

第十三章沥青路面

一、沥青路面定义:

用沥青材料作结合料粘结矿料修筑面层与各类基层和垫层所组成的路面结构。

二、沥青路面良好性能:

1.足够的力学强度,能承受车辆荷载施加到路面上的各种作用力。

2.一定的弹性和塑性变形能力,能承受应变而不破坏。

3.与汽车轮胎的附着力较好,可保证行车安全。

4.有减震性,使汽车快速行驶,平稳而低躁声。

5.不扬尘、易清洗和冲刷;

6.维修工作比较简单,且可再生利用。

三、沥青路面常见的损坏现象:

裂缝(横向裂缝、纵向裂缝、网状裂缝)、车辙、松散、剥落和表面磨光。

四、对沥青路面的基本要求:

1.高温稳定性:

车辙、推移、波浪是高温稳定性不足的表现。

2.低温抗裂性:

低温裂缝是低温抗裂性不足的表现。

3.耐久性:

沥青路面失去粘性、弹性,沥青与矿料脱离,导致路面松散。

4.抗滑能力:

保证在路面潮湿时高速安全行驶。

5.防渗能力:

防渗能力差时,面层、基层稳定受到影响。

五、沥青路面按施工工艺分类:

1.层铺法:

分层撒布沥青,分层铺撒矿料和碾压的方法修筑的沥青路面。

主要有:

沥青表面处治,沥青贯入式。

2.路拌法:

在路上用机械将矿料和沥青材料就地拌和摊铺和碾压密实而成型的沥青面层。

主要有:

路拌沥青碎砾石、路拌沥青稳定土。

3.厂拌法:

将规定级配的矿料和沥青材料在工厂用专用设备加热拌和,然后送到工地摊铺碾压而成型的沥青路面。

主要有:

厂拌沥青碎砾石、沥青混凝土。

六、根据沥青路面技术特性分类:

1.沥青表面处治路面:

用沥青和集料按层铺法或拌和法铺筑而成的沥青路面。

2.沥青贯入式路面:

用沥青贯入碎砾石作面层的路面。

3.沥青碎石路面:

用沥青碎石作面层的路面。

4.沥青混凝土路面:

用沥青混凝土作面层的路面。

5.乳化沥青碎石:

适于作三级、四级公路的沥青面层,二级公路养护罩面以及各级公路的调平层,也可用作柔性基层。

6.沥青玛蹄脂碎石路面:

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

是以间断级配的集料为骨架,用改性沥青、矿粉及纤维素组成的沥青玛蹄脂为结合料,经拌和、摊铺、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构造深度较大的抗滑面层。

七、沥青混合料:

由沥青胶结料、石质集料和矿粉按比例在一定温度下经拌和、压实而形成的一种材料。

沥青混合料的最佳沥青用量,通常采用马歇尔稳定度试验方法确定。

八、沥青混合料的组成结构形态:

密实悬浮结构、骨架空隙结构、密实骨架结构。

九、沥青混合料的粘弹性性质:

沥青混合料是一种典型的弹、粘、塑性综合体,在低温小变形范围内接近线弹性体,在高温大变形活动范围内表现为粘塑性体,而在通常温度的过渡范围内则为一般粘弹性体。

十、沥青的劲度模量:

在一定时间和温度条件下,应力与总应变的比值。

十一、沥青路面高温稳定性:

沥青路面的推移、拥抱、搓板等损坏主要由沥青路面在水平荷载作用下抗剪强度不足所引起的。

对于渠化交通的沥青沥青混凝土路面,高温稳定性问题主要表现为车辙。

十二、沥青路面车辙:

失稳型车辙、结构型车辙、磨耗型车辙。

十三、沥青材料的老化:

包括施工过程中的热老化(短期老化)和路面使用过程中的长期老化。

十四、沥青路面水稳定作用机理:

沥青路面的水损坏包括两种过程,首先是水浸入沥青中使沥青粘附性减小,导致混合料的强度和劲度减小;其次水进入沥青薄膜和集料之间,阻断沥青与集料的相互粘结,由于集料表面对水比对沥青有更强的吸附力,从而使沥青与集料表面的接触面减小,使沥青从集料表面剥落。

十五、双层式沥青表面处治施工程序

备料→清理基层及放样→浇洒透层沥青→洒布第一次沥青→铺撒第一层矿料→碾压→洒布第二次沥青→铺撒第二层矿料→碾压→初期养护。

第十四章沥青路面设计

一、沥青路面设计内容:

1.原材料的调查与选择

2.沥青混合料配合比以及基层材料配合比设计

3.各项设计参数的测试与选定

4.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时,一般应使结构层自上而下强度逐渐减小,厚度逐渐增大。

5.路面结构层厚度验算

6.路面结构方案比选

二、标准轴载:

我国路面设计以双轮组单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

以BZZ-100表示。

路面设计时,将不同轴载的作用次数换算成标准轴载当量作用次数是按路面损坏等效的原则进行的。

1.当以弯沉值和沥青层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2.当以半刚性材料结构层的层底拉应力为设计指标时

3.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通过的累计当量标准轴次数Ne

三.沥青路面面层结构

1.高速、一级公路:

一般选择三层沥青面层结构

2.二级、三级公路:

一般采用双层式沥青面层

3.三级、四级公路:

一般采用双层沥青表面处治结构

四、沥青路面基层作用与分类:

(按材料和力学特性的不同分类)

1.作用:

沥青路面基层在路面结构层中是起主要承重作用的层次。

2.分类:

(1)柔性基层:

有机结合料(沥青)稳定碎石,或无结合料稳定碎石;

(2)半刚性基层:

水泥、石灰、工业废渣等无机结合料稳定碎石;

(3)刚性基层:

低强度等级混凝。

五、沥青路面垫层作用与分类:

1.作用:

垫层设在底基层和土基之间,起排水、隔水、防冻、防污等作用。

修筑垫层所用材料应是强度不一定高,但水稳性、隔热性和抗冻性一定要好;

2.分类:

(1).防水垫层

(2).排水垫层(3).防污垫层(4).防冻垫层

六、沥青路面层间结合:

沥青面层与基层之间,应设置透层沥青或粘层沥青。

沥青面层由两层或三层组成又不能连续摊铺时,则在铺上层之前彻底清扫下层表面的灰尘、泥土、油污等,然后设粘层沥青。

七、我国沥青路面设计方法:

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层状体系理论,以路表面回弹弯沉值和沥青混凝土层弯拉应力、半刚性及刚性材料基层弯拉应力为设计指标进行路面结构厚度设计。

设计完成后,路面结构的路表弯沉与各结构层的弯拉应力均应满足设计指标的极限标准。

八.设计弯沉值ld:

路面结构在经受设计使用期累计通行标准轴载次数后,路面状况优于各级公路极限状态标准时,所必须具有的路表回弹弯沉值。

九、沥青路面厚度设计及结构层回弹模量:

我国现行《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规定沥青路面结构按设计回弹总弯沉Ld和设计容许层底弯拉应力两个指标控制设计厚度。

无论采用哪项控制指标设计厚度,各结构层的回弹模量均采用抗压回弹模量。

第十五章水泥混凝土路面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

包括普通混凝土(即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装配式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等面层板和基(垫)层所组成的路面。

目前采用最广泛的是就地浇筑的普通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

二、普通混凝土路面(简称混凝土路面):

除接缝区和局部范围(边缘和角隅)外不配置钢筋的混凝土路面。

三、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种类:

(1)普通水泥混凝土路面

(2)钢筋混凝土路面(纵横向配筋)

(3)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4)预应力混凝土路面

(5)装配式混凝土路面路

(6)钢纤维混凝土路面

(7)混凝土小块铺砌路面

(8)双层式(组合式)混凝土路面

四、混凝土面层下设置基层的目的

①防唧泥:

②防冰冻:

③减小路基顶面的压应力,并缓和路基不均匀变形对面层的影响:

④防水:

⑤为面层施工提供方便:

⑥提高路面结构的承载能力,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实验表明:

无机结合料稳定类基层是混凝土路面最适用的基层类型。

五、横向接缝种类:

缩缝、胀缝和施工缝三种。

1.缩缝:

保证板因温度和湿度的降低而收缩时沿该薄弱断面缩裂,从而避免产生不规则的裂缝。

一般采用假缝形式,不设传力杆;交通繁重或水文条件不良地段设置传力杆。

2.胀缝:

保证板在温度升高时能部分伸张,从而避免产生路面板在热天的拱胀和折断破坏,同时胀逢也能起到缩逢的作用。

设传力杆,光园钢筋。

3.施工缝:

混凝土路面每天完工以及因雨天或其他原因不能继续施工时,应尽量在胀缝处收工。

采用平头缝或企口缝。

设置传力杆。

六、纵缝:

平行于混凝土路面行车方向的接缝。

采用平头式纵缝或企口式纵缝。

设置螺纹钢筋作为拉杆。

接缝材料按使用性能分接缝板和填缝料。

七、混凝土路面板摊铺机具与摊铺方式

1、滑模摊铺

2、轨道摊铺

3、碾压摊铺

4、三辊轴摊铺

5、手工摊铺

八、混凝土路面板的施工程序:

(1)模板安装;

(2)设置传力杆;

(3)混凝土的拌和与运送;

(4)混凝土的摊铺和振捣;

(5)接缝的设置;

(6)表面整修;

(7)混凝土的养生与填缝;

九、钢筋混凝土路面:

配筋的目的并非为增加板体的抗弯拉强度而减薄面板的厚度,配筋的目的主要是控制混凝土路面板在产生裂隙之后保持裂隙紧密接触,裂隙宽度不会扩张。

十、连续配筋混凝土路面:

在路面纵向配有足够数量的不间断连续钢筋,以抵制混凝土路面板因纵向收缩而产生横向裂隙。

十一、钢纤维混凝土:

是一种性能优良的路面材料,它能显著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抗弯拉强度、抗冻性、抗冲击、抗磨耗、抗疲劳等性能,在路面工程中应用,可以明显减小路面板厚度,改善路用性能。

十二、复合式混凝土路面:

是指路面板采用上下两层由不同混凝土材料组成的混凝土路面板。

十三、复合式混凝土路面上下层板之间结合程度的不同分三种:

1.结合式:

上下层混凝土板牢固结合,成为一整体。

上下板的接缝对齐。

2.分离式:

上下混凝土板之间铺以厚1-2cm沥青砂,可防止下层板的裂缝和接缝反射到上层板内。

上下板的接缝可以不对齐。

3.部分结合式:

改建路面时,先对原有混凝土板表面进行清理后再浇筑上层板。

旧面层的结构损坏不太严重并已经修复时采用。

上下板的接缝对齐。

十四、碾压混凝土路面:

采用低水灰比混合料,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成型,用压路机(钢轮与轮胎压路机)碾压成型的水泥混凝土路面。

一般用于二级以下公路、或作为高速、一级公路的刚性基层使用。

十五、贫混凝土板:

是指用水泥用量较低、混凝土等级较低的混凝土混合料铺筑的路面板。

不能作为面层使用,作为刚性基层板。

十六、混凝土小块铺砌路面:

预制的各种形状的水泥混凝土块(矩形或嵌锁形)拼砌而成的路面。

十七、装配式混凝土路面:

是在工厂中把混凝土预制成板块,然后运至工地现场装配而成的一种混凝土路面形式。

第十六章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

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坏类型:

(1)断裂、

(2)唧泥、

(3)错台、

(4)拱起、

(5)接缝挤碎

二、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内容:

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

2、混凝土面板厚度设计

3、混凝土面板厚平面尺寸和接缝设计

4、路肩设计

5、混凝土路面的钢筋配筋率设计

三、混凝土路面结构设计理论与指标:

以弹性地基板的荷载应力、温度应力分析方法为基本理论,以混凝土路面板的弯拉应力作为极限状态和设计控制指标。

四、我国最新的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

以弹性半空间地基有限大矩形板模型为基础,以100kN单轴双轮标准轴载作用于矩形板纵向边缘中部产生的最大荷载应力控制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