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86566 上传时间:2022-10-0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11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新论课后习题-第二版-刘强.doc

绪论:

一、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什么?

为什么?

 

逻辑起点是学习。

逻辑起点,就是一门学科理论开端的那个范畴。

这一范畴是从众多材料中抽象出来的最普遍的概念,是贯穿于整个理论体系的本质内容和灵魂,是理论研究的起始问题与核心问题。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逻辑起点是学习:

学习是这一学科的开端范畴,也是整个逻辑体系中最基本的要素,是教学活动和教学研究中要解决的最根本的矛盾和完成的根本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中制定的教学目标、教学原则、教学艺术、教学模式、教学策略等都是围绕学习这个根本展开和发展的。

 

二、简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研究对象?

1.总的来说,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是研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与学的科学规律

和艺术的一门学问。

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但有教师与学生对抽象的科学规律的掌握运用,而且还伴随着情感、价值等因素,所以研究教学,不但要研究它的科学规律,也要研究它的艺术。

2.从教学构成要素来看,主要有:

教师、学生、教科书、教学环境

3、将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活动过程中的基本矛盾(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受教育者现有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解决其矛盾

4、将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方针、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作为研究对象

三、叙述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包括的内容。

基本内容主要有三大部分:

教学基本理论、学科教学理论、学科应用教学理论。

按照逻辑方式组成一个理论结构,形成一个内在联系的理论体系,包括:

1.原理论、2.课程论3.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过程论4.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方法论5.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艺术论6.思想政治学科学法论7.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评价论8.思想政治学科教师论9思想政治学科实践论、

四、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什么意义?

1、培养合格政治教师的需要2、培养学习型教师的需要3、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4、是适应政治课教学改革,培养新时期“四有”新人的需要

五、学习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有那些方式?

(一)理论讲授。

教师通过理论讲授向学生介绍这门学科的理论框架、研究对象、研究范围、主要观点、概念和问题等。

(二)教育观察。

可以结合本学科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教师成功的录像片,也可以组织学生到中学参观一些教学活动。

(三)教育调查研究。

是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的一种了解教育事物的认识活动,也是一种时间的学习方法,是把感性认识认识事物和理性认识事物结合起来的学习方法。

(四)教学训练。

是在教育实习前进行教育培训,内容有:

编写教学设计、组织模拟课堂、试讲、评课等。

(五)微格教学:

是将复杂的教学过程分解成许多容易掌握的具体单一的技能。

重要特征是运用录像设备将教学技能训练实况记录下来,是受教育者获得教学的其教学行为的直接反馈,并运用慢速、定格等手段在课后进行反复讨论和分析。

(六)教育实习。

在上述各种教学活动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教学实践活动。

(七)教育教学研讨。

组织学生结合学到的教学理论和实习时的教学实践,并就当前突出的教学问题和学生感兴趣的教育、教学问题进行理论研讨。

思想政治学科教学论的学习方法----最根本的是理论联系实际。

第一章

一,传统的中华民族优秀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有哪些?

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是人们对学校德育教育科学的发展、完善,能够指导德育实践,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改革,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体制的构建。

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德育思想是中国当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基,继承和弘扬传统德育精华,对于发展现代学校德育教育非常必要的。

1.中国传统德政的观念。

儒家主张用道德礼仪教育人民,把道德教化视为治国的根本。

2.中国传统的人生观念。

孔子把“仁”作为人生的理想,境界很高。

孟子把“义”作为人生的理想。

《大学》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人生的理想。

3.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观念。

道德教育内容:

即公忠、正义、仁爱、中和;孝慈、宽恕、谦敬、诚心、礼让;自强、持节、明智、知耻;勇敢、节制、廉洁、勤俭、爱物。

道德教育方法:

因材施教、启发诱导、知情意行统一等。

二,世界上有哪些先进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

(P20)

1.法国思想家卢梭。

2.传统教育学派代表赫尔巴特。

3.现代教育学派代表杜威4.美国柯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5.罗杰斯、马斯洛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道德论6.拉斯思、西蒙为代表的价值澄清理论7.美国班杜拉的社会学习德育理论

三,邓小平政治教育理论包括哪些内容?

1.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贯穿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基本精神,也是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为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发展路线,一切从实际出发,用发展的眼光去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特点、新规律,并按照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事实正确把握新的方向。

2.邓小平德育理论的基本内容。

(一)人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成为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的人。

(二)教育要“三个面向”的思想。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三)德育工作的地位。

把思想政治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首位。

(四)德育的目标。

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五)德育的内容。

加强政治教育、形势教育、思想教育,包括人生观教育、道德教育。

(六)德育的方式。

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小抓起,通过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学生。

(七)德育的原则。

教学相长,建立友爱、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实行教育民主化的教育方法。

(八)教师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队伍,是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内容、方针和方法正确落实的关键。

四,素质教育的特征?

1.目的性:

目标明确,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

2.育人性:

素质教育的根本是育人。

素质教育既要教书,又要育人,加强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3.全体性:

素质教育的宗旨是提高全体国民的素质,培养对象是全体学生。

要面向全体学生,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质和自己的长处,应使每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机会。

4.全面性: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等各方面全面发展。

5.基础性:

为做为一个合格国民打好基础,体现的是大众的广义的教育,素质教育培养的重点应放在一般基本素质方面。

6.主体性:

素质教育是一种主体性教育,培养的是具有主体性的人。

作为主体的学生在教师主导下发挥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创新性、差异性、时代性、

五,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培养学生具有一个健康完美的人格

六,为什么说创新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1.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

只有创新,国家才能发展,民族才能进步。

2.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素质教育的重点之一。

素质教育离不开创新,创新人才培养离不开素质教育。

3.培养创新人才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能为培养创新人才提供正确的指导思想,能培养创新人才的良好品格。

七、为什么说实践能力是形成人才素质的基础?

实践能力是指人们在有目的地改造自然、社会物质实际活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能力,也是可以说是一种素质。

它包括生产、社会、科学、教育等实践能力。

1.实践能力在人的素质形成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人的技能素质、心理品质、思想和品德素质的形成,都离不开实践活动。

2.实践能力是在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首先要实现认知和认知性实践相结合,然后由认知性实践向解决问题的实践发展,由校内实践向社会实践推进。

3.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发挥主要作用。

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提供指导思想,为学生实践能力的形成奠定思想品德基础。

八,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是什么?

功能是指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效能,思想政治学科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学科本身所具有的效能。

1导向性功能在某种程度上对中学生进行某种性质的引导包括:

目标导向、价值导向、行为导向。

2规范性功能是社会主义思想意识的重要体现:

政治方向规范、思想观念规范、道德行为规范。

3个性化功能:

个性发展的定向、个性发展的合理建构、个性发展的个体享用。

九,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是什么?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任务,主要是指思想品德和思想政治课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所担负的职责。

1.完成基本理论教育的任务。

思想政治学科是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等基础知识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为指导思想和主要教学内容的课程。

2.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

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政治觉悟和道德水平,并引导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思想觉悟方面,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具有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劳动观点、群众观点、集体观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在政治觉悟方面,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确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形成正确的政治信仰,具有鲜明的政治立场和坚定的政治态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正确认识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继承和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愿意献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

在道德品质方面,基本任务是要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遵守社会主义道德准则,正确处理公与私、个人与集体、个人与国家的关系,学会做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完成各种能力教育的任务这一能力概括来说,一是指正确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另一是指正确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的能力。

四、完成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

1.促使学生保持乐观而稳定的情绪

2.促使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人际环境,教会学生如何与人相处,能够正确的认识好对待自己与他人。

3.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教育学生有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着重对他们进行社会化教育,促使他们个性成熟。

4.促使学生消除心理障碍

十,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

范畴是反映事物本质联系的思维形式,是各个领域的基本概念。

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范畴,也就是思想政治学科的基本概念,是人们在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实践中形成的带有规律性的认识成果和理性符号。

1.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教师与学生)两者既是教与学的关系,也是主导与主动的关系。

在这里,既要反对“教师中心论”,又要反对“学生中心论”。

2.教育与教学知识性只是思想政治学科的一般属性,教育性才是它的根本属性。

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之所以要向学生传授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要通过知识的教学达到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传授与接受传授就是传递和教给。

接受就是认可和接纳。

4.内化与外化所谓内化,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教育、帮助或在其它社会教育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心理因素矛盾作用和情感的中介,将社会要求的良好的政治观点、思想体系、道德规范等转化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道德信念。

所谓外化,是指受教育者将良好的思想意识、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通过意志的中介,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并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二章

一,课程的定义?

课程:

是实现教育目的的中介和手段,是对教学目标、教学科目、教学内容范围、教学活动、教学份量标准的规划设计,以及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获得促进身心发展的富有教育意义的文化和经验。

1、课程是指学科,即课程是指一门学问或教学科目的内容2、课程是指教材或课程资源,包括教材、学习社会环境课程资源、教师课程资源、学生课程资源。

3、课程是指教学目标或计划,即课程是指教学的目标范围、进程和序列标准的安排计划,是教学进程设计实施方案。

4、课程是指学习经验或体验,即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所获得的全部经验或体验。

二、为什么要进行课程改革?

1.科教兴国的需要。

培养人才,教育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教育在综合国力竞争方面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2、改革“应试”教育和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一师学科本位、知识本位成了课程改革的大敌;而是应试教育的惯性影响素质教育的落实。

课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